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2

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5-2016)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China's Information (2015-2016)

SSAPID:101-2177-0890-73
ISBN:978-7-5097-8765-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2015年中国信息化推进中的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就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环境、新趋势、新方向,“一带一路”与信息化,5G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的发展,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立法近况,信息化在社会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信息化蓝皮书
作 者: 周宏仁 徐愈
编 辑:吴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摘要

 Abstract

 序

 皮书数据库

 Ⅰ 总报告

  B.1 新环境、新趋势、新方向

   一 新环境

    (一)计算无处不在

    (二)网络无处不在

    (三)数据无处不在

    (四)软件无处不在

   二 新趋势

    (一)产品计算机化

    (二)移动改变世界

    (三)云计算机改变信息化发展模式

   三 新方向

    (一)产品创新

     1.现有产品改造

     2.新产品研发

    (二)系统创新

     1.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数字化

     3.网络化

     4.“互联网+”

     5.智能物理系统

    (三)产业创新

     1.芯片产业

     2.软件产业

     3.数据产业

  B.2 “一带一路”与信息化

   一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二 国家信息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

    (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提出

    (二)信息化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整体发展状况

     1.欧洲

     2.亚洲

     3.非洲

    (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无线”轻“有线”

     3.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突出

   四 信息化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重点领域

    (一)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二)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三)构建合作服务平台

    (四)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1.加强网络安全国际合作

     2.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的联合研发

   五 信息化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议

   六 小结

 Ⅱ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篇

  B.3 5G在中国的发展和展望

   一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一)国际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二)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情况

   二 全球5G总体发展情况

    (一)国外5G发展总体情况

     1.主要国家加大5G研发投入,积极争夺5G发展制高点

     2.主流公司大力开展5G研发,推动5G技术快速发展

    (二)我国5G研发布局情况

     1.我国成立IMT-2020(5G)推进组,全方位推进5G研发

     2.重大专项及“863计划”部署5G研发课题,支持国内技术创新

     3.国内企业与国际同步开展5G研发,并取得重要突破

    (三)5G标准前期研究进展

     1.ITU完成5G愿景研究,明确全球5G发展目标与计划

     2.3GPP启动5G议题讨论,初步确定5G标准化时间表

     3.IEEE积极开展5G研究,探索标准化切入点

   三 我国5G研究进展及国际贡献

    (一)我国5G主要研究成果

     1.5G愿景与需求

      (1)5G将从移动互联网向物联网应用领域扩展

      (2)5G将满足未来千倍流量增长和千亿设备联网需求

      (3)5G的性能和效率需满足“5G之花”要求

     2.5G技术架构

      (1)5G无线技术架构

      (2)5G网络技术架构

     3.5G内涵解析

    (二)我国对全球5G研究的主要贡献

     1.我国主推的5G命名(IMT-2020)被ITU采纳

     2.我国5G愿景的核心观点获得全球广泛认可

     3.国内外产业界在5G技术上已达成了大量共识

   四 我国5G发展展望与建议

    (一)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

    (二)积极推动5G与物联网及行业应用融合发展

    (三)加大5G研发支持力度,突破5G技术产业关键环节

    (四)创新管理手段,引导5G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Ⅲ 核心技术与新兴产业发展篇

