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57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2018)

SSAPID:101-2995-9971-82
ISBN:978-7-5201-3468-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学术综述,研究确定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并对国内九个国家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书中重点研究、分析和阐述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九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及趋势;并深度研究诸如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要素、宏观管理指导及评价考核、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提升、空间布局和地下管网优化、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文脉保护与传承等现实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
编 辑:高振华;张丽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Abstract

 主要作者简介

 摘要

 序

 总报告

  B.1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综述及发展态势

   一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使命和担当

    (一)城镇化及城镇化战略的演进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化

     2.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进入“新常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二)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及功能定位

     1.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和内涵

     2.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和分布

     3.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定位

    (三)新时代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

     1.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

     2.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3.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4.率先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5.引领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

     6.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

   二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特点及成效

    (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举措及特点

     1.以打造交通信息综合枢纽夯实基础支撑

     2.以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提升综合实力

     3.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培育科技创新优势

     4.以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实现空间格局优化

     5.以全方位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6.以改善城市功能品质营造包容宜居环境

    (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成效

     1.“中心地位”初步形成并快速扩张

     2.服务全国大局的综合功能显著发挥

     3.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

     4.国际竞争合作的窗口作用愈发突出

     5.推动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6.人民群众获得感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评述

     1.国家中心城市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深刻的国家战略意蕴

     3.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以承担国家功能为根本指向

     4.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重统筹协调共性与特色

     5.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

     6.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适应新的理念和要求

   三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一)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态势分析

     1.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新要求

     2.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面临的发展趋势

    (二)实现中国梦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三)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国家中心城市要从“单体”向“网络体系”布局

     2.在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抢占先机

     3.以文化软实力重塑国家中心城市形象品味

     4.着力增强城市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5.下大力气提高城市生态宜居水平

     6.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7.建立有利于合作交流的联席会议制度

  B.2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及评价排序

   一 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研究

    (一)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

     1.什么是中心城市

     2.中心城市的层级划分

     3.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

    (二)国家中心城市的特征

     1.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

     2.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

    (三)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1.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研究综述

     2.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

   二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基础指标对比

   三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价体系

    (一)中心城市评价体系综述

    (二)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的构建

     1.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2.构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价体系

   四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价排序

    (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评价方法

     1.遴选具体指标

     2.数据来源

     3.定量方法

    (二)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排序及分析

     1.指数综合得分排序

     2.建设指数六大功能单项分值对比

     3.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注意的问题

 Ⅱ 建设篇

  B.3 北京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与展望

   一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发展历程

    (一)寻求转型阶段:1979~1996年

    (二)加速转型阶段:1997~2007年

    (三)优化调整阶段:2008~2014年

    (四)高质量发展阶段:2014年以来

   二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建设成效

    (一)全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二)全国文化中心地位不断强化和巩固

    (三)国际交往中心功能进一步强化

    (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高端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三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

    (一)现状特征

     1.经济保持稳步发展,近年来有放缓趋向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3.科技创新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

     4.城市建设管理全面加强

     5.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二)突出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交通严重拥堵

     2.资源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

     3.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与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4.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城市发展理念创新不足

     2.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结构不尽合理,限制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3.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4.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北京城市病

   四 未来北京发展思考与展望

    (一)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

    (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三)坚持创新发展,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快国际一流宜居之都建设

    (五)强化区域合作,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B.4 上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及趋势

   一 上海国家中心城市从哪里来

    (一)新中国成立后30年

     1.发展历程

     2.阶段特征

    (二)改革开放后30年

     1.发展历程

     2.阶段特征

   二 上海国家中心城市到哪里去

    (一)未来30年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1.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

     3.面临的挑战

    (二)未来30年发展趋势及展望

    (三)未来上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处理好的五大关系

     1.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2.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3.上海与周边城市的关系

     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现代服务业与新兴制造业的关系

  B.5 天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及趋势

   一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发展的阶段划分

     1.要素驱动发展阶段:1978~1991年

     2.投资驱动发展阶段:1992~2009年

     3.创新驱动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二)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发展的主要变化

     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由工业化后期转向后工业化阶段

     2.人均GDP持续增长,由低收入阶段跨入上中等收入阶段

     3.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由加速发展阶段进入稳定发展期

     4.社会发展有序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5.生态城市建设稳步进行,由示范为主转向均衡持续发展

   二 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近况

    (一)产业情况

     1.经济增速明显下降,三次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2.工业结构升级稳步深入,工业企业收益快速增长

