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1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Anhui (2018)

SSAPID:101-3102-3065-59
ISBN:978-7-5201-2593-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参考了国家及安徽省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并进行相关社会调查,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安徽省2017~2018年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与预测,围绕“转型发展、社会治理、文化发展、公共服务、专题报告”五大主题,探析安徽社会发展现状、进展和趋势,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安徽蓝皮书
作 者: 范和生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基本子库

 皮书数据库

 序言

 编委会

 摘要

 Abstract

 主编简介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8)》学术委员会

 Ⅰ 总报告

  B.1 2017~2018年安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17~2018年安徽社会发展基本形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行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三)重点工程投入稳步增长,后劲增强带动社会发展

    (四)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引领世界前沿

    (五)民生工程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

    (六)“多方合力”攻坚,精准扶贫成绩斐然

    (七)文化强省建设升级,徽风皖韵唱响海外

    (八)生态文明建设精细化,“三大革命”行动塑新貌

    (九)“县域经济”推动经济发展,产权改革引领乡村振兴

    (十)区域协调发展升级,中心城市加速崛起

   二 新时代安徽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高质发展任重道远

    (二)科技创新相比强省仍有差距

    (三)环境质量亟待改善,治理形势严峻

    (四)物质贫困得到缓解,精神贫困问题亟待解决

    (五)劳动力资源流出较多,人口红利分享不足

   三 安徽社会发展的对策与举措

    (一)坚持质量效益并重,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引入社会、市场力量,构建新型环境治理体系

    (三)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提高城市区域整体效能

    (四)加强制度平台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五)激发发展动力,推进全省开放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干部底线思维

    (七)扶贫、民生常抓不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Ⅱ 转型发展篇

  B.2 2010~2016年芜湖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一 “十二五”以来芜湖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十二五”以来芜湖市三次产业发展情况

    (二)产业结构变化及特点

     1.产业结构日益高度化,三次产业比重趋于合理

     2.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比重上升

     4.新经济新业态初步发展,网上销售省内稳居第一

   二 芜湖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总量规模不够大

    (二)工业产业层次不够高

    (三)服务业发展明显不足

     1.与全国、全省发展水平的差距

     2.与长三角(非安徽)城市的差距

     3.与省内部分城市的差距

    (四)城市聚集效应不足

   三 芜湖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建议

    (一)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实现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三)扶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前布局新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B.3 “互联网+”背景下阜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一 阜阳市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政策措施持续发力

    (二)精准投入持续扩张

    (三)创新引领持续领跑

    (四)平台建设持续扩容

    (五)转型升级持续向好

   二 阜阳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转型升级基础薄弱

    (二)转型升级要素制约突出

    (三)转型升级能力较弱

   三 阜阳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互联网+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二)“互联网+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三)“互联网+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四 推动“互联网+”与阜阳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引领,塑造转型升级新格局

    (二)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提升服务新水平

    (三)推进各类创新,激发创造经济新动能

    (四)促进融合发展,构建转型升级新模式

  B.4 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困境及治理体系研究*

   一 国内外理论界关于新生代企业家研究综述

    (一)国外理论界关于新生代企业家研究综述

    (二)国内理论界关于新生代企业家研究综述

    (三)简要述评

   二 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社会认知度实证分析

    (一)研究数据来源

    (二)数据实证分析

     1.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基本特点

     2.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成长面临的压力

     3.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内生动力的调查

   三 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发展困境及其因素探析

    (一)新生代企业家群体发展困境

     1.家族式亲情管理模式有待破解

     2.现实利益意识强,敢闯敢试精神亟待培养

     3.缺乏基层实战经验,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平台不多

     4.单打独斗现象明显,群体抱团意识需要增强

    (二)新生代企业家群体发展困境因素探析

     1.战略层面新生代企业家培养规划有待完善

     2.新生代企业家群体成长的社会氛围营造亟待加强

     3.政治引导有效性、针对性亟须增强

     4.新生代企业家群体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 安徽省新生代企业家成长治理体系的构建

    (一)加快制定新生代企业家培养规划,提升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1.建档立卡,不断更新新生代企业家数据库

     2.将新生代企业家培养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3.拓展教育培训手段

    (二)搭建平台,构建有利于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环境

     1.探索建立“企业家群英馆”,打造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交流活动中心

     2.探索建立省内外新生代企业家传帮带交流平台

     3.搭建资源信息共建共享网络服务平台

     4.搭建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互动平台

    (三)营造尊重新生代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构建社会认同机制

     1.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2.构建尊重新生代企业家创造、宽容其失败的良好社会认知氛围

