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0

引证文献

4 !

参考文献

194

中国产权市场发展报告(2008~200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proper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exchanges

SSAPID:101-2577-6976-83
ISBN:978-7-5097-0951-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四板块中高速成长的产权交易市场,并从以下五方面来说明:①中国资本市场四板块及其交易构造特征;②中国产权市场交易构造生成小史;③中国产权市场生成的国际比较及现代产权理论的关注偏颇;④中国产权市场的成长实绩及其累积的宏观效应;⑤中国产权市场成长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来刻画我国内生资本市场部分——中国产权市场的理论认知和年度实绩,以期引起国内外同行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相关信息

丛书名:产权市场蓝皮书
作 者: 曹和平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跋 中国产权市场:资本品交易“范式”的华夏演进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产权市场蓝皮书编委会

 中文摘要

 年度总报告(2008~2009)

  中国产权市场发展报告*

   一 中国资本市场四板块*及其交易构造特征

    (一)深沪股市板块及其交易构造特征

    (二)260家产权市场交易所构造特征描述

    (三)在商业信贷概念下误置的民间资本市场构造特征

    (四)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偕跨国机构参与的市场交易构造特征

   二 中国产权市场交易构造生成小史

    (一)序曲:国有企业双分离后激励性改革凸显资本品市场缺失

     “条条”和“块块”双分离*

     “诸城决绝”

    (二)创生记:320个区域性交易所及OTC类实点型市场出世

     内部人和外部人权证(法人股和流通股)

     规范性试点条件下的限制性均衡

     市场上分散的个人行为整合为群体性行为

     320个区域性交易所及OTC类实点性市场的创生

    (三)OTC群类市场制度涅槃与320家产权交易所的重生

     320家区域性OTC类市场的制度涅槃

     涅槃再生: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名义下的制度重生

     公共品资源短缺与市场缺失

     资本品交易在技术产权所名义下的基因变异与重生

   三 中国产权市场的国际比较及主流产权理论的绝对主义两分法

    (一)中国产权市场生成的国际比较

     中国市场生成于生产性而发达经济演化于贸易性资本品交易

     有形实点性资本市场在中国拓展的同时在美国受到挤压

    (二)美国的反思与发达经济产权理论关注重心的偏颇

     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反思

     理论上的原因

     东西方产权概念的语义辨析

    (三)当代作为所有权的发达经济产权理论简述

     发达经济产权定义

     关于企业的产权理论

     新产权理论和古典产权理论

     新(现代)产权理论*

   四 中国产权市场的交易实绩及宏观经济效应

    (一)中国产权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稳健成长

    (二)我国产权市场稳健成长的区域基础

    (三)我国产权市场的跨区跨境开放程度和融资能力

    (四)中国产权市场增长的宏观经济效应

     产权市场与宏观经济绩效的关联

   五 结语:中国产权市场成长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

 综合理论篇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关于规制的原理

   一 一般规制理论

    1.为何市场本身不足以自我规制

    2.非理性:政府干预为何要采取规制的形式

    3.分配的正当性

   二 规制: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干预

   三 规制的手段

   四 应用

    1.主权财富基金:所有权是否重要

    2.规制金融行业

    3.温室气体排放

   结语

  私募基金制度、公众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变革

   一 什么是PE

   二 PE之前的三种生产关系

   三 PE中正在形成的新一代生产关系

   四 与PE匹配的资本市场

   五 中国PE发展的条件与挑战

    (一)我国现在已经具备积极推广应用PE的基本条件

    (二)PE发展面临的挑战

 前沿理论篇

  产权市场:中国版式的制度创新

  制度相器与产权相器之案例辨析

   一 形而上之相器与经济之相器

    (一)形而上学之相器:从哲学到物理学

    (二)经济之相器:置信案例

   二 物理学之逻辑相器与产权流之制度相器——一个理论模型

   三 相结构变化的经济效果——一个案例分析

    (一)案例回顾:置信电气的变迁

    (二)案例分析:产权流动过程中的相结构变化过程

     第一次相变:形成简单相器——技术变资本

     第二次相变:增资扩股,引入国际技术和资本,产权规模成倍放大

     第三次相变:产权多元化,企业性质发生变化

     第四次相变:上市,潜标产权蜕变为公开化的标准化产权,公司成为公众公司

  产权市场整合、产权机构整合及政策性建议

   一 中国产权市场“条块分割”及成因

   二 产权交易市场整合不等于产权交易机构的合并

   三 统一产权交易市场的初步构想

  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产权板块”

   一 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新机遇

   二 以“两高两非”公司股权交易为突破口,打造中国资本市场的“产权板”

    1.交易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2.市场体系建设与创新

    3.软件支持系统建设

   三 天津股权交易所市场建设进展情况

    1.挂牌公司规模稳步壮大

    2.做市商资源开发

    3.投资人资源开发

    4.融资功能实现突破

   四 “产权板”将进一步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加快市场体系建设

     1.与各省市合资合作建立分支机构

     2.与境内外资本市场合作

    (二)扩大市场规模

     1.增加挂牌企业数量

     2.提高交易量

    (三)创新交易品种

    (四)提升市场功能

     1.流动功能

     2.投资价值

     3.融资功能

  中国产权市场: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中的新制度因子

   一 我国产权市场是资本交易并购市场

   二 建设产权市场具有重大的理论突破意义

    (一)产权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二)产权市场建设经历了20年的实践检验

    (三)产权市场的并购交易制度创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模式

   三 产权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细分市场

    (一)用科学发展观深化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认识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新资本市场体系

    (三)产权市场是资本权益不能实现标准化交易的市场板块

    (四)产权市场弥补了证券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性局限

    (五)产权市场的交易制度在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创新发展

     1.2005~2006年国内非金融机构融资情况

     2.2004~2007年产权市场为各类资本退出服务情况

     3.2000~2007年产权市场为民营企业并购服务情况

    (六)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细分体系

   四 产权交易制度的创新潜力和市场的公信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产权交易的基本制度是发现投资者和实现价值最大化

