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1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40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9~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SERVICE OF BEIJING(2009-2010)

SSAPID:101-2396-5933-03
ISBN:978-7-5097-1207-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为广大读者奉献的精品力作,全书围绕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两个主题展开,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指引下,北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建国六十年大庆盛典,再次书写了平安北京的新篇章,而且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文与科技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京蓝皮书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Abstract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9~2010)》编委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北京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中文摘要

 总报告

  首都公共服务体系呈现人文与科技特色

   一 总体结论: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文关怀与科技特色显现

   二 “科技北京”惠及民生,基础教育资源向郊区倾斜

    1.“科技北京”建设基础稳固

    2.科技投入着力提高首都创新能力

    3.技术交易体现民生利益

    4.基础教育投入向郊区倾斜

    5.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6.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7.义务教育免费力度逐年加大

   三 公共财政着力保障民生,社会保障凸显人文特色

    1.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继续推进社保制度创新

    2.社保缴费费率降低,财政投入继续增加

    3.社保基金规模持续扩大,社保待遇标准大幅提高

    4.社会福利继续改善,社会互助广泛开展

   四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民生项目稳步推进

    1.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2.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3.资源能源保障项目稳步推进

    4.建设了一批区域功能性强的民生改善项目

    5.新城、重点镇和新农村发展项目有所加强

   五 “平安北京”迎国庆大典,防控机制保百姓平安

    1.“平安北京”保国庆庆典,长远目标是创首善之区

    2.公共卫生再遇危机,流感防控措施有效

    3.公共安全依法管理常态化,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网络环境

    4.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序,无缝衔接确保市民放心

    5.公共安全领域仍存隐患,危机意识还需加强

   六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环境技术需求越来越大

    1.继续采取严格措施,确保实现蓝天目标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北京可持续发展

    3.大力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但周边水环境仍不容乐观

    4.垃圾增长速度过快,垃圾处理方式亟待改进

 公共科技与基础教育篇

  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 北京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现状

    (一)北京知识创新体系发展现状

     1.强大的“知本”优势

     2.知识创新的源头

     3.知识成果的扩散中心

    (二)北京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现状

     1.高新技术的辐射源

     2.国际技术创新的枢纽

     3.产业集群的簇拥地

    (三)北京技术转移体系发展现状

     1.技术交易独领风骚

     2.技术转移体系初具轮廓

     3.品牌技术转移中介机构不断涌现

    (四)北京技术应用体系发展现状

     1.催生、培育潜导产业

     2.扩大、拓展主导产业

     3.延长、提升支柱产业

   二 北京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知识创新成果整体水平不高

    (二)产学研合作机制尚待完善

    (三)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四)北京区域创新体系系统功能缺欠

  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技术市场发展评析

   一 引言

   二 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技术市场发展概况*

    (一)技术交易规模继续多年来的持续扩大态势

    (二)对首都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逐步提升

    (三)重点高技术领域交易活跃

    (四)高新技术成果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五)技术交易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 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技术市场发展特点

    (一)金融危机冲击下技术交易总量不降反增

    (二)技术市场对北京经济社会的贡献呈多元化

    (三)技术交易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

    (四)中关村“国家创新高地”地位凸显

    (五)对外省市的技术支撑作用强劲

    (六)企业在技术转移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明确

   四 金融危机给北京技术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和社会总体的技术需求

    (二)金融危机促使技术市场成为核心要素市场

    (三)金融危机凸显了北京在全国技术交易中的主导地位

    (四)金融危机加快了北京建设国际技术创新枢纽的进程

   五 北京技术市场抓机遇促发展的思考

    (一)完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

    (二)设立“技术转移专项基金”

    (三)设立“技术转移奖”

  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产出分析

   一 引言

   二 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概况

    (一)财政科技投入情况

     1.财政科技投入规模不断扩大

     2.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较大,但不稳定

     3.财政科技投入力度逐渐加大

     4.重视对R&D的投入

    (二)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情况

     1.直接产出

     2.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三 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一)评价方法

     1.方法概述

     2.DEA基本模型

    (二)指标及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1.北京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较高

     2.北京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不理想

     3.北京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的优化

   四 提高北京市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二)注重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效益

    (三)弱化投入功能,加强引导作用

    (四)加强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的评价

  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一 以人为本:首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展望

    (一)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问题

     1.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质量亟待进一步提升

     2.区域之间、校与校之间发展差距明显,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3.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相对滞后,管理体制需进一步转变

