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308

基于价值实现和权利保障的档案资产论建构研究图书

Archives Assets Theory Construction Research Based on the Value Realization and Right Protection

SSAPID:101-1992-7825-57
ISBN:978-7-5201-2228-3
DOI:
ISSN:

[内容简介] 作者力图通过明确档案资产的劳动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有形资产的载体价值、无形资产的内容价值等价值发展线索,梳理档案资产相关权利的发展轨迹以及档案资产客体扩张的历史脉络,阐明档案资产与信息资产、数字资产、知识资产等关联概念的关系,分析档案价值与档案权利的实现对于档案资产运营的影响,最终确立档案资产论以及主要观点。

相关信息

丛书名: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
作 者: 王小云
编 辑:赵慧英;张真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编辑委员会

 图表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档案资产引论

  1.1 研究起点:档案资产的正当性

   1.1.1 档案的经济价值理应纳入档案学研究视野

    1.1.1.1 档案理论发展脉络显示档案的经济价值更加凸显

    1.1.1.2 档案经济价值的实现及理论发展需借助经济学方法论

   1.1.2 资产视角是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可能途径

    1.1.2.1 档案资源有效配置缺少微观层面视角

    1.1.2.2 微观层面的资产视角是档案资源有效配置的可能途径

   1.1.3 资产观的正当性是回答档案资产问题的理论参照

   1.1.4 档案价值与权利理论是回答档案资产正当性问题的分析工具

  1.2 研究基础:档案与资产认知的全面性

   1.2.1 人类对档案的认知

    1.2.1.1 对档案现象的认知

     (1)文件与档案

     (2)档案现象在时间轴上的延伸

     (3)档案现象在内容轴上的拓展

     (4)档案现象在影响面上的扩大

    1.2.1.2 对档案价值的认知

    1.2.1.3 对档案权利的认知

   1.2.2 人类对资产的认知

    1.2.2.1 人类对资产概念的认知演进

    1.2.2.2 人类对资产概念的认知演进规律

    1.2.2.3 当前环境对资产概念认知的冲击及其演化趋势

  1.3 研究意义:档案资产研究的科学性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2 研究重点及难点

   1.3.3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档案资产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1.1 国外学者档案资产理论研究

    2.1.1.1 从宏观视角阐明档案是国家资产或其他资产

    2.1.1.2 从中观视角强调企业档案是企业资产或应纳入资产管理系统

    2.1.1.3 从微观层面具体列举某类档案是资产

   2.1.2 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档案资产管理实践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2.2.1 从数据统计看档案资产论历史脉络

    2.2.1.1 国内档案资产直接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2.2.1.2 国内档案资产相关领域文献分析

   2.2.2 从理论辩驳看档案资产论认知转型

   2.2.3 从应用领域看档案资产论发展态势

    2.2.3.1 档案资产论从“争论”向“确定”至“形态”的扩展

    2.2.3.2 档案资产论从“转型”向“实施”至“运营”的强化

 第三章 档案资产理论建构

  3.1 建构前提:资产客体扩张理论与档案“资产”审视

   3.1.1 资产客体扩张之一:从生存价值到预期价值

    3.1.1.1 价值客体从生存之用到抽象之用

     (1)档案的“生存之用”

     (2)档案的“抽象之用”

    3.1.1.2 价值客体从需求之用到稀缺之用

     (1)档案的“需求之用”

     (2)档案的“稀缺价值”

    3.1.1.3 价值客体从现时之用到预期之用

     (1)档案的“现时之用”

     (2)档案的“预期之用”

   3.1.2 资产客体扩张之二:从狭义物之权利到法律物之权利

    3.1.2.1 权利客体从狭义之物到广义之物

    3.1.2.2 权利客体从自在之物到人为之物

    3.1.2.3 权利客体从自然之物到法律之物

   3.1.3 资产观客体扩张之三:客体形式的变化

    3.1.3.1 客体形式从实体资产向新型资产的分散性

    3.1.3.2 客体形式从确定有形到涵盖无形的内生性

     (1)传统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式的局限

     (2)无形资产计量基础受到挑战

     (3)无形资产的界定和计量成为必然趋势

  3.2 建构基础:档案价值与档案权利理论

   3.2.1 档案价值理论

    3.2.1.1 档案价值的概念内涵

    3.2.1.2 档案价值的产生机理

     (1)档案客体自身属性

     (2)利用主体自身需求

     (3)档案客体主体化

     (4)档案主体客体化

     (5)档案主客体中介

    3.2.1.3 档案价值的外延划分

    3.2.1.4 档案价值的运动规律

     (1)档案价值的认知规律

     (2)档案价值的转变规律

     (3)档案价值的实现规律

   3.2.2 档案权利理论

    3.2.2.1 档案权利的概念内涵

    3.2.2.2 档案权利的产生机理

    3.2.2.3 档案权利的构成内容

  3.3 建构内容:档案资产的概念阐释

   3.3.1 档案资产理论的建构逻辑

   3.3.2 档案资产的概念内涵

    (1)档案资产的本质是档案是经济资源

    (2)档案资产通过“产权”在法律中的认定

    (3)档案资产会计化通过“资产”的确认而确认(符合会计定义标准)