     3.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经济结构

     1.投资结构持续调整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三)人口变化

    (四)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情况

     1.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建设

     2.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3.“智慧天津”建设成效显著

     4.生态城市建设有力推进

   三 城市的基本定位、推进情况、主要成效

    (一)基本定位

    (二)具体实施和推进情况

     1.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

     2.逐步加快产业转型发展进程

     3.加速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

     4.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主要成效

     1.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序落实

     2.产业转型发展不断推进

     3.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取得实效

     4.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发展

   四 天津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存在的短板

   五 发展趋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B.6 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成效与展望

   一 广州城市地位演变和战略思路回顾

    (一)国家视角下广州的定位

    (二)全球视角下广州的地位

    (三)广州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路

   二 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效与经验

    (一)主要成效

     1.经济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2.科技创新驱动能力不断增强

     3.国际交通枢纽网络日益完善

     4.枢纽网络型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5.城市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主要经验

     1.以开放包容文化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2.以持续的制度创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3.以实体经济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4.以深度城市化提升城市空间承载能力

   三 新时代广州迈向引领型全球城市的目标与策略

    (一)运营控制国际商贸资源,打造国际商贸中心

    (二)建设世界一流海港空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

    (三)塑造国际交往新形象,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四)迈向全球创新链顶端,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五)增创产融结合新优势,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六)铸就广州文化新辉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七)着力提升生态宜居宜业水平,共建世界美好家园

  B.7 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及趋势

   一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

    (一)改革开放至直辖以前

    (二)直辖21年以来

     1.夯实基础补齐差距阶段(1997~2001年)

     2.创建平台、促进发展阶段(2002~2011年)

     3.新常态发展阶段(2012~2017年)

   二 经济社会发展近况

    (一)产业发展

    (二)城市建设

    (三)基础设施

   三 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环境和基础

    (一)发展定位

    (二)发展态势

   四 发展趋势展望

    (一)发展思路

    (二)功能支撑

    (三)建设步骤

   五 对策建议

    (一)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新空间

    (二)加快城市重大基础和功能性设施建设

    (三)提升城市对外交往中心能力水平

    (四)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B.8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 成都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之路

    (一)建设副省级城市阶段(1978~1991年)

    (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阶段(1992~1999年)

    (三)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阶段(2000~2014年)

    (四)国家中心城市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二 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近况

    (一)产业与经济结构

    (二)人口与人才变化

    (三)城市规划与管理

   三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基本定位

    (二)推进实施和成效

     1、经济中心建设情况

    (二)科技中心建设情况

    (三)文创中心建设情况

    (四)对外交往中心建设

    (五)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建设

    (六)金融中心建设情况

   四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思考

    (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

    (二)本土龙头民营企业缺乏

    (三)地理位置束缚仍较突出

    (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五)高等教育基础相对薄弱

   五 发展趋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一)提升城市发展站位

    (二)着力培育民营企业

    (三)构建绿色发展模式

    (四)加快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五)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

  B.9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

   一 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历程

    (一)“国家中心城市”的提出及其社会影响

    (二)武汉市“三步走”战略设想及其进展

   二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与基础

    (一)中央对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定位

    (二)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机遇

    (三)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与优势

     1.武汉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2.武汉自主创新示范功能突出

     3.武汉实体经济发挥引领功能

     4.武汉“两型”社会建设辐射引领作用突出

     5.武汉对外开放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三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展状况

    (一)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引领功能逐步提升

    (二)积极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产业带动功能逐步提升

    (三)积极推进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四)积极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辐射集聚功能逐步提升

    (五)积极推进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幸福武汉建设,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四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综合实力不够强大,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二)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科技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三)市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排位长期停滞不前

    (四)改革创新成效还不显著,示范引领效应不明显

    (五)区域中心地位不够突出,引领带动能力比较有限

    (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整体实力明显偏弱

   五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体对策建议

    (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平台,打造武汉创新创业新引擎

    (二)建设抢占国际产业链高端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打造武汉产业转型升级新支撑

    (三)建设交换功能更加强大的国家商贸物流中心,重塑商贸重镇的领先优势

    (四)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综合交通门户,打造武汉综合交通枢纽升级版

    (五)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幸福武汉,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国际化大都市

  B.10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的综述及前瞻

   一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目标

    (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

     1.郑州概况

     2.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定位和目标

     1.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定位

     2.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和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2.有利于带动中部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有利于服务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有利于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二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及进展

    (一)加快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1.不断夯实国家中心城市基础

     2.持续加快城市发展动能转换

     3.努力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高地

     4.着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5.传承文脉塑造城市品牌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进展与主要成效

     1.城市规模和效益持续提升

     2.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3.开放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

