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报告(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Japan(201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日本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共同编写的,是中国日本研究界同仁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书中对2009年日本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文化的总体形势和新动态以及热点问题做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并就2010年日本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本书还收录了该年度中国日本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日本大事记,以及重要经济统计数据。
日本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总报告
2009年的日本:落定的大选与未卜的新政
一 划时代的政权交替
二 扩大平衡的外交调整
三 前景未卜的政策运营
四 结语
政治篇
民主党上台后日本政治生态与结构变化
一 2009年众议院选举后日本政治的变化和走向
二 民主党内阁的国内政策与日本政治结构的演变
(一)能否兑现承诺,继续赢得选民支持,巩固政权基础
(二)作为执政党如何妥善处理与自民党的关系
(三)如何提高自身政策制定能力并处理好与文官系统的关系,实现“政治主导”的目标
(四)如何解决虚假政治献金问题
四 “政、党两元决策体制”与政治决定的过程、机制
(一)在党内掌握雄厚的政治实力
(二)被媒体称之为“政坛怪杰”、“幕后将军”的小泽政治能力众所周知
(三)拥有党内政策协调和国会对策的管理指挥权
(四)掌握党内庞大的政治资金
鸠山政权执政评估与政治前景分析
一 鸠山政权的历史意义
(一)鸠山政权的成立,标志着“1996年体制”的终结
(二)鸠山政权的成立,促发统治结构变革
(三)鸠山政权的成立,体现市民政治发展
二 鸠山政权的政策实践
(一)内政领域,鸠山政权在确立“政治主导”体制方面采取诸多“变革”措施,并改革了预算编制方式
(二)在对外关系上,实行“扩大均衡”的外交路线
三 鸠山政权的制约因素
(一)鸠山政权受到民主党内小泽派势力的制约
(二)鸠山政权受到其他执政党的制约
(三)鸠山政权受到政治资金问题的制约
(四)鸠山政权受到财源不足的制约
四 鸠山政权的前景展望
民主党执政前后小泽权力巅峰的崛起与消融
一 起伏跌宕的政治斗争生涯
二 “幕后将军”的新型政治权威
三 来自检察与舆论系统的双重挑战
四 走向“后小泽”时代的民主党政治
(一)围绕小泽一郎的政治斗争还在继续
(二)鸠山政府的以退为进策略
(三)小泽一郎政治前途多舛,时局难料
透析民主党新生代政治家
一 民主党新生代政治家的基本特征
(一)平均年龄低,从政经验缺
(二)“世袭”议员少,“草根”色彩浓
(三)人才储备足,精英专家多
二 民主党新生代政治家的代表人物
(一)构成民主党执政团队的新生代政治家中,目前挑大梁的还是“40后”的资深议员,但“50后”、“60后”也正在脱颖而出
(二)目前走红日本政坛的民主党新生代政治家的代表人物,在党内分属不同的政策集团,并依照其对党内最大实力派小泽一郎的态度,明显地分为两大阵营
三 民主党新生代政治家的政治见解
(一)强烈主张打破“官僚主导”体制
(二)强调“国民生活第一”的社会、经济政策
(三)坚持将日美关系作为日本外交的基轴,但主张发展“对等的日美关系”
(四)积极推进日中关系的发展,但在人权和涉藏、涉疆问题上态度较为暧昧
民主党执政环境下的政官关系
一 政官关系改革的背景
二 政官关系改革的内容
三 政官关系改革的前景
政治资金丑闻困扰下的民主党“新政”
一 政治资金丑闻的困扰
二 破“依赖官僚”,立“政治主导”
(一)新设国家战略室、革新行政会议两个行政机构,旨在强化内阁综合决策功能,打破条块分割体制,摆脱官僚主导的局面
(二)建立大臣、副大臣和政务官组成的“政务三方”体制,废止执政党事前审查的惯例,实现决策一元化,防止“族议员”的产生
(三)设置阁僚委员会,废除事务次官会议
(四)新设“地区主权战略会议”
三 重视民生的社会经济改革
(一)育儿和教育方面
(二)养老金和医疗方面
(三)增加雇佣,刺激经济发展
四 “美亚并重”的“自立自主”外交
五 民主党新政任重道远
(一)政治资金问题
(二)民主党内部的双重权力即鸠山与小泽的关系
(三)鸠山政权内联合政党的关系
(四)民主党与官僚的关系
(五)民主党与美国的关系
民主党社会基础分析
一 政党社会基础的概念和分析框架
二 民主党的社会基础分析
(一)民主党代表阶层分析
1.二战后日本社会阶级、阶层变动和政党支持倾向
2.民主党的成立和阶层构成
3.民主党上台的阶级基础
(二)民主党支持团体分析
1.日本工会总联合会
2.日本教职员工会
3.部落解放同盟
4.在日本大韩民国民团
