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图书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18-2019)
[内容简介] 2018年,中国旅游业进入转折之年:机构改革将旅游纳入新的发展轨道;旅游在对外开放、促进消费、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全域旅游全面推进,旅游品质备受重视,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旅游投资热度不减。本书以“新时代下的旅游改革与创新”为主题,通过主报告、2018年中国旅游十大热点、旅游投融资与消费创新、旅游业态与产品创新、旅游与区域发展创新、旅游经营与管理创新等篇对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进行全面透视。
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旅游绿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本书编撰人员名单
主报告
G.1 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2018~2019年国内外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全球经济和全球旅游增速双双回落
1.全球经济处于高位回落进程
2.全球旅游增速有所放缓
(二)国内环境:经济增长稳中微降,改革步伐全面加快
二 中国旅游:新时代、新轨道、新特征
(一)机构改革将旅游发展纳入新轨道
(二)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旅游被寄予厚望
1.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2.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
3.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方案
4.边境旅游试验区
(三)旅游成为促进消费热点领域
(四)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亮点
1.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
2.精准扶贫与旅游扶贫
(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旅游合作成效显著
(六)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对旅游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实施更加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2.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3.更多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七)全域旅游全面推进,旅游品质备受重视
(八)旅游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九)旅游投资热度不减,速度和规模引发担忧
(十)主题公园与特色小镇:热潮背后或藏隐忧
三 新时代下中国旅游发展的两大核心命题
(一)机构改革之后,文化和旅游如何融合发展
1.融合思路:依托文化提升旅游,通过旅游传播文化
2.融合原则:“宜融则融、能融尽融”
3.融合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为两翼
4.平衡关系:处理好事业与产业、政府与市场、游客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5.融合指引: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6.融合重点:选择部分领域为突破口
7.融合主体:培育和发展一批企业支撑
8.融合支撑:知识融通和人才交流
(二)经济换挡后,旅游业应如何创新发展
1.经济换挡期,对旅游业意味着什么
2.经济换挡期,旅游业应该怎么办
G.2 2018年中国旅游发展十大热点
热点一:机构改革为旅游带来新变化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二:“一带一路”旅游合作成效显著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三: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四:霸座现象引发文明旅游反思
(一)重要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五:境外安全事件警示加强防范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六:特色小镇发展受到重点关注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七:高铁线路旅游带动效应凸显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八:制度红利再促海南旅游发展
(一)重要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九:景区门票降价仍需狠抓落实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热点十:目的地营销新应用打造网红
(一)热点事件
(二)事件点评
(三)重要启示
年度主题 新时代下的旅游改革与创新
G.3 经济换挡期中国旅游业的改革与创新
一 从高速到中速,旅游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旅游业面临重大转变
(二)从国际经验看,经济换挡期是旅游业从量到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1.旅游产业的稳速增效期
2.旅游消费的必要化时期
3.改革突破期和创新集聚期
(三)当前,中国旅游业已呈现结构性转变趋势
二 结构性转变,中国旅游业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增长红利面临历史性转换
(二)经济换挡期,旅游业亟待实现多层次的结构性破题
三 依托改革与创新,构建中速环境中的“高深”产业
(一)依托改革和创新,解决关键时期的关键问题
(二)依托改革和创新,重建旅游业新的增长模式
1.识别新阶段的发展核心:从投入转向转化
2.建立新阶段的发展环境:认知、市场、产业
3.拓展新阶段的发展边界:建立前沿拓展型的创新模式
4.建立全新的发展动能:推动中速期的高深发展
旅游投融资与消费创新
G.4 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 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的定义
(二)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的主要特征
(三)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与其他旅游类基金的区别
二 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
