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0

奥运旅游效应图书

On the Tourism Impacts of Olympic Games——A Case Study o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SSAPID:101-2191-7757-88
ISBN:978-7-80230-779-7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奥运旅游为例,对大型节事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历届奥运会旅游拉动效应分析,结合北京市目前的旅游统计数据,预期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及其他奥运举办城市在奥运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以及旅游产业转型方面将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关信息

丛书名:旅游管理前沿
作 者: 邹统钎
编 辑:孙振远;屠敏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后记

 Abstract

 公式索引

 摘要

 附录二 北京奥运旅游调查问卷

 附录一 Questionnaire of “Tourists’ Perceptions of Beijing”

 第一章 节事旅游效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回顾

  一 节事理论研究

   (一)节事概念的界定及其分类

    1.节事(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2.大型节事(Mega-Event)

   (二)节事的类型划分

   (三)国外节事理论研究概述

   (四)国内节事理论研究概述

  二 旅游目的地概念辨析及其系统界定

   (一)旅游目的地概念

   (二)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构成要素

  三 大型节事对旅游目的地影响的理论回顾

  四 奥运旅游研究现状

  五 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市及其他举办地的旅游影响研究

 第二章 奥运对旅游目的地影响效应的历史借鉴

  一 奥运与目的地旅游

   (一)奥运经济

   (二)奥运对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奥运会对目的地的直接旅游效应

    2.奥运会对目的地的间接旅游效应

  二 悉尼奥运会拉动目的地旅游的经验

   (一)制定奥运旅游战略

   (二)奥运旅游战略的实施

    1.加强对外宣传,推广“澳大利亚品牌(Brand Australia)”

    2.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

    3.注重培育国内旅游市场

    4.为旅游业设计行业市场活动计划

   (三)后奥运战略

    1.追踪调查奥运会对澳大利亚国际形象的影响

    2.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不同的广告宣传

    3.提高会议、研讨会、奖励旅游和展览业(MICE)的赢利水平*

    4.举办大型活动

    5.注重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三 奥运对旅游拉动效应的历史借鉴

   (一)制定必要的奥运旅游战略

   (二)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加强对外宣传

   (三)与赞助商进行合作,实现双赢

   (四)开发相应的奥运包价旅游产品

   (五)积极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

   (六)不可忽视会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七)危机管理必不可少

 第三章 奥运旅游市场分析和预测

  一 北京奥运旅游市场规模分析和预测

   (一)北京市旅游统计数据分析和预测

    1.北京市年接待海外游客统计数字分析及预测

    2.北京市年接待国内游客统计数字分析及预测

    3.北京市8月份接待国内外游客统计数字分析及预测

   (二)奥运旅游问卷调查基本数据统计

   (三)北京市奥运旅游人数预测

    1.奥运前北京市接待奥运旅游人数预测

    2.奥运中(2008年8月)北京市接待奥运旅游人数预测

    3.奥运后奥运旅游人数预测

   (四)北京市奥运旅游收入预测

    4.海外游客奥运旅游收入预测

    5.国内游客奥运旅游收入预测

  二 天津等奥运举办地奥运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一)国外历史数据分析

    1.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奥运期入境旅游概述

    2.韩国1988年奥运会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分析

   (二)天津等奥运举办城市入境旅游市场预测

    1.天津等奥运举办地入境旅游统计数据

    2.不受奥运会影响下的入境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3.天津等地奥运旅游入境市场规模预测

