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09

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图书

Annual Report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ve Development (2020)

SSAPID:101-2890-9555-06
ISBN:978-7-5201-7667-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和未来路径进行前瞻、分析与展望,集中探讨文化科技融合的理论基础、产业背景、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区域融合等问题。通过对理论前沿、产业观察、创新实践、数字人文、遗产保护等几个部分的分析,结合具体的调研报告,跨领域、多角度地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的现状、创新路径和前景展望。本书新设“数字人文”篇,旨在从学理及实践层面给予上述时代趋势以回应和反思。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科技蓝皮书
编 辑:王玉霞;李小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3 科学、科学研究

〔美〕杰夫·戴尔、赫尔·葛瑞格森、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基因》,曾佳宁译,中信出版社,2013。

屠启宇主编《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著《智慧城市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UNCTAD,“Digital Economy Report 2019—Value Creation and Capture:Implication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www.unctad.org.

EY,“Cultural Times—First Global Map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Dec.2015,www.unesco.org.

UNCTAD,“Creative Economy Outlook:Trend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reative Industries 2002-2015,” www.unctad.org.

European Agenda for Culture,“Good Practice Report—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Sector’s Export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Support Strategies,” Jan.2014,http://ec.europa.eu/culture/library/studies/access-finance_en.pdf.

刘锦、刘潆檑:《人工智能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综述》,《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

胡萱尹:《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研究》,《传播与版权》2019年第2期。

李景平:《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文化产业的问题及风险防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张珊:《人工智能助推文化产业生产经营变革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艺术学院,2019。

毕秋灵:《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技术赋能与社会风险》,《中国传媒科技》2019年第6期。

舒坤尧:《人工智能在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人民论坛》2019年第28期。

耿玉芳:《人工智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应用研究》,《出版广角》2019年第11期。

陆均良、宋夫华:《智慧旅游新业态的探索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美〕Dean Mac Cannell:《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张晓萍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福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英〕约翰·厄里、乔纳斯·拉森:《游客的凝视》,黄宛瑜译,格致出版社,2016。

H.Allcott & M.Gentzkow,“Social Media and Fake News in the 2016 Ele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31(2)(2017),https://doi.org/10.1257/jep.31.2.211.

World Economic Forum/McKinsey & Co.,Creative Disruption:The Impac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on the Creative Economy,http://www3.weforum.org/docs/39655_CREATIVE-DISRUPTION.pdf.

邵维中:《西方工业区位理论探索》,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2。

王伟年:《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及地域组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Johnson,Jenz.Giga Bites,The Hacker Cook:Underground Delicacies for the Quick-crunch,Virtual Reality(Zen-soaked,Blaster Nineties.Berkeley,C.A.:Ten Speed Press,1994).

陈皆重等:《神秘的黑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

杨义先、钮心忻:《黑客心理学——社会工程学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

厉无畏、王慧敏、孙洁:《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革新》,《旅游科学》2007年第6期。

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第4期。

匡红云、江若尘:《主题公园资源要素与“令人难忘的旅游体验”》,《经济管理》2019年第1期。

罗栋、程承坪:《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的协同创新研究——以旅游与演艺产业融合为例》,《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尹振华:《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旅游学刊》2004年第5期。

张晓静:《中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观察》,《金融博览》2013年第9期。

李建伟:《知识产权证券化: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知识产权》2006年第1期。

陶红武:《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知识产权资产转让的法律问题探析》,《甘肃金融》2010年第10期。

孔令兵:《知识产权中可证券化资产的选择及风险防控》,《科技与法律》2017年第1期。

李劼:《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金融经济》2015年第8期。

张宏宇:《知识产权证券化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胡正荣、李荃:《走向智慧全媒体生态:媒体融合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展望》,《新闻与写作》2019年第5期。

刘颖、何天翔:《著作权法修订中的“用户创造内容”问题——以中国内地与香港的比较为视角》,《法学评论》2019年第1期。

盛娜:《VR出版与图书媒介性质的嬗变》,《出版广角》2016年第23期。

石莹:《VR出版传播的监管困境剖析及优化突破》,《青年记者》2019年第12期。

王睿、姜进章:《从嫁接到独立:行为理念下VR出版未来发展的核心与样态》,《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第7期。

魏景飞、赵林云:《数字出版侵权现象及应对策略》,《青年记者》2019年第23期。

易玲、王静:《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法保护》,《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俞锋、汤苏剑:《5G时代数字版权协同治理问题研究》,《中国出版》2019年第16期。

郁舜、冯程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之版权保障》,《中国出版》2018年第5期。

张波:《我国VR出版监管难点与对策》,《编辑之友》2018年第7期。

郑万青、高金强:《数字出版中电子书版权保护难题辨析》,《中国出版》2018年第17期。

〔美〕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美〕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刘军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邱道隆译,东方出版社,2015。

B.Sawyer,Smith,Serious Games Taxonomy,http://www.dmill.com/presentations/serious-games-taxonomy-2008.pdf.

Tom Boellstorff,Coming of Age in Second Life:An Anthropologist Explores the Virtually Huma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ew Jersey,USA,2008.

H.Jenkins,et al.,“From serious games to serious gaming,” Serious Games:Mechanisms and Effects(2009):448-468.

