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和谐之路图书

The Road to Harmonious Society

SSAPID:101-2267-2737-67
ISBN:978-7-80230-951-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常熟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的成果。这不仅对于了解苏南地区如何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对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并对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常熟卷
作 者: 张明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国百县市调查丛书总编辑委员会

 总序

 附录

 《常熟卷》编辑委员会

 文前彩插

 总报告

  构建和谐常熟

   一 行政区划和人口变化

    (一)行政区划的调整

    (二)人口变化

     1.人口数量变化较小

     2.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3.人口结构的演变和人口老龄化

     4.人口管理的对策措施

   二 资源、环境与发展

    (一)自然资源

     1.物产资源

     2.地下水资源

     3.旅游资源

    (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3.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自然环境

     1.地理环境

     2.气候概况

    (四)环境建设与环境整治

     1.环境建设

     2.环境整治

   三 经济发展概况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历程

     1.抓住农村改革机遇,发展提高乡镇工业

     2.抓住沿海地区及浦东开放的机遇,推动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

     3.抓住结构调整的机遇,在提高经济质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1.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2.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3.改革开放促进发展

    (三)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主要措施

     1.基本经验

     2.主要措施

   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一)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历程

    (二)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体系和实现程度

     1.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系

     2.常熟小康社会建设的实现程度

    (三)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

     1.经济发展,外资、民资“双轮驱动”

     2.结构调整,工业、服务业发展迅速

     3.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4.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措施有力

     5.小康建设,人民群众认可度高

   五 和谐常熟的构建

    (一)构建和谐常熟的总体目标

    (二)构建和谐常熟取得的辉煌成绩

    (三)构建和谐常熟的实践体会

 第一篇 经济建设

  第一章 调整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和特点

    一 所有制结构的现状

    二 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一)多元化

     (二)开放性

     (三)多样化和混合型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一 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重组

     (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的过程

     (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的主要成果

     (三)国有(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的变化

    二 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 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

     (二)民营经济发展业绩

      1.规模总量大幅增长

      2.社会贡献显著增大

     (三)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得益于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

      2.源自比较雄厚的乡镇工业基础

      3.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

      4.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经验

      1.积极参与专业化分工协作

      2.走产学研联合之路

      3.发挥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

      4.发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四 外资企业的发展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一 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有力推进国民经济高速运行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逐步形成

     (三)公有资本的集约程度及其控制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公有资产的营运监管体系逐步形成

    二 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

  第二章 扩大对外开放

   第一节 对外开放的全面发展

    一 自营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一)自营进出口贸易扩大

     (二)各类出口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三)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二 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宽,投资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三 劳务输出逐年增加,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有了新的发展

    四 国际旅游情况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成就评价

    一 初步构筑了一个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外贸出口领域的变化

     (二)资本和技术的出口

     (三)利用外资工作的开展

    二 对外开放对常熟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对外开放实现了常熟市经济发展的巨大跨越

     (二)对外开放塑造了常熟市开放型经济格局

     (三)对外开放推动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四)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 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开放型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压力增加

     (二)外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三)自营出口份额不高

     (四)贸易摩擦成为出口的一大障碍

    二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应对措施

     (一)认清经济国际化呈现新趋势,抢抓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

     (二)适应宏观调控新特点,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三)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必须进一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三章 港口和开发区建设

   第一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概况

    一 开发区的开发建设

    二 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开发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开发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开发区已成为带动乡镇工业小区发展的辐射源

     (四)开发区已成为推进技术创新、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样板

   第二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动力机制

    一 政策作用力是开发区发展的初始动力

    二 市场作用力是开发区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 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提升力

    四 社会文化作用力是区域发展的整合力

   第三节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 发展经验

     (一)开发思路清晰,区域重点明确

     (二)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化

     (三)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

     (四)推动产业集聚

     (五)注重生态保护

    二 主要问题和应对措施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形成

    一 市场体系概况

    二 市场体系培育和形成的过程

     (一)立足实际,依市办场

      1.培育建设各类生产要素市场

      2.培育建设重点专业市场

      3.推进市场的资源重组

     (二)面向全国,增强辐射

     (三)围绕商流,配套服务

     (四)培育群体,营造优势

    三 培育建设市场体系的具体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规划

     (二)为企业走向市场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面向全国大市场,编织促销网络

     (四)在市场形态的扩展上不断提高市场档次

     (五)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管理,使之有序发展

   第二节 商品市场发展的进程和特点

    一 消费品市场发展迅速

     (一)消费市场稳健运行,规模总量不断提升

     (二)投资主体多元化,公有资本有序退出

     (三)农村消费日趋旺盛,城乡市场共同繁荣

     (四)商旅互动效应明显,假日市场繁荣兴旺

     (五)多种业态共同发展,新型业态快速崛起

     (六)多层次商业布局结构和市场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二 各类生产资料市场供需两旺

