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图书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of Henan(2015)

SSAPID:101-3038-0631-98
ISBN:978-7-5097-7647-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部分从公共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2015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专题报告”部分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公共服务现代化、社会组织多样化、社会治理科学化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河南社会治理的现状;“案例篇”则从微观的角度展示了河南社会治理工作的经验和探索。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智库丛书
编 辑:郑庆寰;陈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简介

 序

 Abstract

 主编简介

 摘要

 总报告

  2015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导言

   二 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

    (一)社会治安形势平稳

    (二)生活安全情况不容乐观

    (三)生产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四)群众社会安全评价有喜有忧

     1.群众对食品安全评价不高

     2.居民对社会治安情况的总体评价较高

   三 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

    (一)征地拆迁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显著增加

    (二)人民调解工作有待加强

    (三)人民法院民商案件结案总数略有提高

    (四)法律援助工作范围有所扩大

     1.法律援助范围有所扩大

    (五)居民化解矛盾满意度较高

     1.居民理性维权倾向较明显,居民化解矛盾形式相对平和

     2.居民对法治建设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3.居民对矛盾化解满意度总体较高

   四 社会组织逐步壮大

    (一)社会组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河南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中部六省最低

    (三)公众对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评价较高

   五 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

    (一)基本公共服务绝对预算支出增长

    (二)河南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在中部六省中排名靠后

    (三)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区域差异显著

    (四)教育预算支出占GDP比重未达到4%

    (五)居民对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较高

     1.居民对教育服务满意度较高

     2.居民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3.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4.居民对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5.居民对交通服务的满意度较高

    (六)居民对公共服务总体评价较高

   六 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

    (一)权利公平有待提升

    (二)分配公平有待加强

     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依然显著

     2.城镇居民收入支出差异较大

     3.农村居民收入支出差异较大

    (三)社会保障公平有待完善

    (四)居民的社会公平感较低

   七 2015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发展展望

    (一)加强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制定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

    (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治理新常态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形成社会治理“协同共治”

    (四)大力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五)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凸显社会治理的公平诉求

 专题篇 ·专题一 新型城镇化·

  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评估研究

   一 城镇化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镇化质量的内涵

    (二)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三)评价方法和数据选取

   二 河南省省辖市城镇化质量评估结果分析

    (一)城镇化质量差异显著

    (二)城镇化质量郑州、济源、三门峡位列前三

    (三)社会发展因子郑州市得分遥遥领先

    (四)减排因子南阳市、信阳市、郑州市得分位列前三

    (五)环境保护因子信阳市得分最高

   三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政策建议

  河南省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

   一 引言

   二 描述分析

    1.工作种类以操作工为主

    2.工资发放情况较好,但收入差距较大

    3.就业环境有待改善

    4.居住方式以租赁为主

    5.购房意愿不强烈

    6.近半数人愿意落户城镇

    7.希望享有更多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8.社会融合任重道远

   三 主要结论

    (一)省内工资待遇和就业环境有待提升

    (二)就近城镇化对农民工更具吸引力

    (三)年轻人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生力军

    (四)农民工希望享受更多市民待遇

    (五)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融合任重而道远

   四 思考与建议

    (一)努力提升农民工工资待遇,改善其就业环境

    (二)以产业集聚区为抓手,大力发展就近城镇化

    (三)鼓励年轻人落户城镇

    (四)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

    (五)增强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融合

  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调查与分析*

   一 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特征

    (一)人力资本略高于全国农民工平均水平

    (二)职业非农化程度高,工作收入较稳定

    (三)居住形式以集体宿舍和租房为主,居住隔离较为普遍

    (四)超过八成的被访者以老乡和外地人为主要交往对象,部分被访者积极与当地人交往

    (五)超过半数的被访者积极适应新的生活,约1/3的被访者生活习惯改变较大

    (六)至少七成被访者认同农民身份,1/3的被访者具有在外定居意愿

   二 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测量与分析

    (一)市民化水平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市民化水平分析与比较

     1.市民化水平接近中等,工作市民化水平最高,技能市民化水平最低

     2.市民化水平落后于上海市农民工,至少40%的被访者实现了中等市民化

     3.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水平高于上一代,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二)对策建议

