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 annual report on urban competitiveness图书

Annual Report on Urban Competitiveness: Real Estate Market, the Barometer of China Urban City

SSAPID:101-1992-2285-70
ISBN:7-80190-998-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报告、研究发现、主题研究、空间背景、先行经验和排名点评。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编 辑: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7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编委会

 附录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总体报告

  第一章 2005年度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

   一 2005中国200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见表1-1)

   二 2005中国200城市综合竞争力按省排名(见表1-2)

   三 中国200城市品牌提炼(见表1-3)

  第二章 2005中国城市竞争力述评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风云际会

    1.中国200城市显示性竞争力比较发现

    2.中国前60个城市的解释性竞争力比较发现

   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期待眼神

   三 中国城市竞争力:鸢飞雀跃

    1.城市竞争力的显示性特征

    2.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城市的动力特征

   四 中国城市竞争力:提神点睛

   五 中国城市竞争力:群起群飞

    1.区域格局

    2.中部崛起

    3.西部开发

    4.东北振兴

    5.东部率先

   六 中国城市竞争力:母舰远航

    1.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

    2.四面埋伏的竞争环境

    3.突出重围的全球竞争战略

   八 城市与房地产:休戚与共

    1.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回归模型

    2.房地产市场表现因素和城市竞争力表现因素的关系

    3.房地产与城市经济相互作用

    4.其他国际性城市的启示

   九 城市与房地产:行行重重

   十 城市与房地产:阴晴圆缺

    1.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健康

    2.工业用地市场最不健康,住宅市场和土地市场次之,商业房地产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健康

    3.房价收入比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高,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高

    4.房价收入比偏高

    5.住宅出售价格的增长速度与租赁价格的增长速度相背离

    6.住宅投资过热

    7.社会保障房投资规模偏小,增长速度偏低

    8.土地市场不够市场化

   十一 城市与房地产:风水流转

    1.影响城市房地产投资潜力的因素是多样的

    2.不同因素影响城市房地产投资潜力的大小或敏感度不同

    3.南方城市在住宅房地产投资潜力方面显示了突出的优势,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表现最优

    4.东部城市商业地产投资潜力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沿海城市的投资潜力更大

    5.东部城市工业地产投资潜力仍然占据很大优势,但是中西部城市上升潜力很大

    6.一些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的城市,工业地产投资潜力的排名不高

   十二 城市与房地产:驶向彼岸

    1.35个城市分别比较

    2.35个城市总体比较

   十三 城市与房地产:追求卓越

   十四 城市与房地产:成就梦想

    1.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六八矩阵框架

    2.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八大市场问题

    3.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六大体系缺陷

    4.中国房地产发展:建立六大体系

 第二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发现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竞争力模型

   一 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前提

    1.城市收益理论

    2.城市的价值体系

   二 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框架

    1.城市竞争力的显示框架

    2.城市竞争力解释框架

   三 城市竞争力的系统与关键

    (一)人才本体竞争力

    (二)企业本体竞争力

    (三)产业本体竞争力

    (四)公共部门竞争力

    (五)生活环境竞争力

    (六)商务环境竞争力

    (七)创新环境竞争力

    (八)社会环境竞争力

    (九)城市群区域竞争力

    (十)国家竞争力

  第四章 调查研究发现:骄傲与期待

   一 中国城市竞争力:调查与统计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发收

    (三)统计计量

    (四)结果素描

   二 调查分析与主要发现

    1.外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内部充足的发展动力和信心,使城市经济持续充满活力

    2.居民生活态度积极、思想观念开放、社会文化多样化,科学发展观初现“端倪”

    3.拥有良好的基础教育、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创新价值取向,具备创新型城市的潜力

    4.城市医疗存在问题最为突出,医疗体制改革亟待走出困境

    5.城乡差距较为严重,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

    6.城市服务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需要加快服务业发展

    7.城市创新能力一般,自主创新建设的诸多方面有待加强

    8.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机制有待完善,外部支撑环境存在明显不足

    9.政府在提高服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方面仍有待提高

    10.精神文明建设中现实与理想仍有差距

  第五章 计量研究发现:动力与阶段

   一 竞争力格局

    (一)按区域比较

     1.副省级以上城市竞争力比较(包括特别行政区)

