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03

中国海洋经济(2017年第2期总第4期)图书

Marine Economy in China

SSAPID:101-2835-8589-70
ISBN:978-7-5201-1470-7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海洋经济》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与海洋经济紧密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书评等,书中设有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区域经济、海洋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四个栏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孙吉亭
编 辑:韩莹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编委会

 Editorial Committee

 海洋产业经济

  中国海水鱼养殖模式的现状及其产业经济分析

   一 中国现存的主要海水鱼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一)工厂化养殖模式

    (二)池塘养殖模式

    (三)网箱养殖模式

    (四)中国海水鱼养殖模式的发展趋势

   二 三种海水鱼养殖模式经济生态效益对比

   三 《规划》对中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经济的影响

    (一)产业链

    (二)经营方式

    (三)产业资本

    (四)科技支撑

   四 结语

  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产业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 引言

   二 虾蟹类养殖产业现状

   三 虾蟹类苗种产业现状

   四 山东省虾蟹类养殖模式分析

    (一)凡纳滨对虾设施化(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

    (二)凡纳滨对虾淡水精养模式

    (三)海水粗放式养殖模式

    (四)虾蟹池塘生态化混养模式

    (五)渔、盐、化工一体的生态化健康养殖模式

    (六)凡纳滨对虾生态工业化养殖模式

    (七)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五 产业存在问题及技术需求

    (一)优良种质资源匮乏,苗种质量缺乏监管

    (二)养殖技术落后,集成创新不足

    (三)病害防控技术及快速检测手段落后

    (四)投入品研发及监管力度不够

    (五)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落后

    (六)虾蟹类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有效监管

    (七)养殖废水污染亟须进行科学评估

    (八)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滞后

   六 产业发展思路及途径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途径

     1.引进优良种质资源,实施种质强省战略

     2.加大养殖设施研究,提升养殖容纳量

     3.示范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规范养殖技术

     4.提高虾蟹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5.拓展水产品销售模式

     6.加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七 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投入,为虾蟹类科技研发提供资金保障

    (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服务和推动虾蟹产业发展

     1.把握关键问题

     2.推动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

     3.通过编制技术要点、操作规程等标准规范产业行为

     4.进一步推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试点示范

     5.重视和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

    (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工作职能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监管

     2.加强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

     3.完善政府工作职能,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的监管

     4.支持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提升养殖业的社会组织化程度

  中国海洋仪器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 国内海洋仪器行业科技发展现状

   二 海洋仪器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小

    (二)产业化水平低

    (三)产业链不完整

    (四)产品的技术水平较低,可靠性较差

    (五)产业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聚能力亟须提升

    (六)高端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三 中国海洋仪器产业市场现状

    (一)国家在海洋领域投入不断加大,海洋仪器需求旺盛

    (二)部分新产品推向市场,但仍与国外有差距

    (三)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产品国外公司占据市场

    (四)海洋仪器生产销售企业不断增长

    (五)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推广仍然困难

   四 当前海洋仪器产业发展趋势

    (一)海洋仪器产业将大规模发展

    (二)海洋仪器市场前景看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三)海洋仪器企业规模将不断壮大

    (四)大型海洋仪器将逐渐走向以服务为主的经营模式

    (五)高技术人才走向市场,企业引领海洋仪器创新

    (六)海洋仪器进入专业定制满足精细化需求的时代

   五 未来中国海洋仪器产业发展建议

    (一)完善产业扶持政策支撑体系

    (二)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与交叉科学研究

    (三)建立健全海洋仪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

    (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区域规范发展

    (五)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海洋仪器产业发展

    (六)创新海洋计量及标准化工作,加快海洋仪器产业升级

    (七)发挥好海洋重大项目工程及示范区的引领作用

   六 结束语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南珠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一 中国南珠产业的历史变革和发展现状

   二 中国南珠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南珠养殖发展现状及问题

     1.规划调整缩小养殖范围

     2.海水养殖缺乏科学规划

     3.超负荷养殖

     4.气候变化导致产量急剧滑坡

     5.品种退化导致珠农信心不足

     6.研发能力较弱

    (二)南珠加工发展现状及问题

     1.产业链条上粗下窄

     2.加工企业各自为政

     3.竞争压力增大

     4.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低

    (三)南珠销售发展现状及问题

     1.市场主体自律意识不强

     2.以次充好、以淡充海现象较多

     3.监督检查不到位

     4.企业不注重品牌建设

     5.产业黏合度不高,拓展面不宽

   三 “一带一路”下南珠产业的发展形势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

    (二)国内外南珠市场潜力大

    (三)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变革加剧

    (四)珠宝行业国际化、品牌化、平民化趋势明显

   四 中国南珠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科学筹划南珠养殖海区

    (二)服务引导,培养基地和龙头

    (三)科学养殖,提高南珠品质

    (四)科技兴珠,加快融合

    (五)加强管理,加大宣传

  台湾邮轮旅游发展研究

   一 前言

   二 海峡两岸蓝色公路串联之布局

    (一)海峡两岸渡轮的发展现况

    (二)世界及亚洲邮轮的发展趋势

    (三)台湾邮轮旅游之布局

   三 海洋港口城市之经略——以基隆港市蜕变为例

    (一)基隆港市的发展历程

    (二)跨域治理的模式与分析

  全球港口业发展趋势及中国港口业未来发展模式选择

   一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港口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港口基础设施的大型专业化