     1.管理层收购案例

     2.经营权转让案例

     3.具有商标优势的转让案例

     4.主辅分离改制案例

     5.中外合资企业涉讼资产转让案例

     6.民营企业产权转让

     7.跨国公司产权转让

     8.知识产权转让案例

     9.混合股权融资案例

    (二)我国产权市场中的“广州现象”

    (三)关于区域性产权市场建设的“重庆模式”

    (四)产权市场建设弥补了市场经济制度下我国现行的“二元”财政经济的理论欠缺

   五 立法建设产权市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立法建设产权市场的重要性

    (二)立法建设产权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产权交易市场:从国资流转平台到多元资本市场

   一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产权概念及其内涵

    2.产权交易理论及其理论动机

    3.产权交易市场及其功能

   二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历史演进

    1.产权交易市场的起步阶段:1984~1997年

    2.产权交易市场的调整阶段:1997~1999年

    3.产权交易市场恢复发展阶段:1999~2003年

    4.产权交易市场逐步规范、稳步成长阶段:2003~2008年

   三 现阶段产权交易市场的特征:国企国资流转平台

    1.产权交易所及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2.交易市场发展的总量规模和分布

    3.交易主体:国内国有企业及其资本流转

    4.交易客体:单一信用产品创新匮乏

   四 发展方向: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

    (一)国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论和借鉴

     1.以OTCBB为代表的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场外交易市场

     2.日本多层次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功能

    (二)产权交易市场的整合与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

     1.我国资本市场整体发展的现状

     2.市场整合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平台

    (三)产权交易市场:从国资流转平台到多层次资本市场

     1.市场规模分析:由区域性市场到统一产权交易市场的跨越

     2.市场主体:从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到多元共同驱动的转变

     3.市场客体:从实物型向价值型交易客体的转变

     4.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组织变革与创新探索

     5.构建OTC市场的探索

    (四)以产权交易市场为基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路径选择

     1.丰富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促进三板市场的构建

     2.建立公司制产权交易机构,增强产权市场交易主体的积极性与效率

     3.采取做市商制度,提高产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4.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拓宽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资金来源

  规范和引导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多元资本市场体系

   一 我国产权市场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一)产权交易伴随着股份制经济发展努力寻找市场定位

    (二)产权市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科技创新

     1.成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阳光操作平台”,促进各类企业产权进行优化配置

     2.规范各类国有产权交易,从源头防止滋生腐败

     3.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4.为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5.促进中小企业改善治理,为证券市场培育健康合格的上市后备资源

    (三)产权交易机构在竞争和合作中逐步完善

   二 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业务逐渐萎缩

    (二)股权登记托管交易业务亟待规范

    (三)交易机构面临整合

   三 加强规范和引导,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一)产权交易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要求

     2.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求

     3.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4.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

    (二)实现产权交易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1.新修订出台的《公司法》、《证券法》为规范扩充产权交易的功能预留了空间

     2.地方政府具有很高的积极性

     3.产权交易机构有着规范发展的强烈内在要求

    (三)明确产权交易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功能定位

     1.进一步明确产权交易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

     2.探索为各类未上市公司股权、主要是中小企业股权的登记托管与转让提供服务

     3.积极探索为私募股权投资及其他创新业务提供托管与交易服务

    (四)积极开展产权交易市场研究,加强对产权交易业务创新的规范管理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模式探讨

   一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主要特点

   二 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统一规范产权交易行为

    (二)产权概念有待明晰,需要进一步扩展其外延

    (三)其资本市场属性有待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四)改变地域分割和条块分割状态,需要进一步整合形成统一的产权交易大市场

    (五)各地对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支持差异较大,需要加强监管和协调体制机制建设

   三 有关建议

    (一)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思路

     1.成立行业协会,明确主管机构

     2.扩大产权交易外延,提升其功能作用

     3.加强研究协调,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4.拓展新业务,加快市场整合

    (二)未来发展模式探讨

     1.强化公开市场作用,继续推进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

     2.将公共资源处置纳入产权交易市场,实现政府与产权市场发展双赢

     3.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三)依托主要中心城市,建设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网络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会员制度现状与对策建议

   一 会员制的演变与发展

    (一)会员制的理论渊源

    (二)会员制的演变

     1.会员制交易所

     2.从会员制交易所到公司制交易所

     3.会员交易制度

   二 会员制框架中的会员与交易所的关系

   三 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会员制现状

    (一)会员制交易所现状

     1.我国事业制交易市场的会员制

     2.我国公司制交易市场的会员制

    (二)会员交易制度现状

   四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会员制的对策*

  中国产权市场机制设计研究两则

   则一:交易机制设计研究

    一 协议转让

     (一)协议转让的效率分析

      1.模型的基本假设:

      2.双方博弈过程分析

      3.模型推导及结论

     (二)协议转让方式评析

    二 拍卖转让

     (一)拍卖效率分析

      1.模型假设*

      2.模型建构和分析

     (二)拍卖转让评析

    三 招标转让

    四 三种产权交易方式的效率的实证比较

     (一)三种交易方式的比较

     (二)三种交易方式效率的实证分析

      1.协议转让、拍卖和招标转让效率比较分析

      2.不同拍卖方式、竞拍人数和产权受让方性质对产权交易收益率的影响分析

    五 产权交易方式选择:从“单一”到“立体”

