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术沙龙辑录(第二辑)图书
[内容简介] 二十多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工作。2010年开始,梁景和教授组织、发起了系列社会文化史研究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从事历史学、伦理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的教授、研究员、作家及其他学者作沙龙主讲,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相关讲题。沙龙结束后,梁景和教授组织力量将这些讲题以及讨论的问题收集、编辑成册,交付出版。 2011年,我社出版了该学术沙龙的第一辑。本书是第二辑。本书辑录的是从2010年11月到2012年12月邀请的25位学者的讲题,其中历史学14讲、文学4讲、社会学2讲、艺术学1讲、法学1讲、其他3讲。学者的讲解中蕴藏着新颖和深刻的思想,并通过讨论进行对话,不但能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而且有助于体味学术,理解人文,品尝一种探索性的生活。
后记
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及其意义
一 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
二 海外华文文学兴起的学科意义
1.海外华文文学的兴起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殊的汉语文学空间
2.海外华文文学的兴起,已直接间接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现有各学科的发展
3.海外华文文学的兴起,从整体上改变了世界华文文学的格局
讨论
上下流行的生活时尚
讨论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的平民意识
一 平民释义
二 贵族、绅士与平民
三 民主革命、绅士革命与平民革命
四 民主政治与平民政治
五 余论
讨论
中美文化差异漫谈
一 宗教信仰带来的一系列差异
(一)医学观念的差异
(二)宗教信仰与国家利益
二 教育与性教育问题的差异
三 中国的国家形象问题以及未来年轻人的发展
“文革”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一 社会政治环境和思想活动存在方式
二 主要思想流派及其要点
(一)时政和政策批判派及其思想要点
(二)社会制度批判派及其思想要点
(三)李一哲:制度批判与政策批判的汇合
(四)自由主义思想及其要点
三 批判性思潮的源流
(一)时政和政策批判的源与流
(二)社会和制度批判派的源与流
讨论
我与文学
一 写作与文学精神
二 当文学遭遇“财富”
讨论
三十年来的“文革”史学研究
一 从起步到转型
二 新世纪的新气象
三 一以贯之的核心问题
讨论
美国学者对中国女性研究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
一 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的兴起
二 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历史学
三 生活史研究带来的新视角
讨论
新史学:八十年代及以后
一 政治史(Political History)
二 家庭史(Family History)
三 传记(Biography)
四 计量(Quantification)
五 经济史(Economic History)
六 人口史(Population History)
七 人类学和历史学(Anthropology and History)
八 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
九 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
十 朝向未来(Toward the Future)
讨论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内容及关涉问题
一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社会构成
(二)中国当代社会建设研究
(三)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研究
二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目标
三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向阳湖
一 “五七”干校的来龙去脉
二 向阳湖文化研究的经过和主要成果
三 有关向阳湖文化的争鸣
四 向阳湖文化人的“干校情结”
五 各级领导重视向阳湖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六 向阳湖文化及“五七”干校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讨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
一 多方面的动机
二 省一级的下乡运动:知青下放率及下放进度
(一)下放率:好样的和差劲的
(二)17个省区市的逐年下放及安置进度
讨论
在上海工作的日本女性
一 上海的日本人
二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三 电视节目《上海寻梦~“和侨”们的挑战~》
讨论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一 如何理解性价值观的多元化
二 性的人权视角的思考
三 性革命的受益者
讨论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
一 华语文学的现状——灵性的缺失
(一)早期中国诗人是一种灵魂表达,而当代是活在游戏之中
(二)现实主义创作越来越呈现记录的表面化
(三)灵魂的缺失是灵魂不自由的表现
二 灵性文学的三个层面
(一)灵性文学是有灵活人的写作
(二)呈现有灵活人的思想与生活
(三)启示住在人里面的灵的属性
三 灵性文学的创作特点
(一)神性光照的思想特质
(二)灵性空间的创作体验
(三)信望爱的文学的语言
四 结语
讨论
美国中国性别史研究
讨论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
一
二
(一)第三次浪潮女性主义
(二)女性主义对消费文化的理解
三
讨论
中国已经进入家庭危机集中爆发期
一 谈离婚问题
二 关于家庭暴力的问题
三 青少年成长困境和问题
讨论
日本思想传统特征的一个侧面
一 难以理解的邻国
二 武士文化与儒学的关系
(一)江户时代(1603~1867)的政治思想概观
(二)儒学在武士精神中变容
1.武士忠诚意识的影响
2.武士与“仁政”
三 国学的所谓“纯真之心”
(一)对“理”表示一种厌恶是一种美感
(二)在抵抗儒学中诞生的国学
(三)国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1.狄生伹徕——对国学产生影响的“伹徕学”
2.伹徕弟子——服部南郭
3.贺茂真渊——“国学”的开祖
4.国学者——本居宣长
讨论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一 何谓民生?何以要重视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缘起
三 民生主义的核心与国共的实践
(一)平均地权
(二)节制资本
(三)发展实业
四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漫谈文学研究原理及方法
一 文学研究的性质
二 从观念到宗教
讨论
战争的想象: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流言蜚语与政治宣传
讨论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一 婚姻法的伦理价值是由婚姻家庭关系的属性决定的
二 中国婚姻家庭观念及状况的十大变化
三 婚姻家庭立法的发展趋势
讨论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