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创新哲学研究·孙洪敏文集图书

SUNHONGMIN WEN JI

SSAPID:101-2033-8528-75
ISBN:978-7-5097-3686-9
DOI:
ISSN: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孙洪敏

[内容简介] 生活在不断变革的崭新时代和相互撞击的不同文化之中,用过去的思想和认识来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越来越不可靠了。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超前思维。超前思维是20 世纪哲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它从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揭示了认识研究的新层面,为哲学百花园中增添了一片绿叶。为21 世纪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凭添了更多的理性成分。

相关信息

丛书名: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
作 者: 孙洪敏
编 辑:杨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中国哲学

 总序

 自序

 作者简介

 第一篇 超前思维研究

  论超前意识*

   一 何谓超前意识

   二 超前意识的形成

    (一)超前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超前意识是产生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三)超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三 超前意识的作用

   四 探讨超前意识的意义

    (一)从理论上讲,只有明确超前意识,才能正确回答存在和意识的关系

    (二)明确超前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了解了超前意识,就会懂得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2.了解了超前意识,就会懂得必须重视决策研究

  论意识的社会功能*

   一

    (一)意识的社会认识功能

    (二)意识的社会选择功能

    (三)意识的社会改造功能

    (四)意识的社会创造功能

    (五)意识的社会价值功能

   二

    (一)生存意识

    (二)交往意识

    (三)理论意识

    (四)科学意识

   三

   四

  社会意识层次论*

   一

   二

    (一)物质需要层次

    (二)精神需要层次

    (三)思想观点层次

    (四)政治、法律和道德层次

    (五)科学理论层次

    (六)信仰、世界观和哲学层次

   三

    (一)社会意识的各个层次虽然都是社会意识,但它们毕竟各具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社会意识的各个层次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由低级逐步向高级发展的

    (三)社会意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

  论现代意识*

   一 现代意识的基本特征

    (一)否定性

    (二)超越性

    (三)独立性

    (四)变革性

   二 现代意识的形成条件

    (一)现代意识产生于社会进步的要求

    (二)现代意识来源于人们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

    (三)现代意识离不开现代教育

    (四)现代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超前意识及其价值*

   一 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超前意识

   二 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超前意识

   三 改革开放需要超前意识

  超前意识与逻辑思维*

   一

    (一)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忽略甚至贬低理性认识,不可能产生超前意识

    (二)康德的逻辑学指出了知性和理性的相互关系,包含着超前意识发展的萌芽

    (三)黑格尔的逻辑学崇尚理性,体现了超前意识

    (四)马克思主义逻辑学吸收了黑格尔逻辑学的“合理内核”,促进了超前意识的发展,并充分展示了它的社会价值

   二

    (一)概念是超前意识建构的基础

    (二)判断是超前意识建构的主体

    (三)推理是建构超前意识的内在机制

  论社会意识的超前功能*

   一 超前意识的社会预见功能

   二 超前意识的社会改造功能

   三 超前意识的社会创造功能

   四 超前意识的社会价值功能

  超前思维与未来意识*

   一

   二

   三

  发展知识经济需要超前思维*

   一 确立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需要超前思维

   二 建立知识经济的运行机制需要超前思维

   三 发展知识经济的创造精神需要超前思维

  超前意识与21世纪哲学*

   一

   二

   三

  论社会意识的超前变革*

  文化发展的“三种意识”*

   一 文化产业意识

   二 文化主流意识

   三 文化人本意识

  文化精神是哲学之魂*

   一 文化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 人文精神是哲学精神的内在体现

   三 民族精神是文化精神的基石

  论康德的审美超越观*

   一 审美的情感超越——理智感

   二 审美的精神超越——崇高感

   三 审美的心灵超越——自由感

  论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

   一 美学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内在动力

   二 直觉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基本途径

   三 辩证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主要方法

   四 逻辑简单性原则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的理论依据

  论孙子的超前意识*

   一 孙子超前意识的基本内涵

    (一)远见卓识主要指孙子对于未来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是孙子超前意识的首要环节

    (二)神机妙算主要指孙子对于未来事物发展的把握能力,是孙子超前意识的重要环节

    (三)深谋远虑主要指孙子对于未来事物发展的设计能力,是孙子超前意识的中心环节

   二 孙子超前意识的认识论基础

    (一)孙子的超前意识是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的

    (二)孙子的超前意识是以正确运用客观规律为基础的

    (三)孙子的超前意识是以无神论为基础的

  扬弃中的“思维链”*

   一 传统意识与落后意识

   二 进步意识与落后意识

   三 困惑与超越的冲突

   四 扬弃中的“思维链”