   3.3.3 档案资产的特征

    (1)非物质性

    (2)非排他性或高共享性

    (3)时效性

    (4)累积性

    (5)高附加值

    (6)高依附性

    (7)复杂性

   3.3.4 档案资产的形态

   3.3.5 档案资产与相关概念

    (1)档案资产与无形资产

    (2)档案资产与信息资产

    (3)档案资产与知识资产

    (4)档案资产与内容资产

 第四章 档案资产的价值实现

  4.1 独立存在:档案资产的实现前提

   4.1.1 载体与信息的分离使得独立表达成为常态

    4.1.1.1 通过数据化表达,实现档案信息的确定性

    4.1.1.2 通过数据化表达,实现档案信息的独立存在

    4.1.1.3 通过数据化表达,实现档案信息的可以交换性

   4.1.2 档案信息加工使得独立性与价值提升

    4.1.2.1 独立而不孤立,融入信息大家庭供给服务

    4.1.2.2 集合而不混淆,处理好档案数据库相应权利

    4.1.2.3 自由而不随意,把握好档案信息流内在驱动

   4.1.3 档案信息独立存在成为利益载体

    4.1.3.1 生产方式—利益载体—信息化

    4.1.3.2 生存方式—利益载体—资源化

    4.1.3.3 价值与权利之间的关系——利益载体

  4.2 价值提升:档案资产的实现阶段

   4.2.1 工具化阶段:工具价值实现是档案资产价值提升基础

    4.2.1.1 凭证之工具价值的实现

    4.2.1.2 管理之工具价值的实现

   4.2.2 产品化阶段:加工方式变革是档案资产价值提升关键

    4.2.2.1 加工主体的多元是变革的基础

    4.2.2.2 加工方式的多元是变革的必备条件

   4.2.3 产业化阶段:档案信息/知识形态大量存在是其表现

    4.2.3.1 档案资产存在的产业环境不容乐观

    4.2.3.2 亟须营造良好的档案资产产业化环境

  4.3 形态变化:档案资产的实现方式

   4.3.1 档案文化产品:档案资产价值运动先驱

    4.3.1.1 档案文化产品的资产价值分析

    4.3.1.2 档案文化产品的资产价值开发

   4.3.2 档案内容产品:档案资产价值运动的典型

    4.3.2.1 媒体行业内容资产的认知转型

    4.3.2.2 媒体行业内容资产的评估借鉴

     (1)从内容资产形成的全生命周期来审视资产评估

     (2)媒体行业内容资产评估流程

   4.3.3 档案资产化的完成:资源—资产—资本

 第五章 档案资产的权利保障

  5.1 以法定权利为前提的档案所有权

   5.1.1 档案所有权之占有权

    (1)“占有”与“所有”的关系

    (2)“所有”与“财产利用”

    (3)档案的“占有”“所有”与“档案财产利用”

    (4)档案馆“占有”对国有档案资产价值的影响

   5.1.2 档案所有权之使用权

   5.1.3 档案所有权之收益权

   5.1.4 档案所有权之处分权

    5.1.4.1 档案开放权

    5.1.4.2 档案公布权

   5.1.5 档案资产的所有权保障

   5.1.6 典型案例:档案所有权与档案资产

    (1)从“公物”视角看档案资产

    (2)从企业档案所有权看档案资产

    (3)从病历档案所有权看档案资产

  5.2 以应有权利为前提的档案利用权

   5.2.1 档案利用权的正当性

   5.2.2 档案利用权的现状

    (1)档案利用尚未成为法定权利

    (2)《档案法》对档案利用行为的限制比较苛刻

    (3)档案利用与档案公布的分离

   5.2.3 档案资产的利用权保障

    (1)明确档案利用权内容,确保档案资产价值“可以”发挥

    (2)明确档案利用权与知情权边界,确保档案资产价值“较好”发挥

   5.2.4 典型案例:基于知情权的人事档案资产利用

  5.3 基于正当利益确认的档案信息开发权

   5.3.1 档案及档案信息存在诸多正当利益

   5.3.2 档案信息开发权的现状

   5.3.3 档案资产的档案信息开发权保障

    (1)档案资产在获取上的自由流动:档案数字化权

    (2)档案资产在组合上的自由选择:档案数据库权

    (3)档案资产在获利上的自由处置:著作权

   5.3.4 典型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产价值开发

  5.4 基于损害禁止的档案安全权

   5.4.1 档案的结构性矛盾

   5.4.2 档案资产的安全权保障

    (1)档案资产实体安全:确保国有档案资产安全的核心手段

    (2)档案资产信息安全:保障国有档案资产运营的必要条件

    (3)明确受私主体保护的档案种类和范围:非国有资产运营的基础

   5.4.3 典型案例:档案隐私权与档案资产安全

 第六章 基于不同价值形态的档案资产运营

  6.1 基于公共价值形态的档案资产运营

   6.1.1 档案馆档案资产运营现状

    6.1.1.1 综合档案馆档案资产运营案例分析

    6.1.1.2 专门档案馆档案资产运营案例分析

   6.1.2 档案馆档案资产的构成及评估

    6.1.2.1 档案馆资产构成

    6.1.2.2 档案馆档案资产构成特点

    6.1.2.3 档案馆档案资产评估

    6.1.2.4 档案馆档案资产评估的意义

   6.1.3 档案馆档案资产的流失及应对

  6.2 基于市场价值形态的档案资产运营

   6.2.1 企业及个人档案资产运营现状

    6.2.1.1 国有企业档案资产运营案例分析

    6.2.1.2 其他企业档案资产运营案例分析

    6.2.1.3 个人档案资产运营案例分析

   6.2.2 传统产业中企业档案资产的确认及其管理

    6.2.2.1 企业档案资产性质的确认

    6.2.2.2 企业档案资产要素及产权的确认

     (1)企业档案资产类型

     (2)企业档案资产的产权处置

    6.2.2.3 企业档案资产评估

     (1)企业档案资产评估的必要性

     (2)企业档案资产评估的可行性

   6.2.3 (数字)内容产业型企业档案资产的管理及运营

    6.2.3.1 基于生命周期变化的企业内容档案资产化转型

     (1)内容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2)内容资产生命周期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6.2.3.2 基于财务核算确认的企业内容档案资产化转型