  河南省县城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影响因素

   一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

     2.分析方法

     3.样本构成

   二 河南省县城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一)多数人在身份上仍未实现市民化

    (二)职业上的市民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三)社会参与层面的市民化水平较低

    (四)生活方式上基本实现了市民化

    (五)依恋城市但尚未形成认同

    (六)思想观念与市民基本一致

   三 河南省县城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

    (一)农村户籍是一道藩篱

    (二)基本公共服务的缺乏

    (三)经济收入水平的制约

    (四)自身素质较低的障碍

   四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研究*

   一 改革以来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的动态演变

   二 2000年以来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形态特征

    (一)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从“倒丁字”形向“金字塔”形转变

    (二)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发育滞后于全国水平

    (三)河南省各地市社会阶层结构差异较大

   三 河南省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制约因素

    (一)城乡结构的制约

    (二)产业结构的制约

    (三)教育结构的制约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专题篇 ·专题二 公共服务·

  河南省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满意度调查

   一 样本描述性分析

   二 河南省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满意度状况

    (一)在交通运输服务方面,乡村道路满意度最高,公交车便利性满意度最低

    (二)在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农田水利的满意度较低

    (三)在基础教育服务方面,小学教育的满意度最高,初中教育的满意度最低

    (四)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县乡村卫生服务满意度依次降低

    (五)在社会保障服务方面,满意度普遍较低,灾害救助明显偏低

    (六)生活环境服务方面,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和垃圾处理满意度明显较低

    (七)各类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综合分析

   三 影响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满意度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重数量投入、轻质量管理

    (二)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

    (三)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

   四 提高河南省农村居民需求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二)完善以政府供给为主,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供给机制

    (三)畅通农村居民参与渠道,提高供给质量

    (四)完善公共服务考核机制,增加供给压力

  河南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差异研究*

   一 教师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

    (一)教师资源存量小有改善,城乡差异不明显

    (二)专任教师从乡村流向城镇问题明显,不利于教师资源的城乡均衡

    (三)教师资源质量明显提升,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但城乡差距特别是普通初中的城乡差距依然较大

   二 设备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

    (一)计算机资源有一定改善,城乡相对差距明显缩小,但城乡差距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二)仪器设备资源明显改善,城乡相对差距在小学阶段有所缩小但依然很大,在初中阶段不仅未能缩小反而有所扩大

   三 图书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

    (一)纸质图书资源有所改善,小学阶段乡村渐优于城镇,初中阶段乡村相对城镇优势更加明显

    (二)电子图书资源明显恶化,城镇尤甚,致使乡村渐优于城镇

   四 校舍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

    (一)校舍面积有所改善,乡村对城镇优势逐渐明显

    (二)校舍危房面积明显下降,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但城镇对乡村优势依然非常明显

   五 结论与建议

  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城乡差异研究*

   一 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城乡优化实践探索

    (一)加强农村基本医疗卫生设施建设

    (二)扩大和稳定农村优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

    (三)降低农民县级公立医院就医负担

    (四)激发农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五)提升农村居民城乡医疗资源利用的衔接性

   二 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城乡配置现状

    (一)人均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整体低于全国水平,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

    (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城市优于农村,农村医疗卫生需求难以满足

     1.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多但小而分散且水平过低

     2.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绝对数量少且业务素质相对较低

     3.每千人口拥有医务人员数量城乡比例严重失衡

     4.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总量高,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城市

   三 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城乡差异问题及其原因

    (一)主要问题

     1.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和供给配置重城市轻农村

     2.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于城市,而农村优质资源缺乏且服务质量偏低

    (二)原因分析

   四 优化河南省卫生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异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城乡统筹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城乡强制交流的人力保障机制

    (三)建立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均等化的评价监督动态机制

    (四)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河南省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 河南省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状况

    (一)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范围不断扩大、保障人数逐年增加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补差)水平在逐年提高

    (三)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集机制不断健全,投入和支出逐年递增

     1.资金筹集渠道由地方财政上升到中央财政,从临时追加到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

     2.资金投入逐年加大,发放保障金逐年递增

    (四)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二 河南省最低生活保障实施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低保覆盖面偏小、标准偏低

    (二)低保认定存在着“漏保”、“错保”、“骗保”现象

    (三)“低保异化”现象突出

    (四)基层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三 完善河南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以目标群体需求为取向,提高制度设计的可及性

