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4

杭州学刊(2016年第4期)图书

Hangzhou Journal

SSAPID:101-2715-3107-77
ISBN:978-7-5201-0130-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主要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汇聚时代智慧 构建新型智库

 《杭州学刊》投稿须知

 2016年《杭州学刊》总目录

 特稿

  长三角协同创新中的都市圈经济提升发展研究*

   一 长三角城市群内都市圈的崛起

    (一)杭州都市圈

    (二)南京都市圈

    (三)合肥都市圈

    (四)宁波都市圈

    (五)苏锡常都市圈

   二 都市圈经济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依存度、贡献度分析

    (一)江苏、浙江都市圈经济发展综合分析

    (二)都市圈经济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的依存度

   三 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内都市圈经济的作用与价值

    (一)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内都市圈内外竞合发展

    (二)促进都市圈经济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

    (三)促进都市圈经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发展

   四 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内都市圈经济的难点

    (一)认识上的问题和实际问题导致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质量下降

    (二)各省城市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都市圈经济落差明显

    (三)区域及运作机制的差异造成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四)都市圈与城市群各自为政导致经济有效整合与推进的难度加大

    (五)都市圈产业互补发展格局还没有形成,都市圈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六)缺少法律规范导致相应的制度性安排缺位

   五 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内都市圈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发展的紧迫性,形成协同发展的思维模式

    (二)大力推进新兴都市圈的规划与实施

    (三)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建立跨区域的制度化组织

    (四)健全组织和机制,推动都市圈组织活动经常化

    (五)加强经济社会合作,推动跨区域经济及基础设施与机制的对接

    (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智慧都市圈

    (七)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经济

  基于新资源的杭州市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提升策略*

   一 面向新资源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人力资源:一种能动性要素

    (二)科技资源:一种具有引擎作用的要素

    (三)文化资源:一种从精神软实力逐渐向经济硬实力转化的要素

    (四)信息资源:一种具有催化剂作用的要素

    (五)金融资源:一种服务于实体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持要素

    (六)教育资源:一种具有延迟性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要素

   二 杭州市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分析

    (一)人力资源竞争力分析

    (二)文化资源竞争力分析

    (三)科技资源竞争力分析

   三 杭州市城市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一)构建杭州市各新资源产业协同创新的模式

    (二)建立有助于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融资模式

     1.对杭州市新资源融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2.建立合理的融资模式,并采取相关对策

    (三)推动杭州市新资源产业集群的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杭州丝绸女装转型升级与O2O商业模式重构*

   一 “互联网+”背景下杭州丝绸女装产业特征与现状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和特征

    (二)“互联网+”背景下杭州丝绸女装产业现状

    (三)杭州丝绸女装都市型时尚产业

   二 “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沟通模式重构

    (一)互联网+消费者主权逆转

    (二)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 “互联网+”背景下杭州丝绸女装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一)技术范式变革:数字化

    (二)制造方式变革:智能化

    (三)产业形态变革:个性化定制

   四 互联网思维下杭州丝绸女装O2O商业模式重构

    (一)互联网+杭州丝绸女装商业模式创新:尚+众创空间

    (二)互联网+浙江特色时尚小镇建设:艺尚小镇

    (三)互联网+O2O商业模式重构:四季青服装市场

     1.推出“摩街微店”APP,在实体店之上再开一家“市场”

     2.限价实体场地租金+帮助商户开辟电子商务渠道销路

     3.正式推出“实体市场+电子商务+商业地产”的全新模式

    (四)互联网+原创设计师品牌:Artka阿卡、如涵

     1.互联网+原创设计师品牌:Artka阿卡

     2.互联网+网络红人O2O模式:杭州如涵

    (五)互联网+服装定制:恒龙、衣邦人

     1.互联网+服装高级定制:杭州恒龙

     2.互联网+O2O服装定制:衣邦人

  基于政府与市场协同的杭州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研究

   一 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1.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体系尚不成熟

     2.新兴产业的产业协同体系尚不健全

     3.新兴产业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

    (二)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三)“十三五”期间新兴产业发展趋势

     1.技术交叉与产业融合日益凸显

     2.信息网络技术保持突出地位

     3.新兴产业引领新的消费方式

     4.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二 杭州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特点

