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53

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i-Agriculture” Internet Finance in China (2016)

SSAPID:101-2331-0059-86
ISBN:978-7-5097-954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切入“三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三农”金融的总量、行业特征、区域分布和缺口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北京同城翼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数十万户农户的数据,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模式、路径等进行了总结。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互联网金融参与精准扶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
作 者: 李勇坚 王弢
编 辑:宋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摘要

 中国皮书网

 《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 “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及战略意义

    (一)“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涵

    (二)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的战略意义

     1.以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是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手段

     2.有利于为农村实体经济发展输入更多的金融“血液”

     3.有效解决“三农”金融高风险的问题

   二 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机遇

    (一)“三农”金融发展的成就

    (二)我国“三农”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三农”金融供给不足,尤其是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三农”金融供给不足

     2.产品单一,马太效应明显,个体农户以及贫困人口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

     3.服务成本较高,服务效率低

     4.政策支持效果不明显,边际效应递减

    (三)“三农”金融的缺口测算

    (四)互联网金融是对现有“三农”金融的重要补充

     1.互联网金融有利于解决“三农”金融缺口

     2.互联网金融有利于盘活社会现有的资金资源,激发“三农”领域更多的金融需求

     3.互联网金融有利于盘活农村的闲置资产,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三 “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总量、行业及区域分布

    (一)“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

     1.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

     2.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是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重要实现条件

     3.国家支持互联网的政策,是“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二)“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量估计

    (三)互联网金融在“三农”领域各个行业发展情况*

    (四)各个区域“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四 “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实践

    (一)基于线下风控的P2P借贷模式

    (二)基于电子商务大数据的模式

    (三)基于供应链/产业链的“三农”互联网金融模式

    (四)众筹或类众筹模式

    (五)公益模式

   五 “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模式特有的高风险

    (二)有待进一步规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产品

    (三)如何在风控能力与成本之间平衡

    (四)“十三五”时期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展望

     1.政策支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2.平台技术持续进步,数据快速积累,打造行业高速成长基础

     3.征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日益完备

     4.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将有助于“三农”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5.“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成本将持续下降

     6.借助“三农”电商、供应链、价值链等新兴模式,拓展“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

     7.农业众筹、“三农”公益融资等将获得极大的成长空间

 Ⅱ 现状篇

  B.2 我国“三农”金融实践:现状、问题及缺口分析

   一 我国“三农”金融实践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1.总体判断

      (1)农村资金外流情况严重

      (2)农村金融体系需补短板

      (3)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4)政策性金融服务作用弱

      (5)缺乏涉农风险规避机制

     2.发展的瓶颈分析

      (1)融资与投资

      (2)支付与结算

      (3)渠道与技术

      (4)信用与标准

   二 我国“三农”金融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

     1.农村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

      (1)农村信用制度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缺失

      (2)法制环境与行业监管的缺陷

      (3)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的缺失

     2.农村金融发展的供给短缺问题

     3.农村金融发展的普惠性与商业性兼顾问题

    (二)微观层面

    (三)创新层面

     1.农村金融的风险防控

   三 我国“三农”金融实践的潜在市场分析

    (一)需求供给端

     1.探索线上融资模式

     2.构建新型农村支付结算网络

     3.拓展农村电子商务与金融的融合

    (二)产业创新端

     1.互联网金融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约束条件

     2.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打破农村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3.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打破城乡资源单向流动的困局

    (三)制度保障端

     1.制度保障

      (1)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

      (2)鼓励正规金融机构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

      (3)鼓励新生代农民参与农村互联网金融创业与创新

     2.风险监管与防范

      (1)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

      (2)建立统一监管体系

     3.法律保障

  B.3 “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

   一 调研数据分析

    (一)需求方面

     1.“三农”互联网金融的需求主体主要为农村中青年群体,多数具有一定的外出务工或经商经验

     2.“三农”金融需求主体所从事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对资金的需求额度不大并以中短期为主