     (1)企业内容档案资产财务核算的必要性

     (2)企业内容档案资产财务核算的可行性

    6.2.3.3 基于价值驱动实现的企业内容档案的资产化转型

     (1)资产化转型之后的管理内容

     (2)内容档案资产化转型的意义

     (3)内容档案资产化转型的过程

    6.2.3.4 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档案内容资产化管理

     (1)实体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2)实体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骤

     (3)实体型企业档案资产化转型的技术特点

     (4)实体型企业档案资产化的价值

 第七章 档案资产运营的策略与机制

  7.1 档案资产运营的基本策略

   7.1.1 档案资产运营的激活策略

   7.1.2 档案资产运营的整合策略

   7.1.3 档案资产运营的安全策略

    (1)档案资产运营的风险

    (2)档案资产运营中的风险控制

  7.2 档案资产运营的政府机制

   7.2.1 政府机制档案资产运营的功能定位

   7.2.2 政府机制档案资产运营的动力

    (1)政府机制必须发挥捍卫国家利益功能的驱动

    (2)政府机制必须发挥建构社会记忆功能的驱动

   7.2.3 政府机制档案资产运营的原则

    (1)兼顾公平与效率

    (2)保持利益平衡

    (3)满足用户需求

   7.2.4 政府机制档案资产运营的主要困境

    (1)档案资产“全产业链”式的运营能力有限

    (2)现有法律“保护”政府机制满足用户需求的意愿不强

   7.2.5 政府机制档案资产运营的主要策略

    7.2.5.1 档案资产捕获、采集及确认机制的转变

     (1)以建档方式的转变来积累更多的应有档案资产

     (2)以建档领域的转变来积累更多的应有档案资产

     (3)以建档原则的转变来积累更多的应有档案资产

    7.2.5.2 档案资产组织、加工及集成机制的转变

     (1)档案资产的组织单位应细化到“件”

     (2)档案资产的加工方式应该“智能化”

     (3)档案资产的集成形态应该“虚拟化”

    7.2.5.3 档案资产公布、利用及服务机制的转变

  7.3 档案资产运营的市场机制

   7.3.1 档案资产市场化运营的动力

    (1)市场主体在档案资产运营中对于利润的追逐

    (2)市场主体在档案资产运营中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

   7.3.2 档案资产市场化运营的条件

    (1)档案资产外部性问题的妥善解决

    (2)档案资产运营市场机制的建立健全

   7.3.3 档案资产市场化运营的原则

   7.3.4 档案资产市场化运营的困境

    (1)档案资产市场化运营的内在困境

    (2)档案资产市场化运营的外在困境

   7.3.5 档案资产市场化运营的策略

    (1)完善企业档案资产运营的市场环境

    (2)培育社会公众档案资产消费意识

    (3)鼓励市场主体介入档案等各类信息资产的开发

    (4)在确认不同产权性质基础上进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7.4 档案资产运营的社会机制

   7.4.1 档案资产社会化运营的理论基础

   7.4.2 档案资产社会化运营的现实条件

   7.4.3 档案资产社会化运营的动力

   7.4.4 档案资产社会化运营的介入方式

   7.4.5 档案资产社会化运营的现实困境

   7.4.6 档案资产社会化运营的应对策略

 结语

 致谢

 出版说明

作者力图通过明确档案资产的劳动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有形资产的载体价值、无形资产的内容价值等价值发展线索,梳理档案资产相关权利的发展轨迹以及档案资产客体扩张的历史脉络,阐明档案资产与信息资产、数字资产、知识资产等关联概念的关系,分析档案价值与档案权利的实现对于档案资产运营的影响,最终确立档案资产论以及主要观点。作者认为:国有档案是国家重要的资产,是全体社会公众的公共资产、是人类的社会资产;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资产,国有企业档案是企业重要的国有资产;个人档案是属于个人所有的资产。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1]王英玮:《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部门生存与发展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英玮:《档案文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胡鸿杰:《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冯惠玲等:《电子文件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张斌:《档案价值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6]周毅:《信息资源开放与开发问题研究——基于信息权利全面保护的视域》,科学出版社,2012。

[7]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8]黄霄羽:《文件、信息商业化服务机构建设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9]丁华东:《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

[10]赵廉慧:《财产权——从契约的视角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1]陆小华:《信息财产权——民法视角中的新财富保护模式》,法律出版社,2009。

[12]郑万青:《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与人权》,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3]刘家真:《文献遗产保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刘家真:《拯救数字信息——数据安全存储与读取策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

[15]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

[16]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

[17]石浒泷等:《论档案与生产力的关系》,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

[18]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9]浙江省档案局(馆)编《走进档案——浙江省档案利用100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0]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经验汇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21]王改娇:《公民利用档案权利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22]国家档案局经科司、沈阳市档案局编《开发利用科技档案所创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

