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9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98

临空产业生态建设与健康管理研究:以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图书

Eco-System Develop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on Aviation-Driven Industry: In Case of Zhengzhou Aerotropolis Zone

SSAPID:101-2217-2033-82
ISBN:978-7-5097-8580-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根据河南省提出的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五个定位(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国家内陆开放新高地、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中西部地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航空都市区),本书从管理学的视角,借鉴现有的临空经济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从仿生管理的视角,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的生态建设与健康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丛书
编 辑:陈凤玲;林兆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文前辅文

 总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临空经济、临空经济区、临空产业相关理论探讨

    (二)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实践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三)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四)临空经济区产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五)临空经济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

    (六)临空经济区企业生态成长能力研究

    (七)临空产业健康管理问题研究

   二 本书的研究框架(见图1-1)

  第五节 本书特点及研究创新

   一 本书特点

   二 研究创新

    1.研究方法创新

    2.体系创新

    3.内容创新

 第二章 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临空经济

   一 临空经济的内涵

   二 临空经济的构成要素

   三 临空经济的特征

    (一)区位依赖性

    (二)临空指向性

    (三)经济外向性

    (四)市场速达性

    (五)空间圈层性

   四 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

    (一)基于时间竞争

    (二)柔性生产方式

  第二节 临空经济区

   一 临空经济区的构成要素

    (一)临空经济区的中心

    (二)临空经济区的腹地

    (三)临空经济区的网络

   二 临空经济区的系统分析

    (一)临空经济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二)临空经济区的系统环境

   三 临空经济区发展的特征分析

    (一)临空经济区形成期的特征分析

     1.机场处于成长期,区域发展环境尚不完善,机场的聚集效应较弱

     2.临空产业生态结构尚不完善

    (二)临空经济区成长期的特征分析

     1.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支撑条件较好

     2.临空经济区各方面发展步入正轨

     3.临空经济的发展作用凸显

    (三)临空经济区成熟期的特征分析

     1.临空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得到极大的提升

     2.临空经济产业生态集群完善,临空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3.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作用显著

   四 临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临空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

    (二)临空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动力因素的强度差异性分析

   五 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作用

    (一)临空经济区的辐射作用

    (二)临空经济区的集聚作用

  第三节 临空产业

   一 临空产业的内涵及类型

    (一)航空核心产业

    (二)航空关联产业

    (三)航空引致产业

   二 临空产业的配置

    (一)航空核心产业

     1.机场业

     2.航空物流业

     3.航空维修业

    (二)航空关联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

     2.会展业

     3.总部经济

     4.临空农业

    (三)航空引致产业

     1.临空旅游业

     2.临空服务业

 第三章 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实践

  第一节 国外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实践

   一 航空物流产业主导型产业发展模式

    (一)联邦快递快运超级中心——孟菲斯国际机场

    (二)世界港——路易斯维尔国际机场

   二 航空制造产业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

    (一)“波音”之城西雅图

     1.波音787项目部

     2.飞机项目部

     3.民用航空服务部

    (二)图卢兹航空产业的发展

     1.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

     2.极富特色的培训和研发中心

     3.派生出的相关产业

     4.发达的航空工业相关教育

   三 区位资源环境导向型产业发展模式

    (一)香农自由贸易区

    (二)日本中部机场城

   四 综合枢纽导向型产业发展模式

    (一)荷兰史基浦国际机场

     1.史基浦国际机场简介

     2.阿姆斯特丹机场航空城产业发展分析

    (二)美国丹佛国际机场

    (三)巴黎戴高乐机场

     1.商品营销

     2.总部经济

     3.会展业

    (四)新加坡樟宜机场

    (五)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第二节 国内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 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分析

    (一)航空类产业和临空高科技产业

    (二)航空物流业

    (三)现代制造业

    (四)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

    (五)航空类总部经济和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城产业发展分析

   三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四 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区产业发展分析

