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52

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2014)

SSAPID:101-2267-2050-77
ISBN:978-7-5097-5977-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广州2013年经济运行情况作了深入分析,对2014年经济走势进行了合理预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收录了与上述主题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书中突出专家观点和学术视野,强调广州和珠三角区域特色,既是专家学者探讨宏观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又是社会大众了解相关动态和趋势的重要窗口。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4)》是“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由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关于广州经济分析预测及相关重要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本书分为总报告、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其他专题研究等四部分,共收录研究报告或论文17篇。2013年广州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20.14亿元,增长11.6%。从三次产业看,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工业和农业保持平稳增长;从三大需求看,内需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和消费表现强劲,外贸出口保持低速增长。展望2014年,全球经济谨慎乐观,可望实现3.7%左右的增长,但仍面临着一些风险;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但也面临着经济稳中向好基础还不牢固,财政、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隐患仍存,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就业结构性矛盾较大等困难。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影响,经课题组模型测算,预计2014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左右。

[1]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吸引范围界定及其变化》,《经济地理》2012年第12期。

[2]冯德显、贾晶、巧旭宁:《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及其评价——以郑州市为例》,《地理科学》2006年第3期。

[3]何龙斌:《省际边缘区接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研究》,《经济纵横》2013年第6期。

[4]陈浩、姚星垣:《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的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05年第9期。

[5]陈莹:《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6]张伟、顾朝林:《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7]贾若祥、侯晓丽:《山东省省际边界地区发展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2期。

[8]王国霞:《都市区空间范围的划分方法》,《经济地理》2008年第2期。

[9]Wilson A G.,Complex spatial systems:The modeling foundations of urban and regional analysis,Singapore:Pearson Education Asia Pte Ltd.,2000:63-64.

[10]刘继生、陈彦光:《运用分形城市引力模型对城市体系空间作用的引力进行了探讨》,《地理科学》2000年第6期。

[11]段七零:《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南京经济腹地界定及层次划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8期。

[12]王新生等:《Voronoi图的扩展、生成及其应用于界定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3]闫卫阳、秦耀辰等:《城市断裂点理论的验证、扩展及应用》,《人文地理》2004年第2期。

[14]庞宇等:《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安徽省城市影响范围及经济区划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5]陈建军、姚先国:《论上海和浙江的区域经济联系——一个关于“中心—边缘”理论和“极化—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5期。

[16]杨再高、陈来卿、陈亚鸥:《中心城市与区域合作发展理论与实践》,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17]左正:《广州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及拓展战略腹地的构想》,《城市观察》2009年第2期。

[18]Peter Karl Kresl,Balwant Singh,Competitiveness and the Urban Economy:Twenty-four Large US Metropolitan Areas,Urban Studies.1999,36:5-6.

[19]Baldwin,R.E.,The Core-Periphery Model with forward-looking expectation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1,31:21-49.

[20]邓春玉:《基于对外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的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分析》,《地理科学》2009年第3期。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功能布局规划》,2012。

中共广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政策读本》,广州出版社,2012。

沈奎主编《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二)》,广州出版社,2012。

沈奎主编《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一)》,广州出版社,2012。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1+15系列政策文件》,2013年9月。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2+3+9”重大发展平台控制性规划》,2013年9月。

谌利民:《世界新城区发展的趋势和最新理念》,《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0期。

邢海峰:《新城区有机生长规划论》,新华出版社,2004。

傅崇兰:《新城区论》,新华出版社,2005。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张捷、赵民:《新城区运动的演进及现实意义》,《国外城市规划》2002年第5期。

陈劲松编《新城区模式——国际大都市发展实证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张玉鑫:《对汉城新城区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上海城市规划》2001年第2期。

姚兢、郭霞:《东京新城区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6期。

王金军、陈华:《国内外新城区开发模式及机制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张军、田心:《新城区建设模式研究》,《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第5期。

萝岗区人民政府:《2013年萝岗区建设方案》,2013年5月。

南沙区人民政府:《实施广州市“123”功能布局规划建设方案(2012—2016)暨2013年实施计划》,2013年4月。

广州市规划局、增城市人民政府:《2013年增城副中心建设方案》,2013年4月。

巴曙松、任杰:《PPPs:基础设施运营新路径》,《新财经》2007年第7期。

王新哲:《城市化演进中的中国城市用地制度创新研究》,《理论探讨》2009年第6期。

王丽英、尹丹丽、刘炳胜:《城市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营的管理维护策略探析》,《现代财经》2009年第11期。

汪大海、刘金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的新视角:地方试点及经验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4期。

李凤安:《网络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黄如宝、王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现状及创新研究》,《建筑经济》2006年第10期。

庄红卫、李红:《湖南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经济地理》2011年第12期。

王梅、刘琼、曲福田:《工业土地利用与行业结构调整研究——基于昆山1400多家工业企业有效问卷的调查》,《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第6期。

赵小风、黄贤金、李衡等:《基于RAGA-AHP的工业行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第8期。

马学广、王爱民、闫小培:《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人文地理》2010年第3期。

叶昌东:《1990s以来广州工业结构演变及其形成机制》,《岭南学刊》2009年第6期。

吕卫国、陈雯:《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地理学报》2009年第2期。

郑延敏、叶昌东:《广东省新兴产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比较研究——基于增城汽车产业核心区与河源高新区的调查分析》,《城市观察》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