[23]覃兆刿:《企业档案的价值与管理规范》,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4]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5]李晓辉:《信息权利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6]乌家培等:《信息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7]娄策群:《信息经济学通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28]宋刚:《交换经济论》,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9]王庆仁:《资产配置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0]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编《资产经营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美〕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张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0。

[3]〔意〕桑德罗·斯契巴尼:《物与物权》,范怀俊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7版),萧洁译,华夏出版社,2005。

[5]〔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周洁译,华夏出版社,2005。

[6]〔美〕迈克尔·布隆伯格:《布隆伯格就是布隆伯格》,雷鸣、顾矾译,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7]〔美〕德沃金:《自由的法》,刘丽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美〕伯顿:《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解兴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9]〔美〕A.爱伦·斯密德:《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黄祖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美〕T.R.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黄坤坊等译,中国档案出版社,1983。

[1]冯惠玲、周毅:《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7期。

[2]陆小华:《信息的财产化进程》,《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3]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及其边界》,《会计研究》2003年第3期。

[4]张世林:《档案所有权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5]周毅:《转型中的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现状与构想》,《情报资料工作》2011年第4期。

[6]周毅、储伯欣:《市场经济环境下档案部门的行为目标》,《档案与建设》1995年第9期。

[7]王运彬:《基于客观环境的档案用户需求变化规律研究》,《档案学通讯》2010年第3期。

[8]葛家澍:《会计、信息、文化》,《会计研究》2012年第8期。

[9]冯惠玲:《档案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贡献力》,《档案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0]何帅等:《基于数据资产理念的海上油气设施工程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学研究》2013年第2期。

[11]任平:《把档案作为资产来经营》,《四川档案》2004年第5期。

[12]方海林:《充分发挥企业档案资产的作用》,《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7期。

[13]梁卫:《传承企业记忆,发挥企业档案资产价值》,《南方论刊》2013年第3期。

[14]李扬新:《对“企业档案资产性”争论的反思》,《云南档案》2001年第3期。

[15]安小米:《电子文件资产管理:概念、动议与原则》,《档案学研究》2010年第3期。

[16]梅先辉:《对企业档案“资产性质”的质疑》,《档案学研究》1997年第3期。

[17]郑明祥:《关于对企业档案资产的认识》,《档案与建设》1996年第9期。

[18]叶新疆:《关于国有档案资产管理的几点看法》,《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14期。

[19]马素萍:《关于国有企业档案资产及其特性探讨》,《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6期。

[20]肖正德:《关于企业档案资产性质的若干思考》,《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3期。

[21]熊洁:《国有企业档案的资产与产权问题浅析》,《四川档案》2006年第2期。

[22]郭树龙、张洪庆:《国有企业档案资产的产权界定与定价》,《山东档案》2003年第4期。

[23]郑艳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加强档案资产管理》,《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5期。

[24]贺真:《科技档案资产化管理初探》,《档案学研究》1996年增刊。

[25]王新立:《企业档案的资产确认和类别归属》,《山西档案》1997年第5期。

[26]宗培岭:《企业档案的非资产性与企业档案工作的资产管理性》,《上海档案》1999年第3期。

[27]丁华东:《企业档案经济效益的实质及其相关问题》,《中国档案》2002年第4期。

[28]王恩汉:《企业档案与企业资产》,《档案学研究》1999年第1期。

[29]朱江:《企业档案与无形资产》,《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5期。

[30]古宁:《企业档案资产:改革引出的话题》,《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1期。

[31]翁元锋:《企业档案资产的归属与评估》,《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4期。

[32]马素萍:《国有企业档案资产及其特性分析》,《北京档案》2008年第3期。

[33]董必荣:《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足的产权渊源》,《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期。

[34]潘连根:《“企业档案资产评估”质疑》,《档案与建设》1997年第10期。

[35]陈作明:《“档案资产评估”献疑》,《中国档案》1996年第2期。

[36]陈作明:《“档案资产评估”再研究 兼论“档案使用权”评估》,《中国档案》1997年第5期。

[37]刘良惠:《电子商务环境下数字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核算》,《财会研究》2002年第10期。

[38]李慧:《浅谈出版社数字资产的管理》,《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第9期。

[39]龚莉:《数字化资产与出版社发展》,《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9期。

[40]汪洋、王旭立:《知识经济、知识资本对会计的挑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8期。

[41]岳彦芳:《网络时代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改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12期。

[42]葛家澍、刘峰:《论企业财务报告的性质及其信息的基本特征》,《会计研究》2011年第12期。

[43]卢泰宏、黄胜兵、罗纪宁:《论品牌资产的定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0卷。

[44]吴丰军:《全新的世界,全新的媒体资产管理思路——国际电视资料联合会2009北京年会综述》,《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12期。

[45]黄华:《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论》,《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

[46]毛赣鸣:《图书馆社会无形资产及其评估》,《图书馆论坛》2004年第2期。

[47]王志淑:《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构成及其管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第4期。

[48]夏义堃:《美国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结构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7年第5期。

[49]黄霄羽:《商业性文件中心的专业优势、形象优势和社会价值》,《档案学研究》2011年第1期。

[50]黄霄羽:《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保障途径》,《中国档案》2011年第9期。