    (二)港口货物的集装箱超大型化

    (三)港口运输的网络化

    (四)港口管理的民营化

    (五)港口服务的信息化

    (六)港口布局的层次化

    (七)港口竞争的组群化

    (八)港口的区域化

   二 中国港口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港口同质化竞争严重

    (二)对港口业的发展认识存在误区

    (三)现代化港口业的发展技术人才瓶颈日益明显

     1.航运人才

     2.货代与单证管理人才

     3.运输配送人才

     4.仓储管理人才

     5.计算机信息化人才

     6.码头机械化装卸人才

     7.包装、商检及信息条形码人才

     8.综合人才

   三 中国港口业的发展趋势

    (一)港口市场化改革稳步发展

    (二)港口优化整合趋势明显

    (三)港口设施现代化

    (四)枢纽港地位持续强化

    (五)港口功能多元化

    (六)港城一体化互动发展

   四 中国港口未来发展的模式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沿海港口发展方向

   一 大数据的概念及应用的时代背景

    (一)大数据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

     2.特点

    (二)大数据应用的时代背景

     1.大数据的产生与发展

     2.大数据在港口应用的时代背景

   二 大数据的应用对于港口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港口发展现状

    (二)中国港口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大数据的应用对于港口企业的重要意义

   三 现阶段大数据在港口发展中的应用

    (一)国外应用——以鹿特丹港为例

     1.人工智能

     2.信息查询

    (二)国内应用——以上海港为例

     1.数据分析

     2.“智慧港口”

   四 大数据下港口的发展方向

    (一)利用大数据发掘自身及周边优势产业

    (二)开发利用网络商务平台

    (三)发展智慧港口

  中国对日水产品出口贸易非关税壁垒研究

   一 引言

   二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定义和分类

   三 日本水产品进口非关税贸易壁垒

    (一)水产品进口规制

     1.进口配额

     2.“2号认可”制度

     3.事前确认制度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

    (三)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1.食品、添加物等的规格基准

     2.农业化学品残留标准

     3.进口报告制度

    (四)食品标签

   四 非关税贸易壁垒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和对策

    (一)影响

     1.水产品出口受阻,经济损失严重

     2.水产品出口成本和风险增加,影响市场竞争力

    (二)对策

     1.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

     2.推广和使用国际标准

     3.发挥水产品出口行业协会的作用

     4.加强政府在出口贸易中的作用

 海洋区域经济

  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模型

     1.单指标级别隶属度

     2.综合相对隶属度

     3.级别特征值

   三 结果与分析

    (一)天津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二)河北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三)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四)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

    (五)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

   四 结论与讨论

  中国沿海省份海洋经济竞争力研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区域概况

   三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因子分析法基本思想

     2.因子分析法理论模型

     3.因子分析法主要步骤

    (二)海洋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数据来源

   四 研究结果

   五 研究结果分析

    (一)广东、山东、上海为中国海洋经济竞争力最强梯队

    (二)辽宁、福建、天津、浙江和江苏为中国海洋经济竞争力中等梯队

    (三)河北、海南、广西为中国海洋经济竞争力最弱梯队

    (四)沿海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差异显著

   六 对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新契机

    (二)重视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落实

    (三)关注海洋产业供给侧改革

   七 结论与展望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视阈下对海洋动物福利的几点认识

   一 原始自然观中的生态文明

   二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动物福利

    (一)动物福利政策的推进

    (二)技术对动物福利的推动

   三 “一带一路”与海洋动物福利

    (一)海洋生态文明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明

    (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动物福利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及应对

   一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和“一带一路”概念梳理

    (一)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1.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概念

     2.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现状

    (二)“一带一路”的概念及意义

     1.“一带一路”倡议的概念

     2.“一带一路”的意义

   二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关系

    (一)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动力

    (二)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将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范围

    (三)北极海洋生态安全事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与合作

   三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一)参与北极事务将有效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大国形象

    (二)北极航道开通将减少中国对外贸易的成本和纠纷

    (三)北极能源开发将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动力

    (四)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保护治理将促进沿线国家的合作

   四 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影响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应对措施

    (一)积极参与北极事务,承担大国责任

    (二)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开发北极

     1.搁置争端,在海洋生态安全治理过程中寻求合作

     2.构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

     3.加强对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科研力度

     4.积极借鉴环北极国家参与开发治理北极的先进经验

     5.以北极航线为纽带,建立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海洋经济理论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中国沿海地区金融效率差异化研究

   一 引言

   二 理论模型

    (一)Malmquist指数

    (二)指标选取

   三 实证分析

    (一)金融效率的测算结果

    (二)金融效率的分布特征

     1.金融配置效率的分布特征

     2.金融效率的区域性分布特征

   四 结论与讨论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投融资模式设计

   一 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综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主体研究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政策研究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评价

   二 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三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投融资的国际借鉴

    (一)美国

    (二)日本

    (三)英国

   四 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融资模式设计

    (一)海洋生物医药业

    (二)海洋可再生能源业

    (三)海洋装备业

   五 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投融资政策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模式

