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1年卷(总第9卷)图书

JOURNAL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HISTORIOGRAPHY

SSAPID:101-2576-5768-85
ISBN:978-7-5097-3053-9
DOI:
ISSN:
关键词:

史学史 史学理论

[内容简介] 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它的发展的历史及其代表性成果,从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老一辈史学家齐世荣先生近来发表的关于小说、日记的史料价值的论述,掷地有声,引起史学界以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卷发表他的另一篇新作《谈回忆录类私人文件的史料价值》不论是类例还是鉴识,以及征引之繁富,分析之细致,都把关于回忆录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文章最后写道:“总之,我们应当使用官私多种类型的史料,互相参照比较,进行分析综合,庶几可以接近历史真相。”这几句话,道出了本文的主旨,也反映出了本文厚重的学术分量。近十年来,关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领域的研究和著述,非常活跃。本卷所发表的十几篇书评、书讯,从内容上看,宏观考察方面大至纵论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的比较,个案研究细致到作者与一位位史学家的对话;从形式上看,有教材撰述,有文献整理,有多卷本巨制,有选题独到的专题论著,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瞿林东
编 辑:王和;张晓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0 史学理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稿约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编委会

 两个“历史决议”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一

  二

  三

 谈回忆录类私人文件的史料价值

  一 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一)一些回忆录载有政治方面的可用史料

    1.陈寅恪:《寒柳堂纪梦未定稿》

    2.《杜鲁门回忆录》

    3.爱伦堡:《人·岁月·生活 爱伦堡回忆录》

   (二)涉及政治某一方面的,如贪污黑幕

    1.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

    2.《春游纪梦》、《续洪宪纪事诗补注》

    3.《国民党军政部点验委员会的真相》

   (三)一些回忆录载有经济方面的可用史料,例如:

    汪辉祖:《病榻梦痕录》

   (四)一些回忆录,除经济史料外,还载有社会、文化方面的有用史料,例如: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吴自牧:《梦粱录》

   (一)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二)蔡元培:《自写年谱》

   (三)胡适:《四十自述》、《胡适口述自传》

   (四)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

   (五)吕思勉:《三反及思想改造总结》(1952年),钱基博:《自我检讨书》(1952)

   (六)季羡林:《留德十年》

   (七)韦君宜:《思痛录》

   (八)曾志:《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

  二 回忆录的缺陷和局限性

 通俗史学论

  一

  二

  三

  四

  五

 陈垣史学风格

  一

  二

  三

  四

  五

 陈垣《日知录校注》的特色*

  一 顾炎武的《日知录》及其刊刻

  二 陈垣先生校注《日知录》

  三 史源学实践的宝贵结晶

   (一)用元本来纠正潘本、黄本的删改

   (二)对潘本、黄本中删掉的整条、整段、数行乃至几个字,均根据抄本予以恢复

   (三)比较初刻与潘本、黄本的异同

   (四)指出和纠正潘本的错误

   (五)指出和纠正黄本的错误及失当之处

   (六)纠正元抄本错误

   (七)纠正顾炎武本人出现的错误

   (八)对顾炎武引文删节的注释

   (九)对顾炎武某些论断进行解释、评论或表示不同意见

   (十)对《日知录》里面涉及的时间、人称进行辨析和具体说明

   (十一)对顾炎武注和引用文献中的注作出分别

   (十二)对篇名、人名的解释

   (十三)发表关于文字表述的意见

   (十四)标注“待查”或表示疑问或发出感叹

   (十五)通过校注《日知录》,对有关经典之作的勘误

  四 《日知录校注》——一个独立而完善的《日知录》版本

 陈垣与《廿二史札记》研究

  一

  二

  三

 礼书礼学三论

  一 “礼”的认同和民族融合

   (一)从“礼”的特征说起

   (二)周礼文化的辐射及其与土著文化的融合

   (三)余论

  二 礼学和中国传统史学

   (一)史籍中的礼志

   (二)礼志的基本内容

   (三)礼志的价值

  三 《礼记》的史学价值

 历史的道德?抑道德的历史?

  一

  二

  三

 汤因比《历史研究》在华之传译

  一 名著出版之前

  二 首篇中文书评

  三 学者群体之引介

  四 学生群体之印象

  五 “汤因比热”

  余论

 卫聚贤与“新史学”

  一 鲜明的进化史观和强烈的经世色彩

  二 跨学科治史方法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三 对中国史学史的较早探索

 北京高师史地学会述论*

  一 史地学会的主要活动

  二 史地学会的运作方式

  三 史地学会与现代史学建设

   (一)引进西方史学

    1.对唯物史观的介绍

    2.对鲁滨逊“新史学”的介绍

   (二)对传统史学理论的批判与分析

   (三)对现代史学理论的初构

    1.史学研究目的

    2.史学研究内容

    3.史学研究方法

    4.历史教授法

 论新中国史家成长的社会条件

  一 成长环境与个人志趣

  二 师承关系对学者成长的影响

  三 个人际遇与人才成长

  四 在今天的条件下不断创新

  五 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

  六 与20世纪上半叶“史学大师”们的比较

 20世纪后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家在辛亥革命史撰述上的风格

  一 小篇幅写出大革命

  二 革命者的回忆与史学家的技艺

  三 两部有分量、各有特色的扛鼎之作

 辛亥革命研究书录

  通论

  政治、外交

  社会、经济

  思想文化

  区域研究

  人物

  资料汇编

 史学遗产的现实价值

  一 《分典》的理论特色

  二 《分典》的学术价值

  三 《分典》的现实意义

 重建中国远古史的创举

  一 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远古史著作

  二 “作为历史学的考古学”经典之作

  三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之作

  四 引出的思考

 简评李红岩著《史学史话》和《中国近代史学史论》

 走进历史学家群体探索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道路

 探索中西史学的互补之路

 开中国多卷本西方史学史编纂之先河

  一 西方史学史的通史之作

  二 各卷内容简介及其特色

   第一卷 导论

   第二卷 古代时期

   第三卷 中世纪时期

   第四卷 近代时期(上)

   第五卷 近代时期(下)

   第六卷 现当代时期

  三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再现“山东近几百年来罕见学者”的风采

 书讯

  瞿林东著《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出版

  陈其泰著《从文化视角研究史学》出版

  杨共乐著《早期丝绸之路探微》出版

  乔治忠著《中国史学史》出版

  汪高鑫著《中国史学思想史散论》出版

  陈峰著《民国史学的转折——中国社会史论战研究(1927~1937)》出版

  陈新著《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出版

  《全球史评论》简介

 缅怀爱国书生 传承何门学术

  一 开拓创新、孜孜以求的学术精神

  二 爱国进步、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附录一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著要目

  一 论文要目

   (一)中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文要目

   (二)外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文要目

  二 专著要目

 附录二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事记

  2010年

  2011年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匿名审稿实施办法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