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23

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Blood Collection and Supply Industry (2017)

SSAPID:101-3073-2733-60
ISBN:978-7-5201-1568-1
DOI:
ISSN:

[内容简介] “输血服务蓝皮书”是我国目前采供血、临床输血行业最全面、系统的一部由行业专家完成的研究报告。本书是第二部,分为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省级采供血报告、地市级采供血报告、临床输血报告、典型案例、中国输血人物志、大事记八个部分,对2017年输血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与第一部相比,本书内容更全面、范围更广泛、案例更丰富,尤其是增加了地市级采供血报告、临床输血报告、中国输血人物志等新内容。

相关信息

丛书名:输血服务蓝皮书
编 辑:杨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中国医学

 法律声明

 摘要

 子库介绍

 中国皮书网

 《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

 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8)》征稿函

 前言

 主要编撰者简介

 Ⅰ 总报告

  B.1 我国采供血行业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一 舆情总览

    (一)舆情声量

    (二)舆情来源

    (三)舆情调性

    (四)信息热词

    (五)地域分布

   二 领域分布

    (一)血液供应领域

     1.在“血库缺血”相关舆情中,高频热词为“自体输血”、“献血淡季”以及“熊猫血”

      (1)献血淡季

      (2)自体输血

      (3)熊猫血

     2.在“非法贩血”相关舆情中,“血荒”“血贩子”“血头”成为高频热词

    (二)血液安全领域

     1.“献血安全”相关信息中,“窗口期”成为高频词

     2.“输血安全”舆情中,“输血感染”引发舆情传播较多

    (三)献血政策领域

     1.异地报销

     2.互助献血

    (四)热点舆情盘点

   三 重点舆情事件

    (一)北京贩血事件

     1.舆情概述

     2.舆情走势

     3.舆情脉络

     4.舆情来源

      (1)媒介分布

      (2)媒体排行

     5.总结与分析

      (1)警方

      (2)专家

      (3)医院

      (4)媒体

      (5)律师

      (6)法官

      (7)网友

      (8)卫生行政部门

      (9)医生

      (10)社会学研究所

    (二)福建女童输血被感染艾滋事件

     1.舆情概述

     2.舆情脉络

     3.舆情来源

      (1)媒介分布

      (2)媒体走势

     4.各方观点

      (1)媒体观点

      (2)网民观点

     5.总结与分析

    (三)“世界献血者日”宣传活动

     1.舆情概述

     2.舆情走势

     3.舆情脉络

      (1)舆情酝酿期

      (2)舆情爆发期

      (3)舆情消减期

     4.各方观点

      (1)媒体观点

      (2)网民观点

     5.总结与分析

   四 建议

 Ⅱ 专题报告

  B.2 我国临床输血现状及发展报告

   一 临床用血管理现状

    (一)从业人员状况

    (二)输血科建设状况

     1.60家医院中输血科基本建设符合实验室安全要求的相关情况

     2.60家医院中输血科设备配置及大型和关键设备的管理情况

     3.60家医院中有3家输血科不具备7×24小时全天候服务能力

     4.60家医院中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情况

    (三)相容性检测状况

    (四)相容性检测质量状况

     1.组织实施情况

      (1)参评单位数

      (2)参评单位成绩

      (3)参评单位的分布范围

     2.参评单位检测数据统计

     3.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五)临床用血状况

     1.2011年至2014年8月60家医疗机构用血数据,见表6。

     2.10省份几个重要指标的平均值,见表7。

     3.住院患者及用血患者人均用血量

     4.手术例均用血量及手术人均用血量

     5.自体血率及报废血率趋势

     6.10省份住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情况

     7.10省份输血患者人均用血量情况

     8.10省份手术用血患者人均用血量情况

     9.10省份手术例均用血量情况

     10.10省份自体血用血比例情况

     11.10省份过期报废血量情况

     12.10省份互助献血比例情况

    (六)临床用血管理状况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管理标准和指标,规范全国临床用血管理

    (二)加强重点时期、重点专业临床用血管理,强化节约用血、安全用血意识

    (三)强化组织管理,细化考核指标,推进临床用血评价

    (四)建立国家血液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输血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加强患者血液管理的推动,降低异体输血的风险

  B.3 国内稀有血型筛查与应用报告

   一 我国采供血机构稀有血型筛查的发展和现状

   二 我国开展稀有血型筛选的意义与特点

   三 稀有血型筛选技术

   四 稀有血型的临床应用

   五 稀有血型献血者管理

   六 结论

  B.4 我国输血医学学历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一 输血医学教育国内外比较

   二 我国输血医学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介绍

   三 我国输血医学学历教育现状

   四 我国输血医学学历教育的现存问题

   五 提升未来输血医学学历教育的建议

  B.5 我国输血医学科学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我国输血医学科学研究基本现状

    (一)基金项目申报

    (二)研究论文发表

     1.国内期刊

     2.国际期刊

   二 国内外输血医学科学研究主要进展

    (一)血液安全

     1.病原筛查

     2.病原处置

    (二)血液制品

     1.血浆蛋白新品种

     2.免疫球蛋白产品

     3.重组产品

    (三)血液代用品

    (四)血液储存与运输

     1.血液储存

     2.血液运输

    (五)新型血源

     1.人工红细胞

     2.人工血小板

    (六)输血与细胞治疗

     1.造血干(祖)细胞治疗

     2.免疫细胞治疗

     3.新型输血治疗

     4.输血及细胞治疗的不良效应

   三 输血医学科学研究未来发展形势研判

    (一)社会发展对输血医学科学研究提出更高要求

    (二)新兴科技革命推动输血医学科学研究更快进步

    (三)诊疗模式转变促进输血医学科学研究更加精准

   四 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争取支持

    (二)拓展学科纵深

    (三)重视交叉融合

    (四)加强力量协同

  B.6 我国输血伦理的研究与实践

   一 国外输血伦理

    (一)国际输血协会伦理规范(ISBT code of ethics)

    (二)与献血者相关的伦理问题

    (三)与患者相关的伦理问题

   二 我国输血伦理的现实实践

    (一)采供血机构层面

     1.无偿献血是否真正无偿

     2.献血者和用血者隐私权的保护

     3.血液作为公共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

     4.输血伦理学如何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二)医院层面

     1.输血管理的现状

     2.输血伦理精神

     3.加强输血伦理学建设的意义

   三 输血伦理的现实问题

    (一)无偿献血基础仍然薄弱

    (二)采供矛盾日益突出

    (三)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尚不健全

    (四)血站采供血服务能力提升受到制约

   四 结论与讨论

    (一)加强精细管理与人才队伍建设

    (二)健全输血伦理机构与职能

    (三)加强输血伦理教育、培训与宣传

 Ⅲ 省级采供血报告

  B.7 2016年天津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天津市采供血机构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概况

