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9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67

甘肃文化和旅游发展报告(2022)(上下册)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ultural and Tourism of Gansu (2022)

SSAPID:101-2923-9320-31
ISBN:978-7-5201-9445-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聚焦甘肃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发展,对上述领域的发展现状、亮点、问题、应对等内容进行立体观察、整体研究,是一部集原创性、查阅性、操作性于一体的地方文化发展年度报告;下册则是关于甘肃省文化和旅游业整体发展态势的分析报告,全面盘点了2021年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甘肃蓝皮书
编 辑:宋静;张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甘肃文化和旅游发展报告(2022)》(上册)编辑委员会

 摘要

 皮书数据库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

 甘肃蓝皮书编辑委员会办公室

 基本子库

 Abstract

 总序

 Ⅰ 总报告

  B.1 2021~2022年甘肃特色文化发展报告

   一 甘肃特色文化传承发展的省域总体发展概况

    (一)“十三五”收官之年,甘肃文化发展总体向好

    (二)甘肃全面缩小与西北五省区的文化发展差距

    (三)“十三五”以来甘肃文化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四)甘肃市州文化发展的领头梯队已然形成

    (五)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连续提升成为甘肃文化发展亮点

   二 甘肃思想文化领域的特色文化传承弘扬

   三 甘肃文化遗产领域的特色文化保护发展

    (一)长城文物遗产在甘肃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发掘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颇具成效

    (三)区域特色促进“非遗”砖雕多元化发展

    (四)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地域特色鲜明

   四 甘肃文化振兴领域的特色文化发展个案

    (一)上庄村构建幸福美好新生活文化赋能模式

    (二)乡村文化助推康县美丽乡村建设

    (三)民族文化资源在肃北县实现多形态产业转化

   五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在城市和乡村及时启动内循环文化建设项目的建议

    (一)建议在省会城市启动甘肃大型特色文化消费项目

    (二)建议在乡村试点推广三级推进式文化赋能项目

 Ⅱ 评价篇

  B.2 甘肃文化发展评价(2021)

   一 甘肃省文化发展指标构建

   二 2015~2020年甘肃省文化发展水平评估

    (一)2015~2020年甘肃省文化发展指数得分计算结果

    (二)甘肃省文化发展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1.文化发展综合指数继续上升

     2.文化资源聚集度发展水平取得新的突破

     3.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下降,旅游产业受到严重冲击

     4.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增长

     5.志愿者服务质量提升,促使文化思想伦理导向力持续增长

     6.文化创新投入增长,促使文化创新能力持续向好

   三 2020年甘肃省文化发展相对水平评价

    (一)甘肃省文化发展相对水平指标构建

    (二)2020年甘肃省文化发展相对水平评估结果

    (三)甘肃省文化发展相对水平分析

   四 甘肃省各市(州)文化发展评价

    (一)甘肃省各市(州)文化发展指标构建

    (二)甘肃省各市(州)文化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三)甘肃省各市(州)文化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分析

   五 基于发展指数的甘肃省文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文化创新能力发展

    (二)继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

    (三)加强甘肃省与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沟通,提高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Ⅲ 特色文化篇

  B.3 甘肃长城文物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发掘研究

   一 甘肃长城文物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发掘取得的成效

    (一)甘肃省启动古长城遗址保护工程

    (二)推动长城遗址保护的科技创新

    (三)搭建研究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的新平台

     1.甘肃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2.嘉峪关市搭建本土文化挖掘整理平台

     3.建成长城博物馆、长城陈列馆等宣传和展示设施

     4.设立中国长城研究院教学科研基地

    (四)盘活长城文化资源,构筑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二 甘肃长城文物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发掘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资源保护理念相对落后,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力度不足

    (二)文化的产业化程度较低,发挥区域互动作用不足

    (三)对长城文化资源研究开发不够

    (四)未建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运营管理新体系

   三 甘肃长城文物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发掘的对策建议

    (一)多维度推进甘肃长城文物系统性、整体性保护

    (二)加大对长城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提升长城文化价值的丰富内涵

    (三)加强长城文化品牌的保护与宣传,构建长城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格局

    (四)挖掘长城文化价值之一:开发长城古诗词的文化品性与诗性审美

    (五)挖掘长城文化价值之二:创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景观表达

    (六)加强建设利用,推进长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1.开拓新的国际精品长城旅游线路,打造战国秦、汉、明长城文化精粹集中体验区

