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53

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图书

SSAPID:101-3060-3716-06
ISBN:978-7-5097-114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地缘战略空间。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我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扩散的最前沿阵地,因此分析和认识中亚地缘战略变迁中的态势和问题,对实现新疆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冷战以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入手,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一些理论探索和对策思考,同时对建构新时期中国中亚地缘战略进行了理论思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丛书
作 者:蒋新卫
编 辑:赵薇;宋月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后记

 内容摘要

 结论

 绪论

  一 理论工具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地缘政治学理论工具

    1.地缘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2.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新发展

   (二)本文研究的概念与问题界定

    1.地缘政治格局

     (1)地缘政治格局的内涵

     (2)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缘经济格局

     (3)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国家安全

    2.我国新疆的安全与发展

  二 基本分析框架

  三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的意义

   (一)认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对于正确处理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

   (二)认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态势及其影响,对于打击地区“三股势力”,维护中国西部边疆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

   (三)认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对于构建“睦邻”、“安邻”、“富邻”的和谐的周边国家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的变化

  第一节 “9·11”事地缘战略形势及其地位

   一 苏联解体与世界地缘争夺新热点

    (一)中亚地区的地缘位置及其地缘战略意义

    (二)冷战后中亚独立的地缘政治新空间

   二 中亚地区战略资源争夺

   三 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及其特点

  第二节 “9·11”事件之后的中亚地缘战略形势及其地位

   一 安全战略地位的提升

    (一)中亚成为美国全球反恐战略前沿地区

    (二)中亚与中俄两国安全关系日益凸显

   二 资源战略地位的上升

    (一)“9·11”事件后日趋激烈的美俄能源争夺

    (二)俄罗斯的能源优势与美俄矛盾

   三 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战略博弈

    (一)美俄对峙为主要特征的中亚地缘政治格局

    (二)其他地区战略力量与美国的关系

 第二章 “9·11”事件后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态势与中国的战略利益

  第一节 中亚地区各大战略力量的博弈态势

   一 美国的中亚战略博弈态势

    (一)美国的对外战略

    (二)美国中亚地区战略的主要目标与手段

     1.以北约为依托进行地缘政治扩张

     2.在中亚国家中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巩固和扩大“自由民主秩序”

     3.争夺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控制权

     4.加强经济、军事援助

   二 俄罗斯的中亚战略博弈态势

    (一)俄罗斯的对外战略

    (二)俄罗斯中亚地区战略的主要目标与手段

     1.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

     2.以欧亚经济体为基础推进经济一体化

     3.利用能源和地缘优势主导中亚油气资源流向

     4.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为依托,构筑俄罗斯的集体安全体系

   三 伊斯兰势力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一)土耳其伊斯兰势力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1.土耳其利用其传统民族、文化的优势扩展对中亚地区的影响

     2.土耳其借助其经贸关系的优势在中亚地区扩展影响

    (二)伊朗伊斯兰势力对中亚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第二节 中亚国家的地缘政治战略

   一 保持与大国关系均衡的战略原则

    (一)实施经济开放政策

    (二)构筑多边安全保障机制

    (三)追求全方位平衡外交目标

   二 推进中亚地区成员国一体化的战略取向

    (一)探索稳定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机制

    (二)努力推动军事、安全、政治等方面一体化步伐

  第三节 中亚地区地缘战略博弈及经济区域化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一 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态势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一)中亚地缘政治博弈与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中亚地缘政治博弈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空间

   二 经济区域化潮流中的中亚地区和中国经济合作

 第三章 冷战后中亚地缘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新疆的发展

  第一节 冷战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趋势

   一 冷战后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二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亚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

    (一)全球化格局下中亚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

    (二)中亚各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特点

     1.整体外贸形势平稳增长,区域性出口多样化

     2.主要进出口商品的相对单一状况并未改变

     3.区域经济一体化由于缺乏大国经济直接有力的推动,一体化水平仍然较低

   三 中亚经济区域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因素

    (一)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地缘优势

    (二)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优势

    (三)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组织依托优势

  第二节 中亚经济区域化进程中的中国新疆经济发展

   一 新疆在中国改革开放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一)新疆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板块之一

    (二)历史上新疆的地缘战略地位

    (三)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地缘战略地位

   二 新疆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国际政治条件

   三 中亚经济区域化发展与新疆对外开放战略定位

    (一)内联外引,东联西出,提高新疆在中亚地区的贸易地位

    (二)建设新亚欧大陆桥,大力推动新疆从国际通道到商贸走廊的转变

     1.从国际通道转变为亚欧大陆重要的商贸中心与开放地区

     2.以南北疆对外开放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中亚经济圈高地”

