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牛街篇图书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Sub-District Offices No.2: Niujie Chapter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牛街的民族特性,以民族团结和民族特色文化为主线,紧紧围绕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区自治与协商民主、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品牌、社区早教服务优化家庭育儿微环境、“爱心储蓄银行”激活党员志愿服务新活力、建设弘扬民族文化特色的街道级博物馆等典型经验。
法律声明
主编简介
皮书数据库
代前言 以民族特色文化提升区域品质*
Contents
摘要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牛街篇》编写组
Ⅰ 总报告
B.1 牛街:多民族地区和谐共融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 牛街的历史文化环境与发展历程
(一)牛街传递着千年历史记忆
(二)牛街蕴藏着深厚民族文化
(三)牛街见证着民族团结进步
二 坚持“一二三四五”,开创街区和谐共融发展新局面
(一)深化一个核心:党的领导
1.发挥党建核心引领作用
2.构筑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3.形成独具特色的三三原则
4.推进党小组建楼上模式
5.实施“爱心储蓄银行”项目
6.打造“牛街党员e家”平台
7.推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二)紧抓两民主线:民族和民生
1.塑造街道特色和亮点工作
2.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3.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4.打造民族特色品牌
5.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工作
6.打造独特的民生一条街
(三)做好三精文章:精致化、精细化、精准化
1.建设精致化宜居家园
2.创新精细化治理机制
3.完善精准化服务体系
(四)坚持四共目标:共建、共融、共享、共赢
1.共建是多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前提
2.共融是多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路径
3.共享是多民族地区均衡发展的追求
4.共赢是多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的目的
(五)构建五有体系:立足制度、民生、社会、文化、参与五方面
1.制度有安排
2.民生有保障
3.社会有空间
4.文化有特色
5.参与有平台
三 新时期民族地区面临的新问题
(一)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需不匹配
(二)民族地区政策依赖给政府带来挑战
(三)民族地区综治维稳工作压力加大
四 进一步提升牛街品牌和地区品质的若干建议
(一)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特需民生保障能力和质量
(二)做好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三)推进民族类社会组织建设
(四)打造民族文商旅新街区
(五)探索共享发展成果新路径
Ⅱ 数据报告
B.2 牛街街道基于常住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样本家庭收入情况
二 公共服务供给及居民满意度状况
(一)公共教育资源评价: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幼儿园便利度低
(二)公共文化服务评价:对公共文化设施和场馆的服务满意度不足六成
(三)社区服务评价:65.2%的居民对群众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最高
(四)就业(创业)服务评价:平均参与率超30%
(五)为老服务评价:过半数受访者表示“满意”
(六)残疾人专项服务评价: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专用设施不够完善
(七)便民服务评价:幼儿园、小学最为稀缺
(八)社区安全服务评价:社区治安服务供给最好
(九)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受访者普遍对推进智慧化、便利性基础设施投入表示支持
三 基本数据结论
四 对策建议
(一)做好疏解腾退空间再利用工作
(二)鼓励辖区单位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
(三)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率
B.3 牛街街道基于工作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二 社区服务机构认知度
(一)街道办事处服务事项:超七成的受访者有一定的认知度
(二)社区居委会:企业对社区的认知度大幅提高
三 社区服务参与度
(一)社区服务项目:受访者参与度整体有所变化
(二)社区文化活动:参与者从62.5%上升至67.7%
(三)社区公益事业:全部受访者愿意参加公益活动
四 地区生活便利度
(一)停车资源情况:停车难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二)交通便利度:39.4%的受访者表示“最后一公里”步行时间超过10分钟
(三)早餐便利度:早餐供应点便利度降低
五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一)社会保障服务:住房保障水平满意度有待提升
(二)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平均上升14.9个百分点
(三)公共安全:社会治安满意度上升12.9个百分点
(四)市容环境:五类选项的满意度均不足六成
(五)城市管理:违章停车问题变得更为突出
(六)公用事业服务:对各选项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七)消防安全:防火设施和安全状况有所改善
六 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度
(一)硬件设施需求:对体育健身点的需求最为迫切
(二)服务项目需求:文化娱乐服务、便民利民服务、老年服务和医疗保健需求较大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对策建议
(一)合理投入增量资源,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二)加强存量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开放共享水平
(三)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创新服务供给方式
Ⅲ 理论报告
B.4 构建以居民为主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模式
