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力资源调查图书
investig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in Macao
[内容简介] 本书为澳门特首办委托澳门社科学会完成的澳门人力资源调查课题,课题组在对澳门博彩娱乐、公共行政、医疗卫生、银行金融等16个行业分别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一回答了澳门各行业人力资源是否存在短缺和失衡现象、其原因何在以及如何开发人力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目前的澳门实际上已经是多种国际力量角逐角力的焦点,澳门人力资源问题值得关注澳门问题的学者及国际问题研究工作者的注意。
相关信息
Abstract
前言与鸣谢
第一篇 摘要报告
第一章 澳门人力资源的现状与趋势*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说明
一 人力资源的不同定义
二 宽泛定义更符合澳门实际
三 人力资源政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四 课题组按产业类别分工合作
五 本研究的方法与理论框架
1.文献资料法
2.对比分析法
3.重点访谈法
第二节 澳门人力资源的数量
一 澳门人力资源现状
二 人口移动对人力资源数量的影响
三 人口数量与生存空间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澳门人力资源的质量
一 澳门人力资源质量的模型:两头小,中间大
二 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不适应产业的需要
第二章 导致澳门人力资源短缺失衡的经济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 澳门的失业率与失业人口
一 失业率下降而失业人口不降
二 经济结构决定人力结构
三 澳门的就业与失业
1.就业者与失业者的教育程度
2.壮年失业现象值得警惕
3.高学历失业需要检讨
第二节 机会成本与可持续发展
一 博彩业的脆弱性与不可持续性
二 机会成本将由全社会承担
三 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第三节 “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
一 澳门的人均GDP已经进入发达社会行列
二 澳门离发达社会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三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并非自动协调
四 协调发展需要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第三章 澳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社会保障的完善*
第一节 挖掘潜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与量
一 强化职业培训,推广持证上岗
二 完善劳工立法,消除就业歧视
三 加快亲属团聚,优化移民政策
四 吸引外来专才,留住文化精英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源开发
一 澳门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二 澳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缺点
三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
1.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提高雇员和雇主的供款率,增加政府的拨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适当提高养老金及各项津贴的金额
2.根据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的趋势,一些地方(如香港)的有关研究提出,延长退休年龄,以解决人力资源问题
3.可以把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至所有的劳动人口,但应该采取自愿参与供款的方式
4.不要忽视老年人的经验和能力
第三节 对部分行业的建议及简短结论
一 对部分行业开发人力资源的建议*
1.对博彩业的建议
2.对医疗卫生业的建议
3.对银行业的建议
4.对社团界的建议
5.对建筑业的建议
6.对旅游酒店业的建议
二 简短的结论
1.质量上,把好人力资源培训关
2.数量上,建立内外两种调节机制
3.强化社会保障,降低市场冲击波的力度
4.苦练内功,保证竞争优势
5.区别就业和救济,分清市场与福利
6.以工代赈,让弱势群体有尊严
7.结束语
第二篇 综合报告
第四章 人力资源的定义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不同定义
第二节 宽泛定义更符合澳门实际*
第三节 人力资源政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第五章 调查过程与理论、方法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
一 研究计划的缘起
1.计划内容
2.假设结论
3.资料分析与政策研讨
4.人员分工与时间安排
第二节 课题分工与学习和研究结合
一 时间安排
二 课题组按产业类别分工合作
三 资料收集
1.澳门官方和民间出版的各种资料
2.澳门以外的相关资料
3.某些必要的原始资料
四 资料分析与政策研讨
五 撰写研究报告与政策建议
六 成果分享
第三节 研究经过及所用理论、方法
一 联系采访人应该注意的问题
1.首先自我介绍
2.先打电话找愿意接受采访的人
3.采访之前要做的事情
4.采访提纲应该怎么起草
5.采访中间注意事项
6.采访之后应该做的事情
二 主要理论框架简介
三 所用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对比分析法
3.重点访谈法
第六章 澳门人力资源现状*
第一节 澳门人力资源的数量
一 澳门劳动人口现状
二 人口移动*对人力资源数量的影响
三 人口数量与生存空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节 澳门人力资源的质量
一 澳门人力资源的质量模型:两头小,中间大
二 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是否适应产业的需要
第七章 导致澳门人力资源短缺失衡的经济因素*
第一节 澳门的失业率与失业人口
一 从“失业率下降而失业人口不降”谈起
二 经济结构决定人力结构
第二节 澳门的就业与失业
一 就业者与失业者的教育程度
二 壮年失业现象值得警惕
三 高学历失业需要检讨
第三节 机会成本与可持续发展
