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图书

From Malinowski to Fei Xiaotong:Another Type of Functionalism

SSAPID:101-2968-9015-07
ISBN:978-7-5097-181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另类的功能主义》一书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了纪念费孝通教授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纪念文集,选辑了费孝通晚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工作期间对己所传承的马氏功能主义学术思想进行回顾和反思的代表性文章5篇,以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同仁学习和讨论费老相关学术思想的研究论文9篇,一方面展示对费老学术思想的学习体会,另一方面则表达对费老的追思、缅怀和景仰之情。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大社会学·专题系列
作 者: 谢立中
编 辑:王玮;王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编者的话

 晚年费孝通:对马氏功能主义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一 究“天人之际”

   二 精神世界

   三 文化与“不朽”

   四 “只能意会”

   五 “讲不清楚的我”

   六 将“心”比“心”

   七 方法论与古代文明

   八 结语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一 文明的话题

   二 时代的呼唤

   三 经验性研究

   四 心态和价值观

   五 交融中的文明

   六 中华文明的启迪

   七 跨文化研究的人文属性

   八 美美与共

   九 博采众家之长

 追思费孝通:对费氏功能主义理论的解读与评论

  “差序格局”

   1.西方现代社会中的“团体格局”

   2.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3.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国”

   4.“差序格局”源自中国传统道德体系

   5.西方现代社会中“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6.西方现代社会“团体格局”的文化宗教基础

   7.“差序格局”的基础是“自我主义”

   8.个人与团体

   9.“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

   10.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兴亡

   11.“差序格局”与法律

   12.腐败行为的“利益单元”

   13.单位运行中的“差序格局”

   14.谁真正关心“国家”

   15.“差序格局”与“多元一体”

   16.结束语

  差序格局的基础性意义

   一 差序格局的分析视角

   二 差序格局的社会与经济基础

   三 差序格局的社会作用空间

   四 利益分化对差序格局的影响

   五 差序格局在中国社会中的基础性意义

  《乡土中国》与“乡土”世界

   1.刻画乡土中国的若干概念

   2.仅仅是乡土中国的特色吗?费教授的观点

   3.《乡土中国》中的概念和当代社会科学的某些研究

   4.不同类型的比较

    (1)模型与模型比较

    (2)模型与现实比较

    (3)现实与现实比较

   5.结语:关于本文标题的一点说明

  差序格局、礼与社会人格

   一 引言

   二 “差序格局”与伦的紧张

   三 礼与社会人格的培养

   四 一点讨论:士风与匪气

  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一 引言

    (一)从中国人类学发展的困境说起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的关系

   二 第一个里程碑

    (一)中国早期的社会调查研究

     1.北平社会调查所的调查研究活动

     2.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活动

     3.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社会调查活动

    (二)第一个里程的代表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三 第二个里程碑

    (一)第一里程的调查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

     1.缺乏一套明确的方法论指导

     2.客观主义的调查法使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双方不易沟通

     3.把社会调查与研究割裂开来

     4.重调查轻研究

     5.调查资料繁琐,轻重不分

    (二)异军的突起

     1.新军的创业人吴文藻

     2.一个矢志深入社会的青年社会学群体

    (三)社会学调查

    (四)第二个里程的代表作:《江村经济》

     1.促成《江村经济》问世的偶然因素

     2.《江村经济》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上究竟有些什么贡献呢?

   四 第三个里程碑

    (一)中国社会学的停滞、恢复与发展

    (二)对社会学方法与方法论的新挑战

    (三)第三个里程——社区研究的新开拓

     1.社区研究的新开拓之一

     2.社区研究的新开拓之二

     3.社区研究的新开拓之三

     4.社区研究的新开拓之四

     5.社区研究的新开拓之五

    (四)第三个里程的代表作:《行行重行行》

     1.“第二次学术生命”的繁华旅程

     2.追踪江村数十年的变迁

     3.“野马”精神是创新的精神

     4.从调查研究的实践中解答几个方法论上的疑点

   五 尾声

    (一)社会学中国学派的一些基本学术概念

    (二)关于社会学中国化问题

     1.“中国化”的思想根源——“中心”与“边陲”

     2.从“中国化”到“本土化”

     3.还是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学好

  中国学术传统与实践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再讨论

   一 费孝通的反思与倡议

   二 钱穆的“道”和“理”

   三 “实践”的再讨论

   四 结论

  实地研究方法论的再思考:Earthbound China“导言”读后

   一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中的方法论议题

    1.社会人类学方法能不能研究像中国这样的文明社会?

    2.中国本土学者能否在本文化中做社会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3.什么才是研究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恰当方法论策略?

   二 Earthbound China“导言”中的方法论议题

    1.社区分析方法和社会调查方法的对立

    2.文化类型学:理论问题引导下的分析框架

   三 上述两个方法论议题的当代意义

    1.文化类型学和理论取向的研究

    2.社会人类学个案研究和大规模定量研究间的密切关系

     (1)理论图景的全面把握:定性先行,定量跟进

     (2)细部机制的具体解剖:定量发现共变关系,定性揭示作用机制

  马林诺斯基与费孝通:从异域迈向本土

   一 走向异域:英国社会人类学的特质

   二 时代精神:欧洲的功能论大背景

   三 自立门户:反进化历史观的马林诺斯基

   四 两难困境:科学理性与非理性的自我

   五 回归本土:费孝通先生的学术关怀

   六 迈向人民:二度转向

   七 人在途中:道路的展开而非完结

   八 小结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一种另类的功能主义

   一 马林诺斯基的功能主义:费老的理解与继承

   二 费孝通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理论与方法的拓展

    (一)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一个自身理论局限的探讨

    (二)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方法运用到中国时所遭遇的一些方法论问题的探讨

     1.“逐渐接近”法

     2.“类型”或“模式”比较法

     3.“个体是对整体的复制”说

     4.逐步扩展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三)对马林诺斯基功能主义客观性取向的突破

     1.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方法论原则

     2.一些具体研究课题

      (1)对人际交往过程中“意会”现象的研究

      (2)对“我”的研究

      (3)对“心”的研究

     3.具体研究方法上的一些讨论

   三 简单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