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8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东胜村卷图书

Case Studies of Targeted Poverty Reduction and Alleviation in 100 Villages

SSAPID:101-1995-3816-72
ISBN:978-7-5201-3923-6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东胜村地处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属于省级贫困村。本书介绍了东胜村致贫原因、扶贫取得的成效、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通过农户调查问卷,重点分析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家庭生活生产情况、扶贫满意度以及后续扶贫工作重点。调研发现,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最为有效的扶贫方式,特别是因地制宜的、区域特色产业扶贫,如稻米产业精准帮扶是通常采取的直接手段。本书最后为东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优化路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丛书
作 者: 王昌海
编 辑:郑庆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总序

 文前辅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丛书”编委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特大项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项目协调办公室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精准扶贫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扶贫瞄准实践研究

   二 精准扶贫内涵界定

   三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的综述

    (一)内涵界定

    (二)实施困境

   四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帮扶的综述

   五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综述

   六 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考核的综述

   七 关于精准扶贫未来研究思考

    (一)内涵趋向

    (二)学科融合

    (三)基层治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 主要部门访谈

   二 问卷调查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调查区域概况

  第一节 林甸县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林甸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二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三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市场消费日趋稳定

   四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五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

   六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存贷款余额逐年递增

  第三节 东胜村概况

  第四节 东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 土地资源与农业

   二 经济发展

   三 就业与劳动

   四 社会保障

   五 文化教育

   六 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

   七 乡村治理与基层民主

   八 村集体财务

   九 贫困状况

  第五节 东胜村农户家庭生活及生产情况

   一 家庭概况

   二 住房条件

   三 生活状况

   四 子女教育

   五 健康与医疗

   六 安全与保障

   七 政治生活

   八 社会联系与时间利用

   九 劳动与就业

   十 农业资源和风险

 第三章 东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状

  第一节 林甸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二)完善包扶联系机制

   (三)健全包扶考核机制

   (四)主要帮扶方式

    1.旱改水工程

    2.托牛入场工程

    3.金融扶贫

    4.教育扶贫

    5.健康扶贫

  第二节 东胜村致贫因素分析

   一 因病致贫

   二 因缺劳动力致贫

   三 因缺资金致贫

   四 因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致贫

   五 因缺技术致贫

  第三节 东胜村精准扶贫取得的成效

   一 收入提高

   二 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三 住房条件改善(幸福大院)

   四 健康医疗保障水平提高

   五 贫困户幸福指数提升

   六 贫困户对国家政策的满意度提升

  第四节 东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

   二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后期管护问题突出

   三 不愿意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及原因

   四 非贫困户不平衡心理严重

   五 扶贫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第五节 东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路径

   一 增加贫困户内生动力

   二 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设施建成后的管护工作

   三 引导不愿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如期脱贫

   四 采取有效措施,安抚非贫困户的不平衡心理

   五 增强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

 第四章 东胜村精准扶贫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历史回顾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模型选择

   二 数据来源

    (一)问卷情况

    (二)受访者的基本统计特征

   三 变量设置

    (一)变量定义

    (二)变量特征描述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一)收入方面

    (二)医疗方面

    (三)就业方面

    (四)住房方面

    (五)民主意识方面

   二 政策建议

    (一)收入方面

    (二)医疗方面

    (三)就业方面

    (四)住房方面

    (五)民主意识方面

 第五章 东胜村精准扶贫机制优化与创新

  第一节 扶贫的主体及脱贫对象

   一 扶贫主体

    (一)政府

    (二)其他帮扶主体

    (三)贫困户自身

   二 脱贫主体

    (一)一般贫困户

    (二)低保户

    (三)五保户

  第二节 东胜村脱贫模式优化

   一 实施东胜村扶贫综合开发项目,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二 政企合力帮扶,东胜村要依靠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路子

   三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实现入社增收

   四 发展“嵌入性”乡村扶贫模式

   五 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资本化运作模式

   六 跨区域合作式扶贫模式

   七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八 对特困群体继续实施保障式扶贫

 后记

东胜村地处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属于省级贫困村。本书介绍了东胜村致贫原因、扶贫取得的成效、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通过农户调查问卷,重点分析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家庭生活生产情况、扶贫满意度以及后续扶贫工作重点。调研发现,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最为有效的扶贫方式,特别是因地制宜的、区域特色产业扶贫,如稻米产业精准帮扶是通常采取的直接手段。本书最后为东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优化路径,主要包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特困群体基本生活;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实施跨区域扶贫合作;整合扶贫资金,把资源变资本。

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14年第6期。

董家丰:《少数民族地区信贷精准扶贫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7期。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公衍勇:《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黄金梓、段泽孝:《论我国生态扶贫研究的范式转型》,《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

黄燕霞:《精准脱贫视阈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的出路》,《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季轩民、温焜:《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困境及路径研究》,《改革与战略》2016年第5期。

李春明:《精准扶贫的经济学思考》,《理论月刊》2015年第11期。

李鹍:《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意涵,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基于对广东省和湖北恩施的调查比较》,《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8期。

李延:《精准扶贫绩效考核机制的现实难点与应对》,《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罗江月、唐丽霞:《扶贫瞄准方法与反思的国际研究成果》,《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骆方金:《生态扶贫:概念界定及特点》,《改革与开放》2017年第5期。

马尚云:《精准扶贫的困难及对策》,《学习月刊》2014年第19期。

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2期。

莫任珍:《喀斯特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2期。

沈茂英、杨萍:《生态扶贫内涵及其运行模式研究》,《农村经济》2016年第7期。

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国别报告——中国战胜农村贫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檀学文、李静:《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实践深化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17年第9期。

田景鹃:《精准扶贫的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基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调查》,《当代经济》2015年第33期。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王国勇、邢溦:《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农村经济》2015年第9期。

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年第4期。

吴国宝:《农村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及其启示》,《改革》1998年第4期。

许源源、苏中英:《和谐理念的缺失:农村扶贫瞄准偏离的重要原因》,《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杨秀丽:《精准扶贫的困境及法制化研究》,《学习与探索》2016年第1期。

尧水根:《论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实践问题及应对》,《农业考古》2016年第3期。

叶静:《近三年关于精准扶贫思想及实践的研究综述》,《福州党校学报》2016年第3期。

余泽梁、于长永:《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述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赵和楠、侯石安、祁毓:《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难点与改进建议——基于四省民族贫困区的调查》,《学习与实践》2017年第2期。

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A. Ganesh Kumar,Falling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Its Consequence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1992).

Shenggen Fan,Linxiu Zhang and Xiaobo Zhong,Growth,Inequality,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The Role of Public Investments.Research Report 125 (Washington,D.C.: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2002).

NG Wing-Fai,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1983-1992 (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0).

Riskin,Mehta,Zhong,et al.,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An Assessment and Recommendation,Report prepared for UNDP,1996.

Sen Amartya,Commodities and Capacities (Amsterdam:North Holland,1985).

World Bank,Attacking Poverty (Cambrid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