一 博彩业的脆弱性与不可持续性
二 机会成本将由全社会承担
三 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第八章 导致澳门人力资源短缺失衡的社会因素
第一节 “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
一 澳门人均GDP已经进入发达社会行列
二 澳门离发达社会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因素互为因果
一 有关“金钱”的辩证法
二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并非自动协调
三 协调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
1.制度安排要体现科学精神,让社会科学在澳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2.逐步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民主与科学不可分割
3.制度要创新,机构要改革,既不因循守旧,也不照搬照抄
4.权力要制约,决策要问责,赏罚要分明,渎职要惩办
第三节 变危机为契机,变被动为主动
一 准备迎接澳门博彩业的冬天
二 经济困难未必全是坏事
三 和谐社会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第九章 澳门人力资源的开发途径*
第一节 强化职业培训,推广持证上岗
第二节 完善劳工立法,消除就业歧视
第三节 加快亲属团聚,优化移民政策
第四节 吸引外来专才,留住文化精英
第五节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若干具体建议*
一 对博彩业的建议
二 对医疗卫生业的建议
三 对银行业的建议
四 对社团界的建议
五 对建筑业的建议
六 对制造业的建议
七 对旅游酒店业的建议
第十章 完善澳门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节 澳门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第二节 澳门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缺点
一 供款额太低
二 保障不足够
三 退休年龄调低至60岁未必合适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 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提高雇员和雇主的供款率,增加政府的拨款,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通胀率的增大适当提高养老金及各项津贴的金额
二 根据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增加的趋势,一些地方(如香港)的有关研究提出,延长退休年龄,以解决人力资源问题
三 可以把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至所有的劳动人口,但应该采取自愿参与供款的方式
四 不要忽视老年人的经验和能力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章 对症下药,加大政策力度*
第一节 质量上,把好人力资源培训关
一 教育培训
二 允许竞争
第二节 数量上,建立内外两种调节机制
第三节 强化社会保障,降低市场冲击波的力度
第四节 苦练内功,保证竞争有优势
第五节 区别就业和救济,分清市场与福利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篇 分行业报告
第十二章 博彩娱乐业*
第一节 澳门博彩业简介
一 赌权开放后的基本情况
二 互相博彩及彩票
1.赛狗
2.赛马
3.彩票
4.体育彩票
第二节 澳门人力资源的现状
一 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增加
二 人力资源呈现短缺
第三节 澳门博彩业的人力资源状况
一 传媒的相关报道
二 职位空缺数据显示的情况
三 博彩业人力资源需求增幅大,供应跟不上
四 2008年后博彩业人力资源情况预测
1.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
2.市场信息显示的情况
五 评估
第四节 博彩业如何开发人力资源
一 博彩业吸纳的劳动力最多
二 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
三 六点建议
第五节 澳门博彩业前景及预测模型
一 顾问公司看好澳门博彩业前景
二 过分乐观的预期
三 收紧自由行政策对澳门赌业的影响
四 学者专家的观点
五 我们的观点
六 构建博彩业预测模型
1.预测
2.检证及修订预测
第十三章 公共行政界*
第一节 公共行政人力资源的大体情况
第二节 行政系统人力资源的短缺与失衡
第三节 公共行政系统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结论
第十四章 医疗卫生界*
第一节 澳门医疗卫生业人力资源概况
一 公共医疗卫生界
二 镜湖医院
三 私家诊所
四 中医、按摩及针灸
第二节 医疗卫生业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政府关于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方针
第四节 医疗卫生行业人力资源的隐忧和对策
第十五章 酒店业*
第一节 澳门酒店业的概况
第二节 酒店业人力资源的短缺
第三节 酒店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 引进外劳的情况
二 人力资源的培训
三 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的建立
四 结论
第十六章 银行金融业*
第一节 银行金融业的人力资源情况
一 银行金融业人力资源的总体情况
二 银行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与流失
1.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不足
2.人力资源承接出现断层
3.银行业人力资源的流失
第二节 银行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结论
第十七章 房地产业*
第一节 房地产业的总体情况
第二节 房地产业人力短缺的情况
第三节 房地产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
一 聘请外劳
二 培训
三 企业文化
四 结论
第十八章 批发零售业*
第一节 批发零售业的总体状况
第二节 批发零售业人力资源的短缺
第三节 批发零售业人力资源开发
一 对外劳的需求
二 培训问题
三 企业文化
第四节 结论
第十九章 社会团体界*
第一节 澳门社团与人力资源状况
第二节 服务性社团人力资源的短缺