     3.农户及其他农村经营者寻求金融支持时,最关心什么

     4.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感知

     5.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P2P借贷模式给予支持

    (二)供给方面

     1.人员构成

     2.金融服务网络的构建

     3.平台对需求的契合

     4.违约风险的防范

    (三)资金使用效果

     1.借款者实现预期经营构想,收入明显增加

     2.带动乡邻就业,共同脱贫增收

    (四)调研信息分析小结

   二 翼龙贷总体样本统计分析

    (一)贷款区域分布

    (二)借款人总体特征描述

     1.贷款人性别结构特征

     2.借款人的年龄特征

     3.借款人的学历结构

     4.贷款人的收入结构

    (三)借款总体特征描述

     1.借款业务分布与比较

     2.借款期限结构

   三 翼龙贷典型样本分析

    (一)借款人的基本特征分析

     1.性别差异视角

     2.收入差别

    (二)投资人的基本特征分析

     1.性别差异视角

     2.收入差别

  B.4 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发展:动力、路径与绩效

   一 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供求机制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机制

     1.健全的法规体系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是金融竞争的物质基础

     2.规范的农村市场是金融竞争的环境基础

     3.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强有力的金融监控机制是金融竞争的保障基础

     4.合理、可行的保障机制是金融竞争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机制

   二 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的发展路径

    (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调整

     1.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建立产品信息网络共享平台

     2.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农户征信网络系统的建立

     3.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提高农户金融认知水平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供需均衡

    (三)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创新

  B.5 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风险与困境

   一 互联网助力“三农”金融的风险

    (一)制度风险

     1.目的导向性

     2.服务均等化

     3.规避风险

    (二)法律风险

    (三)市场风险

    (四)经营风险

    (五)信用风险

     1.网络贷款无担保产生的风险

     2.网络贷款合同无面签产生的风险

     3.网络贷款用途无限制产生的风险

    (六)道德风险

    (七)其他风险

     1.网络感知风险

     2.网络操作风险

     3.网络信息污染风险

   二 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的困境

    (一)规模性困境

    (二)结构性困境

    (三)支持效率困境

   三 应对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知识鸿沟与数字鸿沟的制约及对策

    (二)农村征信体系不健全的制约及对策

  B.6 互联网金融助力减贫:理论与实践

   一 金融扶贫的现状:模式与问题

    (一)金融扶贫的模式

     1.开发性扶贫模式

     2.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

     3.“征信-信贷”模式

     4.土地流转扶贫模式

     5.广东郁南模式

    (二)金融扶贫的问题

     1.缺乏从事金融扶贫工作的专业机构

     2.扶贫金融的成本高

     3.扶贫金融的业务复杂

     4.扶贫金融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5.金融扶贫的效果仍存疑问

   二 现有金融扶贫模式的悖论

    (一)信息悖论

    (二)方法悖论

    (三)盈利悖论

     1.扶贫金融的成本要远高于一般金融

     2.扶贫金融的风险成本远高于一般金融

    (四)网点悖论

    (五)利率悖论

    (六)政策悖论

   三 互联网金融助力减贫:从信贷配给到信用资本化

    (一)信贷配给下的金融扶贫:无解的命题

    (二)现有金融的信息甄别模式:“硬信息”、成本与市场退出

     1.在现实中,银行可以收集更多的信息,将更多的低风险贷款者识别出来,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2.贫困人群与非贫困人群的风险差异