(三)民主党社会政策分析
三 民主党社会基础变动趋势预测
自民党缘何被日本选民抛弃
一 自民党社会支持基础的变化
二 安倍丢失“半壁江山”
三 麻生未能“力挽狂澜”
四 日本选民“转向”的深层原因
解读麻生内阁“新日本安全保障战略”
一 麻生恳谈会报告中的安全观
(一)报告评估当今国际安全形势及其走势,认为朝鲜、中国和俄罗斯对日本的安全环境构成主要影响
(二)报告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判断——美国的单极统治特别是在全球安全领域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美国控制世界的力量由于新兴大国的崛起相对下降
二 日本防卫观念的继承与转变
(一)通过日本自身的努力抑制日本及日本周边的事态的重点是提高防御岛屿的能力
(二)与美国进一步加强合作,恰当地分担责任
(三)通过地区合作,努力使地区环境和秩序更加稳定
(四)与国际社会合作,改善全球安全环境,需要修改“专守防卫”的《国防基本方针》,重建安全保障法制
2009年日本安全政策解读
一《防卫白皮书》视朝鲜为“重大威胁”,对中国的军事发展仍心存疑虑
二 日美关系矛盾显现,但日美同盟仍将继续深化发展
(一)驻日美军基地搬迁问题
(二)印度洋供油问题
(三)“核密约”问题
三 借机出台《反海盗法》,进一步拓展自卫队的海外活动空间
四 提出“多层次合作”新安全保障战略,防卫政策走向有待观察
五 积极开展对外防务交流,对华合作与防范双管齐下
日本国家安全政策动向分析
一 自民党与民主党的基本政策
(一)自民党政权的基本政策
(二)民主党的基本政策主张
二 民主党上台后的政策调整
(一)自主防卫能力建设
(二)对美安全同盟关系
(三)国际及地区安全政策
(四)对华安全政策
三 背景分析与未来展望
(一)政策调整的背景分析
1.保障国家安全的基本需要
2.“大国化战略”转换的需要
(二)未来趋势展望
外交篇
民主党外交政策简论
一 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二 致力于构筑日韩信赖关系
三 难有进展的对朝外交
四 力求突破“领土问题”的日俄关系
五 促进和巩固传统的日欧关系
六 日本民主党对外关系及外交政策的取向
鸠山内阁对外政策及其形成的背景与影响
一 鸠山内阁对外政策特点
(一)鸠山内外政策的主线是他强调的“友爱”政治哲学
(二)鸠山内阁在执政理念上“脱美入欧”,重视借鉴欧洲经验
(三)鸠山内阁谋求建立“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维护本国利益
(四)鸠山政权积极增进同中国、韩国等亚洲邻国的关系
(五)鸠山首相提倡以“友爱”精神建立“东亚共同体”,与小泉、安倍、麻生内阁的“价值观外交”完全不同
(六)鸠山首相主张开展“友爱”外交,在全球发挥世界“桥梁”作用
二 鸠山内阁对外政策制定的背景
(一)在日本内外政策大调整和鸠山首相“不流血的平成维新”口号背后,孕育着日本第四次国家模式转型
(二)日本政治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政治思潮出现“脱右倾化”趋势
(三)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 鸠山内阁内对外政策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
(一)鸠山内阁内外政策调整与日本国家模式转型,有利于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鸠山内阁对外政策总体有利于东北亚的区域合作
(三)鸠山内外政策调整仍将遇到来自国内外的阻力、压力与挑战
(四)日本部分人的战略心理障碍和误解还有待化解
(五)日本政治右倾化不会就此消退,鸠山内阁要化解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尚需努力
鸠山内阁及其外交政策的特点与前瞻
一 鸠山内阁的政治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二 新民族主义对外政策与日美同盟的前景
三 东亚共同体与亚洲外交战略
民主党新政权外交决策机制的理论探索
一 考察民主党新政权外交决策的理论基础
(一)认识(心理)过程模式
(二)政治过程模式
(三)组织过程模式
二 民主党新政权外交决策机制的特点
(一)在政府与执政党关系上,力主重大外交政策的“决策一元化”
(二)在政府内首相官邸与相关省厅的关系上,力主“政治主导”、“首相主导”和“官邸主导”,这主要体现在“战略型决策”和“危机型决策”方面
1.首相权力得到强化
2.首相官邸的职能得以进一步强化
3.在战后日本外交决策机制中,以事务次官为首的外务省内官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在外务省内各局的关系上,主要体现为综合外交政策局的作用继续得到强化和亚洲大洋洲局实力的快速上升两大趋势
(四)决策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主要体现在民主党新政权的政策理念和政治现实的落差方面