    (一)采供血机构的设置情况

    (二)采供血机构的人员情况

    (三)采供血机构的资源状态

    (四)临床用血医院情况

   二 采供血业务工作情况

    (一)血液采集和供应情况

    (二)血液检测

    (三)其他业务工作情况

     1.增加浓缩血小板产品补充临床使用

     2.不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

     3.不断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4.大力开展采供血和输血培训

     5.不断加强岗位技术能力,强化三基三严知识

   三 热点工作分析

    (一)献血屋建设

    (二)核酸检测

    (三)无偿献血宣传

    (四)应急保障工作

    (五)舆情工作管理

   四 结论和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人员总量不足与缺编问题困扰采供血工作发展

     2.补偿机制不健全,影响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3.用血需求增长与血液供应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4.无偿献血社会化效应不足,政府的推进作用有待加强

     5.尊重献血者的良好氛围有待进一步完善

     6.业务楼面积不足

    (二)展望

  B.8 2016年重庆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基本情况

    (一)分布情况

    (二)数据收集

   二 重庆市采供血机构现状分析及描述

    (一)血液采集

    (二)医疗资源配置和临床用血方面

     1.采供血机构覆盖区域的人口及医疗机构情况

     2.全市床位数、诊疗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

     3.全市用血量

    (三)人力资源配置和岗位设置方面

     1.学历结构

     2.年龄结构

     3.职称结构

     4.专业结构

     5.岗位设置

    (四)血站运营方面

     1.采集效率

     2.收入比较

     3.支出比较

    (五)信息化建设方面

   三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讨论

    (一)血液采供血供需平衡和医疗资源配置问题

    (二)人力资源和岗位配置方面

    (三)血站运营方面

   四 对策和建议

  B.9 2016年黑龙江省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二)人员设置情况

   二 无偿献血情况

    (一)无偿献血经费投入

    (二)无偿献血者人员分类情况

     1.年龄分布

     2.职业分布

   三 采供血情况

    (一)采血情况

    (二)采集血小板情况

   四 血液检测情况

    (一)2016年黑龙江省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情况

    (二)核酸检测情况

   五 质量体系建设

   六 挑战和对策

    (一)无偿献血的发展与医疗机构发展的不同步

    (二)加大政府支持和法律法规的修改

    (三)无偿献血发展的被动因素

    (四)无偿献血个体和团体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五)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B.10 2016年山东省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全省采供血现状

    (一)行政管理情况

    (二)人员基本情况

    (三)设施

   二 全省采供血基本情况

    (一)无偿献血总体情况

    (二)无偿献血者构成情况

    (三)临床医疗机构用血情况

    (四)血液检测与报废情况

    (五)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情况

    (六)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建设情况

    (七)保障应急用血情况

    (八)采供血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

   三 存在的问题

    (一)多部门协作机制尚未形成

    (二)人员编制存在缺口

    (三)血站分类改革尚需完善

    (四)采血点设置规划不尽合理

    (五)全省无偿献血返还政策不统一

    (六)舆情监控有待加强

    (七)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不够

   四 建议

    (一)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三)合理规划献血点、屋建设

    (四)合理规划血站管理

    (五)加强舆情监控

    (六)建立无偿献血宣传制度

    (七)推进血站信息化建设

   五 展望

  B.11 2016年江苏省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采供血机构建设现况

    (一)机构设置

    (二)人员编制

    (三)办公用房

    (四)献血车配置

   二 采供血工作

    (一)血液采集

     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职业构成

     4.学历构成

     5.单次献血量情况

    (二)血液供应

    (三)血液检测

     1.快速筛选情况

     2.实验室检测情况

    (四)血液报废

   三 主要成绩

    (一)政府强化管理,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二)提升服务水平,采供血机构不懈努力

    (三)创新招募思路,献血宣传活动精彩纷呈

    (四)内审举措出新,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保障血液安全,室间质评成绩持续优化

    (六)加强合作交流,推动输血科研向前发展

    (七)全省应急联动,血液应急保障执行有力

    (八)血液信息联网,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

    (九)强化业务培训,提高采供血团队素养

   四 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血液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无偿献血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无偿献血的组织动员力度有待提高

    (四)采供血机构建设有待加强

  B.12 2016年陕西省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概况

    (一)采供血机构设置与人员

     1.机构设置

     2.采供血人员

    (二)血液募集

    (三)血液招募模式

    (四)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

     1.献血者职业构成

     2.献血者性别构成

     3.献血者年龄构成

     4.献血者学历构成

    (五)血液检测

    (六)血液供应

   二 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建立法制体系,确保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

    (二)推动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流动献血协调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着力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从源头提升血液安全性

    (四)提供优质便捷献血服务,提高社会信任度

     1.积极拓展献血网点

     2.开展三好一满意、信息公开活动

     3.开启血费报销直通车

    (五)稳步提升采供血服务能力

     1.增加仪器设备投入

     2.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

     3.血液管理信息化建设

    (六)建立血液供应保障机制

     1.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2.完善血站与医疗机构联动机制

     3.构建血液预警机制,应急献血落到实处

    (七)多角度、全方位强化宣传无偿献血

     1.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献血活动

     2.利用媒体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

     3.表彰先进,弘扬无偿献血社会正能量

    (八)坚持督导与质量控制相结合,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1.督导检查

     2.实验室质量控制

     3.建立临床监控体系

   三 分析与讨论

    1.献血服务体系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2.健全血液应急保障机制

    3.促进临床规范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4.理顺运行机制,建立稳定的人才梯队

    5.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6.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实现血液资源共享

  B.13 2016年云南省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云南省采供血发展基本概况

   二 采供血机构人员构成

    (一)人员

    (二)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四)职称结构

   三 采供血服务能力建设情况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二)采供血网络布局覆盖城乡

    (三)开拓创新,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活动

    (四)增加献血后关爱措施

    (五)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建设,保障血液安全

    (六)全省信息化建设

    (七)输血研究

   四 采供血情况

    (一)采血情况

    (二)供血情况

    (三)血液报废情况

   五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区经血传染病流行情况和血液安全保障情况分析

    (二)血源紧缺

    (三)设备更新及信息化建设

    (四)无偿献血宣传缺乏凝聚力和互动性

    (五)采供血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六 采供血工作建议和展望

 Ⅳ 地市级采供血报告

  B.14 2016年深圳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情况

    (一)采供血机构基本情况

    (二)献血网点分布情况

    (三)采供血业务基本情况

    (四)采供血信息化建设

     1.实现单采血小板采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2.实现成分制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五)血液核酸检测情况

