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Mentality of China (2020)
[内容简介] 本书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力图从风险感知与未来预期、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抗疫信心与社会态度三个方面还原从疫情初期到疫情防控常态期民众社会心态的特点、变化历程,展望了疫情对未来社会心态的影响。本书发现,民众的风险感知程度在疫情不同阶段存在差异,不同群体的风险感知程度也有差异且受信息公开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社会情绪以担忧和乐观为主,积极情绪随疫情的进展呈现上升趋势,消极情绪随疫情进展呈下降趋势,社会心态随疫情得到控制日渐积极。
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黄悦勤:《新冠肺炎流行期焦虑症状的自我缓解》,《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年第3期。
刘金平、黄宏强、周广亚:《城市居民风险认知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6年第6期。
冉云芳:《高职毕业生毕业一年期内离职次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第5期。
时勘、范红霞、贾建民等:《我国民众对SARS信息的风险认知及心理行为》,《心理学报》2003年第4期。
王俊秀:《特大型城市风险治理的关键:提高风险认知水平》,《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3期。
谢晓非、徐联仓:《风险认知研究概况及理论框架》,《心理学动态》1995年第2期。
谢晓非、徐联仓:《公众风险认知调查》,《心理科学》2002年第6期。
Chauvin,B.,Danièle Hermand,& Mullet,E.,“Risk Perception and Personality Facets”,
Slovic,P.,“Perception of Risk”,
Wachinger,G.,Renn,O.,Begg,C.,et al.,“The Risk Perception Paradox:Implications for Governance and Communication Of Natural Hazards”,
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年第6期。
曹丽萍:《从“非典”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第7期。
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2期。
高志强、杨志新、蔡瑛:《工作安全风险感知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以煤炭、供电和物流企业的操作员工为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12期。
李幕、刘海燕:《心理安全感作用问卷的编制》,《求实》2012年第S1期。
刘晓君、杨菁:《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2起事件网络爬虫数据的QCA分析》,《风险灾害危机研究》2018年第1期。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王俊秀:《面对风险:公众安全感研究》,《社会》2008年第4期。
王俊秀:《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光明日报》2020年2月7日。
王盛:《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07。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文译,译林出版社,2004。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实务进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吴艳、温忠麟、林冠群:《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告别均值结构》,《心理学报》2009年第12期。
肖洋溢:《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风险管理机制研究——以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为例》,《领导科学论坛》2019年第17期。
薛可、王丽丽、余明阳:《受众对PX项目的风险感知模型建构研究——基于社交媒体使用的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3期。
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闫振宇、陶建平:《动物疫情信息与养殖户风险感知及风险应对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张娟:《从“5·12”地震分析我国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09。
张岩、魏玖长:《风险态度、风险认知和政府信赖:基于前景理论的突发状态下政府信息供给机制分析框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朱志玲:《矛盾遭遇对基层政府评价的影响——以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为中介变量》,《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
Nielsen,M. B.,Mearns,K.,Matthiesen,S. B.,et al.,“Using 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to Investigate Risk Perception,Safety Climate and Job Satisfaction in Safety Critical Organizations”,
Slovic,P.,“Perception of Risk”,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木丹)译,商务印书馆,1997。
唐文杰、侯玉波:《预期如何影响人们对不愉快事件的体验?》,《心理科学》2017年第6期。
王俊秀:《居民需求满足与社会预期》,《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王俊秀:《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光明日报》2020年2月8日。
吴菲、王俊秀:《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检验农民工的多重参照群体》,《社会》2017年第2期。
杨昭宁、顾子贝、王杜娟、谭旭运、王晓明:《愤怒和悲伤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人际责任归因的作用》,《心理学报》2017年第3期。
俞国良、王浩:《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思考:访谈证据》,《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第3期。
张虹、王波:《居民心理预期与经济政策效果分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Olson,J. M.,Roese,N. J.,& Zanna,M. P.,Expectancies. In E. T. Higgins & A. W. Kruglanski (Eds.),
程姝:《社会生态心理学:探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的新取向》,《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奥尔特温·雷恩、伯内德·罗尔曼:《风险感知研究:导论》,张虎彪、赵延东译,北京出版社,2007。
程姝:《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农业大学,2013。