    三 区域专业市场方兴未艾

    四 商品市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思路

   第三节 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的进程和特点

    一 积极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一)资本市场建设情况

      1.银行信贷市场规模增长迅猛

      2.货币市场交易活跃

      3.保险市场发展迅猛

      4.基金市场成为新的重要融资渠道

     (二)资本市场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本市场工具少

      2.资本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缺乏相应的体制转化基础

     (三)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资金重点投向

      1.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

      2.以产业升级为重点,加大对支柱和先导产业的投入

      3.完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体系

      4.加强重点发展行业的投入

      5.提高教育、科研领域的投入效率

      6.加大环保与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 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

     (一)取消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和政策障碍,促进城乡劳动力成功就业

     (二)加强和规范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三)完善就业运行机制,提供就业促进服务

    三 人才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人才市场日趋活跃,市场交易规模增大

     (二)人事代理和人才培训逐步成为人才市场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

     (三)人才流动信息建设不断加强

    四 有效促进科技市场的良性发展

    五 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良好

      1.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2.商品房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竣工面积大幅上升

      3.市场交易活跃,商品房持续旺销,供需基本平衡

     (二)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房地产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住房消费观念转变和政策导向的拉动

      3.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推动

      4.居民投资性买房的推动

     (三)房地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构想

    六 文化市场发育合理恰当

     (一)文化市场概况

     (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形成特色管理机制

      1.充实专职行政执法人员

      2.组建社会协管员队伍

      3.重点建立相关行业协会

     (三)文化市场管理方向与重点

      1.坚持一个思想

      2.注重两项工作

      3.发挥三种作用

      4.抓好四大重点

    七 旅游市场发展方兴未艾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1.重视旅游发展,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

      2.整合旅游资源,多层次开发旅游产品

      3.强化旅游管理,高质量提供旅游服务

      4.坚持深化改革,多渠道开拓旅游空间

     (二)旅游市场发展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五章 调整产业结构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变轨迹

    一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及其特点

    二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一)种植结构日趋合理

     (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一)主导产业结构及变化

     (二)产品结构的变化

     (三)工业产品变化的趋势分析

      1.大宗产品不断拓展

      2.名优产品份额猛增

      3.主导产品引领市场

    四 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情况

     (一)突破传统,着力拓展服务业新领域

     (二)搞活现代商贸流通,培育新兴服务业态

     (三)发挥景观人文优势,做足旅游产业文章

    五 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

     (一)农业地位稳固

     (二)工业提速增效

     (三)服务业快速增长

   第二节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差距及展望

    一 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第六章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一 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二 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上升

     (一)农村集体总资产逐年上升

     (二)村级可支配财力增加

    三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民营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三)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四)狠抓标准化建设,发展绿色农业

     (五)狠抓招商引资,发展三资农业

     (六)狠抓污染治理,发展生态农业

   第二节 农村经济增长原因分析

    一 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入

     (一)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

     (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1.土地使用权流转得到规范发展

      2.土地流转机制得到创新完善

      3.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4.财政转移力度加大

     (三)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1.常熟农村税费改革的具体做法

      2.常熟市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效

    二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1.主导产业迅速崛起,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2.以基地为依托,农村经济经营方式不断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3.面向市内外市场,建立健全了与生产相适应的市场服务体系

      4.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

      5.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各种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关系蓬勃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的成效

      1.实现了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2.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和加快了农业产业升级转型

      3.促进了农业产业的不断优化,初步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农业体系

    三 坚定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展科技型农业

     (一)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二)抓好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三)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四 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1.促进了农民增收

      2.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3.增强了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

    五 注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体系建设

     (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二)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三)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四)加强农业生态体系建设