     4.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未得到根本性突破

    (二)未来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指导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

     1.全民教育理念

     2.终身教育理念

     3.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4.成功教育理念

    (四)发展方向

     1.优质

     2.公平

     3.高效

   二 教育公平:首都基础教育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公平的主要成绩

    (二)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公平的经验

    (三)促进首都基础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 政策选择:提高政府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一)影响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环境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二)提高政府基础教育公共服务能力的建议

     1.明确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

     2.各级政府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3.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4.实施标准引导战略

     5.实施学校办学特色战略

  加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着眼点

   一 消费与投入增长,带来首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就

    (一)首都文化消费大幅增加,文化民生居全国之首

     1.2007年文化民生效应综合权衡

     2.“十五”期间文化消费绝对值增长分析

     3.“十一五”时期头两年文化消费绝对值增长分析

    (二)实力与投入跃升,首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就辉煌

     1.首都经济总体实力和文化投资规模持续走强

     2.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性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 需求与服务效果评价数据,提示首都文化建设方向

    (一)民众公共文化需求关注设施、便利、价格、实效

     1.免费低价的公共文化是公众实际发生的主要文化消费

     2.公众对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与设施建设投入的强烈需求

     3.公共文化行为需求突出近身便利

     4.价格低廉是公众对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要求

     5.公众对公共文化开始有细分需求

     6.文化企业对政府服务的需求走向实际

    (二)民众对服务效果的评价肯定与希望兼顾

     1.满意体系建设成就,仍嫌投入与设施不足

     2.自豪于京城公共文化“福气”,但认为适应性与覆盖度不够

     3.认可公共文化服务进步,觉得实际文化权益受损

     4.欢迎硬件数量的增长,对服务质量滞后表示不满

     5.赞扬以政府为主导的主体的努力,不满公共性和社会参与度的低下

     6.肯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群,不满缺少政府服务和利用政策的实现路径

   三 对“十二五”前期工作的建议

 社会保障篇

  北京市社会保障的发展与展望

   一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社保制度创新持续推进

   二 社保缴费费率降低,财政投入继续增加

   三 扩面征缴再创新高,社保基金规模持续扩大

   四 着力实现民生目标,社保待遇再次提高

   五 社会福利继续改善,社会互助广泛开展

   六 未来几年北京市社会保障发展展望

  北京模式的新进展: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突破

   一 “北京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从老农保到新农保的跨越

    (二)从新农保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跨越

     1.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工作职责

     2.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基金管理

     3.建立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构建了三级管理服务网络

   二 “北京模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北京模式”的示范意义

    (二)“北京模式”的创新意义

    (三)推广“北京模式”的意义

    (四)完善“北京模式”的取向

  北京市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

   一 引言

   二 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框架

    (一)社会救助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救助制度的准则

    (三)社会救助制度的国际趋势

     1.不同的国家采纳的社会保障类型不同

     2.在几乎所有OECD国家,社会救助的作用在提升

   三 北京市社会救助制度现状与问题

    (一)北京市社会救助制度现状

     1.已经建立起项目比较齐全的社会救助体系

     2.社会保险是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二)北京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增长不同步

     2.由基本生活救助向综合社会救助服务的转型刚刚起步

     3.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两种养护模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四 政策建议

    (一)社会救助制度由基本的生存救助向综合的服务救助转变

    (二)社会救助的作用由社会保障的补充向发挥更大作用的社会安全网转变

    (三)社会救助的服务提供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化和社会企业资源

  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符合首都实际的社会救助体系

    (一)城乡低保制度不断完善,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科学化

    (二)各专项救助制度逐步健全,综合救助效应初步显现

    (三)建立临时应急救助制度,有效缓解困难群众临时困难

    (四)社会互助活动广泛开展,慈善捐赠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 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健全社会救助制度

    (二)加强制度协调,提升社会救助效应

    (三)坚持以人为本,丰富社会救助内涵

    (四)提升服务能力,注重社会救助实效

  北京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 北京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1.立足社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2.加大投入,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卓著

    (二)以多种优惠政策为支撑的政策法规体系

     1.完善扶持优惠政策,营造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推广“公办民营”模式,改革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机制

    (三)行政宏观管理、协会组织自律的行业管理体系

    (四)以规范化、专业化为目标的标准化管理服务体系

    (五)全方位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二 北京市社会福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平衡