     4.城市生活愈加美好

     5.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短板与瓶颈

     1.综合竞争力相对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2.城市竞争中短板问题仍然突出

     3.相对优势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

   三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未来展望和对策建议

    (一)郑州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

     1.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2.辐射带动能力比较

     3.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4.开放发展水平比较

    (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未来展望

     1.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阶段(2018~2020年)

     2.国家中心城市初步建成阶段(2021~2035年)

     3.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阶段(2036~2050年)

    (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1.提升综合经济竞争力

     2.放大区位交通优势

     3.增强创新引领发展能力

     4.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5.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B.11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及趋势

   一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城市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

    (一)第一阶段(1978~1991年):以农村改革为起点,西安城市经济建设全面启动

    (二)第二阶段(1992~2000年):内陆开放城市建设起步,西安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三)第三阶段(2001~2007年):依托经济发展实力,社会保障体系事业不断完善

    (四)第四阶段(2008~2013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

    (五)第五阶段(2014年至今):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二 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与推进情况分析

    (一)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与要求

     1.背景

     2.要求

    (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特点

     1.主要经济指标连创新高

     2.经济结构转型的新动能正在积聚

     3.户籍新政吸引人才效果初显

     4.魅力古都新形象开始彰显

     5.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坚实有力

    (三)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

   三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和问题

    (一)经济发展基本支撑要素不足

    (二)开放型经济发展依然缓慢

    (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亟待突破

    (四)金融业发展支撑力量不足

   四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展望及对策建议

    (一)发展展望

    (二)对策建议

     1.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加速推动西咸一体化

     2.全方位开放,搭建向西开放的平台群

     3.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建设西部经济新高地

     4.发挥教育和旅游优势,创建人文交流基地

 Ⅲ 案例篇

  B.12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背景和战略意义

    (一)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选择

    (二)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调整优化首都城市空间格局的重大举措

    (三)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利于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助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二 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概况和建设成效

    (一)完善的城市副中心规划体系基本编制完成

    (二)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和文化旅游区三大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

    (三)一般性制造业退出和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明显

    (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五)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持续加大

   三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典型做法与主要经验

    (一)坚持国际视野,高标准进行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

    (二)突出市级行政机关引领效应,促进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

    (三)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系列突破性政策试点

    (四)注重区域统筹联动,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四 进一步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与副中心功能相匹配的高精尖产业结构

    (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三)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提供一流的基础支撑

    (四)深化改革与政策创新,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保障

  B.13 重庆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建设的举措与进展

   一 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基本建成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举措

   二 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现雏形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举措

   三 西部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发力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举措

   四 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举措

  B.14 成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 成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时代背景

    (二)重要意义

   二 成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的条件与基础

   三 成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新机遇

    (二)迎接新挑战

   四 成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的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总体目标

   五 成都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措施与路径

    (一)融入“三大战略”,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突出“三大领域”,着力筑牢对外开放新支撑

    (三)完善“三大枢纽”,着力打造互联互通新通道

    (四)深化“三大合作”,着力拓宽开放合作新空间

    (五)优化“三大环境”,着力提升对外开放竞争力

  B.15 武汉光谷科创中心建设的特点和综合效应

   一 武汉光谷科创中心建设的特点

    (一)经济发展高质高速,创新经济引领带动作用强

    (二)政策保障逐步完善,人才高地初步建成

    (三)空间拓展迅速,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协调度高

   二 武汉光谷科创中心建设的综合效应

    (一)光谷科创中心的经济集聚效应

    (二)光谷科创中心的就业带动效应

    (三)光谷科创中心的产业调整效应

    (四)光谷科创中心的城镇化引导效应

   三 光谷科创中心建设对策建议

    (一)完善就业指导与人才引进机制

    (二)加快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规划

    (三)加快基础设施与公共行政建设

    (四)强化交通枢纽与科教基地地位

  B.16 打造西安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示范区

   一 建立军民融合示范区重要性和典型意义

    (一)重要性

    (二)典型意义

   二 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居中,区域优势明显

     2.行业领域广泛,综合优势显著

     3.航空航天业地位突出,科研实力显著

    (二)主要成就

     1.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2.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

     3.军民融合产业布局合理,优势产业突出

     4.“民参军”企业数量迅速增加

   三 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主要做法

     1.配合国家战略,突出政策支持

     2.借助国家支持平台,加快西安模式建立

     3.以航空航天为重点,六大军民融合产业迅速发展

     4.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专业园区成效显著

    (二)经验

   四 思考及展望

    (一)做好西安军民融合示范区顶层设计与落地

    (二)以园区聚集、项目带动实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军民融合主体培育

    (四)大力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

    (五)推进实现军民科技资源互动共享

    (六)支持建立军民融合产业联盟

    (七)加快实施军民融合国际化战略

  B.17 跨境电商“郑州模式”的形成、作用和影响

   一 郑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散兵游勇阶段(1997~2011年)