吴宇:《浅析严肃游戏在中国的发展》,《科技视界》2015年第10期。

徐玉萍、李亦农:《严肃游戏在情报分析能力提升中的应用——以美国为例》,《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研究报告》,艾瑞网,2017年4月,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2982。

《2018中国游戏行业研究报告》,MobData研究院,2018年12月27日,MobData,https://www.mob.com/mobdata/report/36。

《腾讯游戏正式发布“追梦计划”深挖游戏正向社会价值》,腾讯游戏,2019年3月24日,https://games.qq.com/a/20190324/004511.htm。

《一年倒闭近2万家!版号缩水八成,中国游戏企业如何走出倒闭困局?》,央视财经,2020年1月13日,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5697679677740035&wfr=spider&for=pc。

陆一夫:《版号重启这一年》,新京报网,2019年12月27日,http://www.bjnews.com.cn/finance/2019/12/27/667225.html。

ayame:《北欧启示:严肃游戏到底怎么做》,INDIENOVA,2018年5月15日,https://indienova.com/indie-game-development/lessons-on-serious-games-from-sweden/。

叶梓涛:《最好没有“严肃游戏”》,INDIENOVA,2018年1月13日,https://indienova.com/indie-game-news/its-better-if-there-is-no-serious-game/。

《HOW 严肃游戏 | 哈伦·法罗基:战争总有出路(上)》,HOW昊美术馆,2019年8月29日,https://mp.weixin.qq.com/s/RRNuqfiYOyXQvX4WpkDQaQ。

〔美〕凯文·韦巴赫、丹·亨特:《游戏化思维:改变未来商业的新力量》,周逵、王晓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曹厅:《浅谈新媒体技术在当代艺术展览中的运用》,《艺术科技》2019年第2期。

楚小庆:《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艺术百家》2016年第1期。

胡杰明、左亚:《技术日常化的当下关于数字艺术展览的思考——“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观后有感》,《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年第5期。

艺力国际出版有限公司:《互动装置艺术:科技驱动的艺术体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王震:《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许志浩:《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Association for Asian(AAS),“Modernity and Patronage in Visual Culture of Qing China,” Session 158 at the 1999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nnual conference,Boston.

R.Bickers,“Incubator City:Shanghai and the Crises of Empires,”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 38(5)(2012).

R.Bickers,“Moving Stories:Memorialization and Its Legacies in Treaty Port China,” The 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 42(5)(2014).

P.Chan,“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Legitimatization of Guohua Art Societies in Republican Shanghai,” Modern China 39(5)(2013).

R.Franke,“Smooth Interpolation of Scattered Data By Local Thin Plate Splines,” Computer and Maths with Applications 8(4)(1982).

A.Getis,and J.K.Ord,“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by Use of Distance Statistics,” Geographical Analysis 24(3)(1992).

E.L.Glaeser,“Are Cities Dying?”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12(2)(1998).

A.Lefebvre and C.Jeremy,Monitoring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the Old City of Shanghai and Its Former Foreign Settlements from 1985 to 2014[Urban Remote Sensing Event(JURSE),2015].

H.Lin,J.Zheng,P.Y.Zhang,F.Zhen and Y.S.Leung,“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rn Urban Art Scene in Shanghai:A Historical GIS Approach,1912-1948,”(paper presented on April 5,2019,Washington D.C.,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Annual Conference Meeting,2019).

L.Mitas,and H.Mitasova,“General Variational Approach to the Interpolation Problem,” Computer Math Application 16(12)(1988).

S.Seidman,and C.A.Jeffrey,eds.,The New Social Theory Reader Contemporary Debate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

A.Y.Wong,Parting the Mists:Discovering Japan and the Rise of National-style Painting in Modern China(Honolulu,H.I.: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6).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鲍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陈维振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范晓莉、赵昆伦:《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之初探》,《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第5期。

M.Augé,Non-Lieux(Verso Press,1995).

W.Benjamin,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Penguin,1998).

James J.Gibson,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Classic Edition(Psychology Press,2014).

G.Riva,G.Castelnuovo,A.Gaggioli,& F.Mantovani,Towards a Cultural Approach to Prese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Annu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PRESENCE Porto Portugal,2002).

周逵:《沉浸式传播中的身体经验:以虚拟现实游戏的玩家研究为例》,《国际新闻界》2018年第5期。

Matthew Lombard,“Re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Presence:Presence Explication,” Retrieved September 3(2000).

“Philart”,Jeon,Myounghoon and Paul Fishwick,“Special Issue on Arts,Aesthetics,and Performance in Telepresence: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Homo Ludens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 26(2)(2017).

向云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代俊波、单桂花:《基于Web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第18期。

谭必勇、徐拥军、张莹:《技术·文化·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浙江档案》2011年6期。

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代俊波:《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应用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3年第14期。

宋俊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文化遗产》2015年第2期。

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文化遗产》2015年第6期。

周亚、许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图书情报工作》2017年第2期。

赵跃、周耀林:《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综述》,《图书馆》2017年第8期。

〔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张新木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法〕让·鲍德里亚:《艺术的共谋》,张新木、杨全强、戴阿宝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潘鲁生:《抢救民艺——潘鲁生民艺访谈录》,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李炎:《再显与重构——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当下性》,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11期。

王兴业:《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产业开发对策探讨》,《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第4期。

张淑华、于凤丽、冯东:《民间艺术新型数字化传播途径探索》,《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