(二)较多省市设立了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
(三)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1.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是促进旅游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的有效途径
2.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是拓展民间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渠道
3.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是改善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短板的重要方式
三 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的发展瓶颈
(一)政府和市场权责划分不明晰
(二)产业基金发展缺乏有效的规范和指导
(三)基金引导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不强
(四)专业化的产业基金人才队伍不健全
(五)产业基金的投资受限制
(六)产业基金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四 促进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国家层面加强规范和指导
(二)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突出产业基金的产业引导功能
(三)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四)加强专业化旅游产业基金人才培养
(五)建立政府引导型旅游产业基金信息交流和交易两大平台
(六)完善配套政策支持
G.5 中国新三板旅游企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总体情况
(一)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市值分布断层明显
(二)挂牌旅企分布集中,北京、上海两地领跑
(三)整体融资不及预期,龙头引发虹吸效益
(四)挂牌增速有所回落,摘牌之势愈演愈烈
(五)整体盈利有所增长,偿债能力逐年下降
(六)营运能力略有下降,成长性有企稳之势
二 典型细分行业发展分析
(一)酒店餐饮类
1.收入利润增长稳健,资产获利能力下降
2.整体呈现“橄榄型”结构
3.酒店业务同质化,品牌定位和运营模式各有新意
(二)景区类
1.业绩表现分化明显
2.休闲景区优势渐显
3.盈利模式较为单一
(三)旅行社
1.旅行社体量多已达到大中型企业标准
2.行业竞争激烈,获利不易
3.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及特色资源区域
(四)在线旅游
1.主要集中在热门旅游目的地
2.公司股权分布相对集中
3.市场关注度不足,直接融资比重低
三 未来展望
(一)进出有序,从量的增长走向质的提升
(二)政策松绑将激发并购热情,优质企业投资机会凸显
(三)融资不及预期、转板不畅,海外上市或成出路
G.6 支付引领旅行消费新趋势:机遇与挑战
一 旅行支付方式由实物支付时代演变到电子支付时代
(一)旅行支付的演变
(二)全球支付现状
1.信用卡支付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电子支付发展迅猛
2.不同行业类型影响支付方式
3.年轻一代引领移动支付发展
4.全球移动支付存在冷热不均现象
二 部分国家旅游支付特征和城市创新
(一)美国——移动支付领域先行者
1.美国旅游支付市场碎片化,第三方支付的集中度较低
2.美国旅游消费者的预约平台偏好为亚马逊和谷歌航空
(二)中国——移动支付新兴市场
1.使用银联卡购物受到中国海外旅游者的青睐
2.中国游客使用移动支付频率比他国游客较高
3. C端移动支付市场已形成巨头垄断的格局
(三)典型城市的旅行支付创新
1.伦敦——老牌旅游都市向“智慧”转型
2.杭州——中国首个移动智慧城市
三 支付演变带来旅游业新格局
(一)连接线上与线下——支付新技术提供旅游消费升级体验
(二)连接国内与国际——支付新模式加强全球旅游交易联系
(三)连接现在与未来——支付新时代创造旅游市场全新机遇
四 对企业和城市的建议
(一)规范支付环境,提高旅游供给效率
(二)利用支付信息,进行消费者“画像”
(三)创造新型商业模式,减少金融成本
G.7 中国免税行业的政策演变、竞争格局和海外对标
一 中国免税行业的政策演变
(一)免税政策放松刺激市场规模扩大
(二)中国免税行业未来增长可期,政策面及需求面释放利好
(三)国内免税市场呈现寡头垄断局面,免税牌照下的竞争格局分析
(四)免税店具有旅游购物属性,与跨境电商相比具有价格优势
二 中国与韩国免税政策对比
旅游业态与产品创新
G.8 乡村旅游内容创新:状况、挑战与对策
一 我国乡村旅游正进入内容创新发展阶段
(一)农家乐兴起导入期
(二)观光型产品成长期
(三)休闲体验产品深化期
二 乡村旅游内容创新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市场对内容的需求不断增长
(二)内容创新的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三)内容供给的深度化、多元化、精细化特征鲜明
(四)内容竞争日趋激烈
四 我国乡村旅游内容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项目重复建设导致内容单一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阻碍内容质量整体提升
(三)逐利心态导致文化内容深层次开发少
(四)资金瓶颈限制精品内容打造
(五)人才匮乏问题制约内容创作水准
五 推动乡村旅游内容优质发展的对策建议
G.9 中国旅游演艺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创新
一 旅游演艺概述
(一)旅游演艺概念的界定
(二)旅游演艺的分类
二 我国旅游演艺现状
(一)行业总体规模
1.旅游演艺剧目
2.旅游演艺票房
3.旅游演艺场次
4.旅游演艺观众人次
(二)旅游演艺细分类型发展情况
1.旅游演艺细分类型
2.主题公园演出发展强劲,以10%台数贡献45%票房
3.独立剧场演出票房增长28%超13亿元,优秀项目吸金明显
4.实景演出票房增长16.7%突破14亿元,突破前两年票房天花板
5.主题公园演出票房再创新高,知名演出带动作用显著
(三)新增旅游演艺剧目情况
1. 2017年新增旅游演艺剧目22台,主题公园类增长较快
2.2017年新增旅游演艺题材内容多元化,演出形式注重创新
(四)旅游演艺区域分布情况
1.2017年华东地区旅游演艺票房突破16亿元,引领全国旅游演艺市场
2.2017年有16座城市旅游演艺票房收入过亿元,占总体票房的71.0%
(一)2017年中国旅游演艺发展特点
1.游客文化需求大幅增加,旅游演艺市场迎来发展良机
2.宋城演艺、华夏文旅构建演出文化生态模式,获得市场高度认同
3. 2017年成为沉浸式旅游演艺元年,沉浸式旅游快速增长
4.夜游激活旅游市场夜晚经济,间接刺激旅游演艺增长
三 我国旅游演艺的问题与建议
(一)旅游演艺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众多问题与不足
1.旅游演艺市场在时间、地区、产品发展程度上不平衡
2.旅游演艺项目盲目追求大投入,造成市场头重脚轻
3.旅游演艺产品过于注重视觉冲击力,忽视内容创新
4.产品销售渠道仍依赖线下渠道,客户群体以团客为主