   第三节 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第七章 发展工业经济

   第一节 工业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

    一 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二)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 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变化

     (一)企业结构重组的情况和重组的主要形式

      1.企业结构重组的情况

      2.企业结构重组的主要形式

     (二)工业结构变化特点分析

      1.在工业经济产出贡献中,非公有制企业已占据主体地位

      2.城乡经济衔接,形成联动效应,整体推进全市经济上新台阶

     (三)技术改造的发展和技术结构变化

      1.工业投入及技术改造完成情况

      2.技术改造的发展

      3.技术结构的变化

    三 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和支持手段

     (一)坚持实施名牌牵动战略

     (二)提升乡镇经济运行质量

     (三)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四)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六)实施工业园区化战略

   第二节 工业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与对策

    一 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判断

     (一)总体指标判断

     (二)结构指标判断

      1.三次产业构成

      2.劳动力的部门构成

      3.现代工业体系

    二 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

    三 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二)提高工业经济组织程度,促进快速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规模扩张

     (四)加快项目推进和载体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五)解决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问题

  第八章 发展第三产业

   第一节 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断提高

    二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三 第三产业容纳大量劳动力使城市就业压力缓解

    四 传统三产素质不断提高

    五 新兴行业逐渐壮大,内部结构趋向多样

    六 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

     (一)金融业的发展

      1.银行业组织规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

      2.农村金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3.金融安全度有效提高

      4.金融服务品种极大丰富

      5.金融服务手段日臻完善

      6.金融监管体制更趋科学

      7.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逐年提高

      8.同业合作初尝胜果

     (二)保险业的发展

    七 运输邮电业的发展

    八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九 第三产业呈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

   第二节 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发展变化情况

   第三节 第三产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 第三产业各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社会服务业

     (二)餐饮业

     (三)保险业

     (四)金融业

     (五)邮电通信业

     (六)房地产开发业

    二 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行业优势突出

     (二)资源优势突出

     (三)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四)持续快速增长的居民生活消费将使服务需求上升

    三 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三)保险业的发展尚有极大空间

     (四)服务业人才较为缺乏

   第四节 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发展定位及发展对策措施

    一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 加快第三产业重点的发展

     (一)强力推进现代物流业,以现代物流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三)倾力打造“房地产业”

     (四)发展提升“专业市场”

     (五)加快建设“重点项目”

    三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快提升常熟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品位,做强城市功能

     (二)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培育和引导,做大做强商贸和现代物流产业

     (三)整合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旅游品牌创新,发挥人文景观优势,做足旅游产业文章

     (四)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管理,科学调控,大力推动房地产业向规模化、高水平发展

     (五)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着力点,推进金融品种创新,引导和推动金融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突破传统,着力拓展服务业新领域

     (七)强化综合协调功能,着力优化环境

     (八)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九)加快第三产业行业的改革,加大第三产业的开放度

  第九章 财政经济运行情況

   第一节 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 财政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逐步壮大

      1.财政收入逐年攀升,收入增长明显提速

      2.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收入结构明显优化

      3.各主体税种增幅明显

      4.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呈不断增加趋势

     (二)财政职能不断增强

      1.调整支出结构,财政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2.增加扶农支出,巩固农业经济基础地位

      3.支持经济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4.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5.支持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6.确保政府运转和社会治安

     (三)财政改革全面推进

      1.调整了市、镇财政体制

      2.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

      3.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4.推行政府采购工作

      5.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机制

      6.推行罚缴分离办法

      7.“收支两条线”改革继续深化

      8.财税政策得到全面梳理

      9.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四)财政监管日趋规范

      1.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资金效益

      2.建立公有资产管理体系,完善企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3.严格会计执法检查,推进企业依法建账工作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二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运行和成效

     (一)常熟市国税情况

      1.国税收入持续攀升,年年超额完成征收任务

      2.依法治税水平显著提高,税收法治环境大大改善

      3.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入,征管质量明显提高

      4.征管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征管基石进一步夯实

      5.税收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服务经济职能充分发挥

     (二)常熟市地税情况

      1.坚持科技加管理,税收征管体现信息化、标准化

      2.坚持优质高效,税收服务体现规范化、文明化

      3.坚持依法行政,执法形象体现法治化、公正化

      4.坚持以人为本,队伍建设体现人性化、知识化

   第二节 确保财政经济健康运行的战略思考

    一 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狠抓财源建设,实现全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 增强公共领域的保障能力,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落实富民政策,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第三节 财政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 财政经济运行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

