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255

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4)图书

Frontier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financial services

SSAPID:101-3070-6828-86
ISBN:7-80190-988-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结了一定历史时期内中国在财政、金融、对外经济贸易、商业经济等方面的理论发展与研究概况,系统反映了中国上述领域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进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理论前沿丛书
作 者: 何德旭
编 辑:屠敏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总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综合报告

  稳健的货币政策与金融业的发展

   一 稳健货币政策的含义

   二 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手段

   三 稳健货币政策与稳健财政政策

   四 稳健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五 稳健货币政策与中小企业融资

   六 稳健货币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

  2004年金融运行格局与货币政策操作分析

   一 金融形势

    1.货币供应:总量与结构

    2.基础货币:走势及供求结构

    3.信贷总量及结构

    4.银行不良资产的变化

    5.货币市场

    6.股票与债券市场及融资结构

    7.外汇储备与汇率

   二 货币政策操作

    1.调整法定存款比率

    2.货币政策操作:公开市场操作

    3.利率政策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新变化

   一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二 金融业在开放背景下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亮点

   三 改革和开放是中国金融业前进的两个轮子

    (一)WTO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1.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在积极稳妥中迈开

     2.证券业对外开放伴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

     3.保险业对外开放后来居上,态势强劲

     4.对外开放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注入活力

    (二)改革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1.注重根本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2.改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3.金融监管要在变化了的金融环境中不断调整思路

  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与反思

   一 中国金融改革面对的困境

   二 美日韩金融制度改革之经验

   三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障碍

   四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对策

 第二部分 主题报告

  中国金融服务业:若干理论与实践

   一 金融服务相关理论述评

    (一)金融服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二)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特征

    (三)金融服务产出的计量

   二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界定

   三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四 金融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五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结构与效益

    (一)行业结构

    (二)就业结构

    (三)资本结构

    (四)各行业效益比较

   六 主要金融服务行业评析*

    (一)银行业

    (二)证券业

    (三)保险业

   七 小结

  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战略及政策保障

   一 近年来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二 影响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变动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政策调整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依然显著

    2.城市化进程加速,城镇规模扩大,为金融服务创造更大的需求空间

    3.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将迅速增加

    4.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对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5.金融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对金融服务业发展将产生双重影响

    6.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影响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三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战略

    1.银行业的发展战略

    2.证券业的发展战略

    3.保险业的发展战略

   四 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五 促进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保障和政策选择

    1.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坚持稳定的金融政策

    2.建立健全金融服务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

    3.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种金融风险

    4.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制

    5.逐步消除体制性障碍,强化竞争意识

    6.注重金融服务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7.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8.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制,较好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一 国内外研究进展

   二 产业关联度的衡量方法

    (一)与其后向产业的直接关联度

    (二)与其后向产业的完全关联度

    (三)与其前向产业的直接关联度

    (四)与其前向产业的完全关联度

   三 国外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比较研究

   四 中外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状况的差异与金融服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五 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关联的经济学解释和分析

    1.国外金融服务业发展具有人力资本密集性的特点,同时劳动生产率高

    2.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产值比重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服务业与第二产业关联较大

    3.中国金融服务业仍属于粗放式发展,经营效率低下

    4.现阶段工业化程度低,造成金融与经济的融合程度低以及金融对服务业部门的渗透力差

    5.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的检验

   六 政策取向

  金融服务一体化的效率研究

   一 提供一体化服务的金融中介的简单类型与复杂类型

    1.提供一体化服务的金融中介的简单类型

    2.提供一体化服务的金融中介的复杂类型

    3.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复杂类型的并购活动

   二 对效率概念的简要界定

    1.成本效率及其概念外延

    2.收益效率与利润效率

    3.风险分散化在研究一体化效率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 经营单一产品的金融机构国内一体化的效率影响