三 民主党新政权外交决策机制的发展走向
(一)“决策一元化”尚待检验
(二)“官邸主导”知易行难
(三)外务省内“政治主导”面临挑战
日美同盟再调整
一 日美同盟的定义和定位
(一)日美同盟的定义
(二)日美同盟在日本大战略中的地位
二 日美同盟再调整的进程
(一)日美同盟再调整的缘起
(二)日美同盟再调整的进展
三 日美同盟再调整的内容
(一)双边层次的问题
(二)地区和全球层次的问题
东亚区域合作新进展与民主党政权“重视亚洲”政策
一 2009年东亚区域合作新进展
二 民主党政权展开“重视亚洲”外交攻势
三 民主党新政权下的中日关系
鸠山内阁东亚共同体构想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一 鸠山内阁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创新点
二 鸠山内阁构想“自立与共生”的东亚共同体的社会动力
(一)从学理层面来看,心理文化学认为,“安全、社会交往和地位”是每个文化的人都必不可少的社会需求
(二)从实践层面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促动了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
(三)鸠山由纪夫倡导“自立与共生”的政治理念,体现在国内政策上就是积极推动实现具有日本永住资格的外国人参政,体现在外交政策上就是构建东亚共同体
三 鸠山内阁东亚共同体构想实现的可能性
(一)从理论层面来看,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实现方式,符合满足人的需求的顺序,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
(二)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短期内能否实现还存在一些不安因素
四 结语
“东亚共同体构想”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 关于东亚共同体及其两次失败经历
二 日本民主党政权倡导东亚共同体的背景
(一)民主党政权的政治需要
(二)基于国家利益的选择
三 东亚共同体中的美国因素
四 东盟与东亚共同体
五 建立东亚共同体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六 东亚共同体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中日关系与美国的东亚战略
一 对过去一年中日关系的基本评价
二 美国的东亚战略及其对中国和日本的政策
三 美国因素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民主党政府的能源和环境外交
一 民主党新政府开展的能源和环境外交
(一)日本对中东北非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外交
1.日本与沙特阿拉伯
2.日本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日本与伊拉克
4.日本与伊朗
5.日本与中东北非地区的多边会谈
6.日本与利比亚
7.日本与俄罗斯
(二)日本与印度和土耳其发展能源合作关系
(三)日本的气候变化外交
二 对日本民主党政府能源与环境外交的评价与展望
经济篇
民主党政权新经济政策分析
一 民主党政权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与育儿政策
(二)扩大就业与劳动制度改革政策
(三)振兴区域经济与刺激消费政策
(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五)社会保障政策
(六)财政税制改革政策
(七)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八)通缩对策
(九)对外经济政策
二 与自民党经济政策的“同”与“不同”
三 民主党经济政策的主要缺陷
(一)在经济政策出台初期缺乏长期战略和战略定位
(二)民主党的经济政策与刺激经济复苏关联淡薄
(三)民主党经济政策自身的利弊交织与相互制约
(四)民主党的经济政策的实现将受到财政的制约
民主党政府财政困局和财税制度改革
一 民主党面临的财政困局
(一)税收大幅度萎缩
(二)庞大的财政赤字余额
(三)沉重的财政支出负担
二 预算制度改革
(一)“守护生命”,以人为本
(二)预算程序透明化、可视化
(三)革新行政,推行零基预算
三 税制改革
(一)税制改革的着眼点
(二)整顿纳税环境,采用编号制度
(三)改革政策性税制
(四)改革个人所得税制
(五)改革法人税制
(六)改革涉外税制
四 结语
日本金融政策运行及展望
一 危机应对模式下的金融政策运行情况
(一)继续实施危机模式金融政策
1.继续维持超低利率环境
2.继续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继续强化金融体系稳定措施
(二)明确企业融资临时性措施的退出期限
1.企业融资特别公开市场操作
