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5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新街口篇图书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s Sub-district Offices No.2: Xinjiekou Chapter

SSAPID:101-2670-8032-76
ISBN:978-7-5201-3067-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介绍了新街口街道发挥基层党建统筹引领作用,打通提升城市品质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实践,结合街道实际对居规民约与基层治理创新、老年福利发展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对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素质教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西四北地区胡同精细化管理、玉桃园学习型社区创建、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等专题调研情况做了梳理,对赵登禹路“开墙打洞”治理、垃圾分类管理、“多居一站”社区服务和“书香驿站”文化互助共享等典型经验做了总结。

相关信息

丛书名:街道蓝皮书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主编简介

 基本子库

 街道蓝皮书编委会

 《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新街口篇》编写组

 代前言 实现街区治理要注重区域化治理平台建设*

 Contents

 摘要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新街口:发挥基层党建统筹引领作用 打通提升城市品质“最后一公里”

   一 基层党建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一)基层党建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工作

    (二)基层党建有利于凝聚区域内各类党群资源向心力

    (三)基层党建为区域城市品质提升提供政治保证

   二 新街口街道发挥基层党建三大作用,打通提升城市品质“最后一公里”

    (一)高处着眼,把控方向,发挥“指挥部”作用

     1.以共同愿景凝聚民心

     2.以学习教育提升意识

     3.以宣传动员引导舆论

     4.以典型示范树立标杆

    (二)细处着手,精心布局,发挥“会诊室”作用

     1.以调查研究摸脉会诊

     2.以党建联动整合资源

     3.以补齐短板对接民需

    (三)深处用力,突出重点,发挥“药方子”作用

     1.以顶层设计强化统筹

     2.以促推文化提升品质

     3.以居民自治内部挖潜

     4.以攻坚克难做好减法

   三 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城市品质的成果及问题

    (一)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城市品质的成效

     1.“1+3+5+7”区域化党建工作链推动提升治理品质

     2.楼宇党建整合社会单位资源 提升宜居品质

     3.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社区公共文化空间 提升文化品质

     4.国祥党员服务队树立党建服务品牌 提升服务品质

    (二)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理念有待深刻转变

     2.组织意识有待巩固提升

     3.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完善

   四 新街口街道以基层党建打通提升城市品质“最后一公里”的发展思路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2.发挥统筹引领作用

    3.提升组织动员能力

    4.查找解决突出问题

 Ⅱ 数据报告

  B.2 新街口街道基于常住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二)样本家庭收入情况

    (三)样本家庭支出情况

   二 公共服务供给及居民满意度状况

    (一)公共教育资源评价:对学前教育资源便利程度表示肯定的受访者不足四成

    (二)公共文化服务评价:91.7%受访者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情况有所了解,55.8%表示满意

    (三)社区服务评价:65.2%的受访者对社区群众文化服务表示满意,社区体育服务有待加强

    (四)社区就业(创业)服务评价:近四成受访者找工作的主要渠道为“社区推荐”

    (五)社区为老服务评价:积极性为老服务项目供给少,获选均不足三成

    (六)社区残疾人专项服务评价: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社区残疾人专用设施不够完善

    (七)社区便民服务评价:“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服务设施便利度低,获选率不足10%

    (八)社区安全服务评价:社区安全服务普遍供给较好

    (九)社区信息服务评价:智慧化、智能化服务需求普遍提升

   三 基本数据结论

   四 对策建议

    (一)保障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二)引导积极性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提供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

  B.3 新街口街道基于工作人口的地区公共服务调查报告

   一 调查样本情况

   二 社区服务机构认知度

    (一)街道办事处服务事项:超八成受访者有所了解

    (二)社区居委会:77.8%的受访者“知道办公地点”

   三 社区服务参与度

    (一)社区服务项目:22.1%的受访者未参与社区服务

    (二)社区文化活动:参与者占比77.4%

    (三)社区公益事业:参与意愿普遍提高

   四 地区生活便利度

    (一)停车资源情况:停车难问题越发突出

    (二)交通便利度:59.7%的受访者表示“最后一公里”步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三)早餐便利度:早餐供应点便利度降低