    1.一体化的成本规模效率影响

    2.一体化的收益规模效率影响

    3.增长的地域一体化的X效率影响

    4.并购的动态成本与利润的X效率影响

   四 全能型机构一体化的效率影响

    1.全能型一体化的成本范围效率影响

    2.全能型一体化的收益范围效率影响

   五 金融服务提供者国际联合的效率影响

    1.成本与利润的X效率的国际比较

    2.一国范围内国内与国外机构的成本及利润的X效率

   六 小结

    1.一体化的效率收益潜力

    2.来自一体化的实际效率改善

    3.3种一体化复杂类型的效率影响

  金融服务业:国际比较

   一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的金融服务业

   二 金融服务业产出的计量

   三 OECD国家的金融服务业

    (一)数据描述

    (二)中高收入OECD国家的金融服务业

    (三)高收入OECD国家的金融服务业

   四 金融服务业结构分析——以美国为例

   五 小结

 第三部分 行业报告

  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

   一 写在前面的话

    (一)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二)什么是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三)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二 本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的几点说明

   三 全国性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总体态势分析

    1.从综合竞争力看,呈现清晰的4个等级

    2.从现实竞争力看,4个等级也很明显,建行、中行因外汇注资和巨额坏账剥离,而位列第一档次

    3.从潜在竞争力看,3个等级较为明显,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任重道远

    4.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速,建行、中行的现实竞争力提升

   四 现实竞争力分析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分析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实竞争力分析

   五 潜在竞争力分析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潜在竞争力分析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潜在竞争力分析

   六 上市股份制银行竞争力点评

    (一)资本充足比较

    (二)资产质量比较

    (三)经营管理水平比较

    (四)赢利能力比较

    (五)资产流动性比较

    (六)点评总结

     招商银行

     民生银行

     浦发银行

  中国投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规模绩效实证研究

   一 引言

   二 相关文献综述

   三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指标定义和研究方法

     1.市场结构的衡量

     2.市场结构的判断标准

     3.研究方法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

     1.国内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2.国内证券公司承销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3.中国投资银行业的资源集中度

     4.中国投资银行业市场结构类型

    (二)中国投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

    (三)规模经济的进一步分析

   五 结论和解释

  中国股票市场困境的成因和政策选择

   一 成因辨析:此次股市下落的特殊性

   二 缺乏长期资金:此次股市下落的主要成因

   三 国际经验:长期资金益于平抑股市波动

   四 改革发展并重:抓紧出台支持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

   五 摒弃门户之见:推进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基础建设

  证券服务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及风险防范

   一 证券服务业国际化的制度环境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转轨加快

    (二)金融服务业加速开放

   二 证券服务业国际化的现状及进展

    (一)境外证券经营机构取得外资股业务资格的情况

    (二)外资证券经营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及申请成为境外特别会员的情况

    (三)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情况

    (四)中外合资证券公司设立情况

    (五)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发展情况

   三 证券服务业国际化的制度障碍

    (一)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缺乏证券服务业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二)证券市场股权分置,与国际惯例相去甚远

    (三)证券市场体系单一、无法有效分散潜在的金融风险

    (四)证券中介机构发展面临制度困境,与海外同行相比差距巨大

    (五)证券市场开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需待制度建设

    (六)证券监管水平尚待提高,难以适应开放趋势

   四 证券服务业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证券服务业开放模式选择

    (二)证券服务业开放时序选择

   五 证券服务业国际化的风险防范

    (一)研究国际金融服务贸易规则,寻求合理保障

    (二)构建证券服务业对外开放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证券市场法治环境

    (三)加强国内证券经营机构资本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建立风险监控平台,加强金融适度监管

