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77

环境公正图书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Present-Day China

SSAPID:101-2315-3886-09
ISBN:978-7-5097-5323-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面向当代中国的环境实践,系统、全面、深入地解剖环境公正问题,从时空维度把环境公正分为国际环境公正、族际环境公正、域际环境公正、群际环境公正、性别环境公正和时际环境公正六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关信息

丛书名: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 者:曾建平
编 辑:郭瑞萍;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索引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编辑委员会

 后记

 摘要

 总序

 导言

  第一节 环境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第二节 当代中国环境公正的基本视域

   一 种际公正

   二 共时态公正

   三 历时态公正

 第一章 谁之环境 何种正义

  第一节 环境公正:始源含义与拓展含义

   一 环境公正的始源含义

   二 环境公正的拓展含义

  第二节 环境不公正: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

   一 环境不公正的现象扫描

    (一)自然环境的不公正

    (二)区域环境的不公正

    (三)城乡环境的不公正

    (四)群体环境的不公正

    (五)国际环境的不公正

    (六)代际环境的不公正

   二 环境不公正的社会根源

    (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失范

    (二)政府权力运行失范

    (三)社会价值取向失范

   三 环境不公正的理论根源

    (一)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二)环境意识的缺失

    (三)环境伦理思想的滞后

  第三节 环境责任:共同性与差异性

   一 环境责任的原则规定

    (一)污染者负担原则

    (二)开发者养护原则

    (三)利用者补偿原则

    (四)破坏者恢复原则

   二 环境责任:共同性

    ——森林:撕裂的地球之肺

    ——臭氧层:不能自保的保护伞

    ——酸雨:频频降临的空中死神

   三 环境责任:差异性

 第二章 同一个世界 不同的梦想

  第一节 一个地球与两个世界

   一 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

   二 两个你争我夺的世界

    (一)发达国家的环境观念

    (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认识

    (三)博弈中的两个世界

   三 人类只有一个家园

  第二节 “我们”有没有“共同”的未来

   一 公有地悲剧与救生艇伦理

   二 可持续发展:两个世界的梦想

  第三节 环境问题与国际公正——以气候谈判为例

   一 气候问题:气候变化还是气候神话

   二 气候变化:科学命题还是社会命题

   三 气候伦理:个体性存在还是集群性存在

   四 环境问题的国际公正

 第三章 种族歧视 环境歧视

  第一节 环境公正运动的缘起:环境种族正义

   一 种族歧视与环境歧视

   二 环境公正的世界影响

  第二节 少数民族:环境资源与生存方式

   一 资源拥有与环境享用

   二 西部开发与公正期待

   三 怒江之争与正义之吼

  第三节 垃圾之歌:谁唱谁和?

   一 垃圾:与生活同在

   二 处理垃圾的公正问题

 第四章 新农村 新城镇

  第一节 城市与农村:环境好转与环境污染

   一 城乡的环境状况

    (一)当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

     1.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2.生活垃圾和工业废物威胁农民健康

     3.环境风险居高不下

    (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1.空气污染

     2.水污染

     3.噪声污染

   二 城乡环境不公正

    1.观念不清

    2.法规不全

    3.管理不力

  第二节 东部与西部:环境受益与环境补偿

   一 东部与西部的界线

    (一)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

    (二)根据地理空间位置来划分

    (三)根据环境状况和资源分布来划分

   二 西部生态环境的变迁

   三 环境受益与环境补偿

   四 环境补偿机制的实现

    (一)遵循的原则

     1.公平原则

     2.效率原则

     3.可持续原则

    (二)具体措施

     1.落实环境损益补偿措施

     2.努力提高西部地区的基本社会保障水平

     3.依法维权,促进环境公平

 第五章 贫穷的环境 富裕的环境

  第一节 穷人在呐喊:谁来倾听我们的呼声

   一 穷人:收入少消费低

   二 穷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三 穷人呼唤环境公正

  第二节 富人像候鸟:谁来关注他们的迁徙

   一 “中国式富人”

   二 谁是环境责任的逃避者

   三 环境公正:穷人和富人之间

  第三节 生态移民:环境变化与人口变迁

   一 生态移民:人与环境的关系失衡

   二 生态移民:何处是我家?

   三 生态移民:一把双刃剑?

 第六章 人类与自然 男性与女性

  第一节 一个类比:男性与人类 女性与自然

   一 女性与自然:受虐的“母亲”

   二 女性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的视野

   三 拯救女性与拯救自然

  第二节 生态女性主义:挑战与希望

   一 生态的女性与女性的生态

   二 女性:自然的天然守护者?