    (二)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为最低生活保障提供财力支撑

    (三)建立健全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核对系统

    (四)完善监督和约束措施,打造“阳光低保”

  河南省城市居民获得感调查分析*

   一 获得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 数据选取与评价方法

    1.数据选取

    2.样本分析

    3.评价方法

   三 河南省居民安全保障状况分析

   四 河南省政府质量状况分析

   五 河南省居民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六 河南省居民获得感总体状况分析

    (一)全省居民获得感指数较低

    (二)全省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最低

    (三)河南省居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群体获得感指数最低

    (五)随着年龄增加获得感逐步增强

   七 对策建议

    (一)大力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

    (二)强化居民社会参与

    (三)加强法治化建设,强化居民权利维护

    (四)提升居民公平感和尊严感

 专题篇 ·专题三 社会组织·

  河南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研究

   一 河南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背景

   二 河南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现状

   三 河南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思想观念偏差和既得利益者阻挠,延缓职能转移—承接步伐

    (二)政策法规相对滞后,职能转移—承接过程不顺畅

    (三)社会组织承接能力弱,政府难以找到适宜的承接主体

    (四)职能转移—承接陷入“体制内循环”怪圈,背离政府职能转移的本义

    (五)公众信任度低,职能转移—承接阻力较大

   四 推进河南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范围

    (二)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制度体系

    (三)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的承接能力

    (四)加强监督力度,确保社会组织恪守自身的宗旨和使命

    (五)推进社会组织“去行政化”改革,防控廉政风险

  河南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 河南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实施背景与发展现状

    (一)背景分析

    (二)发展现状

    (三)特征

   二 河南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

   三 河南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项目设计服务对象缺位明显

    (二)项目规则制定以项目发包方为主,忽视其他主体利益诉求

    (三)社区或机构参与动力不足,服务工作开展难度大

    (四)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持续性不强

   四 河南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对策建议

 专题篇 ·专题四 社会治理评价·

  河南省地方政府门户网站评价*

   一 评价指标与评价对象

    (一)评价指标与方法

    (二)评价对象

   二 分析与评价

    (一)信息公开透明度不断增强

    (二)在线服务实现度整体较低

    (三)公众参与便捷度尚需提升

    (四)网站设计友好度有待提升

    (五)网站安全防护度为中高等级

   三 结论

  河南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势与治理对策*

   一 样本选择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量度指标

    (三)河南省网络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

   二 总体形势

    (一)2009年以来持续呈现多发高发态势

    (二)事件发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不强

    (三)政治生活和社会安全领域问题突出

    (四)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决策不当和行为失范

     1.政府决策不当

     2.政府缺位和越位

     3.政府工作人员言行失范

     4.公安机关和公安干警知法犯法

     5.司法不公

    (五)市场化、社会化媒体是最主要的首发信息源

    (六)新老媒体互动形成强大舆论声势

   三 对策建议

    (一)减少“次生”和“再生”灾害

    (二)“第一时间”回应、准确表态

    (三)公开透明、妥善引导

    (四)依法管理、扬长避短

  河南省公众网络社会参与状况及其发展建议*

   一 数据资料来源与调查样本情况

    (一)数据资料来源

    (二)调查样本情况

   二 河南省公众网络社会参与的基本状况

    (一)参与内容广泛,更关注与自身相关的热点问题

    (二)在新媒体参与中,官方网站利用率较低

    (三)参与时间较长,但大多为被动参与

    (四)对网络参与较认可,认知评价较理性

    (五)参与的效能感较低,弱势地位感较强

    (六)参与中面临的障碍较多,希望改善参与环境

    (七)政府对公众网络参与的回应得到认可,但仍需继续努力

   三 河南省公众网络社会参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众对网络参与的认知较模糊,参与的主动性不足

    (二)公众在网络社会参与中处于弱势地位,参与的有效性不足

    (三)政府在公众网络参与中的介入不足,面临亟须治理的一系列问题

   四 河南省公众网络社会参与合理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公众网络社会参与的正确引导,提高公众网络社会参与的能力

    (二)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宣传,提高公众网络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确保网络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

    (四)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推进网络社会参与法治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努力能得到公众认可吗?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状况

