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09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system

SSAPID:101-3097-5981-29
ISBN:978-7-5097-1190-3
DOI:
ISSN: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关注中国文化遗产问题,从我国博物馆的特征、发展方向,循循渐进地谈到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遗产蓝皮书
编 辑:陈桂筠;范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文化遗产蓝皮书课题组

 后记

 Abstract

 主题报告

  第一章 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文物博物馆事业

   1 文化遗产事业与文物博物馆事业

    1.1 中国文化遗产体系中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

     1.1.1 中国文化遗产体系中的博物馆

     1.1.2 文化遗产事业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概念辨析

    1.2 文化遗产体系中博物馆的功能

     1.2.1 博物馆的功能

     1.2.2 博物馆功能的个性

   2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管理情况

    2.1 我国博物馆事业管理体制的构成

    2.2 我国博物馆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2.2.1 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2.2.2 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

   3 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方向

    3.1 国外博物馆管理的新趋势

     3.1.1 以人为本,更突出公益,更全面开放

     3.1.2 博物馆管理的专业化

     3.1.3 探索适合博物馆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3.1.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3.2 中国文化遗产大发展背景下博物馆等事业平台的发展方向

     3.2.1 博物馆与民生紧密结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

     3.2.2 博物馆促进文化遗产事业功能的整体提升

     3.2.3 博物馆正在成为城市文化的品牌形象,服务于社区蔚为时尚,民营博物馆也更全面、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3.2.4 博物馆的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正在提速

   4 小结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博物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1 教育功能的个性

    1.2 经济功能的个性

   2 文化遗产事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分析

    2.1 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结构特征及其年度变化

     2.1.1 直接贡献

     2.1.2 间接贡献

     2.1.3 全部贡献

     2.1.4 投入产出分析

    2.2 博物馆的经济贡献衡量

     2.2.1 直接贡献

     2.2.2 间接贡献

     2.2.3 全部贡献

     2.2.4 投入产出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当前文化遗产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1 新形势下改善文化遗产管理的问题

    1.1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新成就

     1.1.1 事业规模和事业影响都在迅速扩大

     1.1.2 初步形成统筹兼顾经济建设和遗产保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局面

     1.1.3 树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新理念:更加关注民生

     1.1.4 相关发展背景优化,事业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1.2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新要求

    1.3 当前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1.3.1 公益功能发挥不足

     1.3.2 管理矛盾处理乏力

     1.3.3 经济功能发挥无序

   2 文化遗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问题成因综述

    2.2 管理体制角度的成因分析

     2.2.1 管理理念有偏差

     2.2.2 财权事权不对称

     2.2.3 监督机制不健全

    2.3 管理水平角度的问题成因分析

     2.3.1 行政资源投入不足

     2.3.2 行政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不高

     2.3.3 行政资源的内部配置效率不高

     2.3.4 与国家大政方针衔接不够

     2.3.5 小结

   3 未来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的亟待创新之处

    3.1 体制创新的总体思路和重点

    3.2 建立督查相关制度的分析和制度设计

   4 提高管理水平的制度化措施

  第四章 提高文化遗产管理水平的手段和措施

   1 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概况

    1.1 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情况

    1.2 博物馆管理情况

   2 文物系统的GAP分析

    2.1 不可移动文物GAP分析

    2.2 博物馆馆藏文物GAP分析

   3 GAP分析结果与主体功能区划相衔接

   4 小结

 技术报告

  第一章 文化遗产视野中博物馆相关概念辨析及事业特征

   1 文化遗产视野中博物馆的相关概念辨析

    1.1 博物馆的内涵和外延

     1.1.1 国外博物馆内涵和外延的发展

     1.1.2 国内博物馆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

     1.1.3 博物馆内涵变化总结及其对博物馆功能和业务范围的影响

    1.2 博物馆的分类

     1.2.1 国际上博物馆的分类

     1.2.2 我国政策语境下的博物馆分类及差别辨析*

     1.2.3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与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的差别