    (一)市场自发孕育发展,政府相机引导推动

    (二)民营企业为主发展,政府重在激励扶持

    (三)选择应用环节进入,政府推动产业集聚

    (四)市场服务相对完善,政府引导人才创业

   三 杭州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的谋划力有待提升

    (二)空间的统筹性需要加强

    (三)产业的竞争力尚待提高

    (四)研发的自主性亟待加强

    (五)政策的精准度有待完善

   四 完善政府与市场协同的培育机制

    (一)建立政府与市场合作的培育机制

     1.由政府和市场合作确立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2.由政府和市场配合推进新兴技术研发

     3.由政府和市场合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二)建立政策动态调整的培育机制

     1.政策动态调整

     2.政策组合运用

     3.政策精准定向实施

     4.政策覆盖关联领域

    (三)建立企业参与的间接培育机制

     1.政企共建

     2.民办官助

     3.开放式制造

    (四)建立活力高效的生态培育机制

     1.聚集创业创新资源

     2.营造创业创新文化

     3.引导培育创业投资

     4.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发展阶段

   一 从生产力角度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一)从生产劳动工具的角度看

    (二)从劳动对象的角度看

    (三)从劳动者的角度看

   二 从生产关系角度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一)从电子商务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来看

    (二)电子商务对分配、交换的影响

     1.网络无形市场的出现挑战传统零售业

     2.物流新模式的出现

     3.网络销售模式对传统分销模式的挑战

     4.移动网络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利润分配

   三 对我国电子商务初级阶段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对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

    (二)电子商务对劳动力及就业的影响

    (三)移动电子商务的阶段性特征

    (四)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社会

  杭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杭州面临的主要城市公共安全风险及风险判断

    (一)杭州面临的主要城市公共安全风险

     1.灾害风险

     2.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3.生态环境安全风险

     4.安全生产风险

     5.经济运行风险

     6.网络安全风险

     7.公共安全风险

    (二)未来杭州城市风险发展趋势的初步判断

     1.存量风险继续,增量风险扩张

     2.风险不确定性大,预测防范难

     3.风险更易传导扩散,造成更大危害

   二 杭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杭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现状

     1.组建应急管理机构

     2.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3.逐步建立风险应急救援体系

     4.逐步建立风险治理机制

    (二)杭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 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能力的启示与建议

    (一)有效整合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体系

    (二)做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顶层设计

     1.加快城市防灾减灾立法工作

     2.制定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绘制专项风险图和综合风险图

     3.建设应急预警物联网安全服务公共平台

    (三)建立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测机制

     1.全面开展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

     2.定期召开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

     3.开展重大活动和重点时段风险评估

     4.加强监督与管理

    (四)加强城市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强化现有应急资源整合力度

     2.创新救灾物资保障机制

     3.提高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

    (五)积极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

     1.落实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行风险管理主体责任

     2.打造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网络

     3.建立面向社会、多方参与的风险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基于智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研究

   一 杭州市基于智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的诱发机制

    (一)物业管理费用偏低、物业服务定位不合理,导致物业费收缴困难

    (二)物业管理与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分离,导致保障性住房循环利用率较低

    (三)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日臻成熟,广泛应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

   二 杭州市基于智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全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平台系统

    (二)社区一卡通智能门禁系统、住户催缴费系统

   三 基于智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主导,规划前置

    (二)系统组织,统一管理

    (三)需求导向,产业结合

  “工匠精神”:“中国制造2025”人才培育模式的选择

   一 实践“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培育人才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与内涵

    (二)实践“工匠精神”培育人才的意义

     1.“工匠精神”将带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

     2.“工匠精神”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有效措施

     3.“工匠精神”为我国振兴职业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工匠精神”培育人才的探索

    (一)坚持以“校企共同体”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打造“工匠精神”提供机制保障

    (二)探索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育人新模式,为传承“工匠精神”提供有效措施

    (三)创新以“双元制”为亮点的办学新模式,为实现“工匠精神”提供有利条件

   三 实践“工匠精神”培育人才的对策

    (一)以思想教育为根本,使“工匠精神”成为一种国民素质

    (二)以文化宣传为抓手,全面提高大国工匠的社会地位

    (三)以薪酬制度为突破,提升大国工匠的收入和保障水平

    (四)以“现代学徒制”为重点,实现职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捆绑

  教育新共同体:“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转型

   一 “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企业化运作与公共性目标间的矛盾

    (二)名校品牌过度使用及优质办学资源稀释

    (三)“名校集团化”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四)引发教育资源配置上新的不均衡

   二 江干区教育“新共同体”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名校集团化”办学:教育“新共同体”的起步阶段

