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人才前沿(No.2)图书

The frontiers of Chinese talents

SSAPID:101-2152-3333-30
ISBN:7-80230-204-8
DOI:
ISSN:
关键词:

人才研究 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探讨了我国人才人事政策;分析了一些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依据调研进行了研究;提供了资料性内容。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潘晨光 娄伟
编 辑:吴连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内容提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第一部分

  我国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分析

   一 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提出

    1.事业单位的概念

    2.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3.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实质

   二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政策分析

    1.聘用制实施前的有关政策

    2.2000年后出台的有关政策

    3.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

   三 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实证经验

    1.实行了全员聘用制

    2.采取了不同的聘用与聘任方式

    3.加强了考核奖惩管理

    4.建立了各种分配激励机制

    5.探索了一些社会化管理模式

    6.实施了一些对未聘人员的安置办法

   四 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的难点

    1.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

    2.聘用制还处于入轨阶段

    3.人员出口问题是改革的难点

    4.工资制度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5.改革过程中仍面临公平问题

    6.岗位设置、岗位聘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 几点思考

    1.需要全员转变观念

    2.探索科学的聘用方式

    3.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聘后的管理

    4.考虑落聘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5.加快制定配套政策

    6.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政策激励*

   一 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析

    1.中国科技人才的发明创造及技术革新能力

    2.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

    3.制约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因素

   二 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激励政策体系分析

    1.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

    2.科技体制改革政策

    3.科研投入政策

    4.完善人才评价标准

    5.职称制度改革政策

    6.科学技术奖励政策

    7.股权及税收优惠政策

    8.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9.完善科技评估与转移机制的政策

    10.其他

   三 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激励政策面临的挑战

    1.政策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我国距创新型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3.科研投入不足

    4.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5.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6.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

    7.物质激励政策没有充分体现出公平原则

    8.科技人才评价标准不完善

   四 政策建议

    1.要建设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

    2.人才评价要看创新质量

    3.要使创新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4.要使创新成为一种社会文化

    5.要重视自主创新人才队伍的开发与管理

    6.减少官本位对科技人才的影响

    7.要处理好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的关系

    8.积极引进海外人才

    9.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10.形成宽容失败的氛围

    11.推动建立多样化、市场化、国际化、菜单式的激励机制

    12.把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予以建构

    13.及时调整政策

   五 结束语

  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沿革与培养和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取向

   一 出国留学政策概论

   二 出国留学 方兴未艾

    1.公派出国留学

    2.自费出国留学

    3.自费留学中介市场

    4.自费留学趋势研究

   三 留学回国 渐入佳境

   四 留学事业 任重道远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并颁布《出国留学工作纲要》,是将留学教育逐渐导入法制轨道的重要举措

    2.对国家公派留学选派工作进行政策性调整,是实施国家人才战略的保障性措施

    3.不断深化人事分配体制的改革,是吸引留学人才的基本制度和前提条件

    4.建立准确、严肃、权威、高效和公开的“出国留学人员信息统计和发布系统”,是吸引留学人才的基础性建设

    5.密切关注自费留学生的工作,是持续做好吸引留学人才工作的前期准备

    6.不断改革和完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以及相应的认证制度体系,逐步提升其应有的综合效力,是为留学回国人员办的“第一件实事”

    7.客观、公正地评价留学回国人员的海外经历,是对留学人员正确使用的认识基础

  我国人事调配实践与政策变迁

   一 人事调配工作的内涵

    1.工作需要性调配

    2.调整优化性调配

    3.照顾困难性调配

    4.落实政策性调配

   二 改革开放前我国干部调配政策回顾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调配制度变迁

   四 国外人事调配经验的政策参考

    1.英国的公务员升迁机制

    2.美国的公务员升迁机制

    3.法国的公务员升迁机制

    4.日本公务员的晋升体系

   五 以“扬弃”的方式吸收先进成分,完善我国调配制度

  中国青年人才队伍及其政策体系分析

   一 青年人才的发展

    (一)青年人才的界定

    (二)青年人才的特点

     1.创造性

     2.进步性

     3.信息敏感性

     4.竞争性

    (三)青年人才队伍发展的历史演进

     1.古代中国的青年人才队伍发展状况

     2.近代中国的青年人才队伍发展状况

     3.现代中国的青年人才队伍发展状况

     4.当代中国的青年人才队伍发展状况

   二 青年人才队伍现状

    (一)青年人才总量

    (二)青年人才结构

    (三)青年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1.人才分布不均匀

     2.人才结构不合理

     3.总量相对偏低

     4.人才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三 青年人才政策体系分析

    (一)青年人才政策体系综述

    (二)青年人才政策中的代表性政策

     1.“百千万人才工程”

     2.“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3.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策