5.旅游演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热门地区旅游演艺产品一窝蜂扎堆
6.旅游演艺知名IP稀缺,市场对于IP的影响力认识不足
(二)促进旅游演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积极开发空白市场争夺散客群体,少存量竞争多增量创新
2.要推进小型旅游演艺发展,沉浸式演出是突破口
3.推进旅游演艺与互联网的融合,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高度互动
(三)旅游演艺的未来前瞻
1.沉浸式旅游演艺将在未来快速普及并日益成为主流演出
2.旅游演艺产品加速差异化,针对各自拥有的旅游资源定制化
3.旅游演艺将与人工智能融合,创造全新的自动化演出形式
G.10 自驾游和露营行业的现状和模式探讨
一 现状和前景
(一)现状:繁荣与限制
(二)前景: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 矛盾和问题
(一)公共性和商业性
(二)爱好和情怀
三 发展模式探究
(一)政策支持机会
(二)市场拓展生活
(三)创造复合模式
(四)延伸发展链条
(五)中国特色推动
G.11 研学旅行的中国实践和国际经验
引言
一 研学旅行的现状与特点
(一)研学旅行相关政策
(二)研学旅行市场
1.发展潜力巨大
2.产品体系多样
(二)研学旅行特征
1.注重公平,全面普及
2.精准识别,全域选择
3.回归真实,突出实践
三 中日研学旅行体系对比
(一)日本修学旅行的服务标准与特点
(二)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异同
四 研学旅行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研学旅行市场缺乏规范
(二)研学旅行产品缺乏影响力
(三)研学旅行产品缺乏专业性
四 研学旅行发展对策
(一)研学旅行在义务教育框架内实施
(二)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发展
(三)研学旅行的学习机制创新
五 结语
G.12 中国定制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定制旅游的概念
(一)我国定制旅游的发展历程
(二)有关定制旅游的界定
(三)定制旅游的类型和形式
二 中国定制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对定制旅游认识的几个误区
1.定制旅游等于高端旅游
2.定制旅游无法实现规模化
3.定制旅游等同于“完全定制”
(二)中国定制旅游的发展现状——以在线定制旅游为例
1.B2C模式的定制旅游发展现状
2.B2B模式的定制旅游发展现状
3.C2C模式的定制旅游发展现状
三 中国定制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定制意识不足
(二)创新能力有限
(三)开发成本偏高
(四)专业人才匮乏
三 中国定制旅游优化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定制意识
(二)加大创新力度
1.发展模式创新
2.技术平台创新
(三)降低开发成本
(四)引育专业人才
四 中国定制旅游发展趋势展望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定制旅游将成为主流模式
(二)旅游者的需求边界与旅游产品或服务的博弈仍将继续
(三)更多新的运营模式和产品或服务形式将大量涌现
旅游与区域发展创新
G.13 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空间格局与新态势
一 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整体格局分析
(一)区域入境旅游发展不平衡,呈现明显的多级格局
(二)入境旅游经过多阶段发展,旅游地理格局稳定
二 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整体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1.整体客源市场空间分布集中化程度
2.整体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格局
(二)外国游客市场格局
1.珠三角九市外国游客市场格局
2.澳门外国游客市场格局
3.香港外国游客市场格局
(三)基于城市功能定位的差异分析
1.城市地位及功能差异对入境旅游规模的影响
2.城市地位及功能差异对客源市场格局演变的影响
三 粤港澳大湾区入境旅游发展机遇
G.14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现实与未来
一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一)“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要机遇
1.提升海南战略地位
2.拓展海南发展空间
(二)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释放带来的重要机遇
1.免税购物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2.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潜力巨大
3.邮轮旅游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4.国内游客对国际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
(三)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二 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海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2.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升
3.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4.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5.旅游产品供给提质升级
(二)海南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际游客仍然较少
2.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
3.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不够合理
4.国际化旅游服务供给不足
5.国家赋予的部分优惠政策利用不够充分
三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以免税购物政策更大突破为重点建设国际购物中心
1.实现全岛免税政策的突破,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经营免税业务
2.大幅提高免税购物限额,实行离岛免税商品负面清单管理
3.岛内居民分享免税政策红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以健康医疗市场全面开放为重点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
1.尽快把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打造成为我国高端医疗服务产业集聚区