   五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一)社会保障服务:“医疗保险”满意度排首位

    (二)医疗卫生服务:对“就医方便”和“价格合理”满意的受访者均超五成

    (三)公共安全:超七成受访者对“社会治安”满意

    (四)市容环境:对各项措施满意的受访者均不足五成

    (五)城市管理:73.5%的受访者对违章停车管理满意

    (六)公用事业服务:受访者对各选项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

    (七)消防安全:受访者对防火设施和安全状况满意度有所提升

   六 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度

    (一)硬件设施需求:对“体育健身点”的需求依旧最为迫切

    (二)服务项目需求:“便民利民服务”和“文化娱乐”需求度最高

   七 基本数据结论

   八 对策建议

    (一)积极引导,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二)突出重点,解决公众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

 Ⅲ 理论报告

  B.4 以街规民约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理论研究

   一 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内涵及特点

    (一)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定义

    (二)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特点

     1.区域性

     2.内生性

     3.自治性

     4.传承性

     5.缓冲性

    (三)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政策背景

   二 街规民约(乡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街规民约(乡规民约)是国家法律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

    (二)街规民约(乡规民约)对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具有积极作用

    (三)街规民约(乡规民约)能够有效防控社会矛盾风险

   三 新街口街道北顺社区通过街规民约(乡规民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

    (一)北顺社区确立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重要意义

    (二)北顺社区确立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背景

    (三)北顺社区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制定程序

    (四)北顺社区街规民约的主要内容

   四 新街口街道北顺社区以街规民约(乡规民约)推动基层治理的启示

    (一)街规民约(乡规民约)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社区治理模式

    (二)以街规民约(乡规民约)为重点实行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措施

    (三)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确立贴近百姓生活的社区治理准则

   五 以街规民约(乡规民约)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策略建议

    (一)注重街规民约(乡规民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二)巩固街规民约(乡规民约)制定过程的民主协商程序

    (三)形成基于街规民约(乡规民约)的商议长效机制

    (四)加大街规民约(乡规民约)宣传力度

  B.5 老年福利发展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一 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

    (一)养老服务的内涵

    (二)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沿革

     1.社区居家养老兴起和发展的背景

     2.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

    (三)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重要路径

     1.人口老龄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成为我国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2.社区居家养老更符合老年人的现实需求

   二 为老服务模式的经验共享

    (一)英国社区照顾为老服务体系

     1.英国社区照顾的发展经验

     2.对我国社区为老服务的重要启示

    (二)我国香港安老服务模式

     1.我国香港安老服务的基本理念与发展历程

     2.我国香港安老服务的特色与借鉴

    (三)上海“老伙伴”计划

     1.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情况

     2.上海探索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要启示

   三 新街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一)新街口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1.北京市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现状

      (1)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2)北京市居家养老发展现状

     2.新街口街道社区为老服务发展情况

    (二)新街口街道推进社区为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服务缺乏整体统筹,服务活动的设计随意性强

     2.服务项目与居民养老需求对接不紧密

     3.服务资源缺口大,资源分布不均衡

     4.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模式运行机制面临掣肘

     5.养老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可持续性资金支持

    (三)新街口街道社区为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组织保障

     2.引入社会力量,推动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3.提高新街口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4.发挥基层自治作用,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5.进一步夯实居家养老精准服务的基础

     6.推进社区为老服务“互联网+”模式,建设虚拟养老院

  B.6 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模式研究

   一 准物业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物业管理与准物业管理的概念

     1.物业管理

     2.准物业管理

    (二)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模式的形成背景

     1.平房区不具备实施市场化物业服务的条件

     2.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是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的

    (三)准物业管理本质上是基于多元化主体的社区治理

   二 平房区物业服务的特点及准物业管理实施主体

    (一)平房区物业服务的特点

     1.治理责任部门多

     2.房屋产权主体多

     3.面对新的服务需求适应性较弱

     4.沟通以单向“自上而下”为主

     5.资金来源渠道有限

    (二)平房区准物业管理实施主体的构成

     1.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

     2.协助机构: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

      (1)居民委员会

      (2)社区工作站

     3.服务机构:公共部门、社区成立的相关部门、非政府组织、物业公司

      (1)公共部门

      (2)社区成立的相关部门

      (3)非政府组织

      (4)物业服务公司

     4.居民自治组织

   三 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杭州市老旧小区“三位一体”准物业管理模式

    (二)北京市朝阳区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的几种模式

     1.居民自治与服务外包相结合

     2.社区管理与社会组织服务相结合

     3.街道负责与社区居民自治相结合

   四 新街口街道探索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模式

    1.设置街巷长巡查街巷

    2.引入物业公司实施服务

    3.联合社区多元共治

   五 关于进一步完善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一)找准定位、理顺职责,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二)明晰产权、合理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推动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