     3.营造有利于新生代企业家成长的正面舆论氛围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新生代企业家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1.探索统分结合的政治引导体制

     2.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政治激励机制

     3.建立健全培养制度

    (五)深化简政放权改革,千方百计为新生代企业家做好服务

     1.狠抓新生代企业家“降成本工程”,建立健全涉企收费负面清单责任制

     2.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3.进一步强化政府依法依规的执行力

 Ⅲ 社会治理篇

  B.5 铜陵市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实践与发展研究

   一 铜陵市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的现状分析

    (一)存在问题与原因

     1.短板一:多元共治不力,治理协同化不够

     2.短板二:信息资源共享不足,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广泛存在

     3.短板三:治理精细化不够,“城市病”不同程度存在

     4.短板四:系统治理思维有待强化,依法治理尚显不够

     5.短板五:农村社区服务成短板,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二 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的逻辑内涵与时代要求

    (一)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的逻辑内涵

     1.精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

     2.协同化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必由之路

     3.智能化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必要手段

     4.法治化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必要保障

    (二)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时代要求

     1.大数据驱动城乡社区治理精细化

     2.“两化叠加”驱动城乡社区治理精细化

     3.全面深化改革驱动城乡社区治理精细化

     4.政府管理实践驱动城乡社区治理精细化

   三 铜陵市城乡社区治理的未来趋向与路径选择

    (一)提升治理“温度”,打造理想之城和美丽乡村,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二)实施基层“增能”,让“小社区”调动“大机关”,使政府不再唱“独角戏”

    (三)实施“织网”工程,打破“数据孤岛”,让城市大脑变得更加“聪明智慧”

    (四)出台“精细”标准,缝密“治理针脚”,用工匠精神实现精细化治理全领域覆盖和全流程控制

    (五)以实现“善治”为目标,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高位协同平台

    (六)涵养“城市气质”,培育“绣花”治理文化,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精神寄托

  B.6 合肥市方兴社区建设的“智慧模式”*

   一 方兴智慧社区建设的积极探索

    (一)智慧行政

    (二)智慧治理

     1.突出三个整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

     2.提高科技含量,实现全面覆盖

     3.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智慧治理

    (三)智慧服务

     1.打造一站通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提升服务效率

     2.关爱特殊群体,实行精准服务

     3.建立睦邻生活馆,打通线下联系

     4.实行项目化运作,培育、引入各类社会组织

     5.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素质

     6.开通多渠道服务终端,全方位服务居民

    (四)智慧经济

     1.搭建创客平台,推动社区治理产业化

     2.开发智慧农贸系统,开展精准帮扶

   二 方兴智慧社区建设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价值

    (一)科技筑基,提升社区智慧水平,增强社区治理能力

    (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手段,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唤起民众参与热情

    (三)改变传统治理理念,引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四)发挥基础作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五)培育熟人社区,营造社区共同体

    (六)发展社会组织,壮大共治、自治力量

    (七)引进社会工作者,提高服务专业化、智能化程度

   三 方兴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隐忧及其对策建议

    (一)体制保障有待健全

    (二)“智慧型”人才匮乏,现有一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三)智慧社区共治与自治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共治力量亟待发掘培育

