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传播创新研究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2019)

SSAPID:101-2232-9280-70
ISBN:978-7-5201-4831-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以“中国传播创新”为主题,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在地观察与一手材料,深入解读2018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与媒体领域的传播创新实践,剖析典型案例,反思热点问题,提出应对之策,同时聚焦公众的传播创新实践,发掘中国的传播智慧,以期为中国传播创新实践开辟多元化路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传播创新蓝皮书
作 者: 单波 肖珺 吴世文
编 辑:张苏琴;张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6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G2 信息与知识传播

 中国皮书网

 法律声明

 传播创新蓝皮书编委会

 Abstract

 传播创新蓝皮书专家委员会

 皮书数据库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基本子库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Ⅰ 总报告

  B.1 2018年中国传播创新:进展、挑战和未来走向*

   一 中国传播创新的内在结构与评价方法

    (一)中国传播创新的内在结构

    (二)如何评价中国传播创新

    (三)如何辨别真/伪传播创新

   二 中国传播创新的五个维度及其进展

    (一)社会传播

     1.“腾讯为村”:农村公益传播创新

     2.“一块屏幕”:乡村教育创新及其争议

     3.“蚂蚁森林”推出“合种”项目:环境传播的在线人际互动

     4.民营实体书店行业回暖:公共文化传播空间建构

     5.腾讯“守护者计划”:网络安全公益传播

    (二)文化传播

     1.国产影视剧/综艺节目“出口”:热播与挑战并存

     2.“敦煌× 抖音”:基于新兴媒体的文化传播创新

     3.非遗文化传承的探索:“文化+技术”的合力

     4.故宫与“新文创”: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5.《我的中国故事:海外汉学家视野里的中国》:汉学家用中国故事沟通世界*

    (三)政治传播

     1.“忻州随手拍”:政务传播创新的尝试

     2.罗湖“双周发布”:打造透明的基层政府

     3.贵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大数据平台作为“沟通的桥梁”

     4.江苏司法厅“无人律所”:律所服务的网络化

     5.上海市宝山区“社区通”:政治传播的社区化

    (四)经济传播

     1.“知乎大学”上线:知识即服务

     2.区块链电子发票:新技术下的信息优化

     3.阅文、B站相继入场:“耳朵经济”的盈利模式

     4.“锦鲤”信小呆:支付宝营销方式创新

    (五)媒体传播

     1.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直播和移动报道平台“现场云”

     2.“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与困境

     3.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县级融媒体中心之“融媒眼”

     4.腾讯新闻:Dreamwriter智能纠错技术与算法更迭

     5.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直播流“看看新闻Knews24”

   三 中国传播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走向

 Ⅱ 社会传播篇

  B.2 西部乡村组织传播活动在社交媒体中的实践

   二 调研方案的设计

   三 活跃、有效的乡村组织传播新途径

    (一)基层乡村微信群信息传播状态活跃

    (二)信息传播、组织和动员功能的丰富呈现

    (三)信息传播与信息使用的活跃和互动

    (四)微信群的成员表现出一定的新媒介素养

   四 结论与探讨

    (一)自下而上的微信平台构建路径

    (二)普通村民拥有的便捷沟通渠道

    (三)基层乡村微信群的管理总体较为松散

     1.从邀请谁加群的方面来看,并没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2.乡村基层微信群中对信息发布内容的管理也相对宽松

    (四)乡村基层微信群在组织传播方面的创新实践

  B.3 算法驱动下的信息分发创新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对微博公开材料的文本分析

     2.对“最热搜”上榜微博的文本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热搜”上榜规则的演变

    (二)娱乐八卦类话题更易上“热搜”

    (三)导向性被纳入算法设计价值

   四 讨论:反思信息分发的创新

    (一)注意力的碎片化

    (二)可见度的不对称

    (三)算法决策制定的“黑箱化”

    (四)信息控制的隐蔽性

   五 结语

  B.4 创新性对农技员工作中使用社交媒体行为的影响*

   一 研究意义

    (一)关注农技员群体创新性的意义

    (二)农技员使用社交媒体的重要性

   二 理论准备

    (一)创新性分类以及测量

    (二)创新性的影响因素

    (三)社交媒体工具的使用方式

    (四)创新性对农技推广中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影响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

    (二)模型选择

   四 研究发现

    (一)农技员创新分类的结果

    (二)对创新性预测变量的检验

     1.模型的适用性

     2.显著性较强的预测变量

     3.显著性较弱的预测变量

    (三)不同创新类型农技员在社交媒体工具使用效果方面的差异

   五 总结与对策

    1.经典创新扩散模型至今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制约农村互联网媒体扩散的主导因素,由外在环境因素向内在个体因素转变

