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7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调查图书

the investigation of rural public utility development

SSAPID:101-2926-9789-82
ISBN:978-7-5097-3762-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中西部地区云南、安徽、河南、甘肃、宁夏等省区7个县市、800户农户的调查,描述、分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状况。主要内容是:描述、分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农村公共卫生与公共环境、农村公共安全等方面;了解农民对现行国家制定的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关政策的满意度及评价;分析影响农村公共事业、农村服务供给水平的主要因素;调查了解农民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并进行优先序排列;农民公共福利水平提高的程度及影响因素。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编 辑:冯咏梅;蔡莎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前言

 总报告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现状、需求意愿与评价

  一 研究背景

   (一)21世纪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不均衡

    1.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事业发展不均衡

    2.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不均衡

    3.农村公共事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4.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区域不均衡

    5.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成本费用分摊方式的二元体制

   (二)21世纪以来的政策转变

   (三)2000年以后实施的重大政策

    1.全面实施以“两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义务教育,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2.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完善,基本覆盖了广大农民,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

    4.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加快全面实施的步伐

    5.重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建设

  二 研究目的与目标

   (一)具体目的

   (二)具体目标

  三 研究内容、调研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内容

   (二)调研方法与步骤

    1.调研方法

    2.调研步骤

  四 文献评述*

   (一)农村公共事业的概念和内涵

    1.农村公共事业的概念

    2.农村公共事业的分类

    3.公共事业、社会事业与公益事业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二)农村公共事业的供给和需求

    1.农村公共事业的作用

    2.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转变

    3.农村社会公共事业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基本判断

    4.农村社会公共事业供给滞后的成因研究

  五 被调查县(市、区)特征与被调查农户特征

   (一)被调查县(市、区)经济发展状况

    1.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2.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低

    3.农民收入水平低

    4.财政能力弱,主要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

   (二)被调查农户主要特征

    1.人口

    2.劳动力

    3.农民收入

  六 主要的调查发现与结论*

   (一)农村义务教育和以基本医疗为主的新农合的广覆盖和普惠性基本实现

    1.义务教育广覆盖,“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2.新农合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其政策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3.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基本解决

   (二)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低

    2.低保政策执行有偏差,“应保尽保”目标实现较差

   (三)农村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1.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

    2.农村公共卫生环境亟待改善

   (四)农村公共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1.村级预防机制与措施不足

    2.组织不完备,设施不足

    3.农户对火灾预防的意识不强

   (五)农民对农村公共事业类政策比较认可,但认可度低于农业生产类政策

    1.近几年农村政策受惠覆盖面广

    2.农业生产类政策较之公共事业类政策得到更普遍的认可

    3.公共事业中,社会保障政策受惠覆盖面相对较窄

   (六)农民对目前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政策总体上比较满意

    1.总体评价

    2.对教育的满意度

    3.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

    4.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

    5.对农村低保政策的满意度

    6.对村组织文化活动工作的满意度

    7.对农村改水、改厕以及公共卫生和环境的满意度

    8.对村治安状况与治安管理的满意度

    9.农民对公共事业发展的不满意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

   (七)公共事业发展的区域差距较大

   (八)供给与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1.教育

    2.医疗卫生

    3.社会保障

    4.公共文化设施

    5.公共卫生和环境

  七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农民对公共事业满意度及需求的相关性

   (一)教育

   (二)医疗卫生

   (三)养老保障(河南省)

   (四)农村低保政策

   (五)村组织文化活动

   (六)农村改水、改厕、公共卫生和环境

   (七)村治安状况与治安管理

  附录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指数构建方法

   1.指标选择与解释

   2.计算方法

 分报告一 农村教育与培训

  一 相关研究和本报告结构

   (一)相关研究综述

    1.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研究

    2.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研究

    3.关于农村高中教育的研究

    4.关于农村高等教育的研究

    5.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

   (二)相关研究评价

   (三)本报告结构

  二 数据说明

  三 农村教育政策回顾和简要评价

   (一)农村教育政策回顾

    1.关于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

    2.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

    3.关于农村高中教育的政策

    4.关于农村高等教育的政策

    5.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

   (二)农村教育政策简要评价

  四 农村教育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现状

    1.农村幼儿园数和入园人数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

    2.“两基”覆盖率逐年增加,中小学生入学率和升学率逐年提高

    3.由于学龄儿童减少,农村学校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逐年减少,但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逐年提高

    4.农村学校经费收入和生均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

    5.全国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逐年改善

    6.报考普通高等学校的农村学生减少

    7.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二)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有待加强和管理

