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0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研究图书

SSAPID:101-2903-0553-78
ISBN:978-7-5097-6339-1
DOI:
ISSN:

[内容简介]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双语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本书论述了西藏自治区藏汉双语教育的历史嬗变、共时比较及其语言文化生态、师生双语态度与双语能力、双语教育模式分析及实施建议等问题,对全面了解西藏自治区藏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和模式。

相关信息

丛书名: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
作 者: 刘全国
编 辑:周志静;韩莹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图目录

 附录一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田野调查样本学校简介

 总序

 西藏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编委会

 附录三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教师调查问卷

 表目录

 附录二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学生调查问卷

 序

 历时篇

  第一章 西藏双语教育史迹钩沉

   第一节 西藏起源简述

   第二节 唐代吐蕃时期西藏双语教育

    一 藏文字的产生与推广

     (一)藏文字的创制

     (二)藏文字的推广

    二 小规模双语迹象

     (一)翻译与双语现象

     (二)官方教育与双语教育

      1.送出去

      2.请进来

   第三节 五代、宋封建割据时期西藏双语教育

   第四节 元代西藏双语教育

   第五节 明代西藏双语教育

   第六节 清朝前期西藏双语教育

   第七节 近代西藏双语教育

    一 张荫棠的藏汉双语教育构想

    二 联豫的藏汉双语教育实践

    三 清末藏英双语教育实践

    四 民国时期的西藏双语教育

     (一)拉萨清真寺回民子弟小学

     (二)国立拉萨小学

     (三)外国在藏兴办的英语学校

  第二章 新中国西藏双语教育嬗变

   第一节 创建期:“民主改革”前西藏双语教育(1949~1958年)

   第二节 探索期:“民主改革”至“文革”期间西藏双语教育(1959~1976年)

   第三节 调整期:“文革”后至1994年西藏双语教育(1976~1994年)

   第四节 成型期:新时期的西藏双语教育(1994年至今)

 共时篇

  第三章 双语教育理论模式

   第一节 平衡理论

   第二节 思想库模式

   第三节 阈限理论

   第四节 依存假设

   第五节 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

   第六节 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理论

   第七节 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

    1.输入因素

    2.输出因素

    3.情景因素

    4.过程因素

  第四章 双语教育理论形态

   第一节 淹没式双语教育

    一 结构型沉浸式双语教育

    二 单设班双语教育

    三 遮蔽式英语教学

   第二节 过渡式双语教育

   第三节 沉浸式双语教育

   第四节 保持性双语教育

   第五节 双向双语教育

   第六节 主流双语教育

  第五章 国外双语教育实践形态

   第一节 国外双语教育政策回顾

   第二节 国外社区双语教育实践形态

    一 加拿大魁北克省圣伯兰特地区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背景

     (二)双语教育模式

     (三)双语教育成效

    二 澳大利亚贝诺瓦州立中学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目标

     (二)双语师资培养

     (三)双语教育模式

     (四)双语教育成效

    三 新加坡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总体目标

     (二)双语教学要求

     (三)双语教育模式

      1.小学阶段(6~11岁)

      2.中学阶段(12~19岁)

      3.大学先修教育——初级学院(17~18岁或17~19岁)

     (四)双语教育成效

    四 日本双语教育

     (一)双语教育目标

     (二)双语生源遴选

      1.教师观察

      2.智商测试

      3.家长面谈

     (三)双语教育模式

     (四)双语教育课程

     (五)双语教育成效

  第六章 中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实践形态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语言文字基础

    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简况

    二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属分类

    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

    四 中国各省区有关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节 中国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

    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教育

     (一)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教育简况

     (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教育模式

      1.幼儿朝汉双语教育

      2.中小学朝汉双语教育

     (三)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教育特色

    二 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教育

     (一)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概述

     (二)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教育模式

     (三)内蒙古自治区蒙汉双语教育特色

      1.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优化双语课程的学段衔接

      2.立足本土现状,开发优质双语教育资源

      3.加强双语师资建设,促进双语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

     (一)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概况

     (二)西藏自治区藏汉双语教育模式

     (三)西藏自治区藏汉双语教育特色

      1.重视学前双语教育,夯实双语教育基础

      2.注重双语教育资源配置,培养双语教育师资队伍

      3.整合双语教育资源,创新多元化的双语教育模式

    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双语教育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双语教育简介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双语教育模式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汉双语教育特色