     1.融资模式的选择

     2.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选择

    (二)构建有效多元的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

     1.加快金融机构的培育和引进

     2.投资体系建设

     3.融资体系建设

     4.金融支持的创新体系建设

  中国海洋合作战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 研究背景

   二 海洋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互动逻辑

   三 中国海洋合作战略的双重激励效应

    (一)推动国内要素向外转移的进程

    (二)推动相关国家资源类要素融入区域合作

    (三)推动国际海洋治理结构的改革

   四 中国海洋合作战略的牵制因素

    (一)相关国家对中国海洋合作战略的认知

    (二)海上利益的斗争与争夺

    (三)海上非传统安全的困扰

   五 中国海洋合作战略的政策选择

    (一)利用与世界海洋国家的经济合作需求,推动以海洋为依托的经济合作,形成国际海洋治理结构的经济基础

    (二)利用相关国家对海洋治理能力提升的需求,改革现行海洋治理结构,并推动构建新型的国际海洋治理结构

     1.推进“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新秩序

     2.推动发展中国家的海洋能力建设

     3.加强中国的海洋话语权建设

     4.发挥中国在全球海洋非传统安全合作中的作用,为以海洋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合作提供安全保障

 海洋文化产业

  借鉴美国经验发展中国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一 引言

   二 美国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

    (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二)发挥市场竞争作用

    (三)良好的资金扶持政策

    (四)发挥高新技术的主导作用

    (五)灵活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三 中国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文化产业政策体制尚未理顺

    (二)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品种单一

    (三)相关立法存在不足

    (四)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体系滞后

    (五)缺少高素质的人才

   四 加快发展中国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

    (二)完善资金扶持政策

    (三)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五)突出打造区域特色

  浅析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发展思路

   一 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质

    (一)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概念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2.海洋文化产业的概念

     3.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二)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质

   二 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增强经济增长软实力

    (二)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解决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求矛盾

    (三)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可满足细分的体验市场

   三 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大连海洋文化创意产业

     1.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2.人才资源优势明显

     3.腹地产业与资源优势明显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1.战略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

     2.海洋文化资源丰富

     3.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三)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

     1.海洋战略位置优越,文化资源丰富

     2.海洋经济能力雄厚,海洋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四 目前中国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生态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二)思想保守,制约产业发展

    (三)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总体竞争力差

    (四)海洋资源利用率低,文化附加值不高

    (五)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海洋文化研究力度不够

    (六)企业融资难,资金约束严重

   五 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路

    (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二)合理保护和开发海洋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培育具有特色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提升竞争力

    (四)发展科技,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

    (五)重视人才培养,营造文化氛围

    (六)加大资金投入,解决融资困难

     1.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融资者与投资者的沟通

     2.政府提供公共资金

     3.促进民间资金投入

   结语

 国外海洋经济

  美国海洋经济现状及经验借鉴

   一 美国海洋经济概况

   二 美国主要海洋产业

    (一)概况

    (二)支柱产业

     1.海洋矿产业

     2.滨海旅游和休闲服务业

     3.海洋运输业

     4.造船业

     5.海洋生物资源业

     6.海洋建筑业

    (三)新兴海洋产业

   三 美国海岸带经济

    (一)海岸带经济概况

     1.大西洋沿岸地区

     2.太平洋沿岸地区

     3.五大湖地区

    (二)海洋教育及海洋科技

     1.海洋意识普及

     2.全民海洋教育

     3.高端海洋教育

     4.海洋科技投入

     5.海洋科技理论研究

     6.海洋科技实践应用

   四 中美海洋经济比较及经验借鉴

    (一)中美海洋经济差异比较

     1.地理条件

     2.海洋资源

     3.海洋经济总量

     4.海洋产业结构

    (二)美国海洋经济发展轨迹

    (三)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经验

     1.政府引导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2.加大科研投入,发展海洋科技

     3.加快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和休闲服务业

     4.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

    (四)中国的可借鉴经验

     1.充分发挥政府战略引导作用

     2.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对海洋经济的推动作用

     3.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学术委员

 寄语2017

《中国海洋经济》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载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与海洋经济紧密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书评等,每年两期。欢迎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对海洋经济感兴趣的人员赐稿。

[1]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7》,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第Ⅰ页。

[2]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第28页。

[3]曲克明、杜守恩:《海水工厂化高效养殖体系构建工程技术》,海洋出版社,2010,第50~60页。

[4]姚恩长:《接力养殖模式构建——以浙江大黄鱼产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浙江海洋学院,2013。

[5]刘超:《四种海水鱼陆海接力养殖设施与工艺的试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2015。

[6]于小群、唐建春、孙超:《烟台成为全国最大陆海接力养殖基地》,《中国渔业报》2013年9月16日,第A03版。

[7]李国江、陈荣杰:《为设施渔业插上腾飞的金翅膀——山东省莱州市现代渔业发展纪实》,《中国水产》2010年第5期。

[8]王辉、许学工:《山东省莱州市大菱鲆养殖经济效益评估》,《中国渔业经济》2016年第2期。

[9]丁子元、郝俊、邵蓬、尤宏争、王汝强:《天津地区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应用试验》,《科学养鱼》2017年第1期。

