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Online Commentary Development (2018)

SSAPID:101-3070-1158-03
ISBN:978-7-5201-3865-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网络评论领域的第一本蓝皮书,对我国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规律特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本书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性质,在基础研究方面,既密切跟踪研究国内外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又梳理分析网络评论的理论研究方向;在应用研究方面,结合数据抓取分析和问卷调查,对网络评论传播的主客体、媒介渠道、内容及效果进行深入阐述,为有效把握网络舆论发展态势提供专业解读。

相关信息

丛书名:网络评论蓝皮书
作 者:“网络评论蓝皮书”编委会
编 辑:郑庆寰;陈旭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网络评论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态势

   一 网络评论的发展阶段

   二 网络评论的主要类型

   三 网络评论的发展环境

    (一)政策环境:规范净化网络空间,促进网络评论健康有序发展

    (二)产业环境:网民数量红利增长乏力,转化率成为竞争焦点

    (三)技术环境: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

    (四)用户环境:网络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移动网络促进“人、物、场景互联”

   四 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网络评论空间生态向好,网络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显提升

    (二)网络正能量敢于、善于发声,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评论主旋律

    (三)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依法营造网络清朗空间

    (四)网络评论舆论监督作用有效发挥,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五)网络评论成为高频基础应用,深度用户占比超六成

    (六)从PC过渡到移动时代,微信、新闻客户端、微博成为网络评论三大接触渠道

    (七)内容生产UGC模式转向机构化,PGC与UGC融合向MCN发展

    (八)“算法分发”大众化应用,“编辑分发”精品化发展

    (九)网络评论用户满意度较高,平台接触习惯相对稳定

    (十)寻找观点赞同者成为主动搜索网络评论首要动机,用户集群效应凸显

    (十一)市场配置网络评论资源作用突出,生态创新迭代加速

 Ⅱ 分报告

  B.2 中国网络评论的传播主体分析报告

   一 网络评论传播主体的类型与结构

    (一)媒体把关人类传播主体

     1.人民网

     2.新华网

     3.澎湃新闻网

     4.凤凰网

    (二)机构类传播主体

    (三)自媒体类传播主体

   二 网络评论传播主体的活跃程度分析

    (一)媒体把关人类网络评论传播主体活跃程度分析

    (二)机构类网络评论传播主体活跃程度分析

   三 网络评论传播主体的风格特征

    (一)评论议题选择

    (二)评论立场表达

    (三)评论话语调适

    (四)与受众关系的变化

   四 网络评论传播主体面临的挑战

  B.3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用户分析报告

   一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用户结构

    (一)网络评论的用户规模

    (二)网络评论用户的城乡结构

    (三)网络评论用户的地区结构

    (四)网络评论用户的性别结构

    (五)网络评论用户的年龄结构

    (六)网络评论用户的学历结构

    (七)网络评论用户的职业结构

    (八)网络评论用户的收入结构

   二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用户行为

    (一)网络评论的用户接触动机

     1.网络评论主动接触特点较为突出

     2.用户有强烈寻求认同心理

     3.对他人评论认同点赞成为用户的重要社交模式

     4.恶意污蔑诽谤是用户屏蔽评论的首要原因

    (二)网络评论用户的接触渠道

     1.手机成为网络评论的第一接触终端

     2.微信、新闻客户端、微博成为网络评论的三大接触渠道

    (三)网络评论用户的接触场景

     1.网络评论用户多选择工作日晚上接触网络评论

     2.七成用户单次花15分钟至1小时接触网络评论

    (四)网络评论用户的接触偏好

     1.逾六成用户偏爱与自身兴趣相关的网络评论信息

     2.网络评论用户对于网络媒体评论感兴趣程度最高

     3.接触音视频网络评论用户热衷加入评论类社群

   三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典型用户画像

  B.4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媒介渠道分析报告

   一 网络评论的媒介渠道的形成与发展

    (一)起步期

    (二)成长期

    (三)繁盛期

    (四)平稳期

   二 网络评论传播的媒介渠道类型与特征

    (一)门户网站评论的媒介特征

     1.传统主流媒体门户网站

     2.综合性商业门户网站

    (二)社交媒体评论的媒介特征

     1.微博

     2.微信

     3.QQ空间

     4.问答平台——知乎

     5.趣缘类网站——豆瓣

     6.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

     7.贴吧/论坛

     8.视频类网站评论

   三 网络评论传播媒介渠道的技术路径

    (一)BBS/论坛/贴吧跟帖系统

    (二)门户网站评论系统

    (三)博客微博评论系统

    (四)视频网站评论系统

   四 网络评论传播媒介渠道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媒介渠道在全新传播场景中的契合度