[51]张世林:《档案利用活动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档案学通讯》2004年第2期。

[52]郭红解:《档案事业与文化产业》,《中国档案》2004年第2期。

[53]阿昆:《众说档案文化产业(之一)》,《北京档案》2003年第11期。

[54]归吉官:《论档案信息资源的正确估价》,《云南档案》2009年第7期。

[55]黄申:《资产概念之法学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56]徐涤宇:《历史地、体系地认识物权法》,《法学》2002年第4期。

[57]杨立人:《档案所有权的保护与限制》,《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3期。

[58]王运彬、郝志军:《档案信息资源的稀缺性研究》,《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6期。

[59]王恩汉:《企业档案与企业资产》,《档案学研究》1999年第1期。

[60]邓辉:《论知识资产的产权安排》,《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4期。

[61]朱毅凯:《网络环境下基于智库理念的档案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研究》,《档案与建设》2012年第6期。

[62]杨冬权:《谈档案与文化建设》,《档案学研究》2012年第6期。

[63]刘左:《关于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机电兵船档案》2015年第5期。

[64]刘左:《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提升档案工作为集团公司服务能力》,《机电兵船档案》2011年第3期。

[65]张强:《知识资产概念的经济学解析》,《学术月刊》2005年第5期。

[66]王英玮、史习人:《档案价值相对论》,《档案学研究》2013年第2期。

[67]方鸣:《城市化大潮中城建档案工作的使命与任务》,《中国建设信息》2012年第21期。

[68]周毅:《政府信息资源及其运营策略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6期。

[69]齐爱民:《论信息财产的法律概念和特征》,《知识产权》2008年第2期。

[70]夏义堃:《竞争与合作:政府信息资源多元化获取与利用模式新探》,《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3期。

[71]汪洋、王旭立:《知识经济、知识资本对会计的挑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8期。

[72]魏斌:《我国档案信息增值开发模式研究》,《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3期。

[73]杨年合:《试析占有概念的性质及占有制度在我国物权立法中应有的地位》,《法学》2001年第4期。

[74]孟勤国:《占有概念的历史发展与中国占有制度》,《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75]王彪:《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5期。

[76]张建文:《公物法视角下的国有档案所有权解读》,《北京档案》2010年第1期。

[77]刘国荣:《资产—所有权—工作形式:企业档案工作的三个热点》,《中国档案》1999年第5期。

[78]张世林:《企业档案资产和所有权分析》,《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2期。

[79]张瑞菊、李伟婧、宋熙东:《病历档案的所有权——共有说》,《档案管理》2007年第2期。

[80]朱江:《档案利用与公民权利》,《上海档案》1997年第2期。

[81]李杨新:《论正确行使档案利用权》,《浙江档案》2001年第4期。

[82]谢京辉:《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探索及改革方向——以上海为例》,《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

[83]罗宗奎、王芳;《知识产权法体系下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优势和基本原则》,《档案学通讯》2012年第2期。

[84]田涛:《不做“翻牌公司”——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剥离初探》,《传媒》2006年第4期。

[85]李媛:《数字档案馆隐私权保护问题考量》,《山西档案》2008年第4期。

[86]李林启:《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档案》2011年第4期。

[87]石敦良:《档案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刍议》,《中国档案》2010年第8期。

[88]肖贵洞:《博物馆无形资产的评估与流失》,《中国博物馆》1998年第4期。

[89]任仲:《来自特藏室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国档案》2003年第6期。

[90]张丽:《浅议企业档案管理》,《档案学研究》2013年第4期。

[91]企业档案资产评估课题组:《关于企业档案资产评估及其相关情况的调查报告》,《北京档案》1999年第12期。

[92]詹灵仙:《国有企业档案的资产与产权问题浅析》,《机电兵船档案》2008年第2期。

[93]刘越男:《当代机构文件管理的趋势分析》,《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2期。

[94]张汝潮:《浅析企业档案资产和企业档案资产评估》,《浙江档案》1996年第4期。

[95]唐艳芳、史寒君:《企业产权变动中的档案资产评估》,《档案时空》2007年第6期。

[96]侯纲:《广播影视媒体资产管理研究》,《浙江档案》2013年第4期。

[97]张虹、王亚:《从宣传档案到媒体资产节目资料管理的飞跃》,《中国传媒科技》2010年第3期。

[98]宋卿、张鹏洲:《媒体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国传媒科技》2010年第4期。

[99]孙晓东:《报业内容资源资产化探讨》,《青年记者》2011年第3期。

[100]解伟娜:《企业档案资产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反思》,《兰台世界》2015年第8期。

[101]袁峥:《媒体声像档案资产化管理的价值凸现》,《档案与建设》2015年第7期。

[102]崔红:《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考》,《山东档案》2015年第5期。

[103]罗秀丽:《档案信息化安全体系的策略与研究》,《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4期。

[104]李乐平:《企业档案如何突破现有瓶颈》,《海南档案》2015年第1期。

[105]王凤英:《会计档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机电兵船档案》2015年第6期。

[106]闫晓艳:《探讨与研究企业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重要意义》,《机电兵船档案》2015年第3期。

[107]阿木:《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对策》,《档案天地》2015年第2期。

[108]王秀娥:《浅谈勘察设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城建档案》2015年第12期。