  三 中国奥运旅游市场的定性预测

 第四章 扩大奥运旅游拉动效应

  一 制定奥运旅游战略的必要性

  二 奥运旅游战略的关键问题

   (一)组织机构保证

   (二)明确战略目标

  三 奥运旅游促进战略的实施

   (一)奥运旅游全方位营销

    1.树立国际都市形象

    2.打造都市旅游品牌

    3.明确营销对象

    4.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奥运旅游营销模式

    5.多种营销手段并用的奥运旅游营销形式

   (二)奥运旅游运营国际化

    1.公共环境

    2.语言环境

    3.文化环境

    4.经营环境

   (三)奥运旅游产品多元化

    1.专项产品多样化

    2.辅助产品丰富化

   (四)奥运旅游目的地多极化

    1.引导北京游客分流

    2.以北京为龙头,串联其他旅游城市

   (五)奥运旅游季节细分化

    1.奥运会前——奥运期盼游

    2.奥运中——奥运观摩游

    3.奥运后——奥运回顾游

 第五章 防止奥运会后旅游萧条的措施

  一 奥运前——重在制定投资方略

   (一)压缩奥运支出,降低奥运风险

   (二)寻求多方支持,化解奥运风险

    1.政府出资

    2.民间资本

    3.机构/个人赞助和捐赠

   (三)合理利用资金,挤压奥运泡沫

    1.加大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的投入

    2.优化奥运场馆设计方案,节约工程项目投资

    3.挤压房地产泡沫

    4.分散投资阶段

  二 奥运中——重在客流疏导

  三 奥运后——重在延长奥运旅游季节

   (一)共享奥运设施,打造奥运商圈

    1.奥运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布局

    2.围绕奥林匹克公园,打造奥运商圈

    3.其他奥运举办地的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

   (二)拓展新思路,开发新产品

    1.设计精品旅游线路

    2.举办中国会展年及第四次中国旅游年

    3.大力发展体育、商务、奖励和会展旅游

  四 贯穿奥运始终——树立中国形象,强化“中国品牌”

   (一)借助媒体

   (二)吸纳国内赞助商

   (三)与广播权拥有者合作

   (四)建设奥运家庭

 第六章 奥运会推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战略

  一 全球旅游产业状况分析

   (一)发达国家旅游产业状况

    1.旅游产业地位显著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

    2.会展旅游、体育旅游等高端旅游市场蓬勃发展

    3.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特色旅游悄然兴起

   (二)中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1.中国已成为旅游大国,但与世界旅游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2.发展势头良好,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仍较低

    3.旅游产业集中度偏低,旅游企业整体表现为小、散、弱、差

    4.观光旅游仍居主导地位,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依然普遍

  二 奥运会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悉尼、汉城奥运会对举办国旅游产业的影响

    1.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

    2.汉城奥运会——韩国旅游业振兴的开端

   (二)北京奥运会将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1.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的影响

    2.奥运会对中国会展旅游的影响

  三 针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旅游产业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观念、健全体制,营造软环境

   (二)利用各种资源,为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寻求多方支持

   (三)扩大旅游企业规模,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

   (四)依托科技进步工程,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智力保障

   (六)开放旅游市场,吸引优秀企业参与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四 中国旅游产业转型的方向

   (一)产业内部结构——由一极支撑转变为多极支撑

    1.会展旅游

    2.商务旅游

    3.度假旅游

    4.体育旅游

    5.特色旅游

   (二)国民经济地位——由一般产业转变为支柱产业

   (三)世界旅游地位——由旅游大国转变为旅游强国

 第七章 奥运与北京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化

  一 大型节事推动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效应和机理研究

   (一)大型节事推动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效应研究

    1.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国际知名度

    2.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系统的影响

    3.对旅游目的地支持系统的影响

    4.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形象

   (二)大型节事推动旅游目的地国际化的模型

    1.大型节事增强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

    2.大型节事提高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度

  二 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界定及其衡量指标体系

   (一)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二)构建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衡量指标体系

    1.年海外游客接待量

    2.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

    3.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

    4.国际电讯通达率

    5.涉外饭店规模

    6.世界文化遗产占有数

    7.大型国际会议数量

    8.外语普及率

    9.社会安全指数

    10.空气综合污染指数

    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三 2008年奥运会推动北京国际化的实证研究

   (一)国际性旅游目的地衡量指标体系的应用

    1.评价方法

    2.评价结果

   (二)北京与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比较

    1.年海外游客接待量的差距

    2.国际吸引力的比较

    3.设施方面的比较

    4.人文环境的比较

    5.生态环境的差距

    6.国际比较的基本结论

   (三)海外游客对北京国际化水平的直观印象

    1.研究目的

    2.调查方式

    3.调查数据分析

   (四)借助2008年奥运会推动北京国际化的策略

    1.北京建设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及障碍

    2.北京发展成为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模式

    3.借助2008年奥运会推动北京国际化的策略

  四 结束语

 第八章 历届奥运会经验借鉴

  一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旅游效应及其经验借鉴

   (一)巴塞罗那效应

    1.借奥运跳板成功转型

    2.短期和长期的旅游拉动效应

   (二)巴塞罗那模式经验分析

    1.战略层面

    2.战术层面

  二 雅典奥运会旅游效应及其经验教训

   (一)雅典奥运旅游效应分析

    1.短期效应

    2.长期效应

   (二)雅典奥运旅游的经验教训

    1.经验

    2.教训

 作者简介

Boorstin,D.,Image: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 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1(Reprinted in 1992)(Booklist).