     2.地级城市竞争力比较

    (二)按发展阶段比较*

     1.低收入阶段(人均GDP在765美元以下)

     2.下中收入阶段(766~3035美元)

     3.上中收入阶段(3036~9385美元)

     4.高收入(9386美元以上)

   二 影响的因素

    1.一级要素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弹性分析

    2.二级解释要素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弹性分析

    3.三级要素对城市竞争力贡献弹性

   三 发展阶段与动力

    1.发展阶段与城市化水平

    2.人均GDP与产业结构

    3.发展阶段与发展动力

   四 提升中国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案例研究发现:城市品牌化战略与经验

   一 品牌规划七要诀

    (一)香港:准确定位,识别先行

    (二)包头:要素盘点,夯实基础

    (三)拉萨:城市个性,文化是魂

    (四)新竹:优化关系,立体结构

    (五)芜湖:产业联动,系统协同

    (六)郑州:合纵连横,品牌借力

    (七)天津:产品开发,事半功倍

   二 品牌管理七要诀

    (一)香港:制度保障,分层管理

    (二)沈阳:严格规范,保护监督

    (三)成都:任务一致,目标细化

    (四)重庆:投资保育,杠杆发力

    (五)哈尔滨:居安思危,危机管理

    (六)青岛:公私合作,集智协力

    (七)南京:监测评估,持续改进

   三 品牌传播七要诀

    (一)绍兴:有理有利,现实可行

    (二)额尔古纳:市场导向,目标营销

    (三)大连:组合策略,整合沟通

    (四)中山:市民本位,共建共享

    (五)潍坊:善用节事,增添活力

    (六)宁波:“五缘”并举,拓展渠道

    (七)深圳:长程规划,逐步推进

 第三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主题研究

  第七章 理论框架: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房地产关系

   一 文献介绍

    1.房地产的自然特性对城市竞争力有影响

    2.房地产法律制度对城市竞争力有影响

    3.房地产作为“硬”资产对城市竞争力有影响

    4.房地产市场交易对城市竞争力有影响

    5.房地产开发作为政策工具对城市竞争力有影响

    6.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关系

   二 城市宏观经济体系

    (一)城市经济特点

    (二)城市经济系统

   三 房地产的系统构成

    1.房地产三市场

    2.三市场均衡

    3.三市场非均衡

    4.房地产系统的扩展

   四 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关系

   五 城市宏观经济与房地产相互作用机制

    (一)城市宏观经济对的房地产市场作用机制

    (二)城市房地产对城市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

     1.投资效应

     2.消费效应

     3.出口效应

     4.价格效应

  第八章 静态分析:中国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相互影响

   一 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房地产:研究框架

    (一)房地产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二)指标体系

     1.城市总体经济指标体系

     2.城市房地产指标体系

   二 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房地产:总体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城市房地产与城市总体经济的作用与反作用

     2.城市房地产运行表现与城市竞争力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计量结果及研究发现

     1.城市房地产与城市总体经济的作用与反作用

     2.房地产市场运行与城市竞争力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

   三 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房地产:比较研究

    1.Y=f(Khi,Ko,L)

    2.C=f(Y,PLi)

    3.Qst=f(Iti,Qst-1)

    4.Qdt=f(Yti,Qdt-1)

    5.Pt=(Iti,Pt-1)

    6.比较研究结论

  第九章 动态分析:中国城市经济周期与房地产周期

   一 概念框架

    (一)城市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城市经济周期的关系

     1.城市房地产周期

     2.城市宏观经济周期与房地产周期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3.影响城市房地产周期波动的宏观经济因素

    (二)城市房地产周期与城市宏观经济周期描述

     1.描述城市宏观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的指标

     2.方法和数据来源

     3.35个大中城市经济周期与房地产经济周期实证(图示)