    (六)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二 无偿献血工作情况

    (一)创新宣传方式,深层次、多元化的开展无偿献血宣传

     1.打造和优化微信、微博、微官网精品宣传平台,提升宣传效果

     2.充分利用媒体开展宣传无偿献血宣传活动

     3.制作和播放无偿献血宣传片

     4.举办血液知识进校园活动,有序推进校园无偿献血宣传

    (二)无偿献血活动呈现特色化、多样化、精品化

     1.策划和实施大型节日献血活动

     2.策划和实施特色献血活动

      (1)举办第三届“为生命加油”暑期系列社区行大型公益无偿献血活动

      (2)举办第四届“爱的传承——让孩子因您而倍感自豪!”亲子无偿献血爱心体验活动

      (3)举办第二届“热血、奔腾吧”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主题长跑活动

     3.打造无偿献血品牌项目

      (1)白衣天使献血月活动

      (2)“红色行动”再创辉煌

      (3)福田区团委无偿献血活动

   三 困难与挑战

    (一)临床用血需求迅速增长

    (二)采供血服务能力明显滞后于临床用血需求

     1.工作人员不足和待遇偏低

     2.现有献血网点数量和分布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

    (三)全市三家血站采供血业务工作沟通和协调不够

   四 体会与建议

    (一)政府各部门必须切实履行无偿献血主体责任

    (二)增加固定献血网点,完善献血网点布局

    (三)统一规划和协调全市采供血工作

  B.15 2016年绵阳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情况

    (一)血站情况

    (二)医疗资源情况

    (三)献血人群特征及采供血基本情况

     1.献血人群特征

      (1)献血者性别特征

      (2)献血者年龄特征

      (3)献血者职业分布特征

      (4)献血者学历结构

     2.采供血情况

      (1)采血情况

      (2)供血情况

   二 无偿献血工作成效

    (一)政府重视、部门协作、成效显著

    (二)各界参与、创新模式、无偿献血氛围浓

    (三)措施得力、成绩突出

   三 工作举措

    (一)强化政策执行,多措施并举

    (二)优化内部管理,提升组织效能

    (三)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增强无偿献血动力

    (四)加大采供血基础设施投入,提升采供血保障能力

    (五)创新宣传,稳步拓展无偿献血者队伍

    (六)加强血站管理,保障血液质量安全

   四 问题与建议

    (一)采供血区域性差异较明显

    (二)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血站能力建设滞后,影响采供血事业发展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制约行业发展

  B.16 2016年宁波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概况

    (一)宁波市采供血机构情况

     1.基本情况

     2.人员情况

     3.仪器设备情况

     4.血液供应情况

    (二)宁波市献血管理机构情况

    (三)宁波市采供血情况

     1.无偿献血情况

     2.临床用血情况

     3.血液核酸检测情况

   二 特色工作

    (一)推行固定献血点属地化管理

     1.固定献血屋(房车)采血情况

     2.固定献血点属地化管理几点体会

    (二)成分制备信息化标准化管理

     1.成分制备信息化情况

     2.成分制备信息化特色

    (三)血库智能化管理

     1.血库智能化管理情况

     2.血库智能化管理特色

    (四)全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

     2.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特色

    (五)积极推广自体输血技术

     1.自体输血开展情况

     2.自体输血推广工作举措

    (六)实施输血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1.输血技术人员准入情况

     2.输血技术人员准入主要做法

    (七)免费用血实行医院直报制度

     1.免费用血报销情况

     2.免费用血报销主要措施

    (八)启动血小板基因配型建库工作

     1.血小板基因配型库建设情况

     2.输血研究发现情况

   三 存在的问题

    (一)血液供应与快速增长的用血需求仍存在差距

    (二)街头献血人数增长缓慢

    (三)区县(市)采供血点机构隶属关系需进一步理顺

   四 工作建议

    (一)提高血液安全保障能力

    (二)积极推动政府主导作用

    (三)持续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B.17 2016年绥化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情况

    (一)机构设置情况

    (二)人员编制情况

     1.职工专业构成情况

     2.职工职称构成情况

     3.职工学历构成情况

    (三)办公业务用房情况

    (四)献血车、送血车配置情况

    (五)历年人口献血率情况

    (六)采供血业务情况

     1.全市2016年采血情况

     2.全市2016年临床供血情况

    (七)绩效工资改革情况

   二 主要问题

    (一)血源招募存储不够

    (二)政府投入不足

    (三)血液资源存在浪费问题

   三 体会和建议

    (一)加大无偿献血招募宣传力度

    (二)促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B.18 2016年秦皇岛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情况

    (一)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概况

    (二)采血点设置情况

    (三)临床用血医院情况

   二 无偿献血人群特征

    (一)献血者性别结构

    (二)献血者年龄结构

    (三)献血者职业结构

    (四)献血者学历结构

   三 2016秦皇岛市中心血站业务开展情况

   四 重点工作情况

    (一)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发挥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作用

    (二)掷地有声,全方位强化无偿献血宣传工作

     1.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宣传无偿献血知识

     2.利用节假日进行主题宣传

     3.联合高校举办各种无偿献血宣传活动

     4.拍摄视频短片、生动化宣传无偿献血

     5.充实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志愿者服务

    (三)优化献血服务不断提升献血者满意度

     1.优化采血环境,合理优化布局采血房车

     2.推动采供血特色服务。主动征求献血者和用血机构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采供血服务中的不足

     3.重点着力扩大机采献血者队伍

     4.做好献血后血费返还工作

    (四)充分发挥临床用血质控中心作用,加强临床用血指导管理

     1.发挥临床用血质控中心作用推进秦皇岛市安全合理用血工作

     2.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3.指导临床合理用血

    (五)苦练内功提升员工素质加强质量管控

     1.注重全员业务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2.持续改进,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五 分析与讨论

    (一)血站体制结构应有明确定位

    (二)政府对采供血工作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人员编制问题

    (四)血站业务用房建设政策应进一步落实到位

  B.19 2016年洛阳市采供血发展报告

   一 基本情况

    (一)洛阳市中心血站概况

    (二)采血点设置情况

    (三)临床用血医院情况

   二 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

    (一)献血者性别结构

    (二)献血者年龄结构

    (三)献血者职业结构

    (四)献血者学历结构

   三 血液采集和供应情况

    (一)血液采集情况

    (二)血液供应情况

    (三)血液检测情况

     1.血液检测模式

     2.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

   四 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创新宣传方式,营造良好无偿献血社会氛围

    (二)提升服务能力,让献血者有更多获得感

     1.改善采血网点的设施和环境

     2.做好献血者免费用血报销工作

     3.实行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免费赏花政策,激励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

    (三)多措并举,临床血液供应得到充分保障

    (四)做好临床用血的培训与指导,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

    (五)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内部管理全面加强

    (六)加强血站内涵建设,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七)持续做好质量控制,确保血液安全

    (八)做好输血科研与学术交流工作,提升履职能力

   五 特色工作

    (一)实行月质量讲评,落实全过程质量管理

    (二)主动作为,破解血液供需矛盾,乡镇招募效果显著

    (三)聘请洛阳市无偿献血形象大使,冠名流动采血车

    (四)适时转变血液管理思路,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六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洛阳市无偿献血立法工作滞后

    (二)无偿献血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三)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四)人员编制不足,严重影响采供血工作开展

    (五)现行绩效工资管理不利于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Ⅴ 省级临床输血报告

  B.20 河南省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报告

   一 河南省各地近3年临床用血情况及向省会郑州调剂的情况

   二 各地区千人献血率、人均用血量、床位用血量情况

   三 医疗机构的发展和血液制剂的使用变化

   四 临床用血季节性短缺和医疗机构之间用血的不平衡

   五 输血从业人员现状及待遇

   六 总结与讨论

    (一)优势医疗机构相对向省会城市集中

    (二)临床用血出现季节性紧张

    (三)各地区采供血发展不平衡

    (四)医疗机构用血紧张程度不平衡

    (五)医疗机构输血科明显滞后于医疗机构的发展

    (六)输血人才短缺现象亟待解决,输血科人员待遇亟待提高

  B.21 吉林省临床输血现状及发展报告

   一 吉林省临床输血概况

   二 举措和成绩

    (一)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输血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加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输血流程

