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2

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Guangzhou in China (2018)

SSAPID:101-2383-7579-96
ISBN:978-7-5201-3093-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广州大学、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主持编撰。全书由总报告、科技创新篇、科技产业篇、科创环境篇、科技服务篇、科技人才篇和知识产权篇七部分组成,汇集了广州地区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科技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2017年科技运行状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2018年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连凌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3 科学、科学研究

 《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编辑部

 Ⅰ 总报告

  B.1 2017年广州科技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一 2017年广州科技发展总体形势

    (一)科技创新政策红利凸显,研发投入强度稳定提升

    (二)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专利创造规模与质量稳定提升

    (三)持续加强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

    (四)重大创新产业项目加快布局落子,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实现爆发式增长

    (五)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逐步优化

    (六)创新人才政策再出新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趋势进一步凸显

    (七)科普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有力助推科普工作者业务素质和市民科学素质提高

   二 2017年广州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不足,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不匹配的矛盾突出

    (二)科技投入长期性不足,强烈创新需求与偏低研发投入强度间存在严重不协调

    (三)创新资源整合缓慢,严重制约广州创新质量提升并加剧创新资源优势快速衰减风险

    (四)严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领型科技企业,创新型产业发展亟待加强

   三 2018年广州科技发展态势与对策建议

    (一)2018年广州科技发展态势

     1.进一步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稳步提升

     2.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3.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逐渐成为引领广州创新驱动发展极

     4.创新产业进入树标提质发展新阶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机遇与风险并存

     5.全国城市“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广州“人才新政”成效有待检验

    (二)进一步促进广州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以系统全面的制度创新引领广州科技创新发展

     2.以全方位整合盘活创新资源为契机推动创新优势转换

     3.分类激励与精准扶持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4.坚持“人才为先”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Ⅱ 科技创新篇

  B.2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优势条件

    (一)强大的城市综合实力,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基础优势

    (二)雄厚的城市基础设施与科技基础设施,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支撑优势

    (三)丰富的城市科技资源禀赋,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资源优势

    (四)快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产业优势

    (五)南沙自贸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州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独特优势

   二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短板分析

    (一)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相对贫弱,明显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求

    (二)研发投入在国内一线城市中长期处于“垫底”水平,严重制约城市的整体创新能力

    (三)城市科技资源整合严重不足,导致“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现象

    (四)科技创新的人才政策呈现“内陆化效应”,人才“北进”“东飞”现象时有发生

    (五)高新技术产业缺乏“领头羊”企业,削弱了广州科技创新的可持续能力

   三 广州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若干建议

    (一)完善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政策支撑系统

     1.对照先进城市制度创新的经验找差距

     2.制定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3.制定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考核指标体系

    (二)加强在地科技资源整合,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资源支撑系统

     1.要打破行政壁垒,整合中央、省属的在地科研资源

     2.要深刻检视过去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后遗症

     3.要加强与在地高校的合作,注意发挥市属高校的作用

     4.要利用南沙自贸区和大湾区建设契机,整合港澳、东南亚科技资源

    (三)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资金支撑系统

     1.将国企研发投入纳入考核机制

     2.将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重心转向基础研究和新兴技术研究

     3.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设立海归人才研发专项资金

     4.继续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技术研发的系统政策

    (四)加强官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社会支持系统

     1.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该“只掌舵,不划桨”

     2.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

     3.发挥科技金融、风险投资、科研公共平台等的作用

    (五)启动国际创新人才引进工程,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人才支撑系统

     1.制定有吸引力的、可操作的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政策

     2.实施人才引进责任制,对各单位进行人才绩效考核

     3.实施“离岸人才”措施,发挥国际人才猎头的作用

     4.发挥企事业单位作为人才“蓄水池”和“黄埔军校”的作用

    (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扶优扶强工程,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主力支撑系统

     1.对标深圳华为等明星企业,培育广州高科技龙头企业

     2.瞄准新型技术领域和尖端技术发力,建立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研机构、平台和企业