    (二)“院校合作”办学:教育“新共同体”的探索尝试

    (三)多元主体复合治理:教育“新共同体”格局逐步形成

    (四)区块教育协同发展:教育“新共同体”模式逐步成熟

   三 江干区打造教育“新共同体”的创新做法

    (一)打造多元复合的新校、弱校成长机制

    (二)构建良性共生的办学主体“伙伴关系”

    (三)营造优势互补的学校差异化发展模式

    (四)搭建区域协同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四 “新共同体”的优质均衡教育对名校集团发展的启示

    (一)教育“新共同体”体现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特征,强调了治理主体的复合型和权力关系的网格化

    (二)教育“新共同体”有效规范了政府权力的运行

    (三)教育“新共同体”创设了一种有效的多元主体间的综合协调机制

 政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传播路径探索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传播的理念与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传播的理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传播的主要特征

     1.市民主体参与积极性的激发

     2.本土化特色的发掘与体现

     3.精心的策略设计与丰富多彩的载体创新

     4.话语系统暴露出不完美或主体性缺失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传播的路径

    (一)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明确指导思想和活动目标

     2.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二)开展“核心价值观进社区(村)”群众性宣讲活动

     1.专题讨论

     2.互动交流

    (三)规划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

     1.文本课程

     2.数字化课程

     3.环境课程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传播的萧山经验

    (一)借助社区教育的资源优势,搭建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的主平台

     1.社区教育机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

     2.社区教育专兼职队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力军

     3.社区教育学习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教材

    (二)社区教育活动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良的实践载体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四进社区(村)”活动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作为社区教育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借鉴社区教育模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信、行”体系

     1.课程认知模式

     2.社区体验模式

     3.网络互动模式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多维话语系统

     1.搭建亲民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平台

     2.丰富多维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形态

   四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大众化传播有效性的建议

    (一)统筹协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统筹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二)资源整合,发挥社区教育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中的作用

     1.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

     2.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

     3.统一制作课件

 法治

  解除强制医疗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一 强制医疗解除的法律价值及立法依据

    (一)概念解析

    (二)强制医疗解除的法律价值

     1.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

     2.人权保障的内在要求

     3.司法节俭的应有之义

    (三)强制医疗解除及检察监督的立法依据

   二 强制医疗解除中的主要问题

    (一)启动环节的问题

     1.实际申请主体过于单一

     2.首次提请时间及间隔未明

    (二)解除标准不明,实际操作存在诸多困惑

     1.医学标准对强制医疗执行效果评估的难题

     2.人身危险性评估的难题

     3.评估主体的难题

    (三)实践中的难点

     1.近亲属的对接、看管难以到位

     2.政府主体责任缺位

    (四)检察监督的职责不明

   三 破解强制医疗解除困境的路径

    (一)完善法律规范

     1.明确审查主体,另行组成合议庭

     2.增设解除以后的接管程序

     3.规定办理期限

    (二)量化解除标准

     1.医学诊断评估

     2.人身危险性评估

     3.积分制评估

    (三)确定主体责任

     1.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

     2.设置专门的精神疾病控制中心

    (四)加强检察监督,确保强制医疗解除中的公平正义

     1.加强法律文书的报备

     2.抓好重点环节

     3.坚持程序审查的理念和原则

  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运行的实践与思考

   一 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网上法庭运行的流程

     1.起诉流程

     2.审理流程

     3.多元化解流程

    (二)收结案情况及案件特点

     1.职业打假人大量涌现

     2.当事人遍布全国但又相对集中

     3.交易平台通常为第二被告且不承担责任

     4.诉讼标的额相对较小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1.对社会而言

     2.对生产经营者而言

     3.对电子商务平台而言

     4.对案件当事人而言

     5.对法院而言

   二 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一)操作层面

     1.线上推动困难

     2.庭审受限于当事人的设备

     3.披露卖家信息不准确导致送达困难

    (二)效果层面

     1.线上被告确认率较低

     2.线下司法资源存在浪费的情况

     3.法律风险显现

    (三)预期层面

     1.案件量激增导致法院不堪重负

     2.大数据分析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3.网上法庭系统的开放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完善网上法庭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设立更加符合“互联网+”趋势的法院组织架构