     1.制定并落实本学科的技术标准

     2.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输血管理

    (三)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全省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1.积极组织全省输血从业人员参加国内、省内及国际的学术交流会

     2.做好输血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

   三 设想和建议

    1.关于冷沉淀、去冷沉淀血浆(冷上清)的质量与疗效的建议

    2.去冷沉淀血浆(冷上清)的质量与疗效的建议

    3.我国近几年很多省市临床用血常年处于紧张状态,国内献血机制应有所改变

  B.22 江苏省临床输血现状及发展报告

   一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指标的确定

    (三)研究方法

   二 结果

    (一)调查结果评分情况

    (二)临床用血数据

    (三)科室的设置情况

    (四)人员配备情况

    (五)输血科制度建立情况

    (六)临床输血管理情况

    (七)自体输血情况

     1.自体输血情况

     2.自体输血率情况

    (八)室内质控开展情况

    (九)2016年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三 讨论

    (一)全省临床用血管理的现状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极开展并推广输血新技术、新项目来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2.加强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和处理的监督工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3.普及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保障输血安全

     4.推动建立江苏省输血相容性室间质量评价体系

    (三)主要问题

     1.全省输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有待完善

     2.输血科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3.全省自体输血率有待提高

     4.要规范开展质量控制工作,保证输血安全

     5.未开展单病种用血评估工作

   四 总结

  B.23 山东省临床输血现状及发展报告

   一 全省输血质控中心建设

    (一)省级输血质控中心成立

    (二)全省输血质控网络建设

    (三)地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二 全省临床输血现状

    (一)医院输血管理制度完善

    (二)人员学历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广泛开展输血相关新技术

    (四)科室设备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

    (五)房屋设施明显改善

    (六)自体输血的观念得到普及

    (七)病历文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三 输血质控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开展全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室间质评

    (二)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信息的上报

    (三)建立全省合理用血评价和排名制度

    (四)开展全省临床输血质量检查

    (五)推行节约用血新型医疗技术

    (六)加强全省输血管理信息化建设

    (七)协助国家卫计委完成全国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工作

    (八)举办全省输血质控和输血新技术培训班

   四 2012~2016年临床输血数据总结

   五 全省输血管理下一步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输血质控体系

    (二)充分发挥输血质控中心的作用

    (三)强化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作用

    (四)建立应急用血血液调剂机制

    (五)加强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建设

    (六)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

    (七)进一步扩大输血科(血库)室间质评工作

    (八)加强输血管理信息化建设

    (九)建立健全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十)建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Ⅵ 典型案例

  B.24 长三角地区血站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的探讨

   一 为什么要实现血站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

    (一)经输血传播HIV的威胁依然严峻

    (二)阻断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再次献血的重要性

   二 国内外血站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的实践和经验

    (一)国外血站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的现状

     1.欧洲、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血站情况概述

     2.美国血站情况概述

    (二)国内血站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屏蔽的现状

   三 实现长三角地区血站HIV确认阳性献血者的联合屏蔽

    (一)建立长三角地区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机制

    (二)建立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信息数据传输模式

    (三)信息共享

    (四)效果评估

   四 思考与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互不相容

     2.血站管理模式的差异

    (二)省际血站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规划设计设想

     1.通过电子邮件共享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信息

     2.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共享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信息

     3.通过应用协同轮询的云模式实现共享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信息

    (三)选择正确合适的共享HIV确认阳性献血者信息模式

     1.信息安全保障

     2.拓展性、时效性、延伸性功能

  B.25 浙江省采供血机构资源配置的探索

   一 资源配置的具体举措

    (一)多重并举,不断加强血液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1.开展酶免集中检测

     2.推进核酸区域集中化检测

    (二)强化血站能力建设,确保血液有效供应

     1.政府主导,经费保障

     2.加强县区基层采血服务网点建设

     3.建立血液资源调剂机制

     4.加强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三)统一信息系统,整合全省血液信息资源

   二 存在的不足

    (一)采供血机构总体定位不清,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二)缺乏血站建设标准

    (三)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协调机制尚不健全

    (四)基层采供血网络建设跟不上新医改要求

     1.新形势(新医改、双下沉)下,基层采供血点覆盖不全

     2.基层采供血点服务能力弱,无法实现优质服务的需求

   三 问题与挑战

    (一)街头单点采血效率下降

    (二)绩效工资实施的影响

     1.对员工积极性

     2.对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人员编制总量不足

     2.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3.整体学历层次偏低

     4.职称结构有待改善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与业务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体制

    (二)落实政府职责,加强县级采供血网络建设

    (三)强化区域间信息化集成,加快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B.26 南宁市降低互助献血的调控措施及其初步成效

   一 南宁市互助献血的发展

    (一)严重影响血液质量安全

    (二)严重扰乱无偿献血秩序

    (三)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愈加困难

    (四)固定献血者流失

   二 互助献血增长快速的原因分析

    (一)医院用血量大幅上升

    (二)街头采血比例下降

    (三)宣传互助献血方式失当

    (四)临床合理用血工作开展不理想

    (五)工资分配制度影响血站员工的积极性

   三 降低互助献血的调控措施

    (一)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献血体系

    (二)优化献血环境,重塑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工作的信心

    (三)创新无偿献血宣传方式,激发市民献血热情

    (四)三项改革促进站院联动,有效开源节流

     1.实行计划定量供血和以供定采管理模式

     2.建立血站与医院间血液信息互联互通渠道

     3.探索临床合理用血督导、培训、沟通一体化管理机制

    (五)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队伍素质

     1.绩效工资分配改革

     2.人事制度改革

     3.提升干部队伍素养

    (六)打造“邕城心,热血情”文化品牌,凝聚发展共识

   四 降低互助献血调控措施的结果和初步成效

    (一)降低互助献血的调控措施实施后南宁市自愿无偿献血情况

     1.调控措施实施后第一年

     2.调控措施实施第二年

    (二)降低互助献血的调控措施实施后南宁市互助献血情况

    (三)南宁市降低互助献血的初步成效

   五 总结

  B.27 跨界创新,打造智慧浆站

   一 智慧浆站概念的提出

   二 智慧浆站建设的意义

    (一)我国单采血浆站发展的现状

     1.浆站的硬件设施落后

     2.浆站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3.浆站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提升

