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49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Property Rights in Financial System of China

SSAPID:101-2006-9627-82
ISBN:978-7-5097-4249-5
DOI:
ISSN:
关键词:

产权制度 金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建投研究丛书中的一部,结合银行工作的实践,研究了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提出了如何通过完善金融产权制度,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中国建投研究丛书》是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事在瞻顾历史与瞻望未来的进程中,深入地体察和研究市场发展及经济、金融之本性、趋向和后果,结合自己的职业活动,精制而成。该丛书提供了对现代经济管理与金融投资多角度的认知、借鉴与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建投研究丛书(第1辑)
作 者: 柯珂
编 辑:蔡莎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后记

 导言

  一 研究主要运用的理论体系

  二 逻辑思路

  三 主要概念的界定

   1.制度

   2.产权

   3.交易成本

 第一章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的一般分析

  第一节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的权利特征

  第三节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和权利结构的激励特征

   一 不计成本的利益摄取激励

   二 主动设租、自我寻租和共谋激励

   三 强制监督和惩罚的高成本导致违约和欺骗激励

 第二章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中的政府

  第一节 对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中政府的一般描述

   一 经济学对国家和政府的研究

   二 产权理论对国家的研究

   三 对我国政府的研究

   四 我国政府在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中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政府在金融资源产权界定中的利益偏好

  第三节 我国金融资源国有制产权界定的成本分析

 第三章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第一节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一般特征

   一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特征

   二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委托人-代理人关系中的履约行为分析

   一 委托人和代理人均缺乏退出意愿

   二 不退出的行为含义

  第三节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和监督制度安排

   一 激励制度

   二 监督制度

   三 效应分析

  第四节 代理成本

 第四章 代理组织的选择

  第一节 我国金融契约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 我国金融契约形式选择中政府的作用

   二 政府选择金融契约形式面临的约束条件

   三 政府选择金融契约的要求

  第二节 我国金融契约形式的特点及成本分析

   一 契约形式的特点

   二 契约形式的成本分析

    1.事前缔约和事后再谈判的成本

    2.监督成本

    3.执行成本

  第三节 我国银行契约和市场契约的比较和博弈行为分析

   一 我国银行契约与市场契约的性质和成本比较

    1.两种契约形式的性质是一致的

    2.两种契约形式的交易成本比较

   二 银行契约成为金融体系主流的因素分析

   三 两种契约形式的博弈

 第五章 我国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分析

  第一节 我国国有银行的产权性质分析

   一 企业的产权性质

   二 我国国有银行的产权性质

   三 国有银行内部产权制度的初始安排

  第二节 国有银行改革的产权含义

   一 改革对银行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二 改革对银行经理人管理方式的影响

   三 改革对银行激励制度的影响

  第三节 国有银行产权性质对银行管理者行为的影响

   一 模型分析框架

    1.行为假设

    2.不同制度安排的结果比较

     (1)社会最优

     (2)非信息对称下国家所有并监督银行经理人

   二 银行经理人的行为分析

    1.摄取剩余收益

    2.管理和投资决策上的短期行为

   三 银行经理人行为的制度原因

   四 银行经理人行为的效率损失

 第六章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第一节 金融资源产权制度设计对其变迁的影响

   一 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与利益集团

   二 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与其他的制度

   三 金融资源产权制度与参与者的博弈行为

  第二节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发展的总体描述和评价

   二 我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第七章 结论

 《中国建投研究丛书》编审委员会

 总序

 编辑说明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而转轨就是制度的全面转型。金融资源的产权制度是各种金融制度的基础和起源,它为金融活动提供了约束和激励,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金融制度变迁的决定因素。本书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国金融资源产权制度,结合国家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等,并以国有银行为实证研究金融资源的产权安排,为我国现实存在的金融问题、金融发展、金融改革面临的困境提供制度层面的解释,希望为金融制度改革和金融体系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埃瑞克·G·菲吕博顿、〔美〕鲁道夫·瑞切特编《新制度经济学》,孙经纬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美〕巴泽尔著《产权的经济学分析》,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美〕戴维·L.韦默著《制度设计》,费方域,朱宝钦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美〕道格拉斯·诺思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