    (五)对国际化进程保持绝对的控制权,防止被动式开放

  中国保险市场效率:基于产业组织层面的实证分析

   一 保险市场效率的理论分析

    (一)保险市场效率的内涵

     1.保险资源运用效率

     2.保险资源配置效率

    (二)影响保险市场效率的因素

     1.承保人(保险公司)的效率

     2.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情况

     3.投保人(保险产品购买者)的行为

     4.保险市场的结构及市场秩序

     5.保险市场的交易成本

     6.信息不对称

     7.国家财政政策

     8.国家货币政策

     9.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10.保险监管

     11.保险投资政策

     12.对外开放进程

   二 中国保险市场效率:基于保险产业组织层面的实证分析

    (一)市场结构与保险市场效率

     1.中国保险业的集中度与保险市场效率

     2.中国保险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与保险市场效率

     3.中国保险业的规模经济与保险市场效率

     4.中国保险产品差异化与保险市场效率

    (二)中国保险市场的市场行为与保险市场效率

     1.价格行为与保险市场效率

     2.差异化竞争策略与保险市场效率

     3.保险创新与保险市场效率

     4.并购与保险市场效率

     5.竞争行为与保险市场效率

   三 对中国保险市场效率的总体评价与对策

    (一)对中国保险市场效率的总体评价

     1.保险市场效率的评价方法

     2.对中国保险市场效率的总体评价

    (二)提高中国保险市场效率的对策

     1.提高中国保险市场效率,必须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中国保险业

     2.放宽对保险业的进入限制

     3.对国有保险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

     4.放松费率管制,推进费率市场化

     5.顺应合并、混业经营、放松监管的世界性潮流

     6.实施稳健的保险业监管政策

 第四部分 专题报告

  金融产业政策:原则、内容与结构

   一 金融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

    1.制定金融产业政策可以明晰金融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使金融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感

    2.制定金融产业政策可以降低金融发展过程中的“试错成本”,增加金融发展的收益

    3.制定金融产业政策,有助于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4.制定金融产业政策可以给经济社会和公众相对确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二 制定金融产业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竞争性原则

    4.公平性原则

   三 金融产业政策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四 两点建议

  中国金融业发展中的结构协调问题分析

   一 金融发展中结构演进的一般分析

    (一)金融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变革性

    (二)形成金融结构的基础性条件

    (三)金融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

   二 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变迁与现存问题

    (一)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变迁

     1.金融产业结构

     2.金融市场结构

     3.金融资产结构

     4.融资结构

    (二)当前金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调整与优化中国金融结构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2.市场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二)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基本思路

    (三)中国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实施方略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

   一 金融中心与功能定位

   二 金融中心定位文献回顾

   三 金融中心定位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

    1.分析思路

    2.指标体系

    3.计量模型

    4.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四 金融中心的影响因素:经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五 金融中心定位指数比较:经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六 金融中心定位研究的政策含义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与制度供给

   一 引言

   二 现有金融制度能给中国农村提供什么样的金融服务

    1.农村正式金融安排

    2.农村非正式金融市场

   三 中国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一个需求视角

    1.一些说明

    2.农户借贷需求的特征描述:两个案例

     (1)农户借贷资金的用途。

     (2)农户借贷资金的金额特征。

     (3)农户借贷需求的期限特征。

     (4)从需求角度看农户借贷利率的决定。

    3.农户借贷需求特殊性的进一步讨论

     (1)关于生活性借贷需求。

     (2)如何看待生产性信贷需求的上升?

   四 究竟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才能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

    1.农村金融需求决定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

    2.政策性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

    3.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需要走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互博弈的困境

    4.应合理疏导农村非正式金融制度

    5.需要强化配套制度安排

   五 结论

  京、沪、穗金融服务业发展比较研究

   一 北京、上海、广州金融服务业现状分析

    (一)三城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情况比较

     1.银行业

     2.证券业

     3.保险业

     4.基金管理

    (二)三城市金融资源分布现状分析

    (三)三城市金融服务业在各自地区经济中的地位

   二 京、沪、穗金融服务业发展潜力的比较分析

    (一)三城市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

    (二)三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基础条件比较

    (三)三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宏观与环境因素比较

   三 京、沪、穗金融服务业发展定位分析

    1.北京

    2.上海

    3.广州

  中心城市的金融服务功能与金融市场发展

   一 导言

    (一)金融服务功能与中心城市价值体现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区域金融中心理念对杭州中心城市定位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与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

   二 理论概念与分析范式

    (一)金融及金融发展理论与经济关联性的历史演变

     1.金融概念发展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理论历史演变

     2.金融服务功能与现代经济的关联性历史演变

    (二)金融服务功能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历史演变。

     1.古典经济学派的研究

     2.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

     3.现代金融深化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三)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的国际借鉴