    (三)信用资本化:互联网金融助力减贫的理论支点

     1.能够将需要款项且有还款能力的借款者甄别出来

     2.信用资本化将支持贫困人群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

   四 互联网金融助力减贫的实践模式与规模预测

    (一)基于本地化O2O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

    (二)基于供应链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

    (三)基于互联网信息优势的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

   五 互联网金融助力减贫的政策需求

    1.需要支持各个相关机构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参与扶贫的数据库

    2.政府部门需要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降低扶贫金融本身的风险

    3.需要政府部门出台一些降低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成本

    4.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互联网金融扶贫资金互动的机制

 Ⅲ 案例篇

  B.7 翼龙贷:“三农”互联网金融典型样本研究

   一 翼龙贷的基本情况

    (一)从民间金融服务到P2P

    (二)从城市金融走向农村

    (三)在金融综合改革(简称“金改”)中合规发展

    (四)发展业绩

   二 翼龙贷在“三农”互联网金融的实践与特色

    (一)创新商业模式

    (二)完善风控体系

     1.翼龙贷严格恪守平台服务决不经手客户资金的原则

     2.翼龙贷首创“同城”概念,坚持同城借贷原则

     3.翼龙贷构建起覆盖业务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体系

     4.翼龙贷建立了灵活、健全的贷后催收方式与风险拨备金制度

    (三)夯实公司管理

     1.合作商准入方面,门槛逐渐清晰

     2.渠道管理方面,趋向“扁平化”

    (四)根据农业产业周期设计产品

   三 翼龙贷拓展“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经验

    1.充分了解农村金融的特色

    2.科学设计借款首笔额度

    3.精准定位服务人群

    4.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5.建立严格可行的风控审核设计

    6.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四 翼龙贷拓展“三农”互联网金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1.优质资金来源缺乏

    2.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

   五 翼龙贷在“三农”和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经验对中国现实发展的普遍意义

    1.“三农”互联网金融是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

    2.上门服务的模式,对未来“三农”金融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3.风险前置,因地制宜

    4.将“软、硬信息”进行结合

   六 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政策需求

    (一)开放政府及社会补贴资金

    (二)共享央行及行业征信数据

    (三)完善行业法律和监管体系

    (四)其他建议

  B.8 “三农”互联网金融:区域案例研究

   一 河南周口、商丘:“三农”互联网金融支持传统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一)总体情况

    (二)借款情况

     1.借款分布

     2.经济贡献

     3.贷款特点

      (1)引进外地区资金发展当地经济,为贫困县服务

      (2)为生态农业与科技农业服务

    (三)经验与启示

     1.面向传统农业的贷款必须小额、分散

     2.必须做到手续简单,方便快捷

     3.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

     4.一对一建立借贷关系

   二 内蒙古通辽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少数民族牧区

    (一)基本情况

    (二)借款情况

     1.借款户分散,养殖业风险高

     2.互联网金融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周边脱贫

     3.结合农牧业生产特点,持续支持扩大再生产

     4.村支书牵头,帮助当地居民融资,实现共同致富

    (三)经验与启示

     1.少数民族地区居住较为分散,传统金融运营成本较高,难以实现服务的覆盖

     2.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都从事的养殖业等行业,价格波动较大,风险较高

     3.互联网金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4.要警惕风险的爆发

   三 浙江杭州: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积极为其他“三农”金融机构提供补充

    (一)基本情况

    (二)借款情况

     1.急农商户之难,真正做到量身定制

     2.因地制宜,翼企贷受热捧

     3.产业转型提供支持,翼龙贷急人之难

    (三)经验与启示

     1.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的重要补充

     2.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金融业的良性竞争与健康发展

   四 山西晋城:做好“三农”正规金融的补充

    (一)基本情况

    (二)借款情况

    (三)经验与启示

     1.互联网金融在农业生产领域能够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2.为传统“三农”金融提供补充,成本高,利润较薄

     3.从整体运营来看,翼龙贷作为“三农”金融的补充,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Ⅳ 政策篇

  B.9 “三农”互联网金融政策发展过程

   一 互联网金融助力“三农”的产生背景

    (一)农村人口分布的物理特性,使解决金融的可获得性问题时,要有新的思路,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二)由于传统原因,农户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而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能够使用技术手段,帮助农户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

    (三)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农业生产的金融产品

   二 “三农”金融支持政策的发展过程与现实

    (一)推进以储蓄、贷款、汇款、代理等为主的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二)支持“三农”领域金融业务发展