     1.社会福利机构布局不合理

     2.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二)缺乏稳定的公共财政支持

    (三)体制不顺,制度不健全,福利机构地位不明确

    (四)部分优惠扶持政策未充分落实,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北京社保卡:2009年北京医保制度改革的新亮点

   一 引言

   二 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三 医疗费结算改革势在必行

    (一)医保制度改革的瓶颈

    (二)“北京社保卡”发展设想

   四 “北京社保卡”试点推广情况

   五 “北京社保卡”的特色与意义

    (一)“北京社保卡”的推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北京社保卡”的人文特色

    (三)“北京社保卡”的科技特色

  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 当前首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首都慈善公益组织存在的问题

     1.慈善理念的问题

     2.队伍建设的问题

     3.宣传、公示经费的问题

     4.募捐行为的问题

     5.信息沟通的问题

     6.募捐瓶颈的问题

    (二)当前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 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的成立及其简况

   三 “联合会”、“慈善办”为解决首都慈善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一)“联合会”十个平台的搭建

     1.宣传表彰平台

     2.联合募捐平台

     3.信息统计平台

     4.咨询培训平台

     5.内外交流平台

     6.制度建设平台

     7.管理自律平台

     8.组织协调平台

     9.志愿服务平台

     10.社会监督平台

    (二)“慈善办”的职能思考

     1.长远规划是前提

     2.寻找缺位是关键

     3.加强协调是保证

  转型期北京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隐忧与对策

   一 北京慈善事业已步入转型期

    (一)北京慈善事业的转型基础

    (二)北京慈善事业转型的标志

   二 转型期北京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隐忧

   三 转型期北京慈善事业发展的对策

  从财政视角分析北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依据

   二 北京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做大经济财政“蛋糕”,完善转移支付,增强构建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的财力基础

    (二)向“三农”倾斜,让公共财政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三)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促进各区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 北京市各区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分析

    (一)从财政收支看各区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差异

    (二)以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为例分析北京各区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水平

   四 进一步推进北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一)严格清楚地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突出政府在公共领域中组织和执行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

    (二)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加强专项补助管理

    (三)结合自身财政管理的现实与需求,并使转移支付公式化、规范化,提高转移支付的透明度

    (四)建立稳定的转移支付资金来源

    (五)完善组织机构,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设

    (六)加快均等化转移支付的立法工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的建立

 基础设施篇

  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及对策研究

   一 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含义、进程和目标

    (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含义

    (二)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进程

     1.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对外开放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2年底)

     2.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确立和实施阶段(2003~2005年)

     3.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深化改革阶段(2005年以后)

    (三)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二 北京市政公用事业主要行业市场化改革分析

    (一)北京水务事业市场化改革

     1.水的商品属性得到确认,划定了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水标准

     2.开征了水资源费

     3.对水价进行了理顺、调整

     4.尝试实施阶梯式水价

     5.推进了排水和污水处理的价格政策改革

    (二)北京供热事业市场化改革

     1.对供热价格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调整

     2.积极推动、探索实施二部制热价改革

     3.逐步规范供热服务,为供热体制改革创造条件

    (三)北京燃气事业市场化改革

     1.组建燃气集团,实行市场化经营

     2.逐步理顺、调整燃气价格,完善燃气价格形成机制

     3.结合六环路高压管网建设推进燃气市场的开放

    (四)北京垃圾处理事业市场化改革

     1.开征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清运费

     2.统一生活垃圾处理费用标准,理顺垃圾处理经费管理机制

     3.明确区县政府在垃圾处理运行中的责任

     4.在垃圾处理企业实行特许经营制度(BOT、BOO等)

    (五)北京公共交通事业市场化改革

     1.对国有公交企业直接授予特许经营权

     2.通过公开招标,授予民营企业特许经营权,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公共交通运营领域

     3.在坚持公交低票价的前提下,根据公共交通的属性,在科学合理核定成本的原则下,逐步建立公交票价的联动机制

     4.加快国有公交公司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

   三 北京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科学地划分北京公用事业(产业)的公益性和经营性属性