一 从理论层面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一)从内涵特征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价值导向
1.历史文化街区包括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文化层
2.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历史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历史延续性三大特征
3.以居民为主体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价值导向
(二)从功能演化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目标体系
1.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传统居住、文化传承、综合发展三大功能
2.把“满足人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放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加突出的位置
3.提升居住品质、文化品质和发展品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终极目标
(三)从保护模式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趋势
1.城市更新:产业导向与生态导向相统一
2.保护理念:静态保护与活态保护相结合
3.运行机制:他组织模式与自组织模式相协调
二 历史文化区域保护开发的案例研究
(一)历史文化区域原真性保护形态的案例分析
1.成都宽窄巷子:混合型保护模式
2.奈良今井町建筑群:独立型保护模式
3.山西平遥古城:嵌入型保护模式
(二)历史文化区域保护开发机制的案例分析
1.苏州保护区:政府主导型模式
2.上海新天地:市场主导型模式
3.上海田子坊:社区主导型模式
三 法源寺文保区的保护利用模式选择
(一)法源寺文保区的现状与特点
1.北京市唯一一个未被开发的文保区
2.佛教文化、会馆文化和居住特色十分明显
3.重点保护院落多以居住本地居民为主
(二)法源寺文保区腾退整治的举措及存在问题
1.开展文保区安置腾退试点,但由于居民预期高,试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实施文保区环境整治工程,但整治改造任务重,区域环境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推动文保区综合发展利用,但产业发展方向模糊,市场力量介入不足
(三)对法源寺文保区保护利用模式的若干思考
1.强化战略认识,推动全面保护、一体化保护
2.坚持政府主导,加强规划引领、政策扶持
3.突出居民参与,探索就地安置、自下而上模式
4.引入市场与社会力量,解决资源整合、持续发展问题
B.5 从西城区牛街街道看全国实验区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与实践路径
一 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是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一)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推动基层权力和资源的有效再分配
(二)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推动有效动员和实际参与的再完善
(三)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再优化
二 牛街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现状
(一)构建了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的新格局
(二)形成了以多元共治模式为依托的社区民主建设格局
(三)以“三社联动”为载体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四)以社区养老为重点提升社区服务品质
(五)以文化融合为核心增进社区共识
(六)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动力提高社工专业化水平
三 我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重点领域及地方经验模式
(一)改革重点: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1.以建立社区治理制度解决问题
2.以推进基层政府职能转变解决问题
3.以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解决问题
4.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解决问题
5.以推进“三社联动”解决问题
6.以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解决问题
7.以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解决问题
(二)改革重点: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1.以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机制解决问题
2.以推进基层民主协商解决问题
3.以强化监督制度解决问题
(三)改革重点: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1.以创新综治维稳解决问题
2.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解决问题
3.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解决问题
4.以推进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解决问题
5.以推进便民服务多样化
6.以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解决问题
7.以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解决问题
8.以加强环境治理解决问题
(四)改革重点:创新社区党建工作
1.以推进区域化党建解决问题
2.以推进在职党员管理解决问题
四 牛街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方向
(一)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为方向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二)以健全社区治理机制为抓手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三)以丰富社区治理方式为目标提高社区服务能力
(四)以推动社区党建创新为理念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五)以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引领重构社区治理体系