2.购买金融机构持有企业CP、公司债
3.放宽抵押条件
二 应对通货紧缩的金融政策新举措
(一)通货紧缩状况
(二)更为宽松的金融政策新举措
1.“广义的数量宽松政策”
2.“广义的时间轴效果”政策
三 2009年金融市场运营状况
(一)短期货币市场
(二)长期债券市场
(三)股票市场
(四)外汇市场
四 金融政策展望
(一)依赖金融政策难以克服通货紧缩难题
(二)超宽松金融政策退出时机尚未成熟
(三)利率政策正常化难以短期内实现
(四)继续维持长期利率低水准
金融危机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
一 对制造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表层观察
(一)下降阶段生产指数的变化
(二)回升阶段生产指数的变化
二 由细分类产业生产指数看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运输机械工业
(二)电子零件器件产业
(三)钢铁业
(四)一般机械工业
(五)化学工业
(六)食品、烟草工业
三 从企业数据看金融危机的影响
四 进一步的课题
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展望
一 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二 日本对外贸易的变化及特点
(一)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有所下降
(二)面向亚洲区域内贸易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三)与“经济伙伴协定”(EPA)*缔约对象之间的双边贸易降幅相对小
(四)对外出口的地区构成日趋多元化
(五)对华贸易的依存度继续上升
三 2010年日本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一)外需存在不确定性,出口难以大幅度回升
(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贸易增长受限
(三)日本经济陷入通缩状态,进口需求不足
(四)日元汇率震荡波动,影响进出口贸易的稳定性
哥本哈根会议与“鸠山倡议”
一 从《气候公约》到哥本哈根会议
二 日本温室气体排放的状况
三 “鸠山倡议”能否落实?
当前日本科学技术政策述评
一 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的基础——《第三阶段科学技术基本规划》
二 2009年日本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与研发投入
三 2009年日本政府出台的主要科学技术政策
(一)《战略创新研究项目》
(二)作为应对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一部分的《最尖端科技研究支援项目》
(三)2009年知识产权相关计划
(四)《构建低碳化社会的研究开发战略》
(五)《强化基础科学实力综合战略》
(六)科学技术相关政策及其他
四 鸠山内阁的科学技术政策
五 当前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特点
社会文化篇
日本雇佣形势及其政策动向
一 雇佣形势严峻,失业率居高不下
二 修改《雇佣保险法》,强化雇佣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
三 制定新的政策措施,稳定就业形势
四 重新审视雇佣制度
五 展望
年度汉字、新词、流行语与日本社会
一 2009年度汉字与十大新词、流行语
(一)2009年日本年度汉字
(二)2009年度日本“十大新词、流行语”
二 年度汉字、新词、流行语反映的日本社会
(一)2009年日本之“新”气象
(二)金融危机下的“裁员派遣工”现象
(三)日本年轻人生活方式与婚恋观的新趋势
(四)日本年轻人的消费趋势——“快速时尚品”
当代日本的世袭政治现象分析:制度因素与文化渊源
一 世袭政治家及其特点
二 产生世袭政治家的选举体制与文化风土
从民主党上台看日本国民政治意识的变化
一 民主党上台与日本国民政治意识之变
二 日本国民政治意识变化的原因
(一)日本国民对自民党的失望似乎已经“触底”
(二)日本国民的“保守的平衡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 2009年日本国民政治意识变化研究的启示
民主党及鸠山内阁媒体政策分析
一 基本理念、基本政策中的信息公开与媒体及信息通讯产业政策
(一)信息公开是一切结构改革的原点
(二)媒体及信息通讯产业改革是结构改革的一部分
二 2009年众院大选政策指针中的媒体及信息通讯产业政策
三 政治实践中的媒体政策
(一)开放记者见面会及遇到的阻力
(二)开放并网上直播事业审查会
四 制度建设:以通讯、广播电视行政为例
五 结语
文学解读:日本新兴宗教、邪教和“国家宗教”
一 冒牌的新兴宗教组织及其丰饶的土壤
二 《1Q84》奇怪的置换及其隐喻
三 《水死》能够阻止“国家宗教”的再现吗?