   四 加强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思考

    (一)创新开放与发展理念

     1.与“新区域主义”相适应,倡导新的开放与合作理念

     2.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境外资源供应基地

     3.注重推进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4.改变“重贸易轻投资”、“重出口轻进口”的观念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以外贸推动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与中亚的区域经济合作

     1.新疆与中亚诸国贸易规模和水平处于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2.新疆与中亚地区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3.提升新疆外贸整体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1)培育内生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2)贸易先行,推动产业联动,进一步打开“西进东出,东联西进”的大门

      (3)强化政府在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的服务作用,积极构建政府服务体系

  第三节 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与新疆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通道

   一 石油与地缘政治

    (一)石油地缘政治的含义

    (二)石油地缘政治竞争与国家能源安全

   二 中亚的石油地缘政治格局

    (一)中亚石油资源与世界能源格局

    (二)中亚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及发展趋向

   三 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问题

    (一)经济发展与高油价威胁

    (二)我国能源自给不足

    (三)我国能源外供不畅

   四 把新疆建设成中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

    (一)新疆应建成我国通向世界能源市场的安全大通道

    (二)新疆建成中国石油陆上安全能源大通道的理论思考

     1.国家合作层面——积极开展双边能源合作,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能源合作

     2.国内地区层面——“两头在外”的战略发展与战略资源基地

 第四章 冷战后中亚地区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新疆安全

  第一节 中亚地区国家民族、宗教问题

   一 中亚地区国家独立后的民族主义问题

    (一)中亚地区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二)中亚国家民族主义的影响

   二 中亚国家独立后的泛突厥主义

    (一)泛突厥主义

    (二)中亚国家中的泛突厥主义问题

   三 中亚国家独立后的泛伊斯兰主义

    (一)泛伊斯兰主义

    (二)中亚独立后伊斯兰教的复兴

    (三)泛伊斯兰主义在中亚的发展

  第二节 中亚国家的民族、宗教问题与中国新疆的社会安全与稳定

   一 中亚地区“三股势力”与中国新疆的社会稳定

    (一)伊斯兰极端势力与中国新疆民族问题

     1.伊斯兰教的国际化与新疆民族问题的国际性特征

     2.新疆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的实力状况及活动能量分析

     3.世界格局视野中的新疆宗教极端势力

    (二)全球反恐背景下,“三股势力”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新疆安全稳定的危害

     1.组织策划一系列爆炸、暗杀、纵火等暴力恐怖活动

     2.在意识形态领域大搞分裂活动

     3.与境外恐怖主义组织密切勾结,接受“基地”组织的恐怖活动培训,大搞恐怖活动

   二 跨国民族问题和新疆社会稳定

    (一)新疆的民族问题具有跨国特征

    (二)新疆主要跨国民族历史成因及现状

    (三)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跨国民族对新疆及中国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影响

     1.跨国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与密切交往中的狭隘民族主义易引发我国跨国民族产生离心力

     2.跨国民族问题与宗教、外部敌对势力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威胁我国领土与主权安全

     3.中亚跨国民族地区是我国民族分裂势力在境外活动的主要空间

   三 跨国民族中的泛民族主义思潮与现代民族国家的悖论

   四 跨国民族的政治与文化

  第三节 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理论与实践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自决理论”探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自决”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自决”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跨国民族理论和实践

    (一)中国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基本理论原则

     1.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2.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4.坚持民族多样性长期共存

    (二)新疆跨国民族“和平跨居”途径思考

     1.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打击“三股势力”,实现中国与中亚跨国民族“和平跨居”

     2.促进国内民族共同繁荣是“和平跨居”的根本保障

  第四节 地缘政治中的宗教问题与新疆宗教问题对策思考

   一 宗教与地缘政治

    (一)宗教对民族国家对外关系的影响

    (二)宗教在大国地缘政治扩张中的作用

    (三)国际宗教组织的地缘政治作用

    (四)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中的“宗教因素”

   二 世界格局新变动与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新发展

    (一)关于宗教与民族问题联系的新判断

    (二)关于宗教与国际斗争的新判断

    (三)关于铲除宗教极端分子滋生土壤的新思路

   三 新疆宗教政策思考

    (一)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与民族边疆地区政治关系的和谐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民族边疆地区宗教实践的和谐开展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真处理宗教问题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命题的重心

     2.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点思考

 第五章 中亚国家民主政治发展与中国新疆地区的政治稳定

  第一节 中亚国家民主政治发展

   一 中亚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苏联政治遗产的束缚

    (二)以经济困难为主的现实障碍

    (三)西方势力的干预

   二 中亚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三权分立下的“总统集权”