    五 云南省彝汉双语教育

     (一)云南省彝汉双语教育简介

     (二)云南省彝汉双语教育模式

     (三)云南省彝汉双语教育特色

      1.启动短期培训,加强彝汉双语师资建设

      2.结合本土教育现状,推行彝区双语扫盲教育

      3.双语教育地域差异显著,认同基础相对薄弱

    六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双语教育简介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模式

      1.模式一:壮汉双语学校

      2.模式二:二类模式(早期壮汉双语教育模式)

      3.模式三:晚期壮汉双语教学模式

      4.模式四:汉壮双语教育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教育特色

      1.创制拼音壮文,奠定双语教育的文字基础

      2.鼓励开展壮汉双语教学实验,推进壮汉双语教育体系创新

      3.开发壮汉双语教材,建设多元化双语教学资源

      4.拓展双语教师培训途径,构建立体化双语师资培训模式

 实证篇

  第七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田野调查概况

   第一节 研究工具

   第二节 调查研究日程

   第三节 样本地区和学校概况

   第四节 样本学生概况

   第五节 样本教师概况

  第八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生态解读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语言生态

   第二节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学校生态

    一 教育资源

    二 学校语言选择

   第三节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家庭生态

   第四节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社区生态

    (1)少数民族聚居区

    (2)少数民族杂居区

    (3)民汉杂居区

  第九章 西藏自治区师生双语态度研究

   第一节 语言态度

   第二节 西藏自治区学生双语态度调查与分析

    一 学生双语态度调查样本

    二 学生双语态度调查工具

    三 学生双语态度分类分析

     (一)认同型双语态度(B4、B5、B11)

     (二)工具型双语态度(B3、B16)

     (三)融合型双语态度(B14、B22)

     (四)迁移型双语态度(B1、B8、B10、B12、B17、B18、B21)

    四 社会特征与双语态度

     (一)性别差异

     (二)学段与样本学生双语态度的相关研究

    五 学生双语态度调查研究结论

   第三节 教师双语态度调查与分析

    一 教师双语态度调查样本

    二 教师双语态度调查工具

    三 教师双语态度分类分析

     (一)认同型双语态度(B4、B15、B19)

     (二)工具型双语态度(B9)

     (三)迁移型双语态度(B1、B3、B7、B13、B14)

    四 教师双语态度调查结论

  第十章 西藏自治区师生双语能力研究

   第一节 语言能力

   第二节 西藏自治区学生双语能力调查与分析

    一 学生双语能力调查工具

    二 学生双语能力分类分析

     (一)双语语言交际能力(A10、C15)

     (二)双语语言习得能力(B15)

     (三)双语语言知识能力(B2)

    三 学生双语能力调查结论

   第三节 西藏自治区教师双语能力调查与分析

    一 双语教学能力的概念

    二 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

    三 教师教学能力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双语语言能力

     (二)教师双语学科教学能力

  第十一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模式分析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特征描写

    一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地域差异

    二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学科差异

    三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学段差异

    四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校际差异

   第二节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模式

    一 双语教育目标结构

     (一)双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科知识目标

    二 双语教育政策规划

    三 双语教育课程标准

    四 双语教育教学资源

    五 双语教育课程体系

     (一)双语语言课程

     (二)双语学科课程

     (三)双语活动课程

     (四)地方及校本课程

     (五)双语网络课程

     (六)双语隐性课程

    六 双语教育师资队伍

    七 双语教育主体认同

    八 双语教育评价

  第十二章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实施建议

   第一节 双语教育的系统属性

   第二节 双语教育的整体规划

   第三节 双语教育的多元衔接

   第四节 双语教育的经验借鉴

    (一)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

    (二)新加坡双语教育

   第五节 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

   第六节 双语教育的信息化

   第七节 双语教育的研究引领

 后记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双语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语言生态的多样性是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实施的重要现实基础。本书采用历时反观与共时对比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相佐证的方法,分历时篇、共时篇和实证篇论述了西藏自治区藏汉双语教育的历史嬗变、共时比较及其语言文化生态、师生双语态度与双语能力、双语教育模式分析及实施建议等问题,对全面了解西藏自治区藏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和模式。

Baker,Collin and Sylvia Prys Jones,E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8.

Baker,Colin,Key Issues in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Clevedon,Philadelphia,Adelaide: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8.

Baker,Colin,Foundations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Clevedon,Philadelphia,Adelaide: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3.

Banks,J.A.,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Boston:Allyn and Bacon,1994.

Garcia & Baker,C,Policy and Practice in Bilingual Education,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5.

Genesee,F. Learning Through Two Languages. Boston,Mass:Heinle & Heinle,1987.

