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社区民主与社会和谐图书

Community Democracy and Social Harmony

SSAPID:101-3181-5799-95
ISBN:978-7-5097-1737-0
DOI:
ISSN:

[内容简介] “社区民主与社会和谐”是当前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本书是有关中国基层民主理论与经验的优秀论文集,从2009年湖北省政治学会主办的“社区民主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中择优汇编30篇而成。编者选取的文章在该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前瞻性和代表性,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了城市基层协商机制、经济开发区资源集成、社区参与模式的转变、国际社区参与实践、社区参与中的性别失衡、农村社区建设等热点问题。所选论文试图从“以社区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经验出发,探讨中国社区民主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丰富和完善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理论,反映出专家学者的独到视角,让读者对中国的社区民主建设可以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李金红 李腊生
编 辑:王玉敏;兰珊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6 中国政治

 第一部分 理论探索

  上下联动:破解中国基层民主困局的应然路径

   一 农村村民自治困局面面观

    1.村级选举遭遇到“贿选”现象的严重冲击

    2.村级选举问题背后潜藏的体制性难题

   二 城市社区自治困局面面观

    1.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行政化和自治的法律资源不足

    2.城市社区自治依靠精英推动,难以跳出人治的窠臼

    3.城市社区自治的“公推直选”缺乏上层改革的配套措施支持

   三 基层社会变革困局面面观

    1.面对迅速崛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缺乏有效的吸纳机制

    2.高发的群体性事件折射出严重的体制性腐败

    3.面对基层民众维权意识的迅速提高缺乏应有的疏导机制

   四 破解基层民主困境的出路

    1.正确总结基层民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2.积极引导和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3.将基层社会改革与上层体制改革衔接起来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中的民主与和谐

   一 中国城市社会的新变化、新问题与治理转型

    1.“单位制”解体后中国城市社会整合结构出现断裂

    2.市场化改革导致贫富悬殊和权利失衡

    3.“顾客”导向的政府改革导致公共服务在社会中错位

   二 建设和谐社区:社区治理转型的目标与举措

   三 发展社区民主:和谐社区构建的制度基础

   四 以社区治理民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和谐社区测量指标体系的初步建构

   一 关于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的研究现状

    (一)社区建设:政府部门的标准

    (二)和谐社区:国内学术界的讨论

   二 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概念界定

    (一)现有对和谐社区概念界定的简单回顾

    (二)和谐社区的界定——基于社区的本质与和谐的内涵

   三 和谐社区指标体系的基本维度——初步测量框架

  论城市社区的民主合作治理

   一 城市社区民主合作治理的模型设计

    (一)城市社区民主合作治理模型的提出

    (二)城市社区民主合作治理模型的特点

    (三)城市社区民主合作治理模型的现实意义

   二 城市社区民主合作治理模型的理论依据

   三 城市社区民主合作治理模型的现实适用性

  论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自治

   一 社会转型与公民自治

   二 社区治理中公民自治存在的若干问题

   三 社区治理中公民自治的路径选择

    1.积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2.尽快健全社区居民参与的制度

    3.大力搭建社区居民参与的平台

    4.灵活运用社区居民参与的方式

    5.逐步实现公民自治的目标

  城市基层协商机制的新探索

   一 乡镇政协机构的撤销及其反应

   二 基层政协组织的功能及其困境

   三 基层矛盾的增加与协商机制的重建

  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民主探讨*

   一 协商民主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孕育与发展

   二 协商民主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可行性

   三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特色

   四 当前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制约因素

   五 探索和实现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的有效路径

  从“群众参与”到“公民参与”

   一 “群众”、“公民”与“社区自治”:概念分析及相互关系

   二 传统的社区参与模式——群众参与

   三 新时期社区参与模式的创新——“公民参与”

    1.民主政治的发展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政治基础,使公民参与模式获得了成长的空间

    2.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经济基础,使公民参与获得了赖以存在和推进的经济基础

    3.经济改革的深入使公民的利益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社会基础,使公民参与获得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4.社区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群众参与模式失去了赖以维持和继续的组织基础,使公民参与的形成和发展有更好的组织基础和社会环境

    5.新兴社区组织的兴起,对传统的社区参与模式、方式和路径构成挑战,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更广泛的参与场所和更多样的参与路径

   四 结论

  城市社区居民民主参与问题研究

   一 城市社区和公民参与

   二 影响城市社区居民民主参与的几个因素

    1.民主原则受制于国家行政机构的干预是制度因素造成的

    2.居民构成特点成为居民普遍民主参与意识淡薄的外部因素

    3.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物质因素

   三 改善城市居民民主参与的对策选择

    1.基层政府要充分发挥和尊重社区居民的创造能力和主体意识

    2.社区要充分调动全体居民的积极性

    3.多管齐下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

   四 结语

  从听证会到恳谈会:关于理想社区中介组织的一种构想

   一 空间视角:社区研究的一个新视野

   二 社区中介组织:社会力量的空间表征

   三 从听证会到恳谈会:关于理想型表征性空间的一个构想

    (一)听证会制度的提出:自下而上空间的生产

    (二)从听证会到恳谈会:表征性空间侵入空间的表征

    (三)关于理想型社区中介组织的思考:普遍性的自我管理和象征结构秩序的转化

  论社区治理模式与“两型”社区建设

   一 百步亭社区探索出中国基层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二 打造“两型”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又好又快发展