    (二)全面推进特许经营制度进入公用事业各领域,巩固和完善特许经营制度

    (三)继续深化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四)加强对公用事业市场化的监管

  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及展望

   一 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首都机场旅客吞吐能力提高1倍

    (二)轨道交通新通车运营里程增加3倍多

    (三)铁路枢纽布局日趋完善

    (四)“区区通高速”目标提前实现

    (五)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

    (六)智能交通系统覆盖中心城30%的区域

    (七)过街设施建设更加人性化

    (八)南水北调及配套工程进展顺利

    (九)再生水利用实现新突破

    (十)雨洪利用深入推进

    (十一)以滨河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快建设三级城市森林公园体系

    (十二)城市河湖治理注入生态理念

    (十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

   二 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在总量把握上,始终坚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在投资结构上,始终坚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在项目安排上,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大事

    (四)在投资筹措上,始终坚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合力

   三 未来一段时期基础设施发展思路

    (一)未来发展形势

     1.洲际航空枢纽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2.步入高速铁路时代的关键时期

     3.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关键时期

     4.交通承载能力快速提升的关键时期

     5.结构功能快速完善的关键时期

     6.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时期

    (二)发展思路

     1.坚持以公共交通为重点,多元发展,完善层级,协调推进,着重构建“四场、六站、四网”为主骨架的快速综合交通体系

     2.构建“南有南水北调,西有官厅水库,北有密云水库,与地下水、中水联合调度”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3.构建“两轴、三环、十放射、多中心”的城市森林体系

     4.构建“三环碧水绕京城”的水环境体系

  推进“公交城市”建设提高公共运输服务能力的思考

   一 北京公共交通和城市货物配送等发展概况

    (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惠及广大市民

     1.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2.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

     3.优化调整公交线网

     4.更新公交地铁车辆

     5.实施公益性低票价政策

     6.枢纽场站建设

     7.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二)组建城市货物配送“绿色车队”,保障生产生活物资运输

     1.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绿色车队”发挥重要作用

     2.奥运会后“绿色车队”规模进一步扩大

     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城市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任务圆满完成

    (三)启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1.借鉴国外模式,推进自行车租赁业发展

     2.改善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出行环境

   二 “公交城市”的内涵和目标

    (一)“公交城市”的内涵

    (二)建设“公交城市”的目标

   三 建设“公交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交通快捷方便方面的问题

    (二)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三)城市货物配送及监管方面的问题

   四 推进“公交城市”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继续深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措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二)坚持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在公共交通服务中的贡献率

    (三)推行交通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提高交通效率

    (四)切实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提高生活垃圾处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绿色北京和宜居城市建设的思考

   一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历史与现状

   二 当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垃圾产生量持续上升

    (二)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

    (三)垃圾处理结构不合理

    (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困难

    (五)垃圾处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 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

   四 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二)建立投融资、调控核算和监控管理平台,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监管机制

     1.建立环卫设施投融资建设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2.建立市级垃圾处理调控核算平台,促进垃圾减量和处理结构的调整

     3.建立运行监控管理平台,加强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

    (三)积极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促进垃圾源头减量

     1.深化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做好农村地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

     3.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4.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5.推进电子垃圾、大件垃圾回收利用和处置工作

     6.厉行节约,实现垃圾减量

    (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改造升级现有设施,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五)完善政策法规,推动垃圾处理机制创新

    (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

    (七)强化协调推进机制,落实各级各部门管理责任

  深化乡村旅游服务提高信息交互能力的政策建议

   一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建设相互促进

    (一)打造符合北京特点的旅游信息一体化的新模式

    (二)信息化并非资源电子化

   二 拓展旅游信息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一)面向游客需求,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1.乡村旅游需要规范

     2.乡村旅游资源的提供要从行政层次转变到形成服务链

     3.乡村旅游重在“关联提供”

    (二)乡村旅游推介手段和游客抉择

     1.网络价值在于服务的全部

     2.从资源到知名,互动带来游客与效益

     3.同步提升服务手段与游客诚信度

    (三)乡村旅游服务要体现创新

     1.实景三维技术支持服务与信息化的融合

     2.量变体现的是质变

   三 实现北京乡村旅游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公共安全篇

  从被动反应到预防管理:公共危机中政府应对策略的转换

   一 2009年北京流感防控情况

   二 北京市流感防控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 公共危机应急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四 政府公共危机预防性应对策略

   五 提高北京市公共危机预防控制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预防性信息传播,培养全民预防意识,为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提供思想保证

    (二)设置专门性、常设性的危机管理机构,为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提供组织保证

    (三)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预防控制机制,为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提供制度保证