2.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某些优惠政策扩大到全省
3.鼓励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各类商业医疗健康保险
4.以加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点着力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水平
(三)以文化体育娱乐旅游为重点扩展旅游发展空间
1.用足用好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型彩票政策
2.进一步放开文化娱乐市场
(四)以邮轮旅游为重点促进泛南海旅游合作
1.加快三亚凤凰岛邮轮母港建设
2.加快开辟泛南海邮轮旅游精品航线
3.争取国家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五)下大力气提升旅游服务国际化水平
1.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旅游产品、服务、管理标准
2.以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应用来提升旅游消费便利性安全性
3.探索建立旅游银行、旅游基金、旅游保险等金融产品
4.以提升国际通达度为重点进一步吸引境外消费
(六)与香港合作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G.15 创新旅游业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机制
一 旅游业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 旅游业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促进生产要素重置
(二)拓展产业发展路径
(三)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四)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三 创新旅游业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机制和效果评估
(一)创新机制
1.强化合作机制
2.完善工作机制
3.健全保障机制
4.创新激励机制
(二)效果评估
1.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加速发展
2.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3.传统文化获得更好传承
四 旅游业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机制突破
(一)建立旅游业科学评价机制
(二)创新共建共享机制
(三)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
G.16 旅游度假区的创新实践
一 引言
二 国内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阶段
(二)存在问题
三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路径与主要创新
(一)发展路径
(二)主要创新
四 建议与展望
旅游经营与管理创新
G.17 创意营销推动旅游目的地营销转型:分析与展望
一 虚拟技术提升旅游目的地营销体验
(一)超越传统信息形式,连接用户感知和旅游决策
(二)创造鲜活互动体验,开启沉浸式营销模式
(三)政府与机构合作,连接科技推动目的地建设
二 全产业链合作,打造目的地联合营销模式
(一)产业链内外连接,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
(二)线上线下连接整合,推动旅游目的地粉丝流量转化
(三)建立目的地营销组织,提升形象与抗风险能力
三 影视营销提高目的地感知和情感记忆
(一)挖掘影视剧标志,实现目的地与剧情高度连接
(二)借助情感移入,连接旅游者行为和目的地消费
(三)连接剧情与观众共鸣点,开发相关旅游商品
四 视频和内容营销提升目的地情感形象
(一)借助优质内容和大数据,连接旅游细分市场
(二)短视频与原创内容相连接,实现自传播式“病毒式”营销
(三)旅游直播营销,造就网红旅游目的地
五 精准营销提升目的地营销效果和转化率
(一)精准定位和沟通相连接,促进目的地产品和服务创新
(二)定制个性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让渡价值
(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游客与目的地连接质量
六 体验营销深化目的地要素构成和产业组合
(一)关注个性化需求,赋予目的地营销情感色彩
(二)特色内容连接主题形象,打造目的地深层互动体验
(三)设计虚拟旅游项目,促进目的地信息化建设
七 创意营销推动的全球旅游目的地营销转型趋势预测
(一)创意营销创造全球旅游目的地营销新效率、新体验、新格局
(二)创意营销打造旅游目的地营销爆点,引领消费潮流
(三)创意营销推动全渠道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
(四)创意营销全面升级内容营销,改善旅游体验和情感互动
G.18 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度假创新:复星旅文的经验与启示
一 休闲度假的现状与前景
(一)休闲度假行业现状、痛点及趋势展望
1.全球和中国休闲度假行业现状
2.中国休闲度假行业所面临的痛点及挑战
3.休闲度假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二)全球领先休闲度假企业的成功经验——以途易(TUI)为例
1.业务模式
2.借鉴经验
二 复星旅文的成长之路与战略逻辑
三 复星旅文的启示与思考
(一)打造FOLIDAY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里品牌相互协同,产生“1+1>2”的效应
2.新加入的品牌受益于生态系统的赋能,能够迅速成长
(二)凸显生态系统的特性
1.多元化、全球化
2.定制化、个性化
3.C2M战略的独特性
(三)不断实现产品与服务创新
(四)引领新的生活方式
G.19 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旅游”的创新实践
一 数字经济背景下旅游行业的巨大变革
(一)游客体验需求升级,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二)行业管理科学精准,促进旅游政务管理流程重构
(三)数字经济提振加速,驱动多产业融合升级
二 “互联网+旅游”的创新实践——以腾讯文旅为例
(一)腾讯文旅发展概况
(二)腾讯文旅的“互联网+旅游”创新实践
1.服务创新:搭建最全面服务平台,让游客出行自由自在
2.产业创新:打造先进数字平台,推进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3.管理创新:建设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政府服务无处不在
三 腾讯文旅案例的创新意义
(一)助推“数字云南”建设,促进全国数字文旅发展
(二)加速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的融合,为海外探索提供借鉴意义