    2.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偏低

    3.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流动大

    4.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

  五 农村教育与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一)有在校生被调查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二)农村普通教育现状调查结果

    1.被调查农户子女就学阶段

    2.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继续上学的意愿较强

    3.辍学和未继续升学的情况不严重

    4.很少有农村学生到外省上学

    5.大部分学生自己解决上学交通工具

    6.寄宿生比重较高,且主要寄宿在校内

    7.“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8.少部分学校仍存在乱收费和缴纳赞助费现象

    9.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教育负担比较重,不少家庭不得不借款

   (三)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现状调查结果

    1.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组织者以政府和村委会为主导

    2.农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意愿较高

    3.农民主要在本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在村外参加非农技能培训

    4.政府和村委会组织的培训主要在村内进行

    5.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农民大部分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而兼业和从事非农业的农民参加非农技能培训的比重比较大

    6.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负担较轻,但参加非农技能培训负担较重,大部分没有获得相关补贴

    7.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形式以课堂授课和“授课+实习”为主

    8.非农技能培训的作用比较显著,培训对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培训者实现就业帮助较大

  六 农户对教育与培训的满意情况

   (一)对农村普通教育的满意情况

    1.对教师水平的满意度较高*

    2.对教师态度的满意度较高

    3.对教室条件的满意度较高

    4.对教学设备的满意度较低

    5.对住宿条件的满意度较低

    6.对伙食条件的满意度很低

    7.对活动场所的满意度较高

    8.对收费情况的满意度较高

    9.总体情况:对小学和初中的满意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10.对农村普通教育满意情况的简单评论

   (二)对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的满意情况

  七 农村教育与培训需求情况

   (一)农村普通教育需求情况

    1.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至少应该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以上的教育

    2.农民在教育方面对政府提出诸多希望和要求

    3.工资待遇低以及教学条件差是农村教师认为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加强培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教师待遇是教师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主要希望

   (二)农村职业技术培训需求情况

    1.农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强烈

    2.调查对象从事的行业对培训需求排序的影响很小,农民对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的需求最大

    3.农民对职业技术培训提出诸多希望和要求

  八 主要结论

   1.农村孩子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

   2.“两免一补”政策落实较好,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3.非义务教育以及校外教育费用的负担仍然很重

   4.厌学成为农村学生辍学或未继续升学的重要原因

   5.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偏低,流动性大,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比较差,城乡教育存在较大差别

   6.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还有待加强

  九 政策建议

   1.有规划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增加相关补贴项目,提高补贴力度

   3.继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4.规范高中阶段收费,加大补助力度

   5.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6.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补助,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分报告二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关制度和政策

    1.建立新农合制度

    2.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3.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三)政府在农村卫生领域投资的变化

  二 主要的调研发现

   (一)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基本解决,但服务质量及满足农民不同需求方面存在着不足

    1.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基本解决,地区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村级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条件得到了多数农民的基本认可,但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3.村级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有差距

   (二)新农合制度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但其功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1.农民参合率普遍很高

    2.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较高

    3.新农合在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及促进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中发挥了作用

    4.农民对新农合不很满意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三 农村医疗卫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公共卫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改革滞后引发医疗价格不断攀升

    1.医疗机构的趋利性

    2.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

    3.有效监管机制的缺位

   (三)区域之间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均等化的财政制度尚未确立

   (四)向城市倾斜的医疗卫生政策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四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以村级为重点,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调整卫生投资政策,加大对公共卫生尤其是村级公共卫生的投入

    2.将乡镇卫生院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3.在中央财政中安排农村卫生室建设的专项资金

    4.加大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训力度

    5.以政府行政推动的方式,缓解乡村卫生机构在吸引卫生人才方面的困难

   (二)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筹资机制和补偿方案

   (三)以促进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竞争为切入点,遏制医疗费用和价格的不合理增长

   (四)加快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分报告三 农村社会保障

  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及评价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

    2.改革开放至今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评价

  二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及挑战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

    2.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3.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显著增加

   (二)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

    1.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

    2.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3.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不具备供给社会保障的能力

    4.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推进产生重要影响

  三 文献评述

   (一)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前期研究

    1.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

    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其供给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建设的思考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关键领域的深入研究

   (二)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四 基于问卷调查的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低