     1.建立灵敏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

     2.建立高效的公共危机预防控制机制

     3.建立完善的社会性公共危机预防参与机制

     4.建立公共危机预防评估持续优化机制

  当前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的主要形式及监管对策

   一 当前药品制假售假的主要形式与典型案件

    (一)北京衡美亿隆公司利用网络邮售“A型肉毒毒素”案

    (二)鲁某犯罪团伙非法加工并利用邮政信箱寄递假药案

    (三)钟某销售假冒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万艾可)案

    (四)北京五一医院涉嫌使用假药案

   二 药事违法犯罪行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一)假冒药品生产规模化

    (二)制假手段现代化

    (三)产、供、销组织管理集团化

   三 新形式药事违法犯罪治理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网络邮售假药获利极快,对其处罚畸轻

    (二)网络邮售假药难以取证,查处困难

    (三)多部门未形成联合打击的合力

   四 进一步加强监管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运转高效的药监垂直管理体制

    (二)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部门打假联动机制

    (三)加强公众宣传教育与违法信息公示

    (四)对违法举报者给予奖励,提取案件线索

    (五)修订法律,提高对涉药犯罪的打击力度

  北京市高风险品种药品生产企业监管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 当前北京市高风险品种药品生产企业的整体状况及主要问题

    (一)高风险品种药品生产企业的整体状况

    (二)目前药品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意识整体不强

     2.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3.管理方式相对滞后

     4.技术保障需要提高

     5.部分品种存在先天性的缺陷

   二 安全问题在监管层面上的反映及原因分析

    (一)体现在监管层面的主要问题

    (二)监管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监管责任体系不够明晰

     2.落实企业第一责任的方式显得单调

     3.监管任务与人员、资源、技术存在尖锐矛盾

    (三)监管实践中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

     1.建立企业合作组织,实现互助提高

     2.采用行政劝导,推动风险管理

     3.建立电子平台,实现动态监控

     4.利用行业协会,加强企业员工培训

   三 进一步完善高风险品种药品生产监管的具体对策

  基于新《食品安全法》的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改进策略

   一 目前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缺陷

    (一)部分安全机制的短视性

    (二)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监管体系混乱

    (三)撤销临时设置的监管部门,造成安全监管漏洞

    (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执行力度下降

    (五)严守下游质量,而忽视对上游质量的监控

    (六)监管人员职能交叉、权责不明

   二 新《食品安全法》对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影响

    (一)新《食品安全法》的主要新变化

     1.加大了赔付力度

     2.统一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建立食品召回制度

     4.取消食品免检制度

     5.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

     6.“问题产品”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

     7.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

    (二)新《食品安全法》对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影响

   三 基于新《食品安全法》改进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策略

    (一)依据新《食品安全法》完善监管机构的设置,避免监管漏洞和职能重叠

    (二)大力宣传和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同时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三)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检验标准进行监测,同时调整检验设备的技术标准

    (四)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发挥信用机制对各成员单位的约束作用

    (五)把食品安全观念从道德约束范畴提高到法律约束范畴,加大惩治力度

  “平安北京”建设的基础、目标与措施分析

   一 “平安北京”建设的实践基础

   二 “平安北京”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三 大力推进“平安北京”建设的措施

  2009年北京治安管理的举措、特点与成效评价

   一 2009年北京治安管理的主要举措

    1.“等级防控”保社会面安全

    2.“惊雷”行动保平安

    3.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4.突出交通安全管理

    5.严格危险物品管理

    6.打击毒品违法犯罪

    7.加强出租房屋安全管理

    8.加强特种行业和娱乐场所管理

    9.养犬管理不断推出创新举措

    10.启动“护城河”工程

   二 2009年北京社会治安管理的主要特点

    1.明显的首都特征

    2.强烈的时间特征

    3.积极的预防意识

    4.良好的协作意识

    5.广泛的社会参与

   三 2009年北京社会治安管理的成效评价

 环境保护篇

  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一)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迅速,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三)生活垃圾处理运营方式多元化

     1.环卫作业委托服务

     2.BOT

     3.委托运营

    (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初显成效

    (五)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初步形成

   三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挑战

    (一)政府的垃圾管理观念亟须转变

    (二)跨部门的垃圾管理协调机制还未形成

    (三)垃圾处理的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四)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垃圾处理收费未发挥预期作用

    (五)垃圾成分构成变化大,分类处理体系还未形成

    (六)市民环境决策参与机制缺乏

    (七)再生资源产业体系有待完善

   四 国外生活垃圾处理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生活垃圾综合管理理念

    (二)德国垃圾处理的经验

     1.结合垃圾成分,制定措施促进“减量”