[10]刘家林:《海水池塘虾贝鱼无公害混养技术》,《水产养殖》2010年第6期。

[11]徐献明:《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期。

[12]陈飞、丁理法、李会斌:《“浙桂1号”南美白对虾、鱼、贝海水池塘生态混养试验》,《科学养鱼》2015年第11期。

[13]黄佳鸣:《海水池塘鱼、虾、贝混养技术》,《当代水产》2014年第4期。

[14]骆大鹏、刘庆明、刘金叶、赵志英:《海水池塘鱼虾贝综合混养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5期。

[15]盛金荣:《海南普通网箱与深水网箱养殖经济效益分析——以海南陵水及澄迈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海洋大学,2016。

[1]佚名:《2017年中国对虾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3/503069.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6月1日。

[2]宋盛宪:《对虾养殖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水产科技》2006年第2期。

[3]黎大勇:《南美白对虾苗种产业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广西水产科学》2015年第1期。

[4]孟庆武:《我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前景》,《海洋渔业》2008年第3期。

[5]赵广学:《凡纳滨对虾几种综合养殖模式的比较与效能评价》,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2012。

[6]马良骁:《湖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分析及展望》,《渔业致富指南》2014年第3期。

[7]虞为:《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7期。

[8]崔禾:《纵观全球养殖对虾产业现状 分析我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中国水产》2006年第4期。

[9]吕永辉:《我国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行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中国水产》2015年第8期。

[10]刘瑞玉:《我国对虾养殖的现状、研究进展与存在的若干问题》,《第四届世界华人虾类养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北京,2004。

[11]杨洪生:《现代渔业创新发展亟待链条设计与原创驱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年第12期。

[12]李玉民:《基于电商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思考》,《上海农业科技》2014年第3期。

[1]张小波:《浅谈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的发展现状》,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洋装备分会、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学术年会,上海,2015。

[2]王军成:《发展海洋监测高新技术 振兴海洋仪器行业》,《山东科学》2016年第5期。

[3]钱洪宝:《我国海洋监测高技术发展的回顾与思考》,《海洋技术学报》2015年第3期。

[4]王波:《海洋资料浮标观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仪器仪表学报》2014年第11期。

[5]刘振宇:《青岛市海洋环境观测产业发展》,《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第5期。

[6]朱光文:《我国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海洋技术》2006年第2期。

[1]邓陈茂、黄海立、符韶:《我国海水养殖珍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16年第10期。

[2]邓陈茂、符韶、梁飞龙、童银洪:《湛江珍珠产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海洋与渔业》2009年第4期。

[3]符韶、邓陈茂、梁飞龙、童银洪、孙永敏:《关于南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1]王琪:《提升海洋软实力——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文化报》2013年4月22日,第3版。

[2]林谷蓉:《海洋文化与海洋观光:台湾经验之分析》,鼎茂图书出版社,2015。

[3]林谷蓉:《两岸发展海洋观光新模式:客轮旅游》,《2014新世纪休闲创意论坛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苗栗,2014。

[4]汪泓、叶欣梁、孙瑞红、沈大东:《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温暖:《市长寄语》,舟山市政府,http://www.zhoushan.gov.cn/web/dhmh/ldzc/,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5月1日。

[6]王婵:《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正式开港》,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有限公司,http://zsicp.cn/cn/news/2014/1028/3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10月14日。

[7]王婵:《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正式开港》,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有限公司,http://zsicp.cn/cn/news/2014/1028/39.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4年10月14日。

[1]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完成的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2011年度重大课题:“山东港口业的整合与发展”,第1~7页。

[2]彭传圣:《美国港口现状与问题》,《水运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3]陈勇:《从鹿特丹港的发展看世界港口发展的新趋势》,《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1期。

[4]新加坡港(Port of Singapore),http://www.ufsoo.com/port/singapore/,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6月21日。

[5]新加坡港(SGSIN),http://www.ufsoo.com/port/singapore/,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6月15日。

[6]〔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50~69页。

[7]孟春、郭上、赵阳光:《美国运用PPP模式推进港口建设》,http://www.drc.gov.cn/xsyzcfx/20141121/4-4-2884910.htm,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6月20日。

[8]孟春、郭上、赵阳光:《美国运用PPP模式推进港口建设》,http://www.drc.gov.cn/xsyzcfx/20141121/4-4-2884910.htm,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6月20日。

[9]孟春、郭上、赵阳光:《美国运用PPP模式推进港口建设》,http://www.drc.gov.cn/xsyzcfx/20141121/4-4-2884910.htm,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6月20日。

[10]吴心宏:《荷兰鹿特丹港的四大特色及发展趋势》,《城市公用事业》2010年第1期。

[11]杨艳丽:《基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看“第四代港口”信息化建设》,《港口经济》2009年第10期。

[12]梅冠群:《世界港口发展模式演进方向与经验借鉴》,《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第12期。

[13]唐黎标:《国外港口群先进经验之探析》,《港口科技》2009年第2期。

[14]丁丽君:《我国环渤海港口群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2。

[15]陈淼、邵俊岗:《国外港口群竞争合作对我国的启示》,《中国港口》2007年第4期。

[16]任贵琴:《国外港口管理模式分析及我国港口管理模式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0期。

[17]综合规划司:《2016年交通运输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zizhan.mot.gov.cn/zfxxgk/bnssj/zhghs/201704/t20170417_2191106.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7年6月21日。

[18]苏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新移民社会权利保障》,《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2期。

[1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13年第22期。

[1]刘作霖、陈寒、夏锋:《打造“互联网+港口物流”新模式》,《徐州日报》2016年7月5日,第2版。

[2]方璐:《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方法》,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14。

[3]冯伟:《港口信息化驶入大数据时代》,《中国交通报》2014年4月7日,第2版。

[4]Hogeweg,G.N.,“Big Data Management at Port of Rotterdam,Sea Technology,”Agricultural & Environmental Science Database56(2015):123-125.