自杀、抑郁、“少子化”与日本社会的“个人化”
一 日本社会的“个人化”及其表现
二 “个人化”的两个阶段及表现
三 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变化:由“缘人”向“个人”的转变
《器官移植法》及其修改的社会背景
一 《器官移植法》制定及修改过程
(一)《器官移植法》制定的过程*
(二)1997年以来的器官移植现状*
(三)法律修改的过程
二 2009年法律修改提案及遗留问题
(一)提案概要
(二)问题
(三)亟待完善的工作
三 小结
附录
2009年日本大事记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主要经济统计数据
中文摘要
中国皮书网
2009年12月~2010年2月《日本经济新闻》。
王屏:《自民党派阀政治的基本特征》,《日本学刊》2010年第1期。
〔日〕高原基彰:《现代日本的转机》,日本广播出版协会,2009。
〔日〕坂野润治:《明治以来悲愿实现的时刻》,2009年7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
〔日〕安藤俊裕:《自民党半世纪》,2009年10月12日《日本经济新闻》。
日本民主党网站,http://www.dpj.or.jp/policy/rinen_seisaku/seisaku.html,基本政策。
《日本时报》网站。
林晓光:《日本民主党政府对外政策走向》,《和平与发展》2009年第6期。
田中明彦:《民主党政权的特征与对外政策》,《政权交替和日本走向》论文集,清华大学日本研究中心2009年11月汇编。
王振锁:《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人民出版社,2004。
林晓光:《小泽辞职对日本政坛的影响》,2009年5月25日《学习时报》。
林晓光:《对日本民主党要做两手准备》,2009年10月27日《国际先驱导报》。
高洪:《日本民主党初探》,《日本学刊》1997年第1期。
吕耀东:《日本保守两党制的构想与实践》,《日本学刊》2009年第6期。
张伯玉:《日本民主模式及政党制形态转变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日本学刊》2009年第6期。
徐万胜:《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009年〔日〕《朝日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读卖新闻》相关报道。
〔日〕《新闻摘要月刊》2009年10~12月号。
〔日〕小泽一郎个人主页,http://ozawa-ichiro.jp。
〔日〕民主党编《民主党政权公约2009》,《民主党政策集索引2009》,2009年7月。
〔日〕板垣英宪:《总理大臣小泽一郎》,山河出版社,2007。
〔日〕民主党“基本政策”,参见http://www.dpj.or.jp/policy/rinen_seisaku/seisaku.html。
〔日〕小泽一郎:《小泽主义——有志的日本人》,集英社文库,2010。
〔日〕产经新闻司法俱乐部编《检察VS小泽:“政治与金钱”30年的战争》,2010。
朱建荣主编《日本变“天”——民主党政权诞生近距离观察》,新世界出版社,2009。
〔日〕板垣英宪:《民主党派系斗争史》,共荣书房,2009。
〔日〕上杉隆:《政权交替的内幕》,PHP研究所,2009。
〔日〕田中爱治等:《为什么会在2009年实现政权交替》,劲草书房,2009。
〔日〕《了解民主党》,《AERA》紧急增刊,朝日新闻社,2009年10月25日;
民主党网站,http://www.dpj.or.jp/2009年相关报道。
〔日〕上杉隆:《政权交替的内幕——民主党能改变日本吗》,PHP研究所,2009。
2009年〔日〕《日本经济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朝日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读卖新闻》相关报道。
〔日〕文艺春秋编《日本的论点·2001》,文艺春秋社,2010。
〔日〕鸠山政府《基本方针》,http://www.dpj.or.jp。
〔日〕民主党:《日本国教育基本法(案)》,http://www.dpj.or.jp。
“行政革新会议的设置”,2009年9月18日内阁会议决议,http://www.cao.go.jp/sasshin/kitei/setti.html。
民主党“政权公约”,http://www.dpj.or.jp/special/manifesto2009/pdf/manifesto_2009.pdf。
林勋健主编《西方政党是如何执政的》,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周维宏主编《日本社会解读》,时事出版社,2002。
王振锁:《战后日本政党政治》,人民出版社,2004。
〔日〕桥本健二:《现代日本的阶级结构:理论、方法和计量分析》,东信堂,1999。
〔日〕联合综研:《第14次勤劳者短观调查》(2007年10月实施),《联合综研DIO报告书》第222期。
〔日〕联合综研:《第18次勤劳者短观调查》(2009年12月实施),《联合综研DIO报告书》第245期。
2007、2009年〔日〕《朝日新闻》相关报道。
〔日〕《世界》2009年第12期。
〔日〕田中爱治等:《2009年,为什么实现了政权交替》,劲草书房,2009。
《越洋聚焦——日本论坛》2007年11月号、2009年2月号。
《麻生内阁总理大臣在第171届国会上的施政方针演说》,2009年1月28日,http://www.kantei.go.jp/jp/asospeech/2009/01/28housin.html。
麻生首相咨询机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报告》,2009年8月4日。http://www.9joren.net/9jou-now/9jou-now(18).htm。