    (二)根据试点经验不断完善系统流程

    (三)加强互联网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四)加强线上司法机制的顶层设计和完善配套法律制度

 文化

  略论“一带一路”与中国精神*

   一 罗素的远见卓识与中国文化的百年沧桑

   二 “中国精神”内涵的追寻

   三 “中国精神”与“一带一路”畅想

  试论人类历史上文明的扩张

   一 “扩张”的概念和分类

   二 几种主要的扩张方式

    (一)蚕食式的综合性扩张方式

    (二)以大规模军事征服为主导手段的迅速扩张方式

    (三)移民的方式

    (四)民间或政府以和平方式推动的经贸或宗教、文化交流方式

   三 扩张的可持续性问题

    (一)扩张(传播)是否可持续,一方面视扩张者的主观追求和经济、政治或技术的能力而定,另一方面有赖于受扩张的地区、人群是否对扩张者的文明或文化有某种持续的需求

    (二)制度是否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否能随着扩张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对扩张能否持续非常重要

    (三)世界历史上的扩张,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军事扩张,大都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所以扩张方建立起一套比较合理的扩张利益的分配制度,对扩张的持续性至关重要

    (四)扩张的持续应该有某种持久的精神和制度(不仅是分配扩张利益的制度)的支撑

   四 现代文明扩张的趋势

  庄子政治思想评析

   一 无是非观的相对主义陋见

   二 天真烂漫的虚无主义立场

   三 精神“自由”与犬儒主义基因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一 运河(杭州段)历史人文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

   二 运河(杭州段)历史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人文资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未完全开发和充分利用

     1.仍有不少历史古迹未得到保护

     2.杭州运河的历史文化难以再现

     3.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开发

    (二)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影响了运河文化的完整体现

     1.尚未形成层次丰富、连贯完整的运河廊道体系

     2.运河的运输功能对运河水上旅游带来一定影响

    (三)运河旅游产品和客源结构单一,影响运河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

     1.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变化需求

     2.客源结构单一,国际影响力不足

    (四)运河品牌与城市品牌关联度不足制约了运河历史人文资源品牌提升

   三 运河(杭州段)历史人文资源再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一)运河(杭州段)的历史人文资源再开发利用,要历史继承与文化创新兼顾

     1.加强运河沿岸传统建筑的保护

     2.注重运河历史文化再现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开发

     4.在继承历史遗存基础上鼓励文化创新

    (二)打响杭州“运河牌”,把运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的塞纳河

     1.杭州城市品牌与运河品牌要互动发展

     2.通过网络文化外宣等提高内、外部受众感知度

     3.运用各种新媒体传播介质打造运河文化个性化传播方式

    (三)充分开发运河旅游资源,再造一项世界级旅游产品

     1.丰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明确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2.提升旅游服务专业化水平

     3.加强与运河沿线城市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共推整体旅游品牌

    (四)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完整的历史文化廊道和生态走廊

     1.完善运河廊道建设

     2.坚持综合治水,不断完善生态环境

     3.完善运河旅游景点交通配套设施的建设

 文学

  论贾科梅蒂的具象艺术与超越之维*

   一 纯粹的观察:回到视觉本身的具象艺术探索

   二 世界的表象:超越具象艺术的主体意识存在

   三 存在的空间:巴黎的过客与现代人的孤独感

  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之维与理想之境*

   一 “自然”辨义

   二 自然之美与大道之真

   三 中国文学中的自然山水与理想之境

   四 结语

  梦:独特的艺术体验方式

   一

   二

   三

  文人游幕与清初杭州文学生态研究*

   一 地域文化基因与清初杭州文人队伍的壮大

   二 清初杭州文人的游幕活动

   三 文人游幕与清初杭州的戏剧创作

   四 文人游幕与清初杭州的诗歌成就

   五 结语

 编辑委员会

徐建中、李有彬:《教育资源整合因素分析》,《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年第4期。

倪鹏飞、刘峥:《中国城市教育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三角16城市为例》,《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第3期。