    (四)居民的“智慧素质”有待大力提升

  B.7 公共空间视域下的社区治理研究*

   一 研究方法与基本情况

   二 社区治理理论和实践概述

    (一)国内外社区治理研究

     1.国外社区治理研究

     2.国内社区治理研究

    (二)社区建设和治理的实践

   三 社区治理与公共空间关系的研究背景

    (一)社区治理和社区建设的政策依据

    (二)公共空间与社区治理密切相关

     1.公共空间的内涵

     2.公共空间建设的主体缺位

     3.公共空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单一

    (三)肥东县社区治理的相关情况

     1.肥东县社区管理工作分析

     2.肥东县社区管理的政策和实践

     3.肥东县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举措

   四 公共空间缺乏状况下的社区治理绩效考察

    (一)既有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需求无法满足

     1.社区居民活动空间不足

     2.既有公共空间管理困难

     3.传统的空间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二)公共空间中的社区治理作用不明显

     1.社区治理的居民参与度不高

     2.公共空间信息传播的负面效应

     3.公共空间对家庭、家族乃至社区和谐的整合能力欠缺

    (三)现有公共空间对居民生活品质影响不大

     1.公共空间与人的心理需求

     2.公共空间与社区的文化需求

   五 关于公共空间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思考

    (一)重视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公共空间建设

     1.物质丰裕时代的公共空间功能需求

     2.物质丰裕时代社区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

    (二)重视满足居民精神需求的公共空间建设

    (三)重视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社区公共空间建设

     1.家族和宗族活动对社区治理的影响

     2.以家族和宗族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建设

   结语

  B.8 县域社会治理创新的当涂样本

   一 社会治理:理念与县域样本

    (一)社会治理理念在我国的缘起

     1.现实层面

     2.理念层面

    (二)县域社会治理及样本——当涂

   二 当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平安当涂——社会治理创新的牢固基石

    (二)法治当涂——社会治理创新的规制保障

    (三)活力当涂——社会治理创新的动能接续

    (四)幸福当涂——社会治理创新的价值依归

   三 当涂县社会治理创新提升路径

    (一)他山之石:成功经验的学习

     1.在宏观布局方面,调整发展观念,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社会治理质量

     3.县域社会治理的创新贵在方法的因地制宜、推陈出新

    (二)政府角色:由管到治的转换

     1.观念层面

     2.制度层面

    (三)社会组织:重要主体的协作

    (四)市场力量:外部资源的助力

   四 结语

 Ⅳ 文化发展篇

  B.9 全球化语境下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一 徽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

   二 徽文化对外传播的不足

   三 徽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思考

    (一)徽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

     1.对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

     2.对外传播内容的层次化

     3.对外传播内容的品牌化

    (二)徽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

     1.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

     2.充分利用影视途径传播徽文化

     3.调整徽文化对外传播叙事方式

     4.开展多种交流活动传播徽文化

    (三)徽文化对外传播的队伍

     1.重视官方主导作用

     2.重视学者交流作用

     3.重视翻译人才培养

     4.鼓励社会机构参与

     5.鼓励广大民众参与

   四 结语

  B.10 “十三五”安徽区域文化发展与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

   一 关于安徽区域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内涵

    (三)特征

   二 “十三五”安徽区域文化发展战略谋划的环境和形势依据

    (一)成效显著,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进一步积蓄

    (三)机遇难得,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

   三 “十三五”安徽区域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系

    (一)愿景展望

    (二)目标描述

    (三)指标分析

   四 “十三五”安徽区域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基本思路

    (一)关于战略选择

    (二)关于基本思路

   五 “十三五”安徽区域文化发展的战略保障

    (一)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二)强化项目支撑

    (三)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

    (五)全面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B.11 安徽省农村地区传统宗教文化发展现状调查*

   一 研究样本

   二 村民的传统文化认知与态度

   三 家族“复兴”的现状与影响

   四 佛道教及民间信仰“复兴”现状和功能

    1.性别与佛教信仰

    2.年龄与佛教信仰

    3.文化程度与佛教信仰

   五 民间信仰与社会秩序:庙会的宗教功能

   余论 农村传统文化发展的问题与方向

 Ⅴ 公共服务篇

  B.12 县域信息化服务建设的南陵样本

   一 南陵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一)逐步拓展应用范围,整体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

    (二)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重点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三)优化管理创新服务,全力建设电子政务工程

   二 南陵县信息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一)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信息服务的人力保障