     2.板块发展,区域联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形成河西全域旅游文化圈

     3.推广多元化长城游览方式,认真谋划文旅融合项目,延长现有长城旅游产业链条

      (1)旅游演艺项目

      (2)文化旅游创意项目

      (3)文化体育竞技项目

      (4)关隘城堡旅游项目

    (七)弘扬长城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促进长城保护利用与时俱进

     1.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创新长城文化的传承活力

     2.挖掘长城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B.4 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特色及其当代发展研究

   一 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概述

    (一)河谷文化含义

    (二)黄河河谷文化和黄河文化

    (三)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

   二 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特色

    (一)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分布

     1.干流河谷文化分布

      (1)玛曲黄河河谷文化

      (2)永靖黄河河谷文化

      (3)兰州黄河河谷文化

      (4)靖远黄河河谷文化

     2.主要支流河谷文化分布

      (1)渭河河谷文化

      (2)泾河河谷文化

      (3)大夏河河谷文化

      (4)洮河河谷文化

      (5)祖厉河河谷文化

    (二)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特点

     1.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

     2.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3.鲜明的融合开放特质

     4.多样的支流文化类型

     5.生动的社会生产实践

   三 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及其发展研究不足

    (二)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足

    (三)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时代价值挖掘不足

    (四)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创新不足

   四 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当代发展

    (一)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当代发展的依据及必要性

    (二)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当代发展路径

     1.系统推进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2.深入挖掘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时代价值

     3.着力打造甘肃“黄河之滨也很美”河谷文化文旅标识

     4.重点建设黄河甘肃段干支流美丽河湾

     5.持续改善黄河甘肃段人水关系

     6.努力讲好黄河甘肃段河谷文化故事

  B.5 红色文艺创作对繁荣扩大甘肃文化影响的作用研究

   一 甘肃的红色文艺创作实践及其成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文学

     2.艺术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文学

     2.艺术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文学

     2.艺术

   二 对繁荣扩大甘肃文化影响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扩大和提升甘肃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推动甘肃文艺的繁荣发展

    (三)带动甘肃文艺人才的成长

    (四)带动相关行业与产业的发展,助民就业与增收

    (五)促进甘肃多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六)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教育世人

   三 创新发展甘肃红色文艺创作,繁荣扩大甘肃文化影响

    (一)深入挖掘和良好利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

    (二)高度重视红色文艺创作人力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三)守正创新,传统和现代“双管齐下”

    (四)广搭平台,以“组合拳”形式发展

    (五)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相关保障

  B.6 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研究

   一 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1.各地扎实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

     2.全面展开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3.基本公共文化标准化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二)积极推进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1.持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水平

     2.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趋于完善

     3.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三)惠民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1.基层文化设备逐渐完善

     2.数字文化服务优势凸显

     3.文化惠民演出深入群众

   二 甘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城乡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投入

    (二)调整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三)扶持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人才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五)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三 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及城乡一体化建设

     1.城乡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2.缩小文化资金投入城乡差距

    (二)坚持城乡统筹,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

     1.推动文化数字化系统互联互通

     2.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

    (三)在人才队伍上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

     1.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2.加强城乡间从业人员的流动

    (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1.加强城乡间优秀文化的交流

     2.城乡参与形式多元化

  B.7 临夏砖雕的艺术特色对其产业化的影响研究

   序言

   一 临夏砖雕的艺术特色

    (一)雕刻材质

    (二)造型手法

    (三)装饰题材

     1.花果草木

     2.祥瑞动物

     3.抽象纹饰

     4.博古图案

     5.山水景物

    (四)艺术风格

     1.繁缛细密

     2.清净素雅

     3.生动写实

   二 临夏砖雕的产业化现状

    (一)机械化运作对砖雕作品艺术价值的影响问题

    (二)砖雕艺术的应用空间问题

    (三)砖雕从业人员的艺术素养问题

   三 临夏砖雕的产业化发展建议

    (一)树立砖雕品牌意识,提升砖雕作品艺术内涵

    (二)打造文创产品,拓展应用空间

    (三)加大砖雕人才发展,培养高艺术素养的专业人才

  B.8 甘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研究*

   一 甘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成效

    (一)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持续开展,保护规划制定科学有效

    (二)历史建筑划定公布,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依然

    (三)保护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数据库建设持续推进

    (四)保护展示利用情况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二 甘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1.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2.规划编制审批情况稍显滞后