  城中村社区改造过程中的民主悖论

   一 村民变居民过程中的民主悖论

   二 村委会变社区过程中的民主悖论

   三 村集体经济变股份制经济过程中的民主悖论

   四 村民变股民过程中的民主悖论

   五 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过程中的民主悖论

  村民委员会选举:农村妇女边缘化的原因分析

  社区公共道德浅探

   一 社区是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二 当前社区公共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 加强社区公共道德建设的途径

  基于和谐社会视阈的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一 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理论意义

    1.从理论指导来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从舆论力量来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需要

    3.从思想保证来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题中之义

    4.从文化条件来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 和谐社会要求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实践价值

    1.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

    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倚重有力的道德支撑

    4.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植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 和谐社会要求下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路径选择

    1.着眼于增强理论工作的创新性和说服力,着力构建并健全分层分众的理论宣传体系

    2.着眼于增强舆论工作的导向性和感召力,着力构建并健全内外联动的新闻宣传体系

    3.着眼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凝聚力,着力构建并健全覆盖广泛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4.着眼于增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和竞争力,着力构建并健全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对社区矫正中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思考

   一 处理好惩罚与教育的关系是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关键

   二 加强心理矫正和思想改造是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根本

   三 加强学习、培训和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是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重要举措

   四 建立社区矫正组织网络,动员社会帮教,是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长效机制

   五 综合运用各种社会工作方法是切实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有效途径

   六 做好社区矫正环节中的评估与跟进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重要保证

   七 结语

  略论社区建设中的物业管理

   一 引言

   二 中国物业管理问题的由来

   三 中国物业管理问题的现状

    (一)物业管理法规不完善

    (二)物业管理企业定位不准确

     1.物业公司处于优势地位

     2.物业公司服务意识不强

     3.物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4.物业管理中的收费问题

    (三)业主自身主人翁意识薄弱

     1.业主意识不强

     2.部分业主的“搭便车”现象

     3.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 改善中国物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

     1.“依法管理”是物业管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要加大执法力度

     3.加强物管政策扶持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1.确实加强对物业管理市场的监管

     2.以业主为核心,改变经营策略

     3.营造和谐的人性化社区环境

     4.重视社会责任,追求可持续发展

    (三)扩大业主自治,充分发挥业主的作用

     1.提高业主意识

     2.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

   五 结束语

  新网络环境下的城市治理研究

   一 新型网络环境的特点和主要应用举例

    (一)新型网络环境的特点

    (二)新型网络环境下的主要应用举例

   二 新型网络环境下的城市治理实践举例

    (一)Weblog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尝试

    (二)Wiki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举例

    (三)RSS技术的应用举例

    (四)社会性书签在城市治理电子监督工具中的应用

   三 Web2.0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一)将Web2.0技术用于城市形象的宣传中

    (二)将Web2.0技术用于激发城市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四 新型网络环境下的城市治理系统构建

    (一)政府博客系统

    (二)个性化公共信息RSS订阅

    (三)城市治理工作协同中的维基

    (四)建设整合标签功能的网摘存储平台

  浅析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

   一 概念解析

   二 虚拟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

    (一)实体要素

    (二)虚拟要素

   三 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方式

    (一)确立虚拟学习社区的目标,确定其定位

    (二)建立及时完整的社区成员资料库

    (三)建立高效、多样的虚拟社区管理机制

    (四)将虚拟学习社区与现实接轨

   四 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阶段及任务

    (一)艰难的初创阶段

    (二)稳步的发展阶段

    (三)拓展的成熟阶段

   五 结语

 第二部分 中国经验

  基层民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 武汉市社区发展的简要回顾

   二 武汉市社区建设对基层民主的促进

    (一)社区建设理顺了基层关系,增强了各方面的民主意识

    (二)社区建设优化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三)社区建设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为基层民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四)社区建立健全了基层民主制度,促进了基层民主机制的完善

    (五)社区建设催生民间组织迅速成长,为基层群众参与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三 武汉市社区建设与基层民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社区法律地位不明确

    (二)社区建设不平衡,影响基层民主发展

    (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还未理顺

    (四)民主措施的落实不力,影响居民参与积极性

    (五)社区建设软环境提升不够,居民的主体意识有待加强

   四 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基层法制建设,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二)改革和完善政府对社区的扶持方式,促进社区自主良性发展

    (三)健全基层民主建设的机制,不断提高居民的民主素质和民主能力

    (四)引导和扶持民间组织的发展,为基层民主发展搭建广泛的平台

    (五)加强和改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治理、基层民主与公共参与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社区论坛:公共参与的组织创新

    1.产生与演变

    2.生成逻辑

    3.运作机制

   三 社区治理与公共参与:研究启示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中的性别失衡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资料分析:百步亭社区居民参与中的性别失衡现象及其原因

