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法治文化与法治新闻图书

The Rule of Law Culture and Legal News

SSAPID:101-2155-9901-05
ISBN:978-7-5201-0070-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当代法治文化的研究现状,区分了法律文化、法制文化、法治文化三者的界限,地探讨了法治文化的理论体系及其若干基本关系,提出并论证了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研究范畴、法治的基础是人性、法治应当顺应人性的发展等学术观点;探讨了隐性采访合法与否的界限以及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与法治新闻的联系与区别,提出并论证了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实质是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记者的采访权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以及不可高估传媒对司法公正的影响等学术观点。

相关信息

丛书名:学术共同体文库
作 者: 刘斌
编 辑:吕珊珊;楚洋洋;王蓓遥;孙以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后记

 当代法治文化的理论构想

 中国当代法治文化的研究范畴

  一 法治理念文化

   1.基本概念

   2.基本关系

   3.基本理论

  二 中国当代法律组织文化:组织机构层面

   1.概念解说

   2.法律组织的显性文化

   3.法律组织的隐性文化

   4.法律组织文化的分类

   5.法律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运作机制

  三 中国当代法律制度文化:制度层面

   1.基本政治制度

   2.司法制度

   3.法律规章制度

  四 中国当代法治设施文化:物质层面

   1.概念解说

   2.法治设施的类别

   3.法治设施的文化特征

  五 中国当代法律行为文化:行为层面

   1.概念解说

   2.法律行为的主体与结构

   3.法律行为的分类

   4.法律行为模式和规范系统

   5.法律行为的文化特征

  六 法律语言文本文化

   1.法律语言

   2.法治文学艺术作品

   3.法律文书

  结语

 法治文化研究三题

  一 法治与法治文化

  二 法治文化、法制文化与法律文化

  三 法治文化与法学理论、法律史学

 检察文化概论

  一 检察理念文化

   1.基本概念

   2.基本关系

   3.基本理论

  二 检察组织文化

   1.检察组织的设置

   2.检察组织的显性文化

   3.检察组织的隐性文化

   4.检察组织文化建设的根本

  三 检察制度文化

  四 检察设施文化

   1.概念解说

   2.检察设施的类别

   3.检察设施的文化特征

  五 检察行为文化

   1.概念解说

   2.检察行为的主体与结构

   3.检察行为主体的形象塑造

   4.检察行为模式和规范系统

   5.检察行为的文化特征

  六 检察语言文本文化

   1.检察语言

   2.检察文学艺术作品

   3.检察文书

  结语

 论人民法院文化体系的建构

  一 理念文化

   1.基本理念

   2.基本关系

   3.基本理论

  二 组织文化

   1.法院组织的设置

   2.法院组织的显性文化

   3.法院组织的隐性文化

   4.法院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

  三 制度文化

   1.法院制度分类

   2.法院制度文化的特性

   3.法院制度文化研究的内容

  四 物态文化

   1.概念解说

   2.法院设施的类别

   3.法院物态文化的特征

  五 行为文化

   1.概念解说

   2.法院行为的主体与结构

   3.法院行为主体的形象塑造

   4.法院行为模式和规范系统

   5.法院行为的文化特征

  六 法院语言文学与文本文化

   1.法官语言

   2.法院文学艺术作品

   3.法院文书

  结语

 法治设施文化的分类、特征及其建设路径

  一 法治设施的概念与类别

  二 法治设施的文化特征

  三 法治设施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法治文化的研究现状

  引言

  一 法治文化研究的基本状况

  二 法治文化研究的特点

  三 法治文化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1.关于法治文化的概念

   2.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3.关于法治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4.关于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关系

   5.法治文化的构建及其路径

  四 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治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泛化,研究范畴无边无际

   2.相关概念混乱

   3.论述肤浅,重头论文少

   4.专业性的研究队伍尚未形成

  结语

 法治的人性基础

  一 人性的内涵与人的权利

  二 为什么说法治的实现不能脱离人性

  三 法治的实现如何顺应人性的发展

   1.立法的人本化

   2.司法的人性化

   3.执法的文明化

  结语

 当代法治与传统法制的关系

  一 当代法治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 法治与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三 法治与法制的应然关系

  四 传统法制向当代法治的转型

 西方法治与中国法治的关系*

  一 西方法治的内涵与特征

  二 中国法治的内涵与特征

  三 西方法治与中国法治的关系

 法治与宗教规范和风俗习惯*

  一 宗教规范与风俗习惯

  二 法治与宗教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关系

   1.法治与宗教规范和风俗习惯的关联性

   2.法治与宗教规范和风俗习惯的互动性

   3.法治是宗教信仰自由和良好习俗的基石

  三 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与宗教习惯的路径

   1.依法贯彻政教分离的政策

   2.充分发挥宗教与习惯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3.避免宗教与习惯对法治建设的消极影响

 法治状态下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一 国家与公民概念的内涵

  二 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实质是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三 法治状态下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应然状态

