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7

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文化政策演进图书

The Changes of Chines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Policy

SSAPID:101-2332-2815-36
ISBN:978-7-5097-8984-1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正处于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改革、法律政策安排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实现。文化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其政策设计和流变也置身于时代变革中。本书通过对社会结构变动的考察来分析不同历史阶段权力关系及结构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文化政策制定与施行带来的影响,找到不同时期“社会结构—文化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影响文化政策设计的重要因子,从而构建出合理的文化政策体系。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文化发展学术文丛
作 者: 刘江红
编 辑:肖世伟;;周琼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6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后记

 引论

  一 社会变动中文化战略的时代意义

   (一)文化发展需要树立“文化战略资源”理念

   (二)中国实现社会全面发展需要形成“文化新伦理”

   (三)推动社会发展方式转型需要“新支点”

   (四)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形成“文化新制度”

  二 社会转型下文化政策的制度主张

   (一)鲜明的文化立场

   (二)先进的文化制度

   (三)高位文化思想

   (四)全民的文化能力

  三 社会制度与文化政策的适配平衡

   (一)核心文化价值的社会坚守

   (二)公共文化生活的社会增量

  四 社会结构对文化政策的技术支撑

   (一)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文化政策设计的价值理念

   (二)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文化政策制定的权力型制

   (三)社会结构变动影响文化政策施行的功能配置

 第一章 本书相关说明

  第一节 内容框架

  第二节 不同学科的研究视域

   一 从大众传播角度看文化社会作用

   二 从制度经济角度看文化经济功能

   三 从社会控制角度看文化权力归属

   四 从现实生活角度看文化批判

  第三节 重要概念界定

   一 文化政策:一组相关概念

    (一)文化政策的功能

    (二)文化政策研究范畴

    (三)文化政策权力机构

    (四)文化政策主要议题

     1.文艺创作和批评政策

     2.文化体制改革政策

     3.文化产业政策

     4.文化遗产政策

     5.区域文化发展政策

     6.国际文化战略中的政策

     7.保护文化多样性政策

     8.文化专业教育

   二 控制分析:理论工具

    (一)控制论

    (二)社会控制

   三 中国社会转型期:研究时间主轴

 第二章 文化政策实现的工具要素

  第一节 文化政策权力分析框架

   一 基于不同权力资源的权力类型

   二 权力关系与控制过程的互动

    1.委托性控制

    2.强制性控制

    3.互惠性控制

  第二节 文化政策实现控制的手段

   一 政治控制

   二 法律控制

   三 市场控制

   四 企业内部控制

   五 道德控制

  第三节 文化政策实现控制的基本模式

   一 行动性控制和监管性控制

   二 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

   三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四 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

  第四节 文化政策控制的界限

   1.不加剧资源稀缺原则

   2.社会利益优先原则

   3.尊重自然法则原则

 第三章 总体性社会下的文化政策话语体系(1949~1978年)

  第一节 社会结构单极化:总体性社会基本背景

   一 基于资源垄断的社会单级权力结构

    1.资源所有权的国家统一

    2.社会权力结构的单一

   二 基于单级权力结构的单位体制

   三 基于集体体制的同质民众

  第二节 政治宣传为主的总体性社会中的文化政策实践

   一 权力主体对文化资源的高度垄断

    1.国家对文化资源的收归

    2.单位制下的文化资源分配

   二 资源垄断下文化政策功能的实现

    1.文化的文艺事业属性

    2.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形式

    3.文化事业的财经制度

  第三节 刚性垂直控制:总体性社会下文化政策的特点

   一 一元刚性控制

    1.在调控范围和频率上,政府频繁干预文化的日常具体工作

    2.在调控方式上,采取内部化、非规则化的人治化调控

   二 垂直控制

 第四章 分化性社会下的文化政策边缘突破(1978~1992年)

  第一节 社会结构分化:分化性社会基本背景

   一 社会资源从集中到扩散

   二 单位自主性增强

   三 民间精英的产生

  第二节 文化市场化:分化性社会中的文化政策设计

   一 文化制度的失衡与有限创新

   二 分化性社会中的文化政策实践

    1.国家财政转变文化投入方式

    2.加大文化供给的政策设计

    3.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化的政策导向

  第三节 弹性控制:分化性社会中的文化政策特点

 第五章 领域分离下文化政策的市场化方向探索(1992~2003年)