     (二)财政收支保持平衡的压力加大

     (三)财政资金高效使用的要求加大

     (四)财政管理精细深化的要求加大

    二 对策建议

     (一)确立一个中心

     (二)夯实两个基础

     (三)增强三个职能

     (四)实施四个倾斜

     (五)完善五个环节

 第二篇 社会建设

  第十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城乡社会阶层主要类型

    一 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基本对象及其结构变化

     (一)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基本对象

     (二)社会管理者阶层的结构变化

      1.文化结构

      2.政治结构

      3.年龄结构

      4.性别结构

    二 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构成及其素质提升

     (一)企业家阶层的形成

      1.乡镇工业的崛起

      2.民营经济的发展

      3.创业实践的带动

     (二)企业家队伍的构成及素质提升

      1.企业家队伍的构成

      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

    三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变化

    四 产业工人阶层的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变化

    五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变化

    六 个体工商户阶层的发展

    七 城镇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的状况

   第二节 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与矛盾调适

    一 社会阶层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个体身份的双重性

     (二)阶层结构的不稳定性

     (三)阶层意识普遍较弱

    二 社会阶层间的矛盾与调适

     (一)城乡各阶层间存在的主要矛盾

     (二)促进社会各阶层协调发展

      1.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2.使社会各阶层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3.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流动的渠道通畅无阻

   第三节 社会流动对阶层变化的影响

    一 社会流动对阶层变化的积极意义与负面影响

     (一)社会流动伴生、催生社会分化,对未必公正的体制安排给予校正

     (二)社会流动在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人口城镇化运作机制的重要环节

     (三)社会流动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 规范和推进社会流动

     (一)全社会都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肯定社会流动所蕴涵的发展意义

     (二)进一步松动二元结构体制,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

     (三)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使社会流动规范化

     (四)探索和建构新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创新,促成新的整合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镇建设概况

    一 城镇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已由县城发展为比较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二)独特的城市格局得到继承和发展,奠定了生态城市基础

     (三)城市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四)城市综合功能全面提升,载体作用日趋明显

     (五)城市环境质量和公共设施水平大大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六)城乡统筹进一步发展,城镇化步伐显著加快

     (七)城建法制逐步得到完善,城乡建设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

     (八)城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城建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 城镇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用规划指导城镇建设

     (二)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三)坚持精心设计,高标准建设

     (四)坚持城乡统筹,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发展

     (五)坚持正确的方向目标,依靠强有力措施推动

   第二节 城乡发展规划

    一 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二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

     (一)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

     (二)城市化发展目标和思路

     (三)城镇规模等级规划

     (四)城镇职能定位

     (五)城镇空间组织

    三 城乡规划具体情况

     (一)城镇建设规划

     (二)乡村、集镇规划

     (三)常熟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三节 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

    一 城市住宅小区建设

     (一)城市住宅小区建设的成就

     (二)城市小区建设的经验

      1.领导重视,将住宅小区开发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2.层层把关,努力推进高标准小区建设

      3.突出重点,推动物业管理行业规范发展

    二 农村村庄建设

     (一)村庄基础设施

     (二)农民住宅特点与农村居住模式

     (三)现代化建设示范村

   第四节 城乡统筹与协调发展

    一 具体做法

     (一)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城镇化进程

     (二)统筹城乡投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统筹城乡户口,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四)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五)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六)统筹城乡环境,加快创建工作步伐

    二 以“三个集中”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三个集中”的内涵

     (二)具体工作目标

     (三)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情况介绍

  第十二章 居民收入与生活消费

   第一节 城镇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消费

    一 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

    二 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与生活状况

     (一)食品支出

     (二)耐用品消费

     (三)居民住房条件

     (四)社会保障措施

   第二节 农村居民的收支与生活

    一 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和特点

     (一)农村居民的收入情况

     (二)农村居民收入的特点

      1.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增收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3.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4.转移性收入增幅明显

