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90

阅读变迁与知识转型图书

SSAPID:101-2255-9295-66
ISBN:978-7-5201-3705-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与冲击促使科举制度必须对其有所回应,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与流通,既受到读书人精英知识取向调整与科举制度变革的影响,同时也深度介入了科举考试的实践。以科举考试用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加深对晚清中国读书人群体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的理解。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曹南屏
编 辑:李丽丽;汪延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文前辅文

 索引

 后记

 导论

  一 考试、书籍与知识

  二 研究史回顾

   (一)制度史之外:晚清科举研究的拓展

   (二)转向文本、书籍与知识

 第一章 清代科举的知识规划、考试实践与士子群体的知识养成

  一 “道一风同”:清代科举的知识规划

  二 “损之又损”:科举考试实践对知识的简化

  三 科举考试中的历史知识

  小结

 第二章 坊肆、名家与士子

  一 畅销名作

  二 制举名家

  三 指引阅读,形塑知识

  小结

 第三章 学问与世变

  一 “经史,学之根柢也”

  二 “论学以有用为主”

  三 “史愈近者,愈切实用”

  四 “泰西东,史学新”

  小结

 第四章 新政的生意

  一 书籍之用

  二 “兼问时务”:甲午之后的科举变革

  三 科举改制后的上海出版市场

  四 出版乱象:射利、翻印与版权之争

  小结

 第五章 “再生产”的难局

  一 新文体与新知识

  二 新书与新报的传播

  三 “讲新学”与“正人心”

  四 “再生产”的难局

  小结

 结语

  一 “海内求新之士日多”

  二 从废八股到存旧学

本书以晚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用书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近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如何应对知识上同样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时期,西学的传入与冲击促使科举制度必须对其有所回应,科举考试用书的出版与流通,既受到读书人精英知识取向调整与科举制度变革的影响,同时也深度介入了科举考试的实践。以科举考试用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助于加深对晚清中国读书人群体阅读世界与知识世界的理解。

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市书商业同业公会档案,档案号:S313。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藏:

军机处档折件。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宫中档朱批奏折。

军机处录副奏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档案馆藏:

《冯汝琪家信》,档案号:甲203。

《李小川日记》,档案号:甲666。

《瞿鸿禨朋僚书牍》,档案号:甲375。

《许同莘日记》,档案号:甲622-11。

《安徽俗话报》《北京新闻汇报》《北洋官报》《采风报》《大公报》《大陆报》《东方杂志》《国民日日报汇编》《国闻报》《杭州白话报》《湖北商务报》《集成报》《江苏》《江西官报》《教育学报》《警钟日报》《觉民》《教育杂志》《京话报》《经济丛编》《利济学堂报》《鹭江报》《蒙学报》《南洋七日报》《女子月刊》《青年进步》《清议报》《求是报》《珊瑚》《商务报》《申报》《时报》《时务报》《实学报》《苏报》《台湾日日新报》《同文沪报》《外交报》《万国公报》《文学》《五洲汇报》《香港华字日报》《湘学报》《湘学新报》《小说丛报》《新民丛报》《新世界学报》《新闻报》《新小说》《新新小说》《新学报》《选报》《亚东时报》《渝报》《豫报》《浙江潮》《知新报》《直隶教育杂志》《制言月刊》《中外日报》《字林沪报》

《精选新政应试必读六种》,1901年上海石印本,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藏。

《精选新政应试必读六种》,1903年上海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目耕斋读本初集》,同治庚午(1870)春重镌版,厦门多文斋发兑,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图书馆藏。

《时务策法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广东聚丰坊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四书经史论策合编》,1901年上海铅印本,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藏。

《御纂五经》,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点石斋刊本。

《增选加注能与集》,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中外文献策论汇海》,鸿宝斋书局1902年石印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朱批目耕斋全集》,光绪辛卯年(1891)文贤书屋刊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藏。

汇报馆译《西学关键》,光绪二十九年(1903)鸿宝斋石印本。

路德:《柽华馆试帖汇钞辑注》,光绪十四年(1888)苏州绿荫堂和记刊本。

路德:《蒲编堂训蒙草详注》,善成堂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路德:《仁在堂大题汇编》,燕诒堂同治庚午(1870)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路德:《仁在堂论文各法》,光绪戊子年(1888)张氏花雨楼刊本。