    2.缴费方式以趸缴为主

    3.缴费情况

    4.参保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满意度较高

    5.集体养老金情况

    6.其他类型养老保险参加情况

   (二)农村低保现状

    1.农村低保实际覆盖率较低

    2.农村低保水平较低但能及时发放到位

    3.低保金尚不能满足低保户的基本生活需要

    4.低保户对低保政策的满意度较高

    5.低保户确定的知情度较低

   (三)其他社会保障现状

    1.政府补助情况

    2.集体补助情况

    3.民间救助情况

   (四)农村计划生育保障现状

  五 基于问卷调查的农户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需求

   1.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位居农村社会保障需求的第一位

   2.中等收入群体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需求较高

  六 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土地政策

   (三)年龄因素

   (四)其他因素

    1.健康状况

    2.性别

    3.地域

    4.受教育程度

  七 新农保试点地区的比较研究

   (一)河南省调研数据的基本情况

   (二)河南省调研数据的主要发现

    1.农户收入水平与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微弱相关性

    2.年龄不是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3.地域对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不大

    4.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等对是否参保的影响不大

    5.小结

  八 主要结论和基本判断

   (一)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水平仍有巨大差距

   (二)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需求富有弹性

   (三)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与现实满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且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社会保障供给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五)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对现代农业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六)农村养老社会化既有必要性也存在可能性

   (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对参保情况有显著影响

   (八)农村低保对象的确定存在程序不公正现象

   (九)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力度较弱

  九 政策建议

   (一)整合资金,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

   (二)完善并逐步推广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程序

   (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体系

 分报告四 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与供给

  一 被调查农户文化需求现状

   (一)被调查农户家庭货币性文化消费的总体水平不高

   (二)被调查农户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态势

   (三)被调查农户的报刊、图书消费特点

   (四)被调查农户的文化娱乐活动类型特点

   (五)被调查农户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选择特点

   (六)被调查农户观看电影和文艺演出情况

  二 被调查农户所在村和乡镇文化建设与供给状况

   (一)被调查农户所在村的文化建设状况

    1.村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2.村庄组织文化活动的能力有限

   (二)被调查农户所在乡镇的文化建设状况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齐全

    2.2000年以后是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峰

    3.乡镇政府具备了组织文化活动的一定能力

  三 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数量严重不足

   (二)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资金不足

   (三)农村文化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四 发展农村文化的政策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农村文化发展

   2.抓好特色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形式

   3.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产业,满足农村多元文化需求

   4.建立长效投入机制,为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培育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提高农村文化服务和管理水平

 分报告五 农村卫生环境

  一 农村卫生环境现状

   (一)家庭饮用水设施改造建设

    1.生活饮用水供给现状

    2.生活饮用水设施建设现状

   (二)家庭厕所改造建设

    1.被调查农户家庭厕所使用现状

    2.被调查农户家庭厕所改造

   (三)家庭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造建设

    1.被调查农户家庭垃圾和污水处理现状

    2.被调查农户家庭垃圾和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

  二 村庄卫生环境设施建设现状

   1.被调查村庄经济发展状况

   2.被调查村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三 农村居民卫生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居民对卫生设施建设的满意状况

   (二)农村居民卫生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资金投入有限

    2.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的途径有限

    3.适应农户分散居住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创新滞后

    4.农户卫生设施建设不平衡

    5.设施建成后的可持续运行缺少资金保障

  四 政策建议

   1.大力宣传改善农村居民卫生设施的必要性,促进农村居民卫生观念转变

   2.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农村居民卫生设施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3.进行卫生设施的技术创新,适应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特点

   4.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合并,降低卫生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成本

   5.建立长效筹资机制,保障卫生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

 分报告六 农村民事纠纷、社会治安与公共安全

  一 制度变迁

   (一)社会治安制度变迁

    1.1980~1990年:依策行事——应急(严厉打击、产生威慑力)

    2.1991~1997年:规范整治——防范(化解矛盾、对症下药)

    3.1998~2006年:平安建设——建设(重点突出、打造和谐社会)

    4.2007~2011年:科学治理——创新(现代化社会管理)

   (二)公共安全政策演变

  二 调查结果:现况

   (一)家庭矛盾

    1.经济收入、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以及婚姻问题是引发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

    2.不同地区农村家庭矛盾的主要问题有所差异

    3.不同地区农村家庭矛盾中同类问题的内容不尽相同

   (二)家族争端

    1.家族争端主要因为财产分配不均、金钱债务纠纷以及赡养老人问题

    2.不同地区农村家族争端的焦点问题不同

   (三)民事纠纷

    1.国家层面:邻里纠纷和婚姻家庭纠纷是民事纠纷的主要形式

    2.乡镇层面

    3.村级层面

    4.农户层面

   (四)社会治安事件

    1.国家层面

    2.乡镇层面

    3.村级层面

    4.农户层面

   (五)公共安全

    1.乡镇层面

    2.村级层面

    3.农户层面

  三 调查结果:需求

   (一)农户层面

    1.希望政府加强对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的改善和整治,严厉打击“盗窃、抢劫侵财犯罪”活动