    二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变化及其特点

     (一)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提高

     (二)生存型消费注重质量

      1.食品消费注重营养

      2.成衣化消费趋势明显

     (三)享受型消费日趋多元化

     (四)发展型消费增长速度加快

      1.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增加

      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仍然是农民消费支出的热点

     (五)服务型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第三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基本思路

    一 促进充分就业

    二 调节收入分配

    三 调控特殊商品和服务价格

    四 转变理财观念

  第十三章 婚姻与生育

   第一节 婚姻

    一 择偶条件和通婚范围

    二 结婚形式和结婚费用

    三 初婚年龄和居住方式

    四 离婚再婚等婚姻问题的变化

    五 婚姻质量

   第二节 生育状况与计划生育

    一 生育状况

     (一)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二)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呈逐年下降

     (三)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

    二 计划生育

  第十四章 劳动与就业

   第一节 城乡劳动力资源与结构的变化

    一 人口和从业劳动力的变化

    二 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变化

   第二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

    一 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二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

    三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常熟市接收毕业生情况

     (二)求职择业的主要途径

      1.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

      2.自主创业

      3.继续就读

     (三)就业结构分析

      1.就业机会与压力并在

      2.非公有企业成为常熟市毕业生就业主选

      3.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就业的难易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历层次及专业

      4.隐性就业成为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转移

    一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及特点

    二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途径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初步成效

      1.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成功就业

      3.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

   第四节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第十五章 社会保障

   第一节 最低生活保障

    一 最低生活保障基本情况

    二 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一)政策到位

     (二)覆盖到位

     (三)资金到位

     (四)指导到位

   第二节 社会救助

    一 社会救助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救助

     (二)应急救助

      1.临时救助

      2.安居救助

      3.政策救助

     (三)医疗救助

     (四)社会互助

     (五)农村“五保”

    二 强化社会救助的对策和措施

   第三节 社会保险

    一 社会保险概况

     (一)养老保险

      1.发展阶段

      2.基本情况

     (二)医疗保险

      1.发展概况

      2.基本情况

     (三)失业保险

      1.失业保险的政策调整

      2.失业保险现况

     (四)工伤保险

     (五)生育保险

    二 社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老龄化对常熟市社会保险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社会保险法制化进程滞后

     (三)就业多样化对社会保险的影响

     (四)社会对社会保险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第四节 社会福利事业

    一 老年人福利

    二 残疾人福利

     (一)概况

     (二)稳步推进残疾人就业

     (三)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第五节 社会优抚和安置

    一 社会优抚概况

     (一)社会优抚制度及政策

      1.社会优抚制度

      2.规范优抚政策

      3.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二)社会优抚工作情况

     (三)志愿兵退伍、复员和转业安置

  第十六章 医疗卫生事业

   第一节 医疗卫生发展概况

    一 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二 主要工作和存在问题

     (一)合理规划、重组医疗机构

     (二)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进一步改革医疗机构管理体制

     (四)不断加强内部配套改革

     (五)不断强化科教兴医战略

     (六)不断强化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七)开展扎实有效的行风建设

   第二节 疾病的种类及变化趋势

   第三节 健康与保健

    一 平均寿命

    二 妇幼保健

     (一)工作及成效

      1.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加强母婴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管理

      2.合理配置妇幼卫生资源,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3.推行科学有效的妇幼保健技术服务,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

      4.加快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全面完成发展规划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药品与医疗器械

    一 药品、医疗器械、药包材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

    二 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发展现状

    三 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二)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增强法制意识

     (三)加强稽查执法工作,努力营造优良的药械市场秩序

     (四)强化日常监管,努力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第五节 卫生监督

    一 饮水卫生

     (一)饮水卫生现状

     (二)饮水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 食品卫生

     (一)食品卫生现状

      1.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食品卫生工作的实施情况

     (二)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第十七章 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第一节 社会治安

    一 社会治安概况

    二 社会治安现状

     (一)刑事案件发案、立案的变化、种类和特点

      1.刑事案件的变化和种类

      2.刑事案件特点

     (二)刑事案件破案的特点

      1.以做大做强刑侦专业队伍为龙头,不断提高破案打击水平

      2.强化刑事情报研判能力,提高刑侦工作信息化水平

      3.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主动进攻态势

      4.推进刑事科学技术规范化建设,提升刑事科学现场勘查效能

      5.完善日常追逃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网上追逃能力

    三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

      1.暴力犯罪特别是杀人、抢劫等犯罪活动猖獗

      2.团伙犯罪越来越严重

      3.盗窃案件居高不下

      4.隐蔽战线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

     (二)社会治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治安承受的压力空前加大

      2.政法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3.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明显增加