杞庐主人编《时务通考》,光绪二十三年(1897)点石斋石印本。

歉成竹坡:《小万卷斋试帖》,同治甲戌(1874)梅村家塾刊本。

司徒修编著《制艺简摩集》,东昌叶氏书林道光二十五年(1845)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宋树基、蔡光照、闵檝、黄熙曾合辑《中外时务新书叙录》,1902年上海会文书社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听秋旧庐主人辑《中外经世策论合纂》,1902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汪承忠:《初学启悟集》,恒有堂道光九年(1829)重镌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席裕福、沈师徐辑《皇朝政典类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

项思勋:《启蒙策论初集》,1902年平江项氏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项思勋:《启蒙策论二集》,1902年平江项氏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杨逢春、萧应櫆辑《详注分韵试帖青云集》,1880年上海紫文阁刊本。

于宝轩辑《皇朝蓄艾文编》,1903年上海官书局铅印本。

俞樾:《曲园课孙草》,光绪八年(1882)金陵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约雅堂主人辑《二十四史九通政典类要合编》,1902年石印本。

张熙宇:《朱批增注七家诗选》,咸丰七年(1857)刻本。

仲振履:《秀才秘籥》,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

周雪樵评选、稽铨注释《评注史论启蒙》,浙江经世文社1902年刊本。

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

《光绪二十三年江南乡试题名录》,光绪二十三年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会试录》,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光绪二十八年补行庚子壬寅恩正科江南乡试录》,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光绪二十八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山东乡试题名录》,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光绪二十八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浙江乡试录》,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湖北乡试录》,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光绪壬寅补行庚子恩正并科山西乡试题名录》,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光绪壬寅补行庚子恩正并科陕西乡试题名录》,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光绪二十九年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会试录》,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恩科河南乡试录》,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恩科湖南乡试录》,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恩科浙江乡试录》,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陕西乡试题名录》,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光绪癸卯恩科江南乡试录》,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光绪癸卯恩科云南乡试录》,光绪二十九年刻本。

《光绪丁酉科江南闱墨》,光绪二十三年衡鉴堂刻本。

《光绪二十八年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江南乡试闱墨》,光绪二十八年粤东省城学院前鸿都阁石印本。

《光绪壬寅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顺天乡试闱墨》,光绪二十八年河南文明堂刻本。

《光绪癸卯恩科精选直省闱艺》,上海时中书局,1903。

《光绪壬寅补行庚子恩正两科四川乡试朱卷》,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湖南乡试事宜》,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礼部、政务处会奏变通科举章程》,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钦定科场条例》,《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第829~830册。

《钦定科场条例》,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8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

《钦定学政全书》,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0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清内阁政务处奏稿汇订》,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4。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7。

《续增科场条例》,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49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朝朱批奏折》,中华书局,199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咸丰同治两朝上谕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光绪《重修华亭县志》

民国《封邱县续志》

民国《吴县志》

民国《雄县新志》

同治《星子县志》

冯煦:《蒿盦类稿·续稿·奏稿》,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广东文史资料》第3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62。

《河南文史资料》第5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81。

《河南文史资料》第9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89。

《纪念柏文蔚先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会编印,1986。

《江阴文史资料》第1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江阴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83。

罗功武:《罗攻武遗稿〈粤故求野记〉选辑》,高明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高明文史》第9辑,出版年月不详。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苏州史志资料选辑》总第29辑,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编辑部,2004。

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苏州史志资料选辑》总第30辑,苏州史志资料选辑编辑部,2005。

《镇江文史资料》第7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镇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84。

《镇江文史资料》第17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镇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199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第33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94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阿英编校《近代外祸史》,潮风出版社,1941。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鲍东里:《史鉴节要便读》,同治六年(1867)福芸楼刊本。

卞孝萱、唐文权编著《民国人物碑传集》,凤凰出版社,2011。

卞孝萱、唐文权编著《辛亥人物碑传集》,凤凰出版社,2011。

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陈步编《陈石遗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陈澧:《东塾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陈弢辑《同治中兴京外奏议约编》,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陈无我:《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陈寅恪:《陈寅恪集·诗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陈玉澍:《后乐堂文钞续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7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崔燕南整理《曹元弼友朋书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澹庵(孔昭晋):《癸卯汴试日记》,1926年息云庐丛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邓实辑《光绪壬寅(廿八年)政艺丛书》,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2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6。

丁治棠:《丁治棠纪行四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独醒主人:《东社读史随笔》,1905年刻本。