  B.4 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的发展和展望

   一 核心技术设备的发展

    (一)核心芯片与制造工艺设备

    (二)操作系统

    (三)数据库

    (四)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五)计算机网络

    (六)网络安全技术设备

    (七)通用工具及行业应用软件

   二 核心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未来网络技术体系

    (二)云计算技术体系

    (三)端计算技术体系

    (四)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五)芯片制造装备技术体系

   三 问题与机遇

    (一)我国核心技术设备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主体模糊不清

     2.体系思维难以成形

     3.龙头企业成长艰难

    (二)我国核心技术设备发展的机遇

     1.抓住智能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计算市场优势

     2.牢牢把握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

     3.提前布局类脑计算

   四 展望

  B.5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

   一 智能手机软、硬件的发展历程回顾

    (一)智能手机软件系统的进步

    (二)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芯片上的进步

    (三)智能手机Modem芯片上的进步

    (四)智能手机Video/Audio芯片及显示屏幕的进步

    (五)智能手机Connectivity芯片的进步

    (六)智能手机其他功能芯片的发展

   二 智能手机技术最新的进展

    (一)AP芯片的当前主流发展状况

    (二)多模多频高速Modem芯片

    (三)芯片工艺制程

    (四)成熟的Video/Audio芯片解决方案

    (五)Connectivity最新技术进展

    (六)辅助传感器及外围芯片当前发展

    (七)SIM卡的发展

    (八)智能终端视频分辨率的发展趋势

    (九)智能可穿戴的最新技术进展

    (十)智能终端信息安全

   三 智能手机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当前智能手机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品同质化严重

     2.产品利润率较低

     3.市场需求出现下降

     4.高端品牌竞争力弱

     5.知识产权积累缺乏,走出国门困难重重

     6.互联网对传统运营商渠道的冲击

    (二)解决智能手机产业问题的应对举措

     1.加强自主创新,深挖产品差异

     2.产品梯次化,品牌高端化

     3.挖掘用户需求,细分市场渠道

     4.注重知识产权积累,加强自身发展防护

   四 未来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展望

    1.手机安全

    2.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个人智能手机定位系统

    3.超高速无线宽带互联网

    4.芯片工艺制程的进步

    5.5G

    6.智能手机与物联网的融合

    7.智能手机需要根据特定的人群、特定的使用场景、特殊的需求做出外观及功能上的变化

  B.6 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形势与展望*

   一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步入“新常态”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

     1.整体规模增速进入稳定的低速增长区间

     2.细分行业领军者与追赶者角色正发生变化

     3.进出口负增长态势贯穿全年

     4.全行业效益有望上升

    (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产业规模增长稳中趋缓

     2.传统业务收入与新兴业务收入的增速呈现两极分化

     3.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三)电信业

     1.电信业务收入增速与总量增速出现“剪刀差”

     2.宽带中国战略提升光纤接入率和高速宽带用户占比

     3.全球TD-LTE网络运营进入发展期,中国示范效应显现

     4.业务收入结构加速转型

   二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特点

    (一)智能终端产业进入三期叠加新时期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领域与深度不断增强

    (三)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新能源等领域并购投资活跃

   三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七大趋势*

    (一)“互联网+”引领产业融合创新和变革转型

    (二)智能制造成为两化融合的重要领域

    (三)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决定智能手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将进入务实发展期

    (五)人工智能应用普及和产业拓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六)生态圈建设成为IT企业构筑竞争力的核心举措

    (七)自主信息技术产品成为重点行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四 2015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展望

    (一)经济环境继续走弱,产业逐渐进入低速增长期

    (二)国家级重要战略密集出台,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三)可穿戴市场结束酝酿期,产品种类和应用场景亟待丰富

    (四)工业互联网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初现成效

    (五)汽车行业加速转型,与互联网跨界合作进一步升级

   五 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实施工业互联网战略

    (二)统筹布局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等电子基础产业*

    (三)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新增长极

    (四)引导发挥龙头企业的战略性作用

    (五)丰富新兴产业发展的监管方式和手段

    (六)推进电子信息企业跨界并购和发展

  B.7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

   一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一)工具阶段

    (二)渠道阶段

    (三)基础设施阶段

    (四)经济体阶段

   二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现状

     1.网络零售发展现状

     2.内贸电商的模式与增长

     3.跨境电子商务的模式与增长

    (二)电子商务服务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业的演进与现状

     2.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业的演进与现状

     3.电子商务衍生服务业的演进与现状

   三 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

    (一)带动快递、物流业发展

    (二)带动支付、金融业发展

    (三)带动就业增长,提升就业质量

    (四)促进新型城镇化

   四 电子商务发展展望

  B.8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一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意义

   二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交易规模急速攀升,B2C业务占比扩大

    (二)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三)机遇和问题并存,网购零售领域问题突出

   三 跨境电子商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情况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二)主要改革试点措施