   第二节 社会秩序

    一 民事案件

     (一)民事案件立案数量、种类和特点

      1.民事案件立案数量、种类、审理情况

      2.民事案件的特点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

      1.法院始终面临着“案多人少”的矛盾

      2.民事案件中的一些案件审理难度较大

      3.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增加与审理

      4.交通事故案件急剧上升,审理、执行难度大

    二 经济案件

     (一)经济纠纷案件立案的数量、种类

     (二)经济案件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三 交通及其他事故情况

     (一)交通事故

     (二)生产安全事故

     (三)食物中毒事故

    四 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与预防

 第三篇 文化建设

  第十八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科技发展概况

    一 加强政策支持

    二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

    三 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四 开展农业科技进步工作

    五 重视自主知识产权

   第二节 科研情况

    一 科研机构的分布及构成

    二 科研资源配置及科研运行机制

    三 科研投入及科研成果验收

    四 科普工作及科学应用

    五 科研队伍建设

     (一)科技人才队伍及激励机制

     (二)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工作措施

  第十九章 教育事业

   第一节 各类教育

    一 幼儿教育

    二 九年制义务教育

    三 普通高中教育

    四 中等职业教育

    五 就业前技术培训

     (一)按照城乡统筹就业新格局,着力构建面向全社会的职业培训网络

     (二)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

     (三)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启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五)积极开展企业内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六 地方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

     (一)常熟理工学院

     (二)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市分校

     (三)常熟市教师进修学校

     (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第二节 教育管理

    一 教育体制改革

     (一)办学管理体制改革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三)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四)教育领域内部的改革

    二 师资队伍建设

    三 教学条件改善

     (一)教育经费投入

     (二)办学条件建设

  第二十章 文化与体育事业

   第一节 文化事业

    一 发展概况

    二 加快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带动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三 坚持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并重的原则,推进精品艺术生产

    四 推广特色文化工程,带动基层文化全面繁荣

    五 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增强文化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

    六 加强管理和调控,培育健康、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

    七 加强古城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快发展文博事业

   第二节 群众性体育事业

    一 发展概况

    二 工作实施

     (一)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二)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三)抓好业余训练工作

     (四)发展体育产业

  第二十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推进文明基础创建

    一 大力提升文明社区创建水平

    二 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

    三 不断深化文明行业创建

    四 积极培育文明单位创建亮点

   第二节 文明品牌创建

    一 加强市民教育

    二 组建志愿者总会

    三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

    四 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活动

    五 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创建活动

    六 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评优活动

   第三节 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一 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 对照标准,开展自查自评自纠活动

    三 联创共建,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第四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 强化政策指导,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保障

    二 推进阵地建设,加快未成年人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的建设

    三 创新活动载体,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 扶持项目建设,提高未成年人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率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第四篇 政治建设

  第二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

   第一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科学决策能力

    二 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实现集约发展

     (二)创建生态城市

     (三)协调社会事业

     (四)推动城乡和谐

     (五)健全保障体系

   第二节 党的思想建设

    一 加强培训学习,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程

    二 紧扣工作中心,大力营造舆论环境

    三 培育先进典型,大力倡导创业奉献精神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一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机构设置

     (一)党的领导机构设置

     (二)人员编制

    二 不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

    三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机关党建工作

     (二)农村党建工作

      1.开展“先锋工程”创建活动

      2.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3.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1.领导体系

      2.党组织的组建和活动

     (四)社区党建工作

      1.社区党组织设置

      2.社区党建的工作机制

      3.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第四节 党的队伍建设

    一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一)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二)数量变化

     (三)素质结构

     (四)选拔任用

      1.改进干部考察方法

      2.改进干部选任方式

      3.着力构建干部选任竞争机制

     (五)管理制度

      1.完善干部考核制度

      2.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3.实行试用期制

      4.实行干部任期制

      5.完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制度

      6.拓宽干部“下”的渠道

      7.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8.关心爱护基层干部

      9.创新干部监督手段

    二 党员队伍建设

     (一)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1.党员队伍的数量

      2.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

      3.党员队伍的素质

     (二)党员的发展

     (三)党员的管理

   第五节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一)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二)开展党风廉政宣教工作