法式善等撰《清秘述闻三种》,中华书局,1982。

樊增祥:《樊山政书》,中华书局,2007。

冯自由:《革命逸史》,新星出版社,2011。

福格:《听雨丛谈》,中华书局,1997。

傅云龙:《实学文导》,1895年石印本。

傅云龙:《洋务实学新编》,1896年上海书局石印本。

傅云龙:《傅云龙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泔滨渔者:《时务目论》,1902年上海华洋书局代印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甘鹏云:《潜庐随笔》,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9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高平叔编《蔡元培全集》,中华书局,1984。

公奴(夏颂莱):《金陵卖书记》,开明书店,1902,上海图书馆藏。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

龚自珍:《精刊龚定盦全集》,国学扶轮社,1909。

顾家相:《堂文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83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顾廷龙校阅《艺风堂友朋书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顾炎武:《日知录校注》,陈垣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郭嵩焘:《郭嵩焘全集》,岳麓书社,2012。

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中华历史人物别传集》,线装书局,2003。

国家图书馆分馆编选《(清末)时事采新汇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韩国钧:《永忆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韩国钧:《止叟年谱》,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韩又黎:《都门赘语》,光绪六年(1880)刻本。

洪亮吉:《更生斋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68册。

胡朴安:《五九之我》,《朴学斋丛书》第二集第18册,胡道彦台北自印本,1983。

胡思敬:《国闻备乘》,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胡思敬:《退庐全集·笺牍·奏疏》,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胡思敬:《退庐全集·文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5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唐才常集》,中华书局,1980。

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华书局,2013。

黄体芳:《醉乡琐志》,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1940。

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黄炎培:《黄炎培日记》,华文出版社,2008。

贾文昭主编《皖人诗话八种》,黄山书社,1995。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中华书局,1983。

江希曾:《旌川杂志》,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江志伊等辑《济阳江氏金鳌派宗谱》,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江左书林书目》,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姜义华、张荣华编《康有为全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井俊起:《雪苑戆叟忆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0。

蒯光典:《金粟斋遗集》,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1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雷廷珍:《雷氏遗书》,1902年贵阳刻本。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李伯元:《文明小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李涵秋:《广陵潮》,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李万健、邓咏秋编《民国时期私家藏书目录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李岳瑞:《春冰室野乘》,《中国野史集成》第50册,巴蜀书社,1993。

李永圻、张耕华编《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李元度辑《国朝先正事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2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李钟珏:《且顽七十岁自叙》,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83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

梁章钜:《制义丛话 试律丛话》,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林纾:《畏庐三集》,商务印书馆,1924。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中国书店,1991。

刘愚:《世载堂杂忆》,中华书局,1997。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刘鹗:《老残游记》,齐鲁书社,1981。

刘光第:《刘光第集》,中华书局,1986。

刘光蕡:《刘光蕡集》,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

刘锦藻:《皇朝续文献通考》,《续修四库全书》第815~821册。

刘坤一:《刘坤一奏疏》,岳麓书社,2013。

刘咸炘:《推十书·壬癸合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柳和城编著《叶景葵年谱长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龙启瑞:《经德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541~1542册。

龙启瑞:《经籍举要》,光绪十九年(1893)芜湖中江书院刊本。

卢前:《冶城话旧》,《南京文献》第4号,1947年4月。

陆费逵:《陆费逵文选》,中华书局,2011。

陆瑞清:《冬荣山房文稿》,民国年间铅印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罗惇曧:《宾退随笔》,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26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

骆宝善、刘路生主编《袁世凯全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骆憬甫:《浮生手记,1886~1954: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纪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吕思勉:《吕思勉遗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旅生:《痴人说梦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马太元:《北游笔记》,1911年铅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马新贻:《马新贻文案集录》,高尚举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南皮节相保存国粹书》,光绪三十三年(1907)苏州毛上珍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潘懋元、刘海峰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齐令辰:《三字经简注》,宝文堂书店,1988。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宝文堂书店,1989。

祁寯藻:《祁寯藻集》,三晋出版社,2009。

钱锺书:《石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钱仲联辑录《沈曾植海日楼佚序(上)》,《文献》1990年第3期。

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璩鑫圭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蘧园(欧阳淦):《负曝闲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任建树主编《陈独秀著作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任启运:《史要纂注》,嘉庆丁丑(1817)年刻本。

桑兵、张凯等编《近代中国学术思想》,中华书局,2008。

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编《冒广生友朋书札》,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申报馆编《最近之五十年》,申报馆,1923。