    3.农技员使用社交媒体越熟练,就越能在农技推广中发挥社交媒体的独特优势

    4.对使用社交媒体在农技推广中实际效果的感知和对其未来效果的期待之间存在偏差

    5.将社交媒体作为农技推广工具需要引导

    6.创新与不足

 Ⅲ 政治传播篇

  B.5 2018年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发展报告

   一 2018年是教育政务新媒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1.传统新媒体平台发展放缓

    2.2018年成为教育政务新媒体的短视频元年

    3.教育政务新媒体在双重属性中力求取得平衡

    4.教育政务新媒体全局性的联动初步形成

    5.从业人员开始进行角色反思

   二 强化沟通:寻找政务属性与媒体属性间的平衡

    1.政策传播:多元互动的网状格局形成

    2.政务服务:已成方向但面临统筹难题

    3.沟通公众:常态与应急状态下的不同方式

   三 积极运用新技术:融媒体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

    1.入驻短视频平台

    2.积极实现智能化传播

    3.强化交互性传播

   四 畅通渠道:联动发力产生的聚合与张力

    1.主题联动以打造品牌

    2.细分联盟以提升聚合效应

    3.创新运营方式以拓展多元渠道

   五 展望:移动优先策略下的新媒体布局

    (一)趋势

    (二)存在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B.6 我国政务微博传播创新及其启示

   一 发布-问政-行政:政务微博的功能创新

   二 透明的社会治理:政务微博的互动创新

    (一)实现了从“俯视”到“平视”的网络政风转变

    (二)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在线职能转变

   三 信息链接的正能量传播:政务微博的危机处置创新

   四 跨国政务对话:政务微博的国际合作创新

   五 大数据应用:政务微博的社会治理创新

   六 政务微博传播创新的原因与趋势分析

  B.7 2018年数据保护制度创新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二 2018年数据泄露现状研究

    (一)2018年国外数据泄露分析

     1.十大数据泄露案例分析

     2.典型数据泄露案例分析

    (二)2018年国内数据安全状况

     1.酒店、快递、手机App成为数据泄露“重灾区”

     2.新数据类型与泄露方式涌现

     3.安全违规行为经济动机强烈

     4.公民隐私维权意识日渐觉醒

   三 国外数据保护制度总体分析

    (一)欧盟引领全球数据保护制度矩阵

    (二)GDPR与CCPA分显欧、美制度特色

   四 国内数据保护制度的创新及趋势

    (一)中国实施国家标准并规划立法

    (二)数据保护国家标准的制度创新

    (三)未来数据保护制度的趋势分析

     1.制度的落地与执法的推进将带来更多破纪录罚款

     2.人工智能领域的数据保护是未来制度创新的趋势

   五 制度创新:重构人与技术之关系

 Ⅳ 文化传播篇

  B.8 2018年中国跨文化传播创新实践研究

   一 观念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文化表达

    (一)《与非洲同行》:在感知义利之中建构文化间关系

    (二)《善良的天使》:中美民间文化共同体的共鸣空间

    (三)《中国:变革故事》:改革开放40年呈现协和万邦的文化自觉

   二 内容创新:共通意义空间中的话语创新

    (一)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个体经验之上的跨文化叙事

     1.《极致中国》:多语言情感互动中的中国自然人文理解

     2.两会外宣微视频:以海外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的多样化传播

     3.改革开放40年:激励外国人讲述中国巨变与开放理念

    (二)中国文化元素的创意叙事实现共同价值的全球传播

     1.正义与勇敢:京剧动画传播中的跨文化认同

     2.爱情与奉献:中式爱情的世界传播

     3.女性自主与独立:国产剧“出海”的性别文化共鸣

   三 平台创新:新媒体搭建跨文化虚拟共同体

   四 结论

  B.9 《国家相册》“改革开放40年”系列微纪录片融合创新研究

   一 从“新纪录运动”到微纪录片

   二 理念创新:“带你走进从未见过的历史现场”

    (一)国家情怀与个人视角相结合:讲大时代里的小故事

    (二)媒体融合“新概念”:技术是服务于内容的手段,而非目的

   三 内容创新:关注民生话题,挖掘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主题:以民生话题为主

    (二)地域:北京、广东、安徽和上海位居前四

    (三)故事挖掘:平凡中的不凡

   四 技术创新:让照片动起来、活起来、厚起来

    (一)静止照片“动态化”

    (二)平面照片“立体化”

    (三)瞬间影像“情境化”

    (四)历史照片“现实化”