[109]何庆芬:《浅谈如何加强医院科研档案的管理》,《黑龙江档案》2015年第2期。

[110]付君:《加强电视台声像档案管理刍议》,《城建档案》2015年第10期。

[111]赵新宇:《切实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和验收工作服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云南档案》2015年第8期。

[112]郑静:《高校档案改革创新》,《办公室业务》2015年第21期。

[113]张洪宇:《浅谈档案工作创新》,《科研》2015年第50期。

[114]唐华:《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农业发展与金融》2015年第4期。

[115]魏松岩:《9号令后国有企业档案接收新思维》,《上海档案》2015年第4期。

[116]霍春芳:《档案在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分析》,《煤炭与化工》2015年第6期。

[117]吕圣飞:《论医院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档案》2015年第3期。

[118]王辉、聂威、刘芳:《如何做好供电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2期。

[119]龙建强:《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应做到“五个一”》,《机电兵船档案》2015年第3期。

[120]戴佳颖:《医学病理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浙江档案》2015年第5期。

[121]张海英:《如何强化企业档案管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S3期。

[122]刘东平:《境外国有企业档案监管工作体制与模式探略》,《机电兵船档案》2015年第6期。

[123]王海辉:《小议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常态》,《黑龙江档案》2015年第4期。

[124]佚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视听档案保管项目获奖》,《中国档案》2015年第8期。

[125]娄承浩:《从档案管理到知识管理——悉地国际设计集团图档工作探索》,《上海档案》2015年第1期。

[126]王瑞博:《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兰台世界》2015年第S3期。

[127]史跃华:《浅谈如何做好人事档案保密工作》,《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年第8期。

[128]梅龙:《探索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年第33期。

[129]周佳宁:《探索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5期。

[130]高晓霞:《试谈企业档案的信息利用价值》,《兰台内外》2015年第1期。

[131]陈芳:《学习〈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几点认识》,《办公室业务》2015年第7期。

[132]张岩:《如何做好境外档案管理工作: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档案工作现状为例》,《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年第7期。

[133]钱晓岚:《城市公园档案管理工作实践与思考——以常熟市城市古迹名胜区管理处为例》,《城建档案》2015年第11期。

[134]唐薇:《文书档案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商业故事》2015年第26期。

[135]王辉、聂威、刘芳:《浅谈如何做好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兰台世界》2015年第S2期。

[136]鄢琼:《浅谈档案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创新》,《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24期。

[137]王玉萍:《论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138]段莉莉:《关亏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年第9期。

[139]杨卫平:《对勘测设计单位科技档案保密工作的策略探讨》,《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2期。

[140]廖端秀:《浅析新时期水电站档案管理工作》,《低碳世界》2015年第17期。

[141]左宏伟:《如何在创新中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资治文摘》2015年第11期。

[142]袁天骄:《依托人性化管理理念实现医院行政档案管理的优化》,《智富时代》2015年第8X期。

[143]赵喜民:《浅谈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33期。

[144]田凯、潘莉:《基于网络环境下工程机械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工程机械文摘》2015年第3期。

[145]冯磊:《澳大利亚:颁布2016年中期数字化信息管理框架》,《中国档案》2015年第12期。

[146]科斯腾·弗格森·布舍、妮可·康弗瑞、何为:《云端的信息存储(下)》,《上海档案》2015年第3期。

[147]赵金凤、马倩:《知识资产视角的企业档案价值分析》,《才智》2016年第17期。

[148]高青:《浅谈企业档案与民生的作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3期。

[149]张旸:《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24期。

[150]张伟、朱亚楠、王志娇:《科研档案管控实践》,《中国档案》2016年第11期。

[151]田亚萍:《挖掘档案文化价值,促进企业发展》,《现代国企研究》2016年第6期。

[152]刘成军:《浅析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林业科技情报》2016年第3期。

[153]倪代川、戚颖:《数字档案资源研究综述》,《档案管理》2016年第2期。

[154]梅杰、宋玉萍:《企业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中国有色金属》2016年第13期。

[155]彭梅:《知识管理中档案价值的重新发现》,《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6期。

[156]张颖:《加强档案保密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科学中国人》2016年第23期。

[157]钟文玉:《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探讨》,《城建档案》2016年第8期。

[158]周皓然、欧阳骏:《现代企业档案信息化之路探索》,《档案与建设》2016年第1期。

[159]昝莹:《PDCA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机制探索》,《中国档案》2016年第7期。

[160]邓东:《企业重组期档案处置方略》,《机电兵船档案》2016年第1期。

[161]王瑛子:《我与审计档案的不解之缘》,《天津档案》2016年第3期。

[162]马丽:《简论强化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科研》2016年第7期。

[163]何所惧:《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及对策研究》,《兰台内外》2016年第5期。

[164]迟春玉:《浅谈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黑龙江档案》2016年第3期。

[165]李霞:《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用途与研究》,《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年第15期。

[166]马丽萍:《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探讨》,《城建档案》2016年第10期。

[167]黄虹:《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现代交际》2016年第1期。

[168]柳慧超:《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才智》2016年第13期。

[169]张敏:《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初探》,《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7期。

[170]李惠勇:《浅谈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与途径》,《科技视界》2016年第7期。

[171]杨荷:《关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考》,《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13期。

[172]王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6期。

[173]段如鑫:《浅析电力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时空》2016年第8期。

[174]付莹:《企业档案数字化技术探究》,《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6年第3期。

