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44

跨域视角下的文化政策研究图书

A Cultural Policy Study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SSAPID:101-2318-8850-75
ISBN:978-7-5097-5619-5
DOI:
ISSN:

[内容简介] 当代社会,文化作为治理的“客体”和“工具”的双重属性非常明显,文化政策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文化政策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不是一种封闭性的文献研究,研究方法上它更倾向于一种具有公共性的实践与思辨,并致力于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文化策略。本书以文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重点对文化治理、文化测量、文化参与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力图呈现当代文化政策研究的概况和焦点。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任珺
编 辑:周映希;崔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I0 文学理论

 序二

 后记

 导言

  一 当代文化政策的全球发展态势

  二 文化政策研究的新趋势及当代意义

  三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内容架构

 第一章 文化政策研究一般性问题

  第一节 文化政策:概念界定及政策内容

   一 对文化政策概念的探讨

   二 文化政策的内容形式

    (一)文化政策的目标

    (二)文化政策的资源

     1.资金来源

     2.文化行政体系

    (三)文化政策的成果

  第二节 文化政策研究的一般方法与理论构建

   一 工具性的政策研究路径

   二 批判性的文化研究路径

   三 我国文化政策研究现状及走向

 第二章 民族国家文化政策

  第一节 文化观念衍变与文化政策回应

   一 文化概念的发展与文化政策内涵的拓展

   二 文化政策与文化的价值功能及内涵

    1.文化的审美价值及相关内涵

    2.文化的社会价值及相关内涵

    3.文化的经济价值及相关内涵

    4.文化的生态价值及相关内涵

   三 中西方文化观念对文化政策影响的比较研究

  第二节 西方文化政策的价值导向及选择路径

   一 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政策选择

   二 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政策选择

   三 当代文化政策追求民主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文化政策发展20年

   一 释放文化生产力的文化体制改革

   二 维护公民文化权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 我国当今及未来文化政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在全球创意经济和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不发展即面临文化主权的危机;我国文化政策应引导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及文化贸易模式创新,以增强我们的软实力

    2.面对文化市场中的消费主义对创造性的破坏、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侵蚀和消解,我国文化政策应避免公共政策的价值迷失,通过立法强化政策的执行,依托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尤其加强基层文化建设,解决好文化民生问题

 第三章 全球文化治理

  第一节 国际文化政策全球行动

   一 文化与发展关系的国际共识

   二 欧盟文化政策的区域建构

    (一)欧盟文化政策的沿革与发展

    (二)欧盟文化政策的法律依据、执行机构与运作机制

  第二节 全球治理与公共文化领域实践

   一 治理概念的发展

   二 公共文化领域的可治理性

   三 欧洲文化治理的政策实践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中的地方性文化治理

   一 文化策略引导下的城市更新

   二 公民社会中的社区营造运动

   三 文化规划与城市的创新转型

 第四章 文化测度:寻求文化发展的标识

  第一节 文化指标研究:理论与实践

   一 文化指标国际层面研究概况

   二 民族国家层面文化测度经验分析

   三 文化指标在地区发展中的运用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测度

   一 国际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测量发展基本状况

   二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测量指标设想

  第三节 文化参与及文化近用测度

   一 文化参与概念的产生与政策发展

   二 文化参与的测量内容及测量方法

   三 文化参与及文化近用政策的未来展望

 第五章 城市文化政策

  第一节 文化遗产政策

   一 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的有机更新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三 对我国城市文化遗产政策的思考

  第二节 文化艺术政策

   一 对艺文公共支持的政策探索

   二 当代公共艺术制度内容及城市执行经验

   三 对我国城市文化艺术政策的思考

  第三节 文化社会政策

   一 文化社会政策的几个基本议题

    1.对文化身份的认同

    2.对文化平等的诉求

    3.对创造力的重视

    4.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5.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二 对我国城市文化社会政策的思考

  第四节 文化经济政策

   一 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二 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表现及政策环境

   三 对我国城市文化经济政策的思考

  第五节 创意城市:何以发展文化策略?