四 数字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一)基于数字经济,创新旅游服务与管理模式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智能化建设,实现全域旅游
(三)整合旅游大数据,构建数字旅游体系
三大市场
G.20 2018~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2017年全年及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发展状况
(一)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二)假日旅游成为新民俗
(三)红色旅游彰显时代魅力
(四)旅游消费分层逐步显现
(五)年轻人开始主导市场新格局
(六)游客品质化诉求日渐明朗
(七)区域格局均衡化趋势和城乡二元化并存
二 2018年下半年与2019年国内旅游发展展望
(一)发展环境优化,市场前景看好
(二)大众市场提质,小众市场拓展
(三)有品质且时尚的产品将走俏旅游市场
(四)融合与IP创新将是市场发展新方向
(五)优质旅游发展需要“理性而从容的游客”
G.21 2017~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2017年全球入境旅游发展概况
(一)2017年全球入境旅游增速超出预期
1.欧洲、亚太、美洲继续保持全球三大国际旅游热点地位
2.国际游客向欧洲地区的流动提速显著
3.国际游客向亚太地区的流动增长显著
4.国际游客向美洲地区的流动增速趋稳
5.国际游客向非洲地区的流动增长显著
6.国际游客向中东地区的流动出现回升
7.国际游客向新兴经济体的流动出现回升
(二)2018年全球入境旅游发展展望
二 2017年及2018年1~6月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中国入境旅游的基本情况
1.入境旅游市场平稳持续增长,规模总量创历史新高
2.客源市场结构调整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活跃度上升
3.入境过夜旅游市场稳定增长
4.旅游外汇收入平稳增长,游客旅游消费持续增长
(二)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展望
三 主要入境客源市场分析
(一)港、澳、台市场
1.香港地区出境旅游平稳增长,赴内地旅游市场出现下滑
2.澳门地区出境旅游稳步增长,赴内地旅游市场平稳走高
3.台湾地区出境旅游持续增长,赴大陆旅游市场平稳上升
(二)主要国际客源市场
1.越南出境旅游蓬勃发展,旅华市场高热持续
2.韩国出境旅游持续走高,旅华市场遭遇下滑
3.日本出境旅游继续回升,旅华市场持续上扬
4.俄罗斯出境旅游出现回升,旅华市场强势反弹
5.美国出境旅游强势走高,旅华市场平稳增长
6.新加坡出境旅游平稳增长,旅华市场继续回升
7.印度出境旅游持续增长,旅华市场平稳增长
8.加拿大出境旅游强势反弹,旅华市场同步回暖
9.泰国出境旅游实现新高,旅华市场随之走高
10.澳大利亚出境旅游保持平稳,旅华市场持续上扬
四 中国入境旅游持续增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战略机遇
1.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国形象正有效统领新时期的入境旅游发展
2.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了重要平台
3.《“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为旅游强国“三步走”战略奠定新基础
4.资本、技术、文创等新要素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新动能逐步体现
(二)问题挑战
1.全球入境客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2.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配套不足仍然是入境旅游发展的现实制约
3.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入境旅游发展所需的产品与服务
4.依然缺乏市场化运作的入境旅游市场宣传推广工作机制
G.22 2017~2018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2017年与2018年上半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总体状况
(一)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与消费持续扩大
(二)近程目的地仍占主体
(三)出国游的比例逐渐提升
(四)出行时间仍然较为集中
(五)部分目的地游客规模增长迅速
(六)二三线城市出游需求不断提升
(七)客源以年青群体为主
(八)中国客源对于目的地的作用正在彰显
二 影响因素分析
(一)客源地维度——经济发展对出境旅游的推动作用明显
(二)目的地维度——签证便利化激发了更多出游意愿
(三)客源地与目的地交互维度——“一带一路”框架下国际交通网络发展激发了更多出游意愿
三 2018年下半年与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一)全球经济回升但仍存在不确定性,旅游业特别是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得到重视
(二)中国内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更多中国游客会将出境旅游作为美好生活的有机组成
(三)旅游需求更趋多样化,目的地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四)技术创新扩大旅游供给,为游客体验当地生活创造更好条件
港澳台旅游
G.23 2018~2019年香港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2018年香港旅游业特征
(一)香港旅业持续回暖,走出衰退
(二)中国内地旅客数量回升,触底反弹
(三)其他市场整体稳定,结构微调
(四)过夜旅客总量增加,占比下降
(五)酒店行业持续向好,盈利增加
(六)入境消费额有望达到近四年峰值
二 香港政府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一)制定发展规划,统筹行业发展
(二)推动措施落地,助力形象升级
三 香港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二)遇到的挑战
四 香港旅游业发展前景
G.24 2018~2019年澳门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宏观环境
(一)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二)澳门宏观经济环境
二 澳门旅游市场分析
(一)澳门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1.主要客源地
2.访澳旅客活动特征
3.入境旅客满意度调查
(二)澳门入境旅游市场供应分析
1.博彩业
2.酒店业
3.零售业
4.饮食业
5.旅行社
6.会展业
7.民航业
三 澳门旅游市场相关政策措施与规划
(一)粤港澳大湾区
1.为港澳注入新动能
2.构活力世界城市群
3.创新驱动统筹兼顾
4.坚守“一国”,善用“两制”
(二)澳门特区政府2018年度施政报告有关内容
1.完善应急机制,强化公共安全
2.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
3.综合治理交通,构建宜行城市