沈桐生:《东西学书提要总叙》,光绪二十三年(1897)读书有用斋刻本。

沈惟贤:《万国演义》,上贤斋(杭州),1903。

舒大刚、杨世文主编《廖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舒新城:《我和教育》,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1。

苏州大学中文系明清诗文研究室编《明清诗文研究丛刊》第2辑,1982。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孙荣:《中国古今法制表》,《续修四库全书》第761册。

孙延钊:《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徐和壅、周立人整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孙应祥、皮后锋编《〈严复集〉补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唐才常:《觉颠冥斋内言》,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编《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9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铁沙寒叟(张志鹤):《我生七十年的自白》,1948年铅印本。

汪叔子编《文廷式集》,中华书局,1993。

汪叔子、张求会编《陈宝箴集》,中华书局,2003。

王定保:《唐摭言》,三秦出版社,2011。

王稼句编纂《三百六十行图集》,古吴轩出版社,2002。

王理孚:《王理孚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王茂荫:《王侍郎奏议》,《续修四库全书》第500册。

王清穆:《知耻斋日记》,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1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王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王维泰:《汴梁卖书记》,开明书店,1903。

王西清、卢梯青辑《西学大成》,上海醉六堂书坊,1895。

王锡彤:《抑斋自述七种之一·浮生梦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8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王锡彤:《抑斋自述七种之二·河朔前尘》,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8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王先谦:《葵园四种》,岳麓书社,1986。

汪辟疆撰、王培军笺证《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中华书局,2008。

汪原放:《亚东图书馆与陈独秀》,学林出版社,2006。

温州市图书馆编《林骏日记》,沈洪保整理,中华书局,2018。

温州市图书馆编《刘绍宽日记》,方浦仁、陈盛奖整理,中华书局,2018。

温州市图书馆编《赵钧日记》,陈伟玲整理,中华书局,2018。

文明书局编辑所编《皇清政治学问答初编》,文明书局,1902。

文明书局编辑所编《皇清政治学问答二编》,文明书局,1902。

吴蒙:《学究新谈》,商务印书馆,1915。

吴士鉴:《含嘉室文存》,林庆彰主编《民国文集丛刊》第1编,台北: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2008。

吴仰湘编《皮锡瑞全集》,中华书局,2015。

锡良:《锡良遗稿·奏稿》,中华书局,1959。

夏晓红辑《〈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冼剑民、陈鸿钧编《广州碑刻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象山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经史学家陈汉章》,黄山书社,1997。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2。

谢念林、王晓燕等编译《丁家立档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谢作拳、陈伟欢编注《瑞安孙家往来信札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熊月之主编《晚清新学书目提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许宝蘅:《许宝蘅日记》,中华书局,2010。

许同莘编《张文襄公年谱》,商务印书馆,1946。

徐珂编撰《清稗类钞》,中华书局,2010。

徐润:《徐愚斋自叙年谱》,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75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徐兆玮:《徐兆玮日记》,黄山书社,2013。

薛福成:《庸庵文编》,《续修四库全书》第1562册。

杨葆光:《订顽日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杨琥编《夏曾佑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姚永概:《慎宜轩日记》,黄山书社,2010。

姚鹓雏:《江左十年目睹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叶德辉:《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叶景葵:《叶景葵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殷葆:《追忆录》,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86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恽毓鼎:《恽毓鼎澄斋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恽毓鼎:《恽毓鼎澄斋奏稿》,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岳麓书社,1985。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一)》,岳麓书社,1987。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八)》,岳麓书社,1994。

张伯驹:《张伯驹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张春帆:《九尾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

张棡:《隐园日记》,温州市图书馆编《温州市图书馆藏日记稿钞本丛刊》,中华书局,2017。

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

张枏、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

张佩纶:《涧于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566册。

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往来书信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张树年主编《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

张燕婴整理《俞樾函札辑证》,凤凰出版社,2014。

张一麐:《古红梅阁笔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张裕钊:《张裕钊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张元济:《张元济全集》,商务印书馆,2008。

昭梿:《啸亭杂录》,中华书局,1980。

赵德馨主编《张之洞全集》,武汉出版社,2008。

郑振铎编《晚清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二辑),大象出版社,20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87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115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123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125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近代史资料》总132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钟毓龙:《科场回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钟毓龙:《说杭州》(增订本),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岳麓书社,1985。