   三 本土化:来自第三世界的声音

   四 中国的回响:从理论到现实

 第七章 我的祖先 我的孩子

  第一节 代内公正与代际公正

   一 代际问题始于代内的践踏

   二 代内公正系于命运共同体

   三 时际公正有赖于绿色伦理

  第二节 时际环境公正的反思

   一 理论困境:谁来保护后代的利益?

   二 实践困境:怎样做才对得起子孙?

    (一)合理消费

    (二)控制人口

    (三)适度发展

    (四)维护和平

 第八章 拯救环境 救赎人类

  第一节 确立指导思想

  第二节 强化环境意识

  第三节 操执法律利器

  第四节 构筑制度篱笆

   一 理顺环保体制,实行垂直管理

   二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三 建立和完善环境补偿机制

   四 完善“污染者付费”制度

  第五节 攀升道德境界

  第六节 提高科技锐力

  第七节 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公正,发展之基。“环境危机如若不与社会正义联系起来,是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当代中国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重要变化。本书首次以当代中国环境实践为对象,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剖析了环境公正问题。从时空交叉维度第一次把环境公正分为环境国际公正、环境族际公正、环境域际公正、环境群际公正、环境性别公正、环境时际公正六大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环境公正的七大措施。本书选题重要,研究思路新颖,逻辑框架严密,阐发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观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针对性,在环境政策制定方面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及对策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

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

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卢风:《应用伦理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刘湘溶:《人与自然的道德话语——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刘湘溶等:《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李培超:《伦理拓展主义的颠覆——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王伟主笔:《生存与发展——地球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5。

何劲松编选《池田大作集》,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洪大用主编《中国环境社会学——一门建构中的学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刘大椿、〔日〕岩佐茂:《环境思想研究——基于中日传统与现实的回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万以诚、万岍选编《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曲格平:《我们需要一场变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杨东平:《中国:21世纪生存空间》,西苑出版社,2001。

杨明主编《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华夏出版社,2002。

许先春:《走向未来之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易正:《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秦大河等主笔:《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华出版社,2002。

刘江主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何强:《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张兴杰主编《跨世纪的忧患——影响中国稳定发展的主要社会问题》,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环境科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环境科学大辞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绿色工作室编著《绿色消费》,民族出版社,1999。

新吉乐图主编《中国环境政策报告:生态移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王晓朝、杨熙楠主编《生态与民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人民出版社,2004。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刘斌等:《中国三农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林培英等主编《环境问题案例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宋国涛等:《中国国际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李银河:《女性主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王恩铭:《20世纪美国妇女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妇女与环境网络编著《妇女与环境——中国部分地区妇女与环境调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吴国盛:《现代化之忧思》,三联书店,1999。

邓晓芒:《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吴敬琏:《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三联书店,2001。

李敖:《李敖语萃》,文汇出版社,2003。

沈晓阳:《正义论经纬》,人民出版社,2007。

孙未:《富人秀》,广西大学出版社,2006。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英〕布赖恩·巴克斯特:《生态主义导论》,曾建平译,重庆出版社,2007。

〔澳〕彼得·辛格、〔美〕汤姆·雷根:《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曾建平、代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英〕简·汉考克:《环境人权:权力、伦理与法律》,李隼译,重庆出版社,2007。

〔美〕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论》,朱丹琼、宋玉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美〕彼得·S.温茨:《现代环境伦理》,宋玉波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林官民、杨爱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威廉·福格特:《生存之路》,张子美译,商务印书馆,1981。

〔美〕R.T.诺兰等:《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姚新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美〕费舍等:《责任与控制——一种道德责任理论》,杨韶刚译,华夏出版社,2002。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美〕弗里德里克·杰姆逊、三好将夫编《全球化的文化》,马丁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毕聿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美〕威廉·拉什杰、库伦·默菲:《垃圾之歌——垃圾的考古学研究》,周文萍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美〕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夏堃堡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美〕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日〕池田大作、〔意〕奥锐里欧·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卞立强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韩立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日〕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李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法〕埃德加·莫林、安娜·布里吉特·凯恩:《地球祖国》,马胜利译,三联书店,1997。

〔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瑞典〕托马斯·安德森等:《环境与贸易——生态、经济、体制和政策》,黄晶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美〕迪帕·纳拉扬等:《谁倾听我们的声音》,付岩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Tom Regan,Peter Singer(ed.),Animal Rights and Human Obligations(2n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9.

B.Bryant(ed.),Environmental Justice:Issues,Policies,and Solutions,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5.

Vandana Shiva,Let us Survive,in R.Reuther(ed.),Women Healing Earth,New York:Orbis Books,1996.

Ruxiu Qun,“Establish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Justice Study Modles,”14 The Georgetow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Rev.,2002.

Thomas L. Friedman,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