4.发展多元文化,加强文化软实力
5.巩固主体产业基础,构建宜游宜乐城市
6.培育新兴产业成长,促进经济适度多元
7.优化各项扶持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8.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国家发展
四 澳门旅游市场发展热点问题探讨
1.经济多元之定义与目的
2.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3.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原则
4.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方向
5.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基础
6.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路径
7.定期检讨阶段性成效
五 总结
G.25 2017~2019年台湾旅游业发展分析与展望
一 2017~2018年台湾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一)台湾进岛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1.受两岸关系趋冷影响,大陆赴台游总人次递减
2.东南亚游客总量小幅攀升,主要客源市场增长率下降
3.进岛旅游总人次微增,游客多项消费呈负增长
4.游客在台游满意度较高,四成游客具有重游意向
(二)台湾居民岛内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1.民众岛内游总量五年来首度下滑
2.出游时间仍以周末为主,一日游比重较高
3.出游对住宿消费带动有限,个人游比例较高
4.出游信息获取多元化,网络订购旅游产品比例低
(三)台湾居民出岛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1.出岛游市场呈现量增质跌的态势
2.出岛游以观光为主,目的地集中于亚太地区
3.出岛游的客源以北部为主,个人出游的比例较高
二 2017~2018年台湾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一)旅行社业发展状况
(二)旅馆业及民宿发展状况
(三)旅游景区与游乐业发展状况
三 相关重要政策及效应分析
(一)力推多项拓展市场政策,未能扭转经济效益下跌趋势
(二)调整大陆赴台游管理政策,未改大陆游客持续下跌局面
(三)多项政策合力推动,民众岛内游略有发展
(四)“新南向”政策略有成效,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不成正比
四 2018~2019年台湾旅游业发展展望
(一)将重点推进岛屿生态观光旅游
(二)台湾民众赴大陆的数量将持续增长
(三)着力推进智慧旅游与产业转型
(四)进岛旅游市场增长乏力
(五)“旅游卡”政策与“年金改革”冲击民众出游
(六)邮轮旅游发展将推动进出岛旅游
Abstract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宋瑞主编,金准、李为人、吴金梅副主编2015~2018年“旅游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019。
宋瑞:《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需关注五个问题》,《中国旅游报》2018年9月24日。
宋瑞:《海南旅游的新定位与再腾飞》,《中国旅游报》2018年5月31日。
宋瑞:《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
宋瑞:《新时代赋予旅游业新使命》,《中国旅游报》2017年10月27日。
杜志雄、宋瑞:《“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以嘉峪关市为例》,《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October 2018,https://www.imf.org/zh/Publications/WEO/Issues/2018/09/24/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18.
http://media.unwto.org/press-release/2018-06-25/international-tourism-exceeds-expectations-first-months-2018.
任泽平:《大势研判-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中信出版社,2016。
刘世锦:《中速平台与高质量发展》,中信出版社,2018。
宋瑞:《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基于分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7年第6期。
李金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2018年1月8日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7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8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行服务业发展报告2017》,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
胡抚生:《金融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及市场效应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
刘琳雁:《新三板上市及场外挂牌融资问题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4期。
刘翔峰:《完善新三板摘牌制度》,《中国金融》 2016年第23期。
沈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吴晶妹、邵俊睿:《股权众筹平台与新三板服务业行业风险对比分析——基于卡方检验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11期。
吴中超、靳静:《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趋势与监管——对十年间的回顾》,《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第1期。
张思、袁亚忠、廖红姣等:《新三板上市旅游企业绩效分析——以“来也股份”为例》,《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年第1期。
张勇、高敏:《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比较研究》,《特区经济》2014年第12期。
宜人智库:《2017~2018年中国支付行业研究报告》,2018。
《移动支付将颠覆刷卡支付的主导地位》,http://finance.ifeng.com/a/20171007/15710758_0.shtml,2018年11月22日。
Accenture Consulting,Driving the future of payment—10 mega trends,2017.