     (一)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1.供给分析

      2.需求分析

     (二)构建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立体化”产权交易方式

   则二:隐性规制与区域融资机制设计研究

    一 隐性规制功能

    二 区域性融资功能

    三 隐性规制及区域融资机制设计建议

     (一)国有产权交易更加完善的平台

     (二)进行三位一体的改革

 样本产权市场实绩篇

  资本品交易的边界整合与制度拓展

   一 北京产权交易所职能、机构设置及发展现状

    (一)北交所职能

    (二)机构设置

    (三)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展现状

     1.政府授权的专业化市场平台

     2.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水平

     3.覆盖北京和全国的市场服务网络

     4.北京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北京产权交易所制度创新和特色

    (一)体现政府监管要求的产权交易流程设计

    (二)全方位的信息披露渠道

    (三)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风险控制机制

     1.相互支撑制衡的业务运行机制

     2.具有特色的外部监督体系(见图6)

    (四)会员代理交易制度

    (五)交易品种和服务内容创新

     1.北京环境交易所

     2.金融资产超市

     3.北京股权登记管理中心

     4.股权交易资金结算服务平台

     5.黄金交易中心

   三 典型案例分析

    (一)大宗国有产权跨境交易案例(双汇集团股权转让)

     1.充分地发现投资人

     2.破解了卖多少价的难题,实现了国有资产大幅增值

     3.在大宗国有产权转让程序上积累了经验

     4.让国际投行的高层了解了北交所乃至中国的产权市场

     5.保证被转让的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6.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民族品牌溢价转让案例(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

     1.体现了交易所专长,为大宝改制提供咨询

     2.发挥产权市场的基础职能,帮助设计股权转让方案

     3.为意向受让方提供服务,促进股权转让的实现

   四 北京产权交易所未来愿景

    (一)北京产权交易所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家高度重视产权市场发展,并赋予其法律地位

     2.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产权市场建设

     3.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为产权市场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4.北交所引入了企业化的经营管理机制

    (二)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展战略目标

    (三)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工作思路

     1.争取政策性推动,努力实现国资全覆盖

     2.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业务品种全线展开

     3.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防范政策性风险

     4.继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加强内部科学管理,提高公司运行效率

    (四)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前途充满希望

  联合产权交易机制与市场边界拓广

   一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市场小史

   二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机构设置及交易现状

    (一)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主要职责

    (二)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业务功能和业务范围

    (三)上海联合产权所机构设置

     1.内部机构设置(见图1)

     2.海外分支机构分布(见图2)

    (四)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交易流程(见图3)

    (五)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交易现状

   三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制度创新和特色

    (一)国有资本调整力度加大,中央企业产权交易活跃

    (二)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个人和民营资本提供服务

     1.为民营资本提供投资领域

     2.个人产权投资比例不断上升

     3.个人和民营资本产权投资对于产权市场的意义

    (三)异地并购成交额显著增长

    (四)外资并购重组渐趋活跃

    (五)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为技术产权提供服务

    (六)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的特征进一步显现

    (七)现代服务业成为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并购活跃行业

    (八)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会员制

   四 典型案例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案例)

    (二)提升了为国资调整服务的能级(上海宝钢建设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案例)

    (三)扩大了异地产权交易范围(柳州市煤气公司50%产权转让案例)

    (四)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5.8672%股权转让案例)

    (五)放大了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功能

     1.民营资本并购央企(中化[东山]100%股权转让案例)

     2.外资并购国企(上海外高桥徐汇俱乐部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

   五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未来愿景

    1.继续规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运作,构筑阳光交易平台

    2.继续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提升产权市场功能

    3.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4.继续促进国资进场交易,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资本品交易中所有权处置孕育融资市场因子

   一 广州产权交易所历史背景

    1.广交所成立

    2.广交所的发展历程

   二 广州产权交易所的现状

    (一)2007年广州产权市场发展情况

     1.产权交易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产权交易项目大幅增值

     3.广州产权交易市场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4.跨所有制产权交易比例进一步提高

    (二)广交所的经营理念

    (三)广交所的业务范围

     1.主要业务

     2.“七大平台”与“五大服务中心”

   三 广州产权交易所的创新

    1.“所有权托管”:创新产权交易模式,凸显市场平台优势

    2.“项目做市商”:创新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强化“价格发现”功能

    3.专业整合:创新产权交易理念,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4.转变观念:创新产权交易品种,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5.“成员所模式横向整合市场”: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市场网络

    6.一企一策:创新交易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竞价机制和发现价格功能

   四 典型案例分析

    (一)托管:国有企业产权交易进入市场的驿站

     1.项目背景

     2.项目启示

    (二)股权和债权联动交易,扫清广发行重组障碍

     1.项目背景

     2.项目启示

    (三)巧妙转换方式,中外股东实现双赢

     1.项目背景

     2.项目启示

   五 广州产权交易所未来愿景

    1.明确广交所发展定位

    2.增强辐射功能

    3.强化投融资服务

    4.加强平台建设

    5.创新商业模式

    6.构建产权交易共同市场

  全方位发展目标与北方共同市场

   一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发展历史

   二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现状

    (一)各项规章制度完善

    (二)五级监管体系健全

    (三)重大交易成果显著

     1.“狗不理”集团1500多万元国有产权卖了1.06亿元

     2.国泰君安证券3800多万元股权卖了1.8亿元

     3.海通证券1亿元股权卖出5亿元

     4.遵义钛业1亿多元股权卖出3亿多元

     5.天津市北水业近7亿元股权卖出近22亿元

    (四)成立北方共同市场

   三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业务创新

    (一)产权市场引进外援

    (二)搭建国际融资桥梁

    (三)成立产权研究院

    (四)成立排放权交易所

    (五)建立天津股权交易所

    (六)成立实物转让调剂市场

    (七)成立贵金属交易市场

   四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的未来发展

    (一)继续规范做好企业国有产权交易

     1.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

     2.实施统一的交易规则

    (二)继续开展业务创新

     1.建立债券交易市场

     2.筹建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所

     3.拓展传统业务交易品种

    (三)继续积极搞好国际、国内合作

  交易制度设置与拍卖均衡形成的市场前提

   一 重庆产权交易市场沿革

   二 重庆产权交易市场机构设置及交易现状

    (一)机构设置

    (二)交易现状

     1.交易量统计(单向计算、交易项目分类统计)(单位:亿元)