    (二)保护与利用之间仍存在冲突

     1.投入资金相对较少,活化利用有待创新

     2.城市发展建设与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

    (三)文化品牌宣传不够,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1.认知不足,文化定位与品牌宣传不够

     2.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三 甘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公共管理体制,提升公共管理效率

     1.理顺公共管理职责,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健全公共管理政策,建立历史遗迹档案

    (二)建立保护规划体系,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1.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2.明确文化定位,大力发展文创产业

    (三)整合保护发展职能,加快保护与现代化发展

     1.提升古城核心地位,加快人居环境改善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3.加大保护更新力度,完善名城资源数据库

    (四)加强科学研究,充分协调社会力量

     1.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加强保护工作指导监督

     2.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Ⅳ 专题篇

  B.9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模式研究

   一 民族文化资源特征及发展现状

    (一)肃北县民族文化资源分析

     1.物质文化资源

      (1)建筑文化资源

      (2)文物古迹文化资源

      (3)饮食烹饪文化资源

     2.非物质文化资源

      (1)服饰文化资源

      (2)歌舞文化资源

      (3)民俗文化资源

      (4)节庆文化资源

      (5)民间技艺文化资源

      (6)祭祀文化资源

    (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情况

   二 肃北县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一)肃北县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发展不协调

    (二)开发过程中文化产品的认同度低,“公约数”缺乏

    (三)碎片化的开发成为常态,缺乏品牌引领

   三 肃北县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路径

    (一)文旅融合是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转型的主要突破口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强大支撑

     1.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优势

     2.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的区位优势

      (1)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2)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与分级评价

      (3)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3.肃北县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1)融合发展,丰富文旅新业态

      (2)传媒发力,“肃北”品牌入民心

   四 肃北民族文化资源产业转化模式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

     1.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打造以肃北县城为中心的民族文化风情城旅游线路

      (2)策划举办户外运动系列节会活动,为户外运动提供设施保障

      (3)全面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连接瓜州、肃北和敦煌的野外汽车拉力赛线路

      (4)重点打造肃北石包城民族特色旅游名镇

      (5)积极开发马鬃山黑戈壁景区

     2.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3.全面提升全县民族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1)打造游客服务中心

      (2)建设商贸步行街

      (3)建设民族工艺品作坊

      (4)建设马头琴厂

      (5)打造民族特色景观街

      (6)建设一个民族演艺中心

     4.大力发展民族特色节会及演艺

     5.着力拓展肃北民族文化旅游平台

      (1)加快节庆会展平台建设

      (2)加快智慧旅游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建设

     6.大力推动肃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

      (1)项目引领,优化资源配置

      (2)品牌塑造,提升资源张力

      (3)注重招商引资和签约项目落地

    (二)科技创新基石上的民族文化产业转化模式

     1.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民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1)数字经济优化了民族文旅市场的供给

      (2)新媒体降低民族文化产品销售成本

     2.科技创新提升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下的民族产业转型模式

     1.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下的民族文化创新发展

      (1)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2)伴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更具时代特色

      (3)以肃北民族文化为纽带,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

     2.深挖细掘民族文化资源,讲好肃北故事

  B.10 康县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乡村文化助推模式研究

   一 康县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

    (一)康县乡村的自然环境

    (二)康县乡村的人文环境

    (三)康县乡村的文化传统

   二 康县乡村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及成效

    (一)突出生态文化,创新人居环境

     1.注重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

     2.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绿色产业

    (二)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美丽乡村内涵

     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建美丽乡村文化标识

     2.再现乡村历史工程,留住乡村记忆

     3.遗址文化融入美丽乡村景点

     4.红色文化突出乡村爱国主题

    (三)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美丽乡村特色

     1.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美丽乡村特色名片

     2.民俗文化打造康县特色文化品牌

     3.挖掘文化特质,提升美丽乡村品位

    (四)“三大片区”文化建设,突出美丽乡村区域特征

    (五)以文化风情线和茶马古道做“线”,串联美丽乡村

    (六)“文化+旅游”,全域美丽乡村游

    (七)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美丽乡村经济发展

    (八)重塑乡村文化内聚力,提升美丽乡村社会治理

     1.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2.推动乡风文明进步

     3.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九)繁荣乡土文艺创作

   三 乡村文化助推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缺失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合力