     1.制定跨境电子商务配套政策

     2.归纳提出四种新监管模式

      (1)一般出口模式

      (2)特殊区域出口模式

      (3)直购进口模式

      (4)网购保税进口模式

     3.强化跨境电子商务通关监管服务

     4.建立企业和商品备案制度,强化风险管理

     5.创新技术手段,建设配套的信息化监管系统

    (三)跨境通关业务改革试点及推广进展情况

    (四)试点主要成果

    (五)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1.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尚未形成完整供应链

     2.“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存在争议

   四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展望

    (一)市场需求强劲,交易规模仍将高速增长

    (二)试点不断深化,政策环境逐渐透明统一

    (三)市场格局重新调整,企业运营更加规范

 Ⅳ 产业改造篇

  B.9 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

   一 智能制造与智能制造装备的内涵

    (一)智能制造

    (二)智能制造装备

   二 智能制造装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

    (二)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的实施

    (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提速

   三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数控机床

    (二)工业机器人

    (三)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

    (四)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

    (五)传感器

   四 加快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推进智能制造的方略

     1.因地制宜

     2.以用促业

     3.夯实基础

     4.集成牵引

     5.把握时序

     6.掌握核心

     7.示范引领

     8.建设集群

    (二)推进智能制造的着力点

    (三)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建议

     1.突出重点

     2.标准先行

     3.注重实效

     4.政策引导

  B.10 中国林业信息化“十二五”进展和“十三五”展望

   一 中国林业信息化“十二五”工作进展

    (一)达成智慧林业新共识

    (二)打造林业政务新平台

    (三)注入生态建设新动力

    (四)提供林业改革新引擎

    (五)营造生态文明新氛围

    (六)成为国家信息化新亮点

   二 中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思路

    1.互联网思维

    2.大数据决策

    3.智能型生产

    4.协同化办公

    5.云信息服务

    6.立体化感知

   三 中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工作重点

    (一)不断深化“互联网+”林业改革,实现资源增长、林农增收

    (二)全面推进“互联网+”资源监管,实现生态保护无缝连接

    (三)积极开展“互联网+”生态修复,实现生态建设科学有序

    (四)深入实施“互联网+”应急管理,实现生态灾害安全可控

    (五)大力拓展“互联网+”林业产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六)持续创新“互联网+”生态文化,实现生态事业全民参与

    (七)切实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林业治理阳光高效

    (八)科学构建“互联网+”基础能力,实现林业要素万物互联

   四 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做好“加法”,众创众筹,共建共享

    (二)做好“减法”,避免重复,杜绝浪费

    (三)做好“乘法”,聚合发展,倍增效应

    (四)做好“除法”,统一平台,安全有序

 Ⅴ 电子政务篇

  B.1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一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及面临形势

    (一)我国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回顾

     1.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

     2.业务系统构建阶段(2001~2010年)

     3.整合和业务协同阶段(2011年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新形势和需求

     1.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总体呈现三大趋势

     2.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电子政务发展提出新要求

     3.新技术普及应用为电子政务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

    (一)近十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1.网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集约化效应开始显现

     2.各级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大幅提高

     3.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政府数据开放和大数据应用开始起步

     4.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创新应用不断涌现

    (二)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自建、自用、自管”,电子政务集约化效应难以显现

     2.“重建设、轻应用”,电子政务应用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3.“重管理、轻服务”,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4.安全与发展“两张皮”,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现状堪忧

    (三)电子政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体制机制障碍

     2.顶层设计缺乏

     3.产业支撑不足

     4.发展环境制约

   三 未来十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路径建议

    (一)在管理模式上,构建统筹规范、协调有力的推进机制,全面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

    (二)在建设模式上,强调协同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电子政务整合、协同、集约发展

    (三)在服务模式上,积极引入互联网新思维、新应用,切实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四)在安全保障上,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Ⅵ 社会建设篇

  B.1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综述

   一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进展

    (一)政策文件发布情况

    (二)部际协调推进情况

    (三)地方建设总体情况

    (四)评价和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二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发展特点