陆立军、郑小碧:《全球价值链下地方化产业升级路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10期。

卫龙宝:《产业集群升级、区域经济转型与中小企业成长》,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盛世豪、郑燕伟:《竞争优势:浙江产业集群演变和发展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郑喆:《杭州丝绸产品及其市场分析》,《丝绸》2012年第2期。

《杭州发展时尚产业的战略重点和路径研究》,《决策参考》,中共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2015。

张波:《O2O: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革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王喜荣、吴玉红:《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传统企业竞争力》,《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19期。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信出版社,2014。

〔美〕戴夫·格雷、托马斯·范德尔·沃尔:《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张玳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美〕Allison Cerra等:《商业模式重构:大数据、移动化和全球化》,朱莹莹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美〕戴夫·柯本、特蕾莎·布朗、瓦莱丽·普里查德:《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业变形计》,钱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Zhu Weiming,Chen Yan,Zheng Zhe,“Upgrading Paths of Chinese Textile and Clothing Based on Game Theory”,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isty,2006.

Gary Gereffi,“A Commodity Chain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Global Industries”,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9.

张襄誉、廖晓峰:《物业管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城市问题》2003年第1期。

马光红、田一淋:《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肖应旭:《面向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李俊杰、张建坤,刘娟:《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模式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第5期。

张占斌、王海燕、费友海:《城镇化建设的保障房研究》,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

曾德珩、温晓娟:《国内外公租房运营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10期。

陈琳、谭建辉、吴开泽、崔智海:《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物业管理问题实证研究——以广州市金沙洲社区为例》,《城市问题》2013年第5期。

贾文胜、梁宁森:《瑞士现代学徒制“三元”协作运行机制的经验及启示》,《职教论坛》2015年第25期。

宋志国、陈剑鹤:《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意义探析》,《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安蓉泉:《探索“校企共同体”实践机制》,《光明日报》2014年5月20日。

魏均海、王良军:《打造“工匠精神”的黄埔军校》,《浙江工人日报》2016年3月24日。

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30期。

郭景萍:《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上海三联书店,2008。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

李梅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在内化》,《大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课题组:《责任意识的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基础》,《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孔德永:《民众的政治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求实》2009年第9期。

葛晨虹:《回归社会共同价值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探讨》,《人民论坛》2010年第3期。

张飞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与对策》,《学术论坛》2009年第4期。

潘玉腾、庄晓芸:《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经验与启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宇文利:《“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杭州的经验与启示》,《杭州日报》2012年7月30日。

俞孔坚、李迪华、李海龙、张蕾:《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李国忠:《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利用开发的思考》,《杭州科技》2004年第2期。

孙常青:《浅谈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和保护性开发》,《大众科技》2008年第10期。

梁雪松:《国内游客杭州大运河旅游感知评价分析》,《经济论坛》2009年第3期。

项文惠、王伟、刘春蕙:《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及其旅游开发——以杭州段为例》,《生态经济》2009年第4期。

何娅、徐宏:《“京杭大运河”后申遗时代——杭州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2014年6月27日。

郑天挺:《清代幕府制的变迁》,《学术研究》1980年第6期。

(清)姚礼:《郭西小志·陆梯霞》,周膺点校,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第181页。

(清)黄机:《武林先贤传·原配赵夫人传》,转引自章培恒《洪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第28页。

(清)洪昇:《旅次述怀呈学士李容斋先生》,刘辉校笺《洪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第198页。

(清)陈祚明:《稽留山人集》,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第452页。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载《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577页。

(清)陈祚明:《稽留山人集》,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第438页。

(清)陈訏:《寄洪昉思都门四首》,载《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齐鲁书社影印本,1997,第257册,第275页。

(清)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卷一《论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点校本。

王丽梅:《曲中巨擘——洪昇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150~151页。

(清)洪昇:《长生殿·例言》,刘辉校笺《洪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第5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