   1.国家权力源于公民通过法律的授权

   2.宪法是调节国家与公民关系的根本大法

   3.国家权力在运行层面必须受到限制和制约

  四 建立国家与公民良性互动的关系

   1.国家的强大是公民权利自由的前提

   2.国家既要自我约束,也要积极作为

   3.法治国家的实现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法治状态下人的生存与发展模式*

  一 生存与发展的含义

  二 生存与发展的演进

  三 法治状态下人的生存与发展模式

   1.自由地生存与发展

   2.平等地生存与发展

   3.有尊严地生存与发展

   4.有法律保障地生存与发展

 法律组织之间的关系及运作机制

  一 法律组织的内涵及分类

  二 法律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 诉讼活动中法律组织的运作机制

  四 法律组织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论孟子思想的多元性

  一 孟子天命观中表现出的多元性

  二 孟子人性论中表现出的多元性

  三 孟子仁政学说中表现出的多元性

   1.在用人问题上孟子既主张“尊贤使能”,又不愿意废除奴隶制的爵位等级制

   2.重民思想是孟子仁政学说中极有价值的部分,值得肯定和称道。但也不能把它拔得太高,应当注意到它的多元性

   3.孟子在经济上提出薄赋敛,行什一税法,主张与民制产

   4.在用什么方式统一天下的问题上,孟子诅咒战争,反对使用暴力,主张用行王道、施仁政的方法

  四 孟子思想多元性的形成原因

 法治新闻传播学的四个基础问题

  一 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与法治新闻

  二 法治新闻与法治新闻报道

  三 法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范围

  四 研究法治新闻传播学的意义及学科发展前景

 论传媒与司法公正*

  一 传媒与司法的关系

  二 传媒介入司法的必然性与合法性

   1.公众知情的需要

   2.权力约束和监督需要

   3.媒体职责的需要

   4.司法实践的需要

   5.防范司法腐败的需要

  三 传媒究竟对司法有多大的影响

  四 案件报道中应澄清的几个问题

  五 传媒在报道与监督司法中存在的问题

   1.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做出定性报道

   2.煽情性的热炒

   3.显失公正平衡的报道

   4.用道德标准评论法律问题

   5.报道与监督的面儿窄,深度报道与监督少

   6.报道中的色情、俗气、腥味

  六 传媒应当如何介入司法

   1.传媒介入司法,应以促进司法公正为目的

   2.传媒介入司法,应当遵守现行的法律法规

   3.传媒介入司法,应当坚持“四性”原则

   4.传媒介入司法,应当规范自身的行为

   5.传媒介入司法,应当是善意的和建设性的

 权力还是权利

  一 采访权的性质

  二 采访权的权源

  三 采访权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1.采访被拒绝

   2.采访中被腐蚀

   3.采访受到干扰或威胁

   4.因采访而被殴打伤害

   5.因采访被驱逐或“封杀”

   6.记者滥用采访权

  四 采访权的保护

 论隐性采访

  一 隐性采访及其类型

  二 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1.泄露隐私

   2.引诱犯罪

   3.隐性采访往往要比正常采访付出更大的艰辛,有时甚至还要冒人身危险

   4.隐性采访还容易导致法律纠纷,引发诉讼

  三 隐性采访合法与否的界限

  四 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保护

  五 隐性采访的注意事项

   1.从采访者本身来说,在隐性采访中用以隐身的替代身份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

   2.从采访对象来说,隐性采访的对象主要是公众具有优先知情权的人物

   3.从采访事件来说,必须是关系公众利益的事件,而不是与公众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

   4.从采访场合来说,不是任何场合均可进行隐性采访

   5.从采访手段来说,隐性采访不能对被采访者采取利诱和强迫手段

   6.从采访目的来说,隐性采访不能为了“报道效应”而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

 新闻报道中的法律语言规范

  一 法律语言的特点

  二 法律术语的特征

  三 新闻报道在使用法律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四 新闻报道如何准确地使用法律语言

 论新闻采编人员的自我保护

  一 要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二 要给自己的角色做出准确定位

  三 要紧紧把握真实、准确这两条基本准则

  四 要在报道中坚持“五不”原则

  五 报道要力求公正、尽可能平衡

  六 报道中的措辞要谨慎

  七 报道中的法律用语要规范

  八 摄影摄像报道要注意处理好照片或画面

  九 要注意交代新闻源

  十 报道的方式要灵活,原始采访资料要保存

 媒体使用图片的十个法律问题

  一 刊发新闻图片不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就不构成侵权?

  二 新闻图片使用了马赛克是否就不构成侵权?

  三 刊载“偷拍”的不道德、不文明或违法行为照片是否也会侵权?

  四 集体照片中是否存在个人肖像侵权的问题?

  五 正面摄影报道是否也会发生侵权?

  六 照片注上“图文无关”是否就与侵权无关?

  七 明星(公众人物)的照片是否可以随意使用

  八 新闻作品中的插图配图照片是否会构成侵权?

  九 犯罪嫌疑人的肖像是否可以随便刊播?

  十 使用著名景物的摄影图片是否会构成侵权?

 主流媒体报道中亟待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形成的原因

  三 改进的措施

 微信平台的乱象及其规制

  一 微信平台的乱象

  二 微信乱象的生成原因

  三 规制微信乱象的途径

  四 使用微信的底线与意识

  结语

 作者简介

本书系作者关于法治文化、法治新闻研究的论文结集。在法治文化研究领域,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当代法治文化的研究现状,区分了法律文化、法制文化、法治文化三者的界限,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法治文化的理论体系及其若干基本关系,提出并论证了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研究范畴、法治的基础是人性、法治应当顺应人性的发展等学术观点。在法治新闻研究领域,该书深入探讨了隐性采访合法与否的界限以及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与法治新闻的联系与区别,提出并论证了传媒与司法关系的实质是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记者的采访权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以及不可高估传媒对司法公正的影响等学术观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