    (三)建立支持“三农”金融发展的税收、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体系

    (四)大力推进扶贫金融

    (五)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三 “三农”金融政策的实践应用

    (一)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在“三农”上的相关举措

     1.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建立及其发展

     2.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三农”服务职能

     3.地方“三农”金融发展的范例:浙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打造支农支小“大数据”模式

    (二)中小金融机构助力“三农”与减贫的相关政策与实践

   四 从支持“三农”金融到支持“三农”互联网金融:政策框架

   五 政策评论

  B.10 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研究

   一 “三农”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三农”互联网金融支持政策的理论分析

     1.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3.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二)政策扶持“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着力方向

     1.减小机构从事“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成本

     2.通过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降低金融风险

     3.提高金融机构的收益

    (三)政策扶持“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目标及评价标准

   二 完善“三农”互联网金融,规范其快速健康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尽快建立农村征信体系

     1.基于农村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建立一个平台,拓宽数据的信息渠道,完善农户的信用档案资料

     2.要支持建立与“三农”领域相适应的征信模式

     3.要鼓励各个已有的机构将数据分享出来

    (二)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步伐,提升农村资产金融化水平

    (三)支持农业保险快速发展

    (四)建立比较完善的“三农”融资性担保体系

    (五)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网络费率

   三 推进“三农”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快以目标导向或问题导向的“三农”金融立法

    (二)建立“三农”互联网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机制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参与“三农”领域的政策体系

    (四)针对“三农”特色,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

    (五)实行目标导向的普惠政策,促使政府的引导和财政扶持能够惠及“三农”互联网金融

    (六)合理处理“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七)鼓励产品创新,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产品

    (八)建立统一的数据库,避免数据孤岛

    (九)完善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监管体制

    (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四 结论

  B.11 “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二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理论

   三 “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

    (一)“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内涵与外延

    (二)“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利益集团化或者社区化问题

    (三)坚持适当性原则的问题

    (四)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等问题

    (五)可信电子证据存管

    (六)互联网金融模式多样性与消费者权保护问题

    (七)信息更快传播带来的更高纠错成本

   四 现有的“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的特色与不足

    (一)我国关于“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现有规定

    (二)我国关于“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未能根据“三农”互联网金融特色对“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内涵与外延做出明确规定

     2.电子数据的保存问题

     3.互联网金融数据所有权问题

     4.适当性原则的使用不规范

     5.个人信用无形资产缺乏明确的保护措施

    (三)我国关于“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1.缺乏一个具体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2.缺乏一个对农村居民进行互联网金融教育的长效机制

     3.“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

   五 “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正确界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

    (二)强化信息披露,引进公益性的金融顾问制度

     1.建立信息披露规范

     2.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

    (三)以合理方案解决高利率与高中介费用问题

    (四)建立互联网金融数据保护与电子证据第三方存管方面的法律体系

    (五)建立快捷高效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机制

    (六)建立与完善互联网金融冷静期制度

    (七)建立“三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专责保护机构

 Ⅴ 专题报告篇

  B.12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模式以及与“三农”契合的可能性

   一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二 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模式

    (一)互联网货币发行

    (二)互联网货币支付

     1.第三方支付

     2.移动支付

    (三)互联网信用中介

     1.网络微贷

     2.P2P网贷

     3.网络众筹

    (四)小结

   三 互联网金融与“三农”发展的契合

    (一)传统金融体系下“三农”金融制约因素

     1.物理限制

     2.农业风险控制和金融风险控制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3.信用信息不对称

     4.金融体制制约

    (二)互联网金融与“三农”发展的契合

     1.政府政策引导互联网金融进入“三农”

     2.互联网金融突破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3.互联网金融低门槛、平等服务特性可以实现无差别服务