   五 结论与讨论

    (一)真实何以可能

    (二)技术的边界在哪里

    (三)纪念性微纪录片需要问题意识和反思精神吗

 Ⅴ 经济传播篇

  B.10 2018年中国媒介与居民生活形态变迁*

   一 2018年中国媒体受众市场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媒体持续增长,始终处于领先位置

     1.互联网媒体持续稳定增长,但增幅变缓

     2.四线城市互联网日到达率逐年攀升,已赶超一线城市

     3.城市级别越高,其居民使用的上网终端越多样

     4.零售O2O跨越式发展,迈入纵深化

     5.内容、知识付费在受众中的接受度提升,消费习惯逐渐形成

     6.短视频领域呈爆炸式增长,头条系合围快手

    (二)电视媒体下滑趋势减缓,仍是最具权威的媒体

     1.电视媒体下滑趋势减缓

     2.视频和电视台流量争夺加剧,网络自制剧攻占电视黄金档

     3.电视仍然是最具权威的媒体

    (三)广播媒体发展趋势平稳

     1.广播媒体发展趋势稳定,波动较小

     2.广播受众更加年轻化

     3.互联网广播发展迅速,广播借移动音频迎来“第二春”

     4.广播收听场景化,成为留存受众的关键因素

    (四)户外媒体趋势稳定

     1.户外媒体市场相对稳定

     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交通出行类户外媒体的发展

     3.户外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互联网巨头抢夺的线下流量入口

    (五)平面媒体

     1.报纸媒体发展持续下滑,而杂志媒体发展略有好转

     2.平面媒体电子版发展保持稳定

     3.平面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型,加入新媒体战局

   二 居民生活形态与消费的变迁

    (一)居民生活形态的变迁

     1.城市居民网络生活方式趋于常态化

     2.“空巢青年”引爆单身经济

     3.网络生活方式的下沉

    (二)2018年消费趋势特点

     1.理性消费成为消费升级的突出特征

     2.新精致主义对品质和细节的讲究

     3.“Z世代”正在成为消费主力

     4.“银发族”消费升级

   三 结语

  B.11 2018:技术与创意驱动的中国品牌传播创新*

   一 品牌传播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1.品牌传播与品牌传播创新

    2.品牌传播创新的内容

    3.品牌传播创新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二 品牌传播运作模式的创新

    1.技术驱动的品牌传播运作模式创新

    2.内容驱动的品牌传播运作模式创新

    3.服务驱动的品牌传播运作模式创新

   三 品牌传播过程的创新

    1.品牌传播内容的创新

    2.表现形式的创新

    3.品牌传播方式的创新

   四 结语

  B.12 智能传播趋势下我国主流媒体产品研发思路研究

   一 从网络化到智能化:媒介系统发展的未来指向

    1.智能化生产:媒介内容生产逻辑的转变

    2.智能化“传-受”:媒介与用户关系的重构

    3.智慧化解决方案:媒介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向

   二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我国主流媒体角色、功能的再思考

    1.社会转型阶段的国内传播环境与传播需求

    2.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转型下的对外传播环境变化与传播需求

   三 从“中央三台”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传播体系的调整与完善

    1.“中央三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缘起

    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现有媒体资源和产品体系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定位、使命与目标

   四 面向智能传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产品研发思路

    1.把握智能传播发展趋势,调整内部组织结构,适应未来生产需要

    2.建设专业化媒体平台,形成网络效应,扩大机构影响力

    3.打造垂直类产品,实现影响力下沉,对接社会管理需求

    4.打造ToB产品,扩展内容输出渠道,提升国际话语权

 Ⅵ 媒体传播篇

  B.13 如何用短视频讲好城市故事?