     1.2.4 关于遗址类博物馆的特别说明

    1.3 文化遗产视野中博物馆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比较

     1.3.1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位置

     1.3.2 文化遗产视野中博物馆与文物保护单位的比较

    1.4 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

     1.4.1 中国博物馆的历史渊源和近代博物馆事业

     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博物馆事业

   2 博物馆功能的个性

    2.1 博物馆功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2.1.1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特殊性

     2.1.2 博物馆经济功能的特殊性

    2.2 博物馆个性功能的文化遗产视角分析

     2.2.1 教育功能的文化遗产视角分析

     2.2.2 经济功能的文化遗产视角分析

   3 博物馆的管理特点和发展趋势

    3.1 内部管理制度需要改革

    3.2 管理措施需要现代化

    3.3 社会力量参与程度需要全方位提高

   4 小结

   附录1 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系规范性及其对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影响的分析

   附录2 文化景观

  第二章 文化遗产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贡献测算方法

    1.1 测算范围及时间

    1.2 数据来源

    1.3 测算思路框图

    1.4 测算方法

     1.4.1 直接贡献

     1.4.2 间接贡献

     1.4.3 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2 文化遗产对国民经济贡献的结构特征及其年度变化

    2.1 直接贡献

    2.2 间接贡献

     2.2.1 文物系统支出带动其他行业的增加值

     2.2.2 文物流通经营增加值

     2.2.3 文物旅游增加值

    2.3 全部贡献

    2.4 投入产出分析

     2.4.1 顺承2008年核算方式的投入产出分析

     2.4.2 调整后的投入产出分析

   3 博物馆的经济贡献衡量

    3.1 直接贡献

    3.2 间接贡献

     3.2.1 博物馆修缮费支出带动建筑业增加值

     3.2.2 博物馆旅游增加值

    3.3 全部贡献

    3.4 投入产出分析

   4 小结和未来工作展望

    4.1 小结

    4.2 工作展望

  第三章 当前文化遗产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1 新形势下改善文化遗产管理的问题

    1.1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及动因分析

     1.1.1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1.1.2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良好态势的动因

    1.2 当前文化遗产发展的突出问题

     1.2.1 新形势下文化遗产管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2.2 博物馆管理问题及其表现

   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制的亟待创新之处

    2.1 体制创新的重点和方式

    2.2 完善监督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和文物系统督查制度框架设计

     2.2.1 理论分析

      2.2.1.1 督查相关制度生效的必要条件

      2.2.1.2 督查相关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2.2.1.3 督查制度中公众监督的作用及其制度形式

     2.2.2 文物系统督查制度框架设计

      2.2.2.1 具体督查相关制度比较

      2.2.2.2 文物系统督查制度框架设计

   附录 广州南越水闸博物馆体制创新后续情况

  第四章 提高文化遗产管理水平的手段和措施

   1 实现文化遗产精细化管理的现实需求

    1.1 GAP分析方法的完善

    1.2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的文化遗产精细化管理

   2 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情况

    2.1 不可移动文物基本情况分析

     2.1.1 不可移动文物数量

     2.1.2 举办展览数和参观人数

    2.2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年度变化空间分析

     2.2.1 人力资源状况

     2.2.2 管理技术水平

    2.3 不可移动文物资金投入年度变化分析

     2.3.1 年度总收入

     2.3.2 财政拨款

     2.3.3 门票收入

     2.3.4 维修费用

    2.4 不可移动文物GAP分析

     2.4.1 不可移动文物重要性分析

     2.4.2 不可移动文物管理空缺分析

     2.4.3 不可移动文物投资空缺分析

   3 博物馆的精细化管理情况

    3.1 博物馆管理情况分析

     3.1.1 博物馆的GAP分析指标体系

     3.1.2 博物馆管理的年度变化分析

     3.1.3 博物馆资金状况分析

    3.2 博物馆保护管理和投资空缺分析

     3.2.1 博物馆保护管理空缺分析

     3.2.2 博物馆保护投资空缺分析

    3.3 博物馆保护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1 博物馆保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