东京财团战略研究报告:《新日本安全保障战略——多层次协调的安全保障报告》,2008年10月8日,http://www.tkfd.or.jp/research/news.php?id=331。
小泉首相咨询机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报告——未来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设想》,2004年10月,http://www.kantei.go.jp/jp/singi/ampobouei/dai13/13siryou.pdf。
安倍首相咨询机构重构安全保障法律基础恳谈会:《“重构安全保障法律基础恳谈会”报告》,2008年6月24日,http://www.kantei.go.jp/jp/singi/anzenhosyou/index.html。
福田内阁总理大臣演讲:《太平洋成为“内海”之日——共同走向未来亚洲的五项承诺》,2008年5月22日,http://www.kantei.go.jp/jp/hukudaphoto/2008/05/22asia.html。
〔日〕防卫省:《防卫白皮书》2009。
〔日〕防卫省自卫队网站,http://www.mod.go.jp/2009年1月~2010年1月相关资料。
〔日〕朝云新闻社网站,http://www.asagumo-news.com/news.html/2009年1月~2010年1月相关报道。
〔日〕首相官邸网站,http://www.kantei.go.jp/jp/2009年相关资料。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09年1月~2010年1月相关报道。
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2009年1月~2010年1月相关报道。
环球网,http://hqsb.huanqiu.com/html/2009年1月~2010年1月相关报道。
〔日〕外务省编《外交蓝皮书2009》,时事画报社,2009。
〔日〕防卫省编《2009年度防卫白皮书》,行政出版社,2009。
〔日〕和平与安全保障研究所编《亚洲的安全保障2009~2010》,2009。
〔日〕民主党编《民主党政权公约2009》、《民主党政策集索引2009》,2009。
〔日〕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编《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恳谈会报告书》,2009年8月。
〔日〕日本国际论坛编《第32政策提言:积极和平主义与日美同盟前景》,2009。
〔日〕防卫战略研究会议编《防卫战略研究会议报告书》,2009。
〔日〕渡边赖纯:《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与课题》,《经济学人》2009年12月8日。
日本民主党网站,http://www.dpj.or.jp/policy/manifesto/seisaku2009/08.html/民主党政策集。
日本外务省网页:http://www.mofa.go.jp/mofaj/area/austria/visit/0909_sk.html
2009年〔日〕《朝日新闻》相关报道。
日本共同网2009年、2010年相关报道。
2010年〔日〕《读卖新闻》相关报道。
《鸠山由纪夫首相施政演说》,2009年10月27日〔日〕《读卖新闻》。
〔日〕小泽一郎:《小泽主义》,集英社,2006。
〔日〕鸠山由纪夫:《我的政治哲学》,《呼声》2009年9月号。
刘江永:《当代日本对外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孙承:《日本与东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徐万胜:《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民主党竞选公约》,2009年7月27日,http://www.dpj.or.jp/special/manifesto2009/index.html。
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21世纪日本的构想:日本的边界在日本国内——依靠自立和合作建设新世纪》,http://www.kantei.go.jp/jp/21century/houkokusyo/6s.pdf。
日本民主党网站:http://www.dpj.or.jp/policy/manifesto/seisaku2009/08.html/民主党政策集。
日本外务省网页:http://www.mofa.go.jp/mofaj/area/austria/visit/0909_sk.html。
张勇:《日本外交政策及其决策机制》,《日本蓝皮书:日本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202~212页。
〔日〕《民主党竞选纲领》(网络版),http://www.dpj.or.jp/special/manifesto2009/index.html。
〔日〕首相官邸网页,http://www.kantei.go.jp/。
〔日〕外务省网页,http://www.mofa.co.jp/。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日〕《京都新闻》(网络版)。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日〕《朝日新闻》(网络版)。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日〕《读卖新闻》(网络版)。
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日〕《日本经济新闻》(网络版)。
http://www.mofa.go.jp/.