    (一)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配套产业园区

    (二)广州空港国际物流园区

    (三)机场高新科技产业基地

    (四)临空商务区

  第三节 国内外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 航空物流业向高端演进

   二 航空制造业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三 贸易经济贯穿发展主线

   四 临空指向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发展主导

   五 产业发展多元化

   六 政府推出多项支持措施

    (一)打造综合交通网络

    (二)划定功能分区

    (三)培养区域人力资本

    (四)建立科技园区

 第四章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业的实践探索

   一 郑州航空港发展航空物流业的先决条件

   二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货运市场分析

    (一)富士康等大型跨国企业航空货运预测

     1.富士康集团各类产业分析

     2.全球大型制造商、供应商航空货运分析

    (二)河南境内航空需求潜力产业分析

    (三)河南周边区域航空需求潜力产业分析

    (四)航空快递需求预测

    (五)航空货运需求规模分析

     1.现实基础

     2.未来预测

   三 郑州航空港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

    1.世界级

    2.高效率

    3.一体化

    4.全方位

   四 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

    1.综合运输功能

    2.储存功能

    3.装卸搬运功能

    4.包装功能

    5.流通加工功能

    6.物流信息处理功能

    1.结算功能

    2.进口保税及出口监管功能

    3.物流教育与培训功能

   五 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园区的布局设计

    (一)航空货运区(A1,A2)

     1.货站

     2.国际快递中心

     3.海关监管仓库

     4.多式联运区域

    (二)航空物流园区辅助增值功能区域

     1.保税区

     2.配套服务功能区

     3.信息平台

    (三)总体布局展示

     1.国际快递中心(A1)

     2.国际空运中心(A2)

     3.空运物流配套区(A3)

     4.北部航空物流园区的布局

  第二节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高端制造业的实践探索

   一 临空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制造产业

    1.强化对接洽谈,实施重大项目

    2.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聚发展

    3.继续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度,构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二 生物科技及医疗器械产业

   三 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

   四 其他制造业

  第三节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现代服务业的实践探索

   一 专业会展业

   二 电子商务

   三 航空金融

   四 服务外包

 第五章 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节 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原则

   (一)临空经济区产业高度化原则

   (二)临空经济区产业专业化原则

   (三)临空经济区产业集群化原则

  第二节 临空经济区不同发展阶段产业构成特征分析

   一 临空经济区形成期产业构成的特征分析

   二 临空经济区成长期产业构成的特征分析

   三 临空经济区成熟期产业构成的特征分析

  第三节 临空产业发展的驱动分析

  第四节 临空经济区不同阶段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 临空经济区形成阶段产业发展模式

    (一)航空物流产业链空间对接模式

    (二)航空制造业空间拓展模式

    (三)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临空嵌入模式

    (四)区域产业链与航空物流业耦合模式

   二 临空经济区成长期产业发展模式

    (一)航空物流供应链功能对接模式

    (二)航空枢纽服务业空间拓展模式

    (三)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协作模式

    (四)临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纵向整合模式

    (五)航空制造业产业链衍生拓展模式

   三 临空经济区成熟期产业发展模式

    (一)航空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模式

     1.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

     2.航空物流外部环境的整合

     3.航空物流信息的整合

    (二)现代服务业综合推进模式

     1.金融服务业

     2.文化创意及研发设计

     3.信息服务业

     4.高端商贸休闲

     5.会展业

    (三)创新型临空产业集群强化模式

  第五节 临空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一 临空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

   二 影响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因素

 第六章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问题研究

  第一节 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环境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环境

   (三)经济环境

   (四)政策环境

   (五)技术环境

  第二节 实验区产业生态的选择

   (一)产业生态

   (二)临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1.临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种系统观点,具有有序的结构和功能

    2.临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是不断演进的动态平衡系统

    3.临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

    4.临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强调一种发展观,更加注重其长远的发展

   (三)临空经济与产业生态的关系

   (四)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生态选择的原则

    1.利用区位优势

    2.经济效益原则

    3.产业关联原则

    4.发展潜力原则

    5.技术进步原则

    6.社会效益原则

    7.动态发展原则

   (五)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产业选择

    1.发展航空港物流产业

    2.发展高端制造业

    3.发展现代服务业

    4.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第三节 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的支撑:微观经济主体企业生态位的选择与指导战略确立