周星誉、周星诒:《鸥堂日记·窳櫎日记》,刘蔷整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周询:《蜀海丛谈》,巴蜀书社,1986。

周永林编《邹容文集》,重庆出版社,1983。

周作人:《立春以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朱寿朋撰《(光绪朝)东华续录》,《续修四库全书》第383~385册。

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朱一新:《拙盦丛稿》,光绪二十二年(1896)葆真堂刻本。

朱一新:《无邪堂答问》,中华书局,2002。

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朱峙三:《朱峙三日记(1893~191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邹晓燕整理《张百熙、瞿鸿禨往来书札(下)》,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编《历史文献》第2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岳麓书社,2009。

“Elev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Society for the Diffusion of Christian & General Knowledge among the Chinese for the Year Ending October 31st,1898”,(Shanghai:Shanghai Mercury Office,1898).

安东强:《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卞冬磊:《古典心灵的现实转向:晚清报刊阅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陈平原、米列娜主编《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戴联斌:《从书籍史到阅读史:阅读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新星出版社,2017。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葛兆光:《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郭丽萍:《绝域与绝学:清代中叶西北史地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韩策:《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何冠彪:《明清人物与著述》,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

胡平:《清代科举考试的考务管理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

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力、信仰与正当性》,台北:允晨文化,1994。

黄永年:《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辑录》,中华书局,2007。

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贾小叶:《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以中东部若干督抚为中心的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酒井忠夫:《清代善书研究》,刘岳兵、孙雪梅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李林:《最后的天子门生——晚清进士馆及其进士群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17。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

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增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刘海峰:《科举制与科举学》,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刘兆瑸:《清代科举》,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77。

陆胤:《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罗志田:《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

罗志田:《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05。

乔治忠:《清朝官方史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乔治忠:《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沈津:《老蠹鱼读书笔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沈俊平:《举业津梁:明中叶以后坊刻制举用书的生产与流通》,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9。

狩野直喜:《中国学文薮》,周先民译,中华书局,2011。

苏精:《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

苏精:《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

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

王日根:《中国科举考试与社会影响》,岳麓书社,2007。

魏光奇:《清代民国县制和财政论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徐佳贵:《乡国之际:晚清温州府士人与地方知识转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徐有富、徐昕:《文献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严寿澂:《近世中国学术思想抉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杨丽莹:《清末民初的石印术与石印本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杨丽莹:《扫叶山房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人民出版社,2003。

姚念慈:《康熙盛世与帝王心术——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章清:《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赵晓兰、吴潮:《传教士中文报刊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赵园:《制度·言论·心态——〈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钟少华:《人类知识的新工具:中日近代百科全书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6。

钟少华:《中国近代新词语谈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周积明、宋德金主编《中国社会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邹振环:《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阿梅龙:《晚清科举制度与西学东渐》,沙培德、张哲嘉主编《近代中国新知识的建构》,台北:中研院,2013。

安东强:《晚清科举的场次与选才》,《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范沛潍:《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述论》,《历史档案》1993年第3期。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清末政情》,《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以刘大鹏、朱峙三日记为视角的比较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关晓红:《晚清议改科举新探》,《史学月刊》2007年第10期。

关晓红:《议修京师贡院与科举制的终结》,《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4期。

关晓红:《清季科举改章与停废科举》,《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

韩琦:《晚清西方印刷术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石印术的传入为例》,韩琦、米盖拉(Michela Bussotti)编《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商务印书馆,2008。

韩琦、王扬宗:《石印术的传入与兴衰》,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印刷印钞分会编《中国印刷史料选辑》之四《装订源流和补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

侯美珍:《明清科举取士“重首场”现象的探讨》,《台大中文学报》第23期,2005年12月。

侯美珍:《明清科举八股小题文研究》,《台大中文学报》第25期,2006年12月。

侯美珍:《近六十年来台湾科举研究综述——以专书、学位论文为主》,陈益源、郑大主编《科举制度在台湾》,台北:里仁书局,2014。

贾琳:《清末民初士人的一种生存模式——以〈癸卯汴试日记〉作者为个案的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贾琳:《时间延展与制度变迁——清代科举“展期”考论》,《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1期。

贾琳:《晚清科举的制度危机与考试改革的应对失措——以“区分度/文体”互动关系为视角的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贾琳:《科举改章与考官、媒体及士子的书籍应对——基于阶层分析的晚清书籍社会史考察》,《安徽史学》2018年第2期。