     4.博士后人才政策

     5.留学生人才政策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有关青年基金的规定

     7.其他人才政策

   四 青年人才政策效果评价

    (一)取得的成效

     1.制订了全国性人才战略,完善了理论体系

     2.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研究,全面推进了人才工作

     3.建立了新的人才评价标准

     4.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

     5.初步建立了人才市场,加强了对人才流动的指导和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开发体系有待完善

     2.对人才数量结构的调节作用发挥有限

     3.青年人才政策之间协调性和互补性有待加强

     4.人才市场体系规范尚不健全

   五 相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把人才战略落到实处

    (二)发挥政策功能,优化人才结构,合理布局

    (三)加强国家层面人才政策的整合与衔接,整合资源

    (四)健全制度,促进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积极吸引人才

  跨国公司人才政策研究

   一 跨国公司制定人才政策的基本思路

    (一)跨国公司制定人才政策的主要依据

     1.公司战略

     2.竞争对手的策略

     3.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实现人才本土化

     1.减少外派,降低成本

     2.增加就业,换取信任

     3.突破文化差异,拓展市场

   二 跨国公司人才政策的具体分析

    (一)人才选聘政策

     1.依岗位需要选聘人才

     2.依市场行情调整政策

     3.建立人才信息系统

    (二)人才培训政策

     1.校园培训

     2.在职培训

     3.外派培训

    (三)人才管理政策

     1.强调尊重人才

     2.促进文化认同

     3.培养团队意识

   三 跨国公司人才政策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一)从企业战略出发制定人才政策

    (二)从制度安排上保证人才发挥作用

    (三)调整用人标准防止“人岗错配”

 第二部分

  我国律师业的现状与发展

   一 我国律师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中外律师制度的比较

    (一)中外律师制度的历史沿革比较

     1.西方国家律师制度的沿革

     2.中国律师制度的沿革

    (二)中外律师的资格和任职条件比较

     1.西方国家的相关规定

     2.我国的相关规定

    (三)中外律师的管理体制比较

     1.西方国家的律师行业组织和行业管理

     2.我国的律师管理体制

   三 我国律师业的基本现状

    (一)律师事务所的数量和规模

    (二)律师人数情况

    (三)律师的学历情况

    (四)律师的职责

    (五)律师分工日益专业化

    (六)律师的个人收入状态

    (七)律师的社会地位

    (八)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的试点工作

    (九)律师法律服务的对外开放

    (十)律师协会的发展

   四 我国律师业的社会功能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确保经济快速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强和谐因素,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健全民主法制,建设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四)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五 我国律师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律师职业认识方面的问题

    (二)人才需求方面的问题

    (三)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四)法律服务市场的问题

    (五)法律保障方面的问题

   六 完善律师业发展的途径

    (一)立法上完善律师执业权利的路径

    (二)从司法体制方面完善律师执业权利制度的路径

    (三)加强与国家行政机关的联系,推动律师执业权利制度的完善

    (四)加强律师队伍自身的素质的提高

    (五)建立律师执业权利的保障体系

    (六)加强律师执业权利制度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律师制度

    (七)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律师的社会功能

  我国林业人才状况分析

   一 我国林业人才资源现状及其分析林业人才研究

    (一)我国林业人才资源的总体状况及现状分析

     1.我国林业人才资源的总体状况

     2.我国林业人才资源的总体分析

    (二)林业管理人才资源现状及其分析

     1.林业管理人才资源现状

     2.林业管理人才资源现状分析

    (三)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及其分析

     1.林业专业人才的现状

     2.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分析

    (四)林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及分析

     1.林业技能人才资源的现状

     2.林业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

    (五)林业科技人才现状及其分析

     1.林业科技人才的总体状况

     2.林业科技人才现状分析

    (六)林业教育人才现状及其分析

     1.林业教育人才队伍现状

     2.林业教育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二 林业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林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的数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偏少

     2.人才效率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林业科技水平的低下

     3.人才供需失调

    (二)林业人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物质激励不到位,工资太低不能满足人才的基本生活需要

     2.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艰苦,不能对人才产生较好的激励作用

     3.精神激励不到位,人们嫌林厌林的心理比较普遍,林业人才很难从心理上获得满足

    (三)我国林业人才问题的对策研究

     1.我国林业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

     2.林业人才问题的对策研究

  军事采购人才研究

   一 实证研究:国际军事采购人才战略和队伍现状

    (一)军事采购保障与人才资源要素

    (二)网络空间状的人才资源结构和特性

    (一)从网状分布性看

    (二)从知识集成性看

    (三)从不可替代性看

    (四)从整体效能性看

   二 理论思考:军事采购人才定位与成长路径

    (一)信息时代的人才资源内涵

    (二)军事采购人才资源的价值地位

    (三)人才资源的成长路径

   三 实施建议:军事采购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与管理

    (一)目标:建立高素质的军事采购人才队伍

    (二)军事采购人才资源的培育机制

    (三)建立军事采购资质制度的意义分析

    (四)军事采购资质管理

  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一种人才的视角

   一 历史分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人才发展与国际问题研究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