    (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服务的物质保障

    (三)整合的共享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的内容保障

    (四)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是信息服务的制度保障

    (五)富有成效的技术培训是信息服务的能力保障

    (六)持续广泛的宣传推广是信息服务的效益保障

   三 县域信息化背景下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思考

  B.13 安徽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研究*

   一 安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现状

   二 安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障碍、原因以及未来发展态势

    (一)安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供给障碍及原因

    (二)安徽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供给发展趋势

   三 提升安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质量的可行性路径

    (一)强化制度性供给,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从而实现融合发展

    (二)明确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的主体责任,监管落实到人

    (三)提高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性

    (四)加快安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建设

    (五)健全安徽农村公共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制度性保障机制

  B.14 安徽省公益性公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公益性公墓的界定

   二 安徽省公益性公墓的发展现状

    (一)政策法规逐渐完善

    (二)公益性公墓数量逐渐增加

    (三)公益性公墓资金投入逐渐增多

    (四)节地生态安葬比例逐渐提高

   三 安徽省公益性公墓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公益性公墓规划问题

    (二)公益性公墓用地问题

    (三)公益性公墓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比例偏低问题

    (四)公益性公墓数量不足问题

    (五)公益性公墓管理问题

   四 安徽省公益性公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传统丧葬习俗与殡葬改革之间的矛盾

    (二)公益性公墓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限制之间的矛盾

    (三)市场环境与公益性质之间的矛盾

   五 安徽省公益性公墓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2.加大投入,解决资金和土地问题

     3.加强监管,确保公益性公墓的公益性质

    (二)公墓管理层面

     1.推行节地生态葬法

     2.提高殡葬服务水平

    (三)个人层面

   六 结语

 Ⅵ 专题报告篇

  B.15 肥西县“双合”党建工作新模式探索

   一 聚合优秀人才,涌动社会合力

    (一)多管齐下,实现人才战略集聚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经济社会综融发展

    (三)引才助才留才相结合,做优服务保障

   二 完善四位一体的干部建设,锻造奋斗争先的开路先锋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模铸干部政治灵魂

    (二)优化多元培训机制,赋予干部复合能力

    (三)完善考核任用机制,锤炼干部实践才干

    (四)强化多维监督机制,促成干部廉洁品质

   三 加强基层党组织“三力”建设,推动政治生态全面优化

    (一)强基固本,锻造组织力

    (二)融合引领,提升发展力

    (三)不忘初心,改善服务力

   四 结语

  B.16 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 文明城市的内涵与运行机制

    (一)全国文明城市内涵

    (二)全国文明城市运行机制

     1.全国文明城市申报条件

     2.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流程

      (1)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创建流程

      (2)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流程

     3.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内容

   二 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的现状分析

    (一)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总体概况

     1.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2.文明城市区域性分布明显

    (二)安徽省创建文明城市的有利因素分析

     1.稳定增长的经济形势为文明城市创建打下物质基础

     2.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文化基础

     3.良好的生态建设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环境基础

     4.突出民生为本为文明城市创建夯实群众基础

   三 安徽省文明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建工作认识不到位

    (二)部门协作不畅

    (三)创建资源下沉不足

    (四)公众参与度不高

    (五)特色性发展不明显

   四 安徽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

    (二)推动重点领域整治常态化

    (三)推广“互联网+文明城市”新模式

    (四)探索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道路

    (五)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六)构建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

    (七)强化多方指导监督作用

  B.17 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实践与反思*

   一 临泉县脱贫攻坚实效与做法

    (一)利用辐射优势,强化园区带动

    (二)构建帮带体系,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

    (三)强调收益共享,强化大户带动

    (四)增强造血能力,强化自身发展

   二 临泉县脱贫攻坚工作难点分析

    (一)优势产业扶贫项目欠缺,对贫困户示范带动不强

    (二)缺乏突发性致贫的应急机制,“精准扶贫”存在返贫隐患

    (三)交通扶贫建设任务艰巨,资金需求缺口较大

   三 政策建议

    (一)强化“造血”能力

     1.开发脱贫,提升发展能力

     2.拓展资产收益,扩宽资金渠道

     3.助学启智,实现长线控贫

     4.夯实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

    (二)实现精准“输血”

     1.精准识别,做到对象精准

     2.修订制度,积极履行职能

     3.完善社保,保障基本生活

     4.改造危房,改善生存环境

    (三)建立有效的防“失血”机制

     1.健康饮食,健全医疗体系

     2.强化法制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B.18 城市化进程中合肥农村基督教问题调查研究