     1.东中部地区发展相对领先

     2.信息惠民建设成果突出

     3.建设运营模式逐渐多元化趋势

     4.管理机制体制进一步创新优化

    (二)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趋势

     1.互联网将作为创新要素对智慧城市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

     2.大数据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

     3.信息技术促进公共服务更加集约化和便捷化

     4.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地方智慧城市建设中逐渐普及

   三 深入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统筹

    (二)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创新

    (三)推进互联网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五)强化智慧城市政策、人才等保障支撑

    (六)加快智慧城市法规标准建设应用

  B.13 信息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发展

   一 信息化时代的个体发展

    (一)网络社会的“个体化”发展趋势

    (二)网络社会中个体与社会交往模式的变迁

   二 信息化与社会治理创新

    (一)网络化变迁对社会管理体系的挑战

     1.权威来源

     2.运作过程

     3.权力行使

    (二)网络消费市场中的治理创新

     1.督促与制约构建网评机制

     2.规则众议院搭建协商讨论机制

     3.多渠道维护监督保障机制

      (1)首犯从轻,累犯从重

      (2)手段多样,岂止于罚

      (3)完善标准,规范市场

   三 信息化与中华文化互构

    (一)互联网文化的内涵及要素

    (二)互联网文化与中华文化互构

     1.互联网文化的强势扩张

     2.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

 Ⅶ 信息化环境建设篇

  B.14 网络空间供应链安全:概念、性质、现状和趋势

   一 基本概念

    (一)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基础设施

    (二)网络空间安全和网络空间供应链安全

   二 性质

    (一)CSCS事关国防

    (二)CSCS事关关键基础设施安全

    (三)CSCS事关国家经济安全

   三 难题

    (一)ICT的技术复杂性和快速创新

    (二)政策和法规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

    (三)政府与ICT产业界的利益诉求不同

    (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

   四 政策和产业现状

    (一)美国、欧盟和日本的CSCS策略

    (二)国际CSCS产业标准正在快速形成

    (三)我国的CSCS政策、立法和产业标准现状

   五 趋势判断

    (一)网络空间供应链威胁持续增大,CSCS产业标准加速成型

    (二)技术、产品、服务的设计理念和开发方法迎来全面革新

    (三)非全球性CSCS协议即将出现,达成全球CSCS协议的前景不容乐观

    (四)全球网络空间供应链结构加速调整,我国ICT产业升级压力增大

   六 结束语

  B.15 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立法近况

   一 网络安全相关立法

    (一)《国家安全法》(2015)

    (二)《网络安全法(草案)》

    (三)《刑法修正案(九)》

    (四)《反恐怖主义法》

   二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相关立法

    (一)关于网络侵权的规范

    (二)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规范

     1.中央层面

     2.地方层面

    (三)关于电子商务的规范

     1.中央层面

     2.地方层面

    (四)有关打车软件的规范

   三 互联网信息相关立法

 Ⅷ 比较研究篇

  B.16 中国信息化发展测评指数国际排名分析

   一 2011~2014年我国NRI排名变化情况

   二 2011~2014年我国NRI细分指标测评数据分析

    (一)环境

     1.政策与监管环境

     2.商业与创新环境

    (二)就绪度

     1.基础设施(和数字内容)