     2.分类交易项目成功率统计(交易成功项目数/申请项目总数)

     3.分类交易资金成功率统计(交易成功资金总数/申请项目资金总数)

   三 重庆产权交易市场制度创新及典型案例分析

    (一)制度创新

     1.争取进场资源政策的创新

     2.产权交易制度的创新

     3.法律、道德、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创新

     4.市场体系及相关制度的创新

    (二)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广西金建华民用爆破器材有限公司30%股权转让

     案例二:东莞CDC电缆厂75%股权转让

     案例三:重庆化工机械厂破产资产转让

     案例四:重庆锅炉总厂破产转让

   四 重庆产权交易市场的未来愿景

    1.重庆联交所的发展方向

    2.重庆联交所奋斗目标

  市场起步、会员代理、委托分支机构与区域市场成长

   一 湖北产权市场小史

    (一)发展历程

     艰难起步阶段(1988~1998)

     初创探索阶段(1998~2003)

     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二)主要贡献

     1.促进国企改革,服务经济建设

     2.严格执行“产权交易进场制度”,实现“阳光交易”

     3.充分发现投资者,充分发现价格

   二 湖北产权交易市场机构设置及交易现状

    (一)建立了统一的区域性市场,并且得到很好的监管

    (二)建成了联结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

    (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产权交易专业人才和一支业务熟练的产权经纪人队伍

    (四)建立并实行了一套成熟的、规范运作的制度

   三 湖北产权交易中心制度创新及典型案例

    (一)首创“评审加竞价”交易方式

     1.“白云边”项目:首次运用即获各方满意的最佳效果

     2.“武石油”项目:意料之中的“意外”结果

    (二)国企增资扩股改制进场公开择优选择投资者

    (三)首创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开辟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新渠道

    (四)启动排污权交易

    (五)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四 湖北产权交易市场未来愿景

  产业基地振兴中的产权交易

   一 黑龙江省产权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二 黑龙江省产权市场建设特点

    (一)在国企改革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打造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的员工队伍

     1.加强理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使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

     2.坚持鼓励在职学习和发现引进人才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不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创新发展的产权市场建设之路

     1.产权交易理论创新

     2.产权交易规章制度创新

     3.产权交易方式创新

     4.产权交易领域创新

    (三)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确保了企业国有产权保值增值

    (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五)市场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同志的认可

   三 黑龙江省产权交易中心在全国同行业中创出多项第一

   四 黑龙江省产权市场未来愿景

  项目融资:西部开发经济中的信用“矿脉”

   一 西部产权交易所小史

    1.西部产权交易所简介

    2.西部产权交易所机构完善历程

    3.西部产权交易所战略合作伙伴

   二 西部产权交易所机构设置及发展现状

    1.西部产权交易所发展现状

    2.西部产权交易所机构设置

   三 西部产权交易所制度创新和业务特征

    (一)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制度创新

     1.推进产权交易机构的组织制度创新

     2.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制度

     3.加快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和统一交易系统

     4.培育和坚守诚信制度

     5.明确统一的产权交易制度

     6.构建和培育产权交易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制度

     7.建立健全经纪会员代理交易制

     8.建立产权交易投资基金

    (二)电子交易制度

    (三)阳光交易环境

    (四)业务特征

    (五)技术产权交易所交易制度

   四 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中陕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1.项目导向

     2.有限追索

     3.风险分担

     4.融资成本较高

    (二)案例二: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改制纪实

   五 未来愿景

 市场沿革与文献综合篇

  中国产权交易评述:政策沿革视角

   一 我国产权市场发展历程简说

    1979~1993年为萌芽兴起阶段

    1994~2002年为艰难探索阶段

    2003年至今,为规范发展阶段

   二 产权交易制度及相关政策沿革

    (一)国企改制规范运作的制度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制度

    (三)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相关制度

     1.起步阶段

     2.完善阶段

   三 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产权市场成长小史:市场行为视角

   一 中国产权市场萌生:国有企业重组和320个OTC模式的交易所

    (一)国有企业的两种分离和山东诸城市的冒险

     1.垂直分离:“政企分离”

     2.横向分离:“用税收代替利润上缴”

     3.山东诸城市的“冒险”

    (二)320个OTC模式的市场的产生

     1.内部人和外部人股票(债券)

     2.受限制的平衡

     3.个人行为集合成整体行为

     4.起源:政府的妥协以及320个OTC市场的出现

   二 中国产权市场的复兴:公共品短缺引起的体制突变

    1.320个OTC市场的失败

    2.公共型产品的短缺

    3.复兴:PIPEs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名字下的制度突变

  中国产权市场二十年:媒体视角

   一 导语

   二 产权市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产权市场的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产权市场的第一次低潮