    (四)建设智能化平台,为准物业管理提供系统性实施基础

 Ⅳ 调研报告

  B.7 关于新街口街道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素质教育工程的调研报告

   一 新街口街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背景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

    (二)“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要求

   二 新街口街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主要做法

    (一)街道教育工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1.凝练发展共识

     2.完善工作机制

     3.加大投入力度

    (二)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夯实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根基

     1.加强街道办幼儿园建设

     2.落实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制度

     3.丰富素质教育教学内容

     4.落实贫困生助学保障制度

     5.维护校园周边安全

    (三)以社会教育为抓手丰富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内涵

     1.加强社会教育阵地建设

     2.发挥学习型组织带动作用

    (四)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网络

     1.开展早期教育

     2.举办家庭教育活动

     3.建设社区家长学校

    (五)教育模式创新:有效促进地区素质教育发展

     1.打造“白塔新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

     2.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素质教育工作

    (六)终身教育体系为素质教育提供有效载体

   三 新街口街道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推进素质教育工作需进一步深化认识

    (二)针对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三)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亟待改善

   四 关于新街口街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继续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深入推进“城宫计划”,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三)把全面推进科学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B.8 关于新街口街道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 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律法规、重大决策

    (一)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关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

   二 新街口街道在社区层面推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情况

    (一)积极开展社区社会组织注册备案工作

    (二)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结构

    (三)“1+1助推”项目落实三社联动

    (四)探索建立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

     1.服务质量评估

     2.社会功能评估

    (五)培育街道志愿者队伍

   三 新街口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一)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平台培育优质公益项目

     1.街道层面

     2.社区层面

    (二)以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为枢纽建立社区服务社会化体系

     1.发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2.培育创办多个社区社会组织

     3.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

     4.开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项目

    (三)以多元共治为导向促进居民自治组织发展

     1.推动社区自治组织从“自益”向“互益”升级转型

     2.建立以小区自管会为代表的议事协商机制

   四 对新街口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二)关于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服务水平的规范和标准

    (三)促进民间资本规范有序参与

    (四)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益事业

    (五)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信息化

  B.9 新街口街道西四北地区胡同精细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一 新街口街道西四北地区的基本情况

    (一)北京最大的四合院风貌保护区

    (二)拥有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以步行、自行车出行为主的慢行交通方式

    (四)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活动空间

    (五)市政设施与首都功能核心区整体发展水平不相称

    (六)人口数量增加带来居住环境质量下降

   二 新街口街道西四北地区胡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一)以提高片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核心,进行胡同环境升级改造

    (二)以解决胡同环境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三)以社会化服务引入为手段,创新准物业管理模式

   三 新街口街道西四北地区胡同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启示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二)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注重以居民自治为基础

    (三)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把社会化服务作为重要路径

   四 对深化西四北地区胡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注重思想引导,树立精细化城市治理理念

    (二)推动业态升级,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倡更先进的生活方式

    (四)拓展公共空间,提升胡同生活品质

    (五)创新管理方式,引入“胡同物业服务”概念

    (六)引入大数据技术,搭建胡同精细化治理数据库

  B.10 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创建学习型示范社区实践研究

   一 学习型社区的提出背景和概念内涵

    (一)“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带来深远的教育变革

    (二)“学习型城市”是终身学习的载体

    (三)“学习型社区”是“学习型城市”的实现方式

    (四)探索“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二 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意义

    (一)我国“学习型城市”的发展进程

    (二)创建学习型示范社区的意义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文明程度

     2.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

     3.满足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终身学习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 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创建学习型示范社区背景

    (一)“学习型城市”示范项目在西城区实现全区覆盖

    (二)新街口街道形成完善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新街口街道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四 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经验

    (一)学习型党组织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

    (二)社区“书香驿站”为“学习型社区”建设提供载体

    (三)社会公益力量扩展社区学习参与范围

    (四)打造“学习工匠”和“学习家庭”

    (五)完善“学习型社区”自治组织结构

   五 新街口街道玉桃园社区创建“学习型社区”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协调机制

    (二)加强社区教育体系的基础建设

    (三)发展居民学习成果权威认证体系

    (四)推动数字化社区教育网络建设

    (五)推进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六)开展评价监测与国际交流

  B.11 新街口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院落腾退、改造及利用的实践研究

   一 新街口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院落腾退、改造及利用的必要性研究

    (一)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二)打造文化精华区是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建设的重点任务

