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42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No.7

SSAPID:101-3081-1685-71
ISBN:978-7-5097-6433-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聚焦特大城市治理”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多维度、深层次地探讨了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思路与策略,特别是针对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交通拥堵治理、贫困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功能疏解与人口治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治理、“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治理、公民参与特大城市治理等当前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各地推动特大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蓝皮书
编 辑:郑庆寰;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规划对特大城市的发展十分关注,并特别指出部分特大城市存在诸如人口压力偏大、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空间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学界对特大城市相关研究的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为推动中国特大城市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即实现从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型。然而,特大城市的治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其治理的策略、模式、方法、有效性等问题仍有待进行深入研究。《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7》以“聚焦特大城市治理”为主题,紧密联系现阶段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科学论述,以总报告、专题篇、案例篇等形式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多维度、深层次地探讨了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思路与策略,特别是针对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交通拥堵治理、贫困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功能疏解与人口治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治理、“城中村”与城乡接合部治理、公民参与特大城市治理等当前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各地推动特大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报告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城市化,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快速、大规模扩张。中国特大城市具有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就业贡献不断提高、建设水平较高等特征,同时伴生着诸如二元结构加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严重、房价上涨过快、城市脆弱性凸显等问题。报告指出,中国已进入大城市病高发期,新时期加强特大城市治理势在必行。加强特大城市治理需要战略视野、全局意识、综合手段和针对性举措,要坚持“科学评估、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综合配套、多元共治、多措并举”的方针。针对特大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报告从以下方面给予重点关注。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转型方面,报告认为城市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和治理结构等结构性问题相互关联,它们是倒逼中国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问题,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并认为改革城市治理结构、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培育社会组织是推动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转型的主要策略。特大城市功能疏解方面,报告针对中国人口治理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美国、日本等国家对特大城市功能疏解与人口治理的模式和经验,认为中国特大城市功能疏解应在去功能化、空间结构优化、人口合理疏解等方面进行治理,并提出适合中国特大城市功能疏解和人口治理的基本原则及实现路径思路。特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方面,报告总结了拥堵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类型,分析了国内外治堵主要思路、实施效果和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创新性方案和政策建议,并对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特大城市雾霾污染治理方面,报告总结了中国主要城市在治霾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包括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力度、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力度、推进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推进大城市油品升级、研究探索区域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等在内的六大治理建议。特大城市房价治理方面,报告认为特大城市房价高上涨快的治理对策,首要在于稳。当前治涨最重要,治高要慎重。其次是顺,就是要顺应市场,顺其自然。好的房地产政策在本质上应该着眼于利用市场机制的修正。最后是调,原则应该是先顺后调,不能顺的领域才调,尽可能少调,而且多调顺少调逆。特大城市贫困问题治理方面,报告认为未来随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推进,需将扶贫重点由农村逐步转移到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报告剖析特大城市贫困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现行反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特大城市的反贫政策创新建议。特大城市“城中村”与城乡接合部治理方面,报告在分析特大城市“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北京、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的治理经验与利弊得失,提出“积极推动社会参与式治理”、“物质形态改造与社会形态治理相结合”、“妥善解决外来人口居住问题,避免出现新的城中村”等对策建议。特大城市的治理主体方面,报告认为城市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参与,也需要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报告分析了公众参与特大城市治理的作用和意义,对近年来中国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进展和不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体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等对策建议。

McKenzie,B. and Rapino,M.,“Commu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2009,”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Reports (U.S. Census Bureau,2011)

Recsei,T. 6th Annual 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 [EB/OL]. 2010. http://www.demographia.com/dhi.pdf.

陈奇新、胡德平:《我国特大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供给的模式构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程宇:《国外城市治理前沿聚焦:基于城市权力结构的研究》,《江汉学术》2013年第4期。

郭腾云:《中国特大城市要素效率及其提高潜力研究》,《资源科学》2010年第2期。

洪兴建:《基于分组数据的样本基尼系数范围估计》,《统计研究》2010年第2期。

胡德平:《能力政府:我国特大城市公共行政改革的模式选择——以上海为例》,《城市》2007年第2期。

李友梅:《国际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21日。

卢金慧、邱伟:《我国城市治理新思路——多中心治理》,《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3年第1期。

绿色和平组织:《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PM2.5平均浓度排名》,2014,http://www.greenpeace.org。

莫于川、雷振:《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的理念与制度创新》,《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

牛文元主编《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科学出版社,2012。

劭传青、易立新:《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第11期。

世界银行:《中国:90年代的扶贫战略》,高鸿宾等译,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3。

孙跃兰等:《中国城市内涝状况调研分析——基于武汉、上海、杭州、北京的调研》,《金田》2012年第8期。

陶希东:《公私合作伙伴:城市治理的新模式》,《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第5期。

陶希东:《中国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及机制重建策略》,《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王连伟:《城市可持续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制度研究——西方的经验与启示》,《城市观察》2013年第6期。

王敏、马树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收敛性分析》,《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3期。

王岩等:《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5期。

魏波:《多主体多中心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模式》,《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