    第三阶段:产权市场的第一次兴起

    第四阶段:产权市场的第二次低潮

    第五阶段:产权市场的第二次兴起

    第六阶段:产权市场的第三次低潮

    第七阶段:产权市场的第三次兴起

    第八阶段:产权市场发展的新阶段

   三 产权市场特殊术语解析

    (一)产权市场要素分析

     1.产权出让主体

     2.产权受让主体

    (二)产权交易市场功能演化分析

     1.产权市场的行政化功能

     2.产权市场的市场化功能

     3.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

    (三)产权交易市场价格决定机制比较分析

     1.协议转让

     2.拍卖转让

     3.招标转让

   四 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展望

  投资银行与资本三市场小史:国际视角

   一 美国投资银行业小史

    1.投资银行的关系网、信誉和靠言传身教的业务技巧

    2.投资银行的公司制度变迁

    3.小结

   二 美国私募资本市场小史

    1.私募基金的历史

    2.私募资本市场中的代理/咨询公司

   三 美国技术交易市场

    1.美国技术交易小史

    2.美国技术交易现状

    3.美国大学的技术转让

   四 美国OTC市场

    1.美国OTC市场小史

    2.OTC市场现状

  明清资本市场生成小考:历史视角

   一 相关文献中的印局及其运营概述

    1.相关文献中的印局

    2.印局的创生及运营机制概述

   二 印局的市场边界拓展功能及其局限性

   三 我国资本市场重建的序列改革启迪

  产权交易与企业并购理论评述:流派视角*

   一 产权理论:财产权利的流动与交易

    (一)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

     1.产权理论的提出

     2.产权的转让、流动与效率

     3.交易成本与交易制度

    (二)产权理论与中国的国企改革

     1.国企改革的理论基础

     2.国企产权的流动、重组与交易

   二 并购理论:产业重组和存量资源的再配置

    (一)并购动因理论

     1.规模经济动因

     2.协同效应动因

     3.代理人控制动因

     4.交易成本动因

    (二)并购效应理论

     1.并购与产业集中

     2.并购与资源配置

     3.并购与经济发展

   三 金融创新: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一)国外金融创新理论

     1.早期的金融创新理论

     2.金融创新过程的研究

     3.金融创新效应的研究

    (二)国内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

     1.金融创新动因理论

     2.金融创新过程理论

     3.金融创新效应理论

     4.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

     5.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四 结论

  当代产权理论综述:文献视角

   一 产权的概念

   二 关于企业的产权理论

    (一)两种产权理论——新产权理论和古典(旧)产权理论

     1.古典产权理论

     2.新(现代)产权理论*

 案例数据篇

  产权交易经典案例缉述*

   萍钢整体国有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2.江西省产权交易所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狗不理国有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狗不理集团简介

     2.天津同仁堂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案例与燕京啤酒并购福建惠泉案例比较

    一 雪津啤酒案例背景

     1.福建雪津啤酒简介

     2.英博啤酒简介

     3.雪津啤酒产权交易安排

     4.案例分析

    二 燕京啤酒并购福建惠泉的案例

    三 案例比较分析

   深圳富春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包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深圳富春东方集团简介

     2.万科集团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上海宝钢建设有限公司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上海宝钢建设有限公司简介

     2.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黑乳集团整体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黑乳集团简介

     2.工大集团简介

     3.黑龙江省产权交易中心简介

     4.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产权转让

    一 案例背景

     1.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简介

     2.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福清市华春医药有限公司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福清市华春医药有限公司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柳州市煤气公司50%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柳州市煤气公司简介

     2.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哈尔滨重型机器厂整体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哈尔滨重型机器厂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海口第一水务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海口第一水务有限公司简介

     2.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20万股股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保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保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简介

     2.日本佐川急便株式会社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南油集团下属四企业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南油集团简介

     2.深圳市石油公司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昆阳磷肥厂整体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云南昆阳磷肥厂简介

     2.PT.Antarniaga Nusantara公司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王小郢污水处理厂简介

     2.柏林水务集团公司简介

     3.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重庆化工机械厂部分破产财产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重庆化工机械厂简介

     2.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南通港口集团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南通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2.香港保华德祥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九江钢铁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九江钢铁公司简介

     2.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哈尔滨水泵厂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哈尔滨水泵厂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大理水泥经营性国有资产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大理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莲香楼”、泮溪酒家股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莲香楼”、泮溪酒家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福建兴业银行股份公司股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福建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上海丰原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安徽丰原集团简介

     2.韩国乐天制果株式会社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沈阳浑河农场下属三户企业捆绑出售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沈阳市浑河农场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广州市乐苑酒店产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广州市乐苑酒店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0工厂破产资产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0工厂简介

     2.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天津市北水业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例

    一 案例背景

     1.天津市北水业有限公司简介

     2.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简介

     3.产权交易流程

    二 案例分析

  产权交易及相关资本市场数据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产权市场发展报告(2008~2009)编委会

 Abstract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四大类别——沪深证券交易市场、260家产权交易市场、超出商业期限融资的各地民间资本市场和大型金融机构旗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偕跨国金融机构参与下的并购投行类资本市场——呈现出板块式涌动且并行成长的弱收敛态势。这种“外嵌”和“内生”共源的资本市场结构,似乎在重复着我国工业化成长期引致的产业二元结构宿命。通过何种制度辨识才能应对早年发达经济“一源”成长时所未能遭遇的市场整合瓶颈,成为我国产权市场发展并贡献于世界资本市场的时代性挑战。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内生板块和外嵌板块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表现迥异。是年,我国产权交易十大市场增长速度为13.7%,基本上保持了2005年以后的增长轨迹。相较之下,市场制度意义上外嵌性质的资本品交易受全球市场影响较大。2008年,沪市股指下降65.39%,沪深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交易下降42.3%。更具资本市场基本构造变动意义的观察事实是,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按IPO口径融资规模已经超过沪深两市A股首发融资规模。2007年,我国产权市场融资额为沪深两市的76.5%;2008年,我国产权市场交易额约为4072亿元,沪深两市的IPO融资规模为1037.00亿元,前者为后者的3.92倍。在外来冲击条件下,内生的市场制度因子更具系统稳定的能力。本报告讨论我国资本市场四板块中高速成长的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内生的制度因子,我国产权交易所正在以实点性市场群(group spot markets)的方式更改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收敛和未来均衡路径,也在一定程度上矫正着我们对于发达经济资本市场比较优势的敬畏。基于上述考虑,我们用五个部分的内容,①中国资本市场四板块及其交易构造特征;②中国产权市场交易构造生成小史;③中国产权市场生成的国际比较及现代产权理论的关注偏颇;④中国产权市场的成长实绩及其累积的宏观效应;⑤中国产权市场成长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来刻画我国内生资本市场部分——中国产权市场的理论认知和年度实绩,以期引起国内外同行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曹和平:《二次成长阶段跨国企业集群行为特征与规制途经》,《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张曙光:《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中国产权交易赴美考察团:《加快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的建议》,《产权导刊》2006年第2期。

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等主编《中国产权市场统计年鉴》(2006、2007、2008),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Alchian,AA.(1965).“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Il Politico 30:816-829.(Reprinted in Economic Forces at Work. Alchian AA(ed.). 1977. Liberty Fund:Indianapolis;127-149).