     2.垃圾的“资源”管理理念

     3.垃圾管理的经济手段

     4.完善的立法及监督机制

    (三)国外垃圾处理经验的启示

   五 针对北京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垃圾管理体制

    (二)完善城区间垃圾处理补偿机制

    (三)通过完善产品设计,避免垃圾产生

    (四)建立基于生产者责任制的垃圾回收体系

    (五)择机推进生活垃圾计量收费

    (六)推进垃圾分类达标和综合处理工作

  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思考

   一 “十一五”时期以来北京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一)生态恢复力度不断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得到加强

     1.矿山开发的生态恢复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

     2.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二)乡镇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二 未来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城市化进程给资源环境带来新的压力

    (二)城乡接合部环境生态问题将更为突出

    (三)城镇化使污染向农村扩展,污染呈扩大的趋势

    (四)农用化学品的污染仍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体

    (五)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尚不完善

   三 未来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建立绿色财政政策,发展绿色产业

    (二)加强山区生态建设,强化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

    (三)全面实施污染控制

     1.农用化学品的污染控制

     2.养殖业面源污染控制

     3.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污染控制

    (四)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资金保障体系

     1.加快生态保护立法,加大生态建设执法力度

     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保障体系

    (五)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全面提高环保意识

  关于北京城乡环境建设形势与任务的思考

   一 北京城乡环境建设的历史回顾

    (一)环境建设的内涵

    (二)城市定位与环境建设

    (三)环境建设的主要成就

     1.加大环境设施建设力度,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2.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全面改善

     3.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现重心下移和管办分离

     4.完善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全面加强制度建设

     5.率先创造网格化城管模式,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化

     6.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城市环境秩序有所改观

   二 当前北京城乡环境建设的难点和问题

    (一)机遇与挑战

    (二)难点与问题

   三 北京城乡环境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对策

    (一)建设思路

    (二)建设目标

    (三)主要任务

     1.将“环境优先”纳入城市发展战略

     2.加快制定环境功能区规划

     3.突破城乡接合部环境管理困境

     4.建立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5.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四)对策建议

     1.建立以市政府为主、区县为辅、社会补充的资金保障机制

     2.理顺城市建设期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衔接的机制

     3.建立奥运会后城乡环境管理的高层次协调机构

     4.建立与政府效能监察相结合的环境管理考评体系

     5.探索社会单位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治理机制

  北京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状况

   三 北京市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情况

   四 北京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单一

     2.评价时间滞后

     3.评价职责错位

     4.评价时段单一

     5.评价资料缺乏

     6.理论总结不够

    (二)对策建议

     1.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2.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促进规划环评与规划互动

     3.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

     4.建立完善环评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制度

  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环境管理的思考

   一 城市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 绿色奥运在城市环境管理上的成就与不足

    (一)北京绿色奥运在城市环境管理上取得的主要成就*

    (二)北京绿色奥运在城市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三 城市环境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行政管理型模式

    (二)市场化模式

    (三)自愿型模式

   四 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严格环境准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积极推进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四)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环境生态保护战略

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指引下,北京不仅圆满地完成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盛典,再次书写了平安北京的新篇章,而且加快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文与科技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科技北京”惠及广大市民,技术交易体现民生利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向郊区倾斜,名校办分校取得成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并对中等职业教育部分学生实行免收学费。社会保障待遇标准进一步提高,养老助残“九养政策”正式出台,惠及38万名重残人和高龄老人,市、区、街乡、社区四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形成,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1.8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应急机制初步完善,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城乡覆盖,免费向市民提供H1N1疫苗接种服务,并启动社保卡就医实时报销制度的试点工作,提高了公共服务的科技含量,缩短了居民就医报销时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民生项目稳步推进,市政管理城乡一体化机制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向郊区倾斜。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影响技术飞速发展,空气质量创下十年来最高水平,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高涨。首都公共服务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供需结构矛盾突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发展模式简单粗放,内涵发展不足;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运营管理模式单一,政府采购效率不高。这些问题有待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2010年全球经济步入企稳复苏阶段,政府财政收入状况趋于好转。这种形势将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2010年,随着北京市财政状况的日益好转,政府会进一步加大对科学技术、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注重均衡发展,进一步向远郊区倾斜,随着政策和措施的不断推进,北京公共服务体系将更加趋向城乡一体化。

吴贵生、魏守华、徐建国:《区域科技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柳卸林:《区域创新体系成立的条件和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第1期。