一 社工等专业人员的短缺
二 义工素质有待提高
第三节 社团人力资源数量短缺的原因
一 社团之间相互争夺
二 薪酬问题
第四节 澳门社团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五节 结论
第二十章 公共交通与基础设施业*
第一节 公共服务业人力资源概况
第二节 公共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短缺
第三节 公共交通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 政府决策的支持
二 培训
三 外劳问题
四 企业文化
第四节 结论
第二十一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建筑业人力资源概况
第二节 建筑业人力资源的短缺
第三节 建筑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结论
第二十二章 制造业*
第一节 澳门的制造业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制造业概况
第四节 制造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与失衡
第五节 制造业人力资源短缺与失衡的具体表现
第六节 制造业人力资源短缺与失衡的原因
一 薪酬偏低,福利差
二 就业前景模糊
第七节 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 增聘外地劳工
二 多元化生产及跨境合作
第八节 结论
第二十三章 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酒店业简介
第二节 澳门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旅游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与失衡
一 人员严重流失
二 难以吸引新人
第四节 旅游业人力资源短缺和失衡的原因
一 薪酬低,收入不稳
二 生存难,竞争激烈
第五节 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
第六节 建议及解决方法
第七节 总结
第二十四章 饮食业*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澳门的饮食文化和饮食业
一 澳门饮食业概况
二 饮食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与失衡
三 餐饮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政策建议
第二十五章 学校教育*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澳门学校教育的情况
第三节 教育界人力资源情况
第四节 发现与讨论
一 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普遍出现在中小学方面
二 教师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
三 访谈与文献之不同点
四 对政府的建议
第五节 总结
第二十六章 成人教育*
第一节 引言
一 持续教育
二 成人教育
第二节 澳门成人教育概况
第三节 澳门成人教育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一 文献回顾及研究方法
二 调查结果
1.背景资料
(1)成立时间
(2)主要有什么课程,多久举办一次
(3)一般的工作范畴
2.人力资源状况
(1)雇员及散工人数
(2)雇员男女比例、年龄分布
(3)平均薪酬
(4)聘请时考虑因素
(5)如何看待现今社会和机构本身的人力资源失衡问题
3.人力资源的开发或未来拓展方向
(1)有无与其他机构合作
(2)政府应如何配合
三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背景资料
2.人力资源状况
3.人力资源的开发方向
第四节 结论及建议
1.成人教育机构本身可采用的方法
2.政府方面可采取的措施
第二十七章 文化产业之一:会展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会展业概述
一 会展与会展业
二 会展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
第三节 澳门会展业与人力资源
一 澳门会展业概况
二 澳门会展业的人力资源
第四节 澳门会展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与开发
一 会展业人力资源的短缺与失衡
二 会展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三 澳门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第五节 结语
第二十八章 文化产业之二:书报零售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化产业简介
一 什么是文化
二 什么是文化产业
第三节 澳门书报零售业概况
一 澳门书报零售业的发展
二 澳门书报零售业的现状
第四节 零售业人力资源短缺和失衡的原因
一 博彩业的超常发展
二 劳动人口基数少,学历偏低
第五节 书报零售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一 薪酬待遇太低
二 书店人员流失
三 报摊的情况
第六节 怎样看待澳门的书报零售业
第七节 总结
附录
附录1 澳门人力资源调查访谈提纲
一 公司/机构目前的基本情况
二 人力资源数量的变化
三 人力成本(薪水开支占经营成本百分比)的发展趋势
四 人力资源短缺失衡及严重程度
五 如何解决人力资源短缺与失衡
六 在解决人力资源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
七 与外劳相关的问题
八 本行业其他公司/机构有无同类问题
九 对政府改革人力资源政策的建议
十 对政府相关机构的具体建议
十一 实名还是匿名
附录2 部分访谈记录
教育界
被访者1:李老师(语文组长),男
被访者2:刘老师(教导主任),女
被访者3:吴老师(副主任),女
被访者4:周老师(副校长),男
被访者5:梁老师(数学组长),女
被访者6:谢老师(英语老师),女
被访者7:刘羡冰女士(退休校长)
银行金融业
访谈对象1:伍小姐
访谈对象2:王小姐
访谈对象3:林先生
序言
文前辅文
中文摘要
Chark J.,“the State,Populate Participation,and the Voluntary Sector”,
Judd,Dennis R.,and Susan S. Feinstein (eds.),
Rob Coffee and the rest,“Pygmalion in Manage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in Managing People,Harvard College,1999.