  超越孤独*

  超前思维与社会教育*

   一 超前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二 超前思维的形成有赖于社会教育的制约

   三 超前思维对社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论超前意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 超前意识在企业科学决策中的作用

   二 超前意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三 超前意识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哲学意识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预见性

   二 思想政治工作要掌握辩证的方法

   三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实效

  论哲学应用意识*

   一

   二

   三

  确立益于改革开放的价值观*

   一

   二

   三

 第二篇 首脑思维研究

  论毛泽东的超前意识*

   一 毛泽东超前意识的基本内涵

    (一)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毛泽东超前意识的基本方面

    (二)军事上的神机妙算是毛泽东超前意识的突出表现

    (三)思想理论方面超前指导是毛泽东超前意识的核心内容

   二 毛泽东超前意识的认识论根源

    (一)实践经历和调查研究是毛泽东超前意识产生的直接来源

    (二)博览群书是毛泽东超前意识的间接来源

    (三)独立思考是毛泽东超前意识形成的关键

  论邓小平的超前意识*

   一 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邓小平超前意识的基本方面

   二 经济上的雄才伟略是邓小平超前意识的突出表现

   三 战略上的深谋远虑是邓小平超前意识的核心内容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

   一 邓小平创新思维的主体构架

   二 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实践基础

   三 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论毛泽东的民主观*

   一

   二

   三

  邓小平对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发展*

   一 主张党政分开,反对权力过分集中

   二 只有实行民主集中制,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三 民主集中制是各种利益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

  论毛泽东的大众意识*

   一 平民意识是毛泽东大众意识的基本方面

   二 重农意识是毛泽东大众意识的主旋律

   三 群体意识是毛泽东大众意识的突出特点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

   一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

   二 坚持创新是邓小平思想文化建设理论的灵魂

   三 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发展*

   一

   二

   三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前途*

   一 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一)邓小平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正确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 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孕育了邓小平理论

    (二)改革的实践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三 坚定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社会主义就有光明的前途

 第三篇 创新思维研究

  创新思维的哲学路径*

   一 在4条路径的探索中升华理性

    (一)认识论路径是从创新思维走向哲学层面的基本线索

    (二)方法论路径是从创新思维走向哲学层面的关键环节

    (三)技术论路径是从创新思维走向哲学层面的重要条件

    (四)信息论路径是从创新思维走向哲学层面的丰富资源

   二 在创新思维的生长中推动哲学发展

    (一)在创新思维的成熟中把脉哲学发展的认识基础

    (二)在创新思维的成熟中把脉哲学发展的理论武装

    (三)在创新思维的成熟中把脉哲学发展的精神动力

    (四)在创新思维的成熟中把脉哲学发展的智力支持

    (五)在创新思维的成熟中把脉哲学发展的思想资源

  新的世纪需要新的思想资源*

   一 思想资源的基本内涵

    (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二)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的统一

    (三)创新性与保守性的统一

    (四)合理性与局限性的统一

   二 思想资源的运行规律

    (一)批判律

    (二)波动律

    (三)突变律

    (四)协调律

    (五)平衡律

   三 思想资源的开发利用

  创新思维方法寻踪*

   一 创新思维并非神秘的“黑箱”

   二 超越感性是创新思维构成的关键

   三 批判精神是创新思维生成的基础

   四 突破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途径

  创新思维的运行机制*

   一 创新思维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生成

   二 创新思维在平衡与不平衡的联结中演进

   三 创新思维在无序与有序的转化中完善

   四 创新思维在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中实现

  在逻辑与历史的演变中透视创新思维*

   一 在逻辑与历史起点的统一性中透视创新思维的本源

    (一)创新思维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从本源开始的

    (二)创新思维逻辑与历史及其统一都源于创造性

    (三)创新思维本源的逻辑性

    (四)创新思维本源的历史性

    (五)创新思维的本源也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二 在逻辑与历史相对的独立性中把握创新思维的定位

    (一)创新思维的定位需要从3个层面去理解

     1.创新思维在思维中的定位

     2.创新思维在科学中的定位

     3.创新思维在哲学中的定位

    (二)创新思维在逻辑与历史统一中的定位有3个方面的独立含义

     1.创新思维定位的逻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创新思维定位的历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创新思维定位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创新思维的定位最终是由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所决定的

   三 在逻辑与历史的开放性中理解创新思维的本质

    (一)创新思维的逻辑在本质上是开放的

    (二)创新思维的历史在本质上是开放的

    (三)创新思维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在本质上也是开放的

    (四)开放性使创新成为现实

  振兴老工业基地须创新思维*

   一 振兴需要否定思维

   二 振兴需要实践理念

   三 振兴需要群众意识

   四 振兴需要独创精神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一 雷锋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