  第一节 领域分离:文化本体地位确定的社会背景

   一 资源控制权力主体去中心化

   二 资源控制权力主体纵横延伸

    1.纵向——中央政府权力向地方政府下移

    2.横向——社会阶层间的权力分配

   三 全球化浪潮下的社会变革

  第二节 体制改革启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分离运作

   一 文化事业结构调整

    1.传媒机构改革

    2.文艺院团改革

   二 规范文化经济活动

    1.经济层面放松管制

    2.建立市场准入门槛

   三 引导文化生产专业化

    1.报业产业结构与内容的变化

    2.电视节目文化性凸显

    3.电影产业化整体推进

   四 科学界定政府职能

  第三节 一元多层控制体系:转型社会中的文化政策控制

   一 准微观化的政治直接控制

   二 强有力的市场调控机制

    1.适应市场经济体系,分类实行文化事业单位改制

    2.以建立合理文化产业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三 成长中的民间精英

   四 法律控制介入

 第六章 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下的文化政策体系(2003~2013年)

  第一节 结构分化:社会阶层变动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十大阶层的形成与稳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2.经理人员阶层

    3.私营企业主阶层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5.办事人员阶层

    6.个体工商户阶层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8.产业工人阶层

    9.农业劳动者阶层

    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二 市场主导下消费时代的到来

  第二节 改革分类、分阶段逐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

   一 文化体制改革发展脉络

   二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价值取向

    1.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重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

    2.微观主体改革:将事业单位建成不同的市场主体

    3.实行综合执法,推动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逐步开放市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三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总体评价

  第三节 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文化产业政策保障体系

   一 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1.产业增长方式单一、传统,缺乏产业要素综合性的增长贡献

    2.产业内部发展结构不合理,文化产业本身发展的经济贡献率小

    3.增长动力政策依赖性强,缺乏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4.城乡和行业间文化消费差距大,文化成果共享机制尚未形成

    5.文化市场建设整体滞后,单一市场发展不能带来整体产业提升

   二 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塑形

    (一)文化生产保障政策

     1.内容管理政策

     2.人才政策

     3.文化科技政策

    (二)文化经济保障政策

     1.财政税收政策

     2.投融资政策

    (三)文化市场保障政策

     1.市场准入政策

     2.市场监管政策

     3.文化贸易政策

     4.文化消费政策

  第四节 多元控制结构:政府职能转型下的文化政策主体多元化

   一 政府职能转变是政策控制的主线

    1.完善宏观管理

    2.规范市场监管

    3.完善行政管理

    4.承担文化传承

   二 多元利益主体的文化产品生产体系

    1.资本与政府的制衡

    2.公共利益贯穿始终

 第七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文化政策新使命(2013年至今)

  第一节 激活社会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动议

   一 社会流动内部封闭性加强

   二 限制社会阶层流动的因素

   三 社会活力关乎国家未来

  第二节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政策体系的关键

   一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分类改革不到位,文化企事业单位政策适用性不强

     2.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框架

     3.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标准单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二)政策设计方向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企业分类指导

     2.统一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国有文化资产战略调整

     3.科学界定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二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主要问题分析

     1.政府主体意识不到位,缺乏主动性

     2.重基础设施建设轻内容,服务缺少吸引力

     3.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开放尚不到位,激励与引导措施不足

    (二)政策设计方向

     1.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职能意识

     2.制定科学可行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

     3.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的开放力度

   三 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益,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主要问题分析

     1.市场主体散、弱、小,缺乏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2.文化要素市场实际建设成效不突出,对产业资源吸引力不足

    (二)政策设计方向

     1.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引入负面清单的市场管理模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3.提高文化产业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建立综合性交易平台

     4.顺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培育有可持续消费潜力的文化市场

   四 引导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加强文化政策法规建设

    (一)主要问题分析

     1.文化立法工作滞后,存在大量立法空白

     2.文化经济政策不完善,支撑性政策模块不全

    (二)政策设计方向

     1.加强文化领域立法进程,增强文化治理能力

     2.完善文化产业经济政策,优化和调整产业布局

  第三节 文化政策全方位创新

 第八章 文化政策体系模式建构

  第一节 合理的控制结构

   一 单层级控制的不灵活

   二 金字塔式控制结构的不可靠性

   三 多元层级控制结构的合理性

  第二节 文化政策控制体系建构

   一 政策监管的实现

    1.文化企业所有权规制

    2.文化内容规制

   二 法律控制的实现

   三 行业自律的实现

    1.提高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

    2.遏制简单模仿之风

    3.开展行业自律,有效服务社会

    4.开展文化公益活动

   四 公众监督的实现

 结语

 总序

Melvin L. Defleur & Sandra Ball-Rokeach,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New York:Longman,1989).

Steve Greenfield & Guy Osborn,Contract and Control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Dancing on the Edge of Heaven(Roultledge,1998).

Nicholas Garnham,Emancipation,the Media,and Moderni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Schuyler M. Moore,Taxation of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New York:Aspen Publishers,2001).