     3.着力扶持海归人才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4.出台有竞争优势、可落地、操作简便的扶持政策

  B.3 构建广州市五大新发展理念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一 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二 构建五大新发展理念监测指标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一)思路

    (二)框架

    (三)监测方法

     1.收集数据

     2.标准化处理

     3.确定权重

     4.确定监测指标的综合方法

   三 五大新发展理念监测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

    (一)构建五大新发展理念监测指标体系

    (二)计算结果

    (三)监测结果

   四 提升广州市五大新发展理念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大力促进产业、区域、收入协调发展

    (三)深入推进节能降耗,进一步优化环境

    (四)推动外贸结构升级,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五)强化各方面保障,促进社会共享发展

  B.4 税收视角下的广州创新驱动政策效应研究

   一 广州创新型经济发展现状

    (一)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

     1.高技术制造业不断做大做强

     2.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二)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助推经济提档升级

    (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崛起,税收引擎作用显现

   二 创新驱动主要政策效应分析

    (一)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效果最为显著

    (二)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享受户数增长最快

    (三)软件企业优惠规模增长迅猛

   三 广州创新型经济发展存在的短板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持续上升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三)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

   四 提升创新驱动政策效应的建议

    (一)构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格局

     1.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3.精准把握产业特征,创建“产学研销”一体化创新联盟

    (二)发挥科技创新对供给侧改革的倍增效应

     1.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培育

     2.引导技术要素的有效供给和流动

    (三)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支持体系

     1.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2.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精准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

    (四)提升总部经济促进创新发展的辐射力

     1.加大对创新型总部企业的支持和引进力度

     2.加强总部经济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力

  B.5 2017年广州市重点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报告

   一 科技创新企业总体发展情况

   二 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企业及技术发展情况

    (一)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1.全球领先企业

     2.国内领先企业

     3.新兴企业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

     1.全球领先企业

     2.国内领先企业

     3.新兴企业

    (三)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

     1.国内领先企业

     2.新兴企业

    (四)高技术服务业领域

     1.国内领先企业

     2.新兴企业

    (五)新材料技术领域

     1.全球领先企业

     2.国内领先企业

    (六)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领域

     1.国内领先企业

     2.新兴企业

    (七)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

     1.国内领先企业

     2.新兴企业

    (八)航空航天技术领域

   三 进一步促进广州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二)加大力度深化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融合

    (三)加大力度聚焦IAB、NEM产业,实施科技支撑引领计划

  B.6 基于税收贡献视角的广州市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研究

   一 指标说明

    (一)单位税收指标

    (二)取数口径

   二 广州市税收产出和要素投入总体情况

    (一)总体税收情况

    (二)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要素投入情况

     1.劳动力投入情况

     2.土地投入情况

     3.资本投入情况

   三 广州市单位要素税收产出特点分析

    (一)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单位要素税收表现稍强于第三产业

    (二)分行业看,现代服务业、资源垄断型行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单位要素税收表现强于其他行业

    (三)分区域看,开发区单位人员税收较高,中心城区土地税收效益较好

    (四)分级距看,企业税收规模越大单位要素税收越高

    (五)在各类重点税源企业中,总部、高新和新业态企业人员和土地税收效益较高

   四 提高广州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总体产税效率

    (二)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三)改进招商引资政策,将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纳入评估指标体系

    (四)完善相关机制,引进高端人才、优化土地配置、引导资本投入

  B.7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一 改革开放40年广州科技体制改革的阶段与发展脉络

    (一)广州科技体制改革发展阶段

     1.“科技与经济结合”战略阶段(1978~1990年)

     2.“科技兴市”战略阶段(1991~2005年)

     3.“国家创新型城市”战略阶段(2006~2014年)

     4.“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战略阶段(2015年~)

    (二)广州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脉络

   二 改革开放40年广州科技体制改革成就与挑战并存

    (一)广州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

     1.强化科技政策制度设计

     2.助推科技创新资源集聚

     3.带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4.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5.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6.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7.推动创新空间布局优化