[5]徐凯、郭胜童、彭翀:《港口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对接》,《港口经济》2015年第2期。

[6]孙宝忠:《鹿特丹港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经验及思考》,《港口经济》2014年第10期。

[7]史晓平、李华光:《上海港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水运管理》2015年第3期。

[8]张胜利:《我国港口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构想》,《中国水运》2015年第5期。

[9]黎晓光:《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港口物流的发展方向》,《中国港口》2016年第7期。

[10]张琪、徐霄峰:《探寻现代港口转型发展之路》,《中国港口》2016年第5期。

[11]甘旭峰、黄青青:《我国港口发展现状及科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港口经济》2013年第11期。

[12]陶德馨:《智慧港口发展现状与展望》,《港口装卸》2017年第1期。

[1]李晨、迟萍:《中国水产品出口的升级趋势及贸易地位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世界农业》2017年第1期。

[2]杨卫、苗青:《中国水产品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实证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年第7期。

[3]刘博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基于主要出口市场的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江南大学,2008。

[4]朱桂方:《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科技展望》2015年第36期。

[5]刘丕环、宫桓刚:《浅析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原因》,《现代商业》2009年第6期。

[6]梁晓:《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输日水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0。

[7]冷传慧、王燕青、李芳芳:《日本设置TBT对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限制——考察“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宗水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影响》,《中国渔业经济》2007年第3期。

[8]马磊、胡麦秀:《技术-环境贸易壁垒对我国鳗鱼出口的影响——以日本市场为例》,《上海农业学报》2013年第2期。

[9]揣江宇、胡麦秀:《日本技术性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渔业经济》2012年第6期。

[10]何力:《日本贸易安全制度的发展及其机制》,《海关与经贸研究》2015年第1期。

[11]金伯生:《日本的进口管理制度》,《日本研究》1989年第3期。

[12]李俊:《非关税贸易壁垒NTBs及浙江的对策思考》,《浙江金融》2003年第12期。

[13]李秉龙、王可山:《非关税贸易壁垒与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管理》2004年第4期。

[14]吴譞:《中日农产品贸易保护政策比较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1。

[15]邵桂兰、姜宏:《中国水产品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国的非传统贸易壁垒分析与比较》,《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7期。

[16]杨杰、俞丽、谭海军:《非关税贸易壁垒浅析及对策研究》,《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5期。

[17]李丽、王成:《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以中日水产品贸易为例》,《对外经贸》2015年第5期。

[18]闫琰:《中国水产品对日本出口贸易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农业大学,2011。

[19]张秀娥:《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第3期。

[20]宋德强:《中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贸易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农业大学,2013。

[21]国彦兵:《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作用》,《商业研究》2010年第3期。

[1]韩增林、栾维新:《区域海洋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1~5页。

[2]方欣、张亦飞、毛翰宣:《浙江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演进研究》,《海洋通报》2013年第2期。

[3]张德贤、陈中慧、戴桂林、王琪、刘敬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型及应用研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韩增林、刘桂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3期。

[5]狄乾斌、韩增林、孙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在辽宁省的应用》,《资源科学》2009年第2期。

[6]狄乾斌、韩增林:《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系统耦合模式》,《经济地理》2009年第5期。

[7]狄乾斌、韩增林:《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第3期。

[8]崔仁祥:《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省际空间差异研究——基于组合综合评价方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年第12期。

[9]孙康、柴瑞瑞、陈静锋:《基于协同演化模拟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3期。

[10]覃雄合、孙才志、王泽宇:《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资源科学》2014年第12期。

[11]孙才志、李欣:《环渤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阻尼效应测度及空间差异》,《经济地理》2013年第12期。

[12]李夫星、郑颖娟、张玉、王卫:《环渤海四省市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评价》,《海洋通报》2013年第3期。

[13]徐胜、董伟、郭越、宋维玲:《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3期。

[14]孙才志、高扬、韩建:《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陆一体化评价》,《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第6期。

[15]陈守煜:《可变模糊集理论与模型及其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第7~21页。

[16]陈守煜:《系统模糊决策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第197~235页。

[17]陈守煜、李亚伟:《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的水质评价模型》,《水科学进展》2005年第1期。

[18]柯丽娜、王权明、李永化、曹永强:《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海岛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第5期。

[19]柯丽娜、王权明、周惠成:《基于可变模糊集的海洋水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以青岛疏浚物海洋倾倒区为例》,《资源科学》2012年第4期。

[20]王泽宇、郭萌雨、孙才志、李博:《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水平评价》,《资源科学》2015年第3期。

[1]〔美〕曼贡:《美国海洋政策》,张继先译,海洋出版社,1982,第101~115页。

[2]〔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第97~101页。

[3]Charles S.Colgan、何广顺、王晓慧:《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的计量理论和方法》,《经济资料译丛》2010年第2期。

[4]Seung-Jun Kwak,Seung-Hoon Yoo,Jeong-In Chang,“The Role of the Maritime Industry in the Korean National Economy:An Input-output Analysis,”Marine Policy4(2005):371-383.