    (二)重点乡村建设,缺失乡村文化“聚焦”带动

    (三)美丽乡村特色品质,缺失非遗文化“创新”

    (四)推进乡村特色发展,缺失重点文化项目搭台

    (五)美丽乡村文化治理,缺失多个“主体”并行

   四 乡村文化助推康县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乡村文化IP,文化合力促进乡村振兴

    (二)推进重点文化村镇建设,辐射周边美丽乡村发展

    (三)非遗文化创新,进一步推动特色乡村建设

    (四)突出文化项目引领,促进美丽乡村经济社会进步

    (五)乡村文化人才推荐、培养,促进乡村治理格局完善

  B.11 甘肃榆中县马坡乡上庄村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文化赋能模式研究

   一 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文化赋能模式基本阐述

    (一)文化赋能模式的概念界定

     1.文化赋能的基本概念

     2.文化赋能的内在基本构架

    (二)调研情况说明

     1.调研方式与方法

     2.调研对象选择

     3.调研目标与意义

   二 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文化赋能模式基础构成

    (一)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模式的文化资源动力

    (二)文化赋能的基本模式

    (三)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的共同目标指向

   三 上庄村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模式的研究分析

    (一)上庄村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的硬件构成

     1.上庄村基本情况

     2.目标对象文化资源构成

     3.目标对象产业发展状况

     4.目标对象建设幸福美好生活的硬件构成

    (二)上庄村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的软件结构

     1.目标对象文化资源的动能状态

     2.目标对象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基本认知

     3.目标对象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文化活动的发展轨迹

    (三)上庄村文化赋能模式的基本构成

     1.目标对象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的传动关系

     2.目标对象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的动能转化关系

     3.上庄村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的复合型三级推进式文化赋能模式与发展现状

   四 上庄村文化赋能模式研究分析的几点发现

    (一)复合型三级推进式文化赋能模式的目标指向

    (二)上庄村建设幸福美好新生活与文化赋能模式的动能结构

    (三)复合型三级推进式文化赋能模式的新特征

   五 上庄村文化赋能模式的几点启示

    (一)文化赋能助推脱贫攻坚

    (二)文化赋能助推生态建设

    (三)文化赋能助推经济发展

    (四)文化赋能助推开放多元

    (五)文化赋能激发创新动能

   六 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1.忽视动力传导,沟通协调不通畅

     2.忽视文化软实力,文化建设空心化

     3.缺乏文化内驱力,忽视主体创造性

     4.急功近利物质化,实践个体边缘化

    (二)对策建议

     1.发现价值,展开试点

     2.强化机制,凸显协调

     3.尊重规律,激发动能

     4.目标一致,推动发展

 Ⅴ 附录

  B.12 2020~2021年甘肃文化发展大事记

   一 文化政策与法规

   二 主要文化活动

    (一)文化建设重大活动

    (二)省级部门组织的文化活动

    (三)市州文化活动

     1.兰州市文化活动

     2.酒泉市文化活动

     3.嘉峪关市文化活动

     4.张掖市文化活动

     5.金昌市文化活动

     6.武威市文化活动

     7.白银市文化活动

     8.定西市文化活动

     9.平凉市文化活动

     10.庆阳市文化活动

     11.天水市文化活动

     12.陇南市文化活动

     13.临夏州文化活动

     14.甘南州文化活动

   三 文化产品创作、创新与奖项

    (一)文化产品创作、创新

    (二)国家和省级荣誉奖项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20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日报》2021年3月30日。

陈卫中:《胸怀大格局 展现大手笔 迈出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坚实步伐》,《民主协商报》2021年1月25日。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全力推进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学习时报》2020年9月21日。

陈卫中:《富了口袋富脑袋》,《甘肃日报》2021年3月15日。

陈波、杜克成:《稳定恢复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甘肃日报》2021年3月30日。

王晶晶:《我市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张掖日报》2021年6月26日。

洪明:《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30日。

马廷旭、戚晓萍:《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湖南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湖南省文化发展(CDI)研究报告》,《文史博览》2010年第12期。