     1.“金融立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

     2.强大的经济是金融中心坚实的基础

     3.金融中心建设不存在排他性

   三 杭州市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与比较

    (一)杭州金融服务功能分析及与其他城市的比较

     1.杭州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2.杭州与其他城市金融数据比较(参见表2~表5)*

    (二)杭州金融发展在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中的优势

     1.杭州金融服务功能地理区位优势分析——拥有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

     2.杭州金融深化对城市竞争力有利影响的分析——拥有长三角南翼较强的金融竞争力

     3.杭州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因素分析——拥有较强的资金供给和需求能力和比较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

     4.中心城市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环境优势因素分析——为杭州金融品种创新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

   四 杭州金融服务功能的局限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性

    1.政策法规建设和金融发展规划滞后的局限性

    2.金融集聚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对滞后的局限性

    3.高级金融人才的匮乏对金融服务功能具体实现的局限性

    4.金融结构中外资金融机构少,总部机构少的局限性

    5.资本运动不活跃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的局限性

   五 杭州金融服务功能的拓展方向

    (一)杭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模式——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1.在长三角15个中心城市内定位杭州金融中心

     2.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背景下定位杭州金融中心

    (二)杭州区域金融中心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

     1.杭州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选择一政府主导型模式的金融中心

     2.杭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

    (三)杭州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措施和对策

     1.政府方面具体措施

     2.微观方面具体措施

   六 杭州金融市场完善方向——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构建多层次区域性资本市场的目标体系

    (二)建立多层次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具体实践

     1.利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稳步推动企业上市发展

     2.做大做强杭州市商业银行,加快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3.充分依靠杭州良好的投资环境,探索组建地方性民营银行

     4.根据本地经济需求,开拓创新金融新产品

     5.加快建立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

   七 杭州提高金融服务功能和完善金融市场的指标体系

    (一)金融、资本市场深化的指标

     1.金融业深化的相关指标

     2.资本市场深化的相关指标

    (二)金融、资本市场体系结构的指标

     1.融资方式结构的指标

     2.间接融资市场主体层次的指标

     3.资本市场体系结构的指标

 作者简介

本丛书的宗旨是一贯的,即归纳、总结一定历史阶段内中国在财政、金融、对外经济贸易、商业经济等方面的理论发展与研究概况,系统反映中国上述领域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学术进展,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背景资料和重要的学术参考,为中国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国外学者了解中国经济理论提供一个方便的“窗口”。

李扬:《稳定投资是明年经济的主要任务》,《中国证券报》,2004年11月1日。

李扬、彭兴韵:《金融形势:回顾与展望》,《中国经济前景分析》,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

彭兴韵:《经济异常下的宏观调控》,《银行家》,2004年第6期。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卡尔·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出学出版社,2002。

戴相龙:《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

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

叶欣、郭建伟、冯宗宪:《垄断到竞争: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金融研究》,2001年第11期。

易纲:《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易纲:《中国的贸易收支和汇率》,载海闻,卢锋主编:《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易纲:《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3。

Birkmaier,Ulrike & Camille Codoni,2004:“World Insurance in 2003:Insurance Industry on the Road to Recovery”,Swiss Reinsurance Company Economic Research & Consulting,No. 3,Zurich Switzerland.

Beck,Thorsten,Asli Demirguc Kunt,& Vojislav Maksimovic,2003:“Bank Competition,Financing Obstacles and Access to Credit”,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96,March.

Rajan,Raghuram G.and Luigi Zingales(2003),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New York:Crown Business Press.

Ehrenberg,R.(1928),Capital and finance in the age of the renaissance:A study of the fuggers and their connections. Hew York:Harcourt.