   二 城市房地产周期的比较研究

    (一)参照系:全国房地产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

    (二)城市房地产周期比较研究

     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组团

     2.华南地区城市组团

     3.东北地区城市组团

     4.华北地区城市组团

     5.中部地区城市组团

     6.西南地区城市组团

     7.西北城市组团

   三 研究发现或结论

    1.我国房地产周期是一种典型的“政策性周期”

    2.城市房地产周期与全国房地产周期在房地产投资波动的总体规律、房地产景气循环的主要成因和特点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3.城市房地产周期与全国房地产周期的差异十分明显

    4.各个城市房地产周期及其与宏观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5.2004年多数城市房地产投资已经进入第二个周期的下降通道,伴随宏观经济增长减速,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会逐渐放慢

    6.由于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房地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各地经济政策存在一定差异等,各城市房地产周期的分异特征非常显著

  第十章 现状评估:中国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健康程度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

    (一)分析框架

     1.住宅房地产健康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2.工业房地产健康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3.商业房地产健康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4.土地市场健康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二)指标体系

   三 理论标准模型与全国基准经验

    (一)住宅房地产

    (二)工业房地产

    (三)商业房地产

    (四)土地市场

   三 样本数据与测算过程

    (一)样本数据

    (二)测算过程

     1.建立理论标准方程

     2.估计方程系数

     3.求出经验数据

     4.健康经验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5.计算健康偏离度

     6.确定具体指标健康度

     7.加总下级指标

     8.确定分市场的健康度,结果见第四部分

     9.确定总的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结果见第五部分

   四 分项研究发现

    (一)住宅房地产

     1.住房市场的总体情况

     2.房价收入比的健康程度情况

     3.售价增长率的健康程度情况

     4.增量规模的健康程度

     5.住宅结构的健康程度

    (二)工业房地产市场

     1.工业房地产市场健康程度

     2.工业用地价格的健康程度

     3.售价增长率的健康程度

    (三)商业房地产市场

     1.商业房地产市场健康程度

     2.商业用房价格增长率的健康程度

    (四)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健康程度

     2.土地价格的健康程度

     3.土地价格增长的健康程度

     4.土地开发率的健康程度

   五 总体研究发现

    1.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健康

    2.工业用地市场最不健康,住宅市场和土地市场次之,商业房地产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健康

    3.房价收入比偏高

    4.房价收入比地区性差异大

    5.住宅出售价格的增长速度与租赁价格的增长速度相背离

    6.住宅投资过热

    7.住宅投资结构不合理

    8.土地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

  第十一章 未来眼光:中国城市经济与房地产投资潜力

   一 城市房地产投资价值分析:理论研究框架

    (一)理论基础:企业选址理论

    (二)分析框架:投资价值的四要素模型

     1.供给要素

     2.市场需求

     3.聚集经济

     4.城市经营环境

   二 城市房地产投资潜力:指标体系

    (一)住宅房地产投资潜力分析指标

    (二)商业房地产投资潜力分析指标

    (三)工业房地产投资潜力分析指标

   三 城市房地产投资潜力:计量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计量模型及方法

   四 城市房地产投资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住宅房地产投资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二)城市商业房地产投资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三)城市工业房地产投资潜力影响因素分析

   五 城市房地产投资潜力:研究结果

    (一)城市住宅房地产投资潜力排名分析

    (二)城市商业房地产投资潜力排名分析

    (三)城市工业房地产投资潜力排名分析

  第十二章 调查研究: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化程度比较

   一 研究价值和文献回顾

    1.研究价值

    2.文献回顾

   二 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1.理论框架

    2.指标体系

   三 测算过程与测算结果

    1.样本数据

    2.数据处理

    3.评分标准

    4.测算结果

   四 分项比较发现

   五 总体比较发现

    1.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基本实现市场化,但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

    2.东南沿海城市房地产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中西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3.政府汲取、政府分配、黑市活动、垄断程度表现相对较好,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化的要求

    4.公有制经济、市场健全度、诉讼保障表现一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市场秩序、政府服务、价格管制、审批管制整体表现相对较差