    (二)名不副实的“多党制”

    (三)政治腐败严重,社会分化加剧

  第二节 中亚国家遭遇的“颜色革命”

   一 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

   二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亚国家“颜色革命”

    (一)美国全球民主扩张战略与“颜色革命”

    (二)跨国网络渗透与中亚地区“颜色革命”

   三 中亚国家“颜色革命”爆发的内在深层矛盾

   四 中亚地区“颜色革命”及其警示

    (一)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颜色革命”的文化分析

     1.“颜色革命”中的后现代文化现象

     2.后现代文化现象及其负面作用

    (三)青年群体与“颜色革命”

    (四)中亚“颜色革命”对我国及新疆地区政治稳定的警示

     1.街头政治的警示

     2.后现代主义文化现象对我国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3.“美式民主输出”给政治稳定带来消极影响

  第三节 民主政治建设与新疆政治稳定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新疆地区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

    (一)意识形态与政治稳定

     1.意识形态的功能

     2.意识形态工作对新疆政治稳定的特殊意义

    (二)把握新疆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

     2.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突出新疆思想政治建设的鲜明主题

     1.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民族意识问题

     2.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主导地位

   二 改革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新疆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

    (一)政治制度与政治稳定

    (二)新疆地区政治制度建设的一般特点

    (三)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新与思考

     1.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边疆政治治理的基础

     2.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观念与实践创新思考

   三 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与新疆政治稳定的组织基础

    (一)执政党与政治稳定

    (二)发挥执政党的政治优势与维护新疆的政治稳定思考

     1.发挥执政党的组织优势

     2.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第六章 新世纪建构中国中亚地缘战略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新世纪中亚地缘战略的理论基础

   一 超越“安全困境”的新安全观

   二 构建利益共同体,寻求集体安全

   三 实施“三邻”政策,倡导“和谐世界”理念,构筑和谐世界

  第二节 新世纪中亚地缘战略的构建

   一 中亚地区大国博弈与中国战略选择

    (一)“合作”与“超越”的中美关系

     1.积极参与反恐战争,共同构筑全球安全体系

     2.洞察形势发展趋向,始终保持防范的意识

    (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巩固与发展

     1.积极推动地缘经济合作

     2.不断巩固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中的战略合作

     3.大力推动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关系,积极稳妥处理与申请国的关系

   二 构建中亚区域全面合作的制度框架

    (一)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合作

    (二)加快区域经济合作

   三 在中亚地区积极塑造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形象

    (一)承担大国责任,塑造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形象

    (二)积极构建地区和谐关系

     1.以和平方式解决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

     2.深化务实的经济合作,提高中国地缘政治格局塑造能力

 总序

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地缘战略空间。中亚地区出现的“权力真空”,使该地区成为大国角逐的新的地缘战略目标。特别是“9.11”事件后,美国进驻中亚,加剧了该地区政治风险和激烈的能源资源争夺。中亚地缘战略地位的变迁对新疆安全与发展有直接影响。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也是我国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国际恐怖主义渗透和扩散的最前沿阵地。因此,分析和认识中亚地缘战略变迁中的态势和问题,对实现新疆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书从分析冷战以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迁入手,对新疆的安全与发展进行一些理论探索和对策思考,同时对建构新时期中国中亚地缘战略进行一些理论思考。

1.赵常庆等著《中亚五国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昆仑出版社,2004。

2.赵常庆主编《十年巨变——中亚与外高加索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3.徐迅著《民族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孙壮志著《中亚新格局与地区安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王桂芳著《中亚战略格局与中国安全》,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6.杨恕著《转型的中亚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丁建伟著《地缘政治中的西北疆安全》,民族出版社,2004。

8.王逸舟主编《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出版社,1995。

9.李少军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出版社,2002。

10.王希恩著《民族过程国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11.王宗礼著《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12.马大正、冯锡时主编《中亚五国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13.潘志平主编《中亚政局走势微妙》,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14.刘从德著《地缘政治学:历史、方法与世界格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5.孙相东著《地缘政治学:思想史上的不同视角》,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16.刘雪莲著《地缘政治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17.叶自成著《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北京出版社,1998。

18.陆俊元著《地缘政治的本质与规律》,时事出版社,2005。

19.梁守德、洪银娴著《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文云朝等著《中亚地缘政治与新疆开放开发》,地质出版社,2002。