   二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 雷锋精神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四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一)竞争的过程就是暴露矛盾的过程,可以使后进者看到自己的差距

   (二)竞争会造成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是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进行改革的催化剂

   (三)竞争会激励人们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不停顿地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前进

  论企业创新*

   一 创新是现代企业的主导资源

   二 企业拥有无限的创新空间

   三 企业创新需要正视风险

   四 企业创新有赖于观念创新

  为道德建设提供新思路*

  论创新思维的哲学境界*

   一 哲学境界依赖创新思维

    (一)哲学境界是一种历史境界

    (二)哲学境界是一种时代境界

    (三)哲学境界是一种理性境界

   二 在两个领域的创新中提升哲学境界

    (一)提升哲学境界需要宏观领域的创新思维

    (二)提升哲学境界需要微观领域的创新思维

    (三)提升哲学境界需要思维发展的宏观性创新

    (四)提升哲学境界需要思维发展的微观性创新

   三 在3种思潮的冲突中体验哲学境界

    (一)在有关创新思维的理性主义思潮与经验主义思潮的冲突中体验哲学境界

    (二)在有关创新思维的理性主义思潮与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冲突中体验哲学境界

    (三)在有关创新思维的经验主义思潮与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冲突中体验哲学境界

  论创新思维的物化过程*

   一 创新思维对象化的主体物化机能

   二 创新思维物化过程的历史必然性

   三 创新思维物化过程的曲折性

   四 创新思维物化过程的客观风险性

 第四篇 社会创新研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一 锦州钢厂是一个什么典型

   二 锦州钢厂这个典型的时代意义

   三 锦州钢厂这个典型能不能推广

  共同富裕之我见*

   (一)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二)共同富裕需要榜样和动力

   (三)共同富裕需要物质的和社会条件

  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再认识*

   (一)要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思想道德规范的软约束硬化

   (二)要通过积极的舆论监督使思想道德规范发挥社会效力

   (三)要通过深入持久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真正收到实效

    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现实意义

    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新视野*

   一 新的阶段:当代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的10个特征

   二 新的问题:当代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的8种弊端

   三 新的走向:当代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的6大趋势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一

   二

   三

   四

   五

  社会主义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

  论社会主义民主的历史阶段性*

   一 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抽象民主到具体民主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 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民主必然要经历一个从极端集中走向相对人民自治的历史发展阶段

   三 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必然要经历一个由人治为主走向法制为主的历史发展阶段

  从民主制度发展史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

  健全民主法制 推进政治文明*

   一 民主法制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立法监督体系已经建立

    (二)基层民主逐步扩大

    (三)政府职能开始转变

    (四)廉政建设初见成效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思想教育重点不突出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体制转换的成本偏高

    (四)历史的原因

   三 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目标

   四 突出制度创新,推进政治文明

    (一)用先进的政治理念推进政治文明

    (二)突出制度创新,建立完备的法律运行机制

    (三)创造新的政治生态环境,将以法治国同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机制*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基础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二)核心教育: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三)普及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四)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三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机制

    (一)建立教育创新机制

    (二)建立教育整合机制

    (三)建立教育激励机制

    (四)建立教育长效机制

  增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底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员素质的哲学思考*

   一 提高党员素质的迫切性

   二 党员素质的层次性

  当代中国农民利益观的发展及其特点*

  按劳分配与奉献意识*

   一 在实行按劳分配的过程中需要一种奉献意识

   二 只有树立奉献意识,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民营企业家素质研究*

   一 民营企业家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 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素质

   三 民营企业家的伦理道德素质

   四 民营企业家的法律政治素质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入研究人的素质问题的重要性

   二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道德素质问题

   三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企业家素质问题

   四 关于如何提高人的素质问题

 第五篇 管理创新研究

  关于制衡机制*

   一

   二

   三

    (一)权力的基础制衡

    (二)权力的相互制衡

    (三)权力的内部制衡

    (四)权力的外围制衡

   四

    (一)健全法制

    (二)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

  政治体制改革的艰难历程*

  实践是检验产权制度改革的唯一标准*

   一 实践是检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向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二 实践是检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措施得当与否的唯一标准

   三 实践是检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国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对我国的重要启示*

   一 国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成熟经验

    (一)国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类型

     1.改革与创新相结合的英国类型

     2.科学指导与立法规制相结合的美国类型

     3.借鉴与引进相结合的东北亚类型

    (二)国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趋势

     1.强调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进一步改善政府公共部门与公众的关系,加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2.更加侧重效益和公民满意度