    (二)广州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仍未高效激活

     2.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创新仍未充分发展

     3.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未完全理顺

     4.激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建设仍未充分落实

   三 进一步推进广州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搞好科技顶层设计,营造科技发展生态环境

    (二)改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加快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三)激活科技人才资源,多管齐下集聚高端人才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创新与产业化链条

    (五)充分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打造新型产业舰队

 Ⅲ 科技产业篇

  B.8 2017年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18年展望

   一 2017年广州工业和信息化主要发展情况

    (一)强化战略研究和顶层设计

    (二)大力引进新动能

    (三)加快优化升级步伐

    (四)推动跨界融合应用

    (五)优化营商环境

    (六)扎实推进惠企便民实事

   二 2018年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三 2018年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展望

    (一)2018年预期发展目标

    (二)2018年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重点任务

     1.加快动能转换

     2.推动提质增效

     3.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B.9 广州制造业企业创新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一 制造业企业创新成效显著

    (一)制造业企业重视创新研发投入

    (二)政府优惠政策覆盖面广、企业认可度高

    (三)制造业企业创新成效明显、经营效益良好

   二 制约制造业企业创新的多种因素

    (一)创新型人才招聘难度大

    (二)创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

    (三)创新平台仍有拓展空间

   三 进一步挖掘广州制造业企业创新潜力的政策建议

    (一)多措并举夯实创新型人才工作基础

    (二)打造专门的创新交流服务平台

    (三)做好支持企业创新的相关政策配套工作

  B.10 广州市生物与健康领域骨干企业技术及成果需求调研报告

   一 调研企业总体情况

    (一)企业类别

    (二)企业规模

    (三)研发投入

    (四)输出成果与对外服务收入

   二 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情况

    (一)企业获得技术成果的情况

    (二)企业与广州科技成果库对接情况

    (三)企业技术成果转化需求情况

    (四)制约和影响企业引入技术成果开展转化的主要因素

   三 企业技术成果转化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科技项目对企业加大成果转化投入的引导作用不够

    (二)企业引进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相对较少

    (三)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平台建设亟待加强

    (四)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五)产业承接人才支撑不力

    (六)技术转移国际化程度低

   四 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科技计划,增强市场引导,提高转化投入

    (二)落实转化政策,推进产研合作,提升供给质量

    (三)发掘供需信息,强化对接平台,促进精准对接

    (四)加强中介服务,规范交易市场,畅通转化路径

    (五)注重人才引育,营造养才氛围,增强企业承接力

    (六)加强对外合作,引进高端项目,提高转化水平

  B.11 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充分认识广州民营制造业的主力地位

    (一)制造业是广州民营经济总量及市场主体结构的主力

    (二)民营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

    (三)制造业企业是技术研发创新的主力

    (四)制造业是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主力

    (五)制造业企业是社会贡献的主力

   二 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巨大体量企业欠缺,影响民营经济总体实力提升

    (二)创新理念先导意识欠缺,影响创新氛围的形成

    (三)技术人才及研发经费不足,影响创新驱动后劲的持续

    (四)精神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乏力,影响研发创新投入的积极性

    (五)政策落实不力,影响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实际成效

   三 推进广州民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创新兴企”理念,构建以企业家为龙头的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勃发机制

    (二)树立“创新干事”理念,构建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容错机制

    (三)树立“服务创新”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创新政策引领保障机制

    (四)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构建以科研机构为支撑的研发创新联动机制

    (五)树立“人人创新”理念,构建以服务机构和客户为推手的大众创新互动机制

  B.12 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及广州发展对策研究

   一 物联网概念及构成

   二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一)全球物联网:百亿终端引领万亿商机

    (二)中国物联网:政策应用发力抢占发展先机

    (三)物联网应用:万物互联引致百花齐放

    (四)物联网投资:巨头布局催生产业春天

   三 物联网主要核心技术

    (一)射频识别与传感器技术

    (二)传感器网络技术

    (三)云计算技术

    (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四 广州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广州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1.物联网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2.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明显