易宪容:《国内金融市场改革与重建》,《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7月28日。

李建军、杨光:《中国地下信贷调查报告》,《中国证券报》,2004年12月25日。

王一江和田国强:《不良资产处理、股份制改造与外资战略》,《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

易宪容:《股市2005年面临问题与展望》,《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12月22日。

王开国:《增加有效供给,打破股市僵局》,《中国证券报》,2004年12月17日。

柯承恩:《借镜日韩加速金融重建》,《台湾经济论衡》,2003年第7期。

《从南韩金融改革看国内金融改革》,《中华民国经济年鉴》,经济日报社编印,台湾,2003。

叶秋南:《新经济时代的金融业》,金融联合征信中心,台北,2003。

易宪容:《股市牛虻》,华夏出版社,2003。

谢勇男、叶秋南:《台湾金融改革与重建——以美国为典范,以日本为殷鉴》,《台湾经济论衡》,2004年第3期。

孙杰:《货币与金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谢勇男、叶秋南:《台湾金融改革与重建——以美国为典范,以日本为殷鉴》,《台湾经济论衡》,2004年第3期。

郑景文:《日本金融改革之路》《台湾经济论衡》,2004年第3期。

Olson,M.(1998),Power and Prosperity,Basic Books.

Rajan,Raghuram G. and Luigi Zingales(2003),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New York:Crown Business Press.

North,D.and Weingast,B(1989),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 - century England,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803-832.

La Porta,R.,Lopez - Silanes,F.,Shleifer,A.,and Vishny,R. W.(1998),Law and fin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1113-1155.

普拉纳布·巴丹:《法和经济学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的反思》,《比较》,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14期。

Khan,B. Z.,and Sokoloff,K. L.(1998),Patent institutions,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early technological change: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1790-1850,in M. Berg and K.Bruland(eds.),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in Europe,Elgar,UK.

Acemoglu,D.,Johnson,S.,and Robinson,J. A.(2001),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n empical investig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restis,Philip and Panicos Demetriades,“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ssessing the Evidence”,Economic Journal,Vol.107,783~799,1997.

Goldsmith,Raymond 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Kono,Masamichi,Patrick Low,Mukela Luanga,Aaditya Mattoo,Maika Oshikawa,and Ludger Schuknecht:Opening Marke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Role of the GATS.WTO Special Study.Genev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7.

Levine,Ross and Zervos,Sara,“Stock markets,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8(3),537~558,1998.

Mattoo,Aaditya:“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WTO:Liberalization in 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Mimeo.Geneva: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8.

Pagano,“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An Overview”,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3,7,613~622.

Pierre Sauvé and James Gillespie:“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GATS 2000 Round”,Papers on Financial Services,Robert E. Litan and Anthony M. Santomero Editors,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0.p. 425.

Schumpeter,Joseph,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2.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Detailed Structure and Explanatory NotesISIC Rev.3)

〔美〕维克托·R.福克斯:《服务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

〔加〕赫伯特·G.格鲁伯、迈克尔·A.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陈彪如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英〕亚瑟·梅丹:《金融服务营销学》,王松奇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加快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黄达:《金融:词义、学科、形势、方法及其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江小涓、李辉:《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特点及政策思路》,第四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内部讲稿,2003。

课题组:《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统计局网站。

李广众:《银行、股票市场与长期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与国际比较》,《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

李江帆:《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联合国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4期。

庞晓波、赵玉龙:《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弱相关性及其启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

田力、胡改导、王东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4年第3期。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吴定富:《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保险研究》,2004年第3期。

许宪春:《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岳希明、张曙光:《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问题》,《经济研究》,2002年第12期。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2001。

调研组:《金融需求与供给互动研究》,《金融研究》,2003年第6期。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2003。

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调查制度(1994)》,199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经济研究》,2004年第5期。

胡关金等:《测算中国证券业对GDP的贡献》,《证券业》,2001年第3期。

课题组:《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国家统计局网站。

栾存存:《我国保险业增长分析》,《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马凯:《科学的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求是》,2004年第8期。唐双宁:《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中国金融》,2003年第24期。

田力、胡改导、王东方:《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4年第3期。

吴定富:《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保险业》,《保险研究》,2004年第3期。

许宪春:《GDP核算中金融媒介服务的处理方法》,《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年第4期。

许宪春:《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里昂惕夫(Leontief,W.):《投入产出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

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许宪春:《中国服务业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载于江小涓主编:《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199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徐国祥:《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新华网,also available on the internate://www.xinhuanet.com

联合国统计局编:《投入产出表和和分析》(中译本),萧嘉魁、周逸江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何德旭:《金融服务业:国际比较与中国的实践》,载于江小涓主编:《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姚战琪:《实现全面小康的金融支持体系》,载江小涓《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

姚战琪:《向第三产业倾斜-金融服务业与相关产业关联度的国际比较》,《国际贸易》,2005年第3期。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Hooks,Jon A.:Economics:fundamental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rs,Washington,D. C.: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c2003.