Earl Babbie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下),李美华等译,时英出版社,1998。
阿伍:《公务员切身利益及市民福祉攸关 深化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各方瞩目》,载2003年12月20日《讯报》。
阿伍:《同工不同酬源自五花八门聘任方式 输打赢要专门揾着数难获市民认同》,载2006年6月10日《讯报》。
阿伍:《提高公务员效率公信力 制度配合方有实质保障》,载2003年9月20日《讯报》。
宝利嘉:《最新人力资源精要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蔡幸强:《新加坡外地劳工输入计划给澳门的启示》,载《澳门研究》,2005年4月。
曹坤华:《共建深港澳国际旅游区研究》,澳门基金会电子出版社,2000。
陈丽环:《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战略选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6。
陈丽敏:《澳门服务贸易的机遇与挑战》,载2005年12月11日A11版《澳门日报》。
陈青:《适度多元实质是适度一元》,载《澳门经济学刊》2007年第22期。
陈青:《影响澳门博彩业未来发展主要因素的思考》,载2007年1月29日《市民日报》。
陈蓉芳:《全球纺织产业转移与绍兴市建设国际纺织业制造基地的研究》,东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陈守信:《澳门结构性失业问题与解决对策》,澳门经济学会、澳门理工学院,2004。
陈章喜:《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载《澳门研究》2006年第35期。
程惕洁:《提高澳门旅游业的文化层次》,载余振、余永逸、邝锦钧编《双城记Ⅱ——回归后的港澳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澳门社会科学学会,2002。
程惕洁:《博彩社会学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崔世安:《人力资源关系旅游业发展》,载2005年6月30日A03版《澳门日报》。
邓希圣:《培训青年社团领袖服务社会薪火相传》,载《澳门杂志》2006年第50期。
邓玉华:《澳门非营利组织研究》,载《澳门研究》2005年第26期。
邓玉华:《澳门非营利组织研究——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管理》,2006年6月。
冯邦彦、王鹤:《论澳门国际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载《澳门经济学刊》2007年第22期。
冯邦彦:《澳门概论》,香港三联书店,1999。
冯邦彦、赵雪梅:《微型经济体产业适度多元化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澳门为例》,载《澳门理工》2006年第3期。
盖勇、孙平编著《人力资源战略与组织结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葛新权、郑兆红、王斌:《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郭婉雯:《旅游服务会展业前景乐观》,载2006年3月8日C07版《澳门日报》。
韩文忠:《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
郝志东:《社会科学的责任:论当前澳门的社科的研究》,载《澳门研究》2006年第33期。
何超琼:《川澳会展有合作空间》,载2005年7月27日A10版《澳门日报》。
何雪卿:《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善用,促澳门经济发展繁荣》,载《人力资源开发与政策保障》,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2005。
胡惠芳:《粤语、普通话导游饱和,外语导游奇缺》,载2007年3月13日A10版《澳门日报》。
花健:《文化金矿:全球文化产业成功之谜》,海天出版社,2003。
黄传发:《从澳门财政预算探讨公共行政人力资源之发展》,载《澳门公共行政研究》,澳门公共行政管理学会,2004。
黄桂:《澳门建造业人力资源提升探析》,载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政策保障》,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2005。
黄国胜(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在澳门大学社会学系举办的人力资源研讨会上的讲稿《从雇主的角度看澳门人力资源的现状与未来》。
黄富顺(中正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研究所所长):《台湾地区近年来成人教育发展的省思》,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8/j10/11.html。
黄启臣、郑炜明著《澳门经济四百年》,澳门基金出版社,1994。
锦叔:《今日澳门——二龙喉》,载2006年3月02日A05版《新报》。
李纯恩:《澳门好浮躁》,载2007年7月27日C14版《经济日报》。