     3.专利技术和人才储备有较好基础

    (二)广州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顶层统筹和规划布局,打造全球性标杆创新创业平台

     2.选准应用创新突破口,推进具有市场领导力的重大示范应用

     3.综合利用金融工具,激活产业投资氛围

     4.聚焦技术创新方向,突破关键技术

     5.强化物联网城市形象宣传,提升产业向心力

 Ⅳ 科创环境篇

  B.13 2017年广州市众创空间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 广州众创空间发展现状

    (一)广州市众创空间整体情况

     1.广州市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情况

     2.广州市新增省级众创空间情况

     3.广州市新增众创空间服务分类

    (二)广州市各区众创空间新增情况

     1.广州市各区众创空间增长情况

     2.广州市各区众创空间服务类型分类

   二 众创空间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红利未有效释放

    (二)供给型政策不完善,需求型政策有所缺失

    (三)网络平台建设仍有待完善

    (四)专业化众创空间比例不高

    (五)众创空间品牌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三 对策建议

    (一)调整政策结构,释放政策红利

    (二)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拓展特色服务

    (三)推进众创空间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

    (四)推广天河区模式,盘活老旧物业

    (五)众创空间应回归使命,做价值经营

  B.14 广州从化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政策研究

   一 从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分析

    (一)从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税负较低

    (二)生物医药业税收贡献最高

    (三)流转税收入占比最大

    (四)税收优惠尚有较大空间

   二 从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政策的不足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创新激励效果不足

    (二)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性不足

    (三)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激励对科研人才的培养

   三 促进从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一)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1.初期

     2.中期

     3.后期

    (二)加强产业优惠力度

    (三)更注重间接优惠

  B.15 《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及“1+9”科技创新政策评价研究报告

   一 广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简介

   二 《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及“1+9”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总体实施效果

    (一)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二)创新型企业聚集效应凸显

    (三)孵化器数量面积和竞争力全国领先

    (四)重点创新平台和创新机构及联盟发展迅猛

    (五)国际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建成

    (六)广州专利增速全国“双冠军”

    (七)科技金融发展迅猛

    (八)持续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三 广州“1+9”科技创新政策评价

    (一)广州科技创新政策总体满意度较高

    (二)广州科技创新政策享受程度总体较高

    (三)广州科技创新政策认可度较高

    (四)广州科技创新政策取得较好的经济和创新效益

    (五)广州科技创新政策对产学研合作有增强作用

    (六)广州科技创新政策对高层次人才有带动性

   四 创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政策实施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部分竞争性政策门槛较高

    (三)科技创新政策缺乏与其他机构的有效对接机制

    (四)科技创新政策作为公共服务的服务意识还有提升空间

    (五)科技创新政策实行队伍有待增强

   五 广州创新政策体系优化建议

    (一)提升政策服务精简化和全流程服务

    (二)提高科技创新政策宣传推广的创新性

    (三)加强科技创新政策重要指标R&D的督导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提升广州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Ⅴ 科技服务篇

  B.16 广州市科技信贷发展研究与实践分析

   一 广州市科技信贷发展现状

    (一)广州科技信贷措施

     1.对科技金融中心绩效考核指标

     2.对合作银行绩效考核指标

    (二)广州市科技信贷创新点及成效

     1.创新点

     2.成效

   二 广州市科技信贷及风险补偿资金池总体情况分析

    (一)风险补偿资金池风险补偿程度高

    (二)科技信贷审批环节流程少,信贷资金发放效率高

    (三)资金池涵盖企业范围广,涉及企业领域大

   三 贷款项目分析

    (一)各类银行支持力度不同

    (二)户均贷款额度大,贷款成本低

    (三)资金池撬动杠杆大

    (四)入池新三板企业增长性好

   四 总结与展望

  B.17 广州高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分析

   一 基本情况

   二 企业创新发展状况

    (一)创新活跃,超一半企业有创新活动

    (二)形式多样,企业技术创新较活跃

    (三)成效显著,企业经营稳中向好

    (四)持续创新,六成企业有创新发展规划

   三 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隐忧

    (一)技术创新以单打独斗为主,技术和资金来源较单一

    (二)人才短缺和资金不足制约企业技术创新

    (三)创新政策享受面、知晓度仍有待提高

   四 建议

    (一)加大创新政策的宣传及执行力度

    (二)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融合集聚,促进企业合作创新

    (三)精准施策,帮助小微企业“快高长大”