DiVanna,Joseph A.:Redefining financial services:the New Renaissance in Value Propositions,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2.

Sinkey,Joseph F.: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e Financial-services Industry,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2002.

Francis,G. Jay.:Principles of Banking:an Overview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Washington,D. C.: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2001.

Jeng,Shih-Ching.:Efficiency Issues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Worldwide,Ann Arbor,Mich.:UMI,2001.

Hodgson,Damian E.:Discourse,Discipline and the Subject:a Foucauldian Analysis of the UK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Aldershot:Burlington,Vt.;Ashgate,2000.

金融服务一体化国际研讨会(国务院体改办与世界银行合办)资料,2002年9月12日,北京。

《金融控股公司国际论坛会刊》,2002年8月31日~9月2日,昆明。

邵东亚:《金融业的分与合——一个分工演进的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分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论文(打印稿),2001。

吴晓求主笔:《银证合作:中国金融大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主编:《金融系统演变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叶辅靖:《全能银行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安志达:《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爱里克·松尼曼编,南京大学中德经济法研究所译:《美国和德国的经济与经济法》,法律出版社,1991。

梁慧星:《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

刘积余:《美国银行业大变革透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夏斌等:《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何广文:《德国金融制度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郭雳:《思在录:金融法律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梁春满等:《现代银行内控》,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王昭凤:《银企关系制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

阎达五、杜胜利:《资本管理论——控股公司资本控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王晋斌等译,周业安校:《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Jordi Canals,1997,UNIVERSAL BAKING: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mes Maycock,1986,Financial Conglomerates:The New Phenomenon,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郑先炳:《西方商业银行最新发展趋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白钦先、郭翠荣:《各国金融体制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Saunders Walter,1995,UNIVERSAL BAKING:financial system design unconsidered,New York University,Salomon Center.

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主编:《风险、不确定性与秩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葛兆强:《金融制度变迁、金融控股公司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

周林:《企业并购与金融整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王光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焦点问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曾康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吕国胜:《金融战略整合》,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余龙武、郭田勇:《中国银行业的综合经营与监管》,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张立洲:《走向混业经营之路——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经营体制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陈雨露:《现代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Harold D. Skipper,Jr.、Thomas P. Bowles:《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服务一体化:承诺与缺陷》。

李曜:《论金融集团主导下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设置》,《财经研究》,2003年第4期。

蒋海、刘少波:《金融监管理论及其新进展》,《经济评论》,2003年1月15日。

肖容译:《美国及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与公司治理问题探讨》,《金融文献译丛》,2003年第3期。

熊波、肖华:《试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管理构造》,《金融与保险》,2003年第2期。

蔡奕译:《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5月。

程博明、杨泓清等:《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中国证券业研究》,2003年第1期。

魏建等:《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管理模式》,《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前沿问题研究》,2003。

“Guidance on Equity Investment and Merchant Banking Activitie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nd Other Banking Organizations Supervised by the Federal Reserve”,《FRB Guidance June 22,2000》.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Gross Domestic Product by Industry in Current Dollars As a Percentag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1987~2001.

OECD:OECD in Figures(2003 edition):Statistics on the Member Countries,Paris,2003.

OECD:OECD in Figures:Statistics on the Member Countries(2000 edition),Paris,2000.

OECD:Services:Statistics on Value Added and Employment(2001 edition),2001.

OECD:National Accounts of OECD Countries:Detailed Tables(Volume Ⅰ 1990~2002),2004.

OECD:National Accounts of OECD Countries:Detailed Tables(Volume Ⅱ 1990~2002),2004.