    (三)新街口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院落腾退、改造及利用对西城区探索历史文化保护路径具有典型意义

   二 新街口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院落腾退、改造及利用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

    (一)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推进院落腾退、改造及利用

     1.采取居民自愿的原则

     2.严格审核申请腾退的院落

     3.始终坚持一致的腾退补偿标准

    (二)通过设置试点推进院落街区改造更新

     1.公开征集院落改造更新方案

     2.对青塔片区、宫门口头条片区实施“联合连片”试点改造

     3.受壁街建设道路及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

    (三)根据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实施空间规划利用

     1.引入全新业态

     2.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三 进一步推动新街口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院落腾退、改造及利用的几点思考

    (一)紧扣“疏非控”,着眼惠民生

    (二)梳理产权关系,争取政策支持

    (三)完善沟通机制,推进项目实施

    (四)发挥平台作用,整合各方资源

    (五)保护街区内文物项目,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六)保持街区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品牌创造

 Ⅴ 案例报告

  B.12 新街口街道以“七步·七字”工作法推动“开墙打洞”综合治理的实践研究

   一 “开墙打洞”问题的形成背景及危害性分析

    (一)“开墙打洞”是北京特定发展阶段的历史产物

    (二)“开墙打洞”给当前城市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

     1.房屋安全问题

     2.严重扰民问题

     3.环境秩序脏乱

     4.影响古都风貌

   二 新街口街道“开墙打洞”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开墙打洞”综合治理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环节

    (二)“开墙打洞”综合治理是提升西城区城市发展品质的重要路径

     1.“开墙打洞”综合治理推动了低层次产业退出

     2.“开墙打洞”综合治理提升了社区环境品质

    (三)“开墙打洞”综合治理是建设特色街巷,打造和谐宜居新街口的重要举措

   三 新街口街道以“七步·七字”工作法推进“开墙打洞”综合治理

    (一)第一步,摸清底数,精“准”施策

    (二)第二步,广泛动员,“打响”宣传战

     1.宣传造势,力争人人皆知

     2.接访核查,确保家喻户晓

    (三)第三步,积极协商,做“实”入户

    (四)第四步,法治保障,“强”力拆除

    (五)第五步,由点成线,“快”速封堵

    (六)第六步,统筹联动,“全”力推进

    (七)第七步,持续整治,打造“精”品

   四 “开墙打洞”综合治理的特点分析

    (一)从治理重点看,“拆”成为治理“开墙打洞”重要内容

    (二)从负责主体看,治理“开墙打洞”主要由综合执法组负责

    (三)从工作方法看,治理“开墙打洞”以劝告自行改正、协助改正为主

    (四)从参与情况看,拆除公司成为治理“开墙打洞”的新型辅助力量

    (五)从社会反馈看,各方态度相对温和,但也存在潜在的社会风险

    (六)从面临的问题看,基层执法缺乏法律的明确授权

   五 关于推进西城区“开墙打洞”综合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开墙打洞”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确保工作能推进、可复制

    (二)把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作为“开墙打洞”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确保工作能持续、可发展

     1.加快推进“开墙打洞”治理相关立法

     2.加大对部分房屋中介机构的规范和处罚

     3.将是否存在违法拆改行为作为工商执照办理的前置条件

     4.对拒不整改的房主由房管部门暂停办理该套房屋登记变更手续

     5.对参与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的建筑施工企业、装饰装修企业加大处罚

     6.将正在实施的“开墙打洞”违法行为,纳入城管综合执法范围

    (三)将协商共治理念融入“开墙打洞”综合治理当中,确保工作得民心、聚人气

     1.灵活制定标准

     2.强化人文关怀

    (四)将社会组织作为“开墙打洞”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确保工作有支撑、有保障

     1.探索多样性整治方式

     2.引导社区商业转型升级

  B.13 新街口街道以“四全五有”工作法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全覆盖的实践与思考

   一 垃圾分类是西城区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样板的内在要求

    (一)垃圾分类是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1.明确认识:垃圾首先是“污染源”,其次才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2.认清阶段:西城区垃圾处理在经历填埋、焚烧及堆肥方式后面临转型升级