    (二)用户:使用意愿与内容贡献行为

    (三)资本:渠道的变现能力、商业支撑和“公关”介入

  B.5 中国网络评论的传播内容分析报告

   一 网络评论的内容范畴

    (一)网络评论题材的公众兴趣分析

    (二)网络评论类型的公众兴趣分析

   二 网络评论的议题分析

    (一)网络评论议题的接触度分析

    (二)网络评论议题的关注度分析

    (三)网络评论议题的满意度分析

    (四)网络评论议题用户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三 各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一)政治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二)经济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三)社会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四)科技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五)教育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六)卫生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七)军事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八)外交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九)文化娱乐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十)国际领域网络评论TOP10焦点事件

   四 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一)政治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二)经济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三)社会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四)科技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五)教育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六)卫生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七)军事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八)外交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九)文化娱乐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十)国际领域焦点事件的网络评论内容分析

  B.6 中国网络评论的传播效果分析报告

   一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认知度分析

    (一)网络评论的用户认知度

    (二)各渠道网络评论的公众认知度

    (三)网络评论的公众认知特点

   二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满意度分析

    (一)网络评论的公众满意度

    (二)网络评论信息的公众总体评价

    (三)网络评论用户评价态度的影响因素

    (四)网络评论的真伪求证情况

   三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参与度分析

    (一)网络评论的用户参与度

    (二)网络评论的公众参与特点

   四 中国网络评论传播的影响效果分析

    (一)网络评论对用户认知的影响

    (二)网络评论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三)网络评论对事件发展的影响

 Ⅲ 政策法规篇

  B.7 引导与规范:我国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

   一 我国网络政策法规沿革

    1.网络政策法规起步期(1994~1999年)

    2.网络政策法规发展期(2000~2012年)

    3.网络政策法规推进期(2013年至今)

   二 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法规

   三 与网络评论直接相关的政策法规

  B.8 观察与借鉴:国外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有关情况

   一 美国

    (一)立法保障网络言论

    (二)政府监管加行业自律

    (三)废止网络中立原则

    (四)向全球输出价值观

   二 俄罗斯

    (一)完善网络言行监管法律体系

    (二)完善网络评论监管执法格局

    (三)加大网络言论审查力度

   三 欧洲

    (一)德国:制度规范网络言论

    (二)法国:多管齐下治理网络言论

    (三)英国:有规矩的自由行动

    (四)欧盟:中立规则影响网络言论运行机制

   四 亚洲

    (一)韩国:加强维护网络言论秩序

    (二)新加坡:重视网络言论管理

 Ⅳ 理论篇

  B.9 国内网络评论理论研究综述

   一 网络评论的文献计量分析

   二 网络评论的用户及其使用行为研究

   三 网络评论传播效果研究

   四 网络评论的传播渠道研究

    (一)门户网站的评论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二)微博评论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三)微信等的移动端渠道的网络评论现状及发展方向

  B.10 国际网络评论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 网络评论的用户使用行为研究

    (一)网络评论的用户个体使用行为研究

     1.信息接触:对环境的监视与信息的不期而遇

     2.信息扩散:拓展的信息流与传统的影响流

    (二)网络评论的用户集体使用行为研究

     1.集体行为与信息扩散的融合

     2.突发公共事件与集体行为

    (三)新信息扩散模式下的网络评论用户角色升级研究

   二 网络评论传播效果研究

    (一)共同体验与认知效果:集体情境营造与共同意义建构

    (二)沟通交流与政治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与共同力量的凝聚

    (三)洞察公众参与行为和民意风向

   三 公众接触网络评论的动机与满足研究

   四 个人表达与集体行为互动的网络评论内容研究

   五 多元网状社交空间的评论传播渠道构筑研究

 Ⅴ 附录

  B.11 调研方法

   一 样本量确定

   二 执行情况

   三 调查问卷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 《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8)》作为网络评论领域的第一本蓝皮书,对我国网络评论的发展现状和规律特点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为网上舆情研究和舆论引导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实践参考,是推动提升网上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益探索。● 本书兼具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性质,在基础研究方面,既密切跟踪研究国内外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又梳理分析网络评论的理论研究方向;在应用研究方面,结合数据抓取分析和问卷调查,对网络评论传播的主客体、媒介渠道、内容及效果进行深入阐述,为有效把握网络舆论发展态势提供专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