    (二)智慧化浆站的建设价值和意义

     1.提升对浆站的监督管理

     2.改变传统服务营销理念

     3.建立浆站管理的大平台

     4.吸引新的结构人群,扩充献浆员队伍

     5.与国际单采血浆站管理接轨做准备

   三 智慧浆站实践

    (一)浆站采浆远程管理平台

    (二)浆站数据管理系统

    (三)智能移动终端宣教系统

    (四)浆员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

    (五)体检机、征询机一体机

    (六)智能化采浆机

    (七)智能化冷库管理和监控系统

   四 智慧浆站建设现状

    (一)需要浆站管理人员理念的转变

    (二)需要浆站基础设施的配套改进

    (三)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顶层设计

    (四)需要跨学科的交流和技术攻关

   五 智慧浆站建设展望

 Ⅶ 中国输血人物志

  B.28 易见龙——中国战伤输血救护的奠基者

 Ⅷ 行业大事记

  B.29 中国输血服务行业2016年度大事记

   1.2016年1月19日

   2.2016年4月13日

   3.2016年6月13日

   4.2016年7月25日

   5.2016年9月15日

   6.2016年11月8日

   7.2016年11月11日

   8.2016年11月15日~12月2日

   9.2016年11月23日

   10.2016年12月2日

  B.30 后记

 《输血服务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本报告全面、系统地对2017年输血服务行业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和讨论,共分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对我国采供血行业舆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索研究舆情的爆发源头、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动力,引导舆情健康发展,重塑血液管理相关主体的正面形象,监测、预警和及时干预血液安全突发事件,为指导各血站做好无偿献血服务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第二部分专题研究报告,分别从我国的输血医学学历教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输血伦理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稀有血型的筛查与应用以及我国临床输血现状与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讨论。第三部分省级采供血报告,选取了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陕西省、云南省七个省级血液中心,针对本省2016年采供血状况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地市级采供血报告,选取了深圳、绵阳、宁波、绥化、秦皇岛、洛阳六个地市血站,就2016年度的采供血情况进行了论述。第五部分临床输血报告,对我国临床输血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论述,并分别对河南、吉林、江苏、山东四个省的临床输血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典型案例,选取了四个典型的案例,包括浙江血站建设与规划、南宁互助献血、长三角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上海莱士智慧浆站建设等内容。第七部分中国输血人物志,介绍了我国输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易见龙先生。第八部分中国采供血行业大事记,总结了2016年度的大事,对《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6)》的大事记部分进行了补充。

北京市输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海南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甘肃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辽宁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山东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江苏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吉林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河南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贵州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陕西省输血质控中心临床用血现状及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陈进凡、杨育红、崔庆荣、杨勇毅:《甘肃省中医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西部中医药》2016年第7期。

杜文阁、王朝阳:《新疆伊犁州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的调查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年第2期。

陈宇宁、季阳:《医院输血科参与破解血荒的必要性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6年第10期。

宋春明、胡克义、于韶华、姜岩峰:《基层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中国基层医药》2016年第19期。

刘晓丽、李美霖、陈兰兰、李凤、李天君、车进、张燕华、麻静敏、张文学:《北京地区部分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状况调查分析》,《海南医学》2016年第8期。

康丹、郝一文:《辽宁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和临床输血管理情况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第8期。

赵志芳:《县级医院输血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第8期。

吴昌松:《黔南地区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督查情况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第9期。

刘建峰、张立川、陈钰溪、王书华:《区域医疗中心临床用血管理模式的研究》,《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第15期。

蔡孺芹、刘传江、谷世娟、胡水英、李樱:《基层血库临床用血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第24期。

陈红:《九江地区二级以上医院输血科(血库)督导检查回顾》,《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年第1期。

程晓静、董小平:《阜新市综合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与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年第3期。

毛桂仁:《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的主要措施分析》,《当代医学》2017年第1期。

王兰军:《如何合理用血控制输血风险的探讨》,《饮食保健》2017年第1期。

乐爱平、刘威、曹磊、李建林、龚剑国、李劲波、向军、熊伟、范时海:《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智能路径化实时控制与输血安全预警》,《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第2期。

杨丽云、刘威、曹磊、李建林、龚建国、李劲波、向军、熊伟、范时海、乐爱平:《全程闭环智能信息化临床用血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第2期。

李远波:《基层医院全面输血质量管理的效果评价》,《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8期。

蒋璐茜、张伟慧、谢一唯、梅梦寒、陈秉宇:《临床用血电子评估监控系统对临床用血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第1期。

冯艳莉:《浅析基层医院临床用血现状及改善对策》,《医学信息》2017年第7期。

周庆林、王莉、高尚仁、刘海涛、汪勇:《分级联控和分层推进在规范临床用血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年第1期。

陈长、李正刚:《一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年第1期。

毛桂仁:《临床用血管理及保障输血安全的分析》,《当代医学》2017年第2期。

覃彬:《输血科在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年第3期。

胡飘萍、刘威、曹磊、李建林、龚剑国、李劲波、向军、熊伟、范时海、乐爱平:《临床输血评估评价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及其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第1期。

刘威、曹磊、李建林、龚剑国、李劲波、向军、熊伟、范时海、乐爱平:《临床用血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全程闭环智能路径构建》,《中国输血杂志》2017年第1期。

Daniel J:《人类血型》,科学出版社,2007。

Wagner FF,Bittner R,Petershofen EK,et al. Cost-efficient sequence-specific priming-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creening for blood donors with rare phenotypes. Transfusion,2008,48(6):1169-73.

Frances A. Spring,Christopher H. Holmes,Karen L. Simpson,et al. The Oka blood group antigen is a marker for the M6 leukocyte activation antigen,the human homolog of OX-47 antigen,basigin and neurothelin,an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molecule that is widely expressed in human cells and tissues. Eur. J. Immunol,1997,27:891-897.

V.Karamatic Crew,G. D. a. J. P. A New Variant in the Ok Blood Group System. Transfusion medicine,2003,13 supp.1:32.

He YL,Gao HH,Ye LY,et al. 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DNA pooling:a cost-effective strategy of genotyping rare blood types. Transfus Med,2013,23(1):42-7.

Ye L,Zhang J,Wang C,et al. Performance of a microarray-based genotyping system for red cell and platelet antigens in China. Blood Transfus,2015,13(4):690-3.

张玲、吴燕云、王文敬、黎诚耀:《输血医学实践技能教学初步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第6期,第524~527页。

王文敬、张玲、李婷婷、吴艳云、黎诚耀:《输血医学专业课程的远程教学模式初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年第5期,第60~61页。

Li T,Wang W,Zhang L,Zhou Y,Lai F,Fu Y,Wang C,Yang B,Zhu W,Wu Y,Allain JP,Stevens L,Li C.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 5-Year Transfusion Medicine Diploma Program in China”,Transfusion Medicine Reviews,31(2017):126-131.

李婷婷、王文敬、张玲、黎诚耀:《我国首届输血医学本科毕业生培养情况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第10期,第1072~1074页。

汪强、王文敬、韩威、刘鱼:《我国现阶段输血医学本科生培养的方式和效果——以2所医学院校输血医学方向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为例》,《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第6期,第614~61页。

Monica B. Pagano,Gay Wehrli,Darlene Cloutier,Eileen Galvin Karr,Ileana Lopez-Plaza,Joseph Schwartz,Chester Andrzejewski,Jeffrey L. Winters,Edward C.C. Wong,Yanyun Wu,Nicole D. Zantek. Apheresis Medic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tate of the discipline,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56(2017):1-5.

Neyrinck M,Vrielink H. Apheresis training for nurses and physicians around the world,J Clin Apher,30(2015):32-37.

Rosaleen Nemec. Apheresis education:One center curriculum design experience,Transfusion and Apheresis Science,56(2017):263-267.