李江:《经济眼看博彩》,澳门传媒工作者协会,2004。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李颖:《论人力资源使用的道德原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李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立言:《社团领袖话事澳门特色 选举政治领域凸显风骚》,载2006年8月5日《讯报》。
林明基:《澳门政府的经济政策及与香港的比较》,载《双城记Ⅱ——回归后的港澳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澳门社会科学学会,2003。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5。
刘大可:《会展经济学》,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刘大可:《中国会展业:理论现状与政策》,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刘果:《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人力资源管理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刘海青:《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制建设》,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刘羡冰:《从教议教》,澳门出版协会,2005。
刘雅煌:《澳门博彩与旅游的关系和走向》,载《澳门理工学报》2005年第1期。
刘品良:《澳门博彩业纵横》,香港三联书店,2002。
刘永诚:《澳门建筑地产业概况、展望及建议》,载《新华澳报》网站,http://www.waou.com.mo/detail.asp?id=19004。
刘咏诗:《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之“退变”与“蜕变”》,载《发展策略》2006年第14期。
柳智毅:《澳门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建议》,载《澳门研究》2006年第34期。
柳智毅:《针对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人力资源对策专题研究》,澳门经济学会,2005。
柳智毅、郭海华:《澳门职工工作现状问卷调查统计及分析报告》,澳门工会联合总会,2004。
娄胜华:《澳门社团组织的法律制度分析:历史与现实》,载《澳门公共行政杂志》2006年第72期。
路丹峰:《入世后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分析》,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
马碧容:《贫富悬殊——人种学角度:香港的贫穷含意》,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
马勇、冯玮:《会展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马勇、肖轶楠:《会展概论》,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马云:《今日澳门——新马路》,载2006年3月2日A04版《新报》。
毛艳华:《后配额时代澳门纺织品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研究》,载《澳门研究》2005年第28期。
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6。
孙九霞:《港澳旅游业比较研究》,载余振、余永逸、邝锦钧编《双城记Ⅱ——回归后的港澳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澳门社会科学学会,2002。
谭豪光:《澳门人澳门事》,载2007年1月17日A06版《新报》。
陶天权:《推动穗澳会展业一体化》,载2006年4月23日A11版《澳门日报》。
汪长南:《“打工皇帝”不再》,载2006年4月1日《讯报》。
王国强:《澳门回归以后中文出版业发展评述》,载《澳门研究》2007年第36期。
王海涛、许宗璇:《数万港建筑工澳门揾食》,载香港《文汇报》网站,http://trans.wenweipo.com/gb/paper.wenweipo.com/2007/05/01/zt0705010001.htm。
王辉:《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王起静等编《会展项目管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邬明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吴国昌:《澳门居民的社会处境与性格特质》,http://www.macaubible.org/issue2/6/603.htm。
小黠:《制约颇多》,载2005年12月16日A10版《澳门日报》。
熊敏:《各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徐雅民、孙代尧、郭永中:《提升澳门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澳门理工学院,2004。
