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2

沿海发展研究 2017年第2期(总第4期)图书

Journal of Coastal Development

SSAPID:101-3179-7525-20
ISBN:978-7-5201-206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沿海发展研究》是盐城师范学院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主办的集刊。本辑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三大国家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沿海开放开发中的热点、难点及前瞻性问题,汇集江苏乃至全国沿海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郝宏桂
编 辑:田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名家寄语

 ·沿海空间·

  江苏沿海地区加快中心城市培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引言

   一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现状与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低,滞后产业、港口发展

    (二)城市首位度低,缺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

    (三)城市空间分布松散,集聚辐射功能不强

   二 江苏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培育发展对策

    (一)规划引领,加快大城市化和城市群化

    (二)产城融合,加强产业支撑作用

    (三)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城、港、地”三位一体的城镇体系

    (四)以现代交通为纽带,扩大同城化半径

    (五)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中心城市质量

  盐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发展建议*

   引言

   一 研究区域概况

   二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一)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生态城市评价的方法

     (1)判断矩阵的构造

     (2)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特征向量

     (3)检验矩阵的一致性

    (四)盐城市生态城市评价模型设计

     (1)一级指标因子的规范化处理

     (2)一级指标数值的计算

     (3)生态综合指标的计算

    (五)盐城市生态城市评价方法与步骤

     (1)确定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定权

     (3)整体生态指标

    (六)生态综合指标计算

     (1)指标数据标准化

     (2)一级指标数值计算

     (3)生态综合指标计算

   三 结果分析

    (一)环境支持系统评价

    (二)经济支持系统评价

    (三)社会支持系统评价

    (四)城市综合评价

   四 盐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1)因地制宜,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2)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业结构

     (3)促进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建立和谐的生态社会体系

     (1)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体系

     (2)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构建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

     (1)立足区域发展,构建城市空间发展轴

     (2)加快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工作的实施

     (3)加强景观建设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江苏沿海地区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形态研究*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1)为江苏沿海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2)为江苏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三)村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国内村落研究

     2.国外村落研究

    (四)相关概念界定

     1.传统村落

     2.传统村落空间形态

   二 研究区域概况

    (一)江苏沿海地区概况

    (二)江苏省传统村落现状

    (三)江苏沿海地区传统村落

   三 江苏沿海地区传统村落的形成及其空间肌理形态特征

    (一)江苏沿海地区传统村落形成的影响因素与选址

     1.影响因素

      (1)自然意识

      (2)伦理观念

      (3)风水思想

      (4)民俗信仰

     2.村落选址的基本条件

    (二)江苏沿海地区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形态分析

     1.人文因素对空间形态的影响

     2.村落整体肌理形态的核心要素:水系与道路

      (1)村落依附于水系发展

      (2)道路划分村落空间

      (3)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特征

     3.村落内部建筑空间

      (1)公共建筑功能复合

      (2)住宅建筑领域感强

      (3)住宅建筑朝向丰富

   四 总结

  近代以来江苏省沿海港口城镇体系变迁及展望*

   引言

   一 清代中后期江苏省沿海港口城镇体系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1.黄河夺淮

     2.海岸线变迁

    (二)政区与人口变迁

     1.政区的设置变迁

     2.江苏沿海地区人口

    (三)盐业集镇地位的变化

     1.淮南盐场的衰落

     2.淮北盐场的崛起

   二 民国初年的江苏省沿海港口城镇体系

    (一)张謇的废灶兴垦、实业救国

     1.废灶兴垦与盐业的衰落

     2.实业救国与沿海地区近代化

    (二)新型沿海城镇的崛起

     1.连云港区域的政区变迁

     2.南通区域的政区变迁

     3.盐城区域的政区变迁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江苏省沿海港口城镇体系

    (一)连云港、南通的先行发展

    (二)海上苏东战略后的盐城港口城镇体系

   四 21世纪后的江苏省沿海港口城镇体系

    (一)21世纪后的沿海城市政区调整

    (二)沿海开发战略助推三市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的展望

   五 结语

 ·沿海产业·

  “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对策研究*

   引言

   一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 “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一)“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