  第十三章 经验案例: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经验与尝试

   一 20多年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发展成就

   二 城市房地产发展的经验与尝试

    1.香港:市场主导、适时调整

    2.澳门:“经济房屋”法制化

    3.广东:农地新政,无形胜有形

    4.深圳:将“招拍挂”进行到底

    5.浙江:土地也能退货

    6.成都:旧城改造,多轮驱动

    7.郑州:城中村自我改造

    8.日照:货币直补中低收入购房者

    9.深圳:货币补贴贫困租房者

    10.天津:廉租房政策的组合拳

    11.长沙:农民工住房社会保障现端倪

    12.厦门: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13.广东:试行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

    14.武汉:开发商负担卡制度

    15.沈阳:土地市场统一管理

    16.南京: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化

    17.厦门:自由选择房贷险

    18.山东:个人住房团购业务

    19.福州:公布房地产社会成本,信息披露的勇敢尝试

    20.北京:个人集资建房的尝试

  第十四章 综合比较:中国内地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点评

   一 北京房地产点评

   二 天津房地产点评

   三 石家庄房地产点评

   四 太原房地产点评

   五 呼和浩特房地产点评

   六 沈阳房地产点评

   七 大连房地产点评

   八 长春房地产点评

   九 哈尔滨房地产点评

   十 上海房地产点评

   十一 南京房地产点评

   十二 杭州房地产点评

   十三 宁波房地产点评

   十四 合肥房地产点评

   十五 福州房地产点评

   十六 厦门房地产点评

   十七 南昌房地产点评

   十八 济南房地产点评

   十九 青岛房地产点评

   二十 郑州房地产点评

   二十一 武汉房地产点评

   二十二 长沙房地产点评

   二十三 广州房地产点评

   二十四 深圳房地产点评

   二十五 南宁房地产点评

   二十六 海口房地产点评

   二十七 重庆房地产点评

   二十八 成都房地产点评

   二十九 贵阳房地产点评

   三十 昆明房地产点评

   三十一 西安房地产点评

   三十二 兰州房地产点评

   三十三 西宁房地产点评

   三十四 银川房地产点评

   三十五 乌鲁木齐房地产点评

  第十五章 政策框架: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的战略建议

   一 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六八矩阵框架

   二 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八个市场问题

    (一)人力市场:工资拖欠

    (二)土地市场:强征暴敛

     1.征用农地

     2.出让转让

     3.土地利用

     4.拆迁安置

    (三)销售市场:秩序混乱

     1.房地产开发

     2.房地产销售

    (四)金融市场:潜藏隐患

     1.开发融资

     2.投资消费

     3.政策融资

    (五)中介市场:坑蒙拐骗

     1.评估市场

     2.经纪市场

     3.广告市场

    (六)租赁市场:发展缓慢

    (七)物业市场:纠纷不断

    (八)宏观市场:泡沫浮现

     1.房价过高,上涨过快

     2.总量过剩,结构失衡

     3.平均利润过高,经济房地产化

     4.周期波动剧烈,经济大起大落

   三 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六大体系缺陷

    (一)正规市场不规范,黑市交易比例高

     1.劳动力市场体系

     2.土地市场体系

     3.销售市场体系

     4.金融市场体系

     5.中介服务体系

     6.租赁市场体系

     7.物业市场体系

    (二)法制体系不健全,司法保障不牢靠

     1.土地市场

     2.销售市场

     3.金融市场

     4.中介市场

     5.租赁市场

     6.物业市场

     7.司法效率

    (三)监管关系不顺畅,监管约束不得力

     1.土地市场

     2.销售市场

     3.金融市场

     4.中介租赁

     5.物业管理

     6.监管组织

    (四)住房保障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

    (五)税费结构不合理,税费种类不简明

     1.土地市场

     2.开发市场

     3.租赁和销售

     4.中介市场

     5.物业保有

     6.宏观背景

    (六)调控手段非经济,调控部门不配合

   四 中国房地产发展:完善制度、管理和政策体系

    (一)扩大和规范正规市场,建立完整有机的市场体系

     1.土地市场体系

     2.销售市场体系

     3.金融市场体系

     4.中介市场体系

     5.租赁市场体系

     6.物业市场体系

    (二)推进土地征用及批租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可靠的法制体系

     1.土地市场法制

     2.销售市场法制

     3.金融市场法制

     4.中介市场法制

     5.租赁市场法制

     6.物业市场法制

    (三)组建中国房地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顺畅得力的监管体系

     1.组织体系

     2.土地市场

     3.销售市场

     4.金融市场

     5.租赁中介

     6.物业市场