21.郑羽主编《独联体十年(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22.张森主编《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年鉴》(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23.赵常庆编著《哈萨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4.孙壮志、苏畅、吴宏伟编著《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5.刘庚岑、徐小云编著《吉尔吉斯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6.施玉宇编著《土库曼斯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7.唐永胜、徐弃郁著《寻求复杂的平衡——国际安全机制与主权国家的参与》,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28.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主编《2005~2006年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29.潘志平主编《2003走出阴霾》,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30.张文木著《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1.倪建民主编《国家能源安全报告》,人民出版社,2005。

3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编《国际战略资源调查》,时事出版社,2005。

33.马大正、许建英著《“东突厥斯坦国”迷梦的幻灭》,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4.金鑫、辛伟主编《世界热点问题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35.徐亚清著《中亚五国转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36.马大正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37.李琪著《中亚维吾尔人》,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8.马曼丽、张树青著《跨国民族问题综论》,民族出版社,2005。

39.肖红叶主编《中国区域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40.王邦佐等著《新政治学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1.刘明主编《街头政治与“颜色革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2.俞可平著《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3.复旦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变革社会中的中国政治与政治学:体制、逻辑与边界》,2005。

44.林尚立主编《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5.吴楚克著《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46.朱宁著《下世纪谁最强——今后20年中美竞争的地缘政治和战略纲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47.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选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48.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4。

49.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4。

50.张幼文、黄仁伟等著《2005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人民出版社,2005。

51.时殷弘著《国际政治——理论探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52.王建娥、陈建樾等著《族际政治与现代民族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3.门洪华著《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4.张新平著《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亚民族关系》,民族出版社,2006。

55.季广茂著《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6.王永贵等著《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57.孙壮志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58.马曼丽、安俭、艾买提等著《中国西北跨国民族文化变异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59.赵小刚著《乌孜别克族社会经济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60.刘汉太、都幸福主编《中国打击“东突”报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61.李爱华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人民出版社,2006。

62.万斌、金利安著《马克思恩格斯宗教理论探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3.康绍邦、宫力等著《国际战略新论》,解放军出版社,2006。

64.李慎明、王逸舟主编《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5.徐黎丽著《论民族关系与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出版社,2005。

66.贾英健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7.徐亚清著《中亚五国转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68.杨小云著《新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9.邢广程主编《俄罗斯东欧中亚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0.李而炳著《21世纪前期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时事出版社,2004。

71.王希隆、汪金国著《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

72.杨恕著《转型的中亚和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3.安维华等著《中亚穆斯林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1999。

74.王治来著《中亚国际关系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75.高永久主编《中亚及新疆:历史学与民族学专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

76.潘志平著《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77.胡振华主编《中亚五国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78.丁志刚著《全球化对我国政治价值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9.中共中央党校第十九期中青班文化问题课题组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竞争力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80.叶启绩主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81.《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82.《江泽民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06。

83.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列宁论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人民出版社,1960。

84.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

85.〔英〕卢茨·克莱维曼、王振西主译《新大棋局》,新华出版社,2006。

86.〔美〕兹比格纽·布热译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87.〔俄〕伊力诺夫著《俄罗斯新外交》,陈凤翔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88.〔英〕杰弗里·帕克著《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李少鸣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92。

89.〔哈萨克斯坦〕努·纳扎尔巴耶夫著《探索之路》,陆兵、王嘉琳译,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90.〔土库曼斯坦〕萨·尼亚佐夫著《永久中立,世代安宁》,赵常庆等译,东方出版社,1996。

91.〔哈萨克斯坦〕努·纳扎尔巴耶夫著《站在21世纪门槛上》,陆兵等译,时事出版社,1997。

92.〔乌兹别克斯坦〕伊·卡里莫夫著《临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全的威胁、进步的条件和保障》,王英杰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93.〔哈〕卡·托卡耶夫著《哈萨克斯坦:从中亚到世界》,赛力克·纳雷索夫译,新华出版社,2001。

94.〔哈〕卡·托卡耶夫著《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赛力克·纳雷索夫译,新华出版社,2002。

95.〔美〕胡曼·佩马尼著《虎视中亚》,王振西译,新华出版社,2002。

96.〔美〕尼克松著《真正的战争》,常铮译,新华出版社,1980。

97.〔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兹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98.〔英〕安东尼·D.史密斯著《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龚维斌、良警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99.〔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程序的著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

100.〔美〕贝斯·J.辛格著《实用主义、权利和民主》,王守昌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01.彼得·贝格尔著《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高师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02.〔英〕戴维·赫尔德等著《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杨雪冬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03.〔美〕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104.〔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

105.〔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06.〔美〕马丁·李普塞特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昭宗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07.〔美〕罗伯特·吉尔平著《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武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08.〔哈〕维多娃著《中亚铁腕:纳扎尔巴耶夫》,韩霞译,新华出版社,2002。

109.Pre-Tsarist and Tsarist Central Asia—Communal commitment and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e,edited by Paul Georg Geiss,2003,Routledge Curzon Taylor & Francis Group,London and New York.