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Detailed Structure and Explanatory Notes(ISIC Rev.3)

〔加〕赫伯特·G. 格鲁伯、迈克尔·A. 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陈彪如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联合国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石小玉主编:《世界经济统计研究新进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Berger A.(1995). “The Profit-Structure Relationship in Banking-Tests of Market-Power and Efficient—Structure Hypotheses”,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 27,404~431。

Berger,A. N.,and T. Hannan. “The Price 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 in Banking-a Repl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74,Feb 1992,pp.376~379。

Douglas D. Evanoff,D .L. Fortier,“Reevaluation of the 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Paradigm in Banking”,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1,June 1988。

Goldberg,L. G. and A. Rai(1996). “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or European Banking”,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p.745~771。

H·Demesetz,1973,“Industry Structure,Market Rivalry and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6,1~9。

Maudos,Joaquín(1998).“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Spanish Banking Using a Direct Measure of Efficiency”,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8,p.191~200。

Needham,D.,1978,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Conduct and Performance,New York,NY。

Ruthenberg,D.(1994). “Structure—Performance and Economies of Scale in Banking in a Unified Europe,”Bank of Israel Banking Review,No.4,June,95~114。

Smirlock M.,“Evidence on the(Non)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in Banking”,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85,17(1),69~83。

陈晓舜:《证券市场结构分析》,广发证券公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课题,2001。

杜煊君:《竞争市场中的垄断利润:中国证券业的产业组织与价格规制》,载《世界经济》,2001年第5期。

方芳、付长文:《中国证券业集中度、规模对绩效的影响》,载《金融研究》,2004年第1期。

刘伟、黄桂田:《银行改革: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载国研网,2002年10月24日。

莫学斌、王中华:《论中国证券公司的规模经济效应——基于1999~2000年样本证券公司的考察与分析》,载《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第1期。

莫学斌、王长江、刘晓辉:《人为垄断下的超额利润、趋同化竞争与业间合作——兼论中国投资银行业的现状、趋势及对策》,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12期。

秦宛顺、欧阳俊:《中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结构、效率和绩效》,载《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

《现代证券事类》,日本证券经济研究所编,日本经济出版社,1981年12月。

姚秦:《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2期。

于良春、鞠源:《垄断与竞争: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载《经济研究》,1998年第8期。

赵旭、蒋振声、周军民:《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实证研究》,载《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分析》,载《经济导刊》,2001。

何德旭:《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8期。

戴学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刘光溪:《“后入世时期”金融服务业安全开放的调整战略》,国研网,2004-11-23。

陈峥嵘:《证券服务业对外放承诺进展》,《资本市场杂志》,2004年第8期。

聂庆平:《关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几个问题》,《财贸经济》,2003年第3期。

杨胜刚,黄凌:《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矛盾与困境》,《财贸经济》,2003年第3期。

巴曙松:《证券公司渴盼融资补血》,http://www.cninfo.com.cn..

陈红:《证券公司融资制度的法律思考》,《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

林江:《引入外资后中国保险产业组织研究》,2004年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博士论文。

林江:《论进入壁垒与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魏华林、俞自由、郭杨:《中国保险市场的开放及其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吴跃平、马红:《中资保险业必须进行经营方向的转换》,《金融研究》,2002年第4期。

赵旭:《中国保险公司市场行为与绩效分析》,《经济评论》,2003年第4期。

江生忠:《中国保险产业组织优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小艾尔弗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文版。

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主编:《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Baumol W,Panzar J,and Willig R.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苑德军:《货币政策不等于金融政策》,《数字财富》,2003年第12期。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

江其务:《关于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金融分析》,《财贸经济》,2003年第4期。

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金融研究》,2002年第5期。

李茂生:《中国金融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王兆星:《中国金融结构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Japan: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 Assessment and upplementary Information,IMF Country Report No.03/287.

Merton. Robert. C: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June,1995.

《中国金融年鉴》1986~2004。

《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0~2004。

《中国保险年鉴》,1999~2004。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各期。

E. P. Davis(1990),“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An Industrial Analysis”,Bank of England Discussion Paper,No.51,September,contents,abstract,1~23

J. P. A. Sagaram and J.Wickramanayake(2004)Financial Cente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An Empirical Study on Australia,Hong Kong,Japan and Singapore Http://207.36.165.114//Neworleans/papers/5701227.pdf

Kaufinan,G. G.(2001)-‘Emerging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Vol:4(4),P.365~377.