    (四)改进政府参与市场的方式,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

     1.土地市场

     2.销售市场

     3.金融市场

     4.租赁中介

     5.物业市场

     6.参与组织

    (五)加快开征物业税进程,建立公平合理的税费体系

     1.土地市场

     2.出售市场

     3.中介市场

     4.租赁市场

     5.物业市场

    (六)设立房地产政策委员会,建立统一灵活的调控体系

     1.建立房地产政策委员会

     2.完善国有土地及经营使用的政策机制

     3.完善货币政策调节机制

     4.建立财政政策调节机制

     5.建立住房保障政策机制

     6.建立市场监管的政策机制

     7.建立综合政策体系

 第四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空间背景

  第十六章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分析

   一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框架

    1.散状城市群、带状城市群和圈状城市群

    2.单中心城市群、双核心城市群和多中心城市群

    3.世界城市群与国家城市群

    4.城市群的发展阶段

    5.城市群的内涵

   二 城市群的识别问题

    1.城市群规模标准

    2.城市群阶段标准

    3.城市群的边界

    4.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

   三 城市群竞争力的量化

    1.什么是城市群竞争力

    2.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3.城市群竞争力评价体系

   四 中国城市群的识别

    1.中国城市群识别的原则

    2.中国城市群的最低标准

    3.中国城市群发展阶段和影响范围的判断

   五 中国城市群竞争力的评价

    1.长三角城市群

    2.珠三角城市群

    3.京津冀城市群

    4.半岛城市群

    5.辽中南城市群

    6.海峡西岸城市群

    7.中原城市群

    8.徐州城市群

    9.武汉城市群

    10.成渝城市群

    11.长株潭城市群

    12.哈尔滨城市群

    13.关中城市群

    14.长春城市群

    15.合肥城市群

  第十七章 中国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一 国家竞争力:框架与法则

    (一)国家竞争力分析框架

     1.国家竞争力的显示框架

     2.国家竞争力解释框架

    (二)国家竞争力法则

    (三)指标、数据、方法与结果

     1.指标体系

     2.数据与方法

     3.研究结果

   二 国家竞争力:全球与中国

    (一)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比较(见表17-1)

    (二)全球32个国家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比较(见表17-2)

   三 国家竞争力:中国的核心优势

    1.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

    2.强大的国内需求潜力

    3.巨大的潜在要素供给

    4.明显的价格与成本优势

    5.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

    6.持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四 国家竞争力:中国的明显弱点

    1.合格人才匮乏,就业形势严峻

    2.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较弱

    3.金融系统十分脆弱

    4.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低

    5.经济结构缺乏灵活性

    6.法制环境亟待改善

    7.公共管理有待提升

    8.投资过度依赖,贸易缺乏穿透力

    9.国内需求动力不足,结构不合理

    10.各种矛盾比较突出

   四 国家竞争力:十面埋伏的竞争环境

    1.创新国家的压倒优势

    2.经济强国的整体领先

    3.同类国家的同中有优

    4.周边国家的胜多负少

    5.新兴国家的急起直追

   五 突出重围的全球竞争战略

    1.全民皆才

    2.科技制胜

    3.价格领先

    4.转型良治

    5.跨大聚小

    6.文化多样

    7.社会和谐

    8.主动开放

 第五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先行经验

  第十八章 台北、香港和澳门的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

   一 台北市房地产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前言

    (二)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三)台北市房地产市场趋势分析

    (四)台北市房地产市场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五)结论

   二 香港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关系实证研究

    (一)前言

    (二)城市经济对房地产业的促进作用

    (三)房地产业对城市经济的贡献

    (四)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三 澳门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发展

