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 第四辑图书

SSAPID:101-2516-6581-67
ISBN:978-7-5097-9264-3
DOI:
ISSN:

[内容简介] 《青年党史学者论坛》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青年教师为主,并邀请校外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参加研讨,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担任评论人,为中共党史青年学者架设的一个制度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本辑分“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前沿”“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共革命的内在转向” “现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与大学治理”“中共社会思想史研究前沿”五个板块展开论述,反映了目前学界在党史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董佳
编 辑:赵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工作坊专刊编辑委员会

 后记

 第十六期 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新境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惩处汉奸研究

   一 引言

   二 抗战期间的汉奸群体与个案

   三 抗战时期的国共肃奸与惩奸

   四 抗战胜利后的惩处汉奸

   五 惩处汉奸研究的特点及走向

  太行抗日根据地农村政权的改造与巩固

   一 引言

   二 农村政权的掌握与初步改造

   三 “村选”与农村政权的再造

   四 群众运动的兴起与农村政权的巩固

   五 结论

  1940年日本在“汪”“蒋”间的摇摆政策

   一 引言

   二 作为对“蒋”“谋略政府”的汪伪政府

   三 日本对重庆和谈与暂不承认汪伪政府

   四 放弃“重庆工作”与承认汪伪政府

   五 结语

  抗战时期根据地政体的构建与转变

   一 引言

   二 抗战前中共革命策略的调整

   三 根据地议会式民主的出现

   四 “一元化”后边区政体的转变

   五 人民民主的制度演进

   六 中共革命与宪政民主的融合

   七 结论

 第十七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研究前沿*

 第十八期 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共革命的内在转向

  奴役下的生活、学习与反抗

   一 引言

   二 屈辱的生活

   三 重压下的学习

   四 学生的反抗与心态

   五 结语

  灌输还是互动:中共初创时期革命理论转变的再认识

   一 引言

   二 共产国际二大并非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 中共与民族殖民地理论转变的开启

   四 民族殖民地理论与“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互动

   五 结论

  从“苏联化”到“中国化”: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创设过程的考察(1950~1957)*

   一 政治理论课程的“苏联化”

   二 苏联政治理论教学经验的“中国化”

   三 政治理论教学模式的转换

   四 小结

  文本遵从:“三反”运动的基层运作及其逻辑

   一 引言

   二 无奈的选择:“大老虎”的标准与折算现值

   三 服从与变通:国家政令与地方实践

   四 利用与延伸:反资产阶级思想的实际运作

   五 结论

 第十九期 现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与大学治理

  民国时期大学治理中的国家意志与知识生产

   一 南京国民政府对于中央大学的期待与定位

   二 在大学知识生产中体现国家意志:围绕国家需求的系科调整

   三 服务党国的人才培育:把中大建设成为“国家定造人才的机关”

   四 结语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与大学治理

   一 合办齐鲁大学的差会组织

   二 合作差会之间的纠纷与齐大的曲折发展

    (一)校长的难产与难为

    (二)差会纠纷使文理学院日趋衰落

    (三)差会纠纷使齐大学生培养目标过于内敛

   三 简短结论:办学力量与大学发展

  曲折探索:专才教育在北京大学的实践(1952~1956)

   一 院系调整与专业设置

   二 全盘改革后的紧张忙乱

   三 专门化的筹设

   四 1955年的修补调适

   五 结语

  “高校六十条”与“十七年”时期政治文化生态

   一 历史背景及形成过程

   二 历史意涵管窥:“教育”条例的“政治”意蕴

   三 “中国道路”与外国经验

   四 “红”与“专”的纠结和张力

   五 “红”“专”语境下的知识分子问题

   六 贯彻及其成效

   七 限度与反复

   八 余论

 第二十期 中共社会思想史研究前沿

  从制度创新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救助思想

   一

   二

   三

   结语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崛起和力量分布

   一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崛起

   二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崛起的因素分析

   三 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看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崛起

   四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力量分布

    1.华北区域

    2.华东区域

    3.华中区域

   五 结语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

    (一)一元化社会治理(1949~1978)

    (二)与改革开放同行:社会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变革(1978~1992)

    (三)市场化转轨:从社会行政管理到社会管理的市场化(1992~2002)

     1.市场化

     2.法制化

     3.重心下移

    (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进展

   三 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2002~2012年)

   四 社会治理改革面临的诸多挑战

   五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一)系统治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创新社会治理

    (二)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健全社会治理法律规范体系

    (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完善社会治理体制

    (四)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推进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六)寓治理于服务,以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七)重点治理,抓住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核心环节

    (八)发展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九)加强道德和诚信建设,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提升社会治理的软实力

    (十)从实际出发,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的顶层设计

   六 若干结论性思考

  学科建设视野下的中共社会思想史研究*

   一 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自觉

    1.社会思想的三个层次

    2.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是中共党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 着重探讨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实践性

    1.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研究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与民众的社会生活实践的内在关系

    2.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史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特别关注中国共产党对于群己、家国、治乱等社会主题的思想

   三 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的阶段性

    1.从社会变迁本身来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2.中国共产党社会思想发展的阶梯式特点

 工作坊专刊学术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