   一 引言

   二 文献综述

    (一)城市形象的研究

     1.结合不同媒体类别对城市形象传播途径进行策略分析

     2.对特定城市的形象传播特点研究*

     3.城市形象研究的相关理论梳理

    (二)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的研究

     1.利用短视频进行城市形象传播的特点研究

     2.利用短视频进行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研究

   三 研究方法

    (一)研究样本来源

    (二)分析单位和编码类目

     1.城市短视频的表现形式具体编码

     2.城市短视频的故事主题具体编码

   四 研究结果

    (一)抖音爆款城市短视频表现形式的特点

    (二)抖音爆款城市短视频故事主题特点

   五 研究结论

  B.14 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新闻叙事创新与数据核心重构

   一 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概述

    (一)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出现

    (二)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

     1.传播者身份多元复杂

     2.传播内容符号丰富多样

     3.传播媒介互动频率高

     4.受传者受教育程度高

     5.传播效果真实感强

   二 “数读”数据新闻创新表现的内容分析比较实证研究

    (一)样本典型性说明

     1.网易“数读”作为实证研究对象的可行性说明

     2.网易“数读”研究样本两个时间段的选取说明

     3.分析工具的选用说明

     4.统计类目的构建说明

    (二)网易“数读”数据来源分析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渠道分析

     2.数据来源个数分析

     3.数据来源地域分析

    (三)网易数读新闻内容策划分析

     1.数据新闻地域分析

     2.数据新闻类型分析

     3.数据新闻对象分析

     4.数据新闻报道方式分析

     5.ROST CM认知分析

    (四)网易“数读”可视化呈现形式分析实证研究

     1.可视化呈现形式分析

     2.可视化静态信息图表呈现具体类型分析

     3.多感官传递信息形式呈现具体类型分析

   三 基于实证研究的创新传播发现与结论

    (一)创新表现:“大写亲民”

     1.新闻题材从重财政变为重民生

     2.叙事角度从聚焦事件转为关注人群

     3.可视化呈现形式从严肃的图表主导发展为生动的动漫优先

     4.新闻报道形式从分散的单次报道发展为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

     5.感官刺激从视觉单一发展到视听并行

    (二)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新闻叙事的角色变迁

     1.“民生困境的诊疗所”

     2.“社会热点的追踪器”

     3.“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师”

     4.“青少年命运的观察家”

     5.“感知统合的艺术家”

    (三)创新发展瓶颈:“数据核心”突出不足

     1.“数据”整合不稳定

     2.“数据”个性不突显

     3.“数据”技术不先进

     4.“数据”互动不完善

   四 数据新闻微信公众号“数据核心”的系统重构

    (一)“媒介仪式化操作”凸显数据新闻核心价值

    (二)“审美之维”提升受众数据阅读情趣

    (三)“媒介延伸论”拓展数据生产能力

    (四)“万物无序”开启数据链接密码

   五 结语

  B.15 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党报融合传播创新研究

   一 研究背景:城市党报的媒体融合

    (一)新中国新闻事业成就巨大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党报地位重要

    (三)城市党报融合实践活力强劲

    (四)《长江日报》融合探索成效显著

   二 融合传播创新:以《长江日报》为例

    (一)管理模式创新

     1.采编创新

     2.经营创新

     3.考评创新

    (二)平台建设创新

     1.实施移动优先、报纸定格

     2.坚持法人微信公众号优先

     3.把城市留言板打造成核心功能

     4.把客户端作为主阵地

    (三)传播产品创新

     1.做强栏目、做精版面

     2.着力打造移动端品牌

     3.全媒体、可视化呈现

    (四)时政报道创新

     1.增强贴近性

     2.强化思想性

     3.提高可读性

    (五)城市议题创新

     1.创意策划

     2.融合互动

     3.议程设置

    (六)队伍建设创新

     1.用新人充实队伍

     2.用实践锤炼队伍

     3.用作风凝聚队伍

   三 结论与讨论: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党报的发展趋势

    (一)推动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变得更加紧迫

    (二)融合传播创新实践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三)坚定不移地推动主力军进入主战场

    (四)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守社会责任

    (五)发展呈现出一体化、移动化、产品化、多元化特点

    (六)传播创新与经营创新同步推进是深层次的融合

    (七)制约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仍有待破解

 Ⅶ 资料篇

  B.16 中国传播创新大事记(2018)

   (一)传播制度创新

    1.国家内容监管部门出台全方位网络社交媒体监管措施

    2.传媒机构改革

    3.省市县级融媒体相继试点推进广电领域改革大潮

    4.《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5.国家版权局启动“剑网2018”网络转载版权专项整治活动