   一 研究背景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

   二 案例陈述

    (一)大型教会——肥西县上派胡湾教会

    (二)社区聚会点——肥东县晨光基督教会

    (三)拆迁废墟中的教会——大杨镇路西基督教会

    (四)农村教堂——大杨镇谢岗基督教聚会点

   三 问题探析

    (一)城市化进程中合肥农村基督教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

     1.基本情况

      (1)信教原因

      (2)信徒结构

      (3)教会活动

     2.变化趋势

      (1)农村基督教逐步走向萎缩

      (2)信徒结构显现向年轻化和职业多元化转变的苗头

      (3)神职人员专业化趋势明显

    (二)城市化进程中合肥地区农村基督教产生的问题

     1.教堂的拆迁补偿问题

     2.信徒的临时聚会问题

     3.家庭教会的冲击问题

     4.城市的文明建设问题

     5.社会的治安稳定问题

   四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妥善处理信徒聚会问题,严防家庭教会渗透

     2.尊重信徒情感,理性看待农村基督教的发展

     3.统筹协调,标准化教堂拆迁补偿办法

     4.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地发挥基督教的正面作用

     5.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城市教会管理

  B.19 2016年安徽省及各市社会发展指数

 法律声明

 Contents

2017年,安徽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行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科技创新引领世界前沿,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文化强省建设再上台阶,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县域经济”取得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本报告客观反映2017~2018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脉络,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讨新时代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行路径。转型发展篇认为2017年安徽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在新时代背景下,芜湖、阜阳等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创新创业势头较好,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篇选取铜陵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合肥智慧社区建设、肥东县公共空间视域下的社区治理和当涂县域社会治理实践作为范本,揭示安徽城乡社区治理、智慧城市建设和县域社会治理的新成就。文化发展篇总结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徽文化对外传播现状以及不足,指明徽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和策略,再次聚焦安徽文化强省建设,既对“十三五”时期安徽区域文化发展与文化强省建设方案做出深入浅出的探讨,又分析了近年来安徽省农村传统文化发展趋势以及传承方式。公共服务篇立足于实践调研,选取南陵县作为样本,探讨县域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策略;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对安徽省公益性公墓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实证研究;并重点研究了安徽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问题。篇末通过构建安徽省社会发展指数体系,对2016年安徽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精确测算,并对安徽各地市社会发展指数进行了排名,实时把握安徽社会发展动态。

蔡昉:《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曹雯:《乡村旅游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路径》,《农村经济》2015年第5期。

曾楠:《西方福利国家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及中国优势》,《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韩玉刚、焦化富、李俊峰:《基于城市能级提升的安徽江淮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7期。

李树才:《发展县域经济 着力扬优成势》,《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安徽省统计局网站。

芜湖市统计局网站。

安徽省及芜湖市历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文件主要有《阜阳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金融服务创业创新的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的实施意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部分研究参考了阜阳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撰写的《立足“调转促”,加快阜阳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文中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安徽统计年鉴(2016)》《阜阳统计年鉴(2016)》《2017年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http://www.xinhuanet.com/2017-09/25/c_1121722103.htm,2017年9月25日。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5。

〔美〕Bruce R. Barringer:《创业管理:成功创建新企业(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Luca Grilli:《创投企业的资产管理规模、投资数量与创业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第16期。

辜胜阻:《发展方式转变与企业战略转型》,人民出版社,2011。

钱卫东、陈建:《西南四省、市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报告》,《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汤兆云:《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现实路径》,《光明日报》2016年1月13日。

李捷:《世界性三大治理难题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红旗文稿》2017年第19期。

刘建军:《社区治理是撬动社会治理的支点》,《北京日报》2017年9月11日。

孙涛:《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五个维度》,《学习时报》2017年2月27日。

李昌禹、杨昊:《城市治理,为了生活更美好》,《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7日。

胡业勋:《通过软硬法制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18日。

夏志强、谭毅:《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本逻辑》,《新华文摘》2017年第23期。

朱光磊:《两化叠加:中国治理面临的大难题》,《中国改革论坛·公共治理》2016年10月24日。

刘银喜、任梅:《精细化政府:中国政府改革新目标》,《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1期。

Sotiris Zygiaris,Smart City Reference Model:An Approach to Assist Smart Planners to Conceptualize a City’s Smart Innovation Ecosystem. Journal of Knowledge Economy,2012(1).