2009年〔日〕《朝日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读卖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新加坡〕《联合早报》相关报道。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2009年相关报道。
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450471.htm/2009年相关报道。
日本外务省网站,http://www.mofa.go.jp/mofaj/index.html/2009年相关报道。
日本民主党网站,http://www.dpj.or.jp/index.html/2009年相关报道。
尚会鹏:《“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第2期。
朱立群:《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问题、路径与特点》,《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第4期。
〔日〕三浦展:《下流社会》,文汇出版社,2007。
〔日〕子安宣邦:《东亚论:日本现代思想批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2009年10月。
2009年10月~12月《参考消息》。
赵全胜:《大国政治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黄大慧:《日本大国化趋势与中日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归永涛:《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重庆出版社,2009。
尚书:《美日同盟关系走向》,时事出版社,2009。
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details&news_id=119865
http://bbs.newslist.com.cn/thread-31940-1-1.html
http://www.chinarcm.com.cn/wenku4.asp?id=3174
http://www.asahi.com/international/update/1114/TKY200911140237.html
http://news.sohu.com/20091118/n268309952.shtml
《民主党政策宣言》,http://www.dpj.or.jp/。
《联合国承诺减排温室气体》,http://intl.ce.cn/sjjj/qy/200912/19/t20091219_20649198.shtml。
庞中鹏:《试析冷战后日本的能源外交》,《日本学刊》2009年第2期。
朴光姬:《日本的能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日〕内阁府:《经济财政白皮书——危机的克服与可持续复苏的展望》,2009年7月。
〔日〕内阁府:《2010年度经济预测与财政运营的基本态度》,2009年12月25日内阁会议确定。
〔日〕经济产业省:《再造辉煌的日本——新经济增长战略(基本方针)》,2009年12月30内阁会议确定。
2009年12月26日~2010年1月2日〔日〕《东洋经济周刊》。
〔日〕增田贵司:《民主党新政权经济政策的焦点》,《经营观测》2009年第10号。
2009年12月10日〔日〕《产经新闻》。
2009年12月23日〔日〕《日本经济新闻》。
〔日〕行政革新会议网页,http://www.cao.go.jp/sasshin/index.html。
〔日〕财务省网页,http://www.mof.go.jp。
〔日〕《2010年度税制修改大纲》。
〔日〕日本银行:《目前的金融政策运营》,2009年10月30日。
〔日〕日本银行:《经济、物价形势展望》,2009年10月。
〔日〕日本银行《金融经济统计月报》,2010年1月。
〔日〕日本银行金融市场局:《金融市场报告》,2009年7月。
〔日〕日本银行金融市场局:《金融市场报告》,2010年1月
〔日〕内阁府:《月度经济报告》,2009年11月。
2010年1月14日〔日〕《日本经济新闻》。
2009年12月30〔日〕《读卖新闻》。
〔日〕经济产业省“工矿业生产指数”,http://www.meti.go.jp/statistics/tyo/iip/result/h2afdldj/xls/ha2gsm1j.xls。
〔日〕财务省“法人企业统计调查结果”(2009年7~9月期)。
http://www.mof.go.jp/ssc/h21.7-9.pdf.
〔日〕财务省“贸易统计”。
http://www.customs.go.jp/toukei/suii/html/data/d41ma.csv.
〔日〕日本贸易振兴会:《贸易投资白皮书》,2009年9月。
〔日〕经济产业省:《通商白皮书》,2009年8月。
〔日〕《日中经协杂志》2010年第1期。
日本经济新闻网,http://rank.nikkei.co.jp/keiki。
日本贸易振兴会网,http://www.jetro.go.jp/world/japan/stats/trade。
美国政府网,http://www.usa.gov/Business/Business_Data。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5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1992年5月)。
《哥本哈根协议》(2009年12月19日)。
〔日〕首相官邸:《鸠山首相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首脑会议上的演说》,2009年9月22日。
Yasuo Fukuda.In pursuit of “Japan as a Low-carbon Society”[EB/OL],9 June 2008.