    (一)百步亭社区居民参与中的性别失衡现象

     1.政治性参与中的女性天空

     2.非政治性参与中的女性主导

    (二)百步亭社区居民参与性别失衡的原因分析

     1.性别突出与无性别的社区动员造成两性参与的不同态度与行为

     2.传统性别角色意识浓厚的社区氛围对两性居民的社区参与有影响

     3.社区活动设计的性别视角缺失影响男性居民参与

     4.社区价值感与两性社区参与具有相关性

     5.参与效能感对两性居民影响程度不同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改变城市社区参与性别失衡的建议

     1.社区管理者树立性别意识,推动男性居民的社区参与

     2.加大宣传力度,建构有利于男性参与的社区氛围

     3.针对居民性别特点设计活动,提高男性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影响业主维权进程的主要因素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五个典型案例

   三 影响业主维权的主要因素

    (一)利益基础

    (二)制度保障

    (三)外部结构

    (四)行动过程

     1.维权精英:业主维权的中坚力量

     2.搭建组织:业主委员会、维权小组等

     3.维权策略:暴力对抗还是合法理性维权?

     4.寻求帮助:引入媒体声援

   四 结语

  社区民主与海星型社区网络的创建和发展

   一 引言:社区民主与网络民主

   二 理论模型

   三 个案概况

   四 海星型社区网络的创建与发展

    (一)以社区公民为主体,创建海星型社区网络平台

     1.是海星而不是蜘蛛

     2.创建的五个要素

    (二)以互惠互利为宗旨,维护社区网络平台的运作

     1.以人为本,发挥社区内每个人的一技之长

     2.以市场为杠杆,强化社区网与媒体、网络运营商、网络投资者以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

     3.以公民为服务对象,协助社区街办、居委会及社区派出所等官方半官方部门履行其职责

    (三)以法制规范为保障,确保社区网络平台的健康发展

     1.内部规范是支柱

     2.外部法制是基石

   五 结语:社区网络与社区民主

  论经济开发区的资源集成与政府治理

   一 中国开发区的治理结构

   二 武汉开发区的治理结构

    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治理机构

    2.武汉市经济开发区治理机构的职能

    3.开发区政府治理结构与传统城区的区别

   三 管委会模式开发区在政府治理方面遇到的挑战

    1.开发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2.开发区缺乏必要的权力制衡机制

    3.开发区管理体制逐渐回归传统的管理体制

    4.治理经费的不足

    5.治理组织内部活力不足

   四 开发区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1.开发区治理机构的法制化

    2.进一步界定开发区治理组织的职能

    3.开发区组织机构的再造与整合

    4.开发区要成为城市治理创新的楷模

    5.通过治理实现有效的资源集成

    6.完善治理结构,搭建资源集约的平台

  城区居民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法律态度*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及实施

   三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被调查者对小额诉讼程序启动的法律态度

     1.关于纠纷的解决方式,多数人对调解的认同感较强(见表5)

     2.关于诉讼目的,表现为经济赔偿的行为倾向(见表6)

     3.关于程序启动金额,表现出诉讼标的金额较低的法律需求(见表7)

    (二)被调查者对小额诉讼程序运作的法律态度

     1.对审前准备程序的行为倾向

     2.对审理程序的行为倾向

    (三)有关法律行为倾向与被调查者特征的交互式分析

   四 讨论

    1.对法律态度形成、发展具有基础性影响的是人的“经济人”本性

    2.对法律态度形成、发展具有调节作用的是宏观社会环境,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3.现实社会的法治状况,对城区居民法律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有着重要影响

    1.审理前准备程序

    2.审理程序

  小亲族行为及其与农村矛盾演进的内在逻辑

   一 个案村及其小亲族现状

    (一)个案村概况

    (二)小亲族构成及其现状

   二 L村近年来由小亲族行为所引发的典型群体性事件

    (一)L村村长选举风波

    (二)群体性上访

    (三)村落间的群体斗殴

   三 小亲族行为与农村矛盾演进的理论分析

    (一)小亲族不当行为会激化农村矛盾

    (二)农村矛盾化解会推动小亲族行为的逐步理性化

    (三)小亲族行为的优化有利于缓解农村矛盾

  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实证研究

   一 农村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

   二 农村社区建设的多元化投入

   三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国外借鉴

  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社区参与实践

   一 美国多元的社区参与模式

    (一)参与主体

    (二)参与形式和内容

    (三)参与机制与政府支持

   二 日本社区营造参与模式

    (一)参与主体——町内会

    (二)参与的内容

    (三)参与机制与政府支持

   三 新加坡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

   四 启示与借鉴

  亚里士多德基于“正义”的城邦和谐论

   一 城邦于人的意义

   二 城邦正义的实现

   三 和谐城邦的约束机制

 前言

 后记

简 介:本书立足于“小区善治”的新思维,从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取向,借鉴法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区研究等既有研究成果,对城市商品房住宅小区善治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研究,试图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在正视“小区问题”的前提下,梳理小区善治而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化解途径,探讨小区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并对“小区善治”愿景抱持谨慎的乐观。

作者: 杨玉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