   一 城市发展中的文化策略与作为

   二 地方性知识:城市软实力的内核

   三 市民的文化权利与责任

 附一 深圳在世界城市及中国大陆城市中的位置

 序一

当代社会,文化作为治理的“客体”和“工具”的双重属性非常明显,文化政策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文化政策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不是一种封闭性的文献研究,研究方法上它更倾向于一种具有公共性的实践与思辨,并致力于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文化策略。本书以文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尝试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重点对文化治理、文化测量、文化参与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力图呈现当代文化政策研究的概况和焦点。

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

胡惠林著《文化政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陈鸣著《西方文化管理概论》,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毛少莹著《公共文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海天出版社,2008。

陈云著《香港有文化——香港的文化政策(上)》,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8。

王为理著《从边缘走向中心: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艺衡、任珺、杨立青著《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潘嘉玮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与立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

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薛晓源、曹荣湘主编《全球化与文化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孙萍主编《文化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陈威主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陈威主编《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10。

谭功荣著《西方公共行政学思想与流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张生祥著《欧盟的文化政策: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地区统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宿琴著《多元维持与共识建构:欧盟文化政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黄鹤著《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刘合林著《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周长城等著《全面小康:生活质量与测量——国际视野下的生活质量指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编《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005。

张广钦主编《国外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与规范概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周成璐著《公共艺术的逻辑及其社会场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王列生等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范中汇著《英国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郑新文著《艺术管理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王京生著《观念的力量》,人民出版社,2012。

〔美〕Toby Miller/George Yudice著《文化政策》,国立编译馆主译,蒋淑贞、冯建三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6。

〔英〕吉姆·麦圭根著《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法〕Gerard.Monnier著《法国文化政策:从法国大革命至今的文化艺术机制》,陈丽如译,台北,五观艺术事业有限公司,2004。

〔法〕Pierre Moulinier著《44个文化部:法国文化政策机制》,陈羚芝译,台北,五观艺术事业有限公司,2010。

〔英〕查尔斯·兰德利著《创意城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杨幼兰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美〕威廉·N.邓恩著《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谢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英〕托尼·本尼特著《本尼特:文化与社会》,王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美〕理查德·E.凯夫斯著《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孙绯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

〔澳〕思罗斯比著《经济学与文化》,王志标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英〕雷蒙·威廉斯著《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加〕D.保罗·谢弗著《经济革命还是文化复兴》,高广卿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加〕D.保罗·谢弗著《文化引导未来》,许春山、朱邦俊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荷〕C.A.冯·皮尔森著《文化战略》,刘利圭、蒋国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英〕E.B.泰勒著《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主编《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张玉国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主编《2010创意经济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RCCP)翻译,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1。

〔新加坡〕阿努拉·古纳锡克拉、〔荷兰〕塞斯·汉弥林克、〔英国〕文卡特·耶尔主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权利》,张毓强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编《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当今多样化世界中的文化自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世界文化报告1998:文化、创新与市场》,关世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编《世界文化报告2000:文化的多样性、冲突与多元共存》,关世杰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泰勒·考恩著《创造性破坏——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王志毅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美〕乔尔·科特金著《全球城市史》(修订版),王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法〕让-皮埃尔·戈丹著《何谓治理》,钟震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日〕西村幸夫著《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王惠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美〕詹姆斯·海尔布伦、查尔斯·M.格雷著《艺术文化经济学(第二版)》,詹正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著《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刘成富等译,商务印书馆,2012。

〔日〕驮田井正、浦川康弘著《文化时代的经济学》,尹秀艳、王彦风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美〕艾伦·斯科特著《城市文化经济学》,董树宝、张宁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美〕简·杰弗里、余丁著《向艺术致敬:中美视觉艺术管理》,徐佳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美〕Sharon Zukin著《城市文化》,张廷佺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文化》,宋俊岭、李翔宁、周鸣浩译,郑时龄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法〕贝尔纳·古奈著《反思文化例外论》,李颖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美〕赫斯蒙德夫著《文化产业》,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美〕科瑞德著《创意城市:百年纽约的时尚、艺术与音乐》,陆香、丁硕瑞译,中信出版社,2010。

〔英〕吉姆·麦奎根主编《文化研究方法论》,李朝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澳〕约翰·哈特利编著《创意产业读本》,曹书乐、包建女、李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创意经济》,方海萍、魏清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美〕E.S.萨瓦斯著《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周志忍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美〕罗纳德·V.贝蒂格著《版权文化——知识产权的整治经济学》,沈国麟、韩绍伟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Diane Grams & Betty Farrell,Entering Cultural Communities-Diversity and Change in the Nonprofit Arts,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2008.