    (一)引言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三)房地产业发展具有周期性

    (四)房地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1.住宅交易价值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2.房地产业GDP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高

     3.房地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之一

  第十九章 纽约、多伦多、新加坡和伦敦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

   一 纽约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业关系研究

    (一)引言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城市化向城郊化转变扩大了房地产业规模

     2.产业结构的转变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

     3.总部经济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三)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住宅存量显著增加

     2.房地产空置率保持较低水平

     3.房地产租赁市场稳步发展

    (四)房地产业在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

     1.稳定的商业房地产租金和较低的空置率提升了城市CBD竞争力

     2.房地产业为城市提供众多就业机会

     3.房地产业发展提升了城市整体经济规模

   二 多伦多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业关系研究

    (一)引言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

     2.劳动力和就业总量的提高是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3.工资水平持续提高扩大了房地产需求

    (三)多伦多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1.房地产空置率稳中有降

     2.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

     3.住宅开工量波动较大,住宅销售量稳定

    (四)房地产业发展对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影响

     1.房地产业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房地产业是推动城市经济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之一

     3.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三 新加坡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业关系

    (一)引言

    (二)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助推宜居城市建设

     1.房地产业发展起步阶段

     2.房地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阶段

     3.房地产业发展逐步向品质和特色方向转变阶段

    (二)住宅价格波动影响城市消费结构

    (三)城市竞争力提升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

     1.经济结构升级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对房地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3.财富增长激发了人们对住宅舒适属性的需求