B.6 牛街街道公共服务事项“一窗通办”的可行性研究
一 “一窗通办”是“放管服”改革落地的效能革命
(一)“一窗通办”的内涵特点
(二)“一窗通办”的政策基础
(三)“一窗通办”的现实意义
二 牛街街道公共服务事项“一窗通办”的可行性因素
(一)有基础
(二)有问题
(三)有想法
三 地方政务大厅改革的实践案例
(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一个窗口办理多项业务
1.明确改革目标,转变服务职能
2.规范审批标准,提升办事效率
3.实现跨城办理,解决民生事项
4.借助微信平台,查询办事进度
(二)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一键一窗一网”政务O2O模式
1.线上审批服务“一键通”
2.线下审批流程“一窗式”
3.整合优化“一网通”
(三)浙江省杭州市:大数据助推“最多跑一次”
1.梳理清单,办理事项标准化
2.流程再造,办理过程简约化
3.开通线上线下服务,办理方式多样化
四 牛街街道推进“一窗通办”改革和创新的可行性建议
(一)注重资源整合,完善大厅服务功能
(二)健全规范制度,提供政务服务保障
(三)抓实“三个一”环节,实现“一窗通办”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技能培训
(五)完善“一网”程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六)建立监督考评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Ⅳ 调研报告
B.7 关于牛街民族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二)调研时间与过程
(三)调研方法与对象
二 牛街街道民族工作基础情况
三 牛街街道推进民族工作的三大举措
(一)提高认识水平,准确把握民族工作新思路
1.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做好地区民族工作的有力保障
2.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民族团结创建进步的关键基础
3.把培育家园意识作为推动民族和谐稳定的强大力量
(二)强化党建统领,不断完善民族工作新体系
1.构建工委领导、科室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
2.以社区大党委优化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族工作
3.把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养和选拔作为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切实服务群众,全面实施民族工作新战略
1.推进环境和治安建设,打造美好宜居家园
2.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3.打造民生工程,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4.强化社会服务,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四 牛街街道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人口流动性增加,服务管理难度大
(二)对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前入园难,教育资源不足
(四)标准缺失,清真食品不清真
五 牛街街道提升民族工作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和细化牛街民族团结工作
(二)加强清真食品品牌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
(三)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水平
(四)提升民生服务空间和教育资源分配
(五)加强民族宣传和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B.8 关于牛街清真食品商会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时间与过程
(三)调查方法与对象
二 牛街清真食品商会基本情况
(一)商会的成立背景及组织架构
(二)商会具有五大职能
(三)商会特点突出
三 牛街清真食品商会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举措
(一)活动牵引,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二)品牌凝聚,利用好资源产业优势
(三)资源共享,组织好内部业务学习
(四)宣传强化,把握好对外交流交融
四 牛街清真食品商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商会运作非专职化,影响功能有效发挥
(二)商会资金来源单一,影响服务保障水平
(三)商会行规刚性不足,影响社会公信权威
(四)商会互动机制欠缺,影响商会正常运转
五 牛街清真食品商会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
(一)培植挖潜资源是商会长远发展之策
(二)创建会办企业是商会经济保障之道
(三)健全企业机制是商会运行稳定之本
(四)打造四个基地是商会创新发展之路
B.9 关于牛街推进社区自治与协商民主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二)调研时间与过程
(三)调研方法与对象
二 牛街街道四大举措推进社区自治与协商民主
(一)牛街街道社区基本情况
1.西里二区社区:回族聚居区
2.白广路社区:混合型社区
(二)主要做法
1.党建引领:完善辖区单位参与机制
2.自主决策:建立议事协商会制度
3.自我管理:成立居民自治组织
4.服务保障: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三 牛街街道开展社区自治与民主协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干预过多
(二)权利与责任不对等
(三)社会对居委会认识不足
(四)居民参与度不高
(五)制度和程序不规范
(六)民主监督制度缺乏
四 牛街街道加强社区自治与协商民主的对策
(一)促进社区居民参与
(二)规范协商会议程序
(三)合理选定协商代表
(四)建立监督评价机制
B.10 关于“牛街一绝”掷子文化非遗保护调研情况的报告
一 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二)调研时间与过程
(三)调研方法与对象
二 非遗传承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非遗是民族精神与情感延续的体现
(二)传统体育非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区是推进非遗传承发展的新载体
(四)非遗的保护传承面临挑战
三 “牛街一绝”掷子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模式
(一)掷子运动的基本情况
1.发展历史
2.工艺类别
3.技法特点
(二)掷子传承在传统中创新
1.成立一个牛街掷子队