Robert G.Picard,The Economics and Financing of Media Companies(New York:Fordham University Press,2002).

William W. Fisher,Promises to Keep:Technology,Law,and the Future of Entertainment(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Nick Couldry & James Curran,eds.,Contesting Media Power:Alternative Media in a Networked Worl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3).

Steven Brown & Ulrik Volgsten,eds.,Music and Manipulation:on the Social Uses and Social Control of Music(New York:Berghahn Books,2005).

李茂政:《传播学》,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2。

陆学艺等:《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傅永军:《控制与反抗: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泰山出版社,1998。

杨桂华:《转型社会控制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金太军等:《政府职能梳理和重构》,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李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法规全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胡惠林:《文化政策学》,书海出版社,2006。

欧阳坚:《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刘登阁:《全球文化风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钱蔚:《政治、市场与电视制度——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文硕:《这就是娱乐经济》,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王列生:《文化制度创新论稿》,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

高书生:《感悟文化改革发展》,中信出版社,2014。

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周鸿铎:《广播电视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胡正荣:《媒介的现实与超越——胡正荣自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宋小卫:《媒介消费的法律保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汪凯:《媒介的双重利益结构和市场化的影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尹鸿:《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喻国明:《喻国明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支庭荣:《大众传播生态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周鸿铎:《媒介产业制度论——周鸿铎自选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陈绚:《新闻道德与法规:对媒介行为规范的思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

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引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刘润忠:《社会行动·社会系统·社会控制: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理论述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吴飞:《传媒批判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禹建强:《传媒市场化的陷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张小争:《娱乐财富密码——引爆传媒心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王岳川、胡淼森:《文化战略》,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李长春:《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13。

陈建群:《电视信息经济学初探》,新华出版社,2014。

叶家铮编著《电视媒介研究》,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何舟、陈怀林编著《中国传媒新论》,太平洋世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

文硕编著《非娱乐产品的娱乐营销传播》,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

张小争、郑旭、何佳编著《明星引爆传媒娱乐经济》,华夏出版社,2005。

许云霄编著《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刘建明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孙尚清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邓正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辑刊》,三联书店,1995。

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王俊秀:《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关于监控边界的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程曼丽主编《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雷跃捷、哈艳秋主编《新闻传播学前沿2004》,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吴信训、金冠军主编《中国传媒经济研究:1949-2004》,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赵玉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张立宪主编《读库》,同心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组织部编《迎接新的技术革命》,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97》,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编《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法规司编《广播影视法规汇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吴迪编《中国电影研究史料1949~1979》(下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新华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年鉴2011》,新华出版社,2011。

李军、李俊彦编选《2006中国文化年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美〕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陈步译,商务印书馆,1978。

〔美〕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及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商务印书馆,1984。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峰译,商务印书馆,1984。

〔美〕E.A.罗斯:《社会控制》,秦志勇、毛永政译,华夏出版社,1989。

〔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美〕Melvin L. De Feleur,Sandra Ball-Rokeacha:《大众传播学理论》,杜力平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

〔美〕托夫勒:《权力的转移》,刘红等译,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孙恺详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美〕塞缪尔·P.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

〔美〕杰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米切尔·J.沃尔夫:《无所不在》,汪睿祥译,台北中国生产力中心,2000。

〔美〕沃纳·塞佛林、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0。

〔美〕米切尔·J.沃尔夫:《娱乐经济:传媒力量优化生活》,黄光伟、邓盛华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英〕H.X.科尔巴奇:《效果》,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英〕吉姆·麦圭根:《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澳〕戴维·索罗斯比:《文化政策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美〕丹尼斯·朗:《权力论》,陆震纶、郑明哲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美〕卡瑟·奥尔克斯:《体育与娱乐营销》,高远洋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美〕Harold L.Vogel:《娱乐产业经济学——财务分析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英〕萨利·斯皮尔伯利:《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邵志择译,华夏出版社,2004。

〔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晔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唐·R.彭伯:《大众传媒法》,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美〕Philip M.Napoli:《传播政策基本原理:电子媒体管制的原则与过程》,边明道、陈心懿译,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

〔美〕阿尔伯特·格雷柯编著《媒体与娱乐产业》,饶文靖、谢静颖、王茜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美〕B.盖伊·彼得斯、弗兰斯·K.M.冯尼斯潘编《公共政策工具:对公共管理工具的评价》,顾建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商务印书馆,2001。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蔡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四川大学,2003。

李雨峰:《思想控制与权利保护——中国版权法的历史演变》,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3。