    (一)反腐成效获得公众认可,总体满意度较高

    (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较大提高

    (三)显性腐败行为下降明显高于隐性腐败行为

    (四)河南省居民对未来信心感较强

   二 当前河南省反腐倡廉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总体廉洁感知度较低

    (二)不同地市、不同群体居民反腐满意度差异显著

    (三)社会廉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 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反腐力度,提振公众信心

    (二)警惕显性腐败的隐身衣现象,从文化、制度上反“四风”

    (三)加大隐性腐败治理力度,根除寻租空间

    (四)以法治化促廉政建设,提升社会廉洁性

 案例篇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治理的“宝丰模式”研究

   一 “宝丰模式”的创建及发展

    (一)2013年:政府购买模式的形成

    (二)2014年:社会共治模式的形成

   二 “宝丰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特点

    (一)组织保障:政府主导,促成多方合作

    (二)资金保障:政府出资,确保项目的公益性

    (三)责任承担:政府出面,为儿童购置商业保险

    (四)服务保障:专业团队+志愿团队+本土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 “宝丰模式”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项目设计以需求为本,具有长期性和建设性

     1.满足了农村留守儿童暑期安全监管的需求

     2.满足了贫困留守儿童暑期教育的需求

     3.满足留守儿童综合发展的需求

    (二)项目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1.政府部门间的资源整合

     2.社会资源的整合

   四 “宝丰模式”对推进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启示

    (一)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需要组织保障

    (二)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需要本土专业人才保障

    (三)农村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资金保障

  汝州市以德治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

   一 汝州市以德治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的背景

   二 汝州市以德治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以规立官德,驱动干部模范带动

    (二)以评树民德,激发民众向善能量

     1.通过开展评树道德模范,寻找实诚汝州人、身边好人,评选最美家庭等活动,进行典型正面引导

     2.开展“六文明”网上谈,以文养德,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3.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村(户)评选活动,在群众中扬正气、树新风

   三 汝州市以德治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的经验启示

  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启示

   一 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背景

   二 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1.普通民众参与案件审判,司法公正得以彰显

     2.建立陪审员成员库,确保利益代表广泛

     3.规范参与庭审的方式,注重陪审团的意见

    (二)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社会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1.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1)上诉、信访案件急剧减少,司法公信力提高

      (2)法制教育作用显著,社会治理效果明显

     2.人民陪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人民陪审团陪审的审级不确定

      (2)当事人没有选择人民陪审团的权利

      (3)人民陪审团的意见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 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建议与启示

    (一)完善河南省人民陪审团改革的建议

    (二)河南省人民陪审团改革的启示

  郑州市慈善总会捐赠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一 郑州慈善总会捐赠工作的实践

    (一)创新捐赠方式,不断拓宽慈善捐赠渠道

     1.举行“郑州慈善日”系列活动

     2.大力推广合同认捐、留本捐息、冠名基金等慈善资金募集方式

     3.以品牌项目吸引社会捐赠

     4.创建慈善捐赠平台

     5.充分发掘社会捐赠资源

    (二)创新慈善透明方式,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

     1.全国率先成立慈善组织监事会,打造透明慈善

     2.加强社会参与,接受各界监督

    (三)注重慈善捐赠宣传,着力弘扬慈善文化

     1.依托传媒扩大宣传

     2.依托项目重点宣传

     3.拍摄“慈善微电影”,探索慈善捐赠宣传的新方法

   二 郑州慈善总会捐赠工作的成效

    (一)全社会慈善氛围日益浓厚,爱心企业和慈善个人层出不穷

    (二)慈善劝募成效显著,捐赠数额屡攀新高

    (三)慈善捐赠项目开展井然有序,社会效应明显

   三 郑州市慈善总会捐赠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慈善捐赠工作尚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渠道

    (二)慈善总会组织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慈善总会的行政化倾向明显

    (四)慈善捐赠方式创新不足

   四 加快推进河南省慈善捐赠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的原则

    (二)打造透明慈善,增强慈善组织公信力

    (三)传播慈善文化、营造慈善氛围

    (四)培育慈善项目,打造慈善品牌

  济源市土地流转实践探索*

   一 济源市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一)土地流转推进快、比率高、规模大

    (二)土地流转价格高,流转期限长

    (三)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

    (四)流转土地产出率高,适度规模经营效益明显

    (五)民众土地流转意愿高

   二 济源市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一)工业化、城镇化推动流转

    (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流转

    (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流转

    (四)确权颁证保障流转

    (五)促进流转市场有序流转

   三 济源市土地流转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土地流转存在非农化倾向

    (二)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三)土地流转不平衡,流转行为不够规范

   四 济源市土地流转的改进方向

    (一)加快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

    (二)充分发挥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平台作用

    (三)规范完善土地流转行为,妥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五 济源市土地流转的经验启示