    (二)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阶段(2012~2015年)

    (三)综合试验区阶段(2016年至今)

   二 郑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突出成效

    (一)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

     1.郑州跨境综试区建设成就斐然

     2.跨境电商从业企业蓬勃发展

     3.发展跨境电商优势正在形成

    (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1.积极引进外地龙头电商

     2.本土电商平台快速发展

     3.跨境电商发展载体不断完善

    (三)跨境电子商务集聚效应显现

     1.郑州E贸易试点在全国保持领先

     2.形成了互融共生的产业链和生态链

     3.形成了集聚带动效应

   三 跨境电子商务“郑州模式”的重要创新

    (一)创新1210通关监管模式

    (二)建立跨境零售线上线下融合标准

    (三)创建综合服务平台

    (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7版建设

   四 跨境电商发展有利于郑州开放型经济体建设

    (一)有利于郑州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

    (二)有利于郑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三)有利于郑州更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四)有利于郑州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五)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掌握国际贸易规则主动权

   五 郑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一)跨境物流成本高企

    (二)跨境B2B发展滞后

    (三)公共海外仓紧缺

    (四)行业发展人才匮乏

    (五)国家政策不明晰

   六 郑州跨境电商的未来展望和建议

    (一)全球跨境电商发展趋势

    (二)郑州跨境电商未来发展展望

    (三)对郑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B.18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历史回顾、机遇挑战与对策举措

   一 历史的回顾

    (一)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奠基时期(1950~1980年)

    (二)以流通改革为主导的突破时期(1980~2000年)

    (三)以重铸格局为主导的飞跃时期(2000~2017年)

   二 时代的重任

    (一)省会功能的确立

    (二)商贸中心城市的提出

    (三)特大型中心城市的酝酿

    (四)国家中心城市的定音

   三 宏伟的目标

    (一)国家的期望

    (二)强力的举措

    (三)精彩的开局

   四 严峻的挑战

    (一)综合实力较弱

    (二)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科教创新基础薄弱

    (四)国际化程度不高

    (五)综合承载力不足

   五 对策与建议

    (一)把持续提升枢纽优势作为重中之重,夯实郑州发展的基础

    (二)把打造国际物流中心作为首要目标,将通道优势转化为通道经济优势

    (三)把开放创新作为动力源泉,以制度创新谋求快速发展

    (四)把建设国际化、现代化都市作为标杆,引领郑州发展新潮流

    (五)把文化传承作为灵魂,以文化软实力彰显郑州独有魅力

    (六)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标尺,大力提升郑州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为郑州发展奠定原动力

    (八)把提升治理能力作为重要保障,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Ⅳ 探索篇

  B.19 超大城市的空间优化之道

   一 城市空间紧凑度的历史总结

    (一)中世纪传统的城市形态

    (二)奥斯曼(巴黎)空间

    (三)勒·柯布西耶的“光辉城”

    (四)路德维希“垂直城市”

    (五)城市综合体

    (六)影响紧凑度的主要原因

   二 城市的多样性

    (一)街道与路网的多样性

    (二)城市与自然组合的多样性

    (三)市民构成的多样性

    (四)产业多样性与可循环性

    (五)城市多样性衰退的主要原因

   三 改造城市空间的五要素

    (一)道路

    (二)边界

    (三)区域

    (四)节点

    (五)标志物

  B.20 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标准及功能要素研究

   一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

    (一)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二)国家中心城市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门户

    (三)国家中心城市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剂

    (四)国家中心城市在配置资源服务全国方面有巨大的能量

   二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关于中心城市的相关理论

    (二)中国关于中心城市建设的理论

   三 对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标准的探讨

    (一)学术界和政府文件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界定

    (二)国家中心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区别

     1.功能高度不同

     2.功能类型不同

    (三)国家中心城市的设立标准

   四 对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要素的探讨

    (一)学术界和有关规划部门的分析

    (二)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要素的初步思考

     1.高端要素集聚功能

     2.引领扩散带动功能

     3.交通信息枢纽功能

     4.科技创新功能

     5.对外开放功能

     6.管理服务功能

     7.生态宜居功能

  B.21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

   一 中心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

   二 国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作用

    (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践

    (三)以城市群为依托发挥带动作用

   三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四 结论与建议

  B.22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堵”与“疏”的治理思路与方略研究

   一 交通拥堵对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社会经济损失

    (二)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三)危害身心健康

   二 九大城市交通通达性与拥堵程度现状描述

    (一)交通通达性描述

     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道路供需

     1.公共交通网络

     2.交通线路密集程度

    (二)交通拥堵程度描述

   三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已有举措与不足

    (一)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举措

    (二)国内交通拥堵治理已有举措与成效

   四 疏:九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思路与方略

    (一)以“堵”为支撑点和借力点,为“疏”创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二)以“疏”为切入点和发力点,在“堵”的基础上“治标治本”