吴飞:《注意下的表达自由——兼论各国传媒政策的变革》,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

余丽丽:《社会转型与媒介的社会控制——透视中国传媒调控机制嬗变的动因、轨迹与逻辑》,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4。

张小争:《中国文化业与传媒业整合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4。

周笑:《电视娱乐内容产品的增值管理》,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4。

夏倩芳:《公共利益与广播电视规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4。

汪凯:《大众传媒与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时代的状况与趋向》,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4。

傅才武:《近代化进程中的汉口文化娱乐业(1861—1949)——以汉口为主体的中国娱乐业近代化道路的历史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4。

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1930—1939)》,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王瑶:《文化娱乐新闻的自律和他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2。

罗锐:《从传播的社会控制理论角度考察经济因素对基督宗教传播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03。

李毅:《广告的娱乐化现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2004。

朱鹏虹:《电视节目形态的市场效应与调节》,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6。

杨继绳:《试论新闻和政治权力的关系》,《新闻记者》1988年第3期。

贾磊磊:《金钱崇拜——当代中国电影的危机》,《电影创作》1988年第11期。

张学洪:《略论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学海》1990年第1期。

尹鸿:《为人文精神守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导论》,《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雅各布斯、夏布罗等:《政治传播、公共舆论和政策制定过程的一体化研究趋向》,《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第12期。

何言宏:《批判的大众传播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传播思想研究》,《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潘忠党:《新闻改革与新闻体制的改造——我国新闻改革实践的传播社会学之探讨》,《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3期。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论90年代的中国影视文化》,《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赵月枝:《公众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市场化》,《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2期。

尹鸿:《90年代的中国影视文化》,《新疆艺术》(汉文版)1999年第3期。

童兵:《电视传播立法刍议》,《河北学刊》1999年第5期。

段鹏:《经济调整期的传播模式天平——关于市场经济背景下媒介产业化运作的探讨》,《现代传播》2000年第1期。

贾东桥:《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中的政治控制》,《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胡俊:《转型社会中的中产阶级及其社会特性》,《研究与交流》2000年第5期。

周星:《中国电影发展的影视前景追索——中国电影世纪之交策略的批评之七》,《中国电影市场》2000年第12期。

林晖:《受众·公民·消费者》,《新闻大学》2001年第1期。

尹鸿:《世纪之交: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当代电影》2001年第1期。

陆地:《我国电视产业资本运营的动因、现状和趋势》,《西部电视》2002年第1期。

杨婧岚:《当代广告传播中的意识形态》,《当代传播》2002年第1期。

俞虹:《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现代传播》2002年第6期。

顾肖荣、徐澜波、张明坤:《上海文化立法规划和文化法律思想研究》,《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1期。

张冠文:《影视传媒的负面效应及控制》,《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年第4期。

段京肃:《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吴飞、姚颖:《法国当代传媒体制与表达自由理念探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Jan Van Cuilenberg,Denis McQail:《媒介政策范式转变:一种新的传播政策范式》,《媒介研究》2004年第1期。

杨金鹏、黄良奇:《新闻娱乐化、公众利益与传媒责任》,《新闻界》2004年第3期。

孙华、蔡尚伟:《“娱乐”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新闻与写作》2004年第8期。

冷淞:《英国娱乐电视:在创新与扭曲中生存》,《传媒观察》2004年第9期。

龙小农、莫似圆:《秦汉时期传播控制模式分析——政治控制与思想文化传播自由关系初探》,《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刘晓红:《共处·对抗·借鉴——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关系的演变》,《新闻传播学研究》2005年第1期。

邓名瑛、谭平剑、邓红华:《关于娱乐传播的伦理思考》,《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吴兴民:《网络色情传播的法律控制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2期。

董天策:《以电视娱乐文化作为研究范畴与视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6期。

王炳权、梅荣政:《论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控制》,《求实》2005年第11期。

胡智锋、张国涛:《独播剧:从“制播分离”到“制播联动”——论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体制的转型与契机》,《南方电视学刊》2006年第1期。

马锋:《“受者本位”幌子下的“传者本位”——社会转型期“受众即消费者”观念本质论》,《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1期。

周亭:《攘外必先强内——中国电视娱乐产业政策保护初探》,《视听界》2006年第2期。

周笑:《娱乐化:媒介产业边界拓展的主动力》,《视听界》2006年第2期。

村夫:《掩盖不住的文化缺失——电视综艺节目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当代电视》2006年第4期。

钱民辉、陈旭峰:《社会阶层流动受阻的表现与危害》,《人民论坛》2014年第2期。

何晶:《中国大陆传媒“中产阶级热”现象的成因初探》,《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04年第一辑。

郑海鸥:《2014年我国人均文化消费增16.4%》,《人民日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