    (二)“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

    (三)“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路径研究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重新塑造

    (二)企业创新形式深入

    (三)企业创新业态转变

   四 “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引言

   一 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二)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三)产业技术水平业内领先

    (四)新型发展模式成效显著

   二 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端研发机构缺乏,创新能力不足

    (二)龙头企业自成体系,产业链待健全

    (三)园区同质化较严重,统筹协作不足

    (四)配套环境基础薄弱,发展支撑缺乏

   三 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一)政策扶持

    (二)人才支撑

    (三)技术保障

    (四)资金支持

    (五)招商引导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

   引言

   一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上海:有利于优化上海城市功能布局,提升上海的区域影响力

    (二)江苏:有利于江苏区域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盐城:有利于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厚植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二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现状

    (一)政府层面:积极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1.组建不同层级的区域协调机构和管理机构,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2.政府积极出台税收、人才和金融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二)市场层面:坚持企业化管理

   三 加快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2.协调区域整体和局部利益、兼顾区域主体各方利益

     3.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

    (三)实施对策

     1.坚持高起点战略定位,把科学规划作为产业联动集聚区发展的基本前提

     2.强化协作配合,探索招商引资新机制,确保精准招商

     3.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导向,加快构筑产业链体系,不断提升产业联动集聚区集聚化发展水平

     4.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积极为企业实干兴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5.强化功能集合构建,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把产业联动集聚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

     6.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为产业联动集聚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7.完善支撑条件,加快大丰区接轨上海的步伐,推动大丰区与上海同城化发展

     8.坚持人才引领,加快谋划人才兴区战略,为产业联动集聚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盐城市智慧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引言

   一 盐城市智慧产业集聚发展的现状

    (一)空间布局基本完成

    (二)产业链条初步建立

    (三)经济效应逐步释放

   二 盐城市智慧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智慧产业发展规划不够明确,缺乏顶层设计

    (二)智慧产业发展规模相对较小,缺乏集聚效应

    (三)智慧产业链条建设不够完整,整体实力较弱

    (四)智慧产业发展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高端人才

    (五)智慧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不全,缺乏服务保障

    (六)智慧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不深,互动发展不够

   三 加快盐城市智慧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顶层设计,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新契机

    (二)创新发展模式,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新路径

    (三)培养优秀人才,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四)完善体制机制,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新活力

    (五)深化产业融合,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新空间

    (六)优化服务体系,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新支撑

 ·沿海生态·

  苏北地区产业集聚与环境保护的实证研究及优化对策*

   引言

   一 苏北地区产业集聚的意义

   二 苏北地区产业集聚的现实基础

    (一)苏北地区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和资源条件

    (二)苏北地区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基础

    (三)苏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 苏北地区产业集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苏北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二)苏北地区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工业园区、开发区建设相对落后

     2.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

     3.专业化市场建设滞后

    (三)苏北地区产业集聚引起的环境效应

   四 苏北地区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五 苏北地区协调产业集聚和环境污染的发展思路与优化对策

  建设盐城国家湿地生态公园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引言

   一 盐城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优势条件

     1.资源类型多样,生态环境健全

     2.资源特点突出,文化内涵丰富

     3.地理位置优越,市场空间广阔

     4.政策扶持有力,战略机遇难得

    (二)存在问题

     1.旅游产业竞争力较弱

     2.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

     3.资源整合通道欠缺

   二 建设盐城国家湿地生态公园的思路

    (一)基本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

     3.动态调整原则

    (二)思路框架

    (三)具体策略

     1.优化功能分区,约束开发边界

     2.完善连接通道,推进资源整合

     3.重视景观配置,塑造多样空间

     4.注入文化内涵,增强游客感知

     5.重视规划编制,监督开发过程

   三 建设盐城国家湿地生态公园的对策

    (一)革新管理机制,完善配套设施

    (二)构建政府、社区、居民“三位一体”的利益机制

    (三)重视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竞争力

    (四)注重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高旅游集散能力

   四 结论

 ·沿海交通·

  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研究*

   一 港口资源整合的背景与意义

    (一)港口资源整合的背景

    (二)港口资源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沿海港口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3.有利于促进港口转型,实现港口群集约化发展