    (三)“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二 现状分析:后冷战时期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队伍

    (一)研究人员的机构特性分析

     1.政府职能部门的研究人员

     2.中国社科院系统的研究人员

     3.高校系统的研究人员

     4.军队系统的研究人员

    (二)研究人员的地域属性与团队属性分析

    (三)研究人员的学科发展分析

    (四)研究人员的代际差异与知识构成特点分析

    (五)研究人员的社会属性开始凸现。

   三 国际问题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人才培养问题

    (二)人才分布和流通问题

    (三)人才消费问题

  WTO海运贸易协议与上海航运物流人才问题报告

   一 WTO海运服务贸易协议:上海航运物流人才需求的紧迫性

    1.WTO海运开放进程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机遇与挑战

    2.上海国际航运物流运营规模扩大效应:区域协同与贸易转运规模增长

    3.上海航运物流人才需求的紧迫性:WTO的机遇与挑战

   二 上海物流人才的供需状况与培育结构:问题、缺口与挑战

    1.上海物流业人才行业分布存量:现状分析

    2.物流业人才专业技术结构与培育分析:现状与挑战

    3.上海物流业人才供求结构与存在的问题:质与量的评价

   三 物流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与政策性建议

    1.确立“人才资本优先发展”的思想

    2.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

    3.稳定物流产业的人力资源

  我国卫生人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一 中国卫生人才的发展及现状

    (一)中国卫生人才发展概述

    (二)卫生机构的发展及现状

    (三)卫生人才发展及现状

    (四)卫生人才的机构分布状况

   二 中国卫生人才的选拔与职称评定

    (一)全国统一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非全国统一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三)卫生行业职业资格认证

    (四)全国医用设备资格考试

    (五)卫生行业国际职员后备人员选拔考试

   三 卫生人才的教育培养

    (一)卫生教育事业的现状与问题

    (二)改革卫生教育事业的方针和政策

    (三)卫生行业道德教育政策

    (四)卫生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四 促进卫生人才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卫生人才发展的主要思路

    (二)卫生人才培养管理的政策建议

     1.加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健全科学的卫生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机制

     3.大力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

     4.加强高层次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5.建立和完善卫生人才市场机制

 第三部分

  大学前移

   一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成城乡间的社会断裂

    2.增加培养成本

    3.愈发凸显的阶层差距

    4.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5.加剧教育壁垒

   二 大学前移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的重要途径

    1.我国经济发展为大学前移奠定了基础

    2.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为大学前移提供了条件

    3.大学前移在国内外都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4.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5.大学前移能够充分发挥退休知识分子的余热和企业的积极性

    6.调动高校自主办学积极性

   三 大学前移的创新模式构想

    1.加强国家投入,使高校成为真正的办学实体

    2.制定倾斜政策,大力发展民办高校

    3.加强微观协调与管理,合理配置高校资源

    4.两年制、三年制与高等教育接轨

  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承认机制研究

   一 创新型人才特别需要健全的社会承认机制

   二 目前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承认上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重视了社会承认对创新型潜人才的正面影响——优势累积效应,而忽视了社会承认对创新型潜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负面影响

    (二)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科学的考核方法

    (三)未果型的创新型潜人才,往往难以及时得到社会承认

     1.因无名气而不受重视

     2.因没有这类成果和人才的评价体系,而影响社会承认

     3.不能容忍失败

    (四)芽苗型的创新型潜人才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1.关注不够

     2.对于有特殊潜质者,如会背诵圆周率多少位的儿童、少年,社会承认有过热倾向

     3.小学、中学和大学对芽苗型的创新型人才在社会承认后的培养缺乏延续性

     4.对大中学生中芽苗型潜人才的发现与扶植缺乏政策法规的规范

   三 健全创新性潜人才的社会承认机制的对策

    (一)尽量减少社会承认的负作用

    (二)建立科学的创新型人才评价、考核体系

    (三)启动未果型潜人才的评价与支持机制

    (四)加大对芽苗型的创新型潜人才关注度

  人才、经济与生活环境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

   一 引言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及评价标准

    1.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

    2.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三 同异反联系度表达式及同异反态势排序

   四 人才、经济发展态势度和生活环境态势度

   五 人才、经济与生活环境协调发展指数

   六 人才、经济与生活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应用实例

   七 分析与讨论

   八 结论

  试析我国创新教育体系

   一 教育创新的本质内涵

    (一)教育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世界各国的教育创新

   二 中国教育创新的历史及制度变迁

    (一)中国古代教育观念及相关政策

    (二)近代中国对于教育创新的观念及其政策演变

    (三)现代中国教育观念及政策的变迁

   三 深化教育改革,正确认识在教育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变革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