     3.解决方式:垃圾分类是实现后端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前置环节

    (二)垃圾分类是完善西城区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1.垃圾分类的目标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2.垃圾分类的实质是社会协同治理

     3.垃圾分类需要多元主体参与

    (三)垃圾分类是提升西城区城市品质的有效途径

     1.垃圾分类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2.垃圾分类推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3.垃圾分类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 新街口街道以“四全五有”工作法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全覆盖

    (一)从方式上看,采用“四全方法”推动垃圾分类管理开展

     1.“全领域”提供服务,实现服务对象的全覆盖

     2.“全方位”开展工作,实现工作内容的全覆盖

     3.“全路段”保障实施,实现空间布局的全覆盖

     4.“全流程”监督控制,实现工作监督的全覆盖

    (二)从标准上看,按照“五有标准”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成效

     1.以“有制度”为标准,实现工作流程清晰化

     2.以“有设施”为标准,实现设施安置合理化

     3.以“有队伍”为标准,实现宣传指导多元化

     4.以“有阵地”为标准,实现社区引领示范化

     5.以“有措施”为标准,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

   三 新街口“四全五有”垃圾分类合理全覆盖对基层街道社区推动垃圾分类的启示

    (一)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1.完善社区垃圾收运体系

     2.合理布局社区垃圾回收体系

    (二)加快构建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及法治保障的垃圾分类制度

     1.强化政府推动,加强部门协调,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2.引入市场力量,创新分类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及科技等手段

     3.完善政策法规,调动全民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引导社会自觉形成人人参与绿色生活及绿色生产的垃圾分类氛围

     1.人人参与垃圾分类,是一种看似简单容易,却又实施艰难的高级环保方式

     2.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责任使然,更是一种朴素的生活价值观

     3.倡导绿色生产方式,是一条应对现实之策,更是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B.14 新街口街道创新“多居一站”社区服务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一 新街口街道创新“多居一站”社区服务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多居一站”社区服务模式是我国简化行政职能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多居一站”社区服务模式是西城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三)创新“多居一站”社区服务模式是加强社区及居民自治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 新街口街道创新“多居一站”社区服务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从筹建过程看,包括流程再造、人员选调及硬件改造等环节

     1.以学习政策、提高认识为前提

     2.以梳理业务、再造流程为核心

     3.以选调人员、加强培训为基础

     4.以完善设施、改造硬件为保障

    (二)从服务内容看,涵盖社区福利、住房保障及就业服务等方面

    (三)从运行机制看,运用资源整合、联办工作及数据共享等措施

     1.推行站长负责制和联席会议制,统筹运行正常

     2.创新中心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联办工作机制,提高办事便利

     4.建立数据交接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5.建立辖区资源整合机制,激发多元参与

   三 新街口推进“多居一站”社区服务模式的启示

    (一)探索服务站服务事项的准入机制

    (二)注重服务站与居委会的沟通协调

    (三)加强服务站人才队伍激励与建设

    (四)强化对服务站的监督与评估工作

  B.15 新街口街道以“书香驿站”打造文化互助共享新模式

   一 新街口街道建设“书香驿站”的重要意义

    (一)“书香驿站”建设有利于提升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书香驿站”建设有利于推进西城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构建

    (三)“书香驿站”建设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新的生活及社交方式

   二 新街口街道建设“书香驿站”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指导,社会创建,打造社区文化新空间

    (二)因地制宜,对接民需,培育特色化文化品牌

    (三)搭建平台,创新方式,打造社区生活新方式

    (四)专业组织,志愿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三 新街口街道建设“书香驿站”的特点与成效