     1.重视科学管理理念与方法

     2.提升公共交通竞争力,建立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

     3.科学规划城市扩张,并实现中心城区城市职能同步分流

     4.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信息对称和实时监管

  B.23 产业园区在上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贡献、形态演进与发展路径

   一 上海产业园区的总体情况分析

   二 上海产业园区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中的贡献分析

    (一)重要的增长极

    (二)高速度的成长

    (三)集约化的发展

    (四)高密集的创新

   三 上海市产业园区发展形态演进及主要问题

    (一)产业形态

    (二)空间形态

    (三)关系形态

   四 上海市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一)园区持续发展的愿景目标

    (二)园区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1.构建制度环境,尤其是从顶层设计上给予支持

     2.强调合作理念,尤其是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3.注重园区治理,尤其是与市场机制相契合的多元化治理方式

     4.重视发展模式,尤其是在“三聚”路径中做出适当选择

     5.突出持续发展,尤其是重视环境保护指标的导向作用

    (三)园区持续发展的路径与实现保障

  B.24 国家中心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国际经验及借鉴

   一 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和特点

   二 国际大都市建设发展概况及作用影响

   三 国际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

     1.伦敦政府数据库

     2.纽约NYC平台

     3.巴黎数据共享平台data.gouv.fr

    (二)智慧经济

     1.加强合作支持创新

     2.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创业

    (三)智慧管理

    (四)智慧环境

    (五)智慧交通

    (六)智慧人民

    (七)智慧民生

   四 智慧城市国际经验对中国国中心

    (一)数据的开放与融合

    (二)发展智慧经济

    (三)加强智慧管理

    (四)缔造智慧环境

    (五)支持智慧交通

    (六)培养智慧人民

    (七)实现智慧民生

  B.25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国外典型国家城市更新的实践模式总结

    (一)英国城市更新

     1.建立财政补贴制度

     2.成立城市开发公司

     3.注重更新过程中的文物保护

    (二)德国城市更新

     1.历史核心区的更新

     2.旧制造业用地的更新

     3.旧基础设施用地的更新

    (三)法国城市更新

     1.注重法律政策在城市更新中的指导性作用

     2.加强对旧城区的保护性更新

     3.发挥公共部门在保障城市更新资金上的重要作用

    (四)美国城市更新

     1.基于税收奖励措施

     2.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对城市开发提供资助

    (五)新加坡城市更新

     1.设立专门的城市更新管理部门

     2.重视概念规划的指导作用

     3.注重引入私人资金

     4.强化城市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六)日本城市更新

     1.团地再生——现代化社区复兴再造

     2.民间复合开发——多方联合的“PPP”架构

     3.自发社区更新——自下而上的良性改造

   二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的比较分析

    (一)城市更新历程的比较

    (二)城市更新实施主体的比较

    (三)城市更新方式的比较

    (四)城市更新资金来源的比较

   三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的总体评价

    (一)国外城市更新取得积极明显成效

    (二)国外城市更新经历了不断调整演变过程

    (三)国外城市更新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问题

   四 国外城市更新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注重规划政策法律引领,保持城市更新的整体性

    (二)遵循有机更新原则,注重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多元化改造方式多样化资金渠道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居环境和公众参与度

    (五)设立城市更新局,发挥在城市更新中的统筹作用

    (六)加强城市功能混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B.26 内陆地区城市融入“一带一路”模式与路径研究

   一 关于内陆地区城市开放型经济的研究

   二 内陆地区城市融入“一带一路”的理论思考

    (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

    (二)挖掘本地资源优势

    (三)充分利用平台载体

    (四)发挥区位优势

   三 郑州对外开放依托三条“丝绸之路”

    (一)夯实铁路货运基础

    (二)依托国际空港,全面投入“一带一路”

    (三)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四 郑州融入“一带一路”的路径选择

    (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打造好三条“丝绸之路”

    (二)充分利用空间拓展时机

    (三)选好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四)打造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的人才高地

    (五)做足做好自贸区文章

   五 结语

  B.27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考量、独特优势和主要任务

   一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考量

   二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独特优势和制约因素

    (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独特优势

     1.综合交通优势

     2.内陆开放优势

     3.国家战略叠加优势

     4.后发赶超优势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制约因素

   三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

    (一)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枢,构筑竞争新优势

    (二)夯实产业基础,建设全国新的增长中心

    (三)突出改革创新,建设活力之都

    (四)深化对外开放,构筑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五)彰显人文特色,建设国际化现代都市