    (二)优化教师队伍,改善育人环境

    (三)完善评价体系,推进学生综合发展

    (四)完善教育体制,加强教育机制建设

   四 加快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体制创新

    (一)改革高教发展模式,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二)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构建创新教育体制

    (三)优化教育模式,改革评估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当前企业间人才流动问题研究

   一 我国当前企业间人才流动的主要特征

    (一)人才流动的地域性特点

    (二)人才流动的行业性特点

    (三)不同性质企业的人才流动特点

    (四)人才流动的形式特点

   二 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人才需求的阶段性变化

    (二)人才资源配置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

     1.人才市场政策的不断完善

     2.地区人才柔性流动政策的实验

    (三)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结构的演进

     1.国际环境的影响

     2.国内经济结构的演变

   三 我国当前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和合理人才流动要求

    (一)人才流动的利与弊

    (二)企业间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

    (三)合理企业间人才流动的要求

   四 促进企业间人才资源合理流动的措施和建议

    (一)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人才总量的增加

    (二)打破制度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

     1.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2.促进人才资源市场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提高其服务水平

    (三)明确政府角色,进行合理调控

     1.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制度

     2.科学有效地提供公共品

     3.合理进行政府转移支付

     4.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

     5.促进区域合作

    (四)大力吸引国际优秀人才,重视人才安全问题

  我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差异研究

   一 人力资本积累与现代区域经济发展

   二 我国人力资本的构成及其特点

   三 我国人力资本区域分布的差异分析

    1.城乡分布差异

    2.区域分布差异

   四 影响我国人力资本分布的因素分析

    1.教育因素

    2.文化观念因素

    3.经济因素

   五 消除区域人力资本分布差异的政策建议

    1.建立人力资本流动的市场机制

    2.区域文化变革

    3.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第四部分

  区域人才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二 对朝阳区发展的宏观认识

   三 对朝阳区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开发状况的基本评价

   四 对朝阳区人才开发环境建设状况的基本评价

   五 对朝阳区人才引进和保持状况的基本评价

   六 对朝阳区人才使用制度与状况的基本评价

   七 对朝阳区人才激励与薪酬状况的基本评价

   八 对朝阳区人才培训状况的基本评价

   九 加强朝阳区人才管理与开发工作的若干建议

    1.大力宣传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2.系统提高人才管理与开发工作的科学性

    3.有效构筑覆盖区域的人才激励工程

    4.要营造区域内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5.全力提升朝阳人才竞争力

  公务员工作压力研究及应对建议

   一 前言

   二 研究工具、对象和程序

   三 研究结果

    (一)压力源

     1.总体分析

     2.分项分析

    (二)压力应对方式

     1.社会支持

     2.改变工作任务策略

     3.改变认知策略

     4.协调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5.时间管理策略

     6.专注投入策略

   四 措施与建议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引导公务员的价值取向

    (二)树立人本理念,关注公务员群体的健康发展

     1.树立人本的关怀理念,关注公务员的各项基本保障

     2.强化组织沟通,关注公务员群体间的和谐

    (三)改革管理模式,合理人员搭配

    (四)引入EAP,促进公务员自我调整

 第五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才工作简史(1949~2004)

   一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新中国人才工作的起步

    1.大量吸收各类人员充实干部队伍,解决干部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2.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

    3.科技人才的培养

    4.开展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培养高级国家建设人才

    5.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人才工作在曲折中前进

    1.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平稳发展

    2.反右斗争对人才的损害

    3.科技人才培养的大跃进和教育革命

    4.科技教育战线的调整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人才培养工作的停滞和倒退

   四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92):人才工作的拨乱反正与改革发展*

    1.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高度重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基本政策

    2.人才流动开始得到实现

    3.人才的管理工作逐步科学化

   五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92~2003):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六 结语

  中国人才研究状况分析

   一 中国人才学的发展

    (一)人才的概念

    (二)人才学的发展阶段

     1.初创阶段(1979~1981年)

     2.步成熟阶段(1982~1992年)

     3.突破创新阶段(1993~2002年)

     4.全面发展阶段(自2003年至今)

   二 人才研究队伍和机构建设

    (一)人才研究的专业机构

    (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三)政府人事政策制定与研究部门——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为代表

   三 相关出版物

    (一)期刊

    (二)报纸(见表4)

    (三)书籍

   四 当前人才学研究中的问题

    (一)人才学自身理论建设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二)人才学学科研究队伍结构不合理

    (三)人力资源学说对人才学发展的负面影响

《中国人才前沿NO.2》是《中国人才前沿》系列的第二本。该系列图书主要针对当前我国人才、人事以及人力资源幵发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本书在充分借鉴第一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不仅增加了新的板块,而且对选题及内容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力求尽可能深入地为读者服务,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