    (一)个体人的公共意识转变是基础

    (二)创新思维在社区的落地是动力

    (三)开放性的志愿服务机制是关键

    (四)多元化的社区参与协同是重点

   四 新街口街道“书香驿站”建设的启示

    (一)“书香驿站”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撑保障

    (二)“书香驿站”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街道社区的专业维护和科学运行

    (三)“书香驿站”的建设和发展依赖于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

 Abstract

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是首都发展要务。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西城区带头以“四个意识”做好首都工作,坚持深入推进科学治理,全面提升发展品质的主线,不断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努力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发展品质取得重大突破。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城区15个街道立足自身发展实际,统筹区域各类资源,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综合执法体系、精准指导社区建设,探索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积极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过险滩”“闯路子”,不断为基层治理增加新的内涵和提供可复制、易操作的鲜活经验,对于国内大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具有极强的理念提升价值和路径借鉴意义。《北京街道发展报告No.2新街口篇》重点介绍了新街口街道发挥基层党建统筹引领作用,打通提升城市品质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实践,结合街道实际对居规民约与基层治理创新、老年福利发展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平房区准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对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素质教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西四北地区胡同精细化管理、玉桃园学习型社区创建、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等专题调研情况做了梳理,对赵登禹路“开墙打洞”治理、垃圾分类管理、“多居一站”社区服务和“书香驿站”文化互助共享等典型经验做了总结,展现了街道在实现“党工委领导下推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上的基层治理实践成果。本书指出,新街口街道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夯实平台、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积极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推进首都核心区有效治理、科学治理中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卢映川:《全力提升城市七大品质》,《前线》2017年第1期。

赵长富:《以“项目思维”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人民论坛》2017年第36期。

毛栋英:《以城市基层党建带动城市基层治理创新》,《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年第9期。

张云翔:《区域化党建的治理价值》,《党政论坛》2017年第12期。

卢爱国、陈洪江:《“复合式党建”: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体制构建的目标选择》,《探索》2017年第6期。

党齐民:《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新问题、新要求、新思路》,《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年第12期。

西城区:《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bjxch.gov.cn/xcdt/xxxq/pnidpv650765.html,2017年2月。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概况》,http://www.bjxch.gov.cn/xxgk/xxxq/pnidpv491280.html,2017年9月。

西城区:《西城区积极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完善特色养老服务模式》,2016年12月。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新街口街道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双线互动”》,http://www. bjxch.gov.cn/xcdt/xxxq/pnidpv650635.html,2017年1月。

谭艳霞:《基于公共服务设施评价的城市更新空间布局研究——以深圳为例》,《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年第24期。

李东耀:《新时期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探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刘志奇、李俊奎:《中国乡规民约研究80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张明新:《乡规民约存在形态刍论》,《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吕廷君:《论乡规民约的效力基础》,《民间法》2008年第1期。

李朝晖:《民间秩序的重建——从乡规民约的变迁中透视民间秩序与国家秩序的协同趋势》,《学术研究》2001年第12期。

齐飞:《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乡规民约》,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5。

《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人民日报》2016年1月7日。

许义平、何晓玲:《现代社区制度实证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盘黎玫:《完善上海为老服务体系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杨莹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城区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唐莹莹:《借鉴香港安老经验 应对北京老龄化》,《北京人大》2015年第4期。

刘焕明、蒋艳:《社区居家养老为老服务模式探析》,《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辜胜阻、吴华君、曹冬梅:《构建科学合理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与建议》,《人口研究》2017年第1期。

罗夏:《产权与治权关系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影响——基于京津案例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杨丽、赵小平、游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张康之:《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28期。

顾骏:《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寻找居委会的新定位》,《社区》2009年第5期。

李迎生、杨静、徐向文:《城市老旧社区创新社区治理的探索——以北京p街道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发挥准物业优势联合提升地区环境》,http://xjk.bjxch.gov. cn/xxxq/pnidpv404368.html,2017年5月。

眭依凡、王贤娴:《再论素质教育》,《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8期。

黄枬森:《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兼评〈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刘道玉:《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西城区:《西城区政府召开第10次常务会议》,http://www.bjxch.gov.cn/hdjl/xxxq/pnidpv505982.html,2017年11月。

西城区:《“城宫计划”实现义务教育全覆盖》,http://www.bjxch.gov.cn/xcdt/xxxq/pnidpv656336.html,2017年3月。

张芊丽:《“三融合”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北京教育》(普教版)2017年第1期。

贾西津、邢宇宙:《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政策体系中的不公平性分析》,《理论探讨》2016年第5期。

邓涛:《角色期待与实践:社区建设中的社区社会组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古俊宝:《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高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保障》,《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李德:《当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对策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6期。

孙新军:《确立“六精六细”管理理念 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年第5期。

本报评论员:《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功夫》,《北京日报》2017年10月9日,第003版。

任小蔚、吕明:《城市设计视角下城市规划精细化管理思路与策略》,《规划师》2017年第10期。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zhengwu.beijing.gov.cn/zwzt/ZWZT/CSZLi/CSJXH/t1504118.html。