    (六)优化空间格局,建设郑州大都市区

 Ⅴ 附录

  B.28 附录一 2017年国家中心城市主要统计数据汇总

  B.29 附录二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文件摘编

   一 国家层面

   二 北京篇

   三 上海篇

   四 天津篇

   五 广州篇

   六 重庆篇

   七 武汉篇

   八 成都篇

   九 郑州篇

   十 西安篇

  B.30 附录三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事记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编委会

本书首次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学术综述,对发展态势做出总体判断并提出建设性意见;首次研究确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九个国家中心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书中重点研究、分析和阐述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九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展、特点及趋势;并深度研究诸如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要素、宏观管理指导及评价考核、资源节约和环境质量提升、空间布局和地下管网优化、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文脉保护与传承等现实问题,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1]赵永平:《中国城镇化演进轨迹、现实困境与转型方向》,《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第5期。

[2]方创琳:《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地理研究》2014年第4期。

[3]周阳:《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城市观察》2012年第2期。

[4]刘勇:《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演进轨迹和操作取向》,《改革》2012年第9期。

[5]田美玲、方世明:《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综述》,《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第4期。

[6]牛雄、郭玲:《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几点思考》,《北京规划建设》2017年第1期。

[7]徐颖:《历史演进与功能定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7期。

[8]胡凡、陆建猷:《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推进》,《河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9]王新涛:《基于国家中心城市识别标准的郑州发展能力提升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4期。

[10]尹稚、卢庆强、欧阳鹏:《基于国家战略视野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北京规划建设》2017年第1期。

[11]陈来卿:《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功能论输赢》,《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12]姚华松:《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五大关系》,《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13]王建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从哪里着力》,《河南日报》2018年4月18日。

[1]宁越敏、严重敏:《我国中心城市的不平衡发展及空间扩散研究》,《地理学报》1993年第2期。

[2]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商务印书馆,2010。

[4]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课题组:《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内涵的基本界定》,2002。

[5]陈耀:《“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1期。

[6]马洪:《略论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作用》,《城市问题》1986年第4期。

[7]张强、陈怀录:《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城市问题》2010年第3期。

[8]王伟:《外资与城市发展》,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9]周阳:《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城市观察》2012年第1期。

[10]田美玲、方世明:《国家中心城市研究综述》,《城市观察》2015年第2期。

[11]顾朝林、李玏:《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家中心城市评价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17年第1期。

[12]陈来卿:《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功能论输赢》,《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1]赵弘:《以可持续城市理念治理北京“城市病”问题》,《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赵弘、赵燕霞:《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北京“十三五”发展》,《前线》2016年第4期。

[3]李国平:《空间结构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北京日报》2017年8月28日第14版。

[4]杨开忠:《北京“都”与“城”不是两张皮》,《中国城市报》2018年1月22日第2版。

[1]周振华、熊月之等:《上海:城市嬗变及展望(中卷)》,格致出版社,2010。

[2]周振华:《崛起中的全球城市——理论框架及中国模式研究》,格致出版社,2017。

[3]周振华、张学良:《处于转型关口的上海发展与改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4]张学良、李培鑫、杨朝远:《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发展与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上海城市管理》2017年第2期。

[5]张学良:《服务经济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一体化》,《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6]肖林:《我们的上海、中国的上海、世界的上海——关于面向未来30年上海发展战略的思考》,《科学发展》2015年第1期。

[7]曾刚、倪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城市经济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9年第11期。

[8]唐子来:《未来30年世界城市体系变化趋势与上海的地位作用》,《科学发展》2016年第5期。

[1]周立群等:《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与中国经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周立群、李家祥等:《滨海新区发展报告(2014)》,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3]周立群等:《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4]郑国、秦波:《论城市转型与城市规划转型——以深圳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3期。

[5]郑国:《城市发展阶段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2期。

[6]郑文裕:《哈尔滨城市发展阶段与城市规划关系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5期。

[7]王鸿生:《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和问题》,《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8]陈建华:《上海的城市发展阶段与郊区新城建设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9]《国家中心城市》,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D%E5%AE%B6%E4%B8%AD%E5%BF%83%E5%9F%8E%E5%B8%82/842500?fr=aladdin。

[10]魏彧、刘雅坤:《李鸿忠主持会议 讨论确定天津“一基地三区”定位》,http://www.tjzzb.gov.cn/xw/gnxw/201702/t20170210_22951.html。