     4.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综合运营商

   二 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现状与问题

    (一)江苏沿海港口概况

     1.连云港港

     2.盐城港

     3.南通港

    (二)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概况

    (三)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1.港口布局不甚合理,港、产、城空间矛盾凸显

     2.码头结构性矛盾突出,核心港区引领组合能力不强

     3.港口职能分工不明确,整体协同效应不强

     4.港口行政区域分割严重,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5.港口建设规模过度,生态环境风险加大

   三 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模式

    (一)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总体思路

    (二)江苏沿海港口的功能和定位

    (三)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模式

   四 江苏沿海港口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1+3”功能区战略,优化港口发展布局

    (二)打破港口行政区域限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三)构建多元化港口整合主体,建立长效推动机制

    (四)探索“一市一港”集约发展模式,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格局下连云港民航市场发展战略分析

   引言

   一 连云港市民航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高铁给民航带来的冲击

     2.周边民用航空市场的竞争

     3.军民合用对机场起降形成约束

    (二)面临的机遇

     1.连云港市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2.江苏省发展战略重点

   二 连云港机场发展战略选择

    (一)连云港民航市场发展趋势

    (二)结合优质旅游资源,拓展游客市场

    (三)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发展临空经济,拓展客货运输

 ·会议综述·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 打造东部沿海“一带一路”战略高地

 编委会

 征稿简则

《沿海发展研究》2017年第2期(总第4期)系由沿海发展智库(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主办。本刊的编写宗旨为: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江苏沿海开发三大国家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聚焦沿海开放开发中的热点、难点及前瞻性问题,汇集江苏乃至全国沿海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

[1]李仙德、宁越敏:《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地理科学》2012年第3期,第282~288页。

[2]Serow,William J.,“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Urban-Rural Migration in Europe,” Sociologia Ruralis,1991,31(4):341.

[3]张泉:《〈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30年〉战略方针的思考》,《城市规划》2012年第9期,第45~52页。

[4]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5]陈雯、孙伟:《“1+3”功能区战略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新华日报》2017年8月16日。

[6]陈洪全:《盐城市空间结构与城镇体系前瞻》,《城市开发》2004年第4期,第24~26页。

[7]樊杰、刘毅、陈田:《优化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的战略重点与创新思路》,《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第1期,第20~27页。

[8]周俭初:《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对策思考》,《群众》2012年第7期,第75页。

[9]洪银兴:《新阶段的城镇化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人民日报》2013年7月17日。

[1]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城市规划》2001年第1期,第59~66页。

[2]“The Ecocity:The Only Way to Organize Massive Populations,” http://www.Permaculture.co.uk/articles/ecocity-only-way-organise-massive-populations.

[3]Kline,E.,“Planning and Creating Eco-cities:Indicators as a Tool for Shaping Development and Measuring Progress,” Local Environment,2000,5(3):343-350.

[4]吴琼、王如松、李宏卿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生态学报》2005年第8期,第2090~2095页。

[5]Joss,S.,“Eco-cities:A Global Survey 2009,” WIT Transactions o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0,129:239-250.

[6]Scerri,A.,P. James,“Accounting for Sustainability: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Developing ‘Indicators’ of Sustain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Research Methodology,2010,13(1):41-53.