《〈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实录》,每日甘肃网,2019年6月19日。

《保护长城遗产 珍藏历史精华——甘肃省长城保护利用成效显著》,中国甘肃网,2019年6月13日。

《甘肃嘉峪关打破封闭旅游自循环 深挖长城文化促“旅游+”发展》,中国新闻网,2021年4月21日。

《筑基培根聚魂——嘉峪关市传承、展示、利用长城文化资源纪实》,中国甘肃网,2019年12月24日。

《甘肃敦煌:五一旅游再攀新高 接待游客超20万人》,中国甘肃网,2021年5月8日。

《寻梦嘉峪关 长城精神孕育城市灵魂》,中国甘肃网,2020年9月19日。

《定西临洮将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国甘肃网,2020年12月30日。

《陇右唐诗之路》,中国甘肃网,2019年12月12日。

王鹏强:《亲历者说:嘉峪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我们该如何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10月28日。

《甘肃张掖让爱护长城深入人心》,中国甘肃网,2021年1月6日。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19年第20期。

贺鑫、胡小飞、潘保田:《黄河兰州段河谷演化研究与认识》,《地球科学进展》2020年第4期。

马磊:《共生与融合:民国洮河上游河谷汉藏生计模式与文化关系——以埃克瓦尔的〈甘肃汉藏边界的文化关系〉为例》,《兰州学刊》2017年第12期。

杨永春:《河流文明·河谷型城市生长与建设原理:兴起·布局·演化·规划》,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

周天勇、张群:《青海黄河河谷发展战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韩成浚:《兰州黄河谷滩地的形成及其演变》,《科技与情报》1989年第1期。

李文衡:《甘肃当代文艺五十年》,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

李屹:《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凝神聚魄的作用》,《党建》2019年第5期。

贾琼、王建兵、徐吉宏:《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与文化建设探析——以甘肃为例》,《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8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党的建设》2020年第8期。

吴梦娜:《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综述》,《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尚洁:《中国砖雕》,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牛乐:《素壁清晖——临夏砖雕艺术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张伯智:《临夏砖雕艺术》,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马海燕:《临夏砖雕艺术的审美文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许娟娟:《基于形状文法的临夏砖雕文创产品设计》,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出版社,1987。

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胡娟:《现代化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的若干建议》,会议论文,2012年10月15日。

陈华等:《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利用探究》,《建筑设计管理》2013年第12期。

李俊英:《多视角反观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山西建筑》2014年6月。

李梅:《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立法研究——以〈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为例》,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单霁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天津出版社,2015。

沈俊超:《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演进、反思及展望》,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骆爱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思考——以甘肃省天水市的情况分析为基础》,《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24期。

宋沁蓉:《天水历史城市空间文脉演化机理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段志茹:《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敦煌市国际文化游名城》,《城市建筑》2017年第9期。

杨学文、周元柏:《张掖市:保护历史文化彰显城市魅力》,《城乡建设》2017年第12期。

《信息动态》,《城建档案》2018年第1期。

杨学文:《张掖:城市建设成果斐然》,《城乡建设》2018年第24期。

李沁鞠:《甘肃武威古城空间形态解析与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东娉:《对于“城市修补”理念的敦煌高台巷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研究》,兰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高启新:《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的植入和兼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黄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文化功能提升策略探讨》,《人类居住》2020年第3期。

任云英、吴晓晨:《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空间单元及其构型模式初探》,《城市建筑》2020年第25期。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调研评估报告》,2020年10月。

《我省对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评估验收》,《济南日报》2020年4月22日。

于冬波、薛进芝:《街巷空间的意象延续性思考》,《工业设计》2021年第4期。

张杨:《名城研究视野下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路径辨析》,《华中建筑》2021年第4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评估检查情况的通报》(建科函〔2019〕95号)。

范金妹:《公共治理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陇东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陈良、章曌杰、杨建林:《江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立法发展、比较及完善》,《中国名城》2021年第5期。

党安荣、梁媛媛、陈麦尼、吴冠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中国名城》2021年第4期。

李红军:《甘肃省肃北县设立旅游专项资金出台扶持政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中国甘肃网,2018年8月14日。

《文旅融合风生水起——酒泉肃北县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国甘肃网,2018年6月26日。

张玉倩:《基于李子柒现象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路径思考》,《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年第2期。

简 介:本书对甘肃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中长期重点工作——甘肃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文物科技研发、文艺精品创作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构建市、县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对全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对近年来的发展热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

作者: 马廷旭 戚晓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