Bramwell,B.,Strategic Planning before and after a Mega-Event. Tourism Management,1997,18(3):167-176.

Buhalis D.,Marketing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 of the Future. Tourism Management,2000,vol.21(1):97-116.

Cooper C.,Fletcher J.,Gilbert D. and Wanhill S.,edited by Bebecca Shepherd. Tourism:Principle and Practice(2nd ed.)New York:Longman,1998.

Crompton,J.L.,McKay,S.L.,Motives of Visitors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7,24(2):425-439.

Friedmann,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 Development and Change,1986,17:69-83.

Getz,D.,Festivals,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1991.

Getz,D.,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New York: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1997.

Goeldner,C.R.,Ritchie,J.R.B. and McIntosh,R.W.,Touri-sm:Principles,Practices,Philosophies. New York:Wiley,2000.

Gunn,C.A.,Vacationscape: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1988.

Hall,C.M.,Hallmark Tourist Events:Impacts,Management and Planning. London:Belhaven Press,1992.

Hughes,H.,Olympic Tourism and Urban Regeneration:1996 Summer Olympics.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1993,1(4):157-162.

Murphy P.,Pitchard M.P. and Smith B.,The Destination Product and Its Impact on Traveller Perceptions. Tourism Management,2000,Vol 21(1):42-52.

Neirotti,L.D.,Bosetti,H.A.,and Teed,K.C.,Motivation to Attend the 1996 Summer Olympic Games,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1,3(3):327-331.

Ritchie,J.R.B,and C.E.Aitken. Assessing the Impacts of the 1988 Olympic Winter Games:The Research Program and Initial Result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4,22(Winter):17-25.

Ritchie,J.R.B,and C.E.Aitken. Olympulse Ⅱ:Evolving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88 Olympic Winter Gam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5,23(Winter):28-33.

Ritchie,J.R.B,and M.Lyons. Olympulse Ⅲ/Ⅳ:A Mid-term Report on Resident Attitudes Concerning the XⅤOlympic Winter Gam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7,26(Summer):18-26.

Ritchie,J. R. B,and M.Lyons. Olympulse Ⅵ:A Post-Event Assessment of Resident Reaction to the XⅤOlympic Winter Gam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0,28(Summer):14-23.

Ritchie,J.R.B,and Smith,Brian H. The Impact of a Megae-vent on Host Region Awareness:A Longitudinal Study,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1,30(1):3-10.

Ritchie,J.R.B,and Ju Yangzhou. The Role and Impact of Mega-Events and Attractions on National and Regional Tour-ism:A Conceptual Methodological Overview. In Proceedings of the 37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St.Gallen,Switzerland:Editions AIEST,1987,pp.32-50.

Ritchie,J.R.B,and Crouch Geoffrey I. The Competitive Destination:A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 Tourism Management,2000,21(1):1-6.

Rooney,J.F.,Mega-sports events as tourist attractions:A Geographical Analysis. In Tourism Research:Expanding Boundaries,93-99. The Travel and Tourism Research Association Nineteenth Annual Conference,Montreal,1988.

Statistics Canada. National Task Force on Tourism Data:Final Report.Ottawa,1989.

Tourism White Paper-the Future View of Australian Tourism. www.industry.gov.au,2003.

Uysal,M.,Gahan,L.,and Martin,B.,An Examination of Event Motivations:A Case Study. Festival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1993,1(1):5-10.

Yong-Soon Kang,Richard Perdue. Long-Term Impact of a Me-gaEvent on International Tourism to the Host Country:A Conceptual Model and the Case of the 1988 Seoul Olympics. Global Tourist Beha-vior,edited by Muzaffer Uysal.International Business Press,1994.

