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佛学(总第40期)图书

The Chinese Buddhist Studies

SSAPID:101-2521-5510-58
ISBN:978-7-5201-023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为论文集,主要设有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个栏目,其中汉传佛教部分下设教史研究、义学研究、佛教与传统文化。本期共收录19篇文章,主要来源于全国从事佛教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以及佛学院的老师、研究生等,皆为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中国佛学》编委会
编 辑:王玉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9 宗教

 《中国佛学》顾问及编委会名单

 ·汉传佛教· (一)教史研究

  山南海北话黄檗

   一 黄檗山寺

    1.宜丰黄檗山

    2.福清黄檗山

    3.隐元和日本的黄檗山

   二 黄檗道场

    1.南昌:希运到底住在哪里

    2.宣城:开元寺和广教寺

    3.泾县:水西寺与“黄檗道场”

   三 黄檗传说

    1.黄檗度母

    2.《黄檗禅师诗》

   结语

  中国佛教经典的解释法*

   一 前言

   二 智 的十界互具说

   三 善导的九品唯凡说

   四 法藏的五性各别说

   五 依据证悟对经典的解释

   六 结语

  清初黔中高僧赤松法师述论*

   一 与高僧衲子的交游

   二 与黔省地方官员的交游

   三 与文士名流的交游

   四 赤松法师对贵州佛教之贡献

    (一)化行边表,道启牂牁

    (二)奠定了良好的佛教生存环境

    (三)遗留下丰富的佛教文学遗产

  雪菴:金元高僧一代文宗

   保利一槌惊艺林

   释教头陀大宗师

   诗文粹美冠金元

   书画相埒赵孟頫

   元代琴僧第一人

   家山频吟和合情

  略论《佛祖统纪诸文本的变迁》

  唐僧皎然研究综述

   一 对皎然生平考辨及其著作版本研究

   二 对皎然诗歌理论著作《诗式》的研究

   三 皎然诗论与佛教关系

   四 小结

  中国中古文殊信仰研究综述

   一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二 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

  赞宁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背景

   一 赞宁的生平

   二 赞宁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

   三 赞宁所处时代的思想背景

 ·汉传佛教· (二)义学研究

  憨山《观老庄影响论》浅析

   一 叙意

   二 论教源

   三 论心法

   四 论去取

   五 论学问

   六 论教乘

   七 论工夫

   八 论行本

   九 论宗趣

  中观视角下的语言学转向

   一 语言学转向

   二 中观

   三 无说之说——对“实在”的考察

   四 语言游戏

   五 结论

  瑜伽教说的“别时意”与净土教

   一 无著“别时意趣”的提出

   二 世亲、无性、安慧之解释

   三 别时意说中两个概念的说明

    (一)多宝佛

    (二)发愿

   四 提出别时意的本意

   五 净土教的凡夫即入报土论

   六 净土教的回应

   七 余论

  天台“一念心”的教观分析

   一 “一念心”的概念重构

   二 “一念心”的体相用

   三 “一念心”之观法

  五蕴学说初探

   一

   二

   三

   四

  略论吉藏与月称二谛观之异同

   前言

   一 二谛理论在中观学中的地位

   二 吉藏的“于二谛”与月称的“境二谛”

   三 吉藏的“教二谛”与月称的“言说二谛”

   四 二谛与舍妄归真的方法论

   五 总结

  论智者大师的感应思想

   一 智者感应的定义

    1.自行化他的简择

    2.机应一异的简择

    3.法身应身的简择

   二 机应之相

   三 机应交互关系

   四 机感粗妙

   五 智者的感应见佛

   六 天台与禅净对于感应见佛的对比

   七 总结

  佛教“理事圆融”与理学“理一分殊”对比研究*

   一 西方二元论的弊端

   二 佛教华严宗的“理事圆融”

   三 理学中的“理一分殊”

   四 华严宗“理事圆融”与理学“理一分殊”之区别

   五 小结

  六祖惠能的“物”与海德格尔的“物”

   一 六祖惠能的“物”

    1.惠能的“物”

    2.惠能的“物”与“自性”

    3.惠能的“物”与“思”

   二 海德格尔的“物(Ding)”

    1.海德格尔的“物”

    2.海德格尔的“物”与“无”

    3.海德格尔的“物”与“思”

   三 六祖惠能的“物”与海德格尔的“物”

  《物不迁论》二题

   一 何以物不迁?

   二 住与往,常情与计常

 ·汉传佛教· (三)佛教与传统文化

  梅枯鹤去人何在,冷彻孤亭月四更

   一 归心净土、调和禅儒:彭绍升佛学思想

   二 家风高朋、观河测海:彭绍升诗学渊源

   三 见道之言、不着烟火:彭绍升诗歌佛趣

    1.彭绍升诗风的转变

    2.彭绍升佛诗的特点

 ·部派佛教·

  略述说一切有部的重要论师及三藏典籍

   一 说一切有部的重要论师

    目犍连子帝须

    迦旃延尼子

    法胜

    四论师

    世友

    法救

    妙音

    觉天

    世亲

    众贤

   二 说一切有部所依据的三藏

    1.经藏

    2.律藏

    3.论藏

   三 说一切有部所反映的世界观

    1.眼耳鼻舌身女男“根”之本体

    2.其他诸“根”之本体

   四 结语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的组织体系比较研究

   一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组织体系

   二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组织体系

   三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组织体系与现代学校教育组织体系的比较

 《中国佛学》征稿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