王喜富、陈肖然:《智慧社区:物联网时代的未来家园》,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逄金玉:《“智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2期。

格里·斯托克、游祥斌:《新地方主义、参与及网络化社区治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美〕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肥东县“十二五”期间加大社区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http://ah.people.com.cn/n/2015/1204/c358339-27248927.html。

《信息公开——肥东县人民政府》,http://www.feidong.gov.cn/government.asp。

《深化改革谱写社区建设新篇章》,http://www.ahmz.gov.cn/list_Show.asp?id=26048。

《肥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肥东县加强乡镇(园区)、村(社区)民政力量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hefei.gov.cn/xxgk/zcwj/xqzfwj/201709/t20170920_2345500.html。

《肥东县镇南社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http://news.hefei.cc/2014/0704/024298784.shtml。

《深化改革,谱写社区建设新篇章》,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5-07/13/content_118150.htm。

《肥东县认真办理代表议案 切实加强社区建设》,http://renda.hefei.gov.cn/8521/8525/201712/t20171218_2425389.html。

《创新举措,将全民阅读进行到底》,http://www.sohu.com/a/136572479_600852。

鲁道生主编《当涂县志》,中华书局,1996。

郑永年:《再塑意识形态》,东方出版社,2016。

齐睿:《创新县域社会治理体系 提高县域社会治理能力》,《西部大开发》2016年第3期。

刘贤军:《县域社会治理的关键点》,《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3期。

张雪梅:《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制约因素与民主路径解析》,《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1期。

马俊达:《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完善社会治理的资源配置》,《中国社会报》2014年1月27日。

王礼鹏:《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经验及启示》,《国家治理》2016年第21期。

王浦劬:《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辨析》,《社会学评论》2014年第3期。

李恒全:《增强社会治理主体的协调性》,《光明日报》2016年4月6日。

Nye,Joseph,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5.

尚正:《经济全球化与徽文化的传承发展》,《黄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章尚正:《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徽文化的旅游利用与文物保护为例》,《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程必定:《徽文化的基本价值及其现代意义》,《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蒋兆雷、黄洪雷:《传播学视域下的徽文化与安徽文化强省建设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任良耀、陈春萍、陈铭:《徽州文化对外传播的现实途径分析》,《黄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

佟斐:《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5期。

杨铮:《解读当今国际传播的特点与趋势》,《新闻爱好者月刊》2009年第1期。

欧阳云玲:《从对话意识谈我国媒体对外传播的跨文化策略》,《新闻窗》2008年第2期。

陈瑞:《徽文化研究的主要应用价值》,《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曹志:《略论徽商、徽文化及其时代意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刘继南、何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林文艺:《探析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

曹胜强:《基于历史与现实视阈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王春林:《提升中国文化对外吸引力的策略和途径》,《学术论坛》2015年第9期。

张莉:《民间文化对外传播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优势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谢稚、孙茜:《跨文化传播中文化差异、受众接受度与传播效果》,《对外传播》2013年第12期。

朱永海、张舒予:《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视觉表征与创新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7期。

王催春:《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跨文化传播的内在语征与本体特质》,《东南传播》2012年第11期。

吴爱俊:《试析对外传播文化产品制作策略——以文化形态与价值理念间互动为视角》,《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年第8期。

郑保卫:《学者学术交往与民间对外传播》,《对外传播》2012年第3期。

蒋朝莉:《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力的策略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12期。

张利平:《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融合渠道与路径选择——以〈华尔街日报〉为例》,《湖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皖办发〔2012〕22号),2012年4月26日。

《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皖发〔2012〕23号),2013年5月31日。

《安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1~2014)。

沈昕、凌宏彬:《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研究:概念、构成、路径》,《理论建设》2012年第4期。

邵佳德:《中国佛教的未来走向——评〈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佛学研究》2014年第4期。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何云:《中国迷信文化批判——对中国宗教性批评精神的一种呼唤》,《世界宗教研究》1999年第1期。

〔美〕托马斯·奥戴:《宗教社会学》,胡荣、乐爱国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薛刚译,华夏出版社,1990。

唐军:《当代中国农村家族复兴的背景》,《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2期。

王笑天、陆玉:《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的思考——兼论宗族意识和农村现代化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6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0/c397563-27331860.html,2015年7月2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00032.htm,2016年7月27日。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三)》,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4/0725/c164113-25339444-2.html,2014年7月25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3〕362号),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gzdt/2013-10/24/content_2514406.htm,2013年10月24日。

胡广伟、吴云:《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管理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14。

张海滨:《县域信息化路径探讨》,《中国信息界》2010年第1期。

南陵县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2017。

南陵县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2012。

马晓河、刘振中、黄蓓:《还权与民:农村公共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安徽省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实行村民自主建设机制的调查报告》,《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0期。

马晓河、刘振中等:《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皖省例证与政策选择》,《改革》2012年第5期。

刘振中等:《安徽省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体制改革效应分析》,《农村经济问题》2014年第8期。