周虹、王全立、詹林盛等:《血液安全与保障——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进展》,《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第10期。

郭黠、蒯迪文:《临床输血研究进展综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第18期。

姚超、钱程:《CAR-T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年第1期。

Bloch E M,Simon M S,Shaz B H. “Emerging infections and blood safety in the 21st century”[J]. Ann. Intern. Med. 2016,doi:10.7326/M15-1329.

Abraham A M,Kannangai R,Sridharan G. “Nanotechnology:a new frontier in virus dete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J]. 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08,26(4):297-301.

Hartman M R,Ruiz R C H,Hamada S,et al. “Point-of-care nucleic acid detection using nanotechnology”[J]. Nanoscale,2013,5:10141-10154.

Pardee K,Green A A,Takahashi M K,et al. “Rapid,low-cost detection of Zika Virus using programmable biomolecular components”[J]. 2016,Cell,165,1255-1266.

Chin C D,Laksanasopin T,Cheung Y K,et. al. “Microfluidics-based diagno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 Nature Medicine,2011,17(8):1015-1019

Sauvage V,Eloit M. “Viral metagenomics and blood safety”[J]. Transfusion Clinique et Biologique,2016,23,28-38.

Lau P,Cordey S,Brito F,et. al. “Metagenomics analysis of red blood cell and fresh-frozen plasma units”[J]. Transfusion,2017,doi:10.1111/trf14148.

Schlenke P. “Pathogen Inactivation Technologies for Cellular Blood Components:an Update”[J]. Transfus Med Hemother. 2014,41(4):309-325.

Devine DV,Schubert. “Pathogen Inactivation Technologies The Advent of Pathogen-Reduced Blood Components to Reduce Blood Safety Risk”[J]. 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 2016,30(3):609-617.

Jilma-Stohlawetz P1,Kursten FW,Horvath M,et al. “Recovery,safety,and tolerability of a solvent/detergent-treated and prion-safeguarded transfusion plasma in a randomized,crossover,clinical trial in healthy volunteers”[J]. Transfusion. 2013,53(9):1906-1917.

Irsch J,Lin L. “Pathogen Inactivation of Platelet and Plasma Blood Components for Transfusion Using the INTERCEPT Blood SystemTM”[J]. Transfus Med Hemother,2011;38(1):19-31.

Schubert P,Culibrk B,Karwal S,et al. Altered timing of riboflavin and ultraviolet light pathogen inactivation improves platelet in vitro quality[J]. Transfusion,2017. [Epub ahead of print].

Reichenberg S,Gravemann U,Sumian C,et al. Challenge study of the pathogen reduction capacity of the THERAFLEX MB-Plasma technology[J]. Vox Sang. 2015,109(2):129-137.

Van der Meer PF,Gravemann U,de Korte D,et al. Effect of increased agitation speed on pathogen inactivation efficacy and in vitro quality in UVC-treated platelet concentrates[J]. Vox Sang. 2016,111(2):127-134.

Schubert P,Culibrk B,Karwal S,et al. Whole blood treated with riboflavin and ultraviolet light:quality assessment of all blood components produced by the buffy coat method[J]. Transfusion,2015,55(4):815-823.

Benjamin RJ,McCullough J,Mintz PD,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d blood cells treated with a chemical process(S-303)for pathogen inactivation:a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in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J]. Transfusion. 2005,45(11):1739-1749.

Cancelas JA,Gottschall JL,Rugg N,et al. Red blood cell concentrates treated with the amustaline(S-303)pathogen reduction system and stored for 35 days retain post-transfusion viability:results of a two-centre study[J]. Vox Sang. 2017,112(3):210-218.

章金刚:《血液制品及其在伤病救治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2015年第39(3)期。

Nasr H,Torsney E,Poston RN,et al.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a Single Infusion of Reconstitut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arotid Plaques[J]. Ann Vasc Surg,2015,29(7):1380-1391.

Mitchell PJ,Yan B,Brozman M,et al. Plasmin(Human)Administration in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schemic Stroke:Phase 1/2a,Open-Label,Dose-Escalation,Safety Study[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7,26(2):308-320.

Huangfu C,Ma Y,Lv M,et al. Purification of alpha2-macroglobulin from Cohn Fraction IV by 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hromatography:A promising method for the better utilization of plasma[J].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16,1025:68-75.

Huangfu C,Zhao X,Lv M,et al. Inactivation of viruses during a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α2-macroglobulin from Cohn Fraction IV by dry-heat treatment[J].Transfusion,2016,56(9):2274-2277.

马玉媛、向思龙、王卓等:《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J],《军事医学》2015年第39(3)期。

Quon DV,Klamroth R,Kulkarni R,et al. Low bleeding rates with increase or maintenanc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factor Ⅷ Fc fusion protein(rFⅧ Fc)in the A-LONG and Kids A-LONG Studies[J]. Haemophilia,2017,23(1):e39-e42

Pabinger-Fasching I. The story of a unique molecule in hemophilia A:recombinant single-chain factor Ⅷ[J]. Thromb Res,2016,Suppl 3:S2-4.

Shima M,Hanabusa H,Taki M,et al. Matsushita T Factor VIII-Mimetic Function of Humanized Bispecific Antibody in Hemophilia A[J]. N Engl J Med,2016,374(21):2044-2053.

Muto A,Yoshihashi K,Takeda M,et al. Anti-factor IXa/X bispecific antibody ACE910 prevents joint bleeds in a long-term primate model of acquired hemophilia A[J]. Blood,2014,124(20):3165-3171.

Kitchen S,Kershaw G,Tiefenbacher S. Recombinant to modified factor Ⅷ and factor IX-chromogenic and one-stage assays issues[J]. Haemophilia,2016,Suppl 5:72-77.

Burnouf T. Recombinant plasma proteins[J].Vox Sang,2011,100(1):68-83.

Mer M,Hodgson E,Wallis L,et al. Hemoglbin glutamer-250(bovine)in South Africa:consensus usage guidelines from clinician experts who have treated patients[J]. Transfusion,2016,56:2631-2636.

Posluszny JA,Napolitano LM. 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 for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treatment in a Jehovah’s witness[J]. Arch Trauma Res,2016,5:e30610.

Lu M,Zhao C,Wang Q,et al.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vo investigation ofblood-compatible hemoglobin-loaded nanoparticles as oxygencarriers[J].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2016,139:171-179.

Wang Q,Zhang R,Lu M,et al. Bioinspired Polydopamine-Coated Hemoglobin as Potential Oxygen Carrier with Antioxidant Properties[J]. Biomacromolecules,2017,18:1333-1341.

Shen L,Qu R,Shi H,et al. A biocompatible cobaltporphyrin-based complex micelle constructed via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for oxygen transfer[J]. Biomater Sci,2016,4:857-862.

Duan L,Yan X,Wang A,et al. Highly loaded hemoglobin spheres as promising artificial oxygen carriers[J]. ACS Nano,2012,6(8):6897-6904.

Chen G,Duan Y,Liu J,et al. Antioxidant effects of vitamin C on 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 derived from human cord blood[J]. Artif Cells Nanomed Biotechnol,2016,44(1):56-61.