     3.由效率转向效能,由财政控制转向行为控制,在技术上体现为ABS系统的使用和完善

     4.由控制转向合作,由独立评估转向客户参与,在技术上体现为TOPS的应用

     5.多元评估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二 国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对我国的重要启示

    (一)要更加注重公众参与

    (二)要更加注重政策评价

    (三)要更加注重绩效审计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创新*

   一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考察

   二 中国服务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选择

    (一)要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子系统

     1.为什么评估,也就是评估的宗旨、目的和要求,这是开展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前提

     2.评估什么,即评估的对象

     3.由谁来评估,即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4.如何评估,即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估

    (二)要建立服务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运用子系统

     1.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结果运用制度

     2.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三)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务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路径

     1.促进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2.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3.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改进政府业务流程,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5.改善政府形象,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亲和力

   三 服务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创新

  强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理念*

   一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科学化

    (一)科学化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二)科学化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科学化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趋向

   二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绿色化

    (一)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1.绿色GDP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2.绿色GDP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3.对地方政府进行绿色GDP绩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的主要障碍

     1.技术复杂性,特别是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是绿色GDP核算的最大难点

     2.绿色GDP核算的制度安排严重缺失,相关的环境法规、统计法规和评价标准尚不完善

     3.观念转变的复杂性,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观念阻力是最大障碍

    (三)地方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的路径选择

     1.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

     2.借鉴国外“环境保护问责制”

     3.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三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人本化

    (一)公众满意度是指标体系的核心概念

    (二)我国开展公众满意度评价的主要障碍

     1.来自政府部门的障碍

     2.来自绩效管理和评估技术上的障碍Referent Cognitions and Task Decision Autonomy:Beyond Equity Theor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9.">*

    (三)地方政府公众满意度评价的路径选择

     1.强化公众本位的价值取向

     2.增强公民意志的影响力度

     3.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

  将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一)科学性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

    (二)科学性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三)科学性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趋向

   二 逐步建立地方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体系

    (一)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1.绿色GDP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2.绿色GDP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3.对地方政府进行绿色GDP绩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的主要障碍

     1.技术复杂性,特别是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的估价是绿色GDP核算的最大难点

     2.绿色GDP核算的制度安排严重缺失,相关的环境法规、统计法规和评价标准尚不完善

     3.观念转变的复杂性,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官员的观念阻力是最大障碍

    (三)地方政府绿色GDP绩效评估的路径选择

     1.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

     2.建立环境保护问责制

     3.建立公众评价机制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民生解读*

   一 民生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民生指标体系建构的主要障碍

    (一)制度不完善的障碍

    (二)主体缺位的障碍

    (三)信息不对称的障碍

    (四)价值扭曲的障碍

   三 建构以民生为本的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民生重点的原则

     3.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建立一套以民生为轴心的科学的指标体系

    (三)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

  30年中国思想解放的10个重大突破*

   一 突破“两个凡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 突破“一大二公”的禁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推向全国

   三 突破“政治挂帅”的禁区,将工作重心由“以经济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四 突破“大锅饭”的禁区,落实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

   五 突破“计划经济”的禁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 突破“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禁区,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七 突破“按资分配”的禁区,公开承认并鼓励资本、技术、股份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

   八 突破“党管干部”的禁区,加快民主推荐、民主选举和民主评价领导干部的步伐

   九 突破“共产主义理想”的禁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十 突破“GDP崇拜”的禁区,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将国民幸福指数纳入政府绩效指标体系*

   一 国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核心概念

   二 国民幸福指数评估的重要意义

    (一)国民幸福指数评估是政治民主化的本质要求

    (二)国民幸福指数评估是政府治理模式转换的客观要求

    (三)国民幸福指数评估是实现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国民幸福指数评估是提高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内在要求

    (五)国民幸福指数评估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和公共性*

    (六)国民幸福指数评估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三 将国民幸福指数纳入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四 将国民幸福指数纳入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主要障碍

    (一)来自政府部门本身的障碍

    (二)来自绩效管理滞后和评估技术局限的障碍

    (三)来自政府绩效指标导向性的障碍

    (四)来自政府绩效指标整体性的障碍

    (五)来自政府绩效指标主观虚假性的障碍

   五 将国民幸福指数纳入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科学路径

    (一)确立国民幸福指数评估的正确导向

    (二)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的环节和方式

    (三)构建政府绩效与国民幸福指数内在关系的数学模型

 辽宁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