[7]宋永昌、戚仁海等:《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第5期,第16~19页。

[8]刘雪丽:《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4。

[1]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刘沛林:《古村落——独特的人居文化空间》,《人文地理》1998年第1期,第34~37页。

[3]李秋香、楼庆西、陈志华:《中国乡土建筑:郭峪村》,重庆出版社,1999。

[4]李秋香、楼庆西、陈志华:《村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5]伍家平:《论民族聚落地理特征形成的文化影响与文化聚落类型》,《地理研究》1992年第3期,第50~57页。

[6]林世超:《传统聚落分析——以澎湖许家村为例》,《华中建筑》1996年第1期,第50~58页。

[7]原广司:《世界聚落的教示》,于天祎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伯纳德·鲁道夫斯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高军译,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9]闾海:《村落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以江苏为例》,《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第9期,第38~43页。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黄河故道综合考察队编《江苏省黄河故道综合考察报告》,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第16页。

[2]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第691、692、708、709页。

[3]吴必虎:《历史时期苏北平原地理系统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第149、150、153、155、163页。

[4]凌申:《黄河夺淮与江苏两淮盐业的兴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1期,第11~17页。

[5]郝宏桂:《“棉铁”主义与清末民初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转型》,《民国档案》2010年第2期,第55~58页。

[6]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第1122、1123页。

[7]姚谦调查整理《张謇农垦事业调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第488页。

[8]刘成:《地名的文化信息——以盐城地名和海盐文化为例》,《盐业史研究》2012年第2期,第39~43页。

[1]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第12~21页。

[2]胡鞍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第17~23页。

[3]刘伟:《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求是学刊》2016年第1期,第56~65页。

[4]江苏省经信委:《智能制造: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唯实》2015年第10期,第18~22页。

[5]田国杰:《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调整江苏产业发展模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第68~71页。

[6]简晓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7期,第29~34页。

[1]郭宗林、虞华、陈光亚、程鑫:《盐城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中外能源》2010年第12期,第106~109页。

[2]杨凤华:《江苏沿海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第6期,第702~706页。

[3]任东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中外能源》2011年第1期,第31~36页。

[4]陈柳钦:《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动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第5~13页。

[5]李士忠、张朝、张素芳:《保定新能源产业园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9期,第34~35页。

[6]姚晓霞:《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江苏商论》2010年第3期,第134~136页。

[7]吴昱、边永民:《新能源产业链激励政策及其补贴合规性——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求索》2013年第4期,第1~4页。

[8]蔡慧:《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7期,第172~173页。

[9]邵琳:《中日韩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探析》,《现代日本经济》2014年第3期,第88~94页。

[10]徐枫、陈昭豪:《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8期,第78~85页。

[1]刘永敬等:《中国跨界新区的形成机制、空间组织和管治模式初探》,《经济地理》2014年第12期,第41~47页。

[2]蒋费雯、罗小龙:《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分析》,《城市问题》2016年第7期,第38~43页。

[3]张卓:《推动京津冀共建产业园区》,《宏观经济管理》2016年第2期,第50~53页。

[1]冯茂岩、蒋兰芝:《浅谈“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发展——以南京为例》,《改革与战略》2012年第9期,第127~128页。

[2]金江军:《智慧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第11期,第44~45页。

[3]张燕、秦新生:《我国智慧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年第3期,第204~207页。

[4]王颖:《苏州市智慧产业发展路径探讨》,《唯实》2014年第6期,第35~37页。

[5]陈立枢:《智慧产业发展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改革与战略》2016年第10期,第64~67页。

[6]李隆庚、李秀荣:《唐山智慧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第141~143页。

[1]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Frank,A.,N.Moussiopoulos,P.Sahm,et al.,“Urban Air Quality in Larger Conurba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01(16):399-414.

[4]蔺雪芹、方创琳:《城市群地区产业集聚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第3期,第110~118页。

[5]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三角次区域为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第68~83页。

[6]陆铭、冯郜:《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14年第7期,第23~28页。

[7]刘习平、盛三化:《产业集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演变规律——基于2003-201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第90~100页。

[8]杨仁发:《产业集聚能否改善中国环境污染》,《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第2期,第23~29页。

[9]许和年、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管理世界》2012年第2期,第30~43页。

[10]Ehrlich,P.R.,J.P.Holdern,“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 Science,1971 (171):1212-1217.

[11]Dietz,T.,E.A.Rosa,“Rethink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Ecology Review,1994 (2):277-300.

[12]Ciccone,A.,“Input Chains and Industrializ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2(3):565-587.

