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22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图书

Researches on Gramsci’s Cultural Hegemony Theory

SSAPID:101-2068-8085-77
ISBN:978-7-5097-3595-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文化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是葛兰西作为列宁逝世后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葛兰西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之一。本专著以文化领导权与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关系为切入点,系统地考察了文化领导权及其相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同时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人学等多重维度上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和阐释。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潘西华
编 辑:赵怀英;刘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导论

  一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书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关注

   (二)国外关注

   (三)本书创新之处

  三 基本内容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第一节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提出

   一 理论渊源

    (一)文化领导权思想形成的本土资源

    (二)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直接来源

    (三)文化领导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二 现实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 自治思想与实践的启迪

    (一)学习与反思批判

    (二)自治的基础——工农联盟

    (三)自治的机构——由“工厂委员会”上升到“工农委员会”

    (四)自治的内容——自下而上的选举、自我管理

    (五)自治思想与实践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 “文化领导权”的争论及词源

    (一)“egemonia”的译文之争

    (二)“egemonia”的词源考证

   二 “文化领导权”的内涵及特征

    (一)“文化领导权”的内涵

    (二)“文化领导权”的特征

 第二章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文化领导权的前提与旨归——“自愿的”同意、“集体意志”

   一 “自愿的”同意

   二 “集体意志”

  第二节 文化领导权的实施场所——市民社会

   一 “披上了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完整的”国家)

   二 “有效的防御工事”(市民社会)

  第三节 文化领导权的组织与传播者——“有机的”知识分子

   一 “有机的”知识分子还是“有组织的知识分子”

   二 “传统的”知识分子与“有机的”知识分子

   三 统治阶级的“管家”

   四 “集体的知识分子”

  第四节 文化领导权的获取方式——“阵地战”

   一 “分子式入侵”

   二 教育

   三 “批判性的自觉”

  第五节 文化领导权的功用——获取、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合法性

   一 无产阶级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二 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基石

 第三章 文化领导权思想评价

  第一节 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理论地位

   一 文化领导权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实践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二)对传统唯物主义的超越

    (三)从“虚假的意识”到“有机的”意识形态

   二 文化领导权思想在葛兰西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一)对“实践哲学”的政治应用

    (二)对政治理论的综合展现

    (三)对文学因素作用的发挥

  第二节 领导权概念的创新

   一 内涵与适用范围的拓展

   二 道德价值因素的融入

  第三节 文化领导权内容的革新

   一 市民社会研究的“文化”转向

   二 知识分子概念与功用的深化

   三 教育的创新

  第四节 “文化领导权”的思想不足与实践局限

   一 思想不足

   二 实践局限

 第四章 “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影响及现实启示

  第一节 文化领导权思想与西方意识形态理论演变

   一 葛兰西“转向”

   二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阿尔都塞)

    (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提出及构成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教育

    (三)对“意识形态”的新解

   三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和国家论(普兰查斯)

    (一)“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

    (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论

   四 “新领导权”(拉克劳、墨菲)

    (一)“新领导权”概念及相关问题界定

    (二)“领导权”与“意识形态”

    (三)“领导权”的语言学基础

   五 “商谈论”(哈贝马斯)

    (一)对意识形态合法性的关注

    (二)政权合法性达成过程的“商谈性”

    (三)多元文化的“共识”

   六 “东方学”(萨义德)

    (一)从“文化领导权”到“文化霸权”

    (二)方法论的继承

  第二节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 对于解决多元文化矛盾、冲突的启示

   二 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

   三 对党的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

    (二)“文化”的特色

    (三)教育与自觉的方式

    (四)知识分子的组织与传播

   四 对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合法性与指导地位的启示

    (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合法性的寻求

    (二)国家意识形态职能的发挥

    (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五章 “文化领导权”与时代同行

文化领导权思想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是葛兰西作为列宁逝世后最有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葛兰西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之一。本书以文化领导权与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关系为切入点,系统地考察了文化领导权及其相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同时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学、人学等多重视域下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和阐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人民出版社,1979。