     4.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农村地区和农民征信

     5.互联网的高效、快捷更加契合农业生产的特征

     6.互联网金融契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

  B.13 “三农”金融在国内外的实践及主要模式分析

   一 “三农”金融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一)美国

     (1)政府给予农村金融市场强有力的支持

     (2)金融供给主体多元化,分工合理、形成互补

     (3)具有健全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二)法国

    (三)日本

    (四)德国

   二 “三农”金融在国外发展中经济体的实践

    (一)孟加拉国

    (二)印度尼西亚

    (三)巴西

    (四)印度

   三 国外“三农”金融的主要模式

   四 “三农”金融在国内的实践

    (一)国内“三农”金融的供给主体及服务模式

    (二)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三农”金融服务

     1.农村小额信贷

     2.农民专业合作社

     3.民间金融活动

  B.14 从小额信贷到普惠金融:“三农”金融的理论与实践

   一 “三农”的金融视角

   二 小额贷款的基本理论

   三 普惠金融的逻辑

   四 “三农”金融机构的制度比较与选择

   五 “三农”金融的统计与数据分析

   六 “三农”金融的实践经验

   七 结论、政策与展望

 Ⅵ 附录

  B.15 2015年“三农”互联网金融行业大事记

   1月

    央行拟向8家商业机构开放个人征信业务

    央行扩大再贷款额度500亿元助力“三农”和小微

    宜信发布“互联网金融——谷雨战略”

    新希望拟上线惠农贷和应收贷

   3月

    全国两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提互联网金融

    联想控股战略投资云农场

   4月

    11部委联手整治P2P非法集资

   5月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6月

    尝鲜众筹和大家种关闭

   7月

    蚂蚁金服助力农村金融

    互联网金融监管落地

   8月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首次明确P2P担保责任

    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

    翼龙贷交易额破百亿元 推动农村迈向“普惠金融”时代

    京东农资频道上线,成为中国首家自营农资综合电商

   9月

    互联网+金融开启“三农”发展新模式

    沐金农发布第一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项目

   10月

    广东启动“互联网+信用‘三农’”众筹项目

    世界级“穷人银行”进军中国 去大农村掘金

    P2P跻身“万亿俱乐部” 健康发展仍征途漫漫

   11月

    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12月

    联想控股佳沃集团与鑫荣懋宣布战略合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e租宝非法集资案爆发

  B.16 2015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分类表

  B.17 2015年“三农”互联网金融相关数据

   附录1 地级市借款数据

   附录2 150个借款人典型样本

   附录3 150个投资人样本

   附录4 翼龙贷的县域分布

 法律声明

 Abstract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阿里研究院:《阿里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之一:在希望的田野上》,2015。

郭新明:《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安排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王静、吴海霞等:《信贷约束、农户融资困境及金融排斥影响因素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王国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选择》,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ex.cssn.cn/jjx/jjx_gd/201512/t20151231_2808570.shtml。

雷曜、陈维:《互联网时代:追寻金融的新起点》,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鲁钊阳、廖杉杉:《P2P网络借贷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影响研究》,《财贸经济》2016年第3期。

潘朝顺:《信贷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基于垂直联结和民间互联性金属交易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何松琦等主编《互联网金融:中国实践的法律透视》,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美〕兰德尔·克罗茨纳、罗伯特·希勒:《美国金融市场改革:〈多德-弗兰克法案〉颁布前后的反思》,王永桓、陈玉财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曹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对策》,《金融时报》2013年3月18日。

杨东:《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建议报告》,2014年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论坛。

赵鹞、殷实:《金融抑制理论加速P2P网络借贷平台异化、转型》,《中国金融》2015年第15期。

赵煊:《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张钱:《“后危机时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郭丹:《金融服务法研究——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视角》,法律出版社,2010。

谢欣:《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缺失与重构》,《银行家》2011年第9期。

李克尚、王兰芳、马继洲:《农村金融债权人与债务人权益平衡问题研究》,《甘肃金融》2013年第8期。

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5期。

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财贸经济》2015年第2期。

王国刚:《从互联网金融看我国金融体系改革新趋势》,《红旗文稿》2014年第8期。

乔海曙、吕慧敏:《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金融论坛》2014年第7期。

王硕:《“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和创新趋势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5年第11期。

张春霞、马锦、何文思:《对“三农”领域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思考》,《农村金融研究》2014年第10期。

Han,L.,Denise Hare,“The Link Between Credit Markets and Self-employment Choice Among Households in Rural China”,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3,26:52-64.