   (一)企业生态位的内涵

   (二)企业生态位的度量

   (三)基于生态位选择的企业指导战略

    1.错位经营战略

    2.生态位扩展战略

    3.虚拟生态位战略

  第四节 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战略

   (一)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的优势及劣势

    1.区位交通优势

    2.完善的基础设施

    3.资源生态环境良好

    1.机场运力有限

    2.经济辐射能力较弱

    3.临空产业生态基础相对薄弱

    4.缺乏区域互动协调机制

    5.货物通关效率低

    6.港区至市内出行不便

   (二)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战略的确立

  第五节 实验区产业生态建设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一)进行充分论证,健全规划

   (二)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企业进驻

   (三)政府合理调控,建立长效机制

   (四)创新开发模式,促进产业集聚

   (五)多头并举,完善产业生态建设要素保障

    1.土地要素保障

    2.人力资本保障

    3.制度保障

    4.资本和金融保障

    5.技术保障

 第七章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生态发展问题研究

  第一节 实验区的产业发展与企业适应关系

   一 实验区的产业发展

    (一)临空经济产业生态发展过程

    (二)临空经济和临空产业发展效应

     1.产业集聚效应

     2.城市优化效应

     3.枢纽功能完善效应

     4.增长极效应

     5.机场典型的流量经济效应

     6.临空效应中企业的网络效应

   二 实验区个体企业和群体企业的发展与适应

    (一)实验区个体企业和群体企业的发展选择

     1.发展环境选择

     2.资源选择

     3.市场选择

    (二)实验区个体企业和群体企业的适应

    (三)环境不确定与企业集群的适应

     1.企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自适应

     2.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与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适应

  第二节 实验区的产业容量、群聚企业成长的密度调节与策略选择

   一 实验区企业集群增长规律:产业容量与密度调节

   二 实验区产业容量和密度调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市场规模与企业进入门槛

    (二)资源供给状况

    (三)技术利用

    (四)产业政策

   三 实验区企业群密度的调节方式

   四 企业集群密度调节的企业策略选择

    (一)r策略

    (二)K策略

  第三节 实验区产业集群的平衡与稳定条件

   (一)实验区产业集群的平衡

   (二)实验区产业集群的稳定性

   (三)实验区产业集群的平衡与稳定条件

    1.竞争平衡模型及稳定条件分析

    2.互利合作平衡模型及稳定条件分析

     (1)产出平衡及稳定条件分析

     (2)分配平衡及稳定性条件分析

     (3)利润平衡及稳定性条件分析

   (四)结论分析

    1.各企业应实施利益多赢的合作型竞争

    2.产业集群应避免恶性竞争的持续发展

    1.产业集群企业的竞争战略应实施竞争力高端战略

    2.产业集群资源整合的协同能力应实施质量提升战略

  第四节 实验区群聚企业的共生与协同进化

   一 群聚企业的共生

    (一)群聚企业共生的内涵

    (二)群聚企业共生的要素构成

    (三)企业共生性对实验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

   二 产业集群的协同演化

 第八章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企业生态成长能力研究

  第一节 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特征和动因

  第二节 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一 内部资源对企业的影响

    (一)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企业对集群内资源的获取能力

   二 集群外政策法律对企业的影响

   三 中介变量对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

    (一)资源选取和能力建造机制

    (二)企业外部网络的形成

   四 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五 研究问卷设计及运用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对象

    (三)实证研究方法

     1.描述性统计方法

     2.因子分析方法

     3.回归分析法

  第三节 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 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一)数据的采集

    (二)样本描述

   二 实证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检验

    (二)问卷的效度检验

   三 假设检验

    (一)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二)回归分析

     1.直接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2.中介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四 实证结论

  第四节 促进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生态成长能力对策分析

   (一)提高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增强企业对航空港区资源的利用能力

   (三)健全和改善集群外政策法律环境

   (四)提升和增强企业资源选取能力和能力建造机制

   (五)加强企业外部网络的形成

  本章附录 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状况问卷调查表

   一 企业的一般信息(填写或选择)

   二 临空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一)企业对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企业对集群内资源获取的能力

    (三)集群外政策法律环境

    (四)资源选取和能力建造机制

    (五)企业外部网络的形成

   三 企业成长能力主要指标

 第九章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健康管理问题研究

  第一节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管理

   一 实验区临空经济群聚企业生态群落的形成

   二 实验区临空经济群聚企业生态群落形成原因

   三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管理

   四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

   五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

    1.循环利用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动态性原则

    4.再生性原则

  第二节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管理范围

   一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管理的边界

   二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

  第三节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的系统管理

   一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二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系统整体性与系统管理

  第四节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动态管理

   一 出现阶段

   二 自组织阶段

   三 系统成熟阶段

   四 衰落或转化阶段

  第五节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管理

   一 群聚企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二 群聚企业生态系统外部环境结构复杂性

  第六节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

   一 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 实验区群聚企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