魏后凯、苏红键、李凤桃:《农民工市民化现状报告》,《中国经济周刊》2014年第9期。

魏后凯、苏红键:《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3年第5期。

魏后凯、邬晓霞:《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评价与展望》,《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魏后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两极化倾向与规模格局重构》,《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3期。

魏后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杨雄、陶希东:《我国特大城市社会稳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于翠平:《我国特大城市政府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改革与开放》2005年第6期。

俞小红等:《城市脆弱性的表现及对策》,《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袁竞峰等:《城市地铁网络系统运行脆弱性分析》,《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

赵留彦、赵岩:《中国与国际住宅市场的估值比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郑思齐、曹洋:《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6期。

智联招聘、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中国经济信息》2012年第10期。

周军学、易立新:《网络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Colin McMullitan. Indicators of Urban Ecosystems Health[C/OL]. Ottawa: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IDRC),1997. http://www.idrc.ca/ecohealth/indicators.html.

Hancock. Urban Ecosystem and Human Health:A Paper Prepared for the Seminar on CIID-IDRC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Montebideo,Uruguay,April 6-7,2000),http://www.idrc.ca/locro/docs/conferencias/hancock.html.

府采芹、韩卫主编《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指导手册》,古吴轩出版社,2004。

刘学科、孙伟平、胡文臻:《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江捍平主编《健康与城市:城市现代化的新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汪阳红、卢伟:《优化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的总体思路》,《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第1期。

周向红、诸大建:《现阶段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和路径设计》,《上海城市规划》2006年第6期。

马仲良、潘银苗、赫军、鹿春江:《国外大城市调控人口的对策与措施研究》,《城市管理与科技》2007年第5期。

王超、林清华:《国际大城市交通拥堵社会问题处理经验借鉴——基于交通社会学的视角》,《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第1期。

许志强:《应对“城市病”: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经历与启示》,《兰州学刊》2011年第9期。

袁东振:《国外如何应对“城市病”》,《科学决策》2005年第8期。

张淑华:《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病”及其治理》,《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朱介鸣:《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发展机制——政府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加坡经验》,《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4期。

黄玮:《空间转型和经济转型——二战后芝加哥中心区再开发》,《国际城市规划》2006年第4期。

李春玲:《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李会平:《上海应尽早防范城市贫富隔离》,第一财经网,http://www.yicai.com/news/2014/03/3564457.html。

李强:《治疗北京“城市病”需“内外兼修”》,社会学视野网,http://www.sociologyol.org/shehuibankuai/shehuipinglunliebiao/2013-10-14/17044.html。

李允熙:《韩国首尔市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的经验借鉴》,《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3期。

廉思:《“蚁族”身份的认同》,《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2期。

孙锦:《“城市美化”化解芝加哥“成长的烦恼”》,《深圳特区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3-08/27/content_2601363.htm。

吴宁:《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社会》2008年第2期。

吴之凌、吕维娟:《解读1909年〈芝加哥规划〉》,《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第5期。

谢媛:《当代西方国家城市治理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许涛:《广州地区非洲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及其行动逻辑》,《青年研究》2009年第5期。

张达明:《复原清溪川》,《新一代》2013年第2期。

陈佩虹:《综合交通规划: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决策探索》2010年第12期。

刘晓:《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4期。

刘治彦、岳晓燕、赵睿:《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治理对策》,《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11期。

徐东云、张雷、蒋晓旭:《大城市中心效应地位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徐东云:《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模式理论的新进展》,《综合运输》2007年第5期。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3月。

杜娟:《广州“雾霾元凶”年底现形》,《广州日报》2014年4月14日。

奇普·雅各布斯、威廉·凯莉:《洛杉矶雾霾启示录》,曹军骥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广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

环保部:《2012年环境统计年报》,环保部网站。

环保部:《环境保护部通报河北石家庄、唐山、廊坊大气污染治理督查行动情况》,2014。

环保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保部网站。

鲁畅:《北京发布PM2.5源解析本地污染贡献六七成》,新华网。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2013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

佘惠敏:《揭露雾霾背后“元凶”》,《经济日报》2013年2月4日,第3版。

孙自法:《中科院:京津冀1月共5次强霾污染仅4个晴天》,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2-03/4544001.shtml。

孙秀艳:《环境保护部通报北京郊区各区县大气污染治理督查情况》,《人民日报》,2014年2月20日,第9版。

郁文艳、舒晓程:《上海雾霾“源解析”:外来污染仅两成》,《新闻晨报》2014年4月15日。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1年灰霾试点监测报告》,http://www.cnemc.cn/publish/106/news/news_27409.html。

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罗勇:《美丽中国之梦从绿色转型起步》,《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8月1日。

罗勇:《“去霾”路径考量环境经济》,《中国报道》2013年第11期。

罗勇:《城市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罗勇:《低碳创新——我国可持续城市化的新契机》,《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期。

威廉·诺德豪斯:《均衡问题:全球变暖的政策选择》,王少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陈磊:《从伦敦、纽约和东京看世界城市形成的阶段、特征与规律》,《城市观察》2011年第4期。

陈锐、宋吉涛:《世界城市:城市化进程的高端形态》,《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第3期。

陈玉光:《城市空间扩展方式研究》,《城市》2010年第8期。

林恩全:《北京中心城功能疏解方略》,《城市问题》2013年第5期。

沈金箴:《东京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经济地理》2003年第4期。

王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第43期。

中村良平·田渕隆俊:《都市と地域の経済学》,有斐閣ブックス,1996。

Alkire S.,Santos M. E.,“Acute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A New Index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Working Paper of OPHI,2010.