“2050 Japan Low-Carbon Society” scenario team.Japan Scenarios towards Low-Carbon Society (LCS) -Feasibility study for 70% CO2 emission reduction by 2050 below 1990 level[R/OL],15 Feb.2007.
〔日〕经济产业省:《日本的低碳经济政策》,2009年9月17日。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2009.
Lester.R.Brown et al.,State of the world,1988:A World Institute Report on Progress toward a Sustainable Society,New York:w.w.Norton,1988.
冯昭奎:《新工业文明》,中信出版社,1990。
〔日〕《2009年版科学技术白皮书》。
〔日〕内阁府网站,http://www8.cao.go.jp/cstp/s&tmain.html。
〔日〕文部产业省网站,http://www.mext.go.jp/b_menu/b004.htm。
〔日〕经济产业省专利局网站,http://www.jpo.go.jp/index/toukei.html。
〔日〕学术振兴机构(JST)网站,http://www.jst.go.jp/。
日本经团联网站,http://www.keidanren.or.jp/japanese/journal/times/index.html#20090423。
李薇主编《日本蓝皮书:日本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日〕总务省统计局网页,http://www.stat.go.jp/。
〔日〕厚生劳动省网页,http://www.mhlw.go.jp/。
〔日〕首相官邸网页,http://www.kantei.go.jp/。
〔日〕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网页,http://www.jil.go.jp/。
〔日〕滨口桂一郎:《新劳动社会——雇用体制的再构筑》,岩波书店,2009。
〔日〕厚生劳动省网站,http://www.mhlw.go.jp/。
〔日〕读卖在线网站,http://www.yomiuri.co.jp/index.htm。
http://singo.jiyu.co.jp/.
〔日〕川人贞史:《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木铎社,2004。
〔日〕猪口孝:《日本政治的特异与普遍》,NTT出版株式会社,2003。
〔日〕若田恭二《大众与政治的心理学》,劲草书房,2003。
〔日〕上杉隆:《世袭议员的结构装置》,文艺春秋社,2009。
〔日〕稻井田茂:《世袭议员:结构和问题点》,讲谈社,2009。
2009年〔日〕《产经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朝日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读卖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每日新闻》相关报道。
2009年〔日〕《日本经济新闻》相关报道。
日本民主党政策集,http://www.dpj.or.jp。
日本总务省官方网页,http://www.soumu.go.jp。
原口一博个人博客,http://www.haraguti.com/diary.php。
〔日〕池田信夫:《电波利权》,新潮社,2006。
〔日〕筱田节子:《虚拟礼仪》,新潮社,2008。
〔日〕村上春树:《1Q84》,新潮社,2009。
〔日〕藤井省三:《〈1Q84〉中的“阿Q”影像——鲁迅与村上春树》,《文学界》2009年第8期。
〔日〕大江健三郎:《200年的孩子》,中央公论社,2002。
〔日〕大江健三郎:《优美的安娜贝尔·李寒彻颤栗早逝去》,新潮社,2007。
〔日〕大江健三郎:《冲绳札记》,联经出版社,2009。
许金龙:《关于“日军强迫冲绳民众集团自杀诉讼案”的台前幕后》,《作家》2008年第5期。
〔日〕大江健三郎:《水死》,讲谈社,2009。
陈言:《当内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冲绳札记》,联经出版社,2009。
〔日〕大江健三郎:《来自“晚期工作”之现场》(尚未出版)。
〔日〕《社会学评论》2004/No4,Vol.54。
〔日〕小田亮:《现代社会的个人化与亲密性的变容——“个”的不可替代性与共同体的趋势》,http://www2.ttcn.ne.jp/~oda.makoto/simmitsuken.html。
尚会鹏:《“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日本学刊》2006年第3期;《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日本学刊》2007年第2期。
〔日〕《朝日新闻》2009年相关报道。
〔日〕中山研一:《器官移植和脑死亡》,成文堂,2001,同著作中文版已由丁向顺编译,2003年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
〔日〕中山研一:《美国及德国的脑死亡否定论》,《法律时报》72卷9号,第54~59页。
〔日〕岩波佑子:《器官移植的现状和今后的课题(1)(2)》,《调查与立法》第298、299号
〔日〕森冈正博:《器官移植修改考》,http://www.lifestudies.org/jp/ishokuho.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