Lu M,Zhao L,Wang Y,et al. Measurement of the Met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J]. Artif Cells Nanomed Biotechnol,2014,42(1):63-69.

Alayash AI. Blood Substitutes:Why Haven’t We Been More Successful?[J] Trends Biotechnol,2014,32(4):177-185.

Gong W,Han Z,Zhao H,et al. Banking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for clinical use[J]. Cell transplant.2012;21(1):207-216

Acker J P,Marks D C,Sheffield W P. Quality Assessment of Established and Emerging Blood Components for Transfusion[J].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2016(11,supplement):4860284.

Schmidt-Mende J,Hellstrom-Lindberg E,et al. Freezing induces artificial cleavage of apoptosis-related proteins in human bone marrow cells[J]. J Immunol Methods. 2000;245(1-2):91-4.

Latham J T,Bove J R,Weirich F L. Chemical and hematologic changes in stored CPDA-1 blood.[J]. Transfusion,1982,22(2):158.

Livesey S A,Connor J,Currie L M. Prolonged preservation of blood platelets:WO,CA 2201108 C[P]. 2010.

Freimark D,Sehl C,Weber C,et al. Systematic parameter optimization of a Me(2)SO-and serum-free cryopreservation protocol for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Cryobiology. 2011;63(2):67-75.

Armed services blood program. http://www.militaryblood.dod.mil/[OL],2010-11-08.

Armed Services Blood Program Operational Procedures. Department of Defense,NUMBER 6480.04,2012.

Department of the navy blood program. Department of the navy,MCO 6530.2,2007.

Armed services blood program joint blood program hangbook. Department of the army,the navy,and the air force,NAVMED P-6530,2011.

Neildez-Nguyen TM,Wajcman H,Marden MC,et al. Human erythroid cells produced ex vivo at large scale differentiate into red blood cells in vivo[J]. Nat Biotechnol,2002,20:467-472.

Giarratana MC,Kobari L,Lapillonne H,et al. Ex vivo generation of fully mature human red blood cells from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J]. Nat Biotechnol,2005,23(1):69-74.

Miharada K,Hiroyama T,Sudo K,et al. Nat Biotechnol. Efficient enucleation of erythroblasts differentiated in vitro from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J]. 2006,24(10):1255-1256.

Takayama N,Nishimura S,Nakamura S,et al. Transient activation of c-MYC expression is critical for efficient platelet generation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J]. J Exp Med,2010,207(13):2817-2830.

Nakamura S,Takayama N,Hirata S,et al. Expandable megakaryocyte cell lines enable clinically applicable generation of platelets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J]. Cell Stem Cell. 2014,14(4):535-548.

Mayordomo JI,Zorina T,Storkus WJ,et al. 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synthetic tumour peptides elicit protective and therapeutic antitumour immunity[J]. Nat Med. 1995;1(12):1297-1302.

Weber J S.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immunotherapy[J]. Semin Oncol. 2014;41 Suppl 5:S14-29.

Chen TH,Zhang YC,Tan YT,et al.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predict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anti-Her-2 therapy[J]. Oncotarget. 2017;8(3):5219-5232.

Rossi EC,Simon TL. Transfusion in the new millennium. In:Simon TL,Dzik WH,Snyder EL,Stowell CP,Strauss RG,editors. Rossi’s principles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3rd ed. Philadelphia:Lippinkott William and Wilkins;2002. p 1-13.

Hoey J. Human rights,ethics and the Krever enquiry. CMAJ 1997;157:1231.

Tissot JD,Garraud O,Lefrère JJ,Osselaer JC. Donation:blood. In:ten Have H,editor. Encyclopedia of global bioethic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4. p. 1-10.

Allain JP. Family donors are critical and legitim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sian J Transfus Sci 2016;10:5-11.DOI:10.4103/0973-6247.164270.

Elhence P. Ethical issues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Indian J Med Ethics 2006;3:87-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ing Principles on Human Cell,Tissue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Resolution WHA63.22. 21 May 2010.(Guiding principle n. 5).

Dhingra N. In defense of WHO’s blood dona-tion policy. Science 2013;342:691-2.

Macpherson JL,Mansfield EM. Medicolegal asp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Simon TL,Dzik WH,Snyder EL,Stowell CP,Strauss RG,editors. Rossi’s principles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3rd ed. Philadelphia:Lippinkott William and Wilkins;2002. p 927-39.

Muramato O. Bioethical aspects of recent changes in the policy of refusal of blood by Jehovah’s witnesses. BMJ 2001;322:37-39.

Macpherson CR,Domen RE,Perlin T,editors. Ethical issues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Bethesd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Press;2000.

Custer B,Sheon N,Siedle-Khan B,et al. Blood donor deferral for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the Blood Donation Rules Opinion Study(Blood DROPS).Transfusion 2015;55:2826-2834.DOI:10.1111/trf.13247.

Germain M,Robillard P,Delage G. Allowing blood donation from men who had sex with men more than 5 years ago:a model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n transfusion safety in Canada. Vox Sang 2014;106:372-375.

Macpherson CR,Domen RE,Perlin T,editors. Ethical issues in transfusion medicine. Bethesd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Press;2000.

Takaschima AK,Sakae TM,Takaschima AK,et al. Ethical and legal duty of anesthesiologists regarding Jehovah’s Witness patient:care protocol. Braz J Anesthesiol 2016;66:637-641.

Muramato O. Bioethical aspects of recent changes in the policy of refusal of blood by Jehovah’s witnesses. BMJ 2001;322:37-39.

Mann JM.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ethics and human rights. Hastings Cent Rep 1997;27(3):6-13.

韩莎莎、朱自研、朱永明:《采供血机构的伦理思考》,《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第28(6)期。

田华:《论在输血工作中加强医学伦理建设的意义与建议》,《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年第(29):4期。

孙莉、焦燕玲:《我国无偿献血制度之反思》,《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学术年会》,2005。

卞茂红:《输血工作伦理谈》,《中国医学伦理学》1997年第54(4)期。

朱永明:《我国采供血的热点及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第10期。

梁晓华、安万新、孟庆丽等:《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现状工作调查与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第12期。

邹峥嵘、朱永明、钱开诚等:《灾害等突发事件血液应急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04年第4期。

宋斌、朱晓辉、李蕾等:《联合作战血液应急保障方式探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3期。

杨冬燕、成晓娇、段恒英等:《重庆市采供血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讨》,《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第9期。

潘凌子、安万新、梁晓华等:《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第1期。

《聘用制下血站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包头医学》2011年第2期。

徐爽、刘青宁、安万新等:《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第3期。

徐爽、刘青宁、安万新等:《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第3期。

李玉梅:《培训在血站人力资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第5期。

骆昊翠:《血站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分析》,《中医药杂管理志》2013年第6期。

陈莉等:《浅析血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第3期。

李晋保等:《岗位评价在血站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第4期。

高怀伟、王俊平:《某省17家采供血机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年第4期。

谯艳娥:《汉中市中心血站人力资源现状和思考建议》,《科技论坛》2013年第6期。

成宏、龙浩、陈富强等:《新医改形势下山东省采供血机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的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第7期。

冯书礼、李响、范文安等:《安徽省域血液资源调配实践》,《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1期。