   四 伦敦城市竞争力与房地产业关系

    (一)引言

    (二)城市规模扩张强化了房地产业的经济地位

    (三)巨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发展和完善

    (四)房地产业发展极大促进了伦敦经济繁荣

    (五)结语

 第六部分 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点评

  第二十章 60个城市品牌与竞争力点评

   香港:亚洲国际都会,东方璀璨明珠

   台北:国际健康名城,亚洲活力都会

   上海:世界明星城市,东方时尚之都

   北京:东方文化之都,国际交往中心

   深圳:改革开放之窗,创新活力之都

   广州:百年风尚先河,南国丝路花城

   高雄:亚太航运基地,宝岛制造中心

   澳门:中西风韵,博采兼容

   新竹:滨海花园新竹,国际科技名城

   基隆:活力渔港,美食天堂

   杭州:人间天堂,休闲之都

   宁波:东方商埠,时尚水都

   苏州:水乡古镇,人间天堂

   台南:文化古府,健康新城

   天津:北方引擎,滨海明珠

   厦门:海风琴韵,鼓浪花园

   大连:浪漫之都,渤海明珠

   无锡:太湖明珠,苏南中枢

   沈阳:制造名城,活力沈阳

   青岛:世纪冲浪,东海竞帆

   珠海:南海明珠,科教新星

   武汉:琴台鹤楼绝唱,两江三镇善水

   东莞:港台连襟,制造之都

   佛山:南国陶城,粤剧之乡

   南京:六朝古都,博爱名城

   济南:齐鲁人文豪放,泉城山水婉约

   成都:天府锦城,成功之都

   长春:电影梦工厂,绿色汽车城

   长沙:湘水蕴英气,岳麓透书香

   哈尔滨:北国大观园,梦幻哈尔滨

   中山:和谐中山,宜业宜居

   福州:海滨聚福地,三山鼎榕华

   西安:世界千年古都,中国科技新城

   温州:创业轻工城,世界温州人

   常州:三吴重镇,活力龙城

   烟台:海风仙气,果香酒醇

   郑州:千年古都,中部枢纽

   南昌:汉唐即名城,滕阁留绝唱

   威海:碧海蓝天,宜居名城

   重庆:西南都会,人人重庆

   合肥:古城逢紫气,科教染绿荫

   台州:民本台州,装备新城

   徐州:蕴两汉文化,扼淮海要冲

   淄博:齐国故都,陶瓷名城

   石家庄:赵州古桥,华北药都

   台中:休闲日月潭,养生阳光城

   昆明:七彩春城,四季花都

   惠州:苎萝西子惠,临港工业城

   扬州:风华千年商都,烟花三月扬州

   芜湖:皖江商埠,奇瑞芜湖

   呼和浩特:塞外青城,中国乳都

   绍兴:胆剑酒乡,轻纺水城

   泉州:古港通万国,南音遗绝响

   南通:扬子第一港,近代第一城

   大庆:生态新秀,动力之都

   太原:千年龙城,华北都会

   包头:塞外江南,稀土之都

   嘉兴:鱼米丝绸古府,南湖乌镇名乡

   海口:清新海口,阳光椰城

   潍坊:现代农业基地,中华风筝之都

  第二十一章 140个城市品牌与竞争力点评

   乌鲁木齐:丝路联欧亚,油海托煤船

   南宁:西南门户,中国绿城

   镇江:黄金水道,城市山林

   鞍山:东北钢城,玉石千山

   盘锦:红海滩,绿油城

   洛阳:河图洛书地,国色天香城

   湖州:笔墨江南,清丽湖州

   秦皇岛:秦皇金海岸,龙头山海关

   宜昌:三峡门户,水电之都

   泰州:中华凤城,银杏之乡

   柳州:西南枢纽,工业柳州

   盐城:金滩珍鹿,海天鹤乡

   唐山:渤海钢城,北方瓷都

   常德:桃源仙境,诗书长城

   连云港:山海盛景,欧亚港桥

   贵阳:原始生态,循环经济

   茂名:南国玉都,海滨油城

   兰州:丝绸古道,西北要冲

   金华:文物之邦,百工之乡

   临沂:山水有书韵,百崮拥名城

   绵阳:神禹乡邦,科技新城

   桂林:山水甲天下,工业谱新章

   株洲:江南枢纽,神农祖脉

   玉溪:滇中密境,三湖奇观

   淮安:三城成一韵,江淮育文乡

   十堰:武当神农架,汽车工业城

   莆田:妈祖故里,文献名邦

   马鞍山:九山环湖名邑,翠螺出江钢城

   舟山:海天佛国,渔都港城

   岳阳:洞庭泛龙舟,岳阳领风骚

   龙岩:客家首府,宝地龙岩

   保定:赏荷白洋淀,访古直隶城

   德州:冀鲁枢纽,名吃百年

   泰安:五岳独尊,天下泰安

   襄樊:隆中佳话,古乐新章

   湘潭:韶山灵韵,湘水人杰

   济宁:孔孟故乡,能源新城

   吉林:凇情雪韵,北国江城

   嘉义:画都崇文,阿里名山