  B.18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评价与展望

   一 引言

   二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一级市场交易情况

    (二)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三)市场评价

     1.碳排权交易的节能降碳效果

     2.市场有效性和流动性

   三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展望与对策

    1.在确定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和主体时,注重扩大交易的覆盖面和多样性

    2.创新碳排放权交易产品,积极发展碳金融产品

    3.配额发放坚持有偿和无偿相结合,提高配额发放方法的科学性和市场化程度

    4.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碳市场的关系

    5.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覆盖对象的排放量监测、报告、核查及遵约机制

    6.总结碳普惠制试点经验,扩大碳排放权的普惠制覆盖范围

    7.配合做好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机制设计

  B.19 推进在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建议

   一 广州市在穗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基本现状

   二 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果科学化方面,区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可提供转化的成果与广州市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二)成果技术化方面,体制机制束缚之下高校和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1.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成果转化工作有顾虑

     2.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还需完善

    (三)成果产权化方面,技术转移转让的专业服务体系和政策支撑不完善,制约了成果的有效转让

     1.广州市缺乏多元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2.缺乏有效解决制约技术转让和产权化问题的政策支撑

    (四)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方面,政府层面缺乏对“中试”环节政策、资金的扶持和支持举措

   三 推进驻穗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穗转化的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政府引导,解决区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与广州市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1.政府自我革新,更新科技创新发展思路

     2.加强“政—产—学—研”互动,引领重大、重要科技创新

     3.培育“政—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

    (二)着眼法律法规先行,为成果技术化和产权化的科研主体“放权”“松绑”

     1.就涉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节立法“放权”和“松绑”做专题深入调研

     2.市人大出台适应范围包括区域内所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条例》

    (三)着眼完善成果产权化环节的专业服务链条,营造有效对接的专业、高效和市场化生态环境

    (四)加大“中试”扶持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成果产业化注入活力

     1.设置中试专项资金或中试科研项目

     2.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机制

 Ⅵ 科技人才篇

  B.20 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就业与创业调研报告

   一 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基本情况

    (一)性别结构:女性学成归国比例高于男性

    (二)年龄结构:队伍年轻化,以“80后”“90后”为主

    (三)出生地分布:广东籍占比过半,地缘因素助推人才引进

    (四)海外学习经历

    (五)海外工作经历

   二 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就业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求职渠道选择:以公开招聘为主,高层管理人员倾向于猎头或高端人才交流平台

     2.就业单位与行业选择:主要就职于企业,且行业集中度高,金融、教育等服务行业居主导

     3.职位层级与工资收入:以一般员工为主,薪酬水平总体偏低,居于管理层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4.工作匹配度与满意度分析:工作匹配度总体不高,过半数对工作表示满意

    (二)在穗就业优势与问题

     1.在穗就业原因分析:总体就业意向较高,职业前景、人脉关系等是重要影响因素

     2.在穗就业问题:薪酬待遇偏低,继续深造机会少

     3.在穗就业需求:最希望获得政策解读与就业推荐服务

   三 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创业资金来源分析:资金来源多元化,过半数依靠自有资金