[11]王尔德:《天津转型迎关键年:2018年经济增速定位5%》,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8-01/25/content_79304.htm。

[12]文魁:《天津未来5~10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重点研究》,https://wenku.baidu.com/view/d516aee8172ded630b1cb6d1.html。

[13]《天津新型城镇化建设正提速 特色小镇规模初现》,http://tj.jjj.qq.com/a/20170214/030001.htm。

[14]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天津市新型城镇化推进情况》,http://ghs.ndrc.gov.cn/zttp/xxczhjs/dfgz/201605/t20160506_800898.html。

[15]金慧英:《“三改一化”推进天津农村城镇化》,http://www.sohu.com/a/108048335_161437。

[16]罗天昊:《面对雄安新区冲击,天津未来在哪里?》,https://www.sohu.com/a/221361626_161207。

[1]牟风云等:《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时空演化分析》,《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第5期。

[2]龙永图、李国红主编《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NO.3(2016~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1]《重庆》课题组:《重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2]重庆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学会合编《重庆计划单列》,重庆出版社,2011。

[3]马述林、张海荣:《重庆发展和布局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裴家常主编《重庆市志·经济地理志(1891~2005)》,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重庆市统计局编《直辖二十周年重庆发展报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017年全年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http://www. cdstats. chengdu.gov.cn/htm/detail_85255.html。

[2]《2017年成都市GDP超13889亿 比上年增长8.1%》,http://news.youth.cn/gn/201801/t20180130_11352198.htm。

[3]王亚蛟:《成都“蓉漂”不再漂: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http://www.sohu.com/a/227386954_99923264。

[4]李春雨:《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大分区范围划定》,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70705/000795472.html。

[5]《一图看懂成都产业空间布局 各区市县主导产业确定》,http://news.cbg.cn/hotnews/2017/0702/8346523.shtml。

[6]李春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产业新政50条出台》,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70712/000797293.html。

[7]徐璨、王雪钰、张家华:《〈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推出投资“秘籍”一定要看》,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7-07/10926622.html。

[8]周子铭:《成都2017年科技创新取得可喜发展 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80212/000855140.html。

[9]《成都重塑新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7大产业核心区亮相》,http://www.sctv.com/sc/economic/201711/t20171110_3664065.shtml。

[10]胡清、杨彩华:《〈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发布》,http://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1806/20/c20611.html。

[11]牛雄、郭玲:《关于国家中心城市的几点思考》,《北京规划建设》2017年第1期。

[12]戴宾:《对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与建议》,《先锋》2016年第9期。

[13]易雪琴:《国际经验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14]钟太刚:《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SWOT分析及对策》,《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1]秦尊文:《围绕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来完善湖北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学习与实践》2011年第5期。

[2]秦尊文:《中部省会城市再定位》,《决策》2011年第Z1期。

[3]秦尊文:《内强创新素质 外增辐射功能——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武汉宣传》2012年第6期。

[4]路洪卫:《推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突破口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5]李春香:《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比较与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第17期。

[1]王新涛:《基于国家中心城市识别标准的郑州发展能力提升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7期。

[2]赵书茂:《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设计》,《企业经济》2018年第2期。

[3]李霞、李梦宇、张紫薇、谢露:《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增强成都“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路径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4]方琳:《关于提升郑州城市人文魅力的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

[1]历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3]席悦:《西安: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中国物流与采购》2018年第5期。

[4]李晓宁、刘久明:《“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西部广播电视》2018年第6期。

[5]刘琦、石建莹、李茜:《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现代企业》2011年第6期。

[6]徐林实、范华晴:《中俄区域经贸合作互动中的人文交流因素》,《西伯利亚研究》2010年第2期。

[1]赵弘:《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城市问题》2009年第5期。

[2]赵弘、何芬:《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1期刊。

[3]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首都之窗,2017年9月29日。

[4]《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草案征求意见》,《北京日报》2018年6月22日。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E国际贸易——下一代贸易方式的理论内涵与基础框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

[2]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7)》,中国商务出版社,2018。

[3](中国)EWTO研究院:《中国河南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白皮书》,http://www.sohu.com/a/231822443_99964903。

[4]屠新泉、蒋捷媛:《深化〈贸易便利化协定〉,突破跨境电商规则困境》,《国际商务》2018年第2期。

[5]马慧敏、吴赟骅:《中国跨境电商经营模式的比较与选择》,《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2期。

[6]张衍斌:《以区块链技术构建中欧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中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2期。

[7]王喜荣、余稳策:《跨境电商发展与传统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年第2期。

[8]刘伊莎:《B2C跨境电商税制改革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财会月刊》2016年第25期。