    1.动态性管理

    2.层级性管理

    3.创造性管理

    4.有限性管理

    5.多样性管理

    6.两重性管理

 后记

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河南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建设一个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已成为河南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议题。根据河南省提出的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五个定位(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国家内陆开放新高地、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中西部地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航空都市区),本书从管理学的视角,借鉴现有的临空经济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从仿生管理的视角,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的生态建设与健康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研究,希望能借此为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理论借鉴和政府决策参考。

[1]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及其实现》,《经济地理》2003年第4期,第445~450页。

[2]刘维东、张玉斌:《区域资源结构、产业结构与空间的协调机制初探》,《经济地理》1992年第4期,第20~25页。

[3]魏东海:《论企业集团的组织经济性》,《南方经济》1997年第5期,第46~48页。

[4]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曹允春:《临空产业的集聚模式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第4~8页。

[1]陈国东:《巴黎戴高乐机场商业营销启示》,《中国民用航空》2013年第10期,第19~20页。

[2]赵杨:《机场非航空业务规划启示之丹佛机场》,《空运商务》2007年第7期,第50~52页。

[3]赵晶:《孟菲斯机场发展货物运输对西安机场的启示》,《空运商务》2009年第4期,第46~48页。

[4]金建晨、高安妮:《樟宜机场服务品牌建设与收益》,《中国民用航空》2013年第10期,第12~13页。

[5]王红:《国外临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启示》,《空运商务》2013年第5期,第43~45页。

[6]李非、王晓勇、江峰:《临空经济区形成机理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例》,《学术研究》2012年第1期,第74~80页。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

[2]《去年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全国第一》,《河南工人日报》2013年1月21日。

[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南省以手机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进2013年行动计划》,2013年2月25日。

[4]刘云枫、王夏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及决定其漂移的4个维度》,《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132~134页。

[1]魏然:《航空物流服务链的特征及现状》,《物流技术》2008年第1期,第23~24页。

[2]宋立荣:《供应商的竞争环境及策略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1年第6期。

[3]刘云枫、王夏华:《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及决定其漂移的4个维度》,《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132~134页。

[4]赵万民、黄勇、魏晓芳等:《昆明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2009。

[5]关娜、吴永祥:《临空产业发展特色与现实探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53~56页。

[6]朱丹:《厦门临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571~574页。

[1]王珏璟、黄悦、陈智玲:《临空经济的产业布局研究》,《现代商业》2012年第32期。

[2]李勇:《临空临港经济与重庆的发展》,《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0期。

[3]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模式及演进机制分析》,《城市观察》2013年第2期。

[4]王克岭、宋志飞:《试论昆明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布局》,《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5期。

[5]李非、王晓勇、江峰:《临空经济区形成机理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为例》,《学术研究》2012年第1期。

[6]练振中、刘晓峰、薛泽海:《临空经济空间作用机制探析》,《经济视角》(下)2011年第3期。

[7]高传华:《河南临空产业体系构建与政策设计》,《开放导报》2013年第5期。

[8]卓凤莉:《探寻郑州临空经济之路》,《北方经贸》2013年第8期。

[9]刘鹏志:《政府对临空经济的政策支持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第12期。

[10]仝新顺、郑秀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1期。

[11]焦薇、刘凯:《物流园区生态位维度分析研究》,《生产力研究》2013年第3期。

[12]肖华茂、彭剑:《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问题研究》,《求索》2009年第3期。

[13]Hannan M.T. & Freeman J.H.,“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Organization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2(5),1977,pp.929-964.

[1]Wynne-Edwards V.C.,Animal Dispersion in Relation to Social Behavior(Edinburgh:Oliver and Boyd,1962).

[2]Daniels J.D.,“Recent Foreign Direct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1970,pp.125-132.

[3]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fit Life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1966.

[4]MacArther R.H & Wilson E.O.,The 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7).

[5]Asplund & Sandin,“The Number of Firms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in Relation to Market Size”,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47,1999,pp.60-85.

[6]Bresnahan T.F. & Reiss P.C.,“Entry and Competition in Concentrated Market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1991,pp.977-1009.

[7]Caves R.E.,“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chmalensee.R & Willig.R(edit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Vol.2(Elsevier Science Club,1989),pp.1225-1250.

[8]Gurry B & George K.D.,“Industrial Concentration:A Survey”,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31,1983,pp.203-255.

[9]Holland J.H.,Hidden Order(US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5),pp.154-157.