     2.费用负担

     3.技能培养

    (三)应用

     1.个人应用

     2.企业应用

     3.政府应用

    (四)影响

     1.经济影响

     2.社会影响

    (五)总体分析

   三 结论

   附录一 世界经济论坛“网络化准备指数”(NRI)排名

   附录二 国际电信联盟“ICT发展指数”(IDI)排名

   附录三 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排名

  B.17 信息化与数字鸿沟发展现状和展望

   一 信息化指标体系构建和主要分析方法介绍

    (一)国际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

     2.权重确定

    (二)国内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构建

     2.权重确定

    (三)研究方法

   二 2011~2014年国际信息化发展和数字鸿沟状况

    (一)国际信息化水平的整体分析

     1.信息化水平指数计算

     2.2011~2014年国际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预测

     3.2011~2014年世界信息化指数各一级指标变动情况

     4.2011~2014年国际信息化水平的区域比较

    (二)中国信息化发展与国际社会对比

     1.与世界信息化发达国家对比

     2.一级分类指标对比

     3.与金砖国家对比

    (三)国际区域数字鸿沟分析

     1.2011~2014年国际区域数字鸿沟现状和预测

     2.2011~2014年国际区域数字鸿沟影响因素分析

   三 2009~2013年国内信息化发展和数字鸿沟状况

    (一)我国31个省份2009~2013年信息化水平指数测算

    (二)我国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整体分析

     1.2009~2013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

      (1)2009~2013年我国信息化水平增长了0.46倍

      (2)2009~2013年我国信息化水平发展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

     2.2009~2013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区域比较

     3.2009~2013年我国数字鸿沟现状

      (1)我国区域数字鸿沟扩大了0.155倍

      (2)2010~2013年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年均增长率为4.22%

      (3)2014年我国区域数字鸿沟指数预计将达到0.8164

    (三)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因素分析

     1.2009~2013年引起数字鸿沟变化的指标因素分析

     2.2009~2013年引起我国数字鸿沟扩张因素分析

      (1)2009~2010年区域数字鸿沟增长率为负的原因

      (2)2011~2012年区域数字鸿沟恢复扩张并持续扩大的原因

      (3)2013年区域数字鸿沟持续扩张但趋势变缓的原因

      (4)2009~2013年我国区域数字鸿沟形成因素总体分析

    (四)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1.2009~2013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汇总聚类

     2.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单年聚类

     3.2009~2013年区域信息化发展促进因素聚类分析

     4.区域信息化发展情况总结

   四 缩小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

    (二)重视经济发展的区域平衡

    (三)降低欠发达地区宽带接入价格,推动新型信息设施应用的均衡发展

    (四)坚持实施国家宽带战略,鼓励新技术在欠发达地区的应用

    (五)提高欠发达地区ICT相关教育水平

 主编简介

 《信息化蓝皮书》编委会

[1]周宏仁:《信息化论》,人民出版社,2008。

[2]周宏仁主编《中国信息化进程》,人民出版社,2009。

[3]周宏仁主编《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年3月。

[2]程国强:《共建“一带一路”:内涵、意义与智库使命》,《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4期。

[3]国际电信联盟(ITU):《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3)》。

[1]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中信出版集团,2015。

[2]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IT到DT》,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吴军:《浪潮之巅》(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罗文:《2014~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蓝皮书》,人民出版社,2015。

[5]罗文主编《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蓝皮书(2015)》,人民出版社,2015。

[6]赛迪智库:《赛迪预测2015年中国IT产业发展十大趋势》,《中国电子报》2015年1月23日。

[7]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制造业形势分析课题组:《电子信息制造业:加速跨界转型》,《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2014年第4期。

[1]阿里研究中心:《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2013年4月。

[2]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

[3]阿里巴巴B2B市场部、B2B决策支持:《中国B2B新趋势与新探索》,2016年1月。

[4]艾瑞咨询:《2015年中国电子支付行业研究报告》,2015。

[5]阿里研究院:《涌现与扩展:电子商务20年——信息经济前景研究报告 No.4》,2015年1月。

[1]《海关总署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的通知》,署科函〔2013〕292号。

[2]《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署科函〔2014〕59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12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7号》。

[6]《海关总署关于调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海关作业时间和通关时限要求有关事宜的通知》,署监发〔2015〕121号。

[7]《加贸司关于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监管工作的函》,加贸函〔2015〕58号。

[1]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发展与改革报告》,2013。

[2]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4年中国机械工业发展与改革报告》,2015。

[3]赵杰:《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第12期。

[4]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3。

[5]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4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4。

[6]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5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科学出版社,2015。

[1]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中国政府网,2013年2月17日。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发〔2015〕5号),中国政府网,2015年1月30日。