Nike Stevenson,Cultural Citizenship:Cosmopolitan Questions,Open University Press,2003.

Ruth Towse(EDT),a Handbook of Cultural Economics,Edward Elgar Pub.2005.

Justin Lewis/ Toby Miller,Critical Cultural Policy Studies:A Reader,Oxford,UK;Malden,MA:Blackwell Pub.,2003.

David Throsby,The Economics of Cultural Poli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胡惠林:《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转型与重构——20年文化政策变迁与理论发展概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刘华:《文化政策视域下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方彦富:《文化政策研究的兴起》,《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李河、张晓明:《当代中国文化政策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5月8日。

方立峰、任弢:《公共政策导向与文化存亡》,《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李敏:《欧美文化政策转变的方向、特征及启示》,《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3期。

郭灵凤:《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欧洲研究》2007年第2期。

郭灵凤:《变化中瑞典文化政策:地方化与欧洲化》,《欧洲研究》2008年第1期。

张敏:《法国当代文化政策的特色及其发展》,《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3期。

苑捷:《当代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罗昔明:《文化、政策与管制——托尼·贝内特的文化批评观念剖析》,《兰州学刊》2007年第2期。

高小平等:《美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与启示》,《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9期。

王俐容:《文化政策中的经济论述:从精英文化到文化经济?》,台湾,《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

田晓明:《文化建设的思考与隐忧》,《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金岱:《论社会凝聚与文化逻辑》,《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

周江评、孙明洁:《城市规划和发展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西方有关文献及启示》,《国外城市规划》2005年第4期。

李袆、吴义士、王红扬:《从“文化政策”到“文化规划”——西方文化规划进展与编制方法研究》,《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5期。

屠启宇、林兰:《文化规划:城市规划思维的新辨识》,《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李少惠、张红娟:《建国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政策的发展》,《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2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旧城的保护与更新:经验借鉴与启示》,《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2期。

袁娟、沙磊:《美国和日本政府绩效评估相关法律比较研究》,《行政与法》2009年第10期。

潘明珠、许兴望:《博物馆推广活动绩效评估之研究》,台北,《旅游管理研究》第一卷第1期,2001年12月。

谢玉玲、赖荣平、谢育颖:《文化展演设施建设需求评估指标之研究》,台北,《建筑学报》第58期,2006年12月。

孙溯源:《集体认同与国际政治——一种文化视角》,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期。

单霁翔:《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城市建设》,《城市规划》2007年第5期。

沈丽:《历史街区之文化型社区建设的“3W”模式》,《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11期。

陈舒:《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模式研究——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特区经济》2013年5月。

飞龙:《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6期。

刘志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类学透视》,《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庄孔韶:《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与实践的思考》,《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赵志红、黄宗贤:《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话语转换——公共艺术概念的变迁》,《美术观察》2007年第11期。

王志弘:《台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质与转变,1967~2002》,《台湾社会研究季刊》2003年总52期。

〔澳〕Terry Flew:《“统一化”与“软实力”——全球创新经济大潮下对文化政策的反思》,赵介芾编译,《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3月第2卷第3期。

〔英〕Nicholas Garnham著《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解读英国艺术及媒体发展政策中“创意产业”一词的含义》,马绯璠译,《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第2卷第6期。

〔瑞士〕布鲁诺·费雷著《文化经济学:个人视角》,张斌译,《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3期。

〔澳〕Christopher Madden:《艺术和文化政策指标:一种全球视角》刘建蓉编译,《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第2期。

〔法〕皮埃尔-米歇尔·门格著《欧洲的文化政策——从国家视角到城市视角》,欣文译,《国外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丹麦〕Darrin Bayliss:《丹麦的创新潜力:文化在丹麦城市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刘建蓉编译,《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第4期。