5.〔美〕道格拉斯·诺思著《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6.〔冰岛〕思拉恩·埃格特森著《经济行为与制度》,吴经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

7.〔日〕青木昌彦著《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8.〔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思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比〕热若兰·罗兰著《转型与经济学》,张帆,潘佐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1.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谢平、陆磊:《中国金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

13.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4.张杰:《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5.周业安:《金融市场的制度与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6.聂辉华:《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17.翁君奕:《机制设计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7期。

18.杨瑞龙、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19.张军:《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经济研究》1994年第9期。

20.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和进一步改革的途径》,《经济研究》1995年第5期。

2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22.张曙光:《从“计划”合约走向市场合约—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思考》,《管理世界》2005年第1期。

23.Armen Alchian(1978).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Rights. Chapter 9 of Economic Forces at Work,Liberty Press(Indianapolis,1978).

24.Alchian,A.(1950). “Uncertainty,Evolution,and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Policy Economy.

25.Anderson,Terry L.,and Hill,Peter J.(1975). “The Evolution of Property Rights:A Study of the American We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8(No.1,April).

26.Barzel,Yoram(1974). “A Theory of Rationing by Waiting.”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7(No.1,April).

27.Benson,Bruce L.(1984). “Rent Seeking from a Property Rights Perspective.”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October).

28.Cheung,Steven N.S.(1970). “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exclusive Resourc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3(April).

29.(1970). “The Structure of a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a Nonexclusive Resourc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13(No.1.April):49-70.

30.(1996b). “Transaction Costs,Risk Aversion,and the Choice of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12(No.1.April):23-42.

31.Gordon,H.S.(1954).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The Fishe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2(April):124-142.

32.Harold Demsetz(1976). “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y 1967.

33.Fama,Eugene F.,and Jensen,Michael C.(1985).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No.1):101-119.

34.(1983). “Agency Problems and Residual Claim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June):327-349.

35.Gordon,H.S.(1954). “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The Fishe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62(April).

36.Hannesson,Rognvaldur(1986). “Rent Seeking.” Working paper[In Norwegian]. Bergen:Norweg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37.Jensen,Michael C.(1983).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Accounting Review 58(No.2.April):319-339.

38.Jensen,Michael C.,and Mecking,William H.(1976).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No.4).

39.Jensen,Michael C.,and Mecking,William H.(1979). “Rights and Production Functions:An Application to Labor-Managed40. Firms and Co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52(No.4).

41.J.Kornai.(1993).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Discipline Under the Postsocialist System”,KYKLOS,v.46,pp.315-336.

42.Krueger,Anne O.(1974).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 Seeking Socie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No.3,June).

43.Libecap,Gary(1978). “Economic Variabl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w:The Case of Western Mineral Rights”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38(No.2,June):399-458.

44.(198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artelization by the Texas Railroad Commission,1933-1972.” Working Paper. 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Department of Economics.

45.Libecap,Gary D.,and Wiggins,Steven N.(1985). “The Influence of Private Contractual Failure on Regulation:The Cost of Oil Field Unitiz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No.4):690-714.

46.Litan,Robert E.,and Schuck,Peter H.(1986). “Regulation Reform in the Third World:The Case of Peru.”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4(No.1,Fall).

47.McNulty,Paul J.(1984). “On the Nature and Theory of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Role of the Firm Reconsidered.”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16(2):233-253.

48.M.Schaffer.(1989). “The Credit-Commitment Problem in the Center-Enterprise Relationship”,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Sept.13(3),pp.359-382.

49.Nove,Alec(1986). The Soviet Economic System,3rd ed. London:Allen & Unwin.

50.Terry L. Anderson and Peter J.Hill.(1981). “Establishing Property Rights in Energy:Efficient vs. Inefficient Processes.” Cato Journal,Vol.1,(No.1,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