     2.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技术服务、文体娱乐、科技服务等领域

     3.政策信息获取渠道:网络与人际传播为主,官方渠道为辅

     4.创业支持情况:支持内容多样化,享受优惠政策人数过半

    (二)在穗创业优势与问题

     1.在穗创业原因分析:人脉关系与产业基础是选择广州创业的最关键原因

     2.在穗创业问题:运营成本高、难以引进留住合适人才以及融资难

     3.在穗创业需求:加强市场开拓、人才引进方面的服务,帮助解决住房、科技创业资金问题

   四 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竞争环境因素

     1.北上深领先于广州,成为一线城市中更具吸引力的地区

     2.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开始显现强势竞争力

     3.港澳地区也给广州留学人员集聚带来压力

    (二)政策环境因素

     1.留学人员政策出台相对滞后

     2.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加强

     3.政策的执行与落实情况不太理想

    (三)服务环境因素

     1.创业投融资服务支持不足

     2.高端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服务相对不足

    (四)人文与经济环境因素

     1.语言文化差异对吸引其他省市人才带来一定影响

     2.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处于劣势

     3.高端产业聚集处于劣势

   五 改进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创新留学人员来穗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1.加快实施鼓励海外人才来穗创业“红棉计划”

     2.提升留学回国人员扶持政策执行力

    (二)进一步加大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支持

     1.加大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支持

     2.加大留学回国人员创业支持

     3.进一步搭建留学回国人员交流与服务平台

     4.进一步探索引进留学回国人员新方法新途径

  B.21 广州大学生网络创业调查研究

   一 广州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

    1.学科专业性明显

    2.促进就业效果显著

    3.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创业方式

    4.以淘宝网为主要创业平台

    5.以个人经营网店为主要创业方式

    6.大部分大学生兼职经营网店

    7.创业项目普遍规模较小

    8.经营状况良好,但盈利能力一般

    9.第一笔创业资金基本靠自筹

    10.创业场地来源渠道多元化,但不能完全满足创业者需求

    11.创业行业比较集中在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业

   二 广州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创业基金发挥的作用有限

    (二)创业园区建设不能满足需求

    (三)创业文化氛围不浓

    (四)创业优惠政策效果明显,但是受惠面不够广

    (五)创业培训效果明显,孵化服务有待加强

   三 对广州市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大学生网络创业融资机制

    (二)搭建大学生网络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三)实施大学生网络创业文化培育工程

    (四)健全大学生网络创业服务体系

    (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

 Ⅶ 知识产权篇

  B.22 广州深圳专利创造工作对比分析报告

   一 广深两市专利工作情况对比

    (一)广州近三年增速加快,但数量上仍与深圳有一定差距

    (二)广州高校、科研院所专利占比较高,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如深圳突出

    (三)广州缺少专利大户,没有形成能与深圳竞争的专利创造优势产业集群

    (四)专利代理服务业相比深圳规模较小、能力较弱,服务人才队伍跟不上广州专利创造速度

   二 广深两市专利发展水平差距形成原因

    (一)深圳较早提出并长期坚持自主创新战略

    (二)广州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经费投入相对较少

    (三)广州工业国企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三 提升广州专利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知识产权枢纽目标不动摇

    (二)认真开展“专利灭零倍增”行动,培育一大批知识产权强企

    (三)积极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发挥专利引导产业发展示范效应

    (四)抓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贯彻工作,培育创新土壤

    (五)加强工业国企专利工作

    (六)提升高校、科研机构专利创造和转化运用水平

    (七)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融合发展

  B.23 广州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对策研究

   一 广州市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一)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日渐完善

    (二)逐步形成一系列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三)知识产权相关人才加速集聚

   二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与广州的不足

    (一)国外先进城市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1.美国硅谷

     2.美国纽约

     3.德国慕尼黑和柏林

     4.日本东京

     5.经验总结与启示

    (二)广州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1.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平台和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仍显不足

     2.知识产权产业化和金融化程度较低,基础服务支撑能力仍待进一步完善

     3.广州在全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成果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4.国内其他城市对广州形成了竞争性挑战

   三 广州建设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和构建知识产权平台

     1.打造知识产权园区

     2.提升完善现有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

     3.积极新建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机构

    (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1.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专项提升行动”

     2.开展“知识产权基础调查统计专项工作”