[175]朱丽:《企业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兰台内外》2016年第3期。

[176]肖玲:《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4期。

[177]褚凤华、胡梅芬:《国企档案资源管理创新方式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第21期。

[178]张华:《中央企业档案管理的困境与解决途径》,《科技与企业》2016年第9期。

[179]韩云惠:《企业档案助力企业品牌记忆的建构》,《中国档案》2016年第5期。

[180]吴青霞:《云技术视域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路径选择》,《档案时空》2016年第4期。

[181]楼甜甜:《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及优化思路研究》,《企业文化》2016年第23期。

[182]胡京津:《浅析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档案天地》2016年第5期。

[183]陆芹芹:《关于道路运输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道路运输》2016年第8期。

[184]水贇诚:《新时期企业船机档案的全过程管理》,《机电兵船档案》2016年第5期。

[185]胡桂珍:《论现代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商业》2016年第35期。

[186]刘萍:《解谈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性》,《科学中国人》2016年第3期。

[187]文秀娟:《建立健全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体系的若干对策》,《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17期。

[188]常丽伟:《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3期。

[189]李静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探析》,《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32期。

[190]贺丽:《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档案管理工作》,《中国石油和化工》2016年第S1期。

[191]吴筱贞:《大数据时代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途径》,《黑龙江档案》2016年第3期。

[192]常金玲、宋鹏杰:《面向知识管理的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发展》,《兰台世界》2016年第23期。

[193]苑静娜:《浅析档案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工业C》2016年第2期。

[194]杨秀艳:《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端到端归档初探》,《中国档案》2016年第8期。

[195]张凤丽:《做好股份制企业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兰台内外》2016年第4期。

[196]肖绿绿:《试论如何强化医院医学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人才资源开发》2016年第16期。

[197]赵迎红:《“两个体系”建立与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兰台世界》2016年第S1期。

[198]黄韵佳:《完善供水企业档案管理 促进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2期。

[199]颜凤兰:《如何做好地勘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兰台内外》2016年第4期。

[200]亓宝贵:《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3期。

[201]杨杰:《广播电视台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措施探讨》,《城建档案》2016年第11期。

[202]许兰:《新形势下县级供电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探讨》,《企业文化》2016年第32期。

[203]继卫:《企业档案》,《档案天地》2017年第3期。

[204]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以史为鉴知兴替,寂寂兰台自芬芳》,《机电兵船档案》2017年第1期。

[205]杨秀艳:《电力企业实体档案安全管控实践》,《中国档案》2017年第3期。

[206]凌金梅:《医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办公室业务》2017年第4期。

[207]〔日〕夏井高人:Information Asset:Implications in Legal Context,《明治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纪要》2014年第52期。

[1]Peter B.Hirtle,“Archives or Assets?” American Archivist 66:2(Fall-Winter,2003):235-247.

[2]Susan Crean,“National Archives Blues is a Precious Canadian Asset being Digitized to Death?” Literary Review of Canada 1(2011):20-21.

[3]Yakel Elizabeth,“Archives and Manuscripts:Digital Assets for the Nest Millennium,” International Digital Perspectives 20:3(2004):102-105.

[4]Paul Sutcliffe,“Building the Corporate Memoty in the Environment,” 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 13:2(2003):51-53.

[5]Sarah Horton,“Social Capital,Government Policy and Public Value:Implications for Archive Service Delivery,” Aslib Proceedings 58:6(2006):502-512.

[6]Wendy M.Duff,Andrew Flinn,Karen Emily Suurtamm,David A.Wallace,“Social Justice Impact of Archive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rchival Science 13(2013):317-348.

[7]Prahalad,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s of the Fir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79-91.

[8]Hartman J.C.,“Multiple Asset Relacement Analysis under Variable Utilization and Stochastic Demand,”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2004):145-165.

[9]Oliver Wendell Holmes,The Common Law(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3):32.

[10]Harold P.Anderson,“Business Archives:A Corporatr Asset,” American Archivist 45:3(1982):264-266.

[11]Kathleen,Eagle,“Digital Archiving Practices in Audiovisual Archives:An Exploration of the Use of 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s in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Organizations,” Digital Archiving(2012).

[12]Gunter Vasold,GAMS:More than a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Cultural Heritage Creative Tools And Archives(Cultural Heritage Creative Tools & Archives,2013):58-67.

[13]Quyen L.Nguyen,Archival Asset Package Design Concept for an OAIS System(Roadmap for Digital Preservation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Workshop,2010):1-10.

[14]J.Wheeler,K.Benedict,“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for Archival Asset Management:Ident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ssential Properties of Services-Oriented Architectual,” Journal of Map & Geography Libraries 11:2(2015):155-179.

[15]Neumeier,Lori,“‘The Mess is There’: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Use in Non-Academic Archival Repositories,” Master’s Papers,2014:88-102.

[16]Deborah Kaplan,“Choosing a Digital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That’s Right for You,” Journal of Archival Organization 7:1(2009):33-40.

[17]G.Bak,P.Armstrong,“Points of Convergence:Seamless Long-term Access to Digital Publications and Archival Records at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Archival Science 8:8(2008):279-293.

[18]D.L.Hellesen,Information Asset Value Quantification(Conference Paper,April 2008).

[19]Analide,F.Silva,Cesar,“Information Asset Analysis:Credit Scoring and Credit Sugges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9:3(2011):203-218.

[20]N.Evans,J.Price,“Barriers to the Effective Deployment of Information Assets:An Executiv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Knowledge & Management 7(2012):177.