G.D.麦克康奈尔·谭克让:《世界的书面语: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概况》(中国卷第1册语言·文字),拉瓦尔大学出版社,1995。

Kaplan,R.B. & Baldauf,R.B.,Language and Language-in-Education Planning in the Pacific Basin,Dordrecht:Kluwer Academic,2003.

Mercatornews. Nov.(2),2009.

Wode,H.,Lernen in der Fremdsprache. Grundzüge von Immersion und bilingualem Unterricht,Ismaning:Hueber,1995.

W. F.麦基:《语言教学分析》,王德杏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W.F.麦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阿依努尔:《新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创新刍议》,《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安方明:《俄罗斯社会转型期教育改革中多元文化的体现》,《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安尼瓦尔·阿木提:《构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光明日报》2007年8月1日。

巴桑卓玛:《西藏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柏尔:《西藏志》,商务印书馆,1936。

曹惠容:《新加坡实施双语教育的具体措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中州古典出版社,2003。

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1期。

次旦扎西、杨付静:《西藏大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西藏研究》2003年第4期。

崔静:《国内外双语教学研究状况及成果综述》,《民族翻译》2011年第1期。

崔美玉:《朝鲜族幼儿教育的质量分析及其对策》,《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7期。

戴庆厦、陈卫东:《论普米族的语言观念》,《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丹增、张向明主编《当代中国的西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上册),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西藏》,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德〕伊曼努尔·康德:《论教育学》,赵鹏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董艳:《文化环境与双语教育——景颇族个案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

杜梅:《日本小学教育万花筒》,《家庭与家教》2005年第5期。

多杰才旦:《西藏的教育》,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

范国睿主编《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付东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付东明、方晓华:《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高枫:《广西教育发展报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葛丰交:《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情况概述》,《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耿金声、王锡宏主编《西藏教育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顾华详:《美国双语教育发展的教训与警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顾效荣、宫素兰:《西藏教育发展刍议》,《西藏研究》1985年第2期。

顾祖成:《明朝治藏史要》,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关于加快全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甘南州发〔1995〕1号)。

官正荣:《学生双语态度对双语教学的影响——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双语教学为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桂文泱、邹欣吟:《双语教师的素质构成研究》,《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22期。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

《国务院批转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91〕32号)。

国家统计局甘肃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宁夏回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青海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国家统计局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哈经雄、滕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韩达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云南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

何家蓉、李桂山主编《中外双语教学新论》,科学出版社,2010。

贺文宣:《明朝驻藏大臣大事记》,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

黄崇岭主编《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黄奋生:《藏族史略》,民族出版社,1985。

姜宏德:《关于双语课程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1期。

姜宏德:《试论双语教师专业素质》,《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3期。

姜宏德主编《双语教育新论》,新华出版社,2006。

姜言东:《澳洲中小学普及双语教学》,《中国教育报》2003年7月5日。

姜言东《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李顺宝:《关于黑龙江省朝鲜族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6期。

刘殿平:《新加坡特色的双语教育》,《中国民族教育》2001年第6期。

刘汝山、刘金侠:《澳大利亚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6期。

刘维丽斯:《加快内蒙古双语教学改革,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教育学》2012年1月,下半月A版。

卢蓬军:《加拿大魁北克沉浸式双语教育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鲁新民:《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应关注阈限理论的效应》,《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12期。

陆蓉主编《行走在双语路上——基于实践的双语教师能力建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吕华:《澳大利亚双语教育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罗爱梅:《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6期。

马戎、郭志刚主编《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民族出版社,2009。

马戎:《西藏社会发展与双语教育》,《中国藏学》2011年第2期。

〔美〕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翁燕珩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施良方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南村辍耕录》卷二。

普忠良:《我国彝族地区彝汉双语教育现状与发展前瞻》,《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沈林:《散杂居少数民族统计与分析》,民族出版社,2003。

石泰安:《西藏文明》,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苏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1期。

索郎旺堆:《吉隆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谭旭伦:《论双语语言能力》,《广西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汤云航:《新加坡的语言政策与官方语言的地位和功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3期。

滕星:《影响与制约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的因素与条件》,《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万明钢:《文化视野中的人类行为——跨文化心理学导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

王阿舒、孙明霞:《家庭语言环境对学前儿童双语教育的影响》,《语言与翻译》2009年第4期。

王斌华:《澳大利亚双语教育——贝诺瓦州立中学后期部分沉浸式双语教育》,《教育理论研究》2004年第6期。

王斌华编著《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王斌华主编《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王顶柱:《蒙汉双语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王辅仁、索文清:《藏族史要》,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