林迎星:《区域创新优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陈浩:《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进展》,《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6期。

冯根尧:《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及构成要素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7期。

黄鲁成:《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期。

李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及其动力机制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2期。

毛艳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经济学家》2007年第2期。

赵继新、刘敦辉、赵瑞华:《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阶段成长模式选择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13期。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年报(2008)》,2009年5月。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月报》,2009年1~10月,http://www.cbtm.gov.cn/index.asp。

张平、王宏淼:《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9期。

赵安琪:《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认识》,《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2期。

路甬祥:《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2009年2月1日《瞭望新闻周刊》。

许晓东:《定量分析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陈碧琼、刘春梅:《重庆市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与模式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罗卫平、陈志坚:《基于DEA的广东省21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

邹青云:《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研究及政策启示》,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谢福全:《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第8期。

《十七大报告解读: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新华网,2008年1月7日。

罗洁:《2008·首都基础教育——推进均衡 突出内涵 形成特色》,《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第2期。

罗洁:《面向未来 着力素质 促进初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在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总结会上的讲话》,2009年7月。

《办好每所学校 促进教育公平:北京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05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乔树平等:《关注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教育》2007年第12期。

张铁道、张熙等:《首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创新策略研究》,载时龙、吴岩主编《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6年卷——战略与重点》,北京出版社,2007。

时龙主编《首都教育发展回顾与前瞻——北京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5年卷》,民族出版社,2006。

教育部党组:《努力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十六大以来我国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2007年11月14日《中国教育报》。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9。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数说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李景源、陈威主编《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鼓励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农村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办法〉的通知》,《北京劳动保障》2009年第4期。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http://zhengwu.beijing.gov.cn/gzdt/gggs/t1015867.htm。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北京劳动保障》2009年第5期。

北京市统计局编《北京统计年鉴》,2006~2008,http://www.bjstats.gov.cn/。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北京市2005年暨“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bjstats.gov.cn/tjnj/2006-tjnj/。

仇雨临:《解读“北京市实施六项社保惠民政策”》,《北京劳动保障》2009年第2期。

施昌奎:《转型期慈善事业发展运营管理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卢海元:《“北京模式”: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梦想》,载张耘主编《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王东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法律出版社,2000。

王小林:《结构转型中的农村公共服务与公共财政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尚晓援:《中国社会保护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ADB,Social Protection Index for Committed Poverty Reduction,2008,Volume 2 Asia-Pacific Edition.

Eardley,et al.,Social Assistance in OECD Countries,1996,Volume 1:Synthesis Report.

Hutson,“Providing Comprehensive,Integrated Social Services to Vulnerable Children and Families:Are There Legal Barriers at the Federal Level to Moving Forward?”,Center for Law and Social Policy 1015 15th Street,N.W.,2005,Suite 400 Washington,D.C..

Sen,Development as Freedom,1999,Oxford University Press,UK.

World Bank,“Dynamic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Poor”,Developing a Social Protection Strategy for Africa,Human Development Group,The World Bank,2000,Washington D.C..

唐均:《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华夏出版社,2003。

洪大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多吉才让:《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1。

李彦昌:《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时正新:《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李江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1期。

张述元:《论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理论前沿》2009年第3期。

宋萌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与现实趋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卓高生:《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论》,《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http://www.bjpc.gov.cn/fzgh_1/guihua/11_5/11_5_zx/11_5_zd/200610/t141090.htm。

徐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施昌奎:《北京慈善事业发展运营管理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施昌奎:《转型期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蒋济元:《医疗保险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载张耘主编《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陶传进:《抗震救灾善款募集组织的公信力评估》,载张耘主编《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徐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施昌奎:《北京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邓国胜:《民间组织评估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王名、贾西津:《中国NGO的发展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汪进、胡尹慧:《对提升我国慈善事业公信力的政策考量》,《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3期。

王磊:《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1期。

张雪平:《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实证分析》,《财经论丛》2004年第3期。

黄衍电:《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改革探析》,《地方财政研究》2006年第4期。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北京统计年鉴(200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浓墨重彩绘首都——奥运筹备期(2001~2007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巡礼》,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赵长茂、李东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依据和路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周林军、曹远征、张智:《中国公用事业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http://www.bjpc.gov.cn。

孙承斌、邹声文:《金秋最美佳节情——记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国庆期间北京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2009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跨越的30年、腾飞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北京交通发展成就与展望》,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等:《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资料,2005。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资料,2004~2009。