    (一)以粮为本,宏观布局

    (二)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三)搭建平台,制度护航

  长垣县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

   一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二 长垣县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探索

    (一)注重产业集聚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系,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就近就业

     1.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稳定就业

     2.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

    (二)推动产业集聚区安居工程建设,满足农村转移人口安居要求

     1.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区内村庄一体化改造

     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探索多种建设模式

    (三)发挥产业集聚区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的社会功能,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三 长垣县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集聚区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实现了农村转移人口就近就业

    (二)产业集聚区安居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农村转移人口的安居

    (三)产业集聚区社会功能的提升促进了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四 长垣县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探索的启示

    (一)注重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产业集聚区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的效应

    (三)依托产业集聚区推动安居工程建设

    (四)完善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与生活设施

    (五)强化产业集聚区的社会功能,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孟州市会昌街道办的“基层公论”及其启示*

   一 “基层公论”的产生背景与制度安排

    (1)建立一个平台

    (2)邀请三方人员

    (3)做到五个弄清

    (4)实行四种调解

   二 “基层公论”的实施成效及其原因

   三 “基层公论”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

  信阳农民工双向维权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一 背景

   二 信阳农民工“双向维权”的运作模式分析

   三 信阳农民工“双向维权”模式的成效分析

   四 几点启示

  郑州市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一 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现状

    (一)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与配套措施

    (二)社区矫正具体运行程序与问题

     1.矫正人员信息登记与再犯罪风险评估

     2.矫正小组的组成与产生

     3.社区矫正活动

     4.再就业培训

     5.司法与行政工作衔接机制

    (三)社区矫正执行效果

   二 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机构工作配套措施不足,社区矫正制度推行缓慢

     1.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职业能力有待加强

     2.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短缺,矫正工作难以开展

     3.社区矫正信息交流机制欠缺,工作衔接不畅

    (二)法定监督主体参与不够,社区矫正发展缺乏约束和规范

    (三)社区矫正方式单一,矫正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社区矫正工作缺乏社会理解与公众支持

   三 强化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社区矫正体制

    (二)健全监督和信息联动机制

    (三)鼓励民间组织及志愿者的参与

    (四)建立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

    (五)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与普及

本报告由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深入河南省基层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报告也邀请了河南省党政机关的部分领导和其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本报告的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的工作总结等;二是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社会治理发展报告开展的专题调研,调研地点包括宝丰县、汝州市、长垣县、孟州市等地;三是2014年7~8月开展的河南省城市、农村社会治理综合调查数据;四是2014年11~12月开展的河南省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基于对社会治理内涵的理解,本报告的写作突出了三个特点:一是时效性,报告写作过程中运用的一手数据为社会管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组织的两次社会调查数据和调研取得的数据,二手数据为2014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本报告主要关注河南省社会治理的现状,反映河南省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三是实践性,报告围绕社会治理与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调查和研究,很好地将社会治理的理论与河南省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15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该报告延续了上一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的写作框架,从社会安全、矛盾化解、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进行分析和总体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社会安全形势总体向好,社会矛盾化解平稳推进,社会组织逐步壮大,基本公共服务状况显著改善,社会公平状况有待改善。第二部分为专题篇,主要包括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评价4个专题。新型城镇化专题分析了河南省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社会阶层变迁、居民“幸福感”、城镇化质量评价等;公共服务专题分析了河南省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满意度、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差异、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异及低保救助的情况等;社会组织专题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职能转移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情况;社会治理评价专题主要评价了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网络群体性事件、公众网络参与、城市居民反腐成效认知度情况。第三部分为案例篇,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治理的“宝丰模式”、汝州社区治理中的德治建设探索、河南省人民陪审制度改革的探索、郑州市慈善捐赠事业实践探索、长垣县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探索、孟州市会昌街道办的“基层公论”探索、信阳农民工双向维权模式探索、郑州市社区矫正的实践探索、济源市土地流转实践探索。这些实践探索反映了河南省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为河南省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