孟中华、孔长虹:《全省实时联网的血液信息系统在应急跨区域血液联动保障中的作用》,《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第1期。

罗红林、周平、陈玮等:《浅谈信息联网在血站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第20期。

宋云鹏:《青岛市“政府推进”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发展之初探》,《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第1期。

吕杭军、孟中华:《浙江省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的探索》,《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第1期。

郭晓俊:《无偿献血的公共管理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第17期。

郭琪、姜成华:《应急血液保障体系建设探析》,《东南国防医药》2008年第6期。

王蕊、肖梦超、齐敏佳等:《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查分析》,《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孟庆丽、安万新、梁晓华等:《全国无偿献血应急保障体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第3期。

孙森、赵林、李英兰等:《新形势下的血液应急保障》,《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年第2期。

雷登平、刘军、张香兰等:《玉树地震后应急跨地域血液联动的回顾》,《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第1期。

邹鹏、何中臣、唐宗顺等:《重庆市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重庆医学》2012年第8期。

《陕西省2016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卫计委网站,2017年2月27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2016年采供血信息采集软件(血站部分),陕西省主要卫生计生统计数据。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2016年12月。

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2017年5月。

国家统计局宁波调查队,宁波市统计局统计公告:《2016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日报》2017年2月21日(A6)。

徐红、黄凯、施宏:《宁波市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市级平台特色》,《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第9期。

钟发德、庄立、周建霖:《2001~2013年宁波市医疗机构自体输血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第8期。

钟发德、刘奕宇、庄立:《宁波市自体输血现状研究及未来趋势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年第8期。

周建霖、庄立、钟发德:《宁波市输血技术人员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第9期。

钟发德、庄立:《2001-2014年宁波市医疗机构免费用血回顾性调查及未来趋势预测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年第3期。

《洛阳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2016年血液安全技术核查的通报》(国卫办医函〔2017〕240号)。

贠中桥、马红丽、吕运来:《构建“洛阳市血液安全管理服务体系”的价值和作用》,《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第7期。

林昂广东省汕头市中心血站:《去冷沉淀血浆部分凝血因子及蛋白含量的研究》,《临床与检验》2011年4月第13卷第2期。

王连友、毕星秀、李丹慧、王照军:《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6年第04期。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9-2012。

薛丽萍:《血栓弹力图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医药前沿》2017年7第13期。

陈富臻:《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及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第8期。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刘景汉、汪德清:《临床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国医院》2000年第6期。

高国静:《输血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王玉民、周淑清、赵扬:《预存式自体输血的优点及实施措施》,《北京医学》2007年第6期。

陈国安、陆华新、杨家宏等:《武汉地区部分医院自体输血现状调查》,《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第4期。

张伟强、邬丽娜:《质量管理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年第2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2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年第2期。

岳清、徐鹏、宁镇等:《最大限度发现HIV感染者的策略及其循证决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第11期。

唐卫国、吴国辉、黄霞等:《重庆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1年第7期。

吴丹霄、吴亚玲、吕杭军:《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15年第5期。

吕蓉、盛琪琪、赵阳等:《核酸检测技术在安徽省血液中心血液筛检中的应用分析》,《安徽医学》2014年第5期。

柯苑、赵静、马成平等:《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人员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2014年第20期。

陆韬宏、周国平、张晰:《集中化检测后上海地区血液核酸筛查数据的回顾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年第3期。

钟一梅、赵春江、卢瑾等:《被淘汰献血者重复献血未得到阻止的原因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第1期。

朱永明:《全国一体的芬兰血液中心》,《中国输血杂志》1999年第1期。

张晰、钱开诚、朱永明等:《血液集中化检测在血站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6。

刘玉振、李伍升、张淑琴等:《美国红十会集中检测中心简介》,《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第6期。

周国平、王迅、任亚娜等:《血液筛查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第1期。

杨向平、陈姬妙、冯飞:《建设和谐的血液生态:中心辐射型采供血网络在海南省的建立、实践与创新》,《中国输血杂志》2009第1期。

侯志敏、韩文丽:《宁夏血液集中化检测实践探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年第2期。

吕杭军、孟忠华:《全省联合屏蔽HIV确认阳性献血者的应用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第12期。

孔长虹、孟忠华、吕杭军等:《基于电子认证的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屏蔽信息系统的研发》,《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第12期。

孟忠华、谢云峥、魏平等:《长三角地区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的应用研究》,《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第12期。

励修楣:《采供血系统的编码标准ISBT-128》,《中国输血杂志》2007年第5期。

高瑜、方漪、励修楣:《推进血站信息化建设亟需打破信息孤岛》,《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第11期。

Blood Services,Japanese Red Cross Society(2015).

HIV/AIDS and blood donation policies:Acomparative study of public health policies and individual rights norms. Duke Joura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2002(12),231-280.

Ellis PR,Friedman LI,Wirak BF,et a1. A computerized national blood donor deferral register.JAMA.1975(232),722-724.

Cable R,Musavi F,Notari E,et a1. ARCNET Research Group.Limited effectiveness of donor deferralregistries for transfusion-transmitted disease markers.Transfusion,2008(48),34-42.

孟忠华、周华平、孔长虹、胡蔚兰、徐烨彪:《依托全省血液信息网和中心数据库实践集中化检测》,《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第05期。

Cloutier M S,Apparicio P,Dubé J,et al.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modeling of donation frequency:the case of Héma-Québec,Canada. Transfusion,2012,52(11):2329-2338.

裘中贤、孟忠华:《刍议县级采供血机构的设置与建设》,《中国输血杂志》2013年第12期。

周华平、孔长虹、胡蔚兰、徐烨彪、孟忠华:《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对血液调配流程的优化》,《中国输血杂志》2009年第01期。

赵水长:《新医改环境下血站的科学定位与发展》,《中国卫生经济》2014年第10期。

姚琳、曾少红、李彬:《新形势下南宁中心血站开展互助献血工作的现状和思考》,《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2期。

李彬、廖燕、李丽兰等:《某市互助献血工作的实践与体会》,《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年第1期。

李彬、梁日美、曾少红等:《南宁市互助献血开展情况分析》,《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年第1期。

陆祝选、钟春平、蔡海岩:《南宁市采供血现状调查分析》,《广西医学》2011年第5期。

周建月、韦喜敢、吕亮亮等:《互助献血应用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第1期。

庞兴旺、余梅、苏相耿等:《南宁市降低互助献血的调控措施及其初步成效》,《中国输血杂志》2016年第9期。

Gao Z,Zhang Y,Shan H,et al. A 30-yea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hepatitis B virus among blood donors in mainland China:revealing increase of new threats.Transfusion. 2017 May 19. doi:10.1111/trf.14162.

钱志新:《智慧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江苏企业管理》2013年第5期。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2015年第10期。

周道平:《跨界创新》,全国血液制品高峰论坛,2016年12月25日。

姚振斐:《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血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上海交通大学,2014。

谭伟中、姚振斐、费哲颖、季伟民:《血液制品企业血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14年第3期。

杨成民、刘进、赵桐茂主编《中华输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杨宝田主编《中国输血医学史》第一卷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