[5]Judith Kildow,Charles S.Colgan,“The 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State of California Resources Agency7(2005):282-293.

[6]Karyn Morrissey,Cathal O' Donoghue,“The Irish Marine Econom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Marine Policy36(2012):358-364.

[7]孙清:《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海洋通报》1996年第4期。

[8]杨圣云、周秋麟、郭允谋:《论厦门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台湾海峡》1999年第3期。

[9]戴亚南:《区域增长极理论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地理》2007年第3期。

[10]刘洋、丰爱平、刘大海、马琳娜:《基于聚类分析的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1期。

[11]向云波、彭秀芬、张勇:《长三角海洋经济发育现状及其综合实力测度》,《热带地理》2010年第6期。

[12]殷克东、李兴东:《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测评》,《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3期。

[13]王圣、张燕歌:《山东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7期。

[14]伍业锋:《中国海洋经济区域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研究》,《统计研究》2014年第11期。

[15]张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实力比较分析——基于蓝色经济区七市的比较》,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6。

[16]李彬、高艳、张士洋:《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北京,2010。

[17]唐正康:《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海洋产业结构分析——以江苏为例》,《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第12期。

[18]周景楠:《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海洋大学,2016。

[19]陈红儿、陈刚:《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案例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期。

[1]姜帅:《制度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人民论坛》2014年第10期。

[2]李登攀:《接轨国际标准“人道屠宰”河南试水》,《经济视点报》2007年12月27日,第2版。

[3]商务部:《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商务部令2008年第13号),https://wenku.baidu.com/view/f38ee483bceb19e8b8f6ba5b.html?from=search,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20日。

[4]戴先任:《全国首个肉鸡福利屠宰标准发布》,《中国食品报》2016年8月30日,第3版。

[5]李婷婷:《山东引导肉鸡屠宰实行“临终关怀”》,《中国畜牧兽医报》2016年9月4日,第3版。

[6]伍善庆、伍锦姑:《浅议填海有道与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第11期。

[7]谢博、岳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8]张箭:《中国人为什么缺席了地理大发现》,《海洋世界》2005年第7期。

[9]杨兴、李凤:《关于制定我国〈动物福利法〉的思考》,《时代法学》2008年第5期。

[10]《清华一学生硫酸伤熊事件》,央视网,http://www.cctv.com/special/435/index.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20日。

[11]腾讯新闻:《残忍虐杀龙虾!悉尼一餐厅因虐待动物被罚1500澳元》,http://news.qq.com/a/20170219/014512.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8日。

[1]杨振姣、董海楠、唐莉敏:《北极海洋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海洋信息》2014年第2期。

[2]傅丽君:《中国南北极主题博士论文的对比研究》,《科技风》2012年第22期。

[3]李志军、魏莉、刘艺工:《北极气候变化对加拿大和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4]李振福:《北极航运与“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船检》2016年第1期。

[5]杜娟:《北极圈内的“蓝色圈地运动”》,《当代世界》2007年第11期。

[6]程耀:《“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1期。

[7]王佳宁:《中国聚焦:博鳌亚洲论坛热议中国“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http://money.163.com/15/0328/22/ALR1638U00253B0H.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20日。

[8]张莉:《“一带一路”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的战略》,《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9期。

[9]杨婷:《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6/28/c_1111364206_2. 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20日。

[10]王杰、范文博:《基于中欧航线的北极航道经济性分析》,《太平洋学报》2011年第4期。

[11]李振福、王文雅、朱静:《北极航线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亚太经济》2015年第3期。

[12]刘惠荣、李浩梅:《北极航线的价值和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解读》,《中国海商法研究》2015年第2期。

[13]徐燕兰:《政府协调与“一带一路”生态环境国际合作》,《肇庆学院学报》2015年第11期。

[14]刘坤喆:《挪威外长:愿与中国加强北极科考合作》,http://news.163.com/10/0831/07/6FD92G7500014AED.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15日。

[15]刘作宇:《浅析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的利弊——基于国际法的视角》,《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1期。

[16]郭培清、田栋:《摩尔曼斯克讲话与北极合作——北极进入合作时代》,《海洋世界》2008年第5期。

[17]王郦久:《北冰洋主权之争的趋势》,《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7期。

[18]刘助仁:《构筑中国21世纪生态环境安全任重道远》,《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19]孙凯、王晨光:《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俄北极合作》,《东北亚论坛》2014年第6期。

[20]肖洋:《中俄共建“北极能源走廊”:战略支点与推进理路》,《东北亚论坛》2016年第5期。

[1]周天芸、岳科研、张幸:《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增长》,《经济地理》2014年第1期。

[2]姚耀军:《中国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3]王定祥、李伶俐、冉光和:《金融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4]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5]赵文、王蕾:《刘易斯转折点之后的配置效率测算》,《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

[6]刘梦坤、尹宗成:《金融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7]李萍:《金融创新、金融效率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互动关系分析——基于山东省1999~2013年的数据》,《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23期。

[8]张玉侠:《县域金融配置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秦皇岛市为例》,《河北金融》2014年第5期。

[9]蒋岳祥、蒋瑞波:《区域金融创新:效率评价、环境影响与差异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10]龚关、胡关亮:《中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研究》2013年第4期。

[11]丁志国、赵宣凯、苏治:《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升级方向与路径选择》,《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9期。

[12]李延凯、韩廷春:《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透过资本配置效率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2期。

[13]曾五一、赵楠:《中国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及区域资本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14]韩立岩、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经济研究》2005年第1期。

[15]S.Malmquist,“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Curves,”Trabajos de Estatistica4(1953):209-242.