2.创新一套演练技艺
3.修建一块习练场地
4.追求一种自然境界
(三)树立社区民族历史文化品牌
1.建设掷子文化传播室
2.传播掷子文化精神内涵
3.夯实非遗传承发展基石
四 掷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文化开展中非遗传承宣传工作不到位
(二)人员培养困难制约非遗传承发展顺利进行
(三)运行资金缺失影响非遗传承和品牌提升
五 牛街掷子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政府社会良好的互动性
(二)增强特色文化独有的品牌性
(三)增强文化资源有效的融合性
Ⅴ 案例报告
B.11 牛街街道多元化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一 牛街街道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背景和基础
(一)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导向
(二)西城区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牛街街道养老服务业现状
1.牛街街道老年人年龄结构
2.老年人群结构特征
3.服务内容的需求分析
4.牛街地区老人及养老特征分析
二 牛街街道八大举措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一)全面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
(二)为失能老人购买居家上门服务
(三)成立老年协会提升为老服务质量
(四)开展便捷高效社区助老服务活动
(五)引进社会资源强化专业为老服务力度
(六)综合养老呼叫中心融入服务体系
(七)建设养老驿站提供老人服务需求
(八)采取多种形式弘扬爱老敬老美德
三 牛街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增进老年人福祉
(一)多元化养老服务事业得以推进
(二)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力得以提高
(三)社会化养老服务活动得以发展
四 从牛街经验看如何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一)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
(二)提供精准有效的养老服务并开展适老化评估
(三)构建智慧养老平台提升服务效率
(四)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B.12 牛街街道探索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模式
一 从三个维度看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是社会治理基础重塑的重要内容
(二)社区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载体
二 牛街街道凝心聚力共同打造未成年人的合格“家长”
(一)建立社区未成年人教育长效机制
1.建立三级管理机制
2.建立沟通协调制度
3.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制度
(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
1.以家庭为基础,开展“三家”教育项目
2.以学校为平台,实施知识文化进校园项目
3.以社区为阵地,整合资源教育服务于未成年人
(三)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1.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2.落实监督保障机制
三 牛街街道社区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帮助未成年人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创新了未成年人教育的载体
(三)增强了青少年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从牛街经验看如何发挥社区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
(一)发挥社区组织协调作用,强化未成年人教育工作
(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三)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培养未成年人自主实践能力
B.13 牛街街道社区早教服务优化家庭育儿微环境
一 牛街街道儿童发展指导中心建设背景
(一)落实北京市“宝贝计划”项目
(二)启动街道儿童早期发展调研
(三)建立街道儿童发展指导中心
二 牛街社区儿童早教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引进社会组织共同优化儿童发展“微环境”
(二)指导中心规划设计坚持七大原则
1.目标性原则
2.游戏性原则
3.适宜性原则
4.层次性原则
5.均衡性原则
6.安全性原则
7.创新性原则
(三)儿童早教基地四项服务项目
1.婴幼儿早期发展测评
2.特色主题亲子活动
3.自主游戏亲子活动
4.新手父母(祖父母)培训
(四)成立“家长共育委员会”提高家长的互动性
(五)利用线上平台服务好婴幼儿家长
三 社区早教服务优化家庭育儿微环境成效显著
(一)满足了社区家庭早教服务需求
(二)促进了婴幼儿早教的有序启蒙
(三)提升了婴幼儿家长的优生优育技能
四 社区早教服务优化家庭育儿微环境经验分析
(一)政社合作、资源互补,提高社区早教服务水平
(二)早教服务对象从儿童向家庭转变
(三)以孩为本优化儿童发展“微环境”
B.14 牛街“爱心储蓄银行”激活党员志愿服务新活力
一 牛街实施“爱心储蓄银行”项目的背景
(一)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二)在职共产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中坚力量
(三)牛街东里社区率先在街道探索打造“爱心储蓄银行”,创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新模式
二 “爱心储蓄银行”探索党员志愿服务新模式
(一)调研摸底,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匹配库
(二)专业植入,规范“爱心储蓄银行”项目管理
(三)搭建平台,实现在职党员服务互动
(四)发挥特长,打造志愿服务“订制”活动
(五)探索机制,激发党员服务群众意识
三 “爱心储蓄银行”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党员意识提升,提高了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二)服务载体创新,增强了基层党建活力
(三)激励机制健全,吸引了更多志愿服务“储户”
(四)发挥党员作用,扩大了群众受益面
(五)深化区域化党建,形成了共享互联的党建服务新格局
四 “爱心储蓄银行”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启示
(一)“爱心储蓄银行”是基层党组织有效整合资源服务群众的重要模式探索