4.《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出版社,1960。

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葆煦译,人民出版社,1983。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曹雷雨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意〕安东尼奥·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

4.〔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现代君主论》,陈越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5.〔意〕安东尼奥·葛兰西:《论文学》,吕同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6.〔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书简》,田时纲译,人民出版社,2007。

7.〔意〕陶里亚蒂著、拉焦尼埃里编《陶里亚蒂论葛兰西》,袁华清译,人民出版社,1983。

8.〔意〕朱塞佩·费奥里(G.Fiori):《葛兰西传》,吴高译,人民出版社,1983。

9.〔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主编《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黄华光、徐力源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意〕安·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杨启潾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

11.〔意〕马基雅维利:《君王论》,徐继业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12.〔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

13.〔苏〕柳·阿·尼基奇切:《拉布里奥拉传》,人民出版社,1987。

14.〔英〕詹·约尔:《“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葛兰西》,郝其睿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15.〔英〕詹·约尔:《葛兰西》,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

16.〔英〕波寇克(Robert Bocock):《文化霸权》,台北:远流出版社,1994。

17.〔英〕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

18.〔英〕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9.〔英〕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尹树广、鉴传今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0.〔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

21.〔美〕朱迪斯·巴特勒、〔英〕欧内斯特·拉克劳、〔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关于左派的当代对话》,胡大平、高信奇、蒋桂琴、童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2.〔美〕卡尔·博格斯:《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3.〔美〕爱德华·W.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4.〔美〕爱德华·W.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单德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5.〔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26.〔希〕尼科斯·普兰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王宏周、马清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7.〔联邦德国〕汉斯·海因茨·霍尔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若干倾向》,人民出版社,1983。

28.〔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

29.〔斯洛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等著《图绘意识形态》,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毛韵泽:《葛兰西 政治家、囚徒和理论家》,求实出版社,1987。

2.徐崇温:《用马克思主义评析西方思潮》,重庆出版社,1998。

3.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天津出版社,1982。

4.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6.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研究所编译《葛兰西文选》,人民出版社,1992。

7.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办公室:《“西方马克思主义”译文集》,1986。

8.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9.陈炳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0.陈振明、陈炳辉、骆沙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衣俊卿等:《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2.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4.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5.陶东风编《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16.高放、黄达强主编《社会主义思想史》(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7.袁久红:《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8.张秀琴:《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9.袁澍涓主编《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0.季广茂:《意识形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1.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2.陆杨、王毅:《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

23.浦兴祖、洪涛:《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第147页。

1.〔美〕纳迪亚·乌尔比诺蒂《葛兰西的从属和霸权理论》,李世书译,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2.〔美〕C.勃格斯:《葛兰西和欧洲共产主义》,载《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

3.〔美〕D.史密斯,评《意识形态和权力(对葛兰西〈狱中札记〉的分析》,载《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第12期。

4.〔英〕恩斯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尹树广译,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2期。

5.〔英〕B.杰索普:《葛兰西思想论战——吸收葛兰西思想是左派复兴的关键》,载《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

6.〔英〕马丁·雅克等《纪念葛兰西》,莫立知译,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8年第1期。

7.〔英〕鲍勃·雅索普:《作为空间理论家的葛兰西》,载《南开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8.〔西〕N.L.卡列拉:《葛兰西和法律》,载《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

9.〔法〕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8年第4期。

10.〔德〕W.F.豪克:《从马克思到葛兰西——从葛兰西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孙晓丽译,《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三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1.托尼·本内特:《大众文化与“转向葛兰西”》,载陆杨、王毅《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