[16]D.W.Caves,L.R.Christensen,W.E.Dewert,“The Economic Theory of Index Number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put,Output,and Productivity,”Econometrica50(1982):1393-1414.

[17]R.Fare,S.Grosskopf,M.Norris,Z.Zhang,“Productivity Growth,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4(1994):66-83.

[18]曾菊英、许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的一种新测度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

[19]谢家智、王文涛:《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分布特征》,《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1期。

[20]赵奇伟、张诚:《金融深化、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4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21]杨胜刚、朱虹:《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22]樊刚、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第121~125页。

[1]施平、郑江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发展思路》,《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李海波、肖文东:《金融如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民日报》2011年3月31日。

[3]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及其政策设计》,《现代财经》2011年第9期。

[4]姜大鹏、顾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第17期。

[5]曹立:《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个视角》,《理论视野》2010年第11期。

[6]胡海峰、孙飞:《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新视野》2010年第6期。

[7]王大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支持这条腿太短》,《上海证券报》2011年1月1日。

[8]刘志阳:《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设计形成机理与竞争策略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5期。

[9]刘洪昌、武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10期。

[10]Tony Quin,“Marketers Invest in Next-generation Experiences,”B to B 95(2010):24-38.

[11]李朝晖:《建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策建议》,《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第10期。

[12]马翔、孙伍琴:《构建海洋经济金融支持体系的八大策略》,《经济纵横》2012年第12期。

[13]杨涛:《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分析》,《金融与经济》2012年第9期。

[14]俞立平:《我国金融与海洋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10期。

[15]武靖州:《发展海洋经济亟需金融政策支持》,《浙江金融》2013年第2期。

[16]仲雯雯、郭佩芳、于宜法:《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9期。

[17]姜棱炜:《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融资模式及其效率评价》,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13。

[18]刘堃、韩立民:《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12期。

[19]李健、王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证研究》,《生态经济》2013年第1期。

[20]周昌仕、宁凌:《现代海洋产业多元融资模式探索》,《中国渔业经济》2012年第4期。

[21]徐胜:《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及基本思路初探》,《海洋经济》2011年第2期。

[22]杜军、宁凌、胡彩霞:《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生态经济》2014年第4期。

[23]向晓梅:《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及创新路径》,《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24]钟清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第11期。

[1]Hugo Pinto,“Cooperation Determinants in the Atlantic Blue Economy,”Mpra Paper(2014),https://mpra.ub.uni-muenchen.de/60551/.

[2]J.T.Kildow and A.McIlgorm,“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es,”Marine Policy34(2010):367-374 .

[3]Maria Bargh,“A Blue Economy for Aotearoa New Zealand,”Environment Development & Sustainability16(2014):459-470.

[4]Pardo A.,“Third World Lecture 1984:Ocean Space and Mankind,”Third World Quarterly6(1984):559-572.

[5]David S.Jacks and Krishna Pendakur,“Global Trade and the Maritime Transport Revolution,”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92-4(2010):745-755.

[6]Awini Behnam,“The Ocean Trade in the New Economy:A Keynote Address,”Ocean 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Law35-2(2004):115-130.

[7]Dale Squires,Christopher Reid & Yongil Jeon,“Productivity Growth in Natural Resource Industries and the Environment:an Application to the Korean Tuna Purse-Seine Fleet in the Pacific Ocean,”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22-1(2008):81-93.

[8]Lee Cordner,“Rethinking Maritime Security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Journal of the Indian Ocean Region6-1(2010):67-85.

[9]杰弗里·帕克:《二十世纪的西方地理政治思想》,节亦鸣等译,解放军出版社,1992,第63页。

[10]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安常容、成忠勤译,解放军出版社,1998,第3页。

[11]Park Kwang Seo and Kildow Judith T.,“Rebuilding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he Ocean Economy,”Journal of Ocean and Coastal Economics4(2014):1-37.

[12]Lee A.Kimball,“International Ocean Governance Using International Law and Organizations to Manage Marine Resources Sustainably,”IUCN-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2003.

[13]George Modelski & William R.Thompson,Testing Cobweb Models of the Long Cycles(Exploring Long Cycles,Boulder:Lynne Rienner Publishers,1987),p.85.

[14]张为付、吴进红:《商品贸易、要素流动与贸易投资一体化》,《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5期。

[15]《中国九大产能过剩行业发展情况分析》,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07-31/852915.html?all_page=true,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27日。

[16]Vivek Arora and Athanasios Vamvakidis,“China's Economic Growth:International Spillovers,”China & World Economy19-5(2011):31-46.