   (二)媒介传播形态创新

    1.长生疫苗事件催生疫苗查询工具

    2.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上线

    3.原创内容平台新京报App上线

    4.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上岗

   (三)政治传播形态创新

    1.《平“语”近人》开播

    2.《人民日报》动用头条版面展示新媒体内容

    3.中央电视台可视化讲故事

    4.抖音政务媒体号成长计划

   (四)跨文化传播形态创新

    1.国产剧海外发行之路不顺畅

    2.《中餐厅》第二季进入法国

    3.《极致中国》:独特纪录片中的东方美景

    4.快乐App抖音出海记

   (五)社会传播形态创新

    1.米兔运动

    2.网络产品与服务诱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之虞

    3.网络传播中的“锦鲤”新现象

    4.从滴滴事件看互联网的“平台垄断”之恶

   (六)文化传播形态创新

    1.李子柒联手故宫食品:颠覆大“食代”,传承中华味道

    2.“阴阳合同”事件引起影视圈税务大地震

    3.抖音助力城市文化传播

    4.“直播+教育”模式或影响教育资源新分配

 Contents

本报告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以“中国传播创新”为主题,分为总报告、社会传播篇、政治传播篇、文化传播篇、经济传播篇、媒体传播篇、资料篇七个部分,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解读与评估2018年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与媒体领域传播创新实践,剖析代表性的案例,反思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中国传播创新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总报告指出“中国传播”是一个融“文化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新秩序于一体的概念,引起了学界与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当下的中国传播创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形态的传播体系,其融合结构表现为社会传播创新、政治传播创新、文化传播创新、经济传播创新与媒体传播创新。总报告延续对中国传播创新的研究脉络,从传播组织、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社会连接四个向度评估中国传播创新,辨别真/伪传播创新,解读2018年中国传播创新实践,总结中国传播创新实践的特征和态势。基于对中国传播创新的持续观察与分析,以及对代表性案例的分析,总报告发现,处在改革开放历史节点上的2018年中国传播创新呈现如下总体性特征:一是公众以传播创新的姿态成为媒介改革的主体,二是面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挑战的中国传播创新实践(如农村传播)呈现积极发展的态势,三是社交驱动中国传播创新(如火爆的短视频),四是技术驱动中国传播创新(智能化、物联网、区块链等),五是媒介规制调整压力驱动中国传播创新。以信任为建构基础,面向共同实践,增进互惠性理解是中国传播创新的发展趋势。总报告同时指出,中国传播创新实践面临受到“流量”的驱动与商业利益的左右、过度依赖技术、为权力所制约等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发掘创新的要素及可能的组合,并积极在互联网传播时代从公众的传播实践中汲取智慧,为传播创新实践开启多种可能性。社会传播篇、政治传播篇、文化传播篇、经济传播篇、媒体传播篇等专题关注社会传播形态创新、组织传播创新、政治传播形态创新、传播制度创新、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品牌与形象传播创新、融合传播创新、媒介传播形态创新等重要命题,基于经验材料与案例分析揭示中国传播创新的多样性,剖析中国传播创新的社会条件、实践基础与社会效应,进而提出中国传播创新实践的新途径与新思路。例如,研究发现,新媒体为宁夏乡村基层组织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手段,其所供给的自然系统内的非正式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营造了良好的沟通环境,弥补了乡村基层组织正式传播的不足,有助于搭建新型的基层组织传播网络。通过梳理与研究2018年度跨文化传播的系列案例,作者发现,中国各类传播主体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跨文化传播,以观念创新、内容创新与平台创新三个维度为导向,致力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化表达、在共通意义空间中努力探寻话语创新的可能性以及通过新媒体搭建跨文化的“虚拟共同体”。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做法在解决“为什么”、“做什么”以及“通过什么”等问题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受到新技术进步以及社会信息需求环境变迁的影响,政务新媒体在2018年被认为是遭遇发展的“节点”,亦成为本年度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政务新媒体传播创新主要体现在功能创新、互动创新、危机处置创新、国际合作创新与社会治理创新上,但仍需解决目前存在的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考核及追责机制缺失等突出问题,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通过对2018年中国品牌传播创新趋势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发现2018年品牌传播运作模式创新表现为技术驱动、内容驱动与服务驱动三个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考察抖音短视频平台与城市形象传播,作者发现,城市短视频在表现形式上人与物互动共存,画面丰富;竖屏成为主流,特效、道具和剪辑应用较少;以有声视频配乐为主,方言不流行。在故事内容上突出“城市之最”的城市特色类事物较多,以新奇引人入胜,但整体内容深度不足。这些研究发现为使用短视频讲好城市故事、优化城市形象传播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思路。2018年中国传播创新遇上了改革年,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国家层面的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中国传播创新的空间。同时,中国媒介改革的话语也聚焦于创新,悄然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中国传播创新实践。事实上,网络时代的公众与网络精英结合在一起,已成为中国媒介改革的重要力量,通过传播创新冲击传统的传播思维与传播体系,也通过技术创新挑战僵硬的传播机制,全媒体、平台化、互动式、体验式等成为媒介改革的国家话语,过去媒介改革的难点要么被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创新所化解,要么被进一步凸显。更为重要的是,媒介改革以传播创新为导向,将不可避免地吸纳公众参与;而传播创新的发展将不断呼唤深入的媒介改革。基于对中国传播创新的考察,我们期待通过持续观察传播创新实践,推动“融合创新”,在理论层面探索中国传播的原创性思想,逐步推动建立中国传播创新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