Alchian,AA.and H.Demsetz(1973). “The Property Right Paradigm”,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33:16-27.

Baker,G.P.And T.N.Hubbard(2004).“Contractibility and Asset Ownership:On-board Computers and Governance in U.S.Truck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9(4):1443-79.

Barzel,Y.(1997).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2nd e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rzel,Y.(2001).“A Measurement Cost Based Theory of The Firm”,mimeo,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aumol,William,and J.Gregory Sidak.(1995).Transmission pricing and standed costs in the elelctric power industry. Washington,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Press.

Besley,Timonthy,and Stephen Coate,and Glen Loury.(1993).“The Economies of 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3:792-810.

Bratland,John.(2004).“Contestable market theory as a regulatory framework:an austrian postmortem.”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Austrian Economics,Vol.7,No.3:3-28.

Coase,Ronald H.(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N.S.),4:386-405(November).

Demsetz,H.(1967). “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7(2),347-59.

Elfenbein,D.and J.Lerner(2003). “Ownership and Control Rights in Internet Portal Alliances:1995-1999”,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34(2):356-69.

Feenstra,Robert C.and Gordon H.Hanson(2005).“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Outsourcing to China:Estimating the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0(2):729-61.

Furubotn,EG and S.Pejovich(1972).“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0,1137-1162.

Garrouste,Pierre(2004). “The New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The Elgar Companion to Th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Grossman,S.J.And O.D.Hart(1986).“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4(4):691-718.

Groves,T.,and Ledyard,J.(1977).“Optimal allocation of public goods:a solution to the free rider problem”,Econometrica,45:783-810.

Hart,Oliver and B.Holmstrom(2002). “A Theory of Firm Scope”,mimeo,MIT and NBER.

Hart,O.D. And J.Moore(1990).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6):1119-58.

Holmstrom,B.and J.Roberts(1998).“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Revisited”,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2(4):73-94.

Libecap,GD.(1989). Contracting for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Maskin,E.and J.Tirole(1999). “Two Remarks on The Property-rights Literatur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6:139-49.

Matouschek,Niko(2001).“Information and The Optimal Ownership Structure of Firms”,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western University.

Varian,H.(1974).“Equity,Envy,and Efficiency”.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9:63-91.

Varian,H.(1992). Microeconomic Analysis(3rd ed),Norton & Company.

Walter,E.James(1957). The Role of Regional Security Exchange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Yoram Barzel(1997). 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econd Edition.

Alchian AA. 1965.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Il Politico 30:816-829.(reprinted in Economic Forces at Work. Alchian AA(ed.). 1977. Liberty Fund:Indianapolis;127-149).

Alchian,AA.and H.Demsetz(1973),“The Property Right Paradigm”,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33:16-27.

And Libecap GD.(1989),Contracting for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Baker,G.P.And T.N.Hubbard(2004),“Contractibility and Asset Ownership:On-board Computers and Governance in U.S.Truck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9(4):1443-79.

Barzel,Y.(1997),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2n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Barzel,Y.(2001),“A Measurement Cost Based Theory of The Firm”,mimeo,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msetz,H.(1967),“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7(2),347-59.

Elfenbein,D.and J.Lerner(2003),“Ownership and Control Rights in Internet Portal Alliances:1995-1999”,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34(2):356-69.

Feenstra,Robert C.and Gordon H.Hanson(2005),“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Outsourcing to China:Estimating the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0(2):729-61.

Furubotn,EG and S.Pejovich(1972),“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0,1137-1162.

Garrouste,Pierre(2004),“The New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The Elgar Companion to Th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Grossman,S.J.And O.D.Hart(1986),“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4(4):691-718.

Hart,Oliver and B.Holmstrom(2002),“A Theory of Firm Scope”,mimeo,MIT and NBER.

Hart,O.D.And J.Moore(1990),“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6):1119-58.

Hernando de Soto,The Mystery of Capital: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

Holmstrom,B.and J.Roberts(1998),“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Revisited”,Journal of Economic Perscpectives,12(4):73-94.

Libecap,GD.(1989),Contracting for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Maskin,E.and J.Tirole(1999),“Two Remarks on The Property-rights Literatur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6:139-49.

Matouschek,Niko(2001),“Information and The Optimal Ownership Structure of Firms”,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at the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Yoram Barzel(1997),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econd edition.

刘孟骧:《法相唯识:佛教形而上学的概念金字塔》,《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熊焰:《资本盛宴:中国产权市场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徐洪才:《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刘向阳:《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

朱戈:《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对外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03

王嘉骊:《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王遥:《产权交易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戴宏芳:《产权交易市场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

刘岩等:《美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启示》,《财贸经济》2007年第10期。

涂琳琳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效率研究》,《财经论丛》2006年第3期。

付敏:《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0期。

邢天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思路》,《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3期。

王丽:《以产权交易市场为基础构建我国三板市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杨大楷:《论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战略》,《财经研究》2003年第11期。

陈芳平:《重构产权交易市场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甘肃金融》2008年第2期。

王凤海:《会员制与公司制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0期。

张延锋等:《产权所有制、交易方式与交易绩效相关性研究》,《财经研究》2007年第7期。

盖·杰弗森等:《中国的新兴产权市场:理论和经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等主编《中国产权市场统计年鉴(2005、2006、2007、2008)》,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网,http://www.cqjy.cn/。

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http://www.cbex.com.cn/index.shtml。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http://new.suaee.com/suaee/portal/index.jsp。

Brueckner,J.K.and Lee,K.(1991). “Economies of scope and multiproduct clubs”,Public Finance Quarterly 19(2):193-208.