〔波兰〕雅努兹·西摩尼迪斯著《文化权利:一种被忽视的人权》,黄觉译,《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法〕查尔斯·安布罗西诺、文森特·吉隆:《法国视角下的创意城市》,贾丽齐、刘海龙译,《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第7期。

〔斯洛文尼亚〕Vesna Copic 著《论文化政策研究中实证研究的缺失》,马绯璠编校,《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第1期。

章辉:《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从对抗走向联合》,《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丛立先:《国际版权制度发展趋向探论》,《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范春燕:《解读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政策——西方学者对文化政策的研究及其启示》,《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任珺:《文化指标:从理论背景到指标模型设计》,《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任珺:《欧盟文化政策与区域文化统计指标研究》,《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任珺:《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反思》,《文化产业导刊》2011年第12期。

任珺:《当代西方国家文化政策发展脉络》,《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任珺:《政策导向的文化研究》,《南方论丛》2011年第3期。

任珺:《文化政策研究需要跨学科互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2日“文化产业栏目”。

任珺:《文化治理推动文化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任珺:《公共政策视域下的文化权利保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6日“公共管理栏目”。

任珺:《当代西方文化政策价值取向及政策选择》,《文化战略与管理》(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任珺:《文化治理在当代城市再生中的发展》,《文化产业研究》(第7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香港民政事务局:《创意指数研究报告》,2005年11月。

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化指标变迁趋势分析报告》,2008年1月。

Adrienne Scullion/Beatriz Garcia,What is Cultural Policy?A Research Agenda,Centre for Cultural Policy Research,University of Glasgow,Scotland.1999.

Cultural statistics in the EU:Eurostat working document 3/2000/E/No.1,European Commission,2000.

“Action Plan on Cultural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Cultural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Stockholm,Sweden,30 March-2 April,1998.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Arts:1982 and 1992”,Research Division Note#20,Oct.25,1993.

European Taskforce on Culture and Development,In from the margins:A contribution to the debate on culture and development in Europe [R],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1997.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Arts Councils and Culture Agencies(IFACCA),D’Art report number 18:Statistical Indicators for Arts Policy,June 2005.

Colin Mercer,“From Data to Wisdom:building the knowledge base for cultural policy”;Jukka Liedes,“Policy development through user-oriented indicators and the challenges and pitfalls of evidence-based policy making”;Vladimir Bina,“Indicators on Cultural Participation and Access to Culture”,CultureWatchEurope 2012 Conference:Cultural Access and Participation-from Indicators to Policies for Democracy,Helsinki,Finland,30 June 2012.

Council of Europ/ERICarts,“Compendium of Cultural Policies and Trends in Europe”,13th edition,2012.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2010). “Vital Signs:Cultural Indicators for Australia”. Canberra,ACT:Cultural Ministers Council.

Derek Simons and Steven F. Dang,“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Cultural Indicators:A review and compilation of cultural indicators used in selected projects”,November 2006.

UNESCO/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Measuring Cultural Participation,2009 framework for cultural statistics handbook No.2,2012.

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Cities of Opportunity:Business-Readiness Indicators for the 21st Century”,2007.

T. Bennett,“Differing Diversities-Cultural Policy and Cultural Diversity”,2001.

Colin Mercer,“Towards Cultural Citizenship:Tools for Cultur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Stockholm,The Bank of Sweden Tercentenary Foundation,2002.

Deborah Mills,“Cultural Planning-Policy Task,not Tool”,Artwork Magazine,issue 55,May 2003.

简 介:文化除了容易遭受外部干预之外,还总是摆脱不了被资助的命运。本书在系统梳理文化资助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代表性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资助经验,全面调研我国文化资助现状,探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促进文化资助主体的多元化和资助方式的高效化,并分析了在技术、经济、政治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文化资助制度创新的可能性。本书为中国文化资助制度的...

作者: 黄玉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简 介:本书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集中探讨了文化科技融合的理论基础、文化培育、金融支持、法律保障、商业模式、产业范式和生态群落。通过对国内外代表性城市、作品、园区、政策工具、方法创新等文化科技融合案例的经验分析,跨领域、多角度地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发展政策和创新路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