    2.希望政府设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管理农民被坑蒙拐骗、经济诈骗及假冒伪劣商品受害的事件

    3.希望政府“能够把农村的黑恶势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而增强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在农村生活的安全感

    4.希望政府出台整治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官官相护”等不正之风的方针政策

    5.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行政管理和有关财务监督,确保农民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

   (二)村级层面

    1.增强警力,增设村级警务室,加强治安管理、警方打击和防范力度,降低农村盗窃、诈骗、抢夺抢劫犯罪发生率

    2.提高有关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对农村待业青年的教育和管理问题的重要性认识

    3.增强村里社会治安组织建设,着力解决村联防队员的待遇问题

    4.加强村民火灾安全意识教育和火灾防备培训工作

    5.相关政策措施能够配套,尽力减少落实中的困难和矛盾

   (三)乡镇层面

    1.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正确对待农民上访问题

    2.“问责”制度应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3.加强村民法制意识教育

    4.加强返乡村民、无业青年、流动人口及其社会问题的管理

    5.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让广大村民安居乐业

    6.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四 主要结论

   (一)农村社会治安、村民居住安全感总体较好

   (二)农村社会矛盾主要呈现为个体事件,群体性事件不是主流

   (三)农村社会矛盾主要还是非理性的表现,并非“预谋或蓄意”

   (四)农村社会治安治理矛盾与公共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五 建议

   1.明确目标:认真领会中央科学化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精神

   2.夯实基础:正确认识农村社会治安公共安全问题的社会性质

   3.调解机制:在市场经济框架内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面临的问题

   4.制度保障: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及村民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发展

   5.产品开发:进一步落实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及产品的开发渠道

   6.道德教育:强调和巩固社会基本单位——家庭在其中的地位作用

   7.消除危机:重树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价值观

   8.协调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全面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本书基于对中西部地区云南、安徽、河南、甘肃、宁夏等省区7个县市、70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乡村干部和农户的访谈,重点从农户的视角反映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状况。主要内容是:描述、分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义务教育与农民培训、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文化、农村公共卫生与公共环境、农村公共安全等方面;了解农民对国家制定时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相关的政策的满意度及评价;调查了解农民对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政策建议。

财政部农业司《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报告》,《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7期。

陈锡文、韩俊、赵阳:《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陈小梅:《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与改革》,《南方农村》2004年第2期。

楚永生、丁子信:《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7期。

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在农村经济增长和反贫困中的作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方盛举:《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界定及特征》,《思想战线》2002年第2期。

巩玉涛、贾海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共事业问题探析》,《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5期。

郭忠华:《中国社会事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胡拓坪:《乡镇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探析》,《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7期。

黄志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6期。

黎炳盛:《村民自治的最初诱因:非集体化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失效》,《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黎炳盛:《村民自治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开放时代》2001年第3期。

李大胜、范文正、洪凯:《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需分析与供给模式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5期。

李大胜、牛宝俊等:《投资、技术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李焕彰、钱忠好:《财政支农政策与中国农业增长:因果与结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8期。

李雷鸣、陈俊芳:《供需矛盾与交易成本的构成》,《经济学家》2004年第5期。

李琴、熊启泉、李大胜:《中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8期。

李文:《财政税收政策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林万龙:《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刘涵:《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10期。

罗光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双效应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马晓河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4期。

尚长风:《农村公共产品缺位研究》,《经济学家》2004年第6期。

盛荣:《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研究现状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孙开、彭健:《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问题探析》,《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第9期。

王宾、赵阳:《我国农业公共服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第11期。

王国华、李克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财政研究》2003年第1期。

王为民:《关于加大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政府供给的思考》,《经济师》2003年第10期。

王为民:《中国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当代财经》2006年第11期。

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温家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0年2月4日。

吴士健、薛兴利、左臣明:《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7期。

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7期。

叶文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变革的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张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转型——体制、政策与筹资方式比较》,《调研世界》2003年第4期。

张军、何寒熙:《中国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改革》1996年第5期。

张军、蒋琳琦:《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理论视角》,《世界经济文汇》1997年第5期。

周立新、杨抚生:《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与对策选择基点》,《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周义程:《公共利益、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概念界说》,《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朱晶:《农业公共投资、竞争力与粮食安全》,《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朱剑峰:《政府在农业农村社会发展中的责任界定》,《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1期。