[10]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

[11]杨忠直:《企业生态学引论》,科学出版社,2003,第11页。

[12]王子龙、谭清美、许箫迪:《高技术产业系统自适应演化与涌现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3期,第64~65页。

[13]蒋长安、孙广才:《生物种群增长模型的研究》,《陕西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42~44页。

[14]常杰、葛滢:《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第143页。

[15]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6]何继善、戴卫明:《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26~132页。

[17]陈天乙:《生态学基础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18]杨忠直:《合资项目经济评价新论》,《系统工程学报》1996年第4期。

[19]曹允春:《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0]王艳:《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第1期,第74~75页。

[21]李健:《临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与对策建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9期,第189页。

[22]陆小成、罗新星:《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与策略选择》,《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2期,第45~48页。

[23]王珍珍、鲍星华:《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

[24]王克亚、成小梅:《基于共生视角的郑汴新区发展》,《特区经济》2012年第4期。

[25]杨毅、赵红:《共生性企业集群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模式探讨》,《管理评论》2003年第12期。

[26]郑威:《共生理论视阈下区域产业合作发展—以闽台产业合作为例》,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3。

[27]陆小成:《产业集群协同演化的生态位整合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8。

[28]张明莉:《系统视角下的临空产业集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12。

[29]曹允春、董磊:《郑州航空港区临空高科技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交通与运输》2011年第1期,第140~144页。

[30]张占仓、蔡建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第61~65页。

[31]曹允春:《临空经济:速度经济时代的增长空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2]仝新顺、郑秀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1期。

[3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的通知,发改地区〔2013〕481号,2013年3月8日。

[34]梁帅:《临港产业发展规律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第10期,第23~24页。

[35]殷杰兰:《郑州临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54~59页。

[1]郑健壮:《资源整合理论(RIBV)的集群竞争力》,《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第3期,第124~129页。

[2]饶扬德:《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过程与机理研究:资源整合视角》,《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第5期,第59~62页。

[3]杨淑娥、袁春生、丁善明:《高科技企业集群化成长的资源获取与供给缺失》,《科技论文》2006年第8期,第76~78页。

[4]张玉明、段升森:《中小企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科研管理研究》2012年第7期,第98~105页。

[5]Beck 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2002,pp.107-131.

[6]林汉川、管鸿禧:《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竞争力实证比较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12期,第45~54页。

[7]Richard Makdok,“Toward a Synthesis of Resource-based and Dynamic-capability View of Rent Creatio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2001,pp.355-374.

[8]Gary Pisano & Amy Shu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7,1997,pp.509-553.

[9]邬爱其、贾生华:《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科研管理》2007年第2期,第53~58页。

[10]杨蕙馨、朱晓静:《集群中的中小企业成长研究——集群优势对企业资源与能力提升的作用》,载《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2006。

[11]吕一博、苏敬勤:《企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科研管理》2010年第4期,第39~48页。

[1]江小雷、岳静、张卫国、柳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与时空尺度》,《草业学报》2010年第1期。

[2]吴鹏华:《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物流企业发展分析》,《物流科技》2012年第9期。

[3]欧阳泉:《商业生态系统视角下零售业发展战略构建》,《商业时代》2012年第13期。

[4]耿明斋:《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企业活力》2005年第11期。

[5]曹允春、席艳荣、李微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临空经济形成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2期。

[6]张明莉:《系统视角下的临空产业集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燕山大学2012。

[7]刘雪妮、宁宣熙、张冬青:《发展临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第1期。

[8]李健:《临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与对策建议》,《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第9期。

[9]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10]殷杰兰:《郑州临空经济发展问题探讨》,《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1]张占仓:《建设郑州国际航空港的历史趋势与战略方向》,《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3期。

[12]张占仓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河南科学》2013年第7期。

[13]Groot R.S.,Wilson M.A. & Boumans R.M.J.,“A Typology for the 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Goods and Services”,Ecological Economics 41,2002,pp.393-408.

[14]USDOI BLM,Final Supple Mental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for Management of Habitat for Late-success Ional and Old-growth Related Species within Range of the Northern Spotted Owl,Washington DC:U.S.Forest Service and 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1993,pp.19-21.

[15]E.马尔特比:《生态系统管理——科学与社会问题》,康乐、韩兴国等译,科学出版社,2003。

[16]任志新:《系统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商业时代》2006年第5期。

[17]田红云等:《企业家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观点》,《扬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8]蔡宁、杨闩柱、吴结兵:《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4期。

简 介:本书是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持编写,由科研团体、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关于广州经济分析预测及相关重要专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书中对广州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作了深入分析,对2017年经济走势进行了合理预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收录了与上述主题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