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http://www.look China biz.com/Law/Article-261211.aspx。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卫专业规划》,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实施方案》,http://www.bjpc.gov.cn。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机制改革的意见》,http://www.bjmac.gov.cn。

张工:《2008年北京市服务业发展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王力丁、王鸿春、马仲良:《国外公共服务研究》,同心出版社,2009。

维纳:《控制论》,郝季仁译,科学出版社,1962。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蔡伸章译,中信出版社,2006。

左小麟:《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角色》,《思想》2008年第1期。

谭卫国、但锐:《公共危机预防机制的构建——以政府有效应对汶川大地震为研究主体》,《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李瑞昌:《危机、安全与公共治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董传仪:《危机管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陈兴良:《论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关系》,《中国法学》1992年第4期。

丁以升:《违法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法学》1996年第5期。

陶文昭:《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探索》2005年第1期。

黄欣来:《网络违法犯罪与政府监管体系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8月。

李路鹏:《药品市场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8月。

杜守颖:《中药注射剂面临的危机与发展机遇》,《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年第4期。

曾繁典:《药品风险管理》,《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9年第5期。

胡颖廉:《我国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变迁和现实挑战(1949~2005)》,《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年第6期。

黄志勇:《我国药品产业政府管制分析与对策研究》,《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http://www.wangfzh.pinggu.org/bbs/fg6i285223d3642.html。

赵玉杰、毕元:《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现状分析》,《首都医药》2007年第22期。

王明珠:《我国药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9月。

陈艳红:《首都建立食品安全监控系统》,2007年1月26日《首都建设报》。

邓琳:《北京食品安全确定4色预警机制》,2007年1月15日《北京商报》。

李蓉:《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与对策》,《议政热点与热点研究》2007年第11期。

刘浦泉:《北京将强化食品安全源头控制》,http://health.enorth.com.cn/system/more/8020000/0007/8020000_00000735.shtml。

王婷:《食品安全法草案多处修改强化监管》,2008年10月24日《中国证券报》。

吴俊:《运用法制和标准化来确保食品安全》,2007年2月6日《中国食品质量报》。

陈泽伟:《高层布局平安建设》,《瞭望新闻周刊》2005年第10期。

张为:《开展平安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理论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

高新亭:《深化平安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求是》2007年第3期。

傅铁铸:《平安建设探析》,《新长征》2008年第11期。

王安顺:《巩固平安奥运成果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求是》2009年第7期。

高绪文编《治安管理处罚法图解》,法律出版社,2005。

贾晓燕:《北京市80万治安志愿者将全面投入国庆安全保障》,2009年9月16日《北京日报》。

李舒:《北京开展“惊雷”行动 打击刑事犯罪 保国庆平安》,新华网,2009年6月30日。

薛志飞:《北京垃圾处理的特许经营和监管体系》,《城乡建设》2006年第1期。

陈治光:《科技进步助推北京垃圾处理》,《科技潮》2009年第4期。

于启武、赵艳:《废旧电子电器回收路在何方》,《环境经济》2009年第5期。

宋军:《城市生活垃圾综合管理模式初探》,《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第6期。

宋秀杰:《环境优美乡镇在首都农村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年第4期。

杨曙辉等:《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症结》,《农业科技管理》2009年第3期。

宋秀杰:《完善首都农村基础设施,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年第4期。

宋秀杰:《北京市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及农药污染控制》,《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第6期。

姜爱林、陈海秋:《城市环境治理的若干模式及其实践措施初探》,《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4期。

裴军:《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第2期。

王旭东、李全润:《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的思考》,《城市》2008年第11期。

王华东等:《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探讨》,《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第1期。

彭应登等:《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第15期。

彭应登:《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绿色和平组织:《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http://docin.com/p-4265215.html。

姜爱林、陈海秋、张志辉:《城市环境治理若干理论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姜爱林:《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模式与实践措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吴向阳:《北京城市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载张耘主编《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 介:本报告围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主题,立足“十二五”时期的文化规划,以2011年度北京的文化战略、发展、建设和管理为基本内容,从文化政策与文化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总结分析首都文化发展的现状、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作者: 赵弘 李建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简 介: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就是为了保障和实现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社会权利。本书作者围绕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这一主题,从维护和发展农民的社会权利出发,对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相关问题做了持续的调查研究与思考分析,对北京市在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作者: 张英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