Khandker,S.R.,“Microfinance and Poverty:Evidence Using Panel Data from Bangladesh”,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5,19(2):263-286.

Singh M.,Monika Dara,“Developing Rural Poor Through Microfinance:Problems and Prospects”,The Ind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2007,68(1):57-63.

常戈:《论破解“三农”问题的正规商业金融路径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冯丽娜:《孟加拉乡村银行风险防范经验与启示》,《经济论坛》2011年第2期。

高圣平:《农地金融化的法律困境及出路》,《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刘磊、韩笑天:《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孟杨:《发达国家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实践及经验启示》,《世界农业》2015年第9期。

潘卫华:《印度农村信贷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15年第4期。

四川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基于市场化运作的“三农”金融部改革研究——以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为例》,《农村金融》2011年第5期。

王沫:《孟加拉乡村银行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启示》,《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第3期。

王曙光等:《普惠金融:中国农村金融重建中的制度创新与法律框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王云魁、于换军、刘芳:《中国农村金融项目转贷模式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温信祥:《日本农村金融及其启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杨静、谢健、黄春丽:《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14年第10期。

于转利:《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张颖慧、聂强:《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的运行绩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赵凯:《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机理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艾路明:《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和小额贷款的扶贫实践》,《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安明友:《我国普惠制金融研究综述——基于国内文献》,《未来与发展》2013年第3期。

巴曙松、韦勇凤、孙兴亮:《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现状和改革趋势》,《金融论坛》2012年第6期。

蔡玉胜:《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程恩江、刘西川:《小额信贷缓解农户正规信贷配给了吗?——来自三个非政府小额信贷项目区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0年第12期。

褚保金、张龙耀、郝彬:《农村信用社扶贫小额贷款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第5期。

邓振姣、向静、陈琳:《关于普惠金融的相关文献综述》,《思想战线》2013年第S1期。

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8期。

高雷、吴茜:《中国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2期。

高晓燕、刘欢、李延军:《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构建原则与发展路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郭明奇:《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

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郭秀全:《对我国发展普惠金融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14年第5期。

郭阳:《中国P2P小额贷款发展现状研究》,《上海金融》2012年第12期。

韩俊:《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2期。

何光辉、杨咸月:《从印度危机反思小额贷款的高利率盈利模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

何晓夏、刘妍杉:《金融排斥评价指标体系与农村金融普惠机制的建构——基于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实践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3期。

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胡金焱、梁巧慧:《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省际差异:2009~2013年》,《改革》2014年第8期。

胡金焱、张乐:《非正规金融与小额信贷:一个理论述评》,《金融研究》2004年第7期。

胡金焱、孙健:《小额贷款的业务效率与关联效应:解析鲁省邮政储蓄银行》,《改革》2012年第2期。

孔哲礼、李兴中:《农户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经济问题》2014年第12期。

李东荣:《拉美小额信贷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金融研究》2011年第5期。

李国华:《“普惠金融”是怎么回事》,《求是》2014年第3期。

李江源、吴旭东:《充分发挥小额贷款的作用——大连市实行小型技措贷款制度的调查》,《财经问题研究》1982年第3期。

李明贤、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9期。

李锐:《积极就业政策绩效评估——以小额担保贷款项目为例》,《财政研究》2010年第12期。

李小鹤:《农村金融组织运行效率比较:地下钱庄、小贷公司与村镇银行》,《改革》2013年第4期。

李晓春、崔淑卿:《汇丰村镇银行贷款模式的探讨及借鉴》,《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2期。

李岳云、聂振平:《产权安排与微型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基于江苏375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分析》,《江海学刊》2014年第5期。

梁骞、朱博文:《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林莉芳:《构建多层次多渠道融资体系——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探究》,《生产力研究》2012年第3期。

林万龙、杨丛丛:《贫困农户能有效利用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吗?——对四川省仪陇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2期。