鲁泽霖:《数字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盘点和展望》,《产业创新研究》2018年第7期。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国内外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比较与借鉴》,《金融会计》2013年第11期。
The Moodie Davitt Report.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国际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17。
李金早:《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2018年1月。
四川省旅游培训中心:《乡村旅游创新案例——乡村旅游操盘手实录与经验分享》,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
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的回顾和几点再认识》,《中国旅游评论》2014年第二辑。
智研咨询网:《2017~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6。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
李幼常:《国内旅游演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朱立新:《中国当代的旅游演艺》,《社会纵横》2010年第4期。
陶行知:《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中国教育改造》,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6年11月30日。
中国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2016年12月19日。
王晓倩、曹诗图:《试论人学视角的旅游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8年第1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公益財団法人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協会『国内修学旅行実施基準(都道府県·政令指令都市)』、2017。
白长虹、王红玉:《旅游式学习:理论回顾与研究议程》,《南开管理评论》2018年第2期。
Richards,T.,Adventure-based Experiential Learning. Empowerment through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lorations of Good Practice. London,UK:Kogan Page,Taylor and Francis,1992:159.
付超:《定制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保定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马秋玲、柴寿升:《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国定制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山东工会论坛》2018年第5期。
袁婷婷:《移动互联经济时代定制旅游规模化发展》,《旅游管理研究》2015年第9期。
祝捷、孙亮:《议私人定制旅游研究与存在问题》,《旅游管理研究》2016年第3期。
马秋玲、龙春凤:《定制旅游服务创新的四维度分析》,《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柳玉清:《旅游业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基于顾客满意度的服务创新策略》,《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王计平、赵云丹、倪菁:《定制旅游对旅行社供应模式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
张亚利、马秋玲:《基于CiteSpace 5.0的我国定制旅游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周晓梅:《定制旅游在旅行社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网站:《香港统计年刊2016》,https://www.censtatd.gov.hk/home.html。
澳门特区统计暨普查局网站:《澳门统计年刊2016》,http://www.dsec.gov.mo/home_zhmo.aspx。
珠三角各市统计年鉴(2010~2017)。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2000~2017年)》。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0~2017年)》。
何帮强、洪兴建:《基尼系数计算与分解方法研究综述》,《统计与决策》2016年第14期。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地理学报》2002年第1期。
孙根年:《新世纪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经济地理》2005年第1期。
保继刚、梁增贤:《基于层次与等级的城市旅游供给分析框架》,《人文地理》2011年第6期。
江门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jiangmen.gov.cn/hq/default.html。
迟福林:《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4点建议)》,《经济参考报》2018年10月31日。
甘露:《让健康医疗旅游成海南靓丽名片》,《中国旅游报》2018年11月5日。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加快建设邮轮母港——海南邮轮旅游发展的突出矛盾与行动建议》,2017。
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缤纷华南:中国省域自由行大数据系列报告之华南地区》,2018。
汪泓主编《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InterBridge Group:《中国高净值人群跨境医疗健康白皮书》,2016。
钟林生、曾瑜皙:《绿色发展理念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新论题》,《旅游学刊》2016年第10期。
王永昌:《增强全社会共识参与大花园建设》,《浙江经济》2018年第13期。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5月28日。
郭寻、吴忠军:《区域旅游发展中政府合作的制度障碍及对策思考》,《人文地理》2006年第1期。
钱晓慧、刘薇:《旅游度假区高端市场开发研究》,《北方经贸》2008年第3期。
廖慧娟:《中外旅游度假区经营模式创新研究》,《创新》2008年第2期。
景政彬:《大数据让度假区插上智慧的翅膀》,《旅游学刊》2017年第10期。
国家旅游局:《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2010。
郭建华:《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建设问题研究》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张树民、邬东璠:《中国旅游度假区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期。
陈亮:《上海迪士尼运营百日或退烧前景喜忧参半》,《中国经营报》2016年09月12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2011年5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65号公布。
李远:《关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经营模式的探讨》,《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年第3期。
吴金友:《游客服务信息管理在上海市国际旅游度假区中的应用设计》,《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年第6期。
周坤、李怡雯:《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香草园及薰衣草节运营模式初探》,《园林》2017年第8期。
丁宁:《上海迪士尼为业界带来哪些启示?》,《中国旅游报》2016年07月11日。
蔡凤琳、王诗理:《环境可持续与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新西兰的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5期。
李玲:《“霍比特人”推动新西兰旅游》,《中国旅游报》2015年1月23日。
刘丽娟、李天元:《国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研究现状与分析》,《人文地理》2012年第27卷第2期。
金丽:《国际旅游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李玲:《从“向游客推荐景点景区”到“与游客建立情感共鸣”-新加坡旅游局启用全新旅游品牌》,《中国旅游报》2017年10月5日。
袁新华:《旅游目的地营销应注重发挥好三个“效应”》,《旅游学刊》2006年第21卷第7期。
李庆雷、廖春花、梁彩霞:《旅游创意营销:消费社会旅游营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9卷第5期。
孙莹:《微时代旅游营销的新模式——旅游微博营销》,《新闻知识》2013年第1期。
杨俊博:《电子商务环境下旅游营销模式的创新》,《价格月刊》2014年第4期。
梅楠、杨鹏鹏:《旅游目的地联合营销网络的构建》,《人文地理》2010年第25卷第4期。
Claudia-Bell:100% PURE New Zealand:Branding for back-packers.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October 2008.