Alkire S.,Foster J.,“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5(2011):476-487.

Cheli B.,Lemmi A.,“A Totally Fuzzy and Relative Approach to the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Economic Notes 24(1995):115-134.

Foster J.,Greer J.,“Thorbecke E. A class of decomposable poverty measures,”Econometrica 52(1984):761-766.

Guanghua W.,Iva S.,“Pover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An Update,”Paper provided by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 its series ADB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with number 267,2011.

World Bank,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13:Rural-Urban Dynamics and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3)

Yonas A.,Gunnar K.,Jesper S.,“The Persistence of Subjective Poverty in Urban Ethiopia,”World Development 56(2014):51–61.

崔洁:《中美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比较》,《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年第2期。

党春艳:《社区对城市贫困群体的福利服务:供给与回应——以武汉市为例的调查》,《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第10期。

封婷:《城市准贫困人群生活状况监测的指标体系构造》,《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22期。

何深静等:《中国大城市低收入邻里及其居民的贫困集聚度和贫困决定因素》,《地理学报》2010年第12期。

蒋贵凰、宋迎昌:《中国城市贫困状况分析及反贫困对策》,《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0期。

吴克领:《中国城市“转型型贫困”及其治理》,《经济研究导刊》2013第25期。

魏后凯、王宁:《参与式反贫困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方向》,《江淮论坛》2013年第5期。

阮雯:《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模式创新研究》,《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邹薇、方迎风:《怎样测度贫困:从单维到多维》,《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陈湛:《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李俊夫:《城中村的改造》,科学出版社,2004。

李立勋:《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以广州市典型城中村为例》,《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第3期。

李培林:《从“农民的终结”到“村落的终结”》,《传承》2012年第15期。

李培林、何述强:《透视城中村:村落何以终结?》,《广西城镇建设》2012年第10期。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城市规划》2005年第7期。

谢志岿:《村落如何终结?——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制度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第5期。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城市规划》2004年第3期。

运迎霞、常玮:《博弈·和谐·共赢——“城中村”改造经验借鉴及其策略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第3期。

韩晓明:《对推进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思考》,《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5期。

刘东辉:《城市治理必须强调公众参与》,《法制日报》2013年3月18日,第7版。

卢金慧:《浅析我国城市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期。

蒲金燕、漆佳红:《论我国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6期。

盛广耀:《城市治理研究评述》,《城市问题》2012年第10期。

陈必壮、朱洪:《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交通战略研究——兼谈交通对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城市交通》2003年第1期。

郎益顺:《世博会推动下的上海城市对外交通格局》,《上海城市规划》2010年第2期。

陆锡明、顾煜:《上海综合交通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2009年第5期。

潘海啸:《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顶层设计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第1期。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上海市第四次综合交通调查总报告》,2010。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统计年鉴》,http://www.stats-sh.gov.cn/data/toTjnj.xhtml?y=2010。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2002。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2013。

薛美根:《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演变与展望》,《交通与运输》2013年第1期。

薛美根、顾煜:《上海城市交通供需策略实践》,《城市交通》2012年第5期。

杨立峰:《上海城市交通的制约因素与“后世博”解困策略》,《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第6期。

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现代城市运行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陈幽泓主编《社区治理的多元视角: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玉巧玲、任睿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李国庆:《从社会到生活:确立“生活主义”的社区文化原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中国城市化》2005年第1期。

李国庆:《社区类型与邻里关系特质——以北京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李国庆:《生活共同:居民参与环保的动力机制》,《低碳世界》2011年第7期。

孙永红主编,东四街道办事处编《东四——胡同里的故事》,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万通公益基金会编《生态社区行动指南》,2010。

袁燕生、袁海鹏主编,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编,《建筑创作》杂志社承编,《东四名人胜迹——讲述京城胡同的故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简 介:在新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本书从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空间分工、专业化和集聚经济三个紧密相关的概念,构建了空间分工理论框架,考察了中国城市空间分工和专业化特征,分析了空间分工、专业化与集聚经济效应的关系,进一步解释和检验了集聚经济的多维性。本书丰富了区域分工和集聚经济的理论研究,得到了一些对中国区域和...

作者: 苏红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简 介:本书通过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建设管理篇、案例篇、大事记等篇章,评价分析了中国287个城市的健康发展状况,分专题深入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和城市建设等问题,总结了嘉峪关、杭州、三亚、北京、广州等城市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