王红、周炜:《西藏双语教学综述(续)》,《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王红、周炜:《西藏双语教学综述》,《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王鉴、李艳红:《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王莉颖主编《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2。

王珍珍、王鉴:《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以西藏拉萨地区的双语教学为例》,《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第1期。

王忠:《松赞干布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韦筱毓:《广西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第9期。

韦筱毓、梁子兰:《广西壮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

翁燕珩:《如何看待最近十年国外双语政策的变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邬美丽:《双语态度调查及思考》,《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

邬美丽:《在京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汉双语态度调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

吴鼎福、诸文蔚主编《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吴国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综述》,《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第5期。

吴忠信:《西藏纪要》,中央文物出版社,1953。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2013年数据统计公告》。

西藏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西藏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汇编》,2011。

西绕拉姆:《西藏双语史迹回顾》,《西藏研究》2006年第3期。

夏铸、刘文璞:《藏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学科教学》2002年第2期。

徐玲:《试论语言交际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同济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续弘简录》卷四十一。

杨启亮:《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12期。

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4期。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余素:《清季英国侵略西藏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

俞永虎:《构建符合实际的双语课程体系和富有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吉林省延边州朝鲜族双语教育发展60年》,《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10期。

俞永虎:《构建符合实际的双语课程体系和富有特色的双语教育模式——吉林省延边州朝鲜族双语教育发展60年》,《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10期。

袁平华、俞理明:《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育与美国淹没式双语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云丹嘉措:《甘肃省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调研报告》,《甘肃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

曾崟:《教育目标的伦理管理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张廷芳主编《西藏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概况与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

张翼:《“语言能力”论辩述评》,《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4期。

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贞观政要》,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藏党发〔2011〕4号),《西藏教育》2011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比较研究”课题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政策法规室编《国外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进程》,语文出版社,2001。

钟奇峰:《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制度》,《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第3期。

周爱明:《西藏教育》,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

周庆生:《一种立法模式,两种政治结果——魁北克与爱沙尼亚语言理发比较》,《世界民族》1999年第2期。

周仁:《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18期。

周润年:《西藏教育五十年》,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周炜:《西藏的语言与社会》,中国藏学出版社,2003。

朱解琳主编《藏族近现代教育史略》,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

朱文旭、肖雪:《彝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现状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祝蜿瑾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第2期。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2。

Michele de Courcy,Immersion Education Down Under,The ACIE Newsletter,5(3)-Mya2002,http://www.Carla.umn.edu/imrnersion/acie/vo15/May2002_DownUnderhtml一36k.

《澳洲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中文成为基本普及外语》,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3-07/05/content_955617.htm)。

陈庆英:《中国西藏基本情况丛书—西藏历史》,中国西藏网(http://www.tibet.cn/xzbk/xzls/201206/t20120620_1753903.html)。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壮汉双语教育新体系》,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news.jyb.cn/china/rwfc/201308/t20130806_547185.html)。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强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网站(http://www.gxedu.gov.cn/Item/12584.aspx)。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广西壮汉双语教育试点探索民族教育新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http://www.seac.gov.cn/art/2013/4/8/art_92_180875.html)。

《华语文在新加坡的现状与前瞻》,新加坡文献馆(http://sginsight.com/xjp/index.php?id=7186)。

《吉林概况》,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jl.gov.cn/jlgk/zs_jlgk/)。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nj07_02_8947/20091202/t20091202_427016.shtml)。

《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520/201104/117465.html)。

《为什么要在内地举办西藏中学和西藏班》,中央民族宗教网(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126187-1.htm)。

《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847/201011/111825.html)。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xizang.gov.cn/rkmz/51881.jhtml)。

延边教育信息网(http://www.ybedu.net/web2/show.aspx?id=69&cid=2)。

俞永虎:《延边州朝鲜族双语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东北朝鲜族教育科研网(http://www.dbcjyky.net/show.aspx?id=258&cid=51)。

张淑长、苏启祯:《优质幼儿教育——新加坡经验》(http://www.schoolnet.edu.mo/msnvc/vc013/b06.htm)。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http://baike.baidu.com)。

《中国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test/2005-06/16/content_6821.htm)。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http://zt.tibet.cn/t/xzjbqk/jbqk.xz/s.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网站(http://www.seac.gov.cn/art/2004/7/11/art_794_103035.html)。

中华文本库:《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http://www.chinadmd.com/file/uitvuu3ze3uow3r6vrecaso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