110.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after the Souiet Union—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ynamics,edited by Mohiaddin Mesbahi,1994,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111.Central Asia—a Gathering Storm? edited by Boris Rumer,2002,M.E.Sharpe Armonk,New York.

112. Central Eurasia in Global Politics—Conflict,Security,and Development,edited by Mehdi Parvizi Amineh Henk Houweling,2004,Brill Leideb,Boston.

113.Vladimir Putin And Central Asia—The Shaping of Russian Foreign Policy,edited by Lena Jonson,2004,I.B.Tauris.

114.Global Responses to Terrorism—9/11,Afghanistan and Beyond,edited by Mary Buckley and Rick Fawn,2003,Routledge Curzon Taylor&Francis Group,London and New York.

115.“Central Asia”—Its Strategic Importance and Future Prospects,edited by Hafeez Malik,1994,St.martin’s Press,New York.

116. CentralAsia and the World—Kazakhstan,Uzbekistan,Tajikistan Kyrgyzstan and Turkmenistan,edited by Michael Mandelbaum,1994,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New York.

117. Rollie Lal,Central Asia and Its Asian Neighbors—Security and Commerce at the Crossroads,Published 2006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18. Angel Rabasa etc. Beyond al-Qaeda—The Global Jihadist Movement,Published 2006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19. Olga Oliker,David A.Shlapak,U.S.Interests in Central Aaia-Policy Priorities and Military Roles,Published 2005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0. Alan J.Vick,Adam Grissom,William Rosenau,Beth Grill,Karl P.Mueller,Air Power in the New Counterinsurgency Era—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USAF Advisory and Assistance Missions,Published 2006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1. Sergei Mahnovski,Kamil Akramov,Theodore Karasik,Economic Dimensions of Security in Central Asia,Published 2006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2.In China’s Shadow:Regional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edited by Jonathan D.Pollack and Richard H.Yang,Published 1998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3. Angel Rabasa,Moderate and Radical Islam,Published 2005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4. Cheryl Benard,Civil Democratic Islam-Partners,Resources and Strategies,Published 2003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5. Bruce Hoffman,Islam and the West:Searching for Common Ground,Published 2006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6. Sergei Mahnovski etc. Economic Dimensions of Security in Central Asia,Published 2006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7. Eric V.Larson,Misfortunes of War-Press and Public Reactions to Civilian Deaths in Wartime,Published 2006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128.History Didactics in the Post Cold War World:Central Asia,the Middle East,and ChinaLouise Forsyth,David Gould,David Lawrence,The History Teacher,Vol.33,No.4(Aug.2000).

129.Inter-State Cooperation in Central Asia from the CIS to the Shanghai Forum,Gregory Gleason Europe-Asia Studies,Vol.53,No.7(Nov.2001).

130.Economic Integration in Central Asia:The Russian and Chinese Relationship,Shiping Tang Asian Survey,Vol.40,No.2(Mar.-Apr.,2000).

131. F.Stephen Larrabee,Turkish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New Dimensions and New Challenge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ol.22,No.4 (Autumn 1999).

132. Angel M.Rabasa etc.The Muslim World after 9/11,Published 2004 by the RAND Corporation.

http://www.rand.org/pubs/monographs/

http://www.rferl.org/features/

http://www.atimes.com/

http://www.reuters.com/home

http://www.cacianalyst.org/

http://www.eurasianet.org/

http://www.interfax.ru/

http://www.itar-tass.com/eng/

http://eng.president.kg/

http://www.bp.com/

http://www.silkroad.org.cn/ 新亚欧大陆桥国际信息网

http://www.sco-ec.gov.cn/crweb/scoc/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网

http://www.scosummit2006.org/ 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官方网站

http://www.xjjjb.com/index.html 亚心网中亚资讯专业网站

http://uz.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http://kz.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http://kg.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http://tj.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http://tm.mofcom.gov.cn/index.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http://www.fmprc.gov.cn/chn/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http://www.seac.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

简 介:本书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学术论文集,这些科研成果体现了该院学者对经济学本质的探究及经济学现象的思考。本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论述翔实、信息量大,阐述了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学者在经历理论、国际经济与贸易、区域经济、金融与保险、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统计方法与应用等领域研究的独到见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学术资料。

作者: 徐晓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简 介:本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组织完成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权威性著作。 本书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时代背景,以各类经济特区在中国的发展为事实根据,考察了中国经济特区创办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了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总结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经验教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