刘立峰、罗全生:《促进农村小额贷款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第10期。

刘青、胡玲:《贫困地区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刘卫柏:《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展望》,《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2期。

刘西川、黄祖辉、程恩江:《小额信贷的目标上移:现象描述与理论解释——基于三省(区)小额信贷项目区的农户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8期。

刘小玄、王冀宁:《新兴小型金融机构的产权和法人治理机制》,《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2期。

刘志友、孟德锋、杨爱军:《金融发展、支农目标与微型金融机构的成本效率——以江苏省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财贸经济》2012年第8期。

卢亚娟、孟德锋:《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目标权衡——基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3期。

卢亚娟、孟德锋:《微型金融机构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江苏省5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研究》,《江海学刊》2014年第3期。

罗茜、蒲勇健:《不对称信息博弈下的农户小额信贷分析——以全国首批城乡统筹示范区重庆市为例》,《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孟德锋、刘志友、陈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支农创新的调查》,《经济纵横》2012年第12期。

孟飞:《金融排斥及其治理路径》,《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

孟飞:《普惠金融生态及其优化》,《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6期。

聂强:《小额信贷的偿还机制:一个理论述评》,《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1期。

匹桂梅:《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政策建议》,《财政研究》2010年第10期。

钱水土、夏良圣、蔡晶晶:《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困境与出路——浙江案例研究》,《上海金融》2009年第9期。

乔丽荣:《墨西哥独立金融公司开展小额信贷的做法及启示》,《经济纵横》2013年第9期。

阮红新、杨海军、雷春柱:《信贷资产分散条件下的风险与收益: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

宋双杰、曹晖、杨坤:《上海联合福利小额信用贷款银团探析(1947~1951年)》,《中国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1期。

隋艳颖、马晓河:《西部农牧户受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自治区7个旗(县)338户农牧户的调查数据》,《中国农村观察》2011年第3期。

孙健:《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汤碧:《小额贷款公司期待政策创新——来自温州金融改革的启示》,《管理世界》2012年第9期。

田剑英、黄春旭:《民间资本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管理世界》2013年第8期。

田杰、陶建平:《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户收入的影响——来自1877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财经论丛》2012年第2期。

田祥宇、董小娇:《农户小额信贷融资困境与风险缓释机制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第7期。

汪旭晖:《次贷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农村信贷体制优化》,《财贸经济》2009年第3期。

王定祥、田庆刚、李伶俐、王小华:《贫困型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行为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1年第5期。

王婧、胡国晖:《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金融论坛》2013年第6期。

王龙芝、李成青:《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投资研究》2011年第6期。

王宁、王丽娜、赵建玲:《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内在逻辑》,《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王学仁:《推行贷款到户加快脱贫步伐——孟加拉国信贷扶贫考察与借鉴》,《国际政治研究》1997年第2期。

王益、黄良赳:《社会信用合作组织在小额贷款中的作用和意义》,《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王荫林、范淑莲、闫福龙、温红丽:《小额贷款的激进创新:理论分析与临汾市农村信用社个案》,《金融研究》2002年第12期。

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4期。

谢丽霜:《普惠型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田东模式及其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2期。

谢升峰、朱小梅、许宏波、王鸾凤:《普惠金融统筹城乡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以日韩模式与印巴模式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徐珺:《从凉山农户小额信贷看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的金融支持》,《金融研究》2003年第6期。

徐团团、何剑伟:《小额信贷的目标偏移:来自国际数据的经验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

徐鲜梅:《中国小额信贷发展问题报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4期。

徐忠:《小额信贷: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启示》,《上海金融》2006年第8期。,

杨虎锋、何广文:《治理机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169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第6期。

杨虎锋、何广文:《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有效率吗——基于42家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的分析》,《财经科学》2011年第12期。

杨家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杨伟坤、王立杰:《河北省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村地区的调查分析》,《财政研究》2009年第12期。

张军:《河南省农户资金借贷现状实证分析——基于河南省70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开发研究》2013年第2期。