李兵:《18世纪汉学书院与科举关系新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李兵、许静:《论清代科举考试内容对书院教学的影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李林:《晚清进士的考选与教育——以进士馆为中心的研究(1898~1911)》,硕士学位论文,香港中文大学,2011。

李林:《从经史八股到政艺策论:清末癸卯、甲辰科会试论析》,《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55期,2012年7月。

李林:《晚清进士馆研究:天子门生的转型困境与契机》,《清华学报》(新竹)新44卷第1期,2014年3月。

李玲:《从刊报未分到刊报两分——以晚清报刊名词考辨为中心》,《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3期。

李仁渊:《阅读史的课题与观点:实践、过程、效应》,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李孝悌:《建立新事业——晚清的百科全书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1本第3分,2010年9月。

刘海峰:《“科举学”刍议》,《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刘海峰:《“科举学”发凡》,《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乡试》,《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榜进士》,《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刘海峰:《“策学”与科举学》,《教育学报》第5卷第6期,2009年12月。

刘龙心:《从科举到学堂——策论与晚清的知识转型(1901~190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8期,2007年12月。

刘祥光:《时文稿:科举时代的考生必读》,《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第22期,1996年9月。

刘祥光:《印刷与考试:宋代考试用参考书初探》,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17期,2000年5月。

刘祥光:《宋代的时文刊本与考试文化》,《台大文史哲学报》第75期,2011年11月。

罗志田:《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清华学报》(新竹)新25卷第4期,1995年12月。

罗志田:《失去重心的近代中国——清末民初思想权势与社会权势的转移及其互动关系》,《清华汉学研究》第2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罗志田:《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汉学研究》第15卷第2期,1997年12月。

罗志田:《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罗志田:《中国传统的负面整体化:清季民初反传统倾向的演化》,《中华文史论丛》第7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罗志田:《数千年中大举动——科举制的废除及其部分社会后果》,《二十一世纪》(香港)2005年6月号。

罗志田:《科举制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罗志田:《再论清季民初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田浩编《文化与历史的追索:余英时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社,2009。

罗志田:《通史致用:简析近代史学地位的一度上升》,《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2期。

米列娜、瓦格纳:《思维方式的转型与新知识的普及——清末民初中国百科全书的发展历程》,林盼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潘光哲:《〈时务报〉和它的读者》,《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

潘光哲:《追索晚清阅读史的一些想法——“知识仓库”、“思想资源”与“概念变迁”》,《新史学》第16卷第3期,2005年9月。

瞿骏:《重大问题的再历史化——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瞿骏:《历史的底色——清末民初教育变革与现代国家观念的普及》,余伟民、刘昶主编《文化和教育视野中的国民意识:历史演进与国际比较》,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邵学禹:《〈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所见乾隆皇帝之政论及其对史事之意见》,《史辙:东吴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学报》第5期,2009年7月。

邵学禹:《〈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御批析述》,硕士学位论文,台湾东吴大学,2010。

沈洁:《科举、功名与清末民初知识人社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沈俊平:《清代坊刻考试用书的影响与朝廷的回应》,《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54期,2012年1月。

沈俊平:《清代坊刻四书举业用书的生产活动》,《汉学研究》第30卷第3期,2012年9月。

沈俊平:《清代坊刻四书应举用书探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5期。

沈俊平:《晚清石印举业用书的生产与流通:以1880~1905年的上海民营石印书局为中心的考察》,《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57期,2013年7月。

沈俊平:《点石斋石印书局及其举业用书的生产活动》,《故宫学术季刊》第31卷第2期,2013年12月。

沈俊平:《晚清同文书局的兴衰起落与经营方略》,《汉学研究》第33卷第1期,2015年3月。

水上雅晴:《清代科举中的策问:以乾嘉期重视策问的现象为考察中心》,刘海峰主编《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水上雅晴:《清代科举与策问:考官重视策问的实态以及汉学家官员的“再生产”》,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上海嘉定博物馆编《科举学论丛》2010年第1辑。

水上雅晴:《乾嘉之学与八股文的关系初探》,天一阁博物馆编《科举与科举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孙青:《引渡“新知”的特殊津梁——清末射策新学选本初探》,《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5期。

谭嘉伟、王银田:《李殿林墓志考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年第5期。

王尔敏:《清廷〈圣谕广训〉之颁行及民间之宣讲拾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下,1993年6月。