     3.3.2 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的对策

   4 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空缺分析

    4.1 文化遗产重要性分析

    4.2 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空缺分析

    4.3 文化遗产事业投资空缺分析

   5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要求与主体功能区划的衔接

    5.1 主体功能区的既定划分标准

    5.2 文物保护评价体系基本情况

     5.2.1 文化遗产保护评价体系基本情况介绍

     5.2.2 不可移动文物评价指标体系情况

     5.2.3 可移动文物评价指标体系情况

    5.3 文物保护评价指标与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标准的衔接

   6 小结

   附录1 熵权系数法的操作步骤

   附录2 文物管理状况补充问卷调查表

   附录3 “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一 规划范围

    二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 总体目标

    四 主要内容和任务

    五 “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工作步骤及阶段性成果

     (一)2006~2008年

     (二)2009~2010年

    六 经费预算

    七 项目的实施方式与组织管理

 评估报告

  第一章 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评估

   1 2009年评估报告的“延续性”和“创新性”

   2 技术路线的确定

   3 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各省区市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的指标体系

    3.2 各省区市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的指标体系

   4 评估方法的三处改进

    4.1 保护效果衡量办法的改进

     4.1.1 2008年评估报告的保护率计算方法

     4.1.2 2009年评估报告的保护率计算方法

    4.2 关于经济水平与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量的聚类分析

     4.2.1 聚类分析的原因

     4.2.2 聚类分析的原理

     4.2.3 聚类分析的结果

    4.3 获取专家偏好区间的改进

     4.3.1 2008年评估报告的偏好限制方法

     4.3.2 改进专家偏好的原因

     4.3.3 专家偏好限制的改进做法

  第二章 新形势下文化遗产事业投入状况的对比分析

   1 投入状况对比分析

   2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的投入状况排名

    2.1 以文化遗产事业机构数为基准的财力投入状况

    2.2 以文化遗产事业机构数为基准的平均人力资源状况

   3 各省博物馆事业的投入状况排名

    3.1 各省博物馆事业人力投入状况的对比分析

     3.1.1 按博物馆机构数统计的各省平均从业人员数

     3.1.2 博物馆从业人员占文物业从业人员的比例

     3.1.3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

    3.2 各省对博物馆的财力投入状况对比分析

     3.2.1 各省博物馆的平均经济所得

     3.2.2 博物馆投入占当地GDP比例

     3.2.3 各省人均博物馆事业财政补助收入

     3.2.4 各省博物馆藏品的平均财政投入对比分析

     3.2.5 各省博物馆经费的自给率

     3.2.6 各省博物馆门票收入占直接经济收入的比例

    3.3 各省博物馆物力投入状况的对比分析

     3.3.1 各省每百万人拥有博物馆机构数

     3.3.2 各省博物馆固定资产增加值

     3.3.3 各省博物馆藏品的平均占地面积

     3.3.4 各省博物馆平均拥有的计算机台数

   4 小结

  第三章 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效率评估

   1 事业发展效率评估的技术路线

   2 效率评估的具体方法

    2.1 DEA方法的基本模型

    2.2 指标数据的获取

    2.3 获取专家偏好区间的改进带来的影响

    2.4 评估工作步骤

   3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静态效率计算

    3.1 2006~2007年自由偏好下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

    3.2 分年度专家偏好下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

     3.2.1 2006年分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静态效率状况

     3.2.2 2007年分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静态效率状况

    3.3 2006~2007年各种偏好下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

     3.3.1 经济强偏好下分省效率状况

     3.3.2 教育强偏好下分省效率状况

     3.3.3 科研强偏好下分省效率状况

     3.3.4 保护强偏好下分省效率状况

   4 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动态效率计算

    4.1 2005~2006年分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变化

    4.2 2006~2007年分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变化

    4.3 2001~2007年分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变化比较

   5 小结

  第四章 免费开放后各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效率变化

   1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加强

    1.1 2008年各省博物馆参观人数、展览数的估算*

    1.2 2007~2008年各省博物馆参观人数、构成及展览数的变化

   2 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经济功能的减弱

    2.1 各省博物馆门票收入损失估算