    (三)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四)强化执纪查案工作

    (五)不断推进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

    (六)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

    (七)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第六节 党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第二十三章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第一节 行政机构改革

    一 精简政府机构

     (一)市政府机构精简情况

     (二)乡镇机关机构精简情况

      1.乡镇区划合并调整

      2.乡镇机关机构改革

    二 控制编制职数

    三 提高公务员素质,优化队伍结构

     (一)健全管理制度,优化队伍结构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三)强化考核机制,增强队伍活力

   第二节 政府职能转变

    一 正确界定政府职能,着力解决“错位”、“越位”、“缺位”问题

    二 牢固确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

    三 围绕建设“四型”政府,创新工作思路

   第三节 政府管理体制创新

    一 改革行政管理的内容、方式和手段,规范审批行为

    二 镇级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进一步理顺政府管理经济的关系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三)试行“一级政府、两级管理”新模式

     (四)因地制宜,正确定位办事处功能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一 市人大常委会机构的变化

    二 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构成、素质情况

     (一)市人大代表的构成和素质

     (二)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构成和素质

    三 常熟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情况

     (一)不断完善法律监督

     (二)切实加强司法监督

     (三)督促指导全民普法工作

     (四)依法开展对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工作

     (五)密切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二节 政治协商制度的健全

    一 拓展协商领域

    二 推进制度建设

     (一)上下联系制度

     (二)主席接待日制度

     (三)专委会与界别小组的联系制度

     (四)政协镇联络委员会组织制度

     (五)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制度

    三 增强提案作用

    四 发展合作关系

   第三节 人民团体作用的强化

    一 市总工会组织及工作情况

    二 市共青团组织及工作情况

     (一)共青团组织结构的变化

     (二)共青团工作对象的变化

     (三)共青团活动的变化

    三 市妇联组织及工作情况

     (一)妇联工作对象的变化

     (二)妇联组织结构的变化

     (三)妇联活动的变化

    四 市工商联组织及工作情况

     (一)基层商会建设

     (二)商会活动

     (三)参与本地经济活动

    五 科协组织及工作情况

    六 市文联组织及工作情况

    七 市民间组织

   第四节 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

    一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 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三 健全和完善领导决策责任制

    四 强化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第五节 基层民主制度的健全

    一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一)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

     (二)健全四支队伍,推进民主决策

     (三)完善三项制度,加强民主考核

    二 不断推进企业民主管理进程

   第六节 法制建设的加强

    一 加强司法管理体制建设

     (一)全面推行审判工作改革

     (二)积极推进检察改革

     (三)全面落实审务、检务公开制度

    二 严格、公正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办案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二)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三 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市工作