黄荔:《探索胡同管理新模式——访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志坚》,《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5期。

郑园、耿春芳:《老胡同儿的新管家》,《中国物业管理》2016年第9期。

杨梅:《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旧城胡同道路定线思路初探》,《北京规划建设》2016年第3期。

李亚、王欢:《协商式政策分析及其运作:以胡同停车管理为例》,《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0期。

徐辉、李薇:《向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宣言——写在〈学会生存〉发表40周年之际》,《教育研究》2012年第4期。

蒋亦璐:《学习型城市建设:理之源与行之路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徐小洲、孟莹、张敏:《学习型城市建设:国际组织的理念与行动反思》,《教育研究》2014年第11期。

马正天:《学习型社区建设中的小组工作介入——以北京S社区为例》,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学习型城市关键特征框架》,《开放学习研究》2016年第3期。

聂伟、罗建河:《国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历程、经验与借鉴——以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为例》,《成人教育》2010年第3期。

教育部:《全民终身学习:城市的包容、繁荣及可持续发展》,2013年10月。

西城区:《我区召开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区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会》,http://www.bjxch.gov.cn/xcdt/xxxq/pnidpv650338.html,2016年10月。

《西城区推选表彰学习型社区工匠、榜样家庭》,首都公益网,http://sdcsgy.qianlong.com/2017/1121/2190328.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2017年11月。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西城区评估专家组回访调研玉桃园学习型示范社区》,http://xjk.bjxch.gov.cn/xxxq/pnidpv404385.html,2017年5月。

姚治国、赵黎明、王满银、杨振华:《白塔寺保护区综合整治与更新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9期。

施卫良、范路:《北京小院儿重生的五种设计策略——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入围作品解读》,《世界建筑》2017年第1期。

YvetteBTS,Remade:《2016北京国际设计周白塔寺再生计划》,《设计》2016年第2期。

田申申:《街区整理助力城市复兴》,《北京观察》2017年第10期。

《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中青在线,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11/18/content_16701151.htm,2017年11月18日。

《街区设计导则〈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http://www.llcxghj.gov.cn/html/hydt-show-321.html,2018年1月。

西城区政府:《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2017年。

《北京动员社会参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

《整治“开墙打洞”优化社区服务》,《经济日报》2017年5月31日。

王晓然、陈克远、曲英杰:《违规占道顽疾犹存“开墙打洞”治理提速》,《北京商报》2016年12月8日。

郑新钰:《北京核心区严整“开墙打洞”将恢复历史风貌》,《中国城市报》2017年2月21日。

孙昊:《德国垃圾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立法的启示》,《山西农经》2017年第24期。

李海荣:《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思考》,《环境与发展》2017年第10期。

《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年第12期。

赵子旼:《北京市西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现状与对策》,《环境卫生工程》2017年第6期。

蒋建国:《垃圾分类应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化为辅》,《中国城市报》2017年12月18日。

《今年起全市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人民网,http://bj.people.com.cn/n2/2017/0505/c82840-30141130.html,2017年5月。

《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关问题的建议案》,《北京观察》2009年第9期。

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2009。

《新街口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

刘尧、林建成:《政社合作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考察》,《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张巍、张勇:《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突破口:社区服务站建设》,《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3期。

西城区社会办:《西城区“多居一站”试点社区服务站事项办理规范及流程》,2015。

朝阳区社会办:《关于朝阳区试点推行“多居一站”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案》,2015。

西城区区委、区政府:《西城区2015年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试点工作方案》,2015。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新街口街道社区服务站运行模式改革试点方案》。

陆和建、姜丰伟:《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服务建设研究——基于社区文化中心的社会化管理实践》,《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5期。

陈光:《新时期的社区文化建设与服务研究》,《黑龙江科学》2017年第19期。

彭泳:《从社会公共领域看社区图书馆的建设问题》,《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樊亚玲:《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之“书香驿站”建设现状及发展探讨》,《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6年研讨会论文集》,2016。

刘迪:《有特色的阅读方式的创新与全民阅读活动品牌的创建——以西城区“书香西城”建设为例分析》,《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6年研讨会论文集》,2016。

王晔:《从空间到场所——社区图书馆场所认同危机与重塑策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年第12期。

金胜勇、张欣:《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年第2期。

田硕:《北京市社区图书馆现状调查与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年第11期。

刘志伟:《西城“阅读春天”启动全面书香西城建设新时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