Buchanan,J.M.(1965). “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 32(1):1-14

Helsley,R.W.and Strange,W.C.(1991). “Exclusion and the theory of club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4(4):888-899.

Scotchmer,S.(1994).“On price-taking equilibria in club economies with nonanonymous crowding”,Unpublished manuscript.

Sandler,T.and Tschirhart,J.(1980). “The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An evaluative survey”,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8(4):1481-1521.

Sandler,T.and Tschirhart,J.(1993). “Multiproduct clubs:Membership and sustainability”,Public Finance 48(2):153-170.

李桑:《三号令与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纪念〈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三周年》,《产权导刊》2007年第3期。

任胜利:《会员制是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产权导刊》2000年第9期。

熊焰:《资本盛宴:中国产权市场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朱慈蕴:《论证券交易所与会员公司的法律关系——两者关系法律构造的问题点》,《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McAfee,McMillan:“Auction and Bidding”,Jou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87.V(25)

〔美〕科斯(R.Coase)、阿尔钦(A.Alchain)诺斯(D.North)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02年重印)。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三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包亚钧:《国产权交易市场一体化构建和发展对策》,《经济纵横》2005年第3期。

步艳红:《产权、拍卖与并购——企业产权交易中的拍卖机制设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等:《中国产权市场年鉴(2003~2006)》。

常修泽:《产权交易:理论与运作》,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

陈甬军:《过渡市场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程民选等:《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特点及经验总结》,《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6期。

戴园晨:《工资侵蚀利润》,《经济研究》1988年第6期。

董辅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范娟娟:《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六大病症》,《投资北京》2004年第4期。

方卫华:《中介组织研究:制度变迁中产权交易机构的案例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符绍强:《国有产权交易博弈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国资委、财政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形式评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

昊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黄桐城:《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特征及其市场失灵问题解析》,《上海管理科学》2005年第4期。

刘伟:《改革与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刘伟、李圣风:《产权范畴的理论分歧及其对我国改革的特殊意义》,《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刘向阳:《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政治经济学专业论文,2007。

平新乔、刘伟:《本世纪以来西方产权理论的演变》,《管理世界》1988年第4期。

阙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经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施东晖:《证券交易所竞争论》,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形式评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2期。

宋林、郝渊晓、郭永:《国有产权交易中协议转让与拍卖的效率分析》,《学术交流》2006年第8期。

孙秋鹏:《转轨时期国有企业资产转让价格过低的形成机制分析》,《当代财经》2005年第3期。

唐宗焜:《所有制结构改革目标选择的几点思考》,《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1期。

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976~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王东江:《中国国有企业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财贸经济》1996年第4期。

王维周:《论产权市场与风险投资退出》,《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增刊第6期。

魏玉:《论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路径》,《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3期。

张五常:《中国的前途》,香港信报有限公司,1989。

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赵海军:《我国产权市场发展辩证思考》,《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0期。

Buchanan,J.(1965),“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32:1-14.

Berglas,E.(1976)“On the theory of club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16-121.

Sandler,Todd and Keith Hartley.(2001),“Economics of Alliances:The Less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39:869-96.

Varian,H.R.(1997),Microeconomic analysis,Third Edition,Norton & Company.

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等主编《中国产权市场统计年鉴》(2005、2006、2007、2008),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Buchanan,J.(1965),‘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32:1-14.

Cornes,R,and Sandler,T.(1996),The Theory of Externalities,Public Goods and Club Goods,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ndler,T.and Tschirhart. J.(1997),Club theory:Thirty years later. Public Choice.

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等主编《中国产权市场统计年鉴》(2005、2006、2007、2008),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Cheffins,Brian.“The Eclipse of Private Equity”.Centre for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07.

DePamphilis,Donald(2008).Mergers,Acquisitions,and Other Restructuring Activities.New York:Elsevier,Academic Press. pp.740.

Harwood,I.A.(2006). “Confidentiality Constraints With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Gaining Insights Through a‘Bubble’Metaphor”.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4):347-359.

Rosenbaum,Joshua;Joshua Pearl(2009).Investment Banking:Valuation,Leveraged Buyouts,and Mergers & Acquisitions.Hoboken,NJ:John Wiley & Sons.

Sharabura,Scott.(2002).“Private Equity:past,present,and future.”GE Capital Speaker Discusses New Trends in Asset Class. Speech to GSB 2/13/2002. Accessed May 22,2008.

Trehan,R.(2006).“The History Of Leveraged Buyouts.”December 4,2006. Accessed May 22,2008.

Ashcraft,Adam,and Joao Santos,2007,“H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d Credit Market Affected the Cost of Corporate Debt”,FRBSF Economic Letter,5.

Bhattacharya S.and G.Chiesa,1995,“Proprietary Information,Financial Intermediation,and Research Incentives,”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4,328-357.

Boot A.W.,and A.V.Thakor,1997,“Banking Scope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0,1099-1131.

Campbell,Jeffrey,and Zvi Hercowitz.“The Macroeconomic Transition to High Household Debt”,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Working Paper.

De Janvry,Alain,Craig McIntosh,and Elisabeth Sadoulet.“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 Impacts of Credit Market Information.”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Working Paper.

Dynan,Karen,Douglas Elmendorf,and Daniel Sichel.“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 he Great Moderation:What Do Household Data Say?”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Working Paper.

Gai,Prasanna,Sujit Kapadia,Stephen Millard,and Ander Perez. 2008,“Financial Innovation,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nd Systemic Crises”Economic Journal,3,401-426.

G.Chiesa,2008,“Optimal credit risk transfer,monitored finance,and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7,464-477.

Jermann,Urban,and Vincenzo Quadrini.“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CEPR Discussion Paper,No.5727.