   廊坊:冀中明珠,京津走廊

   漳州:海滨邹鲁,东南花都

   枣庄:墨子故里,鲁南煤城

   日照:阳光金海岸,港连大陆桥

   九江:水陆通途商埠,湖光山色田园

   锦州:医巫闾山望海,辽西走廊明珠

   葫芦岛:中国筝岛,水上长城

   银川:西夏古都,塞上江南

   肇庆:星湖奇景,岭南文宗

   邯郸:战国赵都,典故天下

   濮阳:帝丘龙乡,绿色油城

   荆门:荆楚门户,文史宝库

   咸阳:秦都千秋梦,汉唐万世风

   丽水:瓯江丽水,华东氧吧

   平顶山:鹰城曲艺美,仰韶古风长

   抚顺:清祖发祥地,辽东工业城

   梧州:桂东门户,龙母故乡

   大同:北岳恒奇,云冈佛尊

   沧州:尚武狮城,杂技之乡

   南阳:独山玉翠,文曲星灿

   蚌埠:淮上珍珠城,商埠花鼓灯

   漯河:中原新秀,食品名城

   北海:海上丝路,南国氧吧

   景德镇:茶桑福地,中华瓷都

   三明:客家祖地,绿海明珠

   安庆:徽源宜城,戏剧之乡

   莱芜:悠悠齐鲁要冲,欣欣绿色钢城

   新乡:星火创新,粮棉之乡

   阳江:刀剪佳话,风筝丽城

   铜陵:皖中八宝地,中华古铜都

   滨州:河海滨州,兵圣故园

   承德:绝美山庄,清凉承德

   长治:太行明珠,神话之乡

   张家口:阴山古城,草原皮都

   安阳:洹水殷都,中华文渊

   滁州:醉翁览胜,太白寄情

   衡水:大儒故里,衡水酒芳

   衢州:浙西枢纽,地下龙游

   本溪:水洞天成,绿色铁城

   泸州:窖池老酒,机械新城

   许昌:曹魏故都,建安文乡

   南平:武夷碧水丹山,闽江林海竹乡

   郴州:竞技能量场,林邑生态园

   松原:牧场民族风情,松原油海新城

   齐齐哈尔:丹顶鹤城,绿色食都

   周口:羲皇故都,美味世界

   信阳:绿色茶城,云中公园

   揭阳:潮汕枢纽,滨海水城

   黄石:青铜古城,鄂东新星

   淮南:《淮南子》,豆腐城

   淮北:平原山水秀,煤海酒添香

   晋城:三山映翠,二水泽州

   丹东:山水边城,柞蚕之乡

   开封:七朝帝京史,清明上河图

   攀枝花:西南聚宝盆,巴蜀太阳城

   益阳:桃江竹乡,水上桔城

   宿迁:西楚雄风,洪泽意杨

   自贡:千年盐都,南国灯城

   铁岭:皇家鹿苑,辽北粮仓

   邢台:卧牛古城,白云奇洞

   营口:敬母胜地,乐器之乡

   新余:奇秀仙湖,赣中佳话

   鄂州:铜镜鉴幽古,百湖映楚天

   萍乡:煤都工业城,雄峙武功山

   衡阳:南岳景秀,雁城文昌

   清远:北江明珠,香清溢远

   驻马店:豫南粮仓,中国香都

   娄底:湘中明珠,世界锑都

   遵义:红色传奇,国酒茅台

   西宁:文化河湟,高原夏都

   临汾:壶口飞瀑,帝尧平阳

   黄山:文鼎徽州,景冠天下

   荆州:楚国故都,雄霸史话

   潮州:工美精神,岭海名邦

   随州:编钟惊天下,祖脉泽苍生

   延安:红色圣地,黄土风情

   乐山:峨嵋锦绣,乐山佛缘

   赤峰:辽都秘境,红山雄姿

   永州:零陵古城,锦绣潇湘

   通辽:科尔沁雄鹰,内蒙古粮仓

   朝阳:塞外辽西古城,凤凰龙山朝阳

   牡丹江:原生林海,高山长湖

   亳州:神医佑药圃,道德成酒乡

   宿州:符离留英气,灵璧传绝唱

   抚州:才子之乡,赣府粮仓

   天水:羲皇故里,陇上江南

   阜新:东藏佛地,玉龙故乡

   邵阳:三山宝庆,雪峰林奇

   菏泽:六省通衢,牡丹花城

   南充:川北重镇,丝绸名城

   通化:药谷人参肥,山城葡酒香

   七台河:三山成品,两湖煤城

   防城港:北部湾明珠,红树林之城

   阜阳:京九枢纽,皖北中心

   伊春:林都宝地,恐龙故乡

   巢湖:三千年古韵,八百里湖光

   怀化:通衢惠五省,药谷茯苓香

   孝感:孝感天下,情满人间

   晋中:平遥见韵,晋商遗风

   钦州:滨海新城,海豚之乡

   鹤壁:云梦鹤舞,淇水河清

  第二十二章 60城市解释指标排名

   一 人才本体竞争力排名

   二 企业本体竞争力排名

   三 产业本体竞争力排名

   四 公共部门竞争力排名

   五 生活环境竞争力排名

   六 商务环境竞争力

   七 创新环境竞争力

   八 社会环境竞争力

 相关链接:2006年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皮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后记