12.〔苏〕留·阿·尼及奇切:《拉布里奥拉和葛兰西》,载《马列著作编译资料》(第18辑),1981。

1.毛韵泽:《葛兰西是唯心主义者吗?》,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8年第1期。

2.毛韵泽:《安东尼奥·葛兰西》,载《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

3.毛韵泽:《狱中札记》,《马克思主义研究》1984年第1期。

4.张本:《葛兰西思想的主要特点》,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9年第4期。

5.徐崇温:《再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

6.俞吾金:《何谓“有机知识分子”?》,载《社会观察》2005年第8期。

7.田时纲:《简论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5期。

8.田时纲:《论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3期。

9.田时纲:《葛兰西与唯物主义》,载《社会科学》1984年第12期。

10.田时纲:《论葛兰西哲学思想的倾向性》,载《哲学研究》1984年第9期。

11.田时纲:《“egemonia”是“领导权”还是“霸权”——葛兰西政治理论的核心概念》,载《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8期。

12.梁树发:《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体系——一种关于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新的观察视角》,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13.曾枝盛:《评拉克劳和墨菲的社会主义策略》,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4.曾枝盛:《拉克劳、墨菲及其“新霸权”理论》,载《浙江学刊》2004年第6期。

15.周凡:《重读葛兰西的霸权理论》,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5期。

16.仰海峰:《葛兰西论知识分子与霸权的建构》,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7.仰海峰:《葛兰西狱前思想发展中的四个阶段》,载《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18.仰海峰:《葛兰西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理论的新探索》,载《长白学刊》2006年第2期。

19.仰海峰:《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批判改造》,载《现代哲学》2005年第2期。

20.刘亚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与萨义德东方主义之比较》,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1.刘亚斌:《葛兰西“文化霸权”的建构》,载《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2.王雨辰:《略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载《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3.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两种路向》,载《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4.王雨辰:《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研究》,载《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25.王雨辰:《略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理论》,载《广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6.庄严:《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时代意义》,载《北方论丛》2003年第6期。

27.孙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3期。

28.孙晶:《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质疑》,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1期。

29.李佃来:《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载《学术月刊》2004年第1期。

30.陈燕谷:《Hegemony(霸权、领导权)》,载《读书》1995年第2期。

31.夏莹:《论拉克劳、墨菲领导权理论的语言学基础》,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7期。

32.胡燕:《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33.胡耀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暨南学报》2001年第6期。

34.刘莘:《葛兰西,文化领导权及其诠释》,载《探索》2007年第2期。

35.张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载《外国文学》2000年第7期。

36.周农建:《评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载《求索》1992年第4期。

37.陆道夫:《葛兰西的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载《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38.姜华:《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的葛兰西转向》,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9.李季、龚界文:《中国特色廉政文化构建问题思考》,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增刊。

40.王列:《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职能》,载《文史哲》1994年第6期。

41.李朝祥、潘鸣:《国家意识形态合法化下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载《理论月刊》2006年第11期。

42.王凤才:《文化霸权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3期。

43.张其学:《关于“文化霸权”概念的再思考》,载《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44.范津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意蕴》,《理论视野》2007年第11期。

1.Antonio Gramsci,Pre-prison writings(葛兰西狱前著作选),edited by Richard Bellamy,translated by Virginia Cox,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2.Antonio Gramsci,Fouther selections from Prison Notebooks,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Derek Boothman,London,1995.

3.Antonio Gramsci,A gramsci Reader,Selected Writings 1916-1935,edited by David Forgacs,London,1998.

4.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political writings,(1921-1926),Lawrence and Wishart,1978.

5.Habermas,Jürgen.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Trans,Christian Lenhardt And Shierry Waber Nicholsen,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0.

6.Bob Jessop,The Capitalist State,Oxford,1982.

7.Nicos Poulantzas,Class in contemportary Capitalism,London,1975.

8.Nicos Poulantzas,State,Power,Socialism,New Left Books,London,1978.

9.Martin Carnoy,The State and Politieal Theory,Princeton,1984.

简 介:本书沿着“走近葛兰西、辨析葛兰西、走出葛兰西”的研究路径,在评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尝试性提出了“WWWH话语领导权”理论和“弹性边界三阶论”,并在当代国际政治交往语境中运用葛兰西思想分析比较了中国的“互不干涉内政”外交话语和瑞士的“中立”外交话语,是一种“西为中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尝试。

作者: 叶惠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