    2.2 各省博物馆经费自给率的变化

   3 免费开放给各省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带来的变化

   4 小结

  第五章 评估报告总结

 热点难点问题

  热点难点问题

   主题报告第一章 热点难点问题

    1.2009年度文化遗产事业研究报告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2.我国博物馆的管理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1)分级属地化管理

     (2)管理主体多元化

     (3)公私所有制并存

   主题报告第二章 热点难点问题

    1.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事业三大功能中到底有多大作用?

    2.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对文化遗产事业的功能尤其是经济功能到底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题报告第三章 热点难点问题

    从合理性和可行性而言,我国文物督查制度应采取哪种形式?

   主题报告第四章 热点难点问题

    1.2009年GAP分析的研究对象有什么新变化?

    2.GAP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哪些改进?

    3.文物系统的统计资料已经更新到2008年,为何选择2005年数据进行GAP分析?

   评估报告 热点难点问题

    1.评估报告与博物馆等级评定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为什么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效率评估中经济功能只采用直接经济贡献?

    3.在各省投入状况对比分析前加入聚类分析有什么作用?

    4.参数估计法确定权重限制区间为什么是可行的?

    5.各省2006年、2007年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效率值为什么普遍下降?

 前言

 中文摘要

 法律声明

[1]Anderson David,Gray David,Chadwick Alan. Museums,Keyworkers and Lifelong Learning:A European Surve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2003,49(3):343-362.

[2]Frey Bruno S. Superstar Museums:An Economic Analysis. 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1998,22(2/3):113-125.

[3]Kelly Lynda.Evaluation,Research an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Program evaluation in museums. Archival Science,2004,4(1/2):45-69.

[4]McCleave,Anne M.Adaptive use,heritage education,and social gathering places: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ng the Public about Historic Preservation.University of Oregon,2003.

[5]〔英〕奥德瑞·古勒莫尔:《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自身的定位——博物馆管理面临的新挑战》,王沫译,田丽梅校,《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1期。

[6]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http://www.bjww.gov.cn/2006/9-21/165914.shtml,2006-9-21/2009-4-20。

[7]北京市文物局:《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http://www.bjww. gov.cn/2005/10-24/10466.shtml,2005-10-24/2009-4-20。

[8]蔡世华、梁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人文价值理念》,《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9]曹晖:《多留遗产,少留遗憾——访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国老区建设》2008年第8期。

[10]陈爱兰:《直观美国博物馆业》,《中原文物》2000年第5期。

[11]陈德声:《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经营》,《中国博物馆》2006年第4期。

[12]陈映红:《保护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广西文化遗产保护50年回眸》,《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第5期。

[13]崔波:《博物馆管理理念的三个误区探析》,《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1期。

[14]董贻安:《我国文博事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中国博物馆》2000年第1期。

[15]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03。

[16]符全胜、盛昭瀚:《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人文地理》2004年第5期。

[17]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8]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年第12期。

[19]韩洋:《关于博物馆分类分级管理的初步研究与设想》,《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1期。

[20]何凤英:《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官员杜晓帆》,《魅力中国》2008年第6期。

[21]教莹:《法国“文化遗产日”及其启示》,《中外文化交流》2008年第10期。

[22]金英红、俞娟:《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之问题解析与对策研究》,《今日科苑》2008年第20期。

[23]卡洛斯·詹克莱维奇(Carlos Jankilevich)、蒂斯丽·马蒂妮兹(Desiree Martinez):《关于文化景观》,《中国园林》2008年第8期。