王尔敏:《晚清实学所表现的学术转型之过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2期,2006年6月。

王汎森:《历史教科书与历史记忆》,《思想》第9期,2008年5月。

王福寿:《科举的参考书》,《故宫文物月刊》第8卷第4期,1990年6月。

徐佳贵:《废科举、兴学堂与晚清地方士子——以林骏〈颇宜茨室日记〉为例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4期。

徐世博:《清末江苏学政的考试与选拔:以经古考试和南菁书院为中心》,《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66期,2018年1月。

杨念群:《痛打“时文鬼”——科举废止百年后的省思》,《清史研究》2017年第1期。

尤育号:《学政与晚清教育、学风的变迁——以黄体芳为例》,《浙江学刊》2010年第5期。

尤育号:《在新学与旧知之间:一个乡村士绅的阅读世界——以张棡〈杜隐园日记〉为中心》,《历史教学问题》2011年第4期。

於梅舫:《浙粤学人与汉宋兼采——朱一新〈无邪堂答问〉论学旨趣解析》,《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4期。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二十一世纪》(香港)1991年8月号。

余英时:《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二十一世纪》(香港)2005年6月号。

岳鸳鸯:《明代科举图书的出版传播》,《寻根》2011年第5期。

张荣华:《章太炎与章学诚》,《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张振国:《晚清徽州奇士程秉钊生平著述及别号考》,《史林》2016年第1期。

张仲民:《从书籍史到阅读史——关于晚清书籍史/阅读史研究的若干思考》,《史林》2007年第5期。

章清:《中西历史之“会通”与中国史学的转向》,《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

章清:《“策问”中的“历史”——晚清中国“历史记忆”延续的一个侧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章清:《“策问”与科举体制下对“西学”的接引——以〈中外策问大观〉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8期,2007年12月。

章清:《晚清西学“汇编”与本土回应》,《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章清:《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

赵利栋:《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学堂与士绅阶层》,《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第1期,2005年2月。

周彦文:《论历代书目中的制举类书籍》,《书目季刊》第31卷第1期,1997年6月。

周振鹤:《书中自有富强术?》,《读书》1992年第12期。

周振鹤:《问策与对策》,《读书》1993年第3期。

周振鹤:《官绅新一轮默契的成立——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周振鹤:《〈圣谕〉〈圣谕广训〉及其相关的文化现象》,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16,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Benjamin A.Elman,(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0).

Christopher A.Reed,(Vancouver:UBC Press,2004).

Cynthia Brokaw,(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Joseph P.McDermott,(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6).

Kai-wing Chow,(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Maria Lúcia G.Pallares-Burke,(Cambridge:Polity Press,2002).

Michael Lackner,Iwo Amelung and Joachim Kurtz,eds.,(Leiden:Brill,2001).

Milena Doleelová-Velingerová and Rudolf G.Wagner,eds.,(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14).

Natascha Vittinghoff and Michael Lackner,eds.,(Leiden:Brill,2004).

Peter Burk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

Ping-ti Ho,(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2).

Roger Chartier,ed.,(Cambridge:Polity Press,1989).

Roger Chartier, trans.by Lydia G.Cochrane(Durham:Duke University Press,1991).

Rudolf G.Wagner,ed.,(Albany:SUNY Press,2007).

Tze-ki Hon and Robert J.Culp,eds.,(Leiden:Brill,2007).

Wolfgang Franke,(Cambridge,MA: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Harvard University,1960).

Ye Xiaoqing,(Ann Arbor: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3).

井上进『中国出版文化史——書物世界と知の風景』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2。

Angela Ki Che Leung,“Elementary Education in the Lower Yangtze Region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in Benjamin A.Elman and Alexander Woodside,eds.,(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4).

Benjamin A.Elman,“Political,Social,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via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Vol.50,No.1(February,1991).

Benjamin A.Elman,“The Changing Role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Southern Provencial Civil Examinations During the Ming and Ching,” (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Vol.5,No.1(November,1992).

Cynthia Brokaw,“Book History in Premodern China: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I,” ,Vol.10(2007).

Cynthia Brokaw,“Publishing,Society and Culture in Pre-Modern China:the Evolution of Print Culture,” ,2,1(2005).

Roger Chartier,“Texts,Printing,Reading,” in Lynn Hunt,ed.,(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Tobie Meyer-Fong,“The Printed World:Books,Publishing Culture,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Vol.66,No.3(Aug.,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