[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国政府网,2015年7月4日。

[4]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中国政府网,2015年9月5日。

[5]李世东、林震、杨冰之:《信息革命与生态文明》,科学出版社,2013。

[6]李世东:《把握互联网时代 拓展互联网思维》,中国林业网,2015年1月20日。

[7]李世东:《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中国信息化》2013年第20期。

[8]李世东:《大力发展林联网推进治理现代化》,中国林业网,2014年7月10日。

[9]李世东:《大数据时代中国智慧林业门户网站建设》,《电子政务》2014年第3期。

[10]李世东:《加快信息进程 服务生态民生 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林业网,2013年1月17日。

[11]李世东:《加快信息进程 建设生态文明》,《防护林科技》2013年第4期。

[12]李世东:《林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解读》,中国林业网,2012年2月14日。

[13]李世东:《论第六次信息革命》,《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14期。

[14]李世东:《凝聚智慧成就梦想》,中国林业网,2013年3月7日。

[15]李世东:《人类正迈入“六个第一”的信息时代》,《学习时报》2014年9月29日。

[16]李世东:《融合与创新》,中国林业网,2012年8月3日。

[17]李世东:《融入国际主流 打造智慧网站》,中国林业网,2014年11月22日。

[18]李世东:《我们有一个梦想》,中国林业网,2012年1月10日。

[19]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顶层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0]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1]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政策解读》,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

[22]李世东:《中国智慧林业——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23]李世东:《中国林业信息化全面推进五周年回顾与展望》,《林业经济》2014年第2期。

[24]林欣平:《没有林业信息化就没有林业现代化》,中国林业网,2014年9月12日。

[25]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国际太空》2014年第4期。

[26]钟殿舟:《互联网思维——工作、生活、商业的大革新》,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7]周宏仁:《信息化论》,人民出版社,2008。

[28]周锚:《信息论思维: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1]单志广:《我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面临的挑战》,《国家治理》2015年第18期。

[2]单志广:《让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镇化新亮点》,《人民日报》2015年5月31日。

[3]单志广:《〈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解读》,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5-09/17/c_134632375.html,2015年9月17日。

[4]徐宪平:《破解智慧城市发展难题》,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13/c70731-26011982.html,2014年11月13日。

[5]陈才:《2014年智慧城市发展回眸及2015年展望》,http://www.cttl.cn/tegd/jshqsh/201502/t20150205_2094246.html,2015年2月5日。

[6]《长三角等三大地区占智慧城市建设数量六成》,http://www.bellsent.com/news_info/2013011115390310.html,2013年1月11日。

[7]《“智慧城市”发展进入各方深度协作新阶段》,http://www.e-gov.org.cn/xinxihua/news008/201502/154761.html,2015年2月4日。

[8]杨会华、樊耀东:《智慧城市典型商业模式分析和选择》,《移动通信》2013年第1期。

[9]张晓燕:《我国政治城市政策导向的“六”个新意——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供用电》2014年第10期。

[10]《智慧城市:热捧背后的质疑和难题》,http://www.ceh.com.cn/ztbd/jnjpzk/633085.shtml,2014年7月26日。

[11]《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呈现十大趋势》,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5-08/03/c_128087709.htm,2015年8月3日。

[12]《2014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标准全面辅助》,http://www.afzhan.com/news/detail/34872.html,2014年12月28日。

[13]李东进:《2015年智慧城市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http://www.cnii.com.cn/thingsnet/2015-04/01/content_1554892.htm,2015年4月1日。

[1]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Living in a Hyperconnected World,World Economic Forum,2012.

[2]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Growth and Jobs in a Hyperconnected World,World Economic Forum,2013.

[3]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Rewards and Risks of Big Data,World Economic Forum,2014.

[4]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ICTs for Inclusive Growth,World Economic Forum,2015.

[5]曹学勤、高晓雨、马冬妍:《中国信息化发展评测指数国际排名下滑分析》,载《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预测(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周剑、高晓雨:《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国际指数排名与比较研究》,载《信息化蓝皮书: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2014年7月。

[8]The Connected World:Greasing the Wheels of the Internet Economy,Boston Consulting Group,2014年1月。

[9]Digital Economy Outlook 2015:Digital Economy Outlook 2015: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2015年7月。

[10]华为:《全球连接指数2015:量化数字经济发展进程》,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