李汉宗:《血缘、地缘、业缘: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李群、杨东涛、陈郁炜:《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和离职——基于就业能力的分析框架》,《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第12期。
骈骞雅:《化“流离”为“留你”:“公平”与新市民就业流动性研究》,《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年第9期。
沈国兵:《“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美〕戴维·E.罗哈尔、梅利莎·A.米尔凯、杰弗里·W.卢卡斯:《社会心理学》(第3版),郑全全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郭黎、杨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风险沟通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18年第11期。
王俊秀:《数字社会中的隐私重塑——以“人脸识别”为例》,《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2期。
Alison L.H.,Rand,D.G.,Nowak,M.A. & Christakis,N.A.,“Emotions as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 Large Social Network:the SISa Model”,
Carver,Charles S.,and Harmon-Jones E.,“Anger is an Approach-related Affect: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Carver,Charles S.,and White T. L.,“Behavioral Inhibition,Behavioral Activation,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Impending Reward and Punishment:The BIS/BAS Scales”,
Oatley,K.,& Johnson-Laird,P.N.,“Towards a Cognitive Theory of Emotions”,
奥尔特温·雷恩、伯内德·罗尔曼:《风险感知研究:导论》,张虎彪、赵延东译,北京出版社,2007。
王俊秀:《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指标体系》,《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2期。
王俊秀:《社会情绪的结构和动力机制:社会心态的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王俊秀:《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光明日报》2020年2月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电子文献,https://mp.weixin.qq.com/s/G2tvlQvCpEvbWqPkWfWj7Q,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疫情防控与社会心态的变化》,电子文献,https://mp.weixin.qq.com/s/w_39BV9BTz5UBzYgCEnBGg,2020。
赵国祥、李永鑫、务凯、郭舒婕、王玮、王胜男、陈珅、单格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的河南省民众社会心态》,《心理研究》2020年第1期。
倪鹏飞、李肃:《中国二、三线城市的竞争力比较研究》,《理论学刊》2015年第3期。
孙宇婷、肖凡、周勇、田广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众关注度的时空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百度搜索指数的分析》,《热带地理》2020年第5期。
王俊秀等:《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调查报告——基于2020年1月24日~25日的调查数据分析》,《国家治理》2020年第Z1期。
应小萍:《创业心态区域和城市比较研究》,载王俊秀主编《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应小萍:《居民生活压力感:城市比较研究》,载王俊秀主编《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赵建:《城市化、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疫情防控与管理》,《人文杂志》2020年第5期。
范晓光:《资源分布、阶层地位与社会支持——基于东亚华人社会的比较》,《社会》2012年第4期。
刘金平、周广亚、黄宏强:《风险认知的结构、因素及其研究方法》,《心理科学》2006年第2期。
辛自强:《公众的疫情风险认知与经济信心调查》,《人民论坛》2020年第5期。
王俊秀:《风险认知与安全感及其测量》,载杨宜音、王俊秀等著《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王俊秀:《社会情绪的结构和动力机制:社会心态的视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翟学伟:《信任的本质及其文化》,《社会》2014年第1期。
曹劲松、曹鲁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信息沟通与传播治理》,《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高文珺:《“应然”与“实然”:社会文化价值特点与影响》,《学术交流》2015年第7期。
黄文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舆情引导与社会信任建设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刘琼莲:《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密码: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发挥“五治”合力》,《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王俊秀:《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俊秀:《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光明日报》2020年2月7日。
王俊秀、陈满琪、应小萍、高文珺、谭旭运、刘晓柳:《疫情期间社会心态变化调查》,《北京日报》2020年2月10日。
王俊秀、高文珺、陈满琪、应小萍、谭旭运、刘晓柳:《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调查报告——基于2020年1月24日~25日的调查数据分析》,《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第2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动态追踪》,新浪网,https://news.sina.cn/zt_d/yiqing0121,2020。
姚琦、崔丽娟、王彦、杨莹:《社交媒体信任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网络谣言自治行为的影响》,《心理科学》2020年第2期。
Gronke,P.,& Cook,T. E.,“Disdaining the Media:the American Public’s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the News.”
Johnson,T. J.,& Kaye,B. K.,“Site Effects:How Reliance on Social Media Influences Confidence in the Government and News Media.”
Porumbescu,G.,“Linking Transparency to Trust in Government and Voice.”
Song,C.,& Lee,J.,“Citizens’ Use of Social Media in Government,Perceived Transparency,and Trust in Gover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