[1]钟林生、王婧:《我国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分析》,《生态学报》2011年第24期,第7450~7457页。

[2]高乙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1期,第55~59页。

[3]刘红玉:《中国湿地资源特征、现状与生态安全》,《资源科学》2005年第3期,第54~60页。

[4]冼伟明、陈海、梁少忠等:《国内外湿地保护及湿地公园建设现状浅析》,《南方农业》2017年第14期,第1页。

[5]刘雁、石丹、李秀霞:《中国生态旅游泛化:现象、原因与对策研究》,《资源与产业》2009年第6期,第131~134页。

[6]王霄、黄震方、袁林旺等:《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经济地理》2007年第5期,第830~833页。

[7]葛云健、张忍顺、杨桂山:《创建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江苏淤泥质海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思路》,《资源科学》2007年第1期,第106~110页。

[8]张宏、黄震方、方叶林等:《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研究——以盐城丹顶鹤、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生态学报》2015年第23期,第7899~7911页。

[9]王媛、黄震方:《湿地生态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盐城海滨湿地保护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113~118页。

[10]胡忠学、范冬冬:《湿地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国林业》2011年第9期,第39页。

[1]蒋宏坤:《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进江苏沿海港口建设发展》,《唯实》2015年第7期,第4~8页。

[2]李治国、李振玉:《我国港口资源整合经验对辽宁省港口资源整合的启示》,《水云管理》2015年第7期,第10~12页。

[3]庄佩君:《宁波、舟山两港组合发展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事大学,2004。

[4]祝晴:《我国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及政策建议》,《水运管理》2013年第1期,第11~13页。

[5]李金龙:《浙江沿海港口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的思考》,《政策瞭望》2016年第7期,第45~47页。

[6]李金龙:《浙江沿海港口资源整合需要重视的问题》,《港口经济》2015年第10期,第10~11页。

[7]彭杨、刘伟、赵楠:《基于博弈论的长三角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建议》,《水运管理》2014年第4期,第18~21,25页。

[8]张旭、刘伟:《长三角港口资源整合模式》,《水运管理》2008年第2期,第14~16页。

[9]徐杏:《新形势下港口资源整合的新要求》,《中国港口》2013年第1期,第13~15页。

[1]Adler,N.,E.Pels,and C.Nash,“High-speed Rail and Air Transport Competition:Game Engineering as Tool for Cost-benefit Analysi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2010,44(7):812-833.

[2]Behrens,C. and E.Pels,“Intermodal Competition in the London-paris Passenger Market:High-speed Rail and Air Transport,”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12,71(3):278-288.

[3]Distributor,B. A.,“Cost 318:Interactions between High-speed Rail and Air Passenger Transport:Final Report,” 1998.

[4]Dobruszkes,F.,“High-speed Rail and Air Transport Competition in Western Europe:A Supply-oriented Perspective,” Transport Policy,2011,18(6):870-879.

[5]王姣娥、胡浩:《中国高铁与民航的空间服务市场竞合分析与模拟》,《地理学报》2013年第2期,第175~185页。

[6]王姣娥:《中国高铁与航空运输的空间服务市场竞争分析——现在与未来》,《地理学报》(英文版)2015年第9期。

[7]张文华:《博弈论视角下民航客运与高铁协同演进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年第5期,第 188~190页。

[8]Dong,Y. and X.Meng,“Scope and Structure of the Hinterland of the Beijing-Guangzhou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s,” Progress in Geography,2015,33(12).

[9]李冬梅:《运输走廊内高速铁路与民航的运量分担模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15。

[10]冯行:《对民航运输行业应对“高铁冲击”探析》,《中国商界》2009第5期,第179~180页。

[11]张蕾、陈雯:《国内外空港经济研究进展及其启示》,《人文地理》2012年第6期,第13~18页。

[12]Hakfoort,Jacco,Tom Poot,Piet Rietveld,“The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of an Airport:The Case of Amsterdam Schiphol Airport,” Regional Studies,2001,35(7):59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