Estela Marine-Roig,Salvador AntonClavé:Tourism analytics with massive user-generated content:A case study of Barcelona.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 4(2015).
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申请版本》,http://www.hkexnews.hk/APP/SEHK/2018/2018090202/SEHKCaseDetails-2018090202_c.htm,2018年9月3日。
搜狐旅游:《国庆旅游消费升级报告:个性化服务兴起,私家团成“网红”》,https://www.sohu.com/a/256568499_280657,2018年9月27日。
徐维维:《文旅投资缘何增速高效益低? 投资商需厘清投资逻辑》,http://epaper.21jingji.com/html/2018-09/21/content_93908.htm,2018年9月21日。
刘洋:《文旅产业洞察:产业链缺失,场景价值显现,资产价值重估》,http://china.36kr.com/p/5146372?column=BUSINESS,2018年8月2日。
搜狐旅游:《“品质旅游+多元体验” 才能留住更多客》,http://www.sohu.com/a/231579243_99956765,2018年5月14日。
搜狐旅游:《2018-旅行新趋势:科技、文化、养生主题成新宠儿》,http://www.sohu.com/a/217351719_247689,2018年1月18日。
TUI:《Annual Report 2017》,https://www.tuigroup.com/damfiles/default/tuigroup-15/en/investors/6_Reports-and-presentations/Reports/2017/TUI_AR_2017.pdf-7661895445c56eebea39a5b74aa9e5b3.pdf,2018年6月6日。
李海强:《三——平均营收172亿欧,利润率翻倍,49岁的途易如何迎来“第二春”?》,http://www.tripvivid.com/articles/10934,2017年7月31日。
央广网:《投资大师罗杰斯:中国旅游业是未来20-最有前途行业》,https://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20170910/31342929.html,2017年9月10日。
陈涛、徐晓林、吴余龙:《智慧旅游:物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旅游业发展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吴海燕:《以智慧旅游视野发展全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第8期。
李翠仙:《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年第2期。
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人文地理》2013年第3期。
《中国旅游统计》相关年份月度资料。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http://www.ctaweb.org/,2018年12月6日。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旅游教育出版社,2018。
《旅游市场》相关年份月度资料。
UNWTO,Tourism Highlights,2018Edition.
UNWTO,World Tourism Barometer,Statistical Annex.
中国旅游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8》,旅游教育出版社,2018。
《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前往有关国家和地区入境便利待遇一览表》,http://cs.mfa.gov.cn/gyls/lsgz/fwxx/t1185357.shtml,2018年11月22日。
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WTTC):《旅行与旅游经济影响中国报告2018》,www.wttc.org,2018年11月22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18年施政报告及施政纲领》,2018年10月10日。
香港旅游发展局:《2017年香港旅游业统计》,2018年2月。
香港旅游发展局:《2018年8月访港旅客统计》,2018年10月。
香港旅游发展局:《2018年1至6月与入境旅游相关的消费》,2018年8月。
香港旅游发展局:《2018年8月份酒店入住率报告》,2018年10月。
香港旅游发展局:《2017年12月份访港旅客统计》,2018年2月。
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旅游发展局2018~2019年度工作计划》,2018年2月。
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旅游事务署:《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17年10月。
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2018-10-14。
香港政府粤港澳大湾区网站,https://www.bayarea.gov.hk/tc/home/index.html,2018-10-14。
台湾旅游观光管理部门:《2016和2017年台湾观光市场概况》,https:// admin. taiwan.net.tw/ statistics/year.aspx?no=134,2018-11-22。
台湾旅游观光管理部门:《观光市场概况概要》,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release.aspx?no=136,2018-11-22。
台湾旅游观光管理部门:《旅行社业相关统计》,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travel.aspx?no=205,2018-11-22。
台湾旅游观光管理部门:《观光政策》,https://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424,2018-11-22。
台湾旅游观光管理部门:《观光统计月报》,https://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135,2018-11-22。
台湾旅游观光管理部门:《观光相关产业》,https://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202,2018-11-22。
台湾旅游观光管理部门:《台湾地区2017年1至12月份之观光旅馆营运摘要》,https://admin. taiwan. net.tw/statistics/month.aspx,2018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