[24]孔繁峙:《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难在管理和服务》,《中国收藏》2008年第4期。

[25]李林:《博物馆评估方法浅析——以美国慈善机构导航的博物馆评估为案例》,《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1期。

[26]李周:《生态产业初探》,《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7期。

[27]凌振荣:《博物馆新馆建设与管理整体水平提升》,《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4期。

[28]刘爱河:《概念的演变:从“文物”到“文化遗产”》,《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9]刘建平、李双清:《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开发研究》2008年第4期。

[30]刘满佳:《全球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下)》,《今日民族》2008年第5期。

[31]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2]刘亚力、邓琳、杜刚:《博物馆:城市价值新坐标撬动旅游经济》,2006年5月22日《北京现代商报》。

[33]刘扬:《建成文化遗产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第5期。

[34]刘永彦:《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17期。

[35]刘玉珍:《浅议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后的社会教育工作》,《中原文物》2008年第5期。

[36]芦晓莲:《浅谈中国博物馆发展趋势》,《黑河学刊》2007年第5期。

[37]卢瓦耶特:《大型博物馆的现代化管理——在故宫博物院的演讲》,《文物工作》2005年第2期。

[38]陆建松:《文物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象》,《文物工作》2002年第7期。

[39]陆建松:《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40]陆建松、郑奕:《中国博物馆学应加强博物馆建设研究》,《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3期。

[41]罗哲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中华建设》2008年第6期。

[42]吕建昌:《美国博物馆认定制度评析》,《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2期。

[43]吕丽辉:《国际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5期。

[44]马海兵:《埃及:图书馆为文化遗产撑起保护伞》,《图书馆工作》2007年第4期。

[45]马婧婧:《文化遗产保护不要画蛇添足》,《丝绸之路》2008年第12期。

[46]闵庆文、孙业红:《发展旅游是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综述》,《古今农业》2008年第3期。

[47]木桢:《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第三届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集萃:解放思想再创新绩》,《今日民族》2008年第7期。

[48]倪晓波:《博物馆旅游的开发和发展问题研究》,《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9]牛菁:《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第4期。

[50]祁建:《20世纪文化遗产该如何摆脱“盲区”之困》,《观察与思考》2008年第13期。

[51]谢桂花:《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城市精神——谈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52]裘国伟:《巴黎卢浮宫与北京故宫——中外世界文化遗产对比研究》,《武夷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53]单霁翔:《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事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在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物工作》2005年第11期。

[54]单霁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文化遗产事业新局面——2008年12月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sach.gov.cn/tabid/310/InfoID/15862/Default.aspx,2008-12-23/2009-04-20。

[55]单霁翔:《文物事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求是》2004年第24期。

[56]宋向光:《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调整的解读》,http://www.ccrnews. com.cn/100014/100015/23437.html。

[57]苏东海:《城市、城市文化遗产及城市博物馆关系的研究》,《中国博物馆》2007年第3期。

[58]苏日娜:《历史文化遗产不容抹去的印记——国务院法制办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第13期。

[59]苏杨、汪昌极:《美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经验及对中国有关改革的启示》,《中国园林》2005年第8期。

[60]覃东:《大博物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61]谭波:《博物馆管理办法》贯彻实施与博物馆科学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实务全书(二),知识出版社,2006。

[62]谭山山:《欧美是怎样保护文化遗产的》,《城市管理》2008年第12期。

[63]田琳琳:《博物馆的现代化科学管理》,《黑龙江国土资源》2007年第12期。

[64]田文彪:《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文明城》,《精神文明导刊》2008年第10期。

[65]涂俊明:《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住宅产业》2008年第7期。

[66]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

[67]王际欧:《浅析博物馆文化产业的特征、结构与开发策略》,《中国博物馆》2006年第3期。

[68]王蕾、苏杨、栾晓峰:《自然保护区就是禁止开发区吗?——主体功能区划中禁止开发区划分标准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第8期。