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曹宇、王瑾:《“奥运旅游”后劲十足》,《中国旅游报》2003年12月16日。

陈光庭、李艳林:《以人为本,促进公共交通发展》;景体华主编《2002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陈剑、夏沁芳:《北京离现代化有多远》,北京出版社,2003。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旅游学刊》2003年第5期,第26~34页。

戴学锋:《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001~200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杜一力:《旅游业发展与奥运影响》,www.ctnews.com.cn

邓明艳:《培育节庆活动》,《营销西部旅游目的地》,《旅游学刊》2002年第6期,第32~35页。

付磊:《奥运会影响研究:经济和旅游》,《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博士论文》2002年5月。

付磊:《奥运会旅游的国际比较和启示》,中国网2002年11月19日。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郭来喜:《旅游地理学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郭舒、曹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的一种解释》,《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2期,第95~99页。

龚立仁:《奥运会难以带动希腊旅游业》,《中国旅游报》,2004年7月23日。

景体华主编《2003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兰铁民:《特色节庆文化活动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学术论坛》2003年第6期,第90~92页。

李国平:《地方旅游节庆策划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刘健康:《会展经济充满魅力》,《中外企业文化》2001年3月。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李明德:《试论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旅游学刊》1999年第6期,第45~49页。

李玉新:《节庆旅游理论及青岛市节庆旅游发展研究》,《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5月。

李志刚、宾宁:《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标准体系初探》,《社会科学家》,2003,第121~123页。

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北京出版社,2003。

林显鹏、虞重干:《现代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0卷第2期。

罗高波:《往届奥运会举办成功经验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启示》,《雅虎房地产》2004年12月8日。

罗明义:《论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4月,第5~8页。

马聪玲:《2002年足球世界杯对韩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主编《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马聪玲:《悉尼》,《为北京支招》,《中国旅游报》2001年12月14日。

马敏跃:《从雅典奥运会看北京奥运会的安保》,《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第9期。

梅保华:《论城市人文环境》,《城市问题》1994年第3期,第7~12页。

倪鹏飞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定位:让中国城市共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邱雪:《奥运会旅游吸引物与奥运旅游》,《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第6期。

任国才:《我国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研究》,《浙江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11月。

史铁华、何玲:《关于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的思考》,《旅游科学》2001年第1期,第5~9页。

天一:《雅典奥运“因地制宜”》,《直击北京2008:47》。

童碧莎:《试析北京申奥成功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体育科学研究》2002年6月,第11~16页。

董玉明、盛红、陈娟:《抓住奥运机遇》,《加快青岛海洋旅游开发研究》,《海岸工程》2003年第1期,第91~94页。

王秉安、陈振华、叶穗山:《区域竞争力》,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王虎成:《巴塞罗那奥运会市场化运作的启示》,《投资北京》,《2004年第4期“奥运财富”栏目》2004年9月3日。

王恺、秦竹:《影响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见景体华主编《2002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亮、宋峰:《四大奥运地产分析》,《中国现代商报》2006年7月13日。

王杰:《奥运城市人文札记之二》,《青岛日报》2003年9月26日。

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文彤:《旅游事件对城市旅游的影响》,保继刚、潘兴连、杰弗里·沃尔主编《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1。

魏纪中:《快速介入奥运经济的旅游业》,中国体育网,2003年8月12。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5月。

雅典奥组委:《奥运会对雅典旅游业带来积极影响》,http://www.sports.cn,2004年11月3日。

余丹林、魏也华:《国际城市、国际城市区域以及国际化城市研究》,《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第1期,第47~50页。

杨帆:《奥林匹克景气:可能实现吗?》,中经网,2001年7月1日。

张凌云:《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张茅:《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周玲强、冯晓虹:《旅游节事经济效益形成的机理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11月,第56~60页。

周玲强:《国际旅游城市的定义与分类》,《中国旅游报》2004年7月23日,第T00版。

郑岩:《大连市实施奥运旅游战略的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第99页。

朱坤:《北京:为申奥不惜血本1000亿打造碧水蓝天》,《新周刊》2001年4月3日。

《奥林匹克的旅游效应》,《中国旅游报》2000年4月17日。

会展业对奥运经济的推动作用:《奥运经济与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成果,2003年8月4日。

国家旅游局悉尼办供稿:《旅游与奥运牵手》,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奥运会对举办国的经济影响》,中国数字黄皮书。

《2000年奥运会对澳大利亚旅游业的潜在影响(预测篇)》,《中国旅游报》2000年3月31日B1版。

《2000年奥运会对澳大利亚旅游业的潜在影响(机会篇)》,《中国旅游报》2000年4月10日C2版。

《2000年奥运会对澳大利亚旅游业的潜在影响(国际旅游篇)》,《中国旅游报》2000年4月17日C2版。

《触摸“角色模式”——感觉悉尼奥运与旅游结合的成功尝试》,《中国旅游报》2001年10月15日C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