陈华宁:《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于31个省(市、区)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陈凤兰:《我国农村高中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2期。

郭书君:《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

黄武刚、陈琛凝:《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历程探研》,《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9期。

胡映兰:《从“两免一补”看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教育与经济》2009年第3期。

江文涛、刘秀梅:《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地区差异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2期。

李红婷:《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审视:期待更多关注》,《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5期。

刘尧:《城乡和谐发展中的农村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与现代化》2006年第2期。

陆迁、姜志德、赵凯:《我国农民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其发展政策研究》,《科技导报》2004年第2期。

罗湖平:《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理性回归之路——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罗仁福等:《贫困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吕德宏、李平女:《新形势下农民职业教育需求调查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1期。

马立伟、王礼力:《农民职业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农村经济》2009年第7期。

曲正伟:《城乡一体化与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定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年第9期。

佟凤仙:《转型时期我国农村高中教育普及过程中师资问题探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32期。

王德文:《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和出路》,《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1期。

王克、张峭:《国外农民培训的模式及经验启示》,《农业展望》2009年第2期。

吴易雄、廖进中:《农民职业教育立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成熟性——以湖南省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期。

余承海:《我国农村高等教育研究:10年的回顾与反思》,《成人教育》2009年第9期。

钟莉、刘少雪:《改善农村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第6期。

钟贤权:《我国农村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1期。

〔印〕阿玛蒂亚·森:《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崔红志:《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第14期。

马晓河、崔红志:《我国农村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及政策选择》,《改革》2006年第8期。

〔印〕让·德雷兹、阿玛蒂亚·森:《饥饿与公共行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世界银行:《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经济研究》2005年第8期。

世界银行:《中国卫生领域的公共支出与政府的作用》,《中国农村医疗简报信息》2005年第5期。

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存三大问题》,人民网,2006年9月29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评估组:《发展中的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朱玲:《构建竞争性县乡医疗服务供给机制——江苏案例研讨》,《管理世界》2006年第6期。

朱玲:《农村人口基本健康保障指标的政策含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5期。

白维军、郭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与实施步骤》,《求实》2010年第2期。

崔树义、刘朝立、宋媛馨:《关于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山东省的问卷调查》,《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蔡笑腾、白海军:《家庭养老缺失及我国农村养老策略构想》,《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董红、王有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与对策取向》,《调研世界》2009年第5期。

冯园园、郑来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瓶颈分析》,《农村经济》2009年第7期。

洪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中的难点问题探讨》,《经济纵横》2008年第4期。

江治强、李将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议题与政策取向》,《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刘兴军:《城市远郊地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问题与思考——基于邛崃市的现实分析》,《农村经济》2009年第12期。

刘潇滨:《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刘俊喆、马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理论与设计研究》,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林义、林熙:《国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探索及其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李敬波、张立岩:《创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学术交流》2009年第12期。

李建民:《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及其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3期。

刘勤:《农村低保实践的偏差与规范——基于陕南邱村的个案分析》,《调研世界》2009年第6期。

潘锦棠:《中国计划生育养老保险的政策与实践》,《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宋士云:《1949~1978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石美遐、王丹:《推进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童星、赵海林:《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非经济因素分析》,《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唐晓英、周溥嘏:《社区养老: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崭新模式》,《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

田遇春、刘玲琪:《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研究》,《人口学刊》2007年第1期。

王国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汪三贵、Albert Park:《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王国军:《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王丽:《完善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经济纵横》2009年第4期。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郑军、张海川:《家庭养老文化视角下探索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村经济》2009年第10期。

池莉:《家庭究竟什么意思》,《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20期。

高芙蓉:《转型期农村宗教问题的思考》,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2006年7月26日。

郭正模、李晓梅:《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多学科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康晓光:《新闻中国三月论坛:改革与公众参与》,《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4期。

孔令栋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李国波:《农村群体性事件法律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刘合什布:《基层悟语》,民族出版社,2010。

孙瑾、郑风田:《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冲突的国内外研究评述》,《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1期。

孙立平:《准确定位社会矛盾》,《经济观察报》2007年12月27日。

温铁军:《农村对抗性冲突及其化解》,2007年中国乡村研究邀稿会会议论文,2007。

吴忠民:《中国应对社会矛盾问题的若干优势》,《北京日报》2011年1月14日。

于建嵘:《利益、权威和秩序——对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4期。

于建嵘:《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策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5期。

〔美〕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南亚的反叛与生存》,程立显等,译林出版社,2001。

《中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年:打造社会安全“铜墙铁壁”》,新华网,2011年3月1日。

钟开斌:《回顾与前瞻: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