Reed,,H. C.(1981),The pre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s,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48pp.

Thierry Noyelle New York’s Competitveness,New York’s Financial Markets,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91~114.

McGahey,Mary Malloy,Katherine Kazanas,and Michael P.Jacobs.(1990),‘What Makes a Financial Center?’,Financial Services,Financial Centers:Public Policy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Markets,Firms,and Jobs 15~76

瑞斯托-劳拉詹南(瑞典)著,孟小晨等译:《金融地理学》,商务出版社,2001。

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l、NO.2,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2004。

曹力群:《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借贷特征——200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常规调查汇总报告之四》,《中国农村研究》,2001年第10期

高伟:《农村金融空白社区基金补位?》,《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4月6日。

冯兴元、何梦笔、何广文:《试论中国农村金融多元化——一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5月。

何广文:《对农村政策金融改革的理性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3期。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译本,中华书局,2000。

林诗平:《论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保险研究》,2004年第1期。

林毅夫、Gershon Feder、刘遵义和罗小朋:《中国的农业信贷与农场绩效》,原载《比较经济学杂志》,13卷,1989;另载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舒尔茨(Schultz,T. W.,1964):《改造传统农业》,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7。

斯科特(Scott,J. C.,1976):《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中译本,译林出版社,2001。

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常规调查数据汇总(2003年),http://www.rcre.org.cn/。

王雨舟:《农村信贷供给与资金需求的差异性及整合建议》,《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2期。

温铁军:《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研究——农户信用与民间借贷课题主报告》,中经网,2001年7月。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金融研究》,2001年第1期。

谢晓雪:《中国农村民间借贷利率:一个金融需求视角》,《货币金融评论》,2005年第1期

徐忠、程恩江:《利率政策、农村金融机构行为与农村信贷短缺》,《金融研究》,2004年第12期。

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金融研究》,2005年第2期。

张淑敏:《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需求分析——基于对河南西北部平原地区三个村庄的调查》,《货币金融评论》,2005年第2、3期。

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部门:温州案例》,《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第二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中国金融年鉴》(2004)。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04年第4期。

朱守银、张照新、张海阳、汪承先:《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和需求》,《管理世界》,2003年第3期。

Chayanov,A. V.(1925):The Theory of Peasant Economy,M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6.

Geertz,C.(1963):Agriculture Involution: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olanyi,K.,Conrad M.Arensberg,and Harry W.Pearson,eds(1957):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Economies in History and Theory,Glencoe,111:Free Press.

Popkin,S.(1979):The Rational Peasa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干杏娣:《开放与成长: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载于上海市金融学会编:《论新世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三联书店,2002。

顾瑛:《理性认识产业群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第11期。

黄运成、杨再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管理世界》,2003年第11期

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弗朗索瓦·沙奈/等:《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Richard Sylla等编:《国家、金融体制与经济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杨培雷:《全球性城市区域形成机制初探》,《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4期。

Allen N. Berger,Robert De Young: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Geographic Expansion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Working paper,June 2002

Friedmann,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17,pp 69~83,1986

Georage G. Kaufman:Emerging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 Vol.4,No.4 (2001)365~377

Kindleberger,C. P.: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曾康霖主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李木祥等著:《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周骏等主编:《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荷〕尼尔斯·赫密斯;罗伯特·伦辛克主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译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何国华等编著:《金融市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王千红著:《金融体系的稳健与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王醒男等编著:《金融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王曙光:《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解释和经验验证》,国研网,2003。

米建国、李建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国研网,2003。

章晟曼:《金融发展对上海的启示》,《上海金融发展论坛》,2003。

叶耀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国研网,2004。

简 介:本书是一部论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综合论文集。书中指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论述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发展路径、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证分析和政策思路,进而指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何德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2月

简 介: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详尽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贸、外资、区域经济合作及对外投资政策的理论依据,深入探索了未来中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需要关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外资技术外溢与创新、可持续贸易、自由贸易区战略、海峡两岸贸易产业整合、资源环境压力下贸易政策调整、贸易利益在国...

作者: 于立新 陈万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