[17]张幼文:《全球化经济学:逻辑起点、理论主题与实践意义》,《探索与争鸣》2013年第11期。

[18]柴庆春、胡添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对东盟和欧盟投资的差异性的考察》,《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19]陈钧皓:《全球化经济的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

[20]张幼文:《要素的国际流动与开放型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与走向》,《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3期。

[21]肖金成:《“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发展、和平之路》,《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第3期。

[22]李肇星:《“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翅膀》,《环球时报》2015年2月17日。

[23]陈琪、周舟、唐棠:《东盟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顾虑》,《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第4期。

[24]朱翠萍:《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动因、挑战与应对》,《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25]刘中民:《海洋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人类》,《社会观察》2005年第3期。

[26]高兰:《亚太地区海洋合作的博弈互动分析——兼论日美海权同盟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日本学刊》2013年第4期。

[27]《李克强在中希海洋合作论坛上的演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6/21/c_126651068.htm,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6月27日。

[28]张志洲:《“抵消美国”与中国海洋话语权的构建》,《东方早报》2012年6月1日,第3版。

[1]王惠蓉:《以旅游业为标杆的海洋文化创意产业探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2]范小舰:《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启示》,《求索》2012年第7期。

[3]刘理想:《海洋产业投融资法律政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烟台大学,2012。

[4]魏晓晓:《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5]崔静:《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教育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6]崔静:《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教育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7]乔睿:《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8]范小舰:《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启示》,《求索》2012年第7期。

[9]王晖:《北京市与纽约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10]范小舰:《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启示》,《求索》2012年第7期。

[11]潘陆益:《美国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经验与启示》,《高教学刊》2017年第1期。

[12]《两部委:十三五将挖掘海洋文化 发展海洋文化创意产业》,中国经济网,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5-15/doc-ifyfekhi7744790.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7年8月18日。

[13]李寅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立法保障:问题与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14]庄欣琏:《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海洋大学,2015。

[15]乔睿:《美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

[16]徐舒静、于慎澄:《海陆统筹视角下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东岳论丛》2012年第10期。

[17]庄欣琏:《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东海洋大学,2015。

[18]迟莹:《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拓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4,http://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19]王琪:《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第4期。

[20]李寅瑞:《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立法保障:问题与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21]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14,第56页。

[22]杨祝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策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1]潘晓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6期。

[2]范小舰:《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培育与启示》,《求索》2012年第7期。

[3]张开城:《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化产业研究述论》,《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年第16期。

[4]苏勇军:《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海洋出版社,2011,第56~58页。

[5]姜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经济文化强市》,《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6]叶云飞:《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第45~50页。

[8]王美雅:《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艺术设计研究》2010年第3期。

[9]李顺德:《文化产业与知识产权》,《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第8期。

[10]姚永玲:《关于创意产业的几个问题》,《城市问题》2012年第5期。

[11]唐建军:《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几点认识》,《东岳论丛》2006年第3期。

[12]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第8期。

[13]崔广彬、马荣霞:《大连文化名城建设的定位与发展对策》,《大连干部学刊》2009年第3期。

[1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第78~80页。

[15]韩明杰、牟艳芳:《基于海洋文化产业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16]姜秉国、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7]陈汉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瞻》,《经济地理》2008年第5期。

[18]郑贵斌、刘娟、牟艳芳:《山东海洋文化资源转化为海洋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第28期。

[19]张振鹏、王玲:《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第8期。

[20]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102~103页。

[21]孔建华:《文化经济的融合兴起与北京想象: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22]马仁锋、唐娇、张弢:《科技创新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动态与中国议题》,《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11期。

[23]郑欢:《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路径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24]陈亚民:《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期。

[25]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第56~58页。

[1]Center for the Blue Economy.NOAA Report on the Ocean and Great Lakes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ENOW Final Economic Report,2014).

[2]于保华:《国外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对策》,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北京,2005。

[3]王金平、张波、鲁景亮、高峰:《美国海洋科技战略研究重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6年第1期。

[4]宫媛、师武军、郑向阳、张丽梅:《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协调途径探讨——北美城市群经验及对环渤海城市群的启示》,多元与包容——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昆明,2012。

[5]陈秀山、张若:《国外沿海城市群发展模式的启示与借鉴》,《领导之友》2007年第3期。

[6]范铮、曾淦宁、沈江南、阮慧敏、张国亮:《美国海洋教育对我国海洋教育强国的一些启示》,《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年第12期。

[7]宋文红、任祺:《美国“赠海学院计划”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现代大学教育》2015年第3期。

[8]宋军继:《美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东岳论丛》2013年第4期。

[9]倪国江、文艳:《美国海洋科技发展的推进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第6期。

[10]王海壮、栾维新:《中美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及启示》,中国海洋论坛,浙江,2009。

[11]宋炳林:《美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港口经济》2012年第1期。

[12]Daniel R.Mandelker,Thea A.Sherry,“The National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Act of 1972,”Urban Law Annual7(1974):158-167.

[13]孙凯、冯梁:《美国海洋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3年第1期。

[14]李晓明:《美国的海洋强国建设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5。

[15]Maynard Silva & Ingrid Desilvestre,“Marine and Coastal Protected Areas in Latin.America:A Preliminary Assessment,”Coastal Zone Management Journal14-4(2008):311-347.

[16]马兆俐、刘海廷:《国外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法制保障的经验与启示》,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沈阳,2015。

[17]Vefie L.,“National Ocean Economics Program,”World Politics35-1(1982):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