(二)“爱心储蓄银行”是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促进广大党员与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重要探索
(三)“爱心储蓄银行”培养了公共责任意识和志愿服务意识
B.15 街道级民族文化特色博物馆建设的牛街模式
一 首家西城区街道级博物馆建成的背景
(一)缘起:地区历史文化收集整理和保护
(二)历程:设部门、广宣传、深挖掘、筹展出
(三)功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牛街历史文化展陈室的创新建设模式
(一)因地制宜,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
1.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2.开展活动收集整理
3.巡回展出扩大影响
(二)创新设计,搭建特色的文化载体
1.展陈内容多角度、多维度
2.一幅长卷展示多样文化符号
3.姓氏文化墙再现奇特多样姓氏文化
(三)社会参与,创办群众共有的文化家园
1.牛街居民自述牛街事
2.牛街居民自捐老物件
3.牛街居民自评怎么建
三 牛街历史文化展陈室助推地区文化品质提升
(一)记录街区发展历史,留住百姓乡愁记忆
(二)构建公共文化载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传播民族文化精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 街道历史文化展陈室创新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充分认识展陈室对区域文化和精神的凝聚作用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中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公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共建共享作用
街道蓝皮书编委会
基本子库
Abstract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街道工作总结》,2015、2016。
谢惠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支点》,《光明日报》2017年4月6日。
刘辉武:《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的着力点》,《光明日报》2015年9月2日。
高斌、谭丁:《千年古街谱新曲——宣武区牛街街道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侧记》,《前线》2009年第10期。
李向平:《大力加强“中国文化引导”,深入促进宗教发展“中国化”》,《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赵光君:《共建共融 共享共赢》,《浙江日报》2016年7月7日。
邓剑、柯胜:《创新服务聚民心 团结共建促发展》,《湖北日报》2016年11月10日。
《留下居民,旧里弄田子坊成了世界级社区复兴项目》,http://shzw.eastday.com/shzw/G/20160123/u1ai9192134.html,2016年1月23日。
陈敏:《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动态保护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陈青长:《浅谈田子坊的再生模式》,《中外建筑》2012年第3期。
宫殷婷:《长春市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环境保护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秦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应突出“人”的作用》,《中国文化报》2011年12月23日。
王莉:《平遥古城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王蔚:《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5月。
杨新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性及其保护原则》,《人文地理》2005年第5期。
朱自煊:《保护整治 继承创新——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国文化报》2011年12月14日。
邹陆:《成都宽窄巷子古街风貌与商业环境的景观设计与评价》,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2000。
民政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民发〔2009〕165号),200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20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中办发〔2015〕41号),2015。
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民发〔2015〕136号),2015。
王思斌:《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与实践》,《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6期。
《玄武区全力打造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http://news.longhoo.net/nj/njxw/content/2013-05/22/content_10691282.htm,2013年5月22日。
《完善自治功能创新治理模式——铜陵市铜官山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报告》(上),http://dckhj.ahjs.gov.cn/DocHtml/1037/2014/2/26/8513105046331.html,2014-2-26。
《推进共建共治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铜陵市铜官山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报告》(下),《安徽日报》2014年2月27日。
《麒麟区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http://www.ql.gov.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41&id=39532,2016年10月14日。
桂良:《南海推“一窗通办”改革》,《信息时报》2015年5月22日。
文昭:《一键一窗一网 引领政务服务全面升级》,《四川日报》2016年6月1日。
国务院:《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5/content_9764.htm,2015年5月12日。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9/29/content_5113369.htm,2016年9月25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http://govfile.beijing.gov.cn/Govfile/ShowNewPageServlet?id=6496,2017年4月16日。