     (一)建立健全具有常熟地方特色的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运行机制

      1.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普法依法治市领导机制

      2.不断创新普法依法治市工作机制

      3.不断健全普法依法治市监督机制

      4.不断构建普法依法治市保障机制

     (二)深化全民普法,全面培育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1.编发一套普法读本

      2.打造两大品牌栏目

      3.创办三类法制学校

      4.构建四支普法队伍

      5.完善五项学法制度

     (三)法治政府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第五篇 专题调研

  专题一 重点镇调查

   全面推进 协调发展

    一 镇域概况

    二 主体经济

     (一)工业

     (二)农业

     (三)服务业

    三 社会事业

     (一)社区服务成效显著

     (二)教科文卫事业欣欣向荣

     (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四 工作探讨

    五 调查感言

   小城镇 大文章

    一 着眼资源优势合理布局定位

     (一)区位与环境

      1.区位

      2.环境

     (二)规划与建设

      1.科学规划

      2.功能建设

    二 注重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一)服装工业

     (二)纺织印染工业

     (三)红木家具工业

     (四)精细化工工业

    三 创新经营理念促进和谐发展

     (一)城镇规划的科学化

     (二)集镇管理的规范化

     (三)建设机制的创新性

     (四)产业布局的互补性

     (五)目标规划的协同性

    四 思考与期望

  专题二 典型村调查

   全国文明示范村的成长之路

    一 基本情况

    二 发展历程

    三 今日蒋巷

    四 调查感言

   兴企强村 共同富裕

    一 创业历程

    二 发展理念

     (一)坚持科学的质量管理

     (二)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三)注重品牌效应

    三 远景规划

    四 遇到的新情况及其对策

   一个沿江小村庄的致富之道

    一 基本面貌

    二 成功经验

    三 发展分析

  专题三 特色社区调查

   和谐社区的一面旗帜

    一 基本情况

    二 社区党建

    三 市民学校

    四 学习型社区

    五 社区建设经验

   多业并举 与时俱进

    一 管理区概况

    二 大力发展区域经济

     (一)工业经济

     (二)民营经济

     (三)招商引资

    三 认真履行管理职能

     (一)完善民政救助制度

     (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

     (三)加强计划生育管理

     (四)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 积极做好党建工作

    五 篇尾语

  专题四 新型商贸调查

   打造服装名城 推动产业发展

    一 发展历程

     (一)起步初创阶段(1985年5月~1992年5月)

     (二)稳步发展阶段(1992年6月~2002年12月)

     (三)提高完善阶段(2003年1月~2005年12月)

    二 经营理念

    三 未来发展

     (一)发展目标

     (二)具体措施

   创业之路 成功之道

    一 商厦简介

    二 发展历程

    三 成功经验

     (一)创新服务理念

     (二)重视品牌经营

     (三)加强素质培养

    四 未来之路

     (一)科学调整,提升品位,争创发展优势

     (二)抓住商机,扩大营销,引领消费潮流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行,实施管理新模式

  专题五 骨干企业调查

   创世界名牌 扬民族志气

    一 企业简介

    二 发展历程

     (一)创业起步阶段

     (二)巩固壮大阶段

     (三)发展提高阶段

    三 企业文化

    四 品牌经营

    五 社会责任

   坚持创新之路 打造一流企业

    一 企业基本情况

    二 经营发展状况和特色

     (一)坚持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注重科学管理,勇攀质量新台阶

     (三)实施人才战略,再创发展新优势

     (四)创新运作机制,普及信息化管理

    三 未来发展思路

   企业文化为“隆力奇”腾飞插上金翅

    一 市场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 隆力奇有三个“上帝”

    三 打造“执行力”和“学习型”组织

    四 带动本土品牌群新一轮崛起

  专题六 公益性事业调查

   创建一流医院 提高服务水平

    一 基本情况

    二 办院理念

    三 特色专科

    四 共创未来

   创新办馆理念 服务市民群体

    一 发展历程

    二 藏书与服务设施

     (一)馆藏概况

     (二)网络建设

     (三)社会服务

     (四)科技服务

    三 改革和创优

     (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二)开源节流合理创收

     (三)工作创优,硕果累累

    四 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以民为本 发展体育 服务社会

    一 积极承办文体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二 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努力创收以馆养馆

    三 强化综合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活动安全

 第六篇 户情调查

  城乡户情调查

   城乡居民问卷调查

    一 基本情况

    二 家庭情况

    三 职业状况

    四 家庭财产和收入

     (一)承包、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情况

     (二)承包、经营非农业生产资料的情况

     (三)收入情况

      1.农业收入

      2.非农业收入

      3.其他收入

      4.家庭全年总收入

     (四)住房情况

     (五)拥有耐用消费品的情况

     (六)实际拥有财产情况

    五 个人情况

     (一)政治、社会活动情况

     (二)社会交往

     (三)外出情况

    六 社会冲突与解决

     (一)所遇问题

     (二)相关人群

     (三)所用方法

    七 闲暇生活

    八 社会阶层

     (一)您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存在哪些阶层

     (二)您认为您属于哪个阶层?

     (三)如果把人分为以下几个阶层,您认为自己属于哪个阶层

    九 社会心态

     (一)对现在生活与今后生活的评价

     (二)对个人工作条件的感受

     (三)对个人生活条件的感受

     (四)对居住环境的感受

 后记

 本卷序言

 《常熟卷》编写组

《和谐之路》是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批准号03ASH005)子课题,同时也是2004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子课题。它是在199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常熟卷》的基础上,对常熟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的成果。这不仅对于了解苏南地区如何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典型意义,而且对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并对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