徐淑红:《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李伯森主编《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公墓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http://www.ahsbzxh.com//display/?id=85,2012年7月24日。

《安徽省殡葬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徽省民政厅网站,http://www.ahmz.gov.cn/thread-27228-1.html,2016年11月21日。

《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http://xxgk.mca.gov.cn:8081/newgips/contentSearch?id=74931,2016年2月。

《合肥市公墓建设现状及其思考》,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http://www.ahsbzxh.com//display/?id=341,2012年8月7日。

《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年十九大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2016。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全国基层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获奖案例集》,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本报评论员:《“党”字不忘,信仰是灵魂——七论营造党内生活新常态》,《人民日报》2014年10月3日。

《习近平的反腐大白话》,《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1月16日。

岳瑾:《肥西“人才引擎”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合肥日报》2016年2月19日。

何桂明:《肥西人才战略激发“双创”活力》,《合肥日报》2017年6月12日。

许先林:《肥西县试水公务员跨部门转任》,《合肥日报》2015年10月30日。

许先林:《肥西县:“四个一批”培养锻炼干部》,《江淮》2015年第7期。

《关于印发〈肥西县“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通知》(肥人社秘〔2016〕339号)。

《肥西县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肥人才〔2015〕2号)。

《肥西县科级领导干部实绩量化考核暂行办法》(肥办〔2014〕1号)。

《肥西县党政正职“五个不直接分管”暂行规定》(肥办〔2017〕35号)。

张会恒:《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安徽日报》2016年9月12日。

钱鑫:《苏州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创建文明城市路径的探索及其完善》,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赵丽:《关于建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社会研究》2013年第11期。

沈晓东:《我国文明城市创建政策工具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W.H. Locke Anderson,Trickling Dow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xtent of Poverty among Americna Families Famili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4(4).

North D.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M. Theis,etc.,The Long Term Sustainability of Poverty Reduction Programs-Kaduna Study:Final Report and Appendices. 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2014,38(2).

M. Sehrawat,A.K. Giri,Financial Development,Poverty and Rural-urban Income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South Asian Countries. Quality & Quantity,2016,50(2).

D.F. Frey,G.Macnaughton,A Human Rights Lens on Full Employment and Decent Work in the 203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genda. Journal of Workplace Rights,2016(4).

谭崇台:《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11期。

陈锡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第6期。

朱道才:《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制度因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5期。

池振合、杨宜勇:《贫困线研究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7期。

蔡昉等:《论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的投资导向:国家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启示》,《世界经济》2000年第11期。

刘清荣、程文燕、康亮:《试论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模式及创新》,《老区建设》2013年第8期。

邢成举、赵晓峰:《论中国农村贫困的转型及其对精准扶贫的挑战》,《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7期。

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6年第2期。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温铁军等:《中央支农资金配套制度对中国乡村负债的影响:一个初步估算》,《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2期。

彭新、万程贤:《敏脆弱性与农村长期贫困的形成及其破解》,《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汪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推进脱贫攻坚》,《行政管理改革》2016年第4期。

李裕瑞、曹智、郑小玉等:《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地理学报》2016年第3期。

毛婧瑶、葛咏、赵中秋等:《武陵山贫困片区扶贫成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第3期。

杨德进、白长虹、牛会聪:《民族地区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与实现路径》,《人文地理》2016年第4期。

张琦:《通过精准扶贫完成扶贫脱贫任务》,《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年第12期。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4。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92。

纳克斯:《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商务印书馆,1966。

西奥多·W.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第3期。

孙刚、王超、彭建涛、周晓改:《欠发达县域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17期。

朱胜利:《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安徽日报》2016年9月28日。

周典恩、王学良:《文化传统、宗教生态与民间信仰化:基督教在一个皖南村庄传播的实证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蔡宇安、周典恩:《基督教在当代安徽农村传播的原因:基于无为县襄安镇的调查与分析》,《宜春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梁家麟:《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教会》,建道神学院,1999。

金泽、邱永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高师宁:《城市化过程与中国基督教》,《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

周典恩:《随俗与立异:江淮地区一个乡村基督徒的春节习俗》,《民俗研究》2013年第6期。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年鉴》,http://www.ahtjj.gov.cn/tjj/web/tjnj_view.jsp?_index=1#,2018年1月29日。

周长城:《生活质量的指标构建及其现状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章友德:《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