[69]王星光、贾兵强:《中原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70]王云霞、黄树卿:《文化遗产法的立场:民族主义抑或国际主义》,《法学家》2008年第5期。

[71]吴建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二、三事》,《贵州民族宗教》2008年第4期。

[72]吴金鹏:《关于基层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晋江市博物馆群建设为例》,《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1期。

[73]吴娟子、马勇、梁文惠:《澳门文化遗产旅游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机制研究》,《科技信息》2008年第13期。

[74]谢沫华:《发挥博物馆职能守护人类文化遗产》,《今日民族》2008年第7期。

[75]肖建莉:《纳入城市规划管理的城市文化遗产管理》,《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第1期。

[76]辛峰:《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丰富地区文化内涵》,《陇右文博》2008年第2期。

[77]辛儒、孔旭红:《适度市场化与社会化运作:博物馆经营管理创新的基点》,《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6期。

[78]胥树凡:《环保部门职能要正确定位》,《环境保护》2009年第9期。

[79]徐聪荣、张朝枝:《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探讨》,《经济地理》2008年第6期。

[80]晏善富:《博物馆公共项目评估:西方的实践》,《中国博物馆》2005年第2期。

[81]杨国杰:《论现代博物馆职能演化的进程》,《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第8期。

[82]阳建强:《历史遗产走进生活》,《建筑与文化》2008年第9期。

[83]杨巨平:《保护遗产造福人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84]《文化遗产和地质灾害:意大利托斯卡纳区Calomini修道院实例》,杨秀元译,葛秀珍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动态》2008年第2期。

[85]杨绪忠、张玉玲、刘冶:《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研究》,《统计教育》2005年第9期。

[86]杨志刚:《如何看待作为遗产事业功能之一的“经济”——对〈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一个观点的讨论》,2008年10月31日《中国文物报》。

[87]杨志刚:《双重视野中的博物馆管理》,《江南论坛》2006年第3期。

[88]叶秋华、孔德超:《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几个问题》,《法学家》2008年第5期。

[89]于涵、李东影、赵强生:《论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赢》,《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5期。

[90]喻学才、王健民:《世界文化遗产定义的新界定》,《华中建筑》2008年第1期。

[91]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92]约翰·奈斯比特:《我们将进入一个什么时代》,《中外管理》2003年第5期。

[93]约瑟夫·奈:《中国软实力的崛起》,《财经文摘》2006年第3期。

[94]张柏:《2007年全国博物馆将评估定级以促进优胜劣汰》,《收藏·拍卖》2006年第12期。

[95]张军:《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解读》,《新视野》2008年第3期。

[96]张淑范:《博物馆公共教育新理念》,《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97]张昕、陈惊:《文化遗产的审美教育价值》,《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98]张誉腾:《博物馆的经营是否成功,观众的数目并非唯一的判准》,《中国博物馆通讯》2003年第6期。

[99]赵夏:《侯仁之先生与文化遗产保护——兼谈历史地理研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00]郑子良:《我国文物统计工作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文物工作》2007年第3期。

[101]中川武:《亚洲的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胡惠琴编译,《建筑学报》2008年第10期。

[10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第33期。

[103]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1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博物馆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6年第34期。

[10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8年第5期。

[106]周超:《日本的文化遗产指定、认定、选定与登录制度》,《学海》2008年第6期。

[107]周静、李蓓:《四川省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分析与思考》,《中国博物馆》2008年第1期。

[108]周庆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贤:《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下)》,《图书馆》2008年第6期。

[109]朱锡平、文连阳、王洁:《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简 介:作为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和研究我国宏观和行业文化政策的著作,本书站在新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管理创新的战略高度,对不同文化行业和文化业态类型的文化政策状况,首次作出了客观评价;通过政策访谈、行业研究、域外比较、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总结了国家文化政策的走向和趋势,对未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提出了前瞻性建议。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