[21]J.Ladley,Making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EIMWork for Business: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as an Asset(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Inc,2010):108-119.

[22]Mayo E.,Steinberg T.,“The Power of Information:An independent review,” 2014-09-10,http://www.Ops.igov.uk/advice/poi/power-of-information-review 6(2007):22-30.

[23]A.Pujari,P.Pai,“Newspaper Archives:a Knowledge Asset,” Iaslic 5:3(2005):172-180.

[24]F.Garaba,P.Ngulube,“A Framework for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anagement of Former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s’ Records and Archives by National and Private Archival Institutions in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Esarbica Journal:Journal of the 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 Regional Branch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Archives 27(2008):147-170.

[25]Landgraf G.,“Library of Congress to Archive Twitter,” American Libraries 23(2010):128.

[26]Lih-Yau Song,Ko-Chiu Wu,“The Subject Classification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1949-2000):A Macro-Appraisal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 47:4(Summer 2010):459-497.

[27]Digitiliti,Inc.,“Digitiliti Announces the Release of Its Breakthroug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olution-DigiLib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wsweekly(2010):60~65.

[28]Alberto Bacchelli,Marco D’Ambros,Michele Lanza,“Are Popular Classes More Defect Prone,” in Proceedings of FASE 2010 (13th Conference on Fundamental Approaches to Software Engineering):59-73.

[29]Ernst,Katharina,Hofmann,Rainer,“Forderung Der Normungsarbeit Fur Die Deutschen Archive,” Archivar(2011):355.

[30]A.Katifori et al.,“The Papyrus Digital Library:Discovering History in the New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6966(2011):465-468.

[31]Jerzy Adamczyk,“The Canonical Aspect of Church Archives,” Annals of Juridical Sciences 3(2012):165-189.

[32]〔日〕村岡正司:《公文書管理法への対応に向けた適正な公文書管理のあり方:今後の自治体の文書管理改善の課題とその方策》,《レコード·マネジメント:記録管理学会誌》2012年,第39~56页。

[33]Salem,Nahed,Abdul-Wahab,Sabah,Ali,Sappurd,“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Manuscripts Library and Storages of Semi-Active Record at Sultanate of Oman,” IGI Global 9:3(2013):65-81.

[34]Cho,Byung-Chul,Yuk,Hyun-Seung,“The Role of Archive as cultural memory in the age of Big Data,” Geographical 12:2(2014):1-10.

[35]Timothy R.Tangherlini,Peter M.Broadwell,“Sites of(re)Collection:Creating the Danish Folklore Nexus,” 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lklore & Ethnomusicology 51:2(2014):223-247.

[36]Mark Bourrie,“The War on Brains,” Toronto Star(Canada,2015).

[37]Diana L.H.Chan,Edward F.,Spodick,Transforming Libraries from Physical to Virtual(Elsevier Inc,2016),pp.:103-116.

[38]Xiaomi An,Wenlin Bai,Hepu Deng,Shuyang Sun,Wenrui Zhong,Yu Dong,“A Knowledge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Archives Resources in China,”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73:1(2017):18-34.

[1]陈永生:《档案合理利用研究——从档案部门的角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6。

[2]王运彬:《国有档案信息资源的多元化配置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2。

[3]张小红:《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7。

[4]杨少刚:《跨国公司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务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7。

[5]陈仲威:《企业资产结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0。

[6]欧阳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08。

[1]《民法通则》,http://fgk.chinalaw.gov.cn/article/flk/198604/19860400_267347.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http://www.saac.gov.cn/xxgk/2010-02/08/content_1704.htm。

[3]《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http://www.saac.gov.cn/xxgk/2010-02/05/content_1541.htm。

[4]《档案馆工作通则》,http://da.linyi.gov.cn/Static/Article/2011/4/11/article_175_1.html。

[5]《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660528.htm。

[6]《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http://gzc.ypi.edu.cn/s/29/t/29/11/7c/info4476.htm。

[7]《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423/09/93013_371318685.shtml。

[8]《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http://www.ycxy.com/cn/da/ShowArticle.asp?ArticleID=23743。

[9]《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时规定》,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35295.shtml。

[10]《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暂行办法》,http://wenku.baidu.com/link?url=cvQoSO6fEgeP1F3UYdX2E2PHzjhvmRbr3VA774QN3xxzTeqTFMXSBxJ3dTJjuRcTvRzdKcawEHbqFAtZNe2abYqtAlB1VWqyyKvK9SSuhxO。

[11]《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规定》,http://www.sbsm.gov.cn/article/zcfg/bmgz/200709/20070900000640.shtml。

[12]《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http://www.most.gov.cn/tztg/200205/t20020521_8723.htm。

[1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http://www.docin.com/p-1187227856.html。

[1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http://baike.baidu.com/link?url=0glq5a5pfIZ9UPrmVUI4aTg5XXmMsZ_iuZRTW4XNfYw66tFBgc-Ax_HzF_mqxCNHbowrcQzNsVMEgewM2UVucSNSIyOIvoYXk0MXyw7S_Ae。

简 介:作者致力于“多学科视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及其之上的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首先,历史的看待档案价值尤其是凭证价值或工具性价值,作为本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其次,以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属性和资源稀缺视角研究档案价值,对于丰富我国档案价值规律实现途径、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后,集成管理理念语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

作者: 廖学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