许传宏主编《会展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杨东龙:《最新人力资源精要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杨允中:《学习型社会与知识密集型劳动者》,载《人力资源开发与政策保障》,2005。
杨允中:《文化、文化优势、文化产业——澳门文化与文化澳门研究报告序言》,澳门研究中心,2005。
杨允中、蔡永君、连信森:《微型经济学》,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2006。
杨允中等著《论澳门产业转型——澳门工业优质化的可行性》,澳门基金会,1995。
杨允中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政策保障》,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2005。
伊迪:《强人资素质 倡人文社会》,载2007年5月2日E3版《澳门日报》。
尹国辉:《港澳的社团发展与社会行动》,载《双城记Ⅱ》,澳门社会科学学会,2002。
杨仁飞:《澳门社团发展——过去、现状与展望》,载《澳门研究》1998年第7期。
爱丽斯:《澳门社团发展的几点思考》,载《澳门社团现状与前瞻》,2000。
余惠莺:《澳门青年社团的发展挑战和机遇》,载《澳门青年》创刊号,2004年2月。
余振、郑炜明、崔宝峰:《澳门历史、文化与社会》,澳门成人教育中心,2003。
袁政:《澳门与台湾公务员规模比较》,载《人力资源开发与政策保障》,澳门研究中心,2005。
曾忠禄、张冬梅:《澳门游客:分析与预测》,澳门理工学院,2007。
张瑾:《迈向新世纪的中国纺织业——中、日、意、美四国纺织业的比较》,浙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0。
张添洲:《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发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张永利:《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开发探析》,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赵珊珊:《外企与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对比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论文,2005。
赵曙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系列教材——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澳门科技大学,2003。
朱高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朱立文:《中国会展城市备忘录》,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
《澳赌场挖港管理人才》,载2006年10月20日A21版《星岛日报》。
《澳府公布行政改革路线图》,载2007年6月21日B3版《澳门日报》。
《澳会展业赴港交流》,载2004年2月12日A10版《澳门日报》。
《2007澳门工商业座谈会》,澳门中华总商会,http://www.acm.org.mo/main8.htm。
《澳会展业可藉CEPA拓内地市场》,载2004年1月16日P04版《市民日报》。
《澳急需培训会展人才》,载2004年8月31日01版《正报》。
《澳可成会展培训基地》,载2005年2月17日P04版《正报》。
《澳门产业结构优化与适度多元化研究》,载《澳门经济学刊》2007年第22期。
《澳门呈现人财两旺》,载2007年5月25日10版《人民日报》。
《澳门会展界人才严重不足》,载2005年9月5日《信报财经新闻》。
《澳门会展业具发展前景 各方面基础仍有待稳固》,载2005年8月19日14版《华侨报》。
《澳门会展业须继续提升服务质量》,载2005年8月19日P01版《市民日报》。
《澳门旅游车司机流失主因收入不稳》,载2006年9月4日《澳门日报》,http://news.veryeast.cn/news/g/2006-9/4/069413575013156.htm。
《澳门人力资源的现状与思考》,载2007年4月25日E03版《澳门日报》。
《澳为内地培训会展人才》,载2005年6月21日P01版《正报》。
《澳制造业要转型升级》,载2006年11月11日《市民日报》。
《把握CPEA机遇 会展业:做大做强去边缘化》,载2006年7月1日A10版《澳门日报》。
《策略研究报告昨公布,会展业春天为期不远,澳可望跻身亚洲会展中心》,载2006年9月26日B10版《澳门日报》。
《当局提供各类型支持 力促本地会展业发展》,载2006年10月31日24版《华侨报》。
《德展商:澳会展前景不逊星洲》,载2006年6月7日A10版《澳门日报》。
《对经济转型中出现新职位的培训工作,谭伯源承认当局未做好》,载2006年6月17日《华侨报》。
《港人回流抢手胜本地姜》,载2007年5月25日《香港星岛日报》。
《何厚铧竞选连任符合民意》,载2004年7月15日P01版《大众报》。
《回顾与展望——澳门会展业二零零六/二零零七》,载2007年4月25日03版《新华澳报》。
《会展人才遭输入外劳抢饭碗》,载2006年4月16日01版《市民日报》。