Lang,Mester and Vermilyea,2008,“Credit Derivatives,Competitive effects of Basel II on US bank credit card lending”,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7,478-508.

Nicolò and Pelizzon,2008,“Credit Derivatives,Capital Requirements,and Opaque OTC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7,444-463.

Nigel Jenkinson,Adrian Penalver and Nicholas Vause,“Financial innovation:what have we learnt?”

Wang Christina. “Financial Innovations,Idiosyncratic Risk,and the Joint Evolution of Real and Financial Volatilitie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Working Paper.

Tufano P.,2002,“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Finance.Edited by George Constantinides,Milt Harris and Rene Stulz.

邵宇:《金融创新、证券设计和体系进化》,学林出版社,2005。

王爱俭:《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孙伯良:《金融创新与经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2005。

石丹:《金融创新系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徐进前:《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喻平:《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武长河、李灿:《中西方金融创新动因比较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王仁祥、喻平:《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

韩国文:《金融创新的一种自组织演化理论分析和解释》,《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合订本,2008。

李鹏:《有关金融创新的理论评述》,《经济师》2006年第1期。

罗纳德·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上海三联书店,1990。

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上海三联书店,1994。

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哈罗德·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载《经济体制比较》1990年第6期。

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4。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周立群、谢思全:《中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

高峰:《当代资本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高峰:《中国企业并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陈甬军等:《过渡市场论: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王彪、任凤珍:《产权交易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Alchian,AA.1965.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Il Politico 30:816-829. (Reprinted in Economic Forces at Work. Alchian AA(ed.). 1977. Liberty Fund:Indianapolis;127-149).

Alchian,AA.and H.Demsetz(1973),“The Property Right Paradigm”,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33:16-27.

Baker,G.P.and T.N.Hubbard(2004),“Contractibility and Asset Ownership:On-board Computers and Governance in U.S.Truck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19(4):1443-79.

Barzel,Y.(1997),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2nd ed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rzel,Y.(2001),“A Measurement Cost Based Theory of The Firm”,mimeo,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Baumol,William,and J.Gregory Sidak. 1995. “Transmission pricing and standed costs in the elelctric power industry.”Washington,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 Press.

Besley,Timonthy,and Stephen Coate,and Glen Loury. 1993.“The economies of rotating savings and credit associ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3:792-810.

Bratland,John. 2004.“Contestable market theory as a regulatory framework:an austrian postmortem.”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Austrian Economics,Vol.7,No.3:3-28.

Coase,Ronald H.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N.S.)4:386-405(November).

Demsetz,H.(1967),“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7(2),347-59.

Elfenbein,D.and J.Lerner(2003),“Ownership and Control Rights in Internet Portal Alliances:1995-1999”,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34(2):356-69.

Feenstra,Robert C.and Gordon H.Hanson(2005),“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Outsourcing to China:Estimating the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20(2):729-61.

Furubotn,EG and S.Pejovich(1972),“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Theory:A Survey of Recent Literature”,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0:1137-1162.

Garrouste,Pierre(2004),“The New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The Elgar Companion to Th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Grossman,S.J.and O.D.Hart(1986),“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4(4):691-718.

Groves,T.,and Ledyard,J.1977.“Optimal allocation of public goods:a solution to the free rider problem.”Econometrica,45:783-810.

Hart,Oliver and B.Holmstrom (2002),“A Theory of Firm Scope”,mimeo,MIT and NBER.

Hart,O.D.And J.Moore(1990),“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6):1119-1158.

Holmstrom,B.and J.Roberts(1998),“The Boundaries of The Firm Revisited”,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2(4):73-94.

Libecap,GD.(1989),Contracting for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Maskin,E.and J.Tirole(1999),“Two Remarks on The Property-rights Literature”,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6:139-149.

Matouschek,Niko(2001),“Information and The Optimal Ownership Structure of Firms”,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western University.

Varian,H.1974.“Equity,Envy,and Efficiency”.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9:63-91.

Varian,H.1992. “Microeconomic Analysis”. 3rd ed.,Norton & Company.

Walter,E.James(1957),“The Role of Regional Security Exchange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Yoram Barzel(1997),Economic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Second Edition.

简 介:在英美语义中,私募股权是和公众公司股权相对应的小众(小范围里的)股权,英文为private equity,国内译为私募股权。但是,这一翻译将其语境中作为公众公司股权对应物的小众股权的含义丢掉了,多了“募”的成分。严格说,这个术语中的英文直面语义中没有“募”(fund raising)的含义在内,加上该类股权来源于私下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简 介:产权市场蓝皮书”三卷的作者群保持了首卷作者群的基本队伍,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团队成员,样本产权市场也由原来的不足十家扩展到21家。但是,我们的发展现状把握能够反映当年度产权市场的实际内涵吗?应该说,认知主体反映对象逻辑有一定的真实度,但偏差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问题在于,这种偏差是否在合适的区间之内。第二卷蓝皮书的年度总报告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简 介:“产权市场蓝皮书”二卷的作者群保持了首卷作者群的基本队伍,同时又增加了新的团队成员,样本产权市场也由原来的不足十家扩展到21家。但是,我们的发展现状把握能够反映当年度产权市场的实际内涵吗?应该说,认知主体反映对象逻辑有一定的真实度,但偏差是不可避免的。核心问题在于,这种偏差是否在合适的区间之内。第二卷蓝皮书的年度总报告...

作者: 曹和平 何亚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简 介:区别于证券市场的经典投资理念——投入一份货币资本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份大于本金的红利,一种更加前沿性质的投资理念——投入一份资本品不是为了获得现金红利而是为了获得股权:在投入一份资本品的同时配套投入人本资本品,将一份非成熟甚至处在创意邀约时期的低值股权通过经营变为一份优质股权。后一种投资在业内被称为私募股权投资。虽然退...

作者: 曹和平 倪正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