     3.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

     4.建立“知识产权纠纷社会预防与调解机制”

     5.开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公益热线”

    (三)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1.制定《广州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

     2.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贯标辅导系列服务”

     3.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利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4.开展“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服务支撑计划”

     5.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诚信信息披露制度”

    (四)增强知识产权枢纽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1.编制《广州加快推进中国知识产权枢纽城市的近期行动计划》

     2.发布“广州市年度知识产权发展系列研究报告”

     3.开展知识产权主要领域的相关试点工作

    (五)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

     1.推进产业与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

     2.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化服务能力

     3.培育知识产权产业化试点企业和示范基地

    (六)增强知识产权证券化和担保融资能力

     1.鼓励建设知识产权资金池和证券公司

     2.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机制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要编撰者简介

 广州蓝皮书系列编委会

 摘要

《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由广州大学、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与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主持编撰,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出版并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本书汇集了广州地区的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诸多科技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广州2017年科技运行状况和相关专题分析与2018年预测的重要参考资料。2017年,广州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利创造与保护、创新人才政策优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创新政策供给不足、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创新资源整合缓慢、创新型产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先行先试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制度创新将成为推动2018年广州科技发展的最强引擎,预计在企业研发投入、创新发展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将取得新进展。但需要积极防范动荡的国际贸易环境和激烈的“全国人才争夺战”给广州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层次人才引进带来的风险。

[1]陈宇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华出版社,2014。

[2]李浩研、崔景华:《税收优惠和直接补贴的协调模式对创新的驱动效应》,《税务研究》2014年第3期。

[3]戴良俊:《新一轮产业变革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税收政策的思考》,《未来与发展》2015年第11期。

[1]基础数据来源之一:2012~2016年《广州市统计年鉴》。

[2]基础数据来源之二:广州市国税局、地税局2014~2016年《税收收入分行业分税种统计月报总表》、年纳税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户税收数据。

[3]基础数据来源之三:广州市地税局2014~2016年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数据、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数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数据,广州市国税局2014~2016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数据。

[4]基础数据来源之四: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广州市上市公司名单。

[5]罗伯特·S.卡普兰、罗宾·库珀:《成本与效益》,刘俊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王绍乐:《税务营商环境问题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2015。

[7]王维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投入的效率及其优化对策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陈玄:《建立基于生产要素的税收绩效评价体系》,《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5年第2期。

[9]李占风主编《经济计量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0]魏明海、谢博能、李华主编《2017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11]国家税务总局教材编写组编《财务会计(税务版)》,人民出版社,2011。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

[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3]《使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真正落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经济日报》2015年11月11日。

[4]《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上的讲话》,2015年11月15日。

[5]《广州五十年》、《广州年鉴》(1985~2017)。

[6]张冬梅、胡冬雪:《科技政策理论及研究综述》,《世界科学》2011年第7期。

[7]杨斌:《我国科技政策制定主体的政策认知及政策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8]朱水成:《政策执行的中国特征》,《学术界》2013年第6期。

[9]李宜钊:《论政策执行研究的复杂性转向》,《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7期。

[1]陆丹婷:《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32期。

[2]肖青:《物联网标准体系介绍》,《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年第6期。

[3]陈海明:《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计算机学报》2013年第1期。

[4]赛地顾问:《物联网产业链及产业联盟空间布局》,2013。

[1]崔清新、崔静、胡浩:《百川奔流终归海 同心筑梦正当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神州学人》2017年第3期,第28~31页。

[2]广州市委组织部:《产业领军人才“1+4”政策 引才聚才效应全面显现》,http://rencai.gov.cn/Index/detail/10779.2017-04-13/2017-12-28。

[3]雒艺甍:《好风凭借力 扬帆一路歌》,《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年9月13日。

[4]张素:《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入2500余位海内外人才》,http://www. chinanews.com/gn/2016/09-06/7996002.shtml.2016-09-06/2017-12-28。

[5]赵兵:《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海归潮形成》,《人民日报》2017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