赵世勇、香伶:《美国社区银行的优势与绩效》,《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6期。

郑风田、郎晓娟:《小额信贷“株连制”模式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4期。

郑毓盛、于点默:《小额贷款的理论、实践和危机》,《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8期。

郑中华、特日文:《中国三元金融结构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第7期。

周才云:《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周孟亮、张国政:《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新方法》,《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周孟亮、李明贤、孙良顺:《“资金”与“机制”: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关键》,《经济学家》2012年第11期。

周孟亮、李明贤:《普惠金融视野下大型商业银行介入小额信贷的模式与机制》,《改革》2011年第4期。

周孟亮、李明贤:《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财税政策改革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周月书、李扬:《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对农村小微企业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分析——基于苏北农村小微企业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13年第7期。

朱乾宇、徐健鹏、吕成哲:《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效果评价》,《投资研究》2012年第6期。

朱宪辰、高岳、吴函阳:《以贵州铜仁地区为例的无担保小额贷款简化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第2期。

庄慧彬:《解决农村融资难题:贷款保证保险与贷款信用保险间的优劣分析》,《保险研究》2010年第3期。

邹欣:《“准入放开”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路》,《财政研究》2007年第11期。

Augsburg,B.,R.D.Haas,H.Harmgart,and C.Meghir,2013:Microfinance,Poverty and Education. IFS working paper.

Crépon,B.,E.Duflo,F.Devoto,and W.Pariente,2013:Impact of Microcredit in Rural Areas of Morocco: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valuation. J-PAL working paper.

Angelucci,M.,D.Karlan,and J.Zinman,2013:Win some lose some?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microcredit program placement experiment by Compartamos Banco. J-PALworking paper.

Attanasio,O.,B.Augsburg,R.De Haas,E.Fitzsimons,and H.Harmgart,2013:Group lending or individual lending?Evidence from a randomised field experiment in Mongolia. Pub ref:MPRA Paper No.35439.

Tarozzi,A.,J.Desai,and K.Johnson,2013:On the impact of microcredit: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in rural Ethiopia. BREAD working paper no.382.

Banerjee A.,E.Duflo,R.Glennerster and Cynthia Kinnan,2015a:The Miracle of Microfinance?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valuation,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Applied Economics,Vol.7,No.1,(pp.22-53),January 2015

Banerjee A.,D.Karlan and J.Zinman,2015b:Six Randomized Evaluations of Microcredit:Introduction and Further Step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Applied Economics,Vol.7,No.1:Pages 1-21,January.

Ghatak,M,1999:Group Lending Local Information and Peer Selecti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60(1):27-50

Ghatak,M.2000:Screening by the Company You Keep:Joint Liability Lending and the Peer Selection Effect,Economic Journal,110(465):601-631.

McIntosh,C. and Wydick,B. 2005:Competition and Microfinanc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y,78(2):271-298,

Laffont,J.J. and T.N’ Guessan,2000:Group Lending With Adverse Selec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4:773-784.

Mordueh,J. 1999:The Microfinance Promise,Journal of EconomleLiterature32:1569-1616.

Stiglitz,J. 1990:Peer Monitoring and Credit Markets,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4:351-366.

Stiglitz,J.E. and A.Weiss,1981: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1(3):393-410.

Guinnane,T.W. 1993:Cooperatives as Information Machines:The Lending Practices of German Agricultural Credit Cooperatives,1883-1914,Economic Growth Center Discussion Paper No.699,Yale University,August.

Hollis,Aidian and Sweetman,Arthur,2001:The Life-Cycle of a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The Irish Loan Fund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46(3):291-311.

简 介:本书对2016~2017年“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书中依托翼龙贷提供的大数据,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社会经济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型;对“三农”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基于农村借款人视角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三...

作者: 李勇坚 王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1月

简 介:《经济动态与评论》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刊登经济发展动态研究和经济学各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等,致力于反映经济发展和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本辑收录论文15篇,分为经济动态、农村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研究、学术争鸣等5个栏目,所收论文的研究内容均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现实...

作者: 张清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