翟俊:《城市多民族社区政治参与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做好新形势下贵州民族工作的几点思考》,《贵州政协报》2014年10月31日。
《西城牛街第一个“集体商标”正式公布知识产权》,中国商务新闻网,20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http://www.caam.org,2015-07-09。
《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方案》,《北京日报》2016年7月29日。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街道2016年工作总结》,2016。
牛街街道办事处:《西里二区议事协商会纪实》,2016。
牛街街道办事处:《白广路社区:居民自治共创文明 单位助力区域发展》,2016。
贺国英:《我国城市社区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及解决对策》,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晓君:《城市社区自治中居民参与问题研究》,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7/22/c_1116010168.htm,2015年7月22日。
闫艺:《“非遗”视域下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2月第33卷第1期。
王雷:《“非遗”视域下孝感民俗体育传承研究——以云梦“三节龙·跳鼓舞”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年2月5日。
尹保权:《非遗传承视野下群众文化开展问题及对策》,《赤子》(上中旬)2015年11月15日。
刘洋:《灞桥区竹篾子灯笼制作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学术论文联合比对库》2015年6月17日。
王黔平、李杏丽:《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传承中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河北科技图苑》2012年7月1日。
李丽京:《牛街地区老年人群体需求调查分析与思考》,牛街街道办事处,2014。
李丽京:《牛街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方案》,牛街街道办事处,2015。
文静、刘辰:《北京西城首家养老驿站启用日间托管上门服务都不落》,《晚晴》2016年6月15日。
国务院:《打造服务亿万老年人“夕阳红”的朝阳产业》,《现代城市》2013年第3期。
班涛:《社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转型期农村居家养老模式的路径探讨与完善对策》,《农村经济》2017年第5期。
《新政突破养老困局 养老服务迎来春天——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社会福利》2013年第9期。
陆展委:《养老服务:误区与纠正》,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6。
潘屹、隋玉杰、陈社英:《建立中国特色的社区综合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人口与社会》2017年第2期。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街道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2012、2013、2014。
牛街街道办事处:《好家风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5。
牛街街道办事处:《花儿朵朵 快乐成长》,2015。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街道“牛娃印(in)社区”》,201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2004。
民政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民发〔2009〕165号),2009。
杨舟成:《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西师范学院,2012。
梁颖:《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政府主导职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4。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计生办2014年工作总结》,2014。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计生办2015年工作总结》,2015。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计生办2016年工作总结》,2016。
牛街街道办事处:《牛街街道2013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特色工作方案——街道儿童发展指导中心建设项目》,2013年2月。
牛街东里社区委员会:《牛街东里社区党委“爱心储蓄银行”实施细则》,2014。
牛街东里社区委员会:《2014年牛街东里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储蓄实施办法》,2014。
牛街东里社区委员会:《“青春伴夕阳”牛街东里社区青少年扶老助残志愿服务队制度》,2014。
牛街东里社区委员会:《志愿服务,奉献爱心,存储公德,传递真情》,2014。
牛街街道办事处:《模拟银行运营模式引领区域党建创新》,20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http://news.sina.com.cn/o/2012-11-18/084125604116.shtml,2012年11月18日。
西城区牛街街道工委、西城区牛街街道办事处、区城区档案局(馆):《牛街记忆》,2016年12月。
《百年街景还原牛街记忆多彩的市井文化》,http://www.funxun.com/news/53/2015129161613.html,2017年12月9日。
《百年街景还原牛街记忆》,http://www.beijing.gov.cn/rwbj/lsmc/fxgd/t1413510.htm,2018年3月2日。
刘萍:《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改革的实践探索》,《四川戏剧》2016年12月28日。
汝萌、李岱:《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图书馆建设》2017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