《会展业:需求增人才奇缺》,载2007年3月22日A10版《澳门日报》。
《会展业冀持证上岗提升质素》,载2006年1月26日A11版《澳门日报》。
《会展业前景亮丽人才甚忧》,载2006年9月28日A10版《澳门日报》。
《会展业人才奇缺》,载2007年3月4日A10版《澳门日报》。
《会展业为外商觅“好姻缘”》,载2005年5月17日A10版《澳门日报》。
《会展业陷人才荒》,载2006年9月26日04版《正报》。
《会展业协会会长金忠云:积极迎战外资勿恐“狼来了”》,载2006年8月31日A10版《澳门日报》。
《解决人才问题靠政策》,载2006年10月22日A11版《澳门日报》。
《金忠云在就职礼及春茗席上称澳会展业将进一步发展》,载2005年03月17日13版《华侨报》。
《科技大学展贸协会培养会展业人才》,载2004年8月31日P04版《市民日报》。
《理工展贸协合办课程为澳会展业培养人才》,载2006年1月26日01版《新华澳报》。
《梁庆庭关注人资市场失衡》,载2007年5月13日A07版《澳门日报》。
《刘羡冰吁减教师工作压力》,载2006年3月19日《澳门日报》。
《龙头产业薪酬吸引不堪教改压力,本澳的教师人才渐流失》,载2007年4月10日A13版《华侨报》。
《贸促局会展协会加强合作》,载2005年3月17日B06版《澳门日报》。
《贸促局协助会展业发展》,载2006年1月13日01版《新华澳报》。
《难以鹤立鸡群 借葡语平台优势演会展辅角》,载2006年5月28日A10版《澳门日报》。
《欧洲是现代会展业的发祥地》,载2006年1月8日A11版《澳门日报》。
《培养会展人才加强竞争力》,载2006年9月23日B07版《澳门日报》。
《配合会展实况制定会展政策驱动发展》,载2006年8月21日A10版《澳门日报》。
《青年人成就感与金钱挂钩》,载2006年9月4日《澳门日报》,http://www.macau.ctm.net/modailylog/20070904/index.htm。
《取消纺织品及成衣配额制度对澳门的影响》,载《澳门经贸之窗》,2002。http://www.ipim.gov.mo/cn/publication/macauimage/cover/no36_03.htm。
《缺人才制约发展 三地会展业应人才互补》,载2006年9月2日A11版《澳门日报》。
《社文司长委旅游学院研究人力资源需求显示,未来三年酒店赌业多吸十万人手》,载2007年4月5日A3版《澳门日报》。
《首次组团赴穗参加国际会展论坛,澳强势推介会展业》,载2006年1月12日A11版《澳门日报》。
《推动会展服务先行》,载2005年8月19日A10版《澳门日报》。
《完善会展与时间竞赛》,载2006年8月21日A10版《澳门日报》。
《网罗各职级薪酬高三成,澳门酒店银弹撬港才》,载2006年10月23日A18版《太阳报》。
《未来五年澳赌业高增长有风险》,载2005年7月21日A10版《澳门日报》。
《新巴称今年或考虑加价》,载2007年1月2日《澳门日报》。
《幸运博彩操作培训中心博彩操作从业员培训课程招生广告》,载2007年8月4日C8版《澳门日报》。
《移民潮造就港加紧密联系》,载2007年5月2日A10版《香港大公报》。
《永利收入符预期股价略升》,载2006年8月3日A10版《澳门日报》。
《粤港澳连手培育世界品牌展会》,载2004年4月10日A10版《澳门日报》。
《制造业外劳职称获劳局允许统一》,载2006年11月11日《华侨报》。
《专访出进口商会会长吴荣恪》,《澳门经贸之窗》,2002。http://www.ipim.gov.mo/cn/publication/macauimage/cover/no37_02.htm。
《国家公务员考试2006~2007年大纲变化对照表》,丽水人力资源网,http://www.0578job.com/infonewmore.asp?type=n57&id=9514。
《中国统计年鉴》(2004)
《台湾统计年鉴》(2004)
《澳门博彩年鉴》(2003~2005)
《澳门年鉴》(2004~2005)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2005。
《教育数字概览2005》,澳门教育暨青年局,2005。
《2003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公共行政》,澳门行政暨公职局,2004。
《2005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公共行政人力资源报告》,澳门行政暨公职局,2006。
《人力资源培训对策专题研究》,澳门经济学会、理工学院,2003。
《针对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人力资源培训对策专题研究》,澳门经济学会,2005。
《促进澳门人力资源开发专题研究》,澳门经济学会课题组,2006。
《澳门高等教育资料》,澳门高等教育辅助办公室,2007。
《2004~2006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005年全球纺织品及成衣配额制度之取消对澳门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
《澳门公共行政系统规模与服务质素研究报告》,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2003。
《澳门会展》,澳门会议展览业协会,2006年11月。
《澳门金融业季刊》(中文版)2006年第3期,统计暨普查局/经济局/金融管理局。
《澳门经济季刊》(中文版)2006年第1期,统计暨普查局/经济局/金融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