[9]赵萍:《跨境电商新政当何去何从决策》,《决策》2016年第8期。

[10]郑欢:《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与跨境电商的互动研究》,《改革与战略》2016年第11期。

[11]刘浩:《颠覆性商业时代下跨境电商与贸易增长的相关性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32期。

[12]翟敏:《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浙江金融》2015年第11期。

[13]祁春凌:《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中国商贸》2014年第16期。

[1]郑州市统计局:《沧桑巨变60载》,2009年9月。

[2]郑州市统计局:《新跨越 新突破 新成就》,2016年2月。

[3]郑州市统计局:《郑州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3月。

[4]张立兴等:《特色之路》,新华出版社,1998。

[5]郑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郑州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1]陈来卿:《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功能论输赢》,《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2]陈江生、郑智星:《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瓶颈及解决思路——以东京、伦敦等国际中心城市为例》,《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3]周阳:《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城市观察》2012年第1期。

[4]李林、赵文丹:《国家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功能定位》,《学术交流》2012年第4期。

[5]田美玲、方世明:《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与判别》,《热带地理》2015年第3期。

[6]姚士谋、孙阳、陈振光等:《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成长条件及其因素分析》,《城市观察》2018年第2期。

[7]李霞、李梦宇、张紫薇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增强成都“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路径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1]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2018。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中发〔2016〕4号)。

[4]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2014。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6]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2006。

[7]任浩、甄杰、叶江峰等:《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

[8]任浩、甄杰、叶江峰等:《2016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9]任浩、甄杰、叶江峰等:《2015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10]任浩、甄杰、叶江峰等:《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11]任浩、甄杰、叶江峰等:《2013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1]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结构及模型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2]德勤集团:《未来超级智能城市-德勤中国超级智能城市指数》,2018。

[3]丛晓男、庄立:《智慧城市群建设背景下中心城市智慧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武汉为例》,《城市》2018年第1期。

[4]Digital City Tools, Bloomberg Associates, Media and Digital Strategies, May 9, 2018.

[5]Giffinger, R., Fertner, C., Kramar, H., Pichelr-Milanovic, N., and Meijers, E.SmartCities: City-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http://www.smart-cities.eu/index2.htm 2007.

[6]Institute for Urban Strategies, The Mori Memorial Foundation, Global Power City Index-Yearbook 2017, Nikkei Printing Inc., Tokyo, 2017.

[7]Road Map for the Digital City, Achieving New York City's Digital Future. The City of New York,2011.

[8]Smarter London Together:The Mayor's roadmap to transform London into the smartest city in the world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June 2018.

[1]丁瑶:《内陆地区推进开放型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区域经济》2008年第6期。

[2]王建卿、周民良:《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研究》,《区域发展》2009年第10期。

[3]陈维、赵可金:《城市外交的内陆模式——以“一带一路”中的中国内陆城市为例》,《国际观察》2017年第1期。

[4]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5]刘曙光、孟华、梁明英:《中国经济地域结构类型的初步研究》,《人文地理》1996年第2期。

[6]沈国军:《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企业经济》2013年第4期。

[7]谢婷婷、郭艳芳:《“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省域经济开放度提升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4期。

[8]曾文革:《建设内陆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的对策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视角》,《特区经济》2011年第1期。

[9]秦柳:《内陆城市后发赶超与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以蚌埠市为例》,《开发研究》2016年第4期。

[10]袁立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南阳市融入发展研究》,《北方经贸》2016年第1期。

[11]何一民:《成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成为中国内陆对内对外开放的枢纽》,《开发研究》2015年第6期。

[1]刘修岩、李松林、秦蒙:《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经济效率——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

[2]周阳:《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特征、功能及其评价》,《城市观察》2012年第1期。

[3]喻新安:《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十年的巨大成效、基本经验和未来取向》,《中州学刊》2014年第12期。

[4]姚士谋、孙阳、陈振光等:《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成长条件及其因素分析》,《城市观察》2018年第2期。

[5]刘玉梅:《建设经济强省关键在哪如何推进——访经济学家喻新安》,《河南日报》2016年11月18日。

[6]刘勇:《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演进轨迹和操作取向》,《改革》2012年第9期。

[7]喻新安:《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区域板块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以郑州市为例》,《中州学刊》2015年第12期。

[8]喻新安:《坚持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创新》,《区域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简 介:本书以“构建山东文化发展新格局”为主题,从文化传承、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地域文化、运河文化等角度,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20年山东文化建设的实施成效,深刻分